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党建引领治理现代化的基层实践
作者:朱雪华
金忠扣
来源:《唯实》2021年第05期
近年来,南京市秦淮区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服务民生为导向,落细落实“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积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出了一条有情怀、有温度、有特色、有质效的善治之路。
紧紧扭住“党建引领”这个根本,增强基层工作组织力
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的新途径新办法,为解决基层治理“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位一体”强政治引领。将“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作为各级党组织主责主业,推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南京市秦淮区瑞金路街道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建立“126”工作体系(“1”指党的领导这一核心,“2”指街道“两赋两强”和社区“双做双增”两大改革,“6”指基层党建、政务服务、综合执法、本质安全、社区治理和珠江路城市“硅巷”建设六大创新工程),通过体系化推进,有机整合各方资源力量,有效履行服务群众职责,让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五级联动”优组织架构。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实现“支部建在网格上、党旗飘在楼栋间”。吸纳区有关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为街道工委、社区党委兼职委员,探索成立以社工、民警、物业、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基层力量为主体的“行动党支部”,让战斗堡垒筑牢在治理的最基层。
“多方协同”聚工作合力。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推动区内单位、企业等共驻共建共治,实现多领域、多主体联动治理。实行社区“双指挥长”制,由街道工委成员、社区书记担任指挥长,组织下沉干部、专业人员和社区力量共同参加社区党委会、社会治理联席会议,协同解决治理中遇到的“疑难杂症”。
紧紧扭住“赋权赋能”这个关键,创新集成改革新模式
创新开展以“赋权、赋能,强基层、强队伍”为重点的街道“两赋两强”集成改革,试点开展以“做强社区、做实网格,增加服务资源、增强治理能力”为重点的“双做双增”社区治理集成改革,实现权责在基层明晰、资源向基层倾斜、问题在基层解决。“两赋两强”经验做法在2019年12月江苏省委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召开的全省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暨街道集成改革现场会上,得到重点推广。
力量配置,由区级“画好图、布好阵”。全区街道均按“五部一局两中心”(即党政综合部、发展服务部、城市管理部、民生保障部、平安建设部、综合执法局、便民服务中心、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模式设置职能机构,街道副职领导兼任各职能机构负责人,内部不再设层级,原事业单位不再单独运行。区属80%城市管理部门、70%市场监管部门共370名执法人员全部下沉街道,党团关系、日常考勤、绩效考核均纳入街道统一管理。
权力调整,让基层“看得见、管得了”。调整事项管理权,赋予街道对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建议权等6项权力,赋予社区对下沉单位和人员拥有反向评价权等6项权能。调整综合执法权,经江苏省政府同意,在全省率先将涉及市场管理的41项、城市管理的26项处罚事项分别向区市场监管局、城管局归集;整合3支执法队伍成立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将8个区级部门162项行政执法事项赋权街道。调整审批服务权,开展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权改革,将13个部门100项审批权集中到行政审批局,17项与群众利益相關的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赋权给街道。
明责减负,为社区“厘边界、卸包袱”。编制社区工作任务清单、为民服务事项清单,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和退出机制。明确新增事项必须经秦淮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后方可纳入社区,并实行“费随事转”,清单之外事项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办理。清理、归并对社区的各类考核、评比、检查,全面取消社区内区级纸质台账,实现社区“信息采集一个终端,查询使用一个平台”。
紧紧扭住“强基固本”这个重点,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
坚持和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在提高精确预防、精微服务、精细管理、精准处置能力上下功夫,90%的民生诉求、环境秩序类等事件在网格内得到发现和解决。2020年上半年,秦淮区的公众安全感位居南京市辖区第一。
阵地实体化。横向上,有序整合网格化服务管理、信访接待、社区矫正、涉法涉诉联合接待、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12345政务服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应急指挥调度等各类中心机构,构建与综治中心一体运行的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纵向上,以区综治中心、红花街道综治中心、春天家园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综治中心为样板,高标准、一体化建设秦淮区内各级综治中心,形成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三级中心联动格局。
指挥扁平化。构建“1+12+N”联动治理体系,依托秦淮区指挥平台联通12个街道以及城管等部门和社区分中心,各分中心平时独立运行、实行垂直管理,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可直连指挥。研发综合指挥调度系统,优化信息汇总、数据分析、预警监测、指挥调度、监督考核等功能,区指挥中心可随时随机调取全区视频监控、直接调度区内公安等力量现场作业,街道可进行数据查询、应急处置等,社区可开展视频巡查、派发任务等。
机制规范化。建立网格内部门联合研判、协同处置等制度机制,规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和预案,力求问题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完善网格事项“闭环处置”“巡办分离”等制度,一般事项由网格巡查发现、区街平台处理、综合执法解决、考核机制跟踪,疑难复杂事项实行“先解决问题再说”首接责任制。健全“网格+”融合机制,制定网格融合、“网格+警格”双网融合等实施意见,基层治理“一张网”力量得到有效充实。健全工作保障制度,落实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三岗十八级”薪酬待遇,加大绩效和及时性奖励力度。秦淮区公安分局制定网格员奖励暂行办法,各派出所以责任区为单位,每年按不少于3.5万元标准设立奖励基金,对网格员予以“一案一奖、一事一奖”和年终专项奖励。
