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工业作为原材料及制品行业,与国民经济总体趋势密切相关。在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建材工业已从2011年以前的高速增长转入平稳增长。2014年前三季度,预计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建材月度总结【五篇】,供大家参考。
建材月度总结范文第1篇
一、前三季度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总体保持平稳态势
建材工业作为原材料及制品行业,与国民经济总体趋势密切相关。在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建材工业已从2011年以前的高速增长转入平稳增长。2014年前三季度,预计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万亿元,同比增长12.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同比回落3.2个百分点,增幅进一步收窄。从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来看,水泥、建筑卫生陶瓷等传统建材产业仍占据着建材工业发展主体地位,发挥着确保建材工业平稳增长的主导作用。
(二)利润增长保持稳定
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建材工业预计实现利润总额2230亿元,同比增长13.8%,仍然保持两位数增长,但低于上年同期10个百分点,增幅收窄趋势明显。从利润构成来看,水泥及水泥延伸产业仍是当前建材行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水泥制造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分占建材工业实现利润来源前两位,合计占实现利润总额的41%。
(三)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放缓
受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建材产品基数庞大等因素影响,建材市场需求虽然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数量规模型增长模式已经开始加快转向。
传统建材产品增长放缓。1―9月全国水泥产量18.2亿吨,同比增长2.98%,比去年同期回落5.9个百分点。1―9月全国平板玻璃产量6.1亿重量箱,同比增长3.8%,比去年同期回落7.5个百分点。玻璃纤维纱产量持续低速增长,今年1―9月份同比增长2.5%。规模以上预应力混凝土桩产量2.5万亿米,同比增长0.4%。在市场拉动和结构调整推进等因素影响下,技术玻璃、建筑用石、卫生陶瓷、商品混凝土、砖瓦等产品保持较快增长。
(四)建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
2012年以来,建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趋势逐渐与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趋同。今年前三季度建材工业完成固定资产 1.05万亿元,同比增长 12.8%,比去年同期下降 2.8 个百分点。建材投资低于全国投资增速,低于工业投资增速。
固定资产投资重心继续向延伸产业链、高附加值和低能耗产业倾斜,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建筑用石、砖瓦及建筑砌块仍然占据建材投资前三位。水泥制造业、卫生陶瓷制造业、平板玻璃制造业、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造业、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业等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为负增长。
(五)出口增速有所回升,进口增速加快,建材进出口出现逆差。
1―9月份建材商品出口总额260亿美元,同比增长16%。剔除汇率和价格因素,1―9月份建材实际出口数量仅比去年同期增长6.3%,对建材工业增长拉动作用进一步减弱。
今年以来建材进口商品金额增速一直维持高位,并于7月份形成贸易逆差,这是我国自建国以来,继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的第2次。1―9月份建材商品进口额341亿美元,同比增长128%。
二、建材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结构进一步优化
建材工业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低耗能和加工制品产业所占份额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水泥、平板玻璃销售收入呈个位数增长,重点耗能产业销售额同比增长9.7%,对建材增长贡献5.3个百分点;
混凝土水泥制品、建筑用石等低耗能和加工制品产业多数呈两位数增长,前三季度低耗能和加工制品产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5.3%,对建材增长贡献7.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低耗能和加工制品产业销售额在建材工业中的比重47.9%,比去年上升1.6个百分点。
(二)产能过剩情况有所控制
建材工业遏制产能过剩工作不断推进,在近两年遏制新增产能已取得较为明显成效情况下,今年水泥、平板玻璃新增能力进一步放缓。建材工业遏制产能过剩工作不断推进,今年水泥、平板玻璃新增能力比去年同期均有所放缓。今年水泥投资和新增生产线数量、能力都少于去年,水泥熟料同比生产线减少6条,减少新增水泥熟料生产能力403万吨。新增浮法玻璃生产线减少5条,减少平板玻璃生产能力1784万重量箱。
尽管水泥平板玻璃新增产能速度有所放缓,但去年和今年新增产能释放的压力仍然庞大。目前全国平板玻璃生产能力达到11亿重量箱,全国水泥熟料生产能力超过19亿吨、水泥生产能力超过34亿吨,化解产能过剩工作还不能松懈。除水泥、平板玻璃外,在需求增速放缓的宏观环境下,其他主要建材产品都凸显产能过剩问题。
(三)区域发展有所协调
近年来随着东部地区建材工业中制品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中西部地区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建材工业增长的放缓,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建材工业比例已经趋向稳定。今年前三季度,东部地区建材工业销售收入占全国建材工业50.8%,比去年全年略微回升0.1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西部建材投资中主要是水泥投资,而今年前三季度西部地区建材工业投资中水泥投资仅占13%,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建筑用石和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占据了西部建材工业投资前两位。中西部地区建材工业发展也已经从传统产业转向制品和新兴产业。
(四)大企业领军作用加强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宏观环境下,建材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两极分化现象凸显,建材大企业集团率先转变发展方式,为今年以来建材工业平稳增长和运行质量的稳定发挥了领军作用。福耀、南玻两家集团缩减平板玻璃产能,致力发展加工玻璃,实现利润占建筑技术玻璃行业利润总额30%。海螺、华润等水泥产销增长10%左右,销售收入增长20%左右,产能利用率85%以上。海螺、华润、中国建材、金隅、中国中材等数家集团实现利润占行业利润总额近半数。北新建材销售收入增长16%,石膏板产销和盈利均占行业40%以上。
三、存在问题
(一)增速放缓,建材行业必须加快由规模数量转向质量效益型
在当前形势下,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传统产业面临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和产能过剩所形成的双重压力,主要建材产品产量和经济效益呈现增速放缓态势,下行压力不断放大。而建材新兴产业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产业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仍处于规模外延扩张的初级阶段,未成气候,其在建材工业总量占比仅约10%,还不能承担起支撑建材行业快速增长的重任。由此,建材行业增长速度、利润增幅也随之放缓,这也标示着建材工业规模数量型增长特征仍十分明显,其增长仍是来源于新增量而不是附加值的变化。在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形势下,建材工业依赖于向规模、数量要效益已经受到越来越严峻的考验。
(二)经济运行质量有所下降
主营业务成本、经营成本上涨幅度超过主营业务增长,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有所恶化。今年以来,建材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12.9%,企业“三项费用”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2.6%,均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建材工业自2012年开始建材工业毛利率一直呈同比下降态势。目前,建材工业毛利率为13.8%,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建材工业利润总额保持增长,但增长幅度收窄趋势明显,下行压力持续放大。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建材工业利润总额同比累计增速均保持20%以上的高位,但自7月份开始,基数较低的因素逐步减弱。1―8月份建材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6%,1―9月进一步降低到13.8%,增幅跌到20%以下,受成本上涨、价格下降及去年基数等因素影响,同比增幅进一步收窄。
(三)价格下滑持续,水泥、玻璃运行困难
今年二季度以来建材产品价格环比持续下降,已经回落到去年前9个月的水平。9月份建材产品出厂价格比8月份上涨0.05%,比去年同月下降0.46%,大部分建材产品出厂价格环比呈下降态势。9月份全国通用水泥平均出厂价格每吨293.40元,比上年同月低7.43 元,全年平均比上年同期上涨4.88元。全国平板玻璃平均出厂价格每重量箱64.8元,比去年同月低7.1元,1―9月平均比去年同期低 2.6元。
