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策划方案 >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方案怎么写(9篇)

时间:2024-09-08 11:16:02 来源:晨阳文秘网

篇一: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方案怎么写

  

  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优化营商环境是指通过改革措施和政策调整,为企业和个人在经营活动中提供更好的便利条件,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优化营商环境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二、方案一:简化行政审批程序

  行政审批过程繁琐、时间长,常常成为企业创新和发展的障碍。为此,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首先,建立全国性的统一审批政策和标准,避免不同地区之间审批标准的差异。其次,推行“多证合一”、网上办理、一次性告知等改革措施,减少企业在提交材料和等待审批过程中的时间与成本。

  三、方案二:完善法治环境

  法治环境是营商环境的基础,只有建立起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治环境,才能保障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为此,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首先,完善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加大对商事司法的力度,提高司法公信力。其次,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以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四、方案三: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小微企业往往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增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小微企业的发展空间,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支持小微企业的成长。比如:简化小微企业的登记注册手续,减少开办成本;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减轻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加强对小微企业的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税负。

  五、方案四: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政府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角色,只有提供高效的服务支持,才能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创新。为此,可以采取一些举措来提高政府服务效能。首先,加强政府机构间的协作与沟通,避免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和行政手续的重复办理。其次,培训政府工作人员,提高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增强服务能力。此外,建立用户评价机制,接受社会监督,督促政府提供更好的服务。

  六、方案五: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经验交流变得越发重要。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改进自己的营商环境。同时,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七、总结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完善法治环境、支持小微企业、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实施方案,可以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好的经营条件,推动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二: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方案怎么写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吸引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可以减少企业经营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为了优化营商环境,我提出以下工作方案:

  1.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加快办理企业开办、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等手续的速度,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降低企业的行政成本和管理风险。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工作模式,提供在线服务平台,实现审批事项的减少和办理流程的简化。

  2.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经营环境和市场秩序的监管,推进立法、修订法律,提高法律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和竞争力。

  3.降低企业税负:减少税收负担是提高营商环境的关键措施之一、通过优化税收政策,向企业提供减税和免税优惠,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激发企业投资和创新活力。同时,规范税收征管,提高税收执法水平,杜绝税收乱象和腐败行为。

  4.加强金融支持:改善营商环境需要充足的金融支持。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系,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和多样化融资渠道,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加强对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支持,降低信贷门槛,提高融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

  5.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

  同时,简化人才引进和管理程序,为企业提供更便捷的人力资源支持,优化营商环境。

  6.加强公平竞争监管:维护公平竞争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加强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执法力度,打击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建立健全争议解决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工作,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经营环境。

  7.加强政府服务意识:政府服务是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加强政府服务意识和能力培训,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了解企业需求,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政府服务。

  通过以上工作方案,可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企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合作,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篇三: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方案怎么写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

  一、背景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对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营商环境的优化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因此,制定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设定。

  为了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市场活力和竞争力,我们制定了以下工作方案:

  1.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3.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

  4.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企业需求;

  5.加强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三、具体措施。

  1.简化行政审批流程。

  简化审批材料,压缩办事时间;

  推行“一口受理、一次办结”,提高办事效率;

  强化监督管理,防止“套路审批”现象发生。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大侵权行为打击力度;

  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

  3.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市场监管,打击虚假广告、欺诈销售等违法行为;

  健全企业退出机制,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市场主体诚信意识。

  4.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政府服务效能。

  5.加强对外开放。

  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吸引外资、技术和人才;

  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四、工作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

  2.完善政策法规,落实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3.健全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4.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五、预期效果。

  通过以上工作方案的实施,预计将取得以下效果:

  1.企业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投资兴业环境更加优化;

  2.知识产权得到更好的保护,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释放;

  3.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公平竞争环境得到加强;

  4.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更多实惠;

  5.对外开放合作更加深入,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六、总结。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上述工作方案,努力为营商环境的优化做出更大贡献,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篇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方案怎么写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方案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各国纷纷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优化营商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企业发展,提高就业率,推动经济增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以下是几个可行的措施方案:

  一、简化行政审批程序

  行政审批程序的繁琐和耗时是阻碍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为了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应当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可以通过整合相关部门的审批事项,建立统一的审批平台,推行“一次办好”制度,提高审批效率,减少企业的时间成本。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为了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还可以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教育机制,提高企业和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意识,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

  三、降低企业成本

  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直接影响着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为了优化营商环境,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降低企业成本。可以通过减税减费、降

  低用地成本、降低劳动力成本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经营环境。同时,还可以推动供应链的优化和协同,减少企业的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

  四、加强企业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仅是简化审批流程和降低成本,还需要提供优质的企业服务。政府应当加强对企业的咨询、培训、技术支持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还可以建立与企业互动的平台,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政策和措施,满足企业的需求。

  五、加强法治建设

  法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和保障。政府应当加强法治建设,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同时,还可以加强执法力度,打击经济犯罪和商业欺诈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此外,还可以建立健全企业纠纷解决机制,为企业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保障。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国际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企业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共同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篇五: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方案怎么写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

  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目标,需要实施以下方案:

  一、优化政策环境

  1.精简审批流程:简化企业注册、投资审批等手续,提高办事效率。

  2.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打击市场垄断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3.优化税收政策:合理设置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二、加强法治环境

  1.健全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营商环境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2.加强司法保护:提高司法公正性和透明度,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完善基础设施

  1.改善交通运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2.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发展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高信息传输效率,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四、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1.政府支持: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

  资源。

  2.引进外籍人才:制定相关政策,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来华创业创新。

  五、加强市场监管

  1.健全监管机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权益。

  2.提高监管效能:加强监管部门内部协同配合,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

  六、加强金融支持

  1.优化金融服务: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2.降低融资成本:推出利率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融资负担。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只有在优化政策环境、加强法治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市场监管和加强金融支持等方面多措并举,才能真正提升营商环境的质量和水平。