数据集成化。加强数据汇聚应用,秦淮区指挥系统整合16个部门30个平台资源、接入“雪亮工程”视频资源1万多路,秦淮区综治中心信息化平台可共享应用教育、民政、人社、环保、市场监管、安监、城管、旅游、卫生等领域社会治理类资源。强化数据研判分析,依托数据模型支撑区级风险防控“四项机制”,定期生成重大风险“发展趋势图”,常态化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改进数据流转方式,创建“秦淮e员”平台,在全市率先打通公安与政务、网格平台的数据通道,有效地解决了“非警务警情难以流转给街道社区、网格员发现警情难以第一时间流转给社区民警”两大难题。2020年以来,网格员上报警情6万余条,兑现现金奖励138.7万元。疫情防控期间,上报涉疫情信息2.4万余条。
紧紧扭住“服务一线”这个导向,构建民生保障共同体
紧紧抓住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围绕“难题有人领、事项协同办、问题能解决”想法子、谋路子,力求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提升制度执行力。创新落实“吹哨报到”机制,一般问题由社区向所在街道“吹哨”、街道调度处置;较为复杂问题由挂包街道的区“四套班子”主要領导、区委常委和分管副区长“报到”解决。2019年以来,各街道共发起“吹哨”近500次,54个部门和单位“报到”,问题解决率达80%。深入落实“民生管理”制度,由社区党委牵头成立零距离家园理事会,健全落实议事会、恳谈会、听证会、评议会等制度,引导驻社区单位、组织、居民、志愿者有序参与社区事项,解决矛盾问题。统筹落实“多方联调”制度,将部门、街道、社区、派出所及警务服务站共168个调解室统一命名为“苔花调解工作室”,统一挂牌、统一标识,建立起“上下联动、左右互助”的矛盾纠纷联调网络。
优化服务供给侧。打造“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推动小区物业建立党组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了新平台、新载体。推进“最多跑一次”,探索开办企业和个人出生、就业、婚育、退休等“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文化、生活、党务、法务、卫生等公共服务项目“7×24小时全时在线办理”;在警务室设置微警务线下体验店、在社区中心增设24小时便民自助服务机,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拓展“民生工作站”功效,2017年各部门、区属企业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全面结对,所有区管领导干部进驻107个民生工作站;2019年由区机关干部、区属企业负责人担任社区民生工作站“第一书记”,民生事项办理质效不断提高。
落实工作责任制。落实“第一书记”责任制,“第一书记”全年至少领办1—2个“第一书记项目”,区各部门与结对社区实行捆绑式考核,考核结果及完成情况纳入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2020年全区107名“第一书记”均领办至少一个民生实事项目。落实下沉一线责任制,实行区委常委,人大、政协主要领导挂包街道,区政府领导按分工挂包行业的“常委领导包块,政府领导包条”下沉机制,区机关干部每两周至少一天下沉社区。推进“政法网格员”“三官一律”下沉一线、编网入格、当好“八大员”,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法律咨询服务等工作。“政法网格员”已累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800多件,提供法律咨询1100多次,开展法律培训活动61场次。落实群众监督责任制,围绕疫情防控、城市治理、营商环境、民生服务等公众关心的问题,常态化开展群众满意度第三方调查,创新开展“向人民汇报”等活动,在南京电视台播出的“城市基层治理+疫情防控阻击战篇”“营商环境篇”工作报告会均收到较好社会反响。
(调研组成员:金忠扣、何姗、李亚,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朱雪华、姜维,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
责任编辑:高
莉
篇二: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推动小区党建激发红色动能经验亮点
*年以来,*区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探索以小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投、力量下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因地制宜划细治理单元
*区共有*个城市社区、*个小区,每个社区平均服务*个小区、近万名居民。在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中,存在党组织力量薄弱、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为此,*区在小区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织密组织体系。依托现有网格划分,按照“居住集中、利益相关、便于管理”的原则,统筹小区和网格分布,构建了“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组织—楼院(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
实现党的覆盖。截至*年底,*个小区全部成立了党组织,有*%的小区党组织和网格设置吻合,实现资源、力量、功能“三方融合”。通过划细治理单元,建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动力主轴”。
做实服务保障。通过新建、改建、联建、划拨、共用等方式,建成*个小区党组织阵地;制定小区党组织职责清单,推行轮班值守、帮办代办、应急响应等制度,让小区党组织有地议事、有钱办事、有人干事。
*街道将*个楼院优化为*个小区(网格),党组织覆盖率达到*%,小区党组织阵地全部按照有统一标牌、有制度规范、有基本设施的“三有”标准规范提升,做到让小区居民“有地议事”;*街道利用*湾、钟楼街、食品街的企
业集聚优势,协调驻地企业为小区党组织提供*个“微阵地”。区财政每年对每个小区党组织补助*元工作经费,对支委和党小组长补助*元通讯补贴。
二、广泛动员凝聚治理合力
小区党组织成立后,如何发挥好头雁引领作用,带动广大党员群众深度参与基层治理,是其工作的着力点。实践中,*区采取了“找党员、选头雁、聚合力”的“三步走”措施。
找党员。广泛发动小区所辖各方面力量,采取居民党员“入户摸底”、在职党员“动员报到”、驻地单位党员“上门发动”、物业企业党员“邀约吸纳”等方式,将*余名党员分类建立台账,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深度参与小区治理,为基层治理注入“红色力量”。文庙街道将*名在职党员纳入“网格红管家”队伍,让党员与网格员一道进小区入楼栋、分组分片开展服务。