由于去年上半年水泥利润总额基数较低,今年上半年水泥行业利润高速增长,随着去年7月份以后水泥市场的回暖,今年下半年水泥利润增幅持续缩减,而市场需求紧缩、制造成本的不断增加,也使得水泥行业下半年利润增长乏力,行业面临的下行压力不断加大,9月份利润增幅将继续收窄,但因为去年基数较高,全年水泥行业利润总额仍将保持较好水平。但水泥企业生产经营效益两极分化现象十分明显。从今年前8个月水泥行业的生产经营形势看,29%水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超过了75亿元,增长3%。
今年进入第二季度,平板玻璃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愈发严峻。行业产能过剩愈演愈烈,价格、效益持续下滑。建筑与技术玻璃行业利润累计增速从3月份的25.3%下滑到6月份的3.5%,7、8月份更是连续负增长,玻璃行业经济运行形势愈发严峻,22%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亏损企业亏损额超过了37亿元,增长67%,已经触底进入调整期。其中,平板玻璃制造业亏损面已达36%,同比增加5个百分点,比今年上半年增加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24亿元,同比增长100%。
(四)产成品库存压力加大,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矛盾依然突出
今年以来建材产成品库存增速呈现持续加快的态势,建材主要产品供大于求矛盾凸显,市场销售形势依然严峻。截止到8月底,建材工业产成品库存达1379亿元,同比增长17.4%,增速同比加快13个百分点。截止到8月底,水泥制造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14.9%,而去年同期为下降5%;
平板玻璃制造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15%,而去年同期仅增长8%;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建筑卫生陶瓷制造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超过20%。
今年以来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矛盾依然突出,截至到8月底,建材工业应收账款达到4786亿元,增长17.5%,增幅超过同期主营业务收入增幅5.2个百分点,占同期主营业务收入16%。建材企业面临的紧缩的金融环境以及应收账款居高不下造成的呆坏账风险将会加大企业经营压力,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尤为突出,截止到8月底,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应收账款达到2152亿元,同比增长20%,已占到同期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4%。
四、全年建材工业走势预测判断
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中位趋稳的积极迹象,而三季度再次出现下滑,凸显建材行业宏观运行环境仍面临多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对于今年和今后几年建材工业的增长,应该以经济新常态坐标系重新审视建材工业在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
从宏观环境看,确保建材行业平稳增长的基础面没有改变。一是国民经济仍保持增长态势。即使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回落到16%,年完成投资额也将增加7万亿元以上,包括钢材、水泥在内的建材产品需求量将增加2万多亿元。二是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没有完成,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新“四化”仍然能给经济增长给予新的动力。三是今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既着眼于当前又着眼于长远的政策措施,效应将会得到陆续发挥。
从行业内部看,结构性矛盾与市场需求不足仍是制约行业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2014年建材工业增长速度放缓,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还有较大潜力。二是建材主要产业都不同程度地面临产能过剩问题,化解产能过剩、加快转型升级已成为长期性、全局性工作。当前形势下,抑制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的过快增长,改善市场供需关系和抑制价格的持续下滑,建立市场供需动态平衡调节机制还刚刚起步。三是新兴产业从规模和效益上还难以承担建材行业快速增长的重任,还处于培育和拓展阶段。四是市场需求不足影响了四季度建材主要行业经济效益增长速度,但总体仍延续前三季度平稳增长趋势。今年下半年全国建材工业生产和经济效益在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增速增幅逐渐收窄,持续保持回落态势。
综上所述,建材行业四季度及明年仍然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第四季度将进一步回落,下行压力将不断放大。预计全年建材工业主营收入预计增长12%,比去年回落5个百分点。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主要产品价格下滑趋势探底趋稳,建材利润率下滑趋势有望在四季度得到扭转。全行业利润总额与去年持平或略有增长。全年建材主要产品产量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增长幅度将有所放缓。预计全年水泥产量将达到25亿吨,同比增长3.3%,平板玻璃产量与去年持平。
五、政策建议
(一)培育健全市场机制,推进先进企业做大做强
今年以来建材工业生产和销售增速放缓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反映,而经济效益增速的放缓,既有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因素,更是建材自身产业结构问题矛盾的暴露。水泥、平板玻璃经济效益的下滑,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更是水泥、平板玻璃企业竞争力差异问题。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建材工业已经出现一批达到国际水准的先进企业,但我国目前建材企业先进与一般并存,多数企业在技术、管理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解决建材工业健康发展问题,关键还是提升建材企业竞争力。
鉴于建材企业先进与一般并存现状,建议企业兼并重组政策做精细化微调。通过培育健全市场机制,推进先进企业做大做强。“大”并不等于“强”,以产品能力或产量衡量的产业集中度是片面的,过度追求产能集中度加剧产业产能过剩,而没有技术和管理含量的产能集中度也是没有用的,并不能体现企业的竞争力。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应该引导企业从规模扩张向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提高竞争力方向转变。政策调整方向应该是建立公平公正市场秩序,让有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市场竞争脱颖而出。
(二)呼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为优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建材产业特别是水泥、平板玻璃行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愈加突出,难贷、惜贷现象频繁显现,部分企业甚至出现银行抽贷的情况。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利率不断提高,部分企业贷款利率在银行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5%―20%,企业融资成本不断增加。呼吁对符合产能置换条件项目、技术先进和节能减排项目,放宽贷款限制。
此外,优秀企业上市之路艰难。目前,建筑技术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行业许多领头羊私人企业还不是上市公司。呼吁加快启动股市体制改革,为优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三)坚决遏制水泥、平板玻璃产业盲目新增产能
当前行业下行压力不断放大,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产能过剩问题,是产能过快释放与市场需求之间失衡不断加剧所导致的结果。如果盲目新增产能问题得不到坚决遏制,化解产能过剩、推进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和提高行业经济效益将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建立尽快落实国发〔2013〕41号文件规定和要求,抓好落实,不打折扣。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等多方力量联合起来,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堵住入口,坚决遏制新增产能,否则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难以真正落实和产生效果。防止出现遏制―好转―再新增的恶性循环现象。
建材月度总结范文第2篇
1.
基本建设拨款额:
基本建设拨款额=基本建设投资额+新增为以后年度储备-动员内部资源
2.
单位工程概算值:
单位工程概算值=单位工程直接费+单位工程施工管理费+单位工程独立费用
单位工程直接费=∑(扩大分部工程数量×概算单价)
单位工程施工管理费=施工管理费标准×计算基数
单位工程独立费用=独立费用标准× 计算基数
3.
单位工程综合概算值:
单位工程概算值=∑(单位工程概算值+设备、工具、器具数量×预算单位)
4.
概(预)算单价:
扩大部分工程、分项工程每个计量单位的概(预)算单价=∑(工日数×工资标准)
+∑(材料用量×材料预算价格+∑(施工机械台班× 台班单价)
5.
基本建设结余资金:
基本建设结余资金=基本建设拨款合计+投资效果合计
6.
本年投资完成额:
本年投资完成额=基本建设支出合计-应核销其他支出-在建工程年初数-其他单位移交的未完工程
7.
以前年度拨款额:
以前年度拨款额=在建工程年初数+基本建设结余资金年初数
8.
机械配件资金定额:
机械配件资金定额=(上年度机械配件耗用额×计划年度机械设备台数×定额天数)/上年度机械设备台数×360
9.
