延迟退休方案范文第1篇国内外关于延迟退休年龄与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大部分研究认为延退利于实现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邓大松、刘昌平(2001)认为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统筹账户存在缺口,且缺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延迟退休方案【五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延迟退休方案范文第1篇
国内外关于延迟退休年龄与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多,大部分研究认为延退利于实现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邓大松、刘昌平(2001)认为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统筹账户存在缺口,且缺口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不断增大。若退休年龄提高5岁,则基金缺口缩小22.69个百分点。[1]邓大松、陈文娟(2008)再次指出认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风险,在解决由制度安排导致的宏观风险时可以尝试提高退休年龄特别是是女性的退休年龄以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2]李珍(2007)从退休年龄与退休基金、劳动力市场、经济竞争力、产出和储蓄等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出发,认为应提高退休年龄并制定适合我国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实际的退休制度。[3]杨燕绥、张芳芳(2012)认为目前我国的刚性化退休年龄政策不仅增加养老金的支付压力,而且会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要根据我国国情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制度,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以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4]林义(2002)指出我国退休年龄的调整受制于宏观经济环境、社会心理及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应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将男女职工退休年龄分别提高到65岁、60岁。提高退休年龄将从养老保险收入和支出两个维度对基金产生重要影响。[5]殷俊、黄蓉(2012)建立基金收支模型,对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在未来90年内的偿付能力,得出现行的退休年龄并不能保证基金有足够的偿付能力,而将退休年龄统一提高到60岁则可以大大提高基金长期财务平衡能力。[6]丛春霞(2010)认为不管是单方面还是同时提高退休年龄,都会增加统筹基金的收入,且会减少支出,推迟基金缺口出现的时间。退休年龄提高的幅度越大,统筹基金的结余就越多,有利于实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7]王增文(2010)通过构建模型测算不同人口预期寿命和退休年龄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赡养率的变化,认为提高退休年龄将降低养老保险的制度赡养率,解决财政支出压力的可行办法之一是提高退休年龄。[8]封、刘芳(2010)指出由于养老金支付的刚性特征,在老龄化及养老基金缺口的情况下,应通过增加基金收入同时减少基金支出等方面入手解决基金收支问题,而提高退休年龄一方面可以增加基金收入,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基金支出,利于实现基金收支平衡。[9]张熠(2011)认为延迟推流年龄将产生四种效应:缴费年限效应、退休年限效应、替代率效应和差异效应。延迟退休年龄在实施过程中以及对养老金收支余额的作用都相当复杂且不是一蹴而就的。延迟退休有利于改善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对保持计划的稳定持续及承受能力意义重大。在经济状况良好时,延迟退休能够显著地增加养老基金收入;而当经济状况不好时,延迟退休对维持制度的持续稳定也有重大作用。[10]
二、现行退休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法定退休年龄偏低,与人口预期寿命延
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生育率的下降,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加深的老龄化。2014年我国60岁以上以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15.5%和10.1%。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在2010年已经达到74.83岁,比2000年五普时高出3.33岁,而建国初期仅有50岁左右。60年前制定的退休政策与不断延长的人口预期寿命产生矛盾,且随着国家对各种教育的重视,人们的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人力资本总量也不断增大。现行的退休政策迫使劳动者过早地离开劳动力市场,将导致人力资本的浪费。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我国16岁~59岁的劳动人口首次出现下降,当年减少了345万,2014年的降幅超过了2013年[11],说明我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时代已经过去,人口红利悄然消退。过早退休将产生较多负面影响。
(二)男女退休年龄存在较大差距,易产生不公平现象
由于社会角色及生理原因,实行男女差别退休年龄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女性的权益。按照现行退休政策的规定,男职工比女职工、女干部分别晚退休10年和5年。一般而言,退休年龄与预期寿命呈正比,预期寿命越长,退休年龄越高。由于社会分工、生活习惯等存在差异,女性的预期寿命普遍高于男性,以我国为例,2010年我国男女预期寿命分别为72.38岁和77.37岁,两者相差4.99岁,而2000年两者的预期寿命相差3.7岁。但是预期寿命较长的女性退休年龄却明显低于男性。较大的退休年龄差距易产生不公平现象。女性过早的离开劳动力市场一方面导致其退休前财富积累少于男性,另一方面意味着较早地停止向养老保险制度供款,导致账户积累不足,其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水平较低。在预期寿命较长和账户积累不足的双重压力下,女职工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绝对水平较低,其生活状况令人担忧。同时,较早退休也严重浪费女性人力资源,不利于女性劳动者集中的科教、卫生、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此外,从2005年起至今,我国已经连续11次上调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对保障养老金的实际购买力,保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典型表现之一就是“性别亏损”,即由于法定退休年龄不同,在男女职工年龄相同时,女职工由于提前十年退休而赶上养老金调整,其养老金水平可能高于晚退休的男职工。这对男职工而言是不公平的。总之,差距较大的退休年龄导致极大的养老金待遇差距,对男女职工均产生错综复杂的不公平,不可避免的引起许多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的公平和谐。