选头雁。按照有能力、有公心、有热情、有威望的“四有”标准,重点从居民、网格员、物业企业和驻地单位负责人等党员中,采取“个人自荐、居民推荐、组织选派”等方式,经组织程序,推选*名居民党员、选派*名社区干部担任小区党组织书记,选配*名居民党员、网格员和物业企业、驻地单位负责人等担任小区党组织专兼职委员,打造一支素质优良、担当作为的“领头雁”队伍。*街道通过日常活动、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精选出一批懂业务、敢担当、能干事的居民党员,经组织程序,推选担任小区(网格)党组织负责人。
聚合力。小区党组织通过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契约共建、与大型商场结
对包联、与*门店共驻共建、与物业企业交叉任职、与居民群众共治共享等形式,充分释放“虹吸效应”,凝聚起全员参与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街道*街一社区与*家驻地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发动*余名党员下沉小区参与疫情防控、环境整治、扶贫帮困等重点任务。
三、分类施策解决治理难题
*区针对有物业管理小区、单位自管小区、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等不同类型小区的特点,围绕基层治理方面存在的“物业服务不优、群众反映集中、平急转换不畅”等主要问题,分类施策、精准破题。
解决物业服务不优的问题。针对有物业管理小区,向物业企业下派党建指导员*名,成立党支部*个,持续打造“红色物业”品牌,每年组织业主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不断提升服务质效;针对无物业小区,采取“政府主导、街镇兜底、居民自治”三种模式,全面盘活资源、实现良性运转。目前,*个无物业小区利用内部停车场、空地等资源,通过收取停车费、开设便民超市、配建小区食堂等方式,实现“自行造血”。桥东街道枣园小区通过党建引领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引导居民众筹搭建起小区外墙,整修监控设备,“无人管”小区变为居民“自主管”小区。
解决居民反映集中的问题。此前,由于社区工作人员人手不足,普遍存在“人少事多”的情况,居民反映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为解决这一问题,*区在各居民小区内成立小区党组织,建立“*+*+N”议事协调机制,即由小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居委会、物业企业、业委会(物管会)三方参与,相关部门、驻地单位、片警、党员和居民代表等共同协商,实现“群众
篇三: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汇报范文(通用7篇)
【篇一】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这次党建主体沙龙活动安排在我社区,充分体现市委组织部对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高度认可,我们倍感自豪。按照活动安排,首先由我汇报
区经验做法。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地方治理的微观基础。近年来,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着力以党建高质量助推基层治理高质量。特别是2023年以来,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通过抓好赋能、推动下沉、提质增效,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基层治理的实际效能,为全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主要有三个方面好的做法:
一、全面赋能,构建高效治理体系
坚持
大治理
理念,以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系统、做活治理为目标,通过系统赋能、街道赋能、智慧赋能来构建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的治理指挥体系。
一是系统赋能破解压力传导
上热下冷
问题。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纵向上,建立
四级联动
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工作责任;横向上,推动组织、宣传、政法等部门联动,形成自治、德治、法治齐头并进,有机融合,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生动的实践
回应百姓期盼。
二是街道赋能破解基层工作
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
问题。持续强化街道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对街道赋权赋能,将重大决策、综合执法、文明创建等方面的征求意见权、征得同意权、考核督办权等下放给街道,实现街道职权对等、财权事权匹配,推动街道党工委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工作上来。
三是智慧赋能破解社区服务
最后一公里
问题。结合智慧社区建设,探索实施
互联网+社区
行动,让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每栋楼宇、每户家庭;运用社区智能化平台、论坛、微博、微信等,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深化邻里互助,探索网络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推动社区养老、社区医疗、社区物业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广泛吸纳社区社会组织、社区服务企业信息资源,实现社区公共服务、志愿者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等社区服务信息资源集成,构建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二、力量下沉,营造安心舒适公共环境
通过组织下沉、资源下沉、服务下沉,持续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环境。
一是推动组织下沉,把难题解决在居民家门口。针对物业管理薄弱、公共活动空间小、环境脏乱差、停车难、收费难等物业难题,区坚持问题导向,把有效破解物业问题作为检验各党工委(党组)抓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通过破解物业问题这个
小切口
来推动社会治理的大变化
。推动成立物业行业党委,将物业企业培育成党组织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以小区
党群协商议事会
为抓手,通过推动小区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
一肩挑,切实抓好小区环境卫生、矛盾化解、停车管理等关键小事和民生实事,把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党支部这些群众家门口的党组织锻造成最接
地气
的党组织,实现党组织从
有形覆盖
到
有效覆盖。二是推动资源下沉,把活动开展到居民家门口。强化、运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成果,深入持续开展
机关基层手拉手、干部群众心连心