应收已完工程款资金定额:
应收已完工程款资金定额=[全年建筑安装工作量×(垫付期+凭证流转期)]/全年施工天数
=[(全年建筑安装工作量-工程成本计划节约额)×(垫付期+凭证流转期)]/全年施工天数
10.
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直接费+间接费+独立费用+法定利润
或=预算成本+特种基金+法定利润
11.
预算成本:
预算成本=工程造价-特种基金-法定利润
12.
安全工程投资完成额:
报告期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实际完成实物量+预算单价)+(已完工程的基本工资×间接费用)
13.
建筑工程投资完成额:
报告期建筑工程投资完成额=∑(实际完成实物量+预算单价)×(1+间接费率)
14.
人工费分配:
某工区当日计时工人每工日工资=某工区当月计时工人工资合计/工区当月实际耗用工日总数
某成本核算应分摊的工资=该成本核算对象本月计时工人实际用工日数×该工区本月计时工人每工日工资
15.
工程实际成本:
本期已完工程实际成本=期初未完工程实际成本+本期施工费用发生额-期末未完工程实际成本
16.
工程质量合格品率:
工程质量合格品率=合格(含优良)单位工程个数(或面积数)/验收鉴定单位工程个数(或面积数)×100%
17.
工程质量优良品率:
工程质量优良品率=优良单位工程个数(或面积数)/验收鉴定单位工程个数(或面积数)×100%
18.
工程结算利润:
工程结算利润=工程价款收入-工程实际成本-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
19.
平行结转分步法:
某车间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本月生产费用+月初未完工产品成本)×产成品耗用本车间半成品数量/(本月完工半成品产量+月末本车间在产品折合半成品数量)
20.
未完施工成本:
(1)估量法
月末未完施工的预算成本=未完工程折合成已完工程实物量×该分部分项工程的预算单价
(2)估价法
某工序单价=分部分项工程预算单价×某工序的费用占预算单价的百分比
未完施工预算成本=∑(未完工程中某工序完成量×该工序单价)
21.
平均建设工期:
平均建设工期=全部建成投产项目建设工期之和/全部建成投产项目个数
22.
全员年平均竣工面积:
全员年平均竣工面积=全年完成的房屋竣工面积数量/全部职工年平均人数
23.
机械使用费核算:
某机械每台班实际成本=该机械每天(或机组、类别)本月发生费用总额/该机械每台(或机组、类别)本月实际工作台班数
某机械完成每一单位工程量的机械使用量=该机械每台(或机组)本月发生费用总额/该机械每台(或机组)本月实际完成工程量
某成本核算对象应分配的机械使用费=某机械完成每一单位工程量的机械使用费×该成本核算对象本月实际完成工程量
24.
返工损失率:
返工损失率(万分之几)=自年初累计返工损失金额/自年初累计自行完成工作量
25.
每百元建安工作量占用固定资金:
每百元建安工作量占用固定资金=全年固定资产原值平均余额/全年完成建安工作量×100%
26.
每百元建安工作量占用流动资金:
每百元建安工作量占用流动资金=报告期流动资金平均余额/报告期完成的建筑安装工作量×100%
27.
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28.
施工管理费的分配:
某类工程(或产品,劳务)应分配的管理费=实际发生的施工管理费总额×某类工程(产品、劳务)成本中人工费/各类工程(产品,劳务)成本中人工费总额
某建筑工程成本核算对象应分配的管理费=建筑工程成本应分配的管理费总额×某建筑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的直接费成本/各建筑工程的直接费成本总额
某安装工程成本核算对象应分配的管理费=安装工程成本应分配的管理费总额×某安装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的人工费/安装工程的人工费总额
29.
附属企业成本计算的程序:
完工产品总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完工产品数量
30.
均衡施工率:
均衡施工率=一定时期内各单位时间实际完成工作量总和(超计划部分不计)/该时期内各单位时间计划工作量总和×100%
或=一定时期内各单位时间实际完成计划工作量百分比(超计划时只按100%计)/该时期内各单位时间之和
31.
竣工投产率:
竣工投产率=报告期建成投产项目个数/报告期施工项目个数×100%
32.
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
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报告期竣工的房屋建筑面积/报告期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100%
33.
建筑安装工人劳动生产率:
建筑安装工人劳动生产率=报告期自行完成的建筑安装工作量/报告期建筑安装工人平均人数
34.
大堆材料耗用数:
各工程本月实际耗用数合计=月初结存数+本月收入数-本月调出数-月末盘点数
某工程项目本月实际耗用数=该工程项目本月定额耗用数×各工程项目本月实际耗用数合计/各工程项目本月定额耗用数合计
35.
施工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率:
每百元建安工作量占用固定资产=全部固定资产平均价值/本期完成的建安工作量
每元固定资产完成建安工作量=本期完成的建安工作量/全部固定资产平均价值
36.
施工企业成本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报告期实现的利润总额/相应的生产成本总额×100%
或=工程结算利润/已结算工程实际成本×100%
37.
施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施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报告期自行完成工作量/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月平均人数=报告月每天实有的全部职工人数之和/报告月日历日数
季平均人数=季度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全年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38.
预收工程款:
预收工程款=本期(旬、半月)完成工程款-应扣还的预收备料款
39.
预付备料款:
工程备料款数额=[(年度建安工作量×主要材料比重)/年度施工天数]×材料储备天数
40.
施工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工程结算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
41.
施工机械利用率:
施工机械制度利用率=(报告期机械设备实际工作台日数/报告期制度台日数)×100%
施工机械日历利用率=(报告期机械设备实际工作台日数/报告期日历台日数)×100%
42.
施工机械完好率:
施工机械日历完好率=(报告期机械设备日历完好台数/报告期日历台日数)×100%
施工机械制度完好率=(报告期机械设备制度完好台日数/报告期制度台日数)×100%
43.
竣工工程全优率:
竣工工程全优率=(报告期竣工的全优工程个数(或面积数)之和/报告期竣工工程个数(或面积数)之和
44.
基本建设拨款:
基本建设拨款=基本建设投资额+为下年度储备资金-动员内部资源数
45.
单位工程概算造价:
建筑工程单位工程概算造价=单位工程直接费+施工管理费
单位工程直接费=∑(每一扩大分项工程直接费×扩大分项工程数量)
每一扩大分项工程的直接费=∑(预算价格×工料和施工机械消耗量)
人工费=相应等级的工资标准×∑工日数
材料费=∑(预算价格×材料消耗量)
施工机械使用费=∑(台班预算价格×施工机械台班数量)
46.
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造价:
设备及其安装工程概算造价=单位工程直接费+施工管理费+设备、工器具和生产家具购置费
47.
工程项目概算造价:
工程项目概算造价=∑单位工程概算造价
48.
建设工程的总概算造价:
建设工程的总概算造价=∑工程项目的概算造价+其他工程和费用
49.
施工图预算:
工程项目预算造价=∑单位工程预算造价+包括在该项目内的设备和工器具购置费+其他工程和费用
单位工程预算造价=单位工程直接费用+施工管理费+独立费+法定利润
单位工程直接费=∑(每一分项工程直接费×分项工程数量)
每一分项工程直接费=∑(预算价格×工料和施工机械消耗量)
50.