  政府在推进这些方案时,需要积极倾听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形成良好的政企互动机制。同时,还需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落实,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前来

  投资和发展,提升全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篇六: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方案怎么写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优化涉企服务,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效能,规范工作行为,持续推动工作进程。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的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1】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豫政〔2017〕30号)精神,做强我市现代流通产业,进一步拉动消费需求,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内贸流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

  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问题导向与超前谋划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法治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治理体系,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内贸流通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规则健全、竞争有序、监管有力、城乡一体、内外融合、畅通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和统一开放、创新驱动、稳定运行、规范协调的内贸流通体制机制,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流通主体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加完善,流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更加突出,战略地位更加重要。

  三、工作任务

  (一)统筹规划全市流通网络。将内贸流通纳入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好流通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的衔接工作。统筹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各类用地指标,保障流通业发展用地。市、县(区)制(修)订相关规划时要征求当地流通主管部门意见,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时要与商业网点规划相衔接。探索建立跨区域流通设施规划编制协调机制和相关部门之间规划衔接机制,推动规划对接、政策联动和资源共享。加强市级商业网点规划修编工作,完成县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启动县级以下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加快城乡流通网络一体化,统筹规划城乡商业网点的功能和布局,提高流通设施利用效率和商业服务便利化水平,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渠道。整合商务、供销、邮政等各方面资源,加强农村地区商业网点建设。加强对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市场建设的支持,保障居民基本商业服务需要。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各辖区政府,责任单位排第一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力争在“十三五”末期建成立足信阳、服务鄂豫皖的区域性电商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区域性家具家居与小商品行业区域性物流组织与服务中心,把信阳打造成为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依托区域网仓和便捷的铁路、空港、公路等综合交通条件,创新流通模式,积极发展铁路快件、空港快件和公路快递业务,深入挖掘周边地区城市和农村电商市场,实现线上商流与物流联动发展,打造立足鄂豫皖的区域性电商物流,建成全国电商区域网仓和快件物流分拨中心。依托本地和周边地区庞大的农产品资源,在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和冷链仓储中心,大力发展果蔬、生鲜、医药等冷链物流,设立农产品冷链产业发展基金,拓宽冷链产业融资渠道,打造立足鄂豫皖的区域性冷链物流示范区。依托家居小镇产业园生产与贸易基地建设和金牛产业集聚区义乌小商品加工与贸易基地,探索“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流通”新模式,配套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加强大型物流节点和公共物流配送设施系统性布局、协同性建设,提高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坚持“双核驱动、轴带(三轴两带)联动、多点互动”的发展布局(“双核”指两大核心发展区,即信阳市区中心、潢川县次中心;“轴带”指

  “三轴两带”,即沿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沪陕高速沿线三大发展轴),在高速公路出入口、铁路站场、机场、港口等区域布局物流园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仓储设施;“多点”指根据功能定位不同,将物流节点按产业聚集区、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节点四级进行布局,突出各节点差异化发展和节点间互联互通。以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潢川物流产业集聚区、信阳空港物流园、淮滨港物流园四大综合服务型物流节点为重点,以羊山、工业城和上天梯物流中心三大物流中心为补充,构建信阳市域物流节点空间布局。加快构建县(区)、乡镇、村物流节点网络,探索城乡一体化配送模式,建设服务连锁经营和网络销售的跨区域配送中心,逐步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物流管理中心、市商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供销社、各辖区政府

  (三)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以信阳市城区为中心,以罗山、光山、商城等县为支撑,构建覆盖全市、联通周边省市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

  批大型农产品流通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直销配送,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农批零对接。完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开展农产品冷链标准化示范工作,支持预冷、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设施建设,形成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分级、包装等产地集配中心,加快农产品零售网点企业化经营、集群式发展。推进全市农产品市场电子结算工作,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各辖区政府

  (四)加快基础性流通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便民菜店等建设。落实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政策。落实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10%的政策,优先保障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和家政、养老、再生资源回收等设施用地需求。对因城市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需拆除的菜市场实行“拆一补一”政策。依法加强流通业用地管理,禁止以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等名义圈占土地,防止土地闲置浪费。实施“两个服务中心”工程,到2020年,实现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中

  心和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全覆盖。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房产管理中心、市商务局、各辖区政府

  (五)构建开放融合一体的流通新格局。鼓励企业在境外建设商贸物流型经贸合作区,支持和鼓励企业构建自有国际市场营销网络、渠道,建立商品城、商品销售中心等,重点扶持具有一定规模实力、品牌优势和市场基础的大型企业集团、行业骨干企业、出口创汇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立贸易公司、建立和开展其他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提升互联网信息服务国际化水平。支持具备条件的流通企业整合进口和国内流通业务,经营代理国外品牌消费品,建设自营销售平台,繁荣高端消费市场。进一步提高内贸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水平,鼓励外资投向共同配送、连锁配送以及鲜活农产品配送等现代物流服务领域。更加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商业模式,吸引跨国公司在信阳设立采购、营销等功能性区域中心。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外汇管理局、信阳海关

  (六)大力发展流通新业态。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进社区试点建设,整合供给渠道和服务资源,涵盖网订店取店送、代购代收代付、智能收取、生活服务预订等个性定制功能,搭建居民消费、社区服务的网上通道,实现居民生活需求快速响应、自动衔接。

  整合商务、邮政、供销、烟草、新华书店等系统农村服务网点资源,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大型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建设改造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双向流通体系。积极实施“互联网+外贸”,以与武汉网来云商合作为引领,支持零售业企业线上线下结合,发展跨境网络零售。抢抓我市成为中国(郑州)跨境电商综试区第二阶段推广实施城市的机遇期,引导企业主动对接全省跨境电子商务“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发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全力服务信阳保税物流中心(B)型仓创建工作,加快明港机场的投入使用,推动跨境B2B、海外O2O、跨境海外仓、跨境B2C一般模式和保税模式等全方位、多模式、多层次的探索和尝试,提升我市