活动,推动区直机关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与小区党支部结对共建,积极引导各领域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通过走访连心一批小区居民、签订一份共建协议、办好一个惠民项目、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持续深化道德银行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把道德银行覆盖范围拓展到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庭教育、生活服务、医疗卫生等方面,引导各行业领域、各年龄段的志愿者参与到城市管理和社区治理中。
三是推动服务下沉,把关爱送到居民家门口。针对社区服务内容单一、阵地不达标的问题,区将建设社区基础设施列为民心工程,通过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三级党群服务体系建设,实现
沉资源、强党建、聚民心
的目标。将
个党群服务设施项目列入重大项目工作部署,压茬推进;突出做好
精神和
一五
首创精神传承和发扬,深入挖掘社区特有的工业文化内涵,提炼社区公共精神,实现
一社区一主题一特色,让社区有颜值,更有气质;探索打造社区服务综合体,为居民提供从育幼到助老,涵盖社区医疗、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养老等全方位持续性服务,让人民群众生活越来越便捷、日子越过越暖心,切实让辖区居民感受到
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三、提质增效,推动工作落地落实见效
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切实提升工作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
一是建立项目化推进机制。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细化量化,通过工作任务化、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明确工作目标、具
体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做到细化到载体、措施,量化到单位和人。
二是强化典型引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点创建。注重挖掘、总结不同类型社区的先进典型、鲜活经验并进行推广宣传,同步依托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互联网等全媒体手段加强引导带动。
三是完善考核机制。按照市委组织部《
市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党建工作
条措施》要求,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各项工作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各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和工作实绩评定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作为评价所在单位年度党建工作情况的重要依据。
下一步,将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党建工作指示精神,在创新实践中推动全去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篇二】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汇报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效能,构建以党建为引领、以公共服务为依托、以
三社联动
为载体、以志愿者服务为补充的四位一体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的社区服务体系,社区从
年起加快推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联动服务机制建设,为居民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
一、社区简介和建设情况
(一)社区简介。
市
区
社区位于
区
路中段,现在的社区成立于
年。辖区东起
路,西至
路,南起
厂,北至
西路,总面积
平方公里。辖区服务单位为
重工,共有
个居民小区,栋楼,户,总人口约
万人。
(二)社区建设情况。自
年构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工作站、综治办
四位一体
的社区治理新体制,推行以片区和楼栋为单元的两级网格
社区治理新模式以来,社区的服务职能真正得到最大发挥,极大地提升了居民幸福指数。
年
月根据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提出建设
区
四位一体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之后,社区于
年
月完成了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化平台标准化建设,并新扩建
平方米社区用房,现社区总面积
平方米。
二、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职工居民双受益
(一)社区工作人员减负。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化平台标准化建设之前,名社区工作人员中有
名专职负责计生、民政、组织等业务,全部从事窗口业务办理工作,办理事项以人工填报为主,办件量大、存档资料多、手工统计报表多。另外,这
名人员还肩负社区各居民楼院的网格长、安全巡查员、矛盾调解员等工作,日常工作繁重、压力较大。自
年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化平台标准建设后,社区建立了社会事务受理中心,受理窗口由原来的人减至人,提供
站岗式
服务,即通过设立便民驿站和
个业务岗位,实现
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类办理、中心一流管理,形成了新的工作模式,达到了
办事服务零距离、办事流程零障碍、办事过程零差错、办事对象零投诉
的目的,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工作误差,使社区工作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抽身,有更多精力参与
三社联动
和网格化工作,真正实现了人员减负,提升了社区治理服务能力。
(二)业务办结时间
瘦身。年
月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化平台正式运行以来,社区业务办理由原来的手工办理变为电子办理,办件与流转件比例由原来的:,上升为:,事项办理效率提高了
倍。以办理
岁以上老年人公交卡事项为例,社区每年需新办、年审老年公交卡约
张,之前,工作人员不仅要将老人的身份证号、联系电话、乘车卡号等内容手写填入自制表格中,还要一一汇总,平均耗时为
分钟/人次;现在,此项工作平均耗时减少至
分钟/人次,仅此一项工作,全年可节省
小时,大大提升了社区办事效率。截至目前,平台共受
理业务总量为
件,其中民政事项
件,计生事项
项,人社事项
项,残联事项
项,居民信息采集量为
人。