本年投资完成额:
本年投资完成额=基本建设支出合计-应核销其他支出-在建工程年初数-其他单位移交的未完工程
51.
应收已完工程款资金定额:
应收已完工程款资金定额=[全年建筑安装工作量×(垫付期+凭证流转期)]/全年施工天数
=[(全年建筑安装工作量-工程成本计划节约额)×(垫付期+凭证流转期)]/全年施工天数
52.
建设项目贷款期限:
建设项目贷款期限=用款期+还款期
还款期=贷款总额/[全年可用于还本付息资金数-(投资总额×年利率)/2]
53.
建设项目贷款总额:
建设项目贷款数总额=投资总额×[1+年利率×(用款期+1)/2]
54.
年度新增利润:
年度新增利润=(新项目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投产后预计全年利润)/(原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新增固定资产价值)
55.
缩短还款期:
缩短还款期(月)=应交财政的基建收入用于归还借款金额/(借款总额/合同规定的还款月数)
56.
建筑工程投资额:
(1)单价法
建筑工程投资额=按预算单价计算的直接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法定(计划)利润
=∑(分部、分顶工程实际完成量×预算单价)×(1+其他直接费率)×(1+间接费率)×[1+法定(计划)利润率]
(2)工序比重法
某工序完成的投资额=该工序预算价值×该工序实际完成进度
=该工序预算价值×(该工序实际完成量/该工序预算工程量)
某工序预算价值=分项工程预算价值×该工序比重
某工序比重=(某工序耗用的工料费/分项工程工料费)×100%
(3)扩大单价法
建筑工程投资额=∑(扩大分部、分项工程完成额×扩大预算单价)×(1+其他直接费率)×(1+间接费率)×(1+法定利润率)
扩大预算单价=相关联分部、分项工程预算直接费之和/其中主要分部、分项工程预算工程量
(4)部位进度法
建筑工程投资额=单位建筑工程预算造价×单位建筑工程完成进度%
57.
安装工程投资额:
(1)一般计算公式
安装工程投资额={[(实际完成实物量×安装工程预算单价)+(已完工程基本工资×施工管理费率)]×(1+其他间接费率)}×(1+法定利润率)
=∑(实际完成实物量×安装工程预算单价)
(2)工程进度法
安装工程投资额=单位工程全部预算价值×单位工程完成进度%
(3)工日进度法
安装工程投资额=完成的定额工日×每工产值
完成的定额工日=∑(已完工的实物工程量×单位工程定额用工)
每工产值(每工工作量)=安装费/定额用工
58.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预算成本+特种基金+法定利润
=直接费+间接费+独立费用+法定利润
建筑安装工程预算成本=工程造价-特种基金-法定利润
59.
未完工程成本:
(1)实物盘存法
未完工程实际成本=材料盘存数量×实际单价×(1+辅助材料预算定率)+估计投工工资
辅助材料预算定率=辅助材料预算总值/全部材料预算总值×100%
(2)减差计算法
未完工程实际成本=(已领用材料价值-工程材料预算总值×形象进度)+估计投工工资
(3)工序比重估计法
未完工程实际成本=经盘点核实的未完分部工程量×分部工程计算单价×(1-尚未施工工序作业的比重)
=经盘点核实的未完分部工程量×(分部工程预算单价×已施工工序作业占全部工序作业的比重
(4)追加用工估价法
未完工程实际成本=未完工程的盘点工程量×预算工料单价-[(估计工程返工需用工数×平均工资)+(估计追加消耗材料×材料单价)]
(5)比值计算法
未完工程成本=单位工程预算总成本×(实际进度-结算极限进度)×实际成本系数
实际成本系数=账面实际成本总额/(预算总成本×实际进度%
(6)约当产量法
未完工程成本=未完工程约当分部已完工程数量×分部工程工料预算单价
=(月初未完工程账面实际成本+本月发生的实际成本)×月末未完工程约当已完工程数量/(本月实际已完工的工程数量+月末未完工程约当已完工程数量
未完工程约当已完工程数量=∑(各未完工程实际完成分部工程量×该分部工程单价占扩大分部工程总价的%)
=∑(各分部分项完成工程量×各分部分项完成分项工序作业的比重)
=经盘点核实的未完工程数量×(1-尚未施工的工序比重)
60.
已完建筑工程成本:
已完建筑工程成本=∑(实际完成实物量×预算单价)×(1+间接费率)
61.
已完安装工程成本:
已完安装工程成本=∑(实际完成实物量×预算单价)+(已完工程的基本工资×间接费率)
62.
周转材料摊销:
(1)分期摊销法
周转材料每期摊销额=周转材料计划成本×(1-残值占计划成本的%)/预计使用年限
(2)分次摊销法
周转材料每次摊销额=周转材料计划成本×(1-残值占计划成本的%)/预计使用次数
(3)定额摊销法
本期周转材料摊销额=本期完成的实物工程量×预算规定的周转材料消耗定额
63.
施工机械使用费:
(1)机械台班分配法
某受益对象应分配的某种机械使用费=该种机械台班实际成本×该受益对象实用机械台班数
某种机械台班实际成本=该种机械实际总成本/该种机械实际工作台班总数
(2)完成产量分配法
某种受益对象应分配的某种机械使用费=该种机械单位产量实际成本×该受益对象实际完成产量
某种机械单位产量实际成本=该种机械实际总成本/该种机械实际完成工作量总数
(3)系数分配法
某受益对象应分配的机械使用费=该受益对象的机械费预算成本×(机械使用费实际总成本/工程的机械费预算总成本)
=该受益对象使用该类机械的定额总成本×该类机械使用费分配数
使用某类机械的定额总成本=∑(该类各种机械实际使用台班×各该种机械台班定额单价)
某类机械使用费分配系数=该类机械使用费实际总成本/使用该类机械的定额总成本
64.
施工管理费的分配:
(1)直接费成本比例分配法
某建筑工程应分配的施工管理费=(施工管理费总额/各建筑工程的直接费成本之各)×该建筑工程的直接费成本
(2)人工费成本比例分配法
某安装工程应分配的施工管理费=(施工管理费总额/各安装工程的人工费之和)×该安装工程的人工费
(3)两次分配法
建筑或安装工程应分配的施工管理费=(施工管理费总额/各建筑与安装工程的人工费之和)×各建筑或安装工程的人工费
某建筑工程应分配的施工管理费=(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费总额/各建筑工程的直接费成本之各)×该安装工程的直接费成本
某安装工程应分配的施工管理费=(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费总额/各该安装工程的人工费之和)×该安装工程的人工费之和
65.
基本建设物资需要量:
(1)按工程投资额计算
某种建筑材料的计划需要量=工程投资总额(万元)×每万元投资该种建筑材料的消耗定额
(2)按建筑安装工作量计算
某种建筑材料的计划需要量=建筑安装工作量(万元)×每万元建筑安装工作量该种材料消耗定额
(3)按实物工作量计算
某种建筑材料的计划需要量=实物工程量×单位工程量该种材料消耗定额
(4)动态分析法
某种建筑材料的计划需要量=(上期该种材料实际消耗量/上期实际完成工程量)×本期计划工程量×材料消耗增减系数
(5)按类似工程计算
某种建筑材料的计划需要量=类似工程该种材料消耗定额×计划工程量×调整系数
66.