(三)提前退休现象严重
提前退休是指劳动者在没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选择退出劳动力市场。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92.0%受访者指出身边存在着较多的“提前退休离岗”现象。据测算,目前我国劳动者领取养老金的平均年龄仅为53岁,低于法定退休年龄。[12]提前退休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职工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退休年龄,如职工预期到国家会延迟退休年龄,便赶在政策出台之前退休,凭借养老保险或者一技之长从事其他工作来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其次,一些企业尤其是人员负担较重的大中型企业为摆脱沉重的负担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想方设法为年龄偏大的职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不仅可以减少工资和福利支出,而且有助于企业聘用年富力强的年轻职工为企业效力;再次,虽然国家多次强调遏制提前退休行为,清理并调整了“提前退休工种”,但是由于缺乏全国统一的权威性的政策措施,加上现有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导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遭遇诸多困难,执行效果也大打折扣。提前退休给我国经济及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严峻挑战。首先,劳动者过早的退出劳动力市场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其次,提前退休既增加了退休人数,加重了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又减少了制度供款人数,导致基金入不敷出;更重要的是加重在职者的负担,对在职者的权益造成一定的损害。
(四)传统退休政策缺乏一定的弹性
根据现行规定,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就要离开工作岗位,而较少或不考虑其现有的工作能力及其退休可能造成的损失。由于个人的能力、精力及身体状况的差异,部分劳动者即使达到退休年龄仍然具有强大的工作能力。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受教育年限不断增加,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相对延后,若以年龄为标准而不考虑劳动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愿望,让那些技术型、知识型、科研型岗位的劳动者离开工作岗位,不仅剥夺了劳动者的工作权利,而且浪费了人力资源,无法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缺乏弹性的退休规定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延迟退休年龄应坚持的原则
(一)及早策划,未雨绸缪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潜在支付压力,世界各国纷纷把提高退休年龄作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切入点和重要手段。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以及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使得延迟退休年龄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提高退休年龄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延迟退休成为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更好地推行延退计划,政府应及早做好规划,对延退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未雨绸缪。普通民众应调整心理预期,防止由于延迟而出现各种不适应现象。
(二)平稳过渡原则
任何社会变革都会遭遇阻力。为减少剧烈的变革带来的阵痛,延迟退休年龄应坚持平稳过渡原则。平稳过渡一方面有助于公众形成心理预期,加深其对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也为政策推行者赢来调整完善政策的时机。延迟退休需要较长时期的过渡,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小步推行,渐进到位,防止幅度过大带来社会动荡。
(三)公平公正原则
依法享有社会保险待遇是每个公民的权力,每个公民在丧失劳动力能力时均有从国家得到相关救助的权力。待遇的享受不分性别、职务和行业的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化”运行,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间养老保险待遇差距较大,严重影响社会公平公正目标的实现。在延迟退休年龄时,应消除性别歧视、行业歧视和职务歧视,男性女性均要延迟,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及企业职工也要延迟,不同领域的劳动者均执行统一的退休年龄以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公平。
(四)刚性和弹性相结合原则
刚性即强制性,是制度的硬性规定,强制性有助于政策目标的实现。弹性则意味着政策的实施有一定的灵活性,弹性能体现制度的人性化和合理性,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将退休年龄统一提高到65岁是本次延退的目标年龄,若经过国家批准将成为制度性文件,由国家强制实施。但强制执行这一规定有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如技术型及科研型人才有延后退休的需要,若强制实施则会导致人力资本的浪费甚至对科学事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延迟退休应将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人们的退休意愿和退休需求。
四、延迟退休年龄方案设计
(一)方案内容