(三)居民办事手续简化。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化平台建设后,社区充分利用高拍仪、网络等平台,为居民提供信息采集、在线查询、预约办事、系统自动匹配填表等特色服务,像系统设置的自动告知单,让居民清楚地知道是否符合办理要求、需要哪些手续等内容,真正做到了
让信息多跑路,让居民少跑腿
。在信息平台使用之前,如果居民来办理事务时资料没有带齐,有些事项就无法办理,甚至有的事项需要居民往返多次进行办理;而信息平台使用后,就算居民少带了部分材料,工作人员依然可以从系统中查找并调阅该居民的信息和材料,简化了办事流程,大大缩短了办结时间。
二、三社联动
良性互动,服务居民零距离
(一)坚持社区正向引导,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为实现社区服务的优质化,社区以社区正向引导和群众所想所需为依据,充分利用社区网格长、社工和志愿者,在广泛征求辖区居民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科学划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合理设置服务项目,设立了
等功能室,设立了
等服务项目,培育了
等特色服务项目,最大程度满足了居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今年,社区还开办了社区学堂,并将其与
讲习所有机融合,结合居民需求,开设了书画、舞蹈、瑜伽、模特、智能信息等
门课程,营造了浓厚的讲学氛围。2023年共开讲
余节,受益学员
余人,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二)强化社会组织对接,实现社区专业化服务。为了让社会组织能够在社区稳定开展工作,社区成立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中心以
引进社会组织,推动共治参与,创新社会治理,服务基层群众
为发展理念,先后引进
等
支社会组织,并聘用
社会组织中心的名社工,引导其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工作,实现社区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2023年,引导社会组织利用双休日、节
假日等时间节点,针对双职工家庭、未成年人等不同群体,先后开展了
家风小课堂
传统汉代礼仪系列活动
小小主持人
环保义集
漂亮妈妈化妆术
邻里邻外粽是情
等各种多彩服务活动
余次,受众
余人次,丰富了辖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拉近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关系,促进了邻里关系友爱和谐,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立足社区工作实际,发挥群众自主参与意识。
社区原有志愿者不足人,在
三社联动
工作全面推进特别是社会组织进驻社区开展活动后,一大批老党员、退休职工踊跃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志愿者队伍注入了近
名的新鲜力量
。之前,这些志愿者并不了解社区工作,也不愿意参与社区活动,对志愿服务的内容和意义也一知半解,后来,通过参加社区学堂等主题活动,认可了社区的服务,也自觉加入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在日常管理上,为了进一步增强居民参与意识,每个功能室有
名志愿者分包管理,包含功能室活动的组织开展等,比如社区学堂,志愿者作为班长,参与课程安排、学员组织等管理运作中,也带动了更多的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再比如,今年以来,市开始实行退休人员养老资格认证网上申办,社区学堂开设的智能手机课教会了参与课程的居民使用手机认证,这些居民也自发地组成志愿者队伍,义务帮助那些还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认证的老邻居,通过这种
传、帮、带
的形式,在辖区内真正形成了
人人参与志愿服务
的良好氛围。目前,社区
三社联动
信息综合平台及党群服务中心
现已经过摸索试行阶段,成为了社区与居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社区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得到全面提升。社区先后荣获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先进基层党校、省科普示范社区、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市级以上荣誉
多项。
【篇三】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汇报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效能,构建以党建为引领、以公共服务为依托、以
三社联动
为载体、以志愿者服务为补充的四位一体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的社区服务体系,社区从
年起加快推动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联动服务
机制建设,为居民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
一、社区简介和建设情况
(一)社区简介。
市
区
社区位于
区
路中段,现在的社区成立于
年。辖区东起
路,西至
路,南起
厂,北至
西路,总面积
平方公里。辖区服务单位为
重工,共有
个居民小区,栋楼,户,总人口约
万人。
(二)社区建设情况。自
年构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工作站、综治办
四位一体
的社区治理新体制,推行以片区和楼栋为单元的两级网格
社区治理新模式以来,社区的服务职能真正得到最大发挥,极大地提升了居民幸福指数。
年
月根据区委、区政府安排部署,提出建设
区
四位一体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之后,社区于
年
月完成了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化平台标准化建设,并新扩建
平方米社区用房,现社区总面积
平方米。
二、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职工居民双受益
(一)社区工作人员减负。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化平台标准化建设之前,名社区工作人员中有
名专职负责计生、民政、组织等业务,全部从事窗口业务办理工作,办理事项以人工填报为主,办件量大、存档资料多、手工统计报表多。另外,这
名人员还肩负社区各居民楼院的网格长、安全巡查员、矛盾调解员等工作,日常工作繁重、压力较大。自
年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化平台标准建设后,社区建立了社会事务受理中心,受理窗口由原来的人减至人,提供
站岗式
服务,即通过设立便民驿站和
个业务岗位,实现
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类办理、中心一流管理,形成了新的工作模式,达到了
办事服务零距离、办事流程零障碍、办事过程零差错、办事对象零投诉
的目的,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工作误差,使社区工作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抽身,有更多精力参与
三社联动