  外贸进出口水平。鼓励传统商贸企业依托现有实体网点、货源、配送等商业资源,全面“触电上网”,实现采购、库存、销售、配送等全流程商业活动的电子化。鼓励专业批发市场和日用消费品交易经营户依托实体产业和资源优势,在广大第三方平台上全面铺开,实现实体市场与网上市场无缝对接,推动实体市场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各辖区政府

  (七)推广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模式。倡导绿色流通、循环消费,落实商贸流通领域环保标准、绿色商品认证制度和标准。引导流通企业与绿色低碳商品生产企业(基地)对接,扩大绿色商品采购和销售规模,推广绿色包装和绿色物流,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加快包括废物回收、再制造再加工、报废处理等内容的逆向物流体系建设。支持节能设备设施、废弃物回收、冷链物流、智能配送等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工艺及装备在流通企业推广应用,培育一批绿色市场、绿色商场和绿色饭店。鼓励旧货市场规范发展,促进二手商品流通。支持二手车交易市场、报废车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加快老旧汽车淘汰进程。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市环境保护局、市旅游局、市公安局

  (八)增强内贸流通创新支撑能力。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强对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和初创期成长型中小流通企业创新创业的支持。鼓励流通企业通过股市、债市等资本市场融资。大力发展适合商贸流通行业特点的互助担保融资、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以及动产、仓单、商铺经营权质押融资,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依法合规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支持利用创业担保贷款扶持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引导融资租赁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落实国家对中小商贸企业的融资性担保保费和内贸信用险等财政支持政策,充分利用金融业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对小微商贸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债务融资工具且符合奖补条件的,给予一定比例的发行费补助。健全支撑服务体系,推动现代物流、在线支付等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为电子商务创业人员提供场地支持和孵化

  服务,加强校企合作、商学结合,探索实训式、公司式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引进电子商务人才。完善创新成果交易机制,积极发展各类商贸服务交易平台。鼓励各类投资者参与国有流通企业改制重组,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非公有资本和国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推进内贸流通领域混合所有制发展。按照主体自愿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

  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

  (九)加大创新保护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加大对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强化执法维权机制创新和执法协作,组织专项执法打假行动。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力度,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和法律咨询服务。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公安局、市农

  业局、市林业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十)丰富现代商业文化内涵。弘扬诚信文化,加强以诚信兴商为主要内容的商业文化建设,推动现代商业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扩大品质消费。促进传统节庆、民俗文化消费,培育健康文明的消费文化。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促进民族特色商品流通,鼓励商品创意设计创新,提升消费品附加值。加快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培育和发展品牌消费集聚区,提升商业设施和商业街区的文化底蕴,有条件的县区要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培育一批商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品牌商业街区,形成一批多功能、多层次的现代商品交易市场集群。打造一批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商业综合体。到2020年,培育10家品牌消费集聚区,力争年经营总规模达到100亿元。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十一)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分析。探索利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运行的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提高公共信息服务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推进部门间信息资源交换与整合,加快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开放,建立政府与社会紧密互动的大数据采集机制,形成高效率的内贸流通综合数据平台。夯实内贸流通统计基层基础,扩大典型企业覆盖面,完善考评制度,稳定统计监测队伍。完善行业统计监测制度,建立完善电子商务、服务消费等统计调查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内贸流通行业中介组织研发大数据公共服务产品,服务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和大数据产业发展。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

  (十二)完善市场应急调控机制。健全突发事件市场应急保供预案,制订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情况下市场应急保供预案和措施,建立基本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保障机制。构建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商品应急储备体系。建立生猪活体储备基地,健全冬春蔬菜储备机制。完善储备

  商品定期检查检验制度,确保储备安全。推广商业储备模式,推进商业储备市场化运作和储备主体多元化。建设应急商品数据库,及时掌握相关应急商品产销和库存情况,保障信息传导畅通和组织调度科学有序。实施应急保供重点联系企业动态管理,保持合理库存水平,增强投放力量,合理规划设置应急商品集散地和投放网点。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政府应急办

  (十三)建设重要商品追溯体系。研究制定加快推进我市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以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特种设备、危险品、稀土产品以及其他对消费者生命健康有较大影响的商品为重点,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逐步增加可追溯商品品种,保障基本消费。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属地管理的原则,建设重要商品追溯体系,推动跨部门、跨地区追溯体系对接和信息互通共享,形成上下一体、协同运作的管理体制。加大重要商品追溯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化应

  用力度,发挥商品追溯信息在事中事后监管、行业发展、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作用。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十四)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及河南省流通领域各项法律、法规,强化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电子商务促进等法律制度落实。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法律的配套法规制度建设,规范市场竞争和监管执法行为。对内贸流通领域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现行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及时予以修订或废止。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市商务局

  (十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商务领域市场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坚持常态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推进商务领域综合执法,加强市、县级商务综合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监管重心下移,执法力量向监管一线倾斜。严格落实执法人

  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健全举报投诉服务网络,完善受理、办理、转办和督办机制。全面实施商务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规范监管体系运行。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实现市、县信息共享平台互联互通,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案情通报和案件移送、执法办案协作和区域联动机制。完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和流通企业信息公示制度,相关信息在“信用中国”“信用河南”“信用信阳”及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加强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监管执法中的应用。加强市场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商会、专业机构的合作,引入社会监督力量。创新电子商务监管模式,健全消费者维权和交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强对网络商品交易网站和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监管,依法打击电子商务领域侵权假冒、网络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十六)加强流通标准化建设。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实施力度,鼓励参与制定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居民生活服务等重点领域省级地方标

  准和经营行为规范。建立政府支持引导、社会中介组织推动、骨干企业示范应用的内贸流通标准实施应用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和企业参与制定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推动建立经营场所服务标准公开公示制度,引导流通企业以标准为依据规范服务、交易和管理行为。建立重点标准实施监督和评价制度,加强标准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市场准入、执法监督等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