在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人口预期寿命、男女退休年龄差异、基金收支、公众的态度以及新旧退休制度之间的衔接等因素后,本研究认为一个科学合理的退休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延退的目标年龄;二是延退的方式;三是延退的时间进度;四是弹性退休的时间范围;五是养老金的发放变动情况。将男女退休年龄统一提到65岁是本研究的目标退休年龄;在延退方式上坚持“女先男后”“女快男慢”的渐进式方式;方案计划用30年时间完成男女均65岁退休的目标;考虑到不同群体进入劳动力市场时间及工作领域的差异,本研究将弹性退休年龄范围定于60岁至70岁。即最低退休年龄为60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可以继续工作,但不超过70岁;退休年龄的延长不可避免地造成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领取年限的变动,养老金计发办法应做一定的调整,对缴费超过一定年限的劳动者增发激励性养老金(具体见下文)。
(二)方案设计
1.延退方案设计根据方案内容,本研究制定了延迟退休年龄计划表(本研究只针对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可以参照但不在研究范围之内),如表1所示。方案设计思路:针对目前我国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较大的现实,方案设计时遵循“女先男后”“女快男慢”的延退原则,即先提高女性退休年龄,待女性延退方案实施10年时推行男性延退方案;女性延退的幅度大于男性,最终实现男女均65岁退休。从表1可知,女性用30年时间完成退休年龄从50岁到65岁的过渡,即每两年提高1岁。方案实施时段为2020年至2050年。表中显示,若女职工1970年出生,那么在她50岁即2020年退休;若1971年出生,那么退休年龄延迟半年,即50岁零6个月,以此类推。男性从2030年实施延退,用20年时间完成退休年龄从60岁到65岁的过渡,即每4年提高1岁。方案实施时段为2030年至2050年。若男职工1980年出生,其退休年龄仍是60岁,若1981年出生,退休年龄延迟3个月,以此类推。与已有研究不同的是,本方案并没有先将女性退休年龄提高到60岁,然后再同步提高男女退休年龄。这样设计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考虑,一是当女性退休年龄提高到60岁已到2040年,届时养老基金将面临缺口风险,因此男性退休方案不宜实施的过晚;二是对广大职工而言,较小的延退幅度更易于获得人们的理解和支持,男性延退方案实施的早一些、慢一些有利于政策的平稳过渡及新旧制度的衔接;三是若男性实施延退方案过晚会引发女性的不满,不利于女性延退方案的执行。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认为男性应于2030年实施延退方案,届时与女性一并提高退休年龄。2.激励方案设计据统计,目前我国领取退休金的企业职工有8000多万,他们的平均退休年龄仅54岁。[13]也即是有很多人办理了提前退休。退休年龄的提高、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劳动者身体状况和劳动能力的下降,届时仍将存在提前退休行为。为遏制提前退休及鼓励人们多缴费,延退方案设计了激励机制。对达到60岁但没有到65岁法定退休年龄的有退休意愿的劳动者允许其领取养老金,但只能领取法定退休金的一定比例,低于法定退休年龄一年,领取的养老金减少5%。60岁是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下限,低于60岁则不能领取养老金。而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一年,将增发5%的养老金,但最晚不能超过70岁,以此类推,见表2。表中列出了提前退休(60岁~64岁年龄段)与延迟退休(66岁~70岁年龄段)养老金计发方法。这种弹性退休方式更凸显制度的人性化,有利于人们根据个人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理性的退休决策,也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3.方案特点一是男女执行不同的退休方案,延退的时间和幅度存在差异,“女先男后”“女快男慢”。二是延退目标明确,方案具体。方案明确提出延退的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男女均65岁退休,且列出了男女职工实施延退方案的具体时间及方式,有利于方案的推行。三是作为配套措施之一,方案中给出了具有激励和“惩罚”想结合的养老金发放方式,对遏制提前退休及鼓励人们多工作多缴费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三)方案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1)方案只有得到政府的批准才具有合法性。因此方案制定后要接受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订,充分考虑广大群体的意愿和诉求并征得政府的同意和认可,使方案“名正言顺”的落实。(2)设置缓冲期,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方案制定后不宜立即执行,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就业及经济发展状况。设定一个5年左右的缓冲期,在缓冲期内,政府应做好延退的宣传工作,内容涉及到延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相关的激励机制,给广大民众一定的心理预期,征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3)政府要做好就业安置工作,大力发展经济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好年轻一代的就业问题,为方案实施创造良好环境,减少改革阻力。
五、相关配套措施的实施
(一)重视弹性退休方式,防止非正常退休
弹性退休给予人们退休年龄更多的选择权。人们能够结合自身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作出退休决定。随着受教育年限的延长,我国人力资本总量不断增大。资历较深的教师、科研人员、医生等高知识群体,他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在各自的领域内依旧发挥余热,他们若按法定退休年龄退休未免造成人力资本的极大浪费;而对一些体力劳动者以及部分女性职工,由于其身体状况、劳动能力不断下降以及社会角色的需要,他们有提前退休的意愿。因此退休年龄不宜一刀切,应留有一定的弹性。如前文所述,可以设定领取养老金年龄的下限和上限,在这个年龄段内,劳动者可以自由选择退休时间,充分发挥弹性退休对硬性退休的辅助和配合作用。此外,采取措施严防非正常退休。非正常退休主要指在没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以不正当渠道取得退休资格,进而退出劳动力市场,主要指以“病退”“伤退”为代表的提前退休现象。非正常退休不仅减少了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还增加基金的支付负担,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因此相关部门应做好资格审查、程序规范等工作,杜绝非正常退休。
(二)加大对老年劳动者的保护力度
提高退休年龄意味着女性和男性职工要至少多工作15年、5年才能领取全额养老金。年龄偏大、身体状况欠佳、技能老化及工作能力下降等因素老年人就业相对困难,老年劳动者面临高失业风险。为充分保障老人的就业权,日本规定年满60岁的企业员工若希望继续工作,企业有义务雇佣其至65岁即退休。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通过颁布法律法规保护老人的平等就业权,如可以修订《劳动合同法》,规定雇主不得辞退在本单位工作一定年限且有继续工作能力和意愿的未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老年劳动者。这对于保护老年人权益,增加老年收入,减轻延退阻力均有重要意义。