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
工资含量包干金额=完成的建筑产品总产值×产值工资含量系数
产值工资含量系数=(核定范围内的工资总额/核定范围内的建筑施工总产值)×100%
67.
房屋造价:
房屋造价=报告期竣工房屋的价值(元)/报告期竣工房屋的建筑面积(平方米)
68.
建筑安装工程价款:
建筑安装工程价款=∑[(已完分部分项工程数量×预算单价)×(1+间接费定额)×(1+计划利润率)]/(1-营业税率)
69.
工程结算利润:
工程结算利润=工程价款收入-(工程价款收入×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营业税金
=工程价款收入×(1-变动成本率-营业税率)-固定成本
70.
设计周期:
设计周期=全年设计项目总投资/当年完成设计项目投资
=全年设计项目个数/当年完成设计项目个数
71.
建设周期:
(1)按投资额计算
建设周期=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施工项目全年完成投资
=(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竣工单项工程与未开工的单项工程投资)/当年完成投资额
=施工项目中当年正在施工的各单项工程计划投资额之和/当年完成投资额
(2)按建设项目计算
建设周期=全年施工项目个数/全年建成投产项目个数
(3)按生产能力计算
建设周期=全年施工规模/全年新增生产能力
(4)按房屋建筑面积计算
建设周期=房屋施工面积(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平方米)
72.
单位工程平均施工工期:
单位工程平均施工工期=本期竣工同类单位工程工期之和/本期竣工同类单位工程个数
平均每百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施工工期=本期竣工同类单位工程工期之和/本期竣工同类单位工程建筑面积之和(百平方米)
平均每万元预算造价的施工工期=本期竣工同类单位工程工期之和/本期竣工同类单位工程预算造价之和(万元)
73.
竣工单位工程工期完成率:
单位工程工期完成率=(该单位工程实际工期/该单位工程定额工期)×100%
=(期内按定额工期如期和提前竣工的单位工程建筑面积之和/期内按定额工期应竣工的单位工程建筑面积之和)×100%
74.
实行工程承包合同面:
实行工程承包合同面=(报告期签有合同的竣工单位工程个数/报告期全部竣工单位工程个数)×100%
=(报告期签有合同的竣工房屋建筑面积/报告期全部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00%
75.
工程承包合同履行率:
工程承包合同履行率=(本期内如期和提前竣工的合同件数/本期内应竣工的工程合同件数)×100%
=(本期内如期和提前完成的合同的建筑面积之和/本期应完成的合同的建筑面积之和)×100%
=(本期内按合同如期和提前竣工的单位工程个数/本期内按合同应竣工的单位工程个数)×100%
=(本期内按合同如期和提前竣工单位工程建筑面积之和/本期内按合同应竣工单位工程建筑面积之和)×100%
76.
单位工程全优率:
单位工程全优率=本期评为全优的单位(或面积)/本期验收鉴定的单位工程个数(或面积)
77.
工程成本降低(或超支)率:
工程成本降低(或超支)率=[工程成本降低(或超支)额/预算成本]×100%
=[(实际成本-预算成本)/预算成本]×100%
=(实际成本/预算成本×100%
78.
建设成本率:
建设成本率=(建设成本累计/基本建设拨款累计)×100%
79.
施工面积:
月施工面积=本月新开工面积+上月转入本期施工的面积+前期停建本月恢复施工的面积
自年初累计施工面积=自年初累计新开工面积+上年末转入本年施工的面积+前期停建本年恢复施工的面积
期末在建面积=本期累计施工面积-本年累计竣工面积-本期停建面积
80.
计划年生产能力:
计划年生产能力=计划年初生产能力(包括上年末投资建设新增加的年生产能力)+[(计划期挖潜革新新增加的生产能力×(投产时期/全年工作时期))+基本建设新增加的年生产能力×达到设计能力百分率×(投产日期/全年工作时期)-报废的年生产能力×(报废日期/全年工作时期)
81.
单位投资新增生产能力:
单位投资新增生产能力=某行业本期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某行业本期基本建设投资总额
82.
停缓建系数:
停缓建系数=(报告期停缓建项目个数/报告期施工项目个数)
×100%
=(报告期部分停缓建项目个数/报告期施工项目个数)
×100%+(报告期全部停缓建项目个数/报告期施工项目个数)
×100%
83.
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
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本期房屋建筑竣工面积/本期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100%
84.
建设项目竣工率:
建设项目竣工率=(本期竣工项目个数/本期施工项目个数)
×100%
85.
建设项目投产率:
建设项目投产率=(本期全部建成投产项目个数/本期施工建设项目个数)
×100%
86.
建筑系数:
建筑系数=(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其他设施占地面积)/厂区占地总面积
87.
工程配套率:
工程配套率=(报告期交工单位工程中已配套个数/报告期交工单位工程总数)×100%
88.
配套竣工交验率:
配套竣工交验率=(实际配套交工工程项目数/计划配套交工工程项目数)×100%
89.
施工机械化程度:
施工机械化程度=∑(机械化完成的实物工程量×定额工日)/[∑(工人完成的实物工程量×定额工日)+∑(机械化完成的实物工程量×定额工日)]
×100%
=(机械化完成的各种实物工程量按人工定额计算的应用工日/人工完成与机械完成的各种实物工程量按人工定额计算的应用工日)×100%
90.
某工种工程机械化程度:
某工种工程机械化程度=(某项工程机械化完成实物工程量/某项工程完成的全部实物工程量)×100%
91.
综合机械化程度:
综合机械化程度=∑(各工程机械和人工完成的总的实物工程量×各该种工程的定额工日系数)/∑(各工种工程机械和人工完成的总的实物工程量×各该工种工程的定额工日系数)×100%
定额工日系数=某一单位工程量的定额工日/标准的单位工程量的定额工日
92.
生产装备率:
生产装备率=(本年全部机械设备平均价值/本年自行完成工作量)×100%
施工装备率=(本年施工机械平均价值/本年自行完成工作量)×100%
93.
建筑机械能力利用率:
建筑机械台班能力利用率=(实际完成台班产量/定额台班产量)×100%
建筑机械年生产能力利用率=(实际完成年产量/定额年产量)×100%
94.
装配化程度:
装配化程度=(装配化施工的建筑面积/施工的全部建筑面积)×100%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装配化程度=(报告期采用装配化施工(或竣工)的房屋建筑面积/报告期施工(或竣工)全部房屋建筑面积)×100%
95.
每百元机械设备净值完成的建安工作量:
每百元机械设备净值完成的建筑安装工作量=(报告期自行完成建筑安装工作量/报告期机械设备净值)×100%
96.