  (十七)加快流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行政管理信息共享机制,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推动流通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并纳入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在行政管理中依法使用流通企业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对商业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企业经营异常名录、诚信建设“红黑榜”发布制度及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依法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建立市场化综合信用评价机制,推动批发零售、商贸物流、住宿餐饮及居民服务等行业完善信用记录和信用档案,建立以交易信息为基础的企业信用评价机制。

  引导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园区以及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建立入驻商户信用评价机制,鼓励按照信用级别向入驻商户提供差别化的信用服务。支持建立第三方信用评价机制,加快发展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保险、商业保理等信用服务行业,创新信用产品和服务。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建立会员企业信用档案,推动具有上下游产业关系的行业协会商会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商务局

  (十八)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破除各类市场壁垒,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禁止实行地区封锁,禁止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排除竞争的行为。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关系,禁止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收取不合理费用或强制设置不合理的交易条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取消和下放涉及内贸流通领域审批、备案等行政职权,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流程、简化环节,推行行政审批“一个窗口”受理。推行内贸流通领域负面清单制度。公布并实时更新内贸流通涉企收费目录清单。规范对内贸流通

  企业的检查和各类年审、年检,制止各类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等增加企业不合理负担、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鼓励先行先试,开展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快全市流通现代化进程。

  责任单位:市物价办、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商务局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市政府成立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副市长李正军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杰、市商务局局长王亚玲任副组长,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应急办、市政府金融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物价办、市统计局、市科技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市畜牧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工商局、市旅游局、市质监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市房产管理中心、市供销社、市物流管理中心、信阳海关、人行信阳中心支行、市知识产权局、市外汇管理局、市“双打”办、各辖区政府(管委会)相关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王亚玲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严格落实相关法律制度。严格落实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电子商务促进等法律法规及流通设施建设、商品流通保障、流通秩序维护、流通行业发展和市场监管等基本制度,规范相关参与方行为,推动建立公平、透明的行业规则。

  (三)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大对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支持,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更多投资流通创新领域。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流通企业融资渠道。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等行业作用,支持创业担保贷款积极扶持符合条件的中小流通企业。

  (四)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商务主管部门要履行好内贸流通领域综合统筹职责,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逐步建立起内贸流通领域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落实支持和鼓励内贸流通领域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加快发展,提升行业服务和管理水平,发挥其在加强行业自律、服务行业发展、反映行业诉求等方面的作用。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参与相关行业规划、行业标准制定以及行业数据统计等事务。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要强化属地责任,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内贸流通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出台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2】

  为深入贯彻《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7〕95号)精神,进一步拉动消费需求,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内贸流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流通的要求。加快法治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实施“商贸活市”战略,以流通产业和互联网融合促进流通信息

  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全面提升我市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商贸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和先导性引领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化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促进流通主体公平竞争,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坚持转变政府职能,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能力。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推进信息公开和共享。

  坚持创新转型,增强企业竞争力。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创新发展模式、营销方式和企业组织形式,加快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推动线下线上融合发展,提升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保障发展。健全内贸流通地方性法规、规章、标准、信用等制度体系,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依法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加快建设法治市场。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规则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畅通高效的内贸流通体系和比较完善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立完善统一开放、创新驱动、稳定运行、依法经营、协调高效的内贸流通体制,商业流通网络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在流通领域广泛应用,培育5—10个核心竞争力强、业态先进、具有一定实力引领内贸流通加快发展的企业集团,引进3—5家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入驻我市,以新的发展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促进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在精准扶贫和经济转型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二、重点任务

  加快内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政策衔接争取,推动内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任务的全面落实。

  (一)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内贸流通市场体系。

  1.加快融入全国流通网,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1)积极融入大流通网络建设。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国家推进大流通网络建设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市场一体化有利时机,积极融入西安—兰州—成都—乌鲁木齐流通产业集聚带,充分发挥天水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的作用,着力提升消费集聚、产业服务、民生保障功能,构建生产流通相互促进发展,把天水内贸流通

  业打造成联通全国、面向世界,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开放型、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区域商贸中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完善流通网络布局。按照《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依托陇海兰新沿线流通大通道,紧紧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开发和省上实施交通建设“东部大会战”等战略机遇,按照“规划大交通、建设大通道、构建大枢纽、发展大流通”的思路,加快提升县区流通网络连接功能,提供基础服务,推动全市流通业发展。依托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科学合理布局我市与周边城市农产品流通网络,形成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周边城市网络与我市区域网络相结合,实体网络与虚拟网络相结合,批发网络与零售网络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建设局、市农业局等)

  2.破除地区封锁,降低流通成本。

  (1)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快清理不必要的证照和资质、资格审批,为内贸流通企业降门槛、除障碍。凡没有市政府明确规定必须由市级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下放到县区,坚持“非禁即准”、“非限即许”的原则,支持外地商品和服务以及经营者进入本地市场,对已设有甘肃总部的连锁企业,如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在我市从事经营时不再注册独立法人。加强跨区域合作事项沟通协商,探索建立区域合作利益分享机制。(责任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

  (2)加强反垄断执法,强化日常监管,严厉查处经营者通过垄断协议等方式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健全举报投诉办理和违法行为曝光机制,强化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禁止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排除竞争的行为。全面贯彻落实零售业、供应商公平交易行为规范及相关制度,禁止以任何理由收取不合理费用或强制不合理的交易条件,规范零售商和供应商交易关系。(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等)

  3.努力促进流通网络建设,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1)加快城乡流通网络一体化建设。积极推动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公益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重点抓好“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等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县乡便民市场建设。围绕商品配送中心覆盖到县区,农贸市场覆盖到重点乡镇,农家店和村级综合商贸服务社覆盖到行政村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县乡流通网络建设。加强城乡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和修编,完善商业网点功能和布局,提高流通设施利用效率和商业服务便利化水平。整合商务、供销、邮政等各方面资源,加强农村商业网点建设,保障居民基本商业服务需求。加大快递下乡的扶持力度,利用政府补贴,支持快递公司在边远乡镇设立网点,为群众提供便利优质服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建设局、市农业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等)