(三)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延迟退休方案范文第2篇
现行15 年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也要调高
延迟退休渐行渐近。11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10月14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经中央批准后,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的方式,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11月20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谈及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时称,总的考虑是,根据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劳动力状况,把握调整的节点和节奏,“小步慢走,渐进到位”。
因事关公众养老问题,延迟退休政策从酝酿、提出到推进,历经数年,引发各界持续热议,如今终于渐行渐近,只差“最后一公里”。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延迟退休方案经过几年时间的研究制定,草案已基本完成,等明年中央批准、向公众征求意见后,2017年将正式公布。
专家:方案出台需经三个阶段
延迟退休一事最早在2012年提出。当年6月,人社部负责人首次明确提出推迟退休年龄已成趋势,建议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此言一出,引发社会广泛热议。
当月,由人社部、发改委等部门制定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
尽管只提出“研究”,但因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这一时期任何一则有关延迟退休的信息,都会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2012年7月26日,人社部在例行新闻会上回应各界争议,提出“小步慢走”思路,表示拟针对不同群体诉求采取差别化策略。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渐进式延迟退休”提法浮出水面。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透露了延迟退休方案出台的时间表:争取2015年年内完成方案制定,2016年报经中央同意后向社会征求意见,2017年正式推出,并在方案推出至少5年后再实施。
苏海南向记者表示,延迟退休方案(草案)经过几年的研究起草目前已基本完成,从起草到实施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研究制定草案期;第二阶段是等待期,需报经中央同意后征求社会意见;第三阶段是渐进实施的跨度期,开始启动时,也不是一次到位,而是每年延长两个月或三个月,缓步推进,若干年后才全部到位。
据记者了解,延迟退休方案是由人社部牵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等相关部门,会同业内权威专家共同参与起草完成。按照尹蔚民部长提出的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的时间表,如果不出意外,延迟退休方案会在明年征求意见,并于2017年正式推出。
三方面原因使延迟退休成为必然
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显著变化,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已是大势所趋。尤其是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未富先老压力陡增,劳动力供给形势严峻。
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逾2.12亿人,占总人口比升至15.5%,据预测,这一比例在2050年将上升至38.6%。目前,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3.04:1,也就是约3个人养1个人,到2050年将下降到1.3:1。显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和医疗都会带来巨大影响。
而我国现有的退休政策并不足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政策源于1951年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规定男职工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为50周岁。1955年,女干部退休年龄被推迟至55周岁。197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男工人退休年龄为年满60周岁,女工人为年满50周岁,女干部为年满55周岁。
从国际上看,延迟退休是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据统计,1989年以来,世界上有170个国家推迟了退休年龄。在经合组织的34个国家中,退休年龄都在65岁以上,并且大多数发达国家均实行男女同龄退休。
除去应对老龄化,延迟退休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国的劳动力数量急剧减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2年开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下降。其中,2012年比2011年净减少345万人,2014年比2013年减少371万人。如果没有及时必要的政策干预,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趋势将持续。
此外,延迟退休的第三个原因,是社保基金面临巨大压力。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11月20日表示,2014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当期养老金支出大于基金征缴收入的省份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养老金待遇水平连续上调,基金支出增加;人口老龄化效应逐步显现,参保人员中退休人数增速高于缴费人数;部分地区抚养比较高,负担较重。
尽管按照李忠所说,今年前10个月,全国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超过总支出2100多亿元,绝大多数省份基金累计结余额都超过8个月以上的基金支付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能够确保当期养老保险待遇支付,但是,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力供给减少等状况的发生,未来社保基金所面临的压力也不会小。
女干部先试行延迟退休?
当前,我国男女实行不一样的退休年龄。实际上,由于女性的预期寿命一般比男性长,这也成为部分人要求男女至少应在一样年龄退休的一大原因。
如果延迟退休年龄,是男女同龄退休还是仍然进行区分?抑或如一些人所言,应让女领导先试行延迟退休?