建筑工人劳动生产率:
每一生产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工种工程实际完成工程量/完成该项工程生产工人平均人数(包括辅助工人)
施工单位全员劳动生产率=自行完成工作量/(全部职工平均人数+参加本企业生产的非本企业人员平均人数)
建筑安装工人劳动生产率=建筑产品产量(如竣工面积)/建筑安装工人平均人数×100%
建材月度总结范文第3篇
一、2006年钢材市场基本特点
(一)产量快速增长,但国内资源供给增幅较低
2006年以来,我国钢材产量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态势,1~10月份,钢材产量为3.81亿吨,同比增长
23.8%,增幅比上年同期低1.9个百分点,产能释放力度有所减弱(见图1)。结合进出口统计数据测算,1~10月份,国内钢材资源供应量(资源供应量的计算方法:国内资源供应量=国内产量+进口-出口。)为3.63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6.4%,增速较1~9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较2005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另外,1~10月份全国累计生产生铁3.35亿吨、粗钢3.46亿吨,同比分别增长21.1%和18.4%,增幅分别比上年降低9.3和8.1个百分点。
在目前国内钢材需求稳定增长、出口增长迅猛的情况下,钢铁产品产量增幅下降表明2004年以前所形成的产能释放力度已经减弱。
(二)钢材消费需求稳定增长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各地都加快了经济建设的步伐,拉动了钢材需求的增长。与钢材消费有着密切关系的经济指标,如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耗钢产品产量等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幅度,有些还创下历史新高。例如1~10月份,城镇国定资产投资70,070.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8%,仅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
工业增加值69,867.32亿元,同比增长16.9%,比上年同期增加0.6个百分点。在主要耗钢产品中,汽车产量增长25.1%,家用电冰箱产量增长了31.8%,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高出14.7和28.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所消费的钢材占据钢材消费总量的半壁江山。尽管国家加强了对房地产业投资的控制,但是1~10月份房地产施工面积仍达到29.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6.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为16.2亿平方米,同比增长了21.4%,增幅比上年同期增加4.4个百分点。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大格局支配下,2006年国内钢材消费规模将达到4.4亿吨,比2005年增长16%。
(三)钢材出口快速增长,进口大幅下降
从2005年以来,国际钢材价格一直走高,并始终高于国内钢材价格(见图2),导致我国2006年钢材出口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而进口则持续下降。据海关统计,2006年1~10月份,我国累计出口钢材3284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569万吨,同比增长91.5%。其中,10月份钢材出口425万吨,同比增长217.2%(见图3)。1~10月份累计进口钢材1553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638万吨,同比下降29.1%。1~10月份我国净出口钢材1731万吨,上年同期为净进口钢材476万吨。
2006年1~10月份,我国累计出口钢坯706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92万吨,同比增长15%;
1~10月累计进口钢坯33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80万吨,同比下降71%;
1~10月份累计净出口钢坯673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72万吨,同比增长34.3%。
将钢材折算成粗钢计算,2006年1~10月份,我国累计出口粗钢4200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761万吨,同比增长72.2%;
累计进口粗钢1685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759万吨,同比下降31%;
累计净出口粗钢2514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2520万吨。
从正面效应看,我国钢材出口量大幅增长不仅为缓解国内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稳定钢材价格、提高钢铁行业经济效益、保持钢铁工业适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国际钢材市场价格,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钢材出口大幅增长的负面效应也显而易见。一是导致落后产能释放,使一些已经关停的小钢厂死灰复燃,不利于钢铁工业淘汰落后和结构调整。二是钢铁产品出口增加大量消耗我国有限的资源,会缩短国内资源的使用年限,加重环境污染,影响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钢材出口量的高增长以及出口国相对集中于美国、韩国、意大利等国家,容易引发钢材进口国的反倾销摩擦,影响今后钢材出口的平稳发展。四是导致我国对外贸易和外汇收支更加不平衡。
(四)国内钢材价格总体上扬,部分品种反弹力度较大
在供给减弱、需求稳定和出口大幅增长的格局下,2006年国内钢材价格总体保持上涨态势。10月末国内钢材价格指数为106.7点,比2005年12月末高出12.5点,其中长材价格为90.8点,板材价格112.3点,分别比2005年12月末高出1.5点和9.9点。
分品种看,板材价格变动幅度大于线材价格变动幅度(见图4)。在线材中,其代表性产品普线φ6.5和螺纹钢φ12的价格在11月1日分别为3147元/吨和3074元/吨,分别比年初上涨119元/吨和54元/吨,上涨幅度分别为3.9%和1.8%。在板材中,2.75mm热轧卷板上涨幅度最高,2.75mm热轧卷板11月1日价格为4076元/吨,比年初上涨了31.3%,其次是镀锌板,0.5mm镀锌板11月价格为6007元/吨,比年初上涨了27.5%。6mm中厚板、0.5mm冷轧薄板和1mm热轧薄板11月1日价格分别为4322元/吨、5254元/吨和4465元/吨,分别比年初上涨了23.4%、16.6%和11.1%。只有无缝管的价格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159×6规格的无缝管11月1日价格为4962元/吨,比年初下降了6.4%。
(五)钢铁产业政策总体效果并不理想
钢铁行业是近年来国内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2004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遏制投资膨胀、收紧土地和信贷闸门的措施。2005年7月颁布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指导规范钢铁产业发展。然而,在地方政府追求政绩的动机和强劲的市场需求支配下,钢铁行业存在的产能过剩,特别是消耗高、污染重、落后产能比重较大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
第一,宏观调控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依然存在。2006年以来,钢铁产业投资增幅一直是负值,1~10月份,钢铁产业投资额为1730亿元,同比增长-1.2%,增幅比2005年低23.2个百分点(见图5)。但是,由于2005年投资规模比较大,导致2006年钢铁产业投资的绝对量仍然很大。并且部分省份钢铁工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仍然很严重。自2004年以来国家对钢铁工业加大宏观调控的三年间,一些地方以等量置换、改造落后产能的名义,越权审批或企业自行建设了一批钢铁项目,造成钢铁产能过度扩张。产能过剩带来的最直接后果是钢铁企业盈利出现下降,负债率有所上升。2006年1~9月,纳入钢铁协会统计的83户大中型冶金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831.53亿元,上升5.04%,而实现利润638.25亿元,下降4.99%。
第二,落后产能淘汰进展缓慢。自2005年7月颁布《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各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来,只有河北省2006年11月29日公布了2007年底前第一批淘汰名单,共涉及26家落后企业的398万吨炼铁能力、373万吨炼钢能力。国内钢铁行业低水平产能仍占相当比重。据统计,在炼铁、炼钢产能中,落后的300立方米及以下的小高炉、20吨及以下的小转炉和小电炉能力分别占总能力的27%和13.1%。这部分落后产能,规模小、效率低、污染重、无综合利用设施,不但产品质量和成本难以在未来市场变动中保持竞争力,且加重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压力。
第三,产业组织结构调整速度有待加快。目前,国际上大规模的钢铁企业并购正在加紧进行。2006年10月,钢产量居世界第一的米塔尔公司收购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企业阿赛洛公司,成为年钢产量超过1亿吨的企业集团,其钢产量接近全球钢产量的10%,这势必对国际钢铁业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与此同时,我国虽然也有数起钢铁企业之间的并购,如唐钢与宣钢、承钢,武钢与鄂钢,宝钢也先后宣布与马钢、济钢、新疆八一钢铁进行合作或并购,但总体来看,我国钢铁行业之间的并购速度、规模和效果并不理想。