和网格化工作,真正实现了人员减负,提升了社区治理服务能力。
(二)业务办结时间
瘦身。年
月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化平台正式运行以来,社区业务办理由原来的手工办理变为电子办理,办件与流转件比例由原来的:,上升为:,事项办理效率提高了
倍。以办理
岁以上老年人公交卡事项为例,社区每年需新办、年审老年公交卡约
张,之前,工作人员不仅要将老人的身份证号、联系电话、乘车卡号等内容手写填入自制表格中,还要一一汇总,平均耗时为
分钟/人次;现在,此项工作平均耗时减少至
分钟/人次,仅此一项工作,全年可节省
小时,大大提升了社区办事效率。截至目前,平台共受理业务总量为
件,其中民政事项
件,计生事项
项,人社事项
项,残联事项
项,居民信息采集量为
人。
(三)居民办事手续简化。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化平台建设后,社区充分利用高拍仪、网络等平台,为居民提供信息采集、在线查询、预约办事、系统自动匹配填表等特色服务,像系统设置的自动告知单,让居民清楚地知道是否符合办理要求、需要哪些手续等内容,真正做到了
让信息多跑路,让居民少跑腿
。在信息平台使用之前,如果居民来办理事务时资料没有带齐,有些事项就无法办理,甚至有的事项需要居民往返多次进行办理;而信息平台使用后,就算居民少带了部分材料,工作人员依然可以从系统中查找并调阅该居民的信息和材料,简化了办事流程,大大缩短了办结时间。
三、三社联动
良性互动,服务居民零距离
(一)坚持社区正向引导,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为实现社区服务的优质化,社区以社区正向引导和群众所想所需为依据,充分利用社区网格长、社工和志愿者,在广泛征求辖区居民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科学划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合理设置服务项目,设立了
等功能室,设立了
等服务项目,培育了
等特色服务项目,最大程度满足了居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今年,社区还开办了社区学堂,并将其与
讲习所有机融合,结合居民需求,开设了书画、舞
蹈、瑜伽、模特、智能信息等
门课程,营造了浓厚的讲学氛围。2023年共开讲
余节,受益学员
余人,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二)强化社会组织对接,实现社区专业化服务。为了让社会组织能够在社区稳定开展工作,社区成立了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中心以
引进社会组织,推动共治参与,创新社会治理,服务基层群众
为发展理念,先后引进
等
支社会组织,并聘用
社会组织中心的名社工,引导其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工作,实现社区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2023年,引导社会组织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时间节点,针对双职工家庭、未成年人等不同群体,先后开展了
家风小课堂
传统汉代礼仪系列活动
小小主持人
环保义集
漂亮妈妈化妆术
邻里邻外粽是情
等各种多彩服务活动
余次,受众
余人次,丰富了辖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拉近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关系,促进了邻里关系友爱和谐,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立足社区工作实际,发挥群众自主参与意识。
社区原有志愿者不足人,在
三社联动
工作全面推进特别是社会组织进驻社区开展活动后,一大批老党员、退休职工踊跃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志愿者队伍注入了近
名的新鲜力量
。之前,这些志愿者并不了解社区工作,也不愿意参与社区活动,对志愿服务的内容和意义也一知半解,后来,通过参加社区学堂等主题活动,认可了社区的服务,也自觉加入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在日常管理上,为了进一步增强居民参与意识,每个功能室有
名志愿者分包管理,包含功能室活动的组织开展等,比如社区学堂,志愿者作为班长,参与课程安排、学员组织等管理运作中,也带动了更多的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再比如,今年以来,市开始实行退休人员养老资格认证网上申办,社区学堂开设的智能手机课教会了参与课程的居民使用手机认证,这些居民也自发地组成志愿者队伍,义务帮助那些还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认证的老邻居,通过这种
传、帮、带
的形式,在辖区内真正形成了
人人参与志愿服务
的良好氛围。
目前,社区
三社联动
信息综合平台及党群服务中心
现已经过摸索试行阶段,成为了社区与居民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社区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得到全面提升。社区先后荣获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先进基层党校、省科普示范社区、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市级以上荣誉
多项。
【篇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汇报20__年__社区党委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动员和带领全体党员,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努力开创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以下是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回顾:
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群众开展活动
党的群众路线活动开展以来,中意社区党委召开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会;同时,邀请原党校副校长李国瑞,为社区党员群众带来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服务为民清廉务实
的党的群众路线精神讲解,以集中学习的方式,学习党的知识,交流谈心,以照镜子,照思想、照工作、照纪律、照作风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照上级要求,查找自身在执行群众路线、开展群众工作。
社区党委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心声,服务居民百姓,如上门听取享受送餐服务老人的意见,提高服务质量;在怀南苑小区进行路灯改造,撑起遮阳伞,为居民提供方便;与派出所民警一起到养老院为精残人员办理二代身份证等。同时,社区党委十分关心社区困难群体,时时上门走访慰问,为
特扶家庭
送关爱,慰问特困残疾人,关爱伤残退伍军人,探望独居老人,在走访的同时,了解情况,解决困难。
二、积极开展三会一课,夯实党的基础工作
三会一课制度是党基层支部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中意社区党委通过开展集中授课,自主学习等形式开展党课教育,充分利用