苏海南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女管理者、女白领先起步是肯定的,也没问题,因为女管理者具备身体条件。”
这一建议跟今年上半年出台的国家政策一脉相承。中组部、人社部2月16日联合下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县处级女干部和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问题的通知》,称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中的正、副处级女干部、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将年满60周岁退休。通知表示,处级女干部退休年龄延迟,是为了充分发挥女领导干部和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
目前女工人是50岁退休,应将退休年龄推后多久,业内莫衷一是。对此,苏海南认为,延迟退休从女工人起步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处理好体力劳动者所面临的延长工作时间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对体力劳动者一定要有一个“以人为本”的延迟退休的具体安排,“比如女工人延退,不是简单地因为女工人退休年龄早而延迟退休年龄,一定要确保女工人不是在原有偏重的体力条件下去工作。”
专家:方案应坚持“弹性选择、区别待遇”的原则
如果男女实行一样的退休年龄,是统一延迟到60岁还是65岁?2013年人社部对外征求方案时,来自社科院、人大、清华等研究机构和院校的多个专家团队参与制定了多套改革备选方案。受关注程度比较高的则数清华大学和社科院提出的两套方案。
清华方案建议从2015年开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应当推迟1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2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女性65岁领取养老金;从2020年开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职工和居民推迟6个月领取养老金,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男性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同时,艰苦岗位的男女职工可以提前10年领取养老金,也就是男女分别进行延迟领取,用15年的时间完成该项工作。
而社科院的方案建议分两步走:第一步,2017年完成制度并轨时,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领取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为了减小对女性工人的影响,可以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女性工人可保留选择按照旧制度退休的权利。第二步,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上述两套方案均体现了渐进式“小步慢走、弹性选择”的原则。这跟苏海南建议的“弹性选择,区别待遇”基本一致。苏海南认为,延迟退休年龄走的肯定是弹性的路子,分步骤稳步推进,不可能一下子延迟很多年。同时,允许劳动者做出自由选择,是否选择延迟退休自己说了算,与此同时,其领取的退休金也是不一样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也强调:“延迟退休年龄方案一定会考虑到各种不同人群的需要,是有弹性的。”
但是如果选择提前退休,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苏海南建议:“只要你履行了应尽的社保缴费的义务,提出要提前退休,比如国家规定65岁退休,你提出62岁就要退休,这样也可以,但是退休金可能就打八折或者八五折,就拿不到百分之百的退休金了。反之,如你选择67岁才退,则可在百分百退休金基础上再增加一两个百分点。”
15年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或将调整
世界各国延迟退休政策普遍较为缓和,还有一些国家是通过提高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来提高退休年龄,比如意大利在1995年和2004年均采取弹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1995年的政策规定,参保人员只要缴费满35年,则可选择在57岁至65岁间的任一年龄退休,选择有效期截止至2035年;2004年提出男职工提前退休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养老保险缴费满35年并且达到最低年龄标准(2008年的最低年龄标准为60岁,2010年为61岁,2014年则为62岁)。
延迟退休方案范文第3篇
《南方周末》 :一定要延迟退休吗
延迟退休背后就是养老问题。从顶层设计到民意投票,对“延迟退休”的态度截然不同――有一项民调显示,超过九成网友反对延迟退休。
在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看来,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总量减少、人均寿命延长和社保基金的支付压力构成了延迟退休的必要性。但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认为,延迟退休归根结底是决策者在作出与民生相关的决策时,“经济理性过甚,人文关怀欠缺”。主要依据是,它将影响年轻人就业,“今后几十年中,中国的就业压力远远超过老龄化的压力”。
这也是诸多网友反对延迟退休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过也有学者做过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延迟退休虽然对青年人就业有显著负影响,但相对较小。影响较大的行业主要表现在教育、科技等高端行业上。
当多数人为延迟退休担忧时,有的人甚至希望能提前退休,因此延迟退休的公平性也是目前舆论关注的焦点。此外,还有人担忧,延迟退休是否会变成体制内不愿退休官僚群体谋利的手段。
《大河报》 :延迟退休要优先考虑弹性退休制
延迟退休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必要性,这恐怕是大势所趋。那么,怎么样的延迟退休方案才能让更多的人接受?