第四,降低出口退税率,遏制钢铁产品大量出口政策近乎无效。为减轻环境污染,缓解资源紧张的矛盾,优化钢铁产业结构,减少国际贸易摩擦,我国于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先后降低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但是在国际市场需求和高价格的拉动下,我国钢材出口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大幅上升,且出口结构不尽合理,仍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2006年1~10月,进口钢材到岸价为1074.4美元/吨,而出口钢材离岸价为599.2美元/吨。即使除去运费因素,进口钢材价格也远高于出口钢材价格。如何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自身附加值,对于增强产品的对外核心竞争力、减少国际贸易摩擦仍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2007年钢材市场形势预测
(一)国内钢材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根据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和所处的工业化阶段,按国际经验估算,一般认为我国尚需消耗30亿~50亿吨钢才能达到较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按照近几年我国年消费3亿~4亿吨钢计算,还需要10~15年左右时间。尽管随着经济波动,钢材需求会有起伏,但钢材需求总体上升的趋势在近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逆转。2007年,由于前几年经济快速增长使企业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加之2006年制造业企业利润增长较快,因此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资积极性仍然较高;
同时,政府还将加大对新农村建设、自主创新、基础教育、公共卫生、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社会保障、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投入。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的回落不会很大,钢材需求仍将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
(二)世界经济环境仍将促使钢材出口增长
2006年以来,世界经济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主要发达经济体内需旺盛、投资活跃。2007年美国经济虽受房地产产业影响将有所放缓,但根据全美商业经济协会在2006年10月20日至11月6日期间的调查显示,预计美国2007年GDP增长率仍达到2.8%,仅比2006年经济增长预期低0.2个百分点。日本和欧盟经济仍处于景气区间,世界经济增长步伐将有所放缓,但出现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大。IMF 9月份对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为4.9%,仅比2006年低0.2个百分点。可以说,世界经济环境对我国出口仍然较为有利。不过,考虑到人民币升值、贸易摩擦以及国家采取限制钢材出口措施等因素,2007年钢材出口势头将有所减弱。
(三)新增产能继续释放,供应压力依然较大
本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三年来,中国钢材产能进入了大规模增长期和集中释放期,年均增幅在23%以上,远远超出以往10%的增长水平。2007年,预计中国钢材新增产能仍将继续大量释放,尽管增长速度会有一定回落,但全年钢材产量增幅不会低于20%,接近或达到5.2亿吨。
由于中国钢材产品综合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替代能力很强,今后我国钢材进口量仍会继续保持较低水平,进口钢材对于国内市场行情的影响力将逐步减弱。同时,经过连续数年的大幅下降,我国钢材和钢坯的年进口量已经不足2000万吨,钢坯进口量不足50万吨。因此,今后钢铁产品进口量的下降空间也在缩小。预计2007年中国钢材和钢坯的进口量在1500万吨左右,比上年大约下降20%。
预计2007年我国钢材新增资源量将达到或超过5.2亿吨,供大于求矛盾没有根本改变。
(四)钢材生产成本总体处于高位平衡
煤电油运是决定钢材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总的来看,2007年煤炭供求总体平衡趋势将进一步显现,价格将在高位波动,但不排除局部地区个别时段出现紧缺问题;
电力供需形势将由紧张状况缓解逐步转为供需基本平衡,价格总体上不会出现大幅上调的状况,但由于电网峰谷差持续扩大,以及电网建设滞后等因素,局部地区、部分时段电力紧张仍存在;
成品油供需矛盾难以根本缓解,市场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仍处于大幅振荡状况。2007年公路运力比较充裕,水上运力和港口装卸能力基本能满足需要,铁路运力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部分地区、部分时段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依然存在,且紧张的程度可能会比2006年加剧。焦炭2007年生产呈放大趋势,在加征出口税导致出口降低的情况下,国内焦炭价格将有所降低。综合考虑上述因素,2007年钢材生产成本仍将处于高位。
(五)铁矿石供需关系朝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
由于国产铁矿石产量大增、国际铁矿石产能扩张迅速和印度铁矿石出口猛增,2007年铁矿石供给紧张局面将有所缓解。2006年1~10月份,国内铁矿石产量为4.6亿吨,同比增长38.1%,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国内矿石供需环境。由于近年需求强劲,主要铁矿石供应国纷纷加大投资,扩张产能。根据澳大利亚官方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仅必和必拓、哈默斯利等五大铁矿的新增生产能力就达7000多万吨。此外,铁矿石第三大供应国印度“异军突起”,2006财年印度铁矿石出口量将超过1亿吨。截至2006年9月22日的数据表明,我国23个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总量为4155万吨,其中印度矿库存为970万吨。铁矿石国际市场供需关系改善,供应增加,虽然没有实质性改变国内铁矿石供给不足的矛盾,但也不会出现大幅上涨的局面。
综合上述对供给、需求和成本等因素的分析,预计2007年钢材价格总体上处于下降的趋势,但由于生产和原材料进口成本的支撑,下降幅度不会过大。不过,2007年钢材市场还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在国际上,如果美国和伊朗开战,并且短时期内难以结束,那么全球石油价格将会大幅上升。受其影响,国际市场钢材价格有可能借势上涨,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三、政策建议
钢铁产业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和调控的行业,2006年钢铁产业由于国内需求稳定、出口大幅增长,掩盖了钢铁产业深层次矛盾。2007年要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解决钢铁业的深层矛盾问题,努力在钢铁产业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第一,全面落实已有的调控措施,改善和加强钢铁产业宏观调控手段,以防止产能再度迅速扩张。主要措施包括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提高工业用地价格等,禁止从国内外金融市场筹集资金,强化地方政府责任。
第二,继续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作为调整钢铁产业结构的主要途径。一是加大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对落后产能实施更严格的差别电价,并研究制定差别水价,压缩落后产品利润空间,促其尽快退出市场。二是强化各级政府在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方面的责任。三是加大对重点地区的监督力度。根据钢铁落后产能的分布,组织媒体对重点地区新增产能的调查进行跟踪报道,加强监督,公布结果,以督促地方和企业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促进钢铁产业健康发展。
第三,加快钢铁企业重组步伐。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钢铁企业联合、兼并和资产重组是中国钢铁产业的大势所趋。一是就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中所涉及的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分配要进行合理规定。二是对职工安置问题要进行妥善安排。
建材月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企业,工作
【 abstract 】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it is to point to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law, have the corresponding qualifications, the construction unit of the project b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tract, the construction unit of the project on behalf of the organization to implement total course or several-stag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to the enterprises. This paper,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nansha Bridges with too Australia connections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integration" project implementation,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s main work instructions.