三会一课
进行学习教育。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群众路线精神解读,让党员群众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同时,开展
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宣讲
、人际沟通技巧讲座
、文明交通宣传进社区
、环保讲座
等,在讲座中传递知识,传播文明。
三、利用
一对一
一对多
模式,发挥党员志愿者的作用
社区党委为了更好地联系群众,帮助有困难的人员,形成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以
一对一
一对多
帮扶服务模式。社区党员周丽芳结对社区独居老人,退休老教师万雅英形成一对一帮扶小组,与老人唠唠家常,排解老人的寂寞感,也为老人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帮助。社区党员刘鑫芬,朱扣娣等作为志愿者,长期义务管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定时开放,为社区老年居民提供了便利。中意社区党委还与部队官兵结对,开展拥兵活动15年,社区党员们陆玉芳等为官兵们包粽子,将浓浓的情谊送到官兵的手中。在这里,感谢党员志愿者的热心帮扶,无私奉献,感谢各位党员对社区工作长久以来的支持与帮助。
四、党建带团建,联动送关爱
社区党委利用节假日开展团员青少年活动,如
青少年
孝心
教育搬到老年公寓
、花开迎春到欢乐过元宵
、探望社区独居老人
社区读书角畅读增见闻
等,从孝道,传统佳节,关爱他人,增长知识等几个方面,让青少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成长。
同时,社区关心辖区单位外来务工人员及困难职工,为他们送上关爱与慰
问。还与辖区单位积极联动,先后联合辖区单位高正物业,学大教育开展
和谐物管联席会
邻里齐欢乐迎春相聚首迎新春联欢会
花开迎春到欢乐过元宵
等活动,听取居民意见,丰富居民日常生活。
五、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社区党委一直十分重视发展党员工作,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在发展工作中,重视做好培养考察工作,并做好发展工作符合程序,手续完备,材料规范,质量保证。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及时认真做好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此次,社区共有三位预备党员到转正期,分别是费书原,王剑峰,陆佳楠(在英国留学),我们也将按照各项要求做好此次转正工作。
【篇五】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汇报
为贯彻落实
月
日
书记调研各街道办事处提出的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的要求,区委组织部先后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听取了各单位的意见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总结,本着下好
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指导思想,对
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街道职能
虚
、职能
偏
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街道与职能部门条块关系不顺、职能定位不准、权责利不匹配、经济指标任务较重、内设机构过多过细、工作重心不聚焦。当前,各级要求工作留痕、活动有印,这虽然强化了落实力度,却使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导致工作负担沉重。例如街道在面对拆除违建、整治违法经营和环境污染等
硬骨头
时,既没有执法权,又无法有效调度各执法部门,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二是各类社区组织之间良性互动的局面有待建立。主要表现在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
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社会组织等社区组织的能力还不够强,需要进一步提升;社区居委会负担较重,角色定位不清,行政化倾向明显;社区社会组织处于培育阶段,有资格证书的社工数量较少,目前实行政府购买的机制还没有进入实施,受资金的制约,社会组织承载力普遍较弱等。社区干部队伍专业力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导致队伍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据统计,目前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80~90%精力用于应付上级要求的各种行政性事务、检查评比、会议台账、超出权限的证明等,严重制约了社区服务能力的提升。三是社区服务供给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社区服务供给目前还是主要由政府提供,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度还不高,供给主体比较单一;社区服务主要以公共政务类服务为主,在志愿者和便民利民服务上还不够完善;创新社区服务方式上虽然开创了
互联网+一站式
社区服务中心等方式,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目前我区打造了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窗式
受理,但仍有多个部门的信息壁垒没有打通,部分业务还无法通过平台直接办理。
二、下一步推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的思考
(一)着力在教育引导上下功夫,强化政治力。一是深入推进创新理论武装工作。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头等大事,扎实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巩固深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学习贯彻工作向深度广度拓展。抓深化,往深里学,真正学透弄懂;抓消化,往心里学,真正融会贯通;抓转化,往实里学,真正会用做实。突出抓好党组织书记
关键少数
和青年党员干部的学习,示范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出优异的工作成绩。二是不断强化党章意识。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员干部学习的必修课,突出抓好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通过日常学习、专题培训等形式,营造自觉学习党章、尊崇党章、践行党章、捍卫党章的浓厚氛围。上半年,组织党员开展一次宪法和党章知识测试竞赛活动。三是强化党性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聚焦民生关切,聚力精准脱贫,切实解决好弱势群体、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结合