  (2)创新现代服务业规划实施机制。科学编制全市内贸流通总体规划。各县区政府要将内贸流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与本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相衔接,确保依法依规推进流通设施建设。商业网点的新建、改扩建以及改变现有商业网点用途,必须符合城乡规划。对公益性批发市场、现代物流项目及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规划、流通基础设施规划中要予以支持。将流通体系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规划,切实保障建设用地。在制修订相关规划时应充分征求本行政区域流通主管部门的意见。(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

  (二)健全完善开放的内贸流通发展体系。

  1.构建开放融合的流通体系,打造内外贸发展平台。

  (1)进一步扩大内贸流通领域对外开放。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放开商贸物流等领域外资准入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内贸流通领域吸引外资的环境,鼓励外资投向共同配送、连锁配送以及鲜活农产品配送等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自主物流服务品牌。注重引进消化和吸

  收国外先进的商品流通模式、经营服务方式、经营管理经验、商业模式和知名品牌,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采购、营销等功能性区域中心。鼓励我市企业利用外资进行改组改造,改善经营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等)

  (2)加快向西开放步伐。立足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以沿线国家为重点,支持我市流通企业投资建设境外营销、支付结算和仓储物流网络,推动流通渠道向境外延伸,打造跨境供应链体系。支持市内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流通企业到境外开店设场,培育国际化品牌。鼓励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联合“走出去”,积极建设“海外仓”,促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提升互联网信息服务国际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人行天水市中心支行等)

  (3)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加快内外贸流通企业重组和合作,把内贸企业的经营设施、网络渠道、客户资源,经营管理人才等优势与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优势有机结

  合,逐步形成连通国内外市场的流通网络,促进我市优势特色产品出口。尽快设立天水海关,建立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场所,鼓励我市流通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设立采购中心、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享受海关特殊监管区优惠政策。开展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的流通企业,可优先享受培育龙头骨干流通企业的扶持政策,各项促进流通业发展和外经贸发展的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等)

  (4)创新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鼓励支持发展名优新特产品展会,培育农产品专业展会,构建多种类型的国内外合作桥梁和纽带,努力将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花牛苹果展销会等重点展会打造成内外贸结合、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展平台。合理布局建设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把天水商贸城打造成与国内外接轨的高端商品交易市场,建设一批连接国际国内市场、运行规范有序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促进国内外市场互联互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旅游局、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兰州海关天水监管组、市国税局、天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人行天水市中心支行、相关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

  2.完善流通设施建设管理体系,加强流通领域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1)创新基础性流通设施建设模式。加快天水商贸城建设和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用足用好中央支持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初步建立起覆盖重要集散地、销地和产地联通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在探索建立公益性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资保障、运营管理和政府监管等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利用3—5年的时间,实现公益性市场建设县区全覆盖。探索采取设立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基金、政府参股等模式,强化公益性功能的约束机制,发挥公益性流通设施和骨干流通企业在满足消费需求、保障市场稳定、提高应急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供销社等)

  (2)进一步落实微利经营的流通设施建设保障制度。落实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10%的政策,优先保障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和家政、养老、再生资源回收等设施用地需求。加强大型物流

  节点和公共物流配送设施系统性布局、协同性建设,提升物流配送的集约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委革、市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等)

  (3)改进市场化商业设施建设引导方式。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开展城市商业面积监测预警,定期发布大型商业设施供给信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引导大型实体和网络商品交易市场建设,避免盲目重复建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建设局等)

  (三)提升内贸流通创新驱动水平.

  1.强化内贸流通创新的市场导向。

  (1)推动新兴流通方式创新。积极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加快流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突出主体创新,培育壮大本土电商特色平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本地纳税模式,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狠抓应用创新、引导电子商务企业拓展服务领域,在工业、农业、商贸、金融业、旅游业、物流业以及文化教育等重点领域,积极鼓励本地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引导本地优势企业以自主品牌为支撑,发挥营销网络优势,积极入驻网上交易平台,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平台手段拓宽采购、销售渠道,创新经营方式,优化供应链。落实全市电商扶贫计划,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支持县区和电商企业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链,开辟农产品流通新渠道。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以县区电商中心为支撑,以乡镇电子商务站为载体,培育发展多元化的农村电子商务,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服务网络,依据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采取“企业+基地+网点”或“协会+合作+网点”的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网络经营和订单农业,拓展我市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大特色农产品销售规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农业局、市扶贫办、市供销社等)

  (2)推动传统流通企业转型模式创新。鼓励零售企业改变引厂进店、出租柜台等经营模式,实行深度联营,通过集中采购、买断经营、开发自有品牌等方式,提高自营比例,鼓励流通企业通过兼并、特许经营等方式,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探索“互联网+”传统百货业模式,鼓励流通企业发挥线下实体的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支持流通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提供网订店取、网订店送、上门服务、社区配送等各类便民服务。推动流通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供应链管理,鼓励向设计、研发、生产环节延伸,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协同,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引导各类批发市场自建网络交易平台或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经营,推动实体市场与网络市场协同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智慧物流,支持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建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车源、货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高效匹配,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高物流社会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等)

  (3)创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模式。鼓励绿色商品消费,引导流通企业扩大绿色商品采购和销售,推行绿色包装和绿色物流。鼓励旧货市场规范发展,促进二手商品流通。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与垃圾清运处理网络体系融合,促进商贸流通网络与逆向物流体系(商品废弃后,经消费端回到供应端的活动及过程,包括废物回收、再制造再加工、报废处理等)

  共享。对列入国家推广目录的内贸流通领域节能节水和环保技术、产品等给予支持。引导流通企业加快设施设备节能环保改造。(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农业局、市扶贫办、市环保局等)