【 key words 】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work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工程项目管理概况
该工程投融资模式为BT模式,管理模式采用建设单位与项目管理单位共同管理的模式。我单位负责实施业主方的项目管理服务工作。
二、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
1、项目总体管理
组织项目管理目标策划,确定项目管理目标;
组织项目的组织形式策划,确定项目管理组织形式;
组织项目总体工作流程策划,确定项目的工作程序、工作制度、文件流转审批、归档制度等;
按照项目总体进度计划,跟踪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体协调管理,并通过重点节点控制确保进度实施;
控制影响项目实施的相关因素,按项目总体目标要求进行项目各项工作的调整、协调。
2、勘察设计管理
㈠ 初步设计阶段
协助建设中心及设计单位协调与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的关系;
审查设计的技术、经济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文件及设计招标文件等要求;
审查初步设计图纸及说明书;
监督地质勘查实施过程,并对合格的地质勘查资料进行确认。
㈡ 施工图设计阶段
核查设计是否已贯彻和满足初步设计审查中提出的有关要求;
核查施工图设计的深度能否满足施工要求,并据此进行验收和移交建设单位;
组织施工图设计的会审,纠正图纸中的错、漏;
协助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图设计文件的专家评审和审批会议。
㈢ 施工阶段
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并跟踪会审中提出问题的修改和处理;
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设计解决;
审查设计变更,报建设中心审批;
协调设计院处理施工中出现较大问题,如出现质量问题,应协调设计进行必要的验算并提出处理方案。
3、合同管理
策划工程合同的体系及合同的衔接;
建立工程合同订立程序和合同管理制度;
审核承包商、供货商、服务商等提交的合同;
协助建设中心签定工程合同;
跟踪合同的履行情况,向建设中心提交合同履行情况意见;
审查工程变更;
建立合同及合同履行相关文件的资料档案。
4、工程投资管理
协助业主组织审查工程概算、预算、决算;
提出工程资金使用情况报告,以及资金支付计划;
造价管理制度、策略、支付审查制;
进度支付的审核;
设计变更的造价审核;
审查工程量清单;
对工程造价变更进行审核,提交审核意见交建设中心审定;
对工程款支付统计汇总,并对造价变化进行分析;
协助建设中心与承包单位达成结算;
5、工程招标管理
协助建设中心进行招标方案的策划;
协助组织编制招标文件,核查招标清单、招标图纸工程量,复核图纸细部工程量;
协助组织办理招标审批申请;
组织招标工作;
跟踪招标单位的招标组织工作;
组织招标过程管理;
审查投标书及起草评标报告书。
6、材料、设备的采购管理
配合建设中心考察生产厂家,组织进行建材、设备采购招标,对供货投标方的标书进行评估;
协助建设中心做好建材、设备采购合同的洽谈、签定;
协调工程需要与供货计划;
跟踪管理进场材料、设备的验收工作;
建立设备采购档案。
7、工程质量管理
按照规范以及本项目建设标准要求,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办理工程质量监督申报等手续;
对单位工程进行划分;
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工程进行检查和检测,发现质量问题必须组织整改,书面向建设中心提供上月的工程质量报告;
按照国家质量验收规定的要求,负责组织工程质量验收;
项目具备竣工验收条件时,按规定组织各有关方面进行竣工验收。
8、工程安全、环保管理
按照区政府和行业管理的有关规定,负责办理工程安全监督申报等有关手续;
明确施工单位的安全职责,督促并检查施工单位安全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9、工程进度管理
审查和调整施工单位上报的工程进度计划,包括总体计划及主要节点计划,分项分部计划和年度月度计划,报建设中心审定;
定期组织召开工程协调会,及时分析、协调、平衡和调整工程进度,形成会议纪要;
向建设中心、有关部门提供上月单位工程计划完成情况报表、工程计划报表和形象进度报表及建设动态;
监督施工监理办的工作,协调安排各施工单位、配套单位及设备材料供应单位的施工衔接,组织有序的交叉施工。
10、工程费用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招标投标法,协助建设中心择优选定设计、施工和主要材料设备供应单位,切实保障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施工安全,严格控制工程造价;
协助建设中心做好开展材料设备招标工作,保证所采购的材料设备符合设计和有关质量标准的要求;
根据工程的节点要求,编制工程总用款计划和实施过程中的年、季、月用款计划,报建设中心确认后,作为建设中心筹集资金的计划依据;
根据建设中心批准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复核施工监理办上报的施工单位当月完成经验收合格的工程量月报和下月用款报表(应细分各单项工程,并尽可能以工程合同为依据),作为每月应拨付工程款项的依据和下月的用款计划并备案;
在相关方提供有关资料后,负责编制年、季、月的投资完成报表、财务用款计划报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层基准表等工作;
审核施工图预算,为控制工程总投资提供充分和准确的依据;
其他工程投资管理工作;
项目工程造价结算。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督促各单位报送工程结算书(要求把各部分工程项目分列清楚),完成结算审核工作,报建设中心送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审核后,由建设中心在已批准的总结算书上签字盖章,作为本工程总结算的依据,办理结算手续,建设中心按合同规定付清工程结算款余额。
11、信息管理
协助项目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和设备材料采购合同等的起草、谈判。负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工程档案的编制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各单位编制合格的竣工资料,并组织人员汇集成册。及时提供档案更新目录供备案,并按有关档案管理办法实施管理。负责本项目所有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汇编,并负责通过档案资料的竣工验收。本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通过总决算后,应将本工程经验收备案合格的工程档案资料移交给区档案馆,并送交一份给建设中心备案。负责建立建设信息流转体系,每月编制建设信息动态。其他档案管理工作。
建材月度总结范文第5篇
截止到2008年5月底,建材机械行业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呈现总体增长,但同时也可以明显感到宏观调控对行业的影响已逐步显现。2008年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产品销售三项指标增长均达50%以上,但在今年却有较大的"减收",1~5月行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增长速度由年初的15.43%、17.87%和20.5%下降到9.07%、9.56%和13.41%。其中3月份略有上扬,但4月份下滑比例很大,5月份情势好转,出现小幅反弹,但总体仍呈波浪下滑态势。
利润呈现负增长
受钢材等原材料涨价的影响,行业利润水平大幅下降,今年1~5月建材机械企业被迫承受钢材等原材料成本的飙升,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为保市场销售份额,产品价格难以同幅上升,导致全行业268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3亿元,已呈负增长态势。流动资产周转率比去年同期下降15.44%,全行业亏损面达26.87%,比去年同期增加27.65%。其中亏损企业结构以国有企业为主;
亏损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9.88%。
截止到5月底,建材机械行业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增幅分别是11.11%和7.8%,主要原因在于前两年行业任务饱满,企业产能不足,使得一些企业增加了固定资产的投入,新建或改建厂房,增添部分加工设备,从而使今年的行业资产与负债仍有一定的增长。
值得欣慰的是,面对国内市场紧缩的压力,我国建材机械企业开始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产品出口得到快速发展。今年1~5月累计完成出货值1.3亿元,同比增加32.99%,略高于建材工业的出口增速(32.03%)。另一方面,产品销售率同比小有增幅,产销衔接较好,建材机械产品销售率为95.19%,略高于去年同期(94.77%)的水平。但仍低于建材工业产品销售率(96.47%)的总体平均水平,也低于机械工业产品销售率(96.83%)的总体水平。
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建材机械市场也由前两年的过热而逐步趋于理性。据对55家水泥机械生产企业的统计,1~5月水泥设备产量为14.7万吨,同比下降4%左右。如果与去年同期水泥机械产量50%多的增速相比,今年4%的回落应该算是微调。除少数行业竞争力比较强的大型水泥机械制造企业继续增长外,行业内重点水泥机械制造企业的设备产量较去年都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但依据其在行业竞争力不同,下降幅度也不同。玻璃机械虽受玻璃市场及其价格的影响,新上项目步伐放慢,但今年上半年玻璃机械总产量仍略有上升;
墙体机械、陶瓷机械也保持小幅上涨态势;
因基础设施以及房地产项目调控的影响,大部分水泥制品机械企业产量略有下降。
不容忽视的几大问题
成本费用仍持续上升,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由于原、燃材料价格的上扬,特别是钢材价格今年2月以来仍持续走高,导致了建材机械行业的成本继续攀升。虽从4月开始有所回落,但对上半年整个建材机械行业的影响仍是突出的。1~5月,行业的产品销售成本为26.04亿元,同比增长16.15%;
成本费用总额达29.45亿元,同比增长13.78%,影响了整个建机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