延迟退休,首先要考虑实施弹性退休制。据了解,当今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实行弹性退休制。法国人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0岁。也就是说,法国人60岁即可领取养老金,但不能领取全额;
退休者要想获得100%的退休金,还需要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之一:其一,缴费满40年;
其二,年满65岁退休。美国人年满62岁就可以开始领退休金,但只能领到全额养老金的70%,每推迟一个月领取,就可能领到多一些的退休金。延迟退休的人可以获得额外的奖励性收益。这两个国家的弹性退休制,让不同的人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退休方案,自然是“皆大欢喜”。
延长退休,应该是让身体好的人延长退休,而不是让身体状况不太好的人也被逼跟着延长退休,这不符合人性化原则。延长退休,可以多拿退休金,过上更优裕的生活,如果身体条件不允许,那就用不着延长退休。所以,延迟退休该优先考虑实施弹性退休制。
《中国经营报》 :支付转制成本后才能谈延迟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法定退休年龄;
人口老龄化;
社会养老
[中图分类号]F24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11)03-0073-05
[收稿日期] 2011-03-05
一、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必要性
(一)现行法定退休年龄规定不再适合我国人均寿命延长的现实要求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规定始于1951年,当时政务院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规定: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岁,女职工为50岁。在1955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办法》中,把女干部的退休年龄确定为55岁。这一标准的制定除考虑当时经济、医疗、就业状况外,还考虑到当时社会的人均预期寿命较低等因素。
20世纪50年代,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为40岁,女性为42.3岁;
到2000年,男性和女性平均预期寿命分别增长到69.63岁和73.33岁。进入21世纪后,人均预期寿命又在不断提高,2005年达到72岁,比2000年增长0.6岁。2008年7月11日,在由国家人口计生委、天津市人民政府、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主办的“7・11”世界人口日大会上,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指出,我国平均人口预期寿命已由2000年的71.4岁提高到73岁。另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的研究,到205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5岁。[1]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意味着劳动者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延长,如果退休年龄不做调整,已面临巨大支付压力的养老保障体制将遭遇更大困境。
此外,由于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提高,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等因素,导致我国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延长,劳动年龄下限提高,这也客观上要求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按照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中国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组2001年对北京、上海、大连、成都和西安五个城市的抽样调查,参保职工就业年龄为16岁,他们对城镇在职职工平均就业年龄的预测结果是:2005年为17岁,2010年以后为18岁。[2]就业年龄的推迟客观上要求延迟退休年龄。
(二)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减轻社会养老压力的需要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环境逐步改善,人均寿命延长,在职员工的老年抚养比大幅提高。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超过7%,就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在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社会总人口的比重已达7%。近年来,这一比重迅速提高,到2009年,该比例更是高达8.5%。
中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在2010年9月末召开的人口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表示,目前中国60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分别占全国总人口的12.5%和8.4%,到2020年,预计将分别达17.1%和12.0%。[3]中国将步入中度老龄化国家行列。
我国退休年龄人口总量和比重近年来都在增加,且从退休年龄人口所占比例曲线观察,我国退休年龄人口在社会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从2001年的7.1%增长到2009年的8.5%,8年间增长1.4个百分点,增幅明显。面对如此快的增长速度,劳动人口养老压力大增。延迟退休年龄有利于减小老年抚养比,减轻在职劳动者的压力,缓和收入的代际分配,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提高企业、政府竞争力的需要
工资和包括养老金在内的保险福利待遇是企业和政府雇佣劳动力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企业因承受的社会保险负担过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而且退休年龄越早,企业成本越高,竞争力越弱。
雷小峰等人在2004年利用“中国社会保险收支预测模型”预测出在现行退休制度前提下,养老保险交费率(包括企业、个人)将逐年上升,2010年为23.86%,2020年为28.88%,2050年高达51.30%。但若将退休年龄逐步提高,缴费率则会下降。按男女职工退休年龄延长至65周岁计算,养老保险缴费率2010年为10.23%,2020年为12.36%,2050年为27.03%。从以上两组数据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延长退休年龄是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的有力措施。[4]养老保险缴费主要由企业完成,因延迟退休年龄,企业缴费率较不延迟退休年龄时下降明显,企业负担减轻,为竞争力提高奠定了基础。企业的稳定发展是劳动力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也将带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竞争力的提高。同时,根据人力资本周期性理论,老年劳动者具有丰富的劳动经验,特别是官员、高级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年龄和工龄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延迟退休年龄可以充分发挥这部分人的作用,增强企业和政府的竞争力。
(四)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增加养老基金积累、扩大养老基金规模的需要
中国社科院拉美研究所所长、社保问题研究专家郑秉文2010年7月披露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养老金缺口大约1.3万亿元人民币。[5]另据2005年世界银行的测算,以目前的人口与养老模式推测,2001到2075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将达9.15万亿元,这还未考虑货币购买力贬值因素。我国养老压力十分巨大,如不妥善解决养老问题,我国养老制度的可持续性将受到挑战。
推迟退休年龄不仅可以通过增加缴费人数和缴费年限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而且可以通过减少养老金的支付时间来减少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进而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积累。即推迟退休年龄从多收和少支两条渠道来改善养老金的收支均衡。郑秉文曾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6]邓大松等人2001年对社会统筹账户基金缺口敏感性的实证分析结果则从另一个侧面肯定了延迟退休年龄对填补养老基金缺口的作用:退休年龄每提高1%,基金缺口将缩小1.949%,如果退休年龄提高5年,那么基金缺口将缩小22.69%。[7]