  (4)创新文化培育传播形式。强化以诚信兴商为主的商业文化建设,加强对内贸流通领域传统技艺保护,支持中华老字号创新发展,促进民族特色商品流通。鼓励商品创意设计创新,支持消费类产品提升新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以创意设计增加消费品附加值。提升商业设施的文化内涵,引导流通企业在商品陈列、商场装饰、环境营造等方面突出创意特色,增加商业设施和商业街区的文化底蕴,推动现代商业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扩大传统节庆、民俗文化消费,培育健康文明的消费环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旅游局等)

  (四)进一步增强内贸流通创新支撑能力。

  1.完善财税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中小企业发

  展基金和相关项目资金支持,切实做到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将国家服务业发展资金和省级商贸流通业发展资金重点投向建设和改造公益性流通设施,农产品市场及农村流通体系等重点大项目。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更多投资流通创新领域。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流通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流通企业上市融资、开展动产、仓单、商辅经营权等质押融资,积极发展园区融资、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等新的融资业务,完善流通企业融资模式,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挥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典当等行业作用。支持创业担保贷款积极扶持符合条件的中小流通企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等)

  2.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强化支撑要素。

  (1)推动现代物流、在线支持等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和引进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整合全市特色品牌和优质产品资源,配套发展仓储、物流等服务业,力求做到“市有园区、县有中心、乡有门店、村有点”。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优化物流配送布局,进一步促进物流基础设施建

  设,结合乡镇配送中心建设,逐年规划符合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结合万村千乡店建设和重点社区建设搞好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点,发展与电子认证、网络交易、在线支付协同运作的物流配送服务,有效支撑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展发革改委等)

  (2)加强专业化物流信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物流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数据库系统的互联互通,增强物流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协同性。鼓励现有物流企业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增强供应链协同保障能力。鼓励支持邮政物流企业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推行到村入户服务体系,采取运费补贴等方式,加强对农村网店的物流保障和支撑。鼓励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为电子商务创业人员及快递企业提供场地支持和孵化服务,加快建设天水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和天水市众创空间暨电子商务中心,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区),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创建工作。(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区政府等)

  (3)支持发展校企合作、商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把引进培养商务高端人才与培养技能支撑人才有机结合起来,在落实现有各项人才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针对电子商务人才特点,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电子商务培训工作方案》,加强与淘宝大学(甘肃)、天水市电子商务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以培养电子商务实际操作人员为重点,通过建立基地、联合办学、长短期培训等各种有效方式,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管理和实训操作培训,加速形成学用结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利用社会力量探索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学校开展网上培训,建立后备人才储备库,支持专业化创新服务机构发展,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天水师范学院等)

  (4)完善创新发展交易机制。大力发展各类商贸服务交易平台,支持县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定位清晰的天水特产网上销售平台。规范发展团购,引进知名团购平台,将全市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知名特色店和风景区纳入平台,让境内外消费者享受团购优惠消费。选择应用电子商务规范化水平高和强的骨干企业,研究推广成熟运作模式,带动市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高管理水平,规范经营行

  为,推动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文化旅游局等)

  3.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

  打破地域、行业界线,消除行业垄断,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以资本为纽带,加快发展内贸流通领域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资本和国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支持外地企业和外资参与我市传统流通产业升级改造。支持有条件的流通企业走出去,通过新建、并购、参股、增资等方式,在东部发达地区和海外建立物流网络、营销中心和展示中心。按照主体自愿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加强培育一批实力强、规模大、竞争力好的龙头流通企业集团。(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等)

  (五)增强内贸流通稳定运行的保障能力。

  1.强化重要商品市场监测和调控。

  整合商品市场运行信息、统计数据资源,健全预测预警体系,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支持有条件的流通企业发展冷藏保鲜设施,建立土豆、白菜等大宗鲜活农产品“旺吞淡吐”调节机制,促其科学生产、均衡上市,有效防范市场风险,带动农产品增值。建立市县两级肉菜应急储备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肉菜储备项目,通过动静态结合的储备措施,有效应对灾害性天气及突发性事件所引发的市场异常波动,保障生活必需品平稳供给。(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局等)

  2.健全信息服务体系。

  (1)增强大数据在内贸流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在完善全市商务系统市场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和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利用大数据加强市场运行分析,提高市场调控和公共信息服务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利用内贸流通统计基础,完善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协作机制和行业统计监测体系,建

  立健全电子商务、服务消费等统计调查制度,切实加强统计监测。(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信委、市统计局等)

  (2)促进内贸流通行业中介组织开展大数据的推广应用。利用政府采购、服务外包等方式,鼓励行业中介组织深入挖掘和研发公共服务产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服务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和大数据产业发展需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等)

  (3)鼓励流通企业开展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引导流通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进市场开拓、精准营销和优化服务,带动商业模式创新。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数据应用机制,坚持用信息化改造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县、示范基地项目,抓住国家政策支持机遇,加快我市电子商务发展。鼓励各类批发市场、大型日用品配送中心、工业品销售中心、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综合性物流园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主建立或委托第三方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线上交易和线下服务,整合现有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加入网上交易、网上采购、网上结算。支持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渠道。加快推广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在我市流通领域各个环节的科学运用,全面提升流通信息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等)

  3.创新市场应急调控机制。

  (1)完善突发事件市场应急保供预案。细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情况下市场应急保供预案和措施。根据突发事件对市场影响的范围和程度,综合运用信息引导、企业采购、跨区域调运、储备投放、进口组织、限量供应、依法征用等方式,建立基本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保障机制。应对全市范围和跨区域市场异常波动由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应对各县区域性市场异常波动主要由县区政府负责。(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

  (2)发挥价格调节作用,完善商品应急储备体系。建立市级储备与县区储备、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商品应急储备体系,利用价格调节基金,做好牛羊肉、猪肉和白菜、萝卜、马铃薯等冬春蔬菜的储备。建立储备商品定期检查检验制度,确保储备安全。推广商业储备模式,推进商业储备市场化运作和储备主体多元化。(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各县区政府等)

  (3)加强市场应急保供能力。建设应急商品数据库,及时掌握相关应急商品产销和库存情况,保障信息传导畅通和组织调度科学有序。实施应急保供重点联系企业动态管理,保持合理库存水平,不断加大投放力量,合理规划布局应急商品集散地和投放网点。探索利用商业保险稳定生活必需品供应机制,推动重要生活必需品生产流通保险产品创新。(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等)

  4.构建重要商品追溯体系。

  (1)加快重要商品追溯体系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以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酒类、肉类以及其他对消费者生命健康有较大影响的商品为重点。建设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逐步增加可追溯商

  品品种。不断扩大重要商品追溯体系应用范围,加大商品信息在事中事后监管、行业发展促进、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力度,提升追溯体系综合服务功能。加快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卫生计生委、市农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食药监局等)

  (2)加强重要商品追溯监督管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属地管理的原则,整合现有资源,建设统一的重要商品信息服务体系。推进跨部门、跨地区追溯体系对接和信息互通共享,强化日常监管,建立商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等)

  (六)健全内贸流通规范有序的规划体系。

  1.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流通法律制度。

  严格落实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电

  子商务等法律法规及流通设施建设、商品流通保障、流通秩序维护、流通行业发展和市场监管等基本制度,按照国家立法与地方立规相结合的要求,加快制订全市内贸流通各行业领域的地方性办法和行政规章,规范相关参与方行为,推动建设公平、透明的行业规则。(责任单位: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相关部门等)

  2.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1)强化监管执法整治。充分发挥商务执法的作用,加强流通领域执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执法力量,严格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健全举报投诉服务网络,完善受理、办理、转办和督办机制。根据国家和省上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建立信息共享、案情通报和案件移送制度。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加快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切实将相关工作纳入统一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商局等)

  (2)创新市场监管方式。依法履行各级商务主管部门的执法职责,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治理相结合,推进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和流通企业信息公开,加强市场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商会、专业机构的合作,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网络商品交易监管,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行为,建立平等和谐的零供关系。加快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信用、信息采集、利用、查询、披露等制度。积极推进侵权假冒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建立案件曝光平台。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群众生活及生命安全商品的流通准入管理,形成准入、监管、退出全程化管理机制。创新电子商务监管模式,发挥信息化管理优势,健全消费者维权和交易争端解决机制。创新企业产品质量执法检查方式,积极推进建立肉类、蔬菜、水果、酒类、农资、农产品、中药材等重要商品的流通可追溯体系,推行企业产品质量承诺制度。(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等)

  (3)推进流通标准实施应用。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互配套、相互补充的内贸流通标准体系,建立政府支持引导、社会中介组织推动、骨干企业示范应用的内贸流通标准实施应用机制。推动建立经营场所服务标准公开公示制度,倡导流通企业以标准为依据

  规范服务、交易和管理行为。加强标准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市场准入、执法监督等行政管理中的使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质监局等)

  3.加快流通信用体系建设。

  (1)全面建立市场监管信息共享机制。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分步实施、分级共享”的原则。推动我市建设流通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并纳入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建立健全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及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依法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在行政管理中依法使用流通企业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对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管理,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具有信誉搜索,同类对比等功能的综合评价。(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等)

  (2)引导建立市场化综合信用评价机制。在商品零售、居民服务等行业推动建立以交易信息为基础的企业信用评价

  机制。引导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园区以及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建立入驻商户信用评价机制,鼓励按照信用级别向入驻商户提供差别化的信用服务。引导企业开展商品质量、服务水平购物环境等内容的消费体验评价。(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商局等)

  (七)完善内贸流通协调高效的管理机制

  1.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加强内贸流通领域全国性法律法规、战略、规划、政策和标准的贯彻实施,进一步强化本行政区域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信用建设、公共服务、应急保供、依法管理特殊流通行业等方面的职责。要严格依法履职,结合国家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推行内贸流通领域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内贸流通行政管理权力清单、部门责任清单等制度,公开涉及内贸流通的行政管理和资金支持事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许可审批流程。(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

  2.完善部门间协作机制。

  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商务主管部门要履行好内贸流通工作综合统筹职责,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逐步形成内贸流通领域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大流通工作机制,鼓励整合和优化内贸流通管理职责,加强对电子商务、商贸物流、农产品市场建设等重点领域规划和政策的统筹协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

  落实支持和鼓励内贸流通领域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加快发展,提升行业服务和管理水平,发挥其在加强行业自律、服务行业发展、反映行业诉求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各类专业人才到行业协会商会创业就

篇七: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方案怎么写

  

  打造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一、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1.简化审批流程:对企业申请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在合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减少中间环节,精简审批手续,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

  2.推行“一窗受理”:建立企业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共享、信息互联、流程优化等方式,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理,提高审批效率。

  3.强化监管服务: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的后期监管和服务,通过追踪企业的运营情况,及时解决企业在营商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二、优化企业登记注册服务

  1.简化企业注册程序:压缩企业注册登记所需材料,简化办理流程,提高注册效率。鼓励采用电子化登记方式,实现在线填报、审核、领证等环节,方便企业办理。

  2.提供注册咨询和指导:设立企业注册咨询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注册相关政策的解读和指导,帮助企业了解和掌握登记注册的要求和流程,提高办理质量和效率。

  3.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登记注册的监管机制,定期进行抽查和监督检查,规范市场行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

  三、优化税收政策

  1.减免税费负担:针对小微企业和创新企业,推出增值税减免、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2.精简税收征收手续:简化企业纳税的程序和申报流程,推行电子税务局,提供在线申报、查询和缴纳税款的便利。

  3.加强税收服务:加强对企业的税收咨询和指导服务,解答企业税收政策的问题,提供税务申报、报税辅导等支持,提高税收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完善法律保护机制

  1.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

  2.改进司法审判机制:完善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对商事合同、企业经营等领域的司法保护,提高法院审判的公正性、及时性和专业性。