二、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可行性
(一)国外有关退休年龄的规定对我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提供了经验借鉴
世界上社会保障制度比较优越、健全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都在着手进行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1983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了《社会保障法案》,规定从当年至2017年,美国退休年龄由65岁逐步提高到67岁。2006年德国联合政府内阁会议通过了《退休体制改革决议草案》,根据这一草案,德国人将来的法定退休年龄期限从2012年开始逐渐推迟,由现在的65岁延迟到67岁。[8]日本国会议院、厚生劳动省于2000年3月28日分别通过了《厚生养老保险法》、《养老金制度改革方案》等七部法案,其中有推迟退休年龄的规定。日本现行的养老金给付初始年龄为60岁,改革法案要按男女差别调整的方式将退休年龄逐步推迟到65岁;
男女分别从2013年和2018年开始实行,并分别将于2025年和2030年过渡完毕。2006年英国政府公布了养老系统改革白皮书,计划逐步提高女性退休年龄,到2020年实现男女65岁同龄退休。[9]我国和美国、日本、德国一样,都是实行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因此,我国要顺应国际潮流,进行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显示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国家男性和女性2002~2007年间的平均实际退休年龄及法定退休年龄。
在30个OECD国家中,无论男性或女性,近年来其平均实际退休年龄和法定退休年龄大多数在60岁以上,部分国家在65岁以上。其中男性法定退休年龄达到或超过65岁的国家有20个,达到或超过60岁的国家更是高达28个。女性法定退休年龄达到或超过60岁的国家有26个,在统计的30个OECD国家中,女性法定退休年龄均超过55岁,最低的为意大利规定的57岁。多数国家法定的退休年龄标准大大超过我国男、女的法定退休年龄。OECD国家的做法对我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有很好的启示。
在市场转型初期,我国平均退休年龄从改革初期的53岁开始不断上升,到1992年左右达到顶峰的57岁后开始下降,2002年后基本稳定在53岁左右。[10]根据OECD国家经验,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有较大的延迟空间。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我国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比例明显减小,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数比例在增加,特别是从事第三产业的人群所占就业人口比重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以超过0.7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增幅明显。我国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经济技术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趋向协调平衡,产业结构逐步升级。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员逐渐较少,这为我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提供了客观可能。
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养老基金的巨大缺口,老年抚养比的不断提高,这些问题的解决及国际上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大趋势都要求提高退休年龄。
三、关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几点建议
延迟退休年龄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根据我国人均寿命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变化,在充分调研和科学核算的基础上,确定新的法定退休年龄。比如说男性为65岁,女性为60岁。并采取弹性退休或差别退休的方式,将法定退休年龄逐步推向新制定的标准。
(一)缩小男女退休年龄差距
根据联合国官方网站公布的对2002年166个国家退休年龄的统计数据,有62%的国家和地区实行了男女同龄退休制度。具体来说,西方国家男女退休年龄相同。在亚洲,除了越南、巴基斯坦、伊拉克等国家执行与中国同样的退休规定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也是男女同龄退休。而在实行男女差别退休年龄的国家中,中国男女工人10岁的退休年龄差距居于世界第一位。[11]无论从实行男女同龄退休制度的国家数量上看,还是从实行男女差别退休制度国家中男女退休年龄差距上看,我国现行男女退休年龄差距是过大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做法和经验为我国缩短男女退休年龄差距提供了借鉴。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职工的健康状况、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如果继续实行女性比男性过早退休的政策无疑遏制了女性的发展空间。就我国现实情况而言,长期以来女性预期寿命要高于男性,而传统意义上的高体力劳动职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会越来越少,这成为缩小男、女退休年龄差距的基础。
(二)“小步渐进”的方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有专家指出,我国在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时可借鉴国外的模式,采取3年延长1岁的办法,缓慢地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也有人提出可以以每年延长0.5岁,经过10年的时间,将退休年龄逐步提高到65岁的做法。在2008年10月21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劳动论坛上,人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表示,“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
(三)柔性延迟退休的方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当前,可根据劳动者个人意愿采取柔性延迟退休的方式,由劳动者自主选择是否延迟退休。以此作为过渡阶段,待时机成熟后,过渡到执行新的退休年龄标准。这种做法在现实中已有地区开始尝试,从2010年10月1日起,上海开始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这一具有探索性的调整方案尚处在试行阶段,其中“柔性原则”既包含满足按时退休人群的要求,又使那些希望继续工作并有意愿延迟领取养老金的人群能够获得延迟。
(四)差别对待的方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对于工作环境较好,工作压力、劳动量较小的职业,退休年龄可以设定的稍微高一些。对于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或工作环境较差的职业,退休年龄设定的低一些。随着技术的进步,如果后一类职业工作环境改善,工作压力减小,可在原来的基础上延迟退休年龄。这是在自愿的基础上,扩大退休选择。不同职业在最终退休年龄的实现年限上可以有所不同,以体现职业差异。
除按行业差别调整退休年龄之外,也应考虑到受教育程度差别,对受教育达到一定程度,如获得硕士以上学位的职工,可考虑在原来法定退休年龄和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延迟到65岁退休。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当下老龄化时代到来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社会环境、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革后的必然选择,也是国际上改革退休制度的大趋势。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而且利大于弊。
参考文献:
[1]牛文元.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EB/OL].[2005-09-06]..
[4]雷小峰,唐益军.延长退休年龄,完善养老保险――对深化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对策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4):33-34.