  3.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制定和完善消费者维权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受理和处理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五、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提升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条件,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

  2.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投入,提供优质的人才培训和教育服务,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支持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3.改善环境治理:加强对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监管力度,推行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供清洁、安全、有序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六、加强政府监管和自律

  1.加强政府监管职能: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2.建立市场自律机制:鼓励行业协会和商会等组织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加强行业准入的审核和监管,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3.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监管: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监管机制,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企业的社会公信力和社会形象的监管,推动企业做好社会责任。

篇八: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方案怎么写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

  一、背景和目标

  在当今全球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中,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各国促进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的重要手段。本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经营环境,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

  二、关键举措

  1.简化行政审批程序

  (1)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各类行政审批事项,提供便捷的在线申请和办理服务。

  (2)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审批模式,降低行政干预,提高审批效率和公正性。

  (3)优化审批流程,明确时间节点,缩短审批周期,降低企业等待成本。

  2.降低企业成本

  (1)减税降费,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推动税收制度简化和优化,提高税收透明度。

  (2)降低用地成本,加大土地供应力度,推行市场化的土地出让方式,降低企业用地成本。

  (3)降低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支持

  (1)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强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

  (2)加大创新投入,提高科技研发和创新支持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3)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提供知识产权交易的平台和便利条件。

  4.深化市场化

  (1)推动价格机制,减少政府定价项目,提高市场竞争性,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2)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市场壁垒,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市场,促进市场竞争。

  (3)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和消费者保护,提高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5.建立健全权益保护机制

  (1)建立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法律保护,对企业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

  (2)建立完善的仲裁和诉讼机制,提供高效、公正的解决纠纷的渠道,保护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当权益。

  三、预期效果

  1.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简化审批程序和降低企业成本,企业经营环境将更加便利,提高了企业的投资吸引力和创新能力。

  2.吸引外资和促进经济增长。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吸引更多外资,推动经济增长。

  3.提高民众幸福感。优化营商环境将促进市场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产品品质,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高民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四、实施计划

  1.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组成的营商环境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措施,协调落实各项工作。

  2.阶段性目标和指标。制定明确的优化营商环境指标,以公布的指标为依据进行评估和考核,监督和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实施。

  3.加强宣传和培训。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和渠道宣传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和举措,加强相关部门和企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实施效果和推进力度。

  4.不断优化和改进。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和措施,确保工作能够稳步推进并取得实效。

  综上所述,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的重要举措。通过在行政审批程序、降低企业成本等方面进行和创新,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经营环境,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支持,深化市场化,建立健全权益保护机制,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吸引外资和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民众的幸福感。为确保实施效果,需要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制定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和指标,加强宣传和培训,不断优化和改进工作。

篇九: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方案怎么写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范文5篇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范文1贯彻落实省、市、县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相关要求,切实发挥好人社工作在服务我县营商环境中应有作用,为市场主体和广大群众创建更加惠民利民的政策环境,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人社服务,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工作要求,坚持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减流程、压时限、降成本、强监管、优服务;坚持以优化环境为保障,积极打造审批更少、机制更活、效率更高、服务更优的营商环境;坚持以创新创业为动能,形成具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营商环境高地;坚持以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快捷度、满意度为衡量标准,推动政务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人社部门。

  二、工作措施

  (一)夯实职能基础,提升服务实效。

  一是着力加强就业创业优惠政策落实,为优化营商环境增添新动力。

  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创业扶持政策落实力度;组织开展创业设计大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氛围;推进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深化人力资源服务。

  二是着力加强人事人才工作,积极组织系列人才招聘活动,运用市

  场方式或“一事一议”办法招引高端人才及团队,引进各类急需优秀人才,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是着力加强劳动保障,为优化营商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完成全年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的处理工作,着力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切实保护劳动者、经营者合法权益。

  开展涉企检查的部门和单位应在年初制定涉企常规检查年度工作计划,建立涉企检查向县优化办备案制度。

  开展综合监督单位要健全检查前备案,同时注重过程跟踪和结果追踪,助力优化综合公共服务。

  继续深化改革,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努力降低企业成本。

  (二)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根据全省人社系统统一部署,逐步实现一个窗口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严格按照“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路”的要求,精简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限,最大程度实现利企便民。

  二是搭建企业反映问题“直通车”和“受理平台”。

  向企业公布局班子成员、相关股室和局属各单位的负责人联系方式,企业负责人可以直接反映问题。

  在局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受理平台”,向企业公开反映问题热线电话、电子邮箱、信箱和接待地址,及时将反映问题转交相关职能股室和局属部门单位办理。

  三是深入企业内部调研。

  相关股室和局属部门单位要进入企业一线实地调研,搜集企业反映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三)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效能。

  一是推动服务效能提升。

  建立健全智能化、规范化、精细化计划的行政服务效能监管体系。

  加强行政服务效能电子监控系统应用管理,推进网上政务实时在线监管全覆盖。

  实现数据常态化、标准化汇聚。

  二是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要求,不断取消、归并、压缩审批环节,持续深化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

  实现社保用工登记“二合一”,将原用工登记和社保登记两个环节合并为一个环节,方便企业网上一步办理。

  全面推广电子营业执照,达到用人单位开办企业社保事项,仅凭电子营业执照即可办理参保登记。

  二是加大明察暗访力度,严格权力运行监督,增强干部职工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和内控力,坚决杜绝“慵懒散慢”等现象。

  三是严格执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强化依法行政。

  完善咨询和信访举报工作机制,通过群众举报、“互联网+监督”、12345热线受理和信访直接受理,要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

  对影响行政服务效能和营商环境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造成严重影响的“问题线索”积极向纪检监察部门反映。

  四是推行就地办理制度。

  企业在办事环节和生产经营中,向单位直接反映情况的,相关股室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帮助企业解困。

  企业通过其他途径实名反映的,相关职能股室和部门单位要在收到“企业反映问题交办单”后,当天与企业取得联系,3日内回复办理情况。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