[5]郑秉文.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改革[EB/OL].[2010-07-21].省略/bxtd/03/201007/t20100721_2519486.htm.
[6]柳清瑞,苗红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推迟退休年龄策略研究[J].人口学刊,2004,(4):3-7.
[7]邓大松,刘昌平.中国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敏感性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1,(6):13-20.
[8]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0,(2):32-38.
[9]徐超.英国政府公布养老系统改革白皮书:退休年龄提高至68岁[EB/OL].[2006-05-06].news.省略/w/2006-05-26/15209036588s.shtml.
[10]梁玉成.市场转型过程中的国家与市场――一项基于劳动力退休年龄的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2007,(5):129-142.
[11]樊明等.退休行为与退休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2.
A Thought on Postponing Statutory Retirement Age in China
Xu Xiaowen Zhang Xinkua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Jinan,Shandong 250014)
延迟退休方案范文第5篇
摘要:从中国目前的具体国情来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人力资本的大幅度提升,推迟退休年龄是符合中国的长远发展趋势的。但在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实施方案进程中,要综合考虑与退休年龄政策相关的各方面因素,适度稳步地推进中国退休年龄制度改革,以达到有序平稳过渡的目标。
关键词:退休年龄 制度设计 原则 路径 建议
对于退休年龄政策的选择应该是极其慎重的,既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实际状况,也要照顾到少数群体的合理要求;
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要契合大众的心理承受能力。
一、制度设计的原则
1.公平原则。就退休年龄政策而言,一要坚持性别公平。二是应坚持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公平原则。第三,应保证退休金待遇的公平。
2.渐进原则。依据国际经验来看,任何国家对退休政策的调整,尤其是延迟退休年龄都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时期才能完成。以美国为例,1983年就出台了相关法律,计划将退休年龄从65岁延长至67岁,但直到2000年才开始正式推进这一制度,并计划持续到2027年,用差不多25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将退休年龄延长2年的目标。
3.慎重原则。就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是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状况、养老负担越来越重、人均预期寿命延长、人力资本周期后移所带来的延迟退休年龄的需求,另一方面又由于实际劳动力数量依然过剩,面对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陷入了延迟退休与保全就业的两难困境中。在短期来看,延迟退休年龄确实会加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给就业带来压力;
但从长期来看,退休年龄的高低与就业量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在这样的困境下,对退休年龄政策的调整就要慎之又慎,既要考虑当下的现实需求,也要考虑长远的发展趋势,尽量减少对社会的冲击。
4.灵活原则。在制定退休年龄政策的时候就要注重灵活原则,充分尊重劳动者的个人意愿,并随着相关因素的改变而与时俱进。在法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上,允许提前或延迟退休,但要明确相应的惩罚和奖励措施,提前退休者要相应降低养老金待遇,延迟退休者要给予一定的补偿,允许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
二、调整退休年龄的路径选择
1.严格执行现行退休政策,杜绝违规提前退休现象。首先,应该加强对提前退休行为的管理,明确提前退休的合法程序和政策,封死政策漏洞。其次,应该调整和完善养老保险的激励机制,引导人们自觉遵守退休制度的相关规定,减少人们违规的激励或诱因。最后还应该加大对违规提前退休行为的处罚力度,这当中包含两个处罚主体,一个是违规提前退休的个人,一旦确认,应对领取的养老金数额给予相应的减少,第二个是应对违规提前退休者所在的企业进行相应的罚金。
2.分步走战略,渐进推进策略。第一步从女性退休年龄切入进行调整是符合谨慎性原则的,所引起的社会波动会更小,但同时还应考虑到仍处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女工的利益,这就要求在调整的时候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做到人性化。第二步是到本世纪中叶,用25年到30年的时间将男女的退休年龄都延迟至65岁,在延迟方法上仍采用与上面相同的策略。
三、制定退休年龄政策的建议
1.加强宣传和引导。关于退休年龄的话题一直是社会的敏感热点问题,学者们基本达成共识认为推迟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但社会大众却几乎是一致地反对。这当中实际上是存在着大众对学者们提出的退休政策不了解所致,这就要求学者和政府加强宣传和引导,在制定政策时兼顾各个社会群体的诉求和利益,正面回应推迟退休年龄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要对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正当性、合理性,以及具体的方案核心与细节向大众做出规范和耐心的解释,对于推迟退休年龄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利益损失和问题进行正确的引导,以期望得到大众的理解和支持。
2.细化改革退休年龄的政策。在形成推迟退休年龄这个总体指导方案之下,应该尽快具体细化相关的改革调整措施。首先,应从总体上明确推迟退休年龄的最终目标和定位,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步骤和时间,使全社会对退休年龄政策改革的方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要对不同职业、不同人群的退休年龄政策进行区别对待,在制度设计时要考虑灵活性,照顾到不同人群的不同现实状况,避免“一刀切”的简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