结亲连心
联系群众优化提升工作,解决好联系户特别是精准扶贫户的需求诉求。四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着力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分析机制,注重加强人文关怀,帮助解除思想困惑、理顺思想情结、激发工作热情。
(二)着力在党建引领上下功夫,完善社区共治体系。一是深入推进党建创新提升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筑牢组织引领的思想基础。紧密结合
家风
建设,开展
七个一
主题活动。按照新时代党建工作的要求,对
单位有精神、党员有格言、党建创品牌
工作进行对标改进,高标准提升党建品牌创建工作的层次和质量,推进党建品牌向党建名牌迈进。年内,评选出三个
机关党建名牌
。二是深化网格党建,探索
多网合一
。目前,已将
路街道做为试点,探索将区级部门在基层设置的多个网格整合为一个网格,同步成立网格党支部,由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服务居民等基层各项工作。深化
支部优秀工作法
创建活动,宣传一批优秀案例,引导基层组织积极探索实践富有特色的工作方法,增强工作活力。制发《关于加强全办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政治思想、班子队伍、作风纪律、反腐倡廉、阵地建设、创建活动、特色创新、发挥作用、档案资料等方面提出标准化建设要求,促进机关和社区的党组织建设。培育打造一批过硬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四是构建党建引领下社区民主协商和决策机制。积极探索实施街道
三征三议三公开
工作法(即区域化党建重要事项向社区、驻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
征求意见,经街道党工委提议、党政联席会议审议、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决议,实施过程、实施结果向社区、驻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
公开),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民主协商机制,推动社区事务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平安共创。
(二)着力在公共服务上下功夫,增进群众获得感。一是推进
智慧化社区
建设,实现
一门不用进,服务全完成
。进一步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
一窗式
综合受理和
应办尽办;以
路街道为试点,进行
信息化+社区网格化
管理探索。二是打造社区
邻里中心,形成15分钟居民生活圈
。由相关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牵头,推动已定的9个社区
邻里中心
建设,为居民提供运动休闲、裁缝修补、亲子早教等社区服务,让居民充分享受到社区的便利。三是进一步推进党建引领下的三社联动
工作。尽快研究出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实施细则》,探索形成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机制;在社区引入社会组织的同时,同步推动成立社会组织党支部。
(三)着力在组织保障上下功夫,激发社区活力。一是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将社区
两委
成员以及其他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统筹管理,建立管理考核办法,合理设定薪酬体系;结合软弱涣散和后进社区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干部队伍。二是探索建立激励机制。结合上级要求,拟对社区网格长等从事党建工作、未纳入社区工作者序列的兼职居民党员、志愿者,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的标准发放工作补贴;落实社区工作人员考取社工证职业津贴;对新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发放不低于3000元的达标创建及办公经费。三是强化阵地保障。按照
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居民最大化
的原则,规范提升
社区、社区等
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党建阵地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党建工作深入开展,探索新时代党建阵地建设的新路子,根据机关和社区的实际和工作需要,对原有党建阵地进行更新升级规范提升。在年度党建考核中加大党建阵地建设工作的分值权重,形成鲜明导向。四是强化宣传引导。综合运用《
日报》《
要闻》、组工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平台对正面典型、正面案例进行宣传,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做到见贤思齐、常照常新,以强化党性修养推动工作作风转变和社区治理水平提升。
(五)着力在强化责任上下功夫,筑牢廉政防线。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执纪监督责任。配合纪检办着力构建
定责、履责、考责、问责
四位一体的责任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细则,紧盯
四风
新形式、新动向,持之以恒纠
四风
、转作风,严防
四风
反弹回潮。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落实完善廉政谈话制度,把纪律挺在前面,让
红脸出汗
成为常态,严格做好违纪党员处理工作。二是建立纪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刻汲取我办近几年违纪违规事件沉痛教训,加强纪律教育,强化规矩意识,把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深入开展纪律作风整治,对照
六查六看
组织党员干部
自我画像、相互画像、开门画像,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整治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不担当等问题,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
特此报告。
【篇六】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汇报
今年以来,我区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基层治理,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城市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社区基层治理体系不断优化,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一、党建引领,树立治理
主心骨
将社区基层治理工作作为
书记工程,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为组长、分管处级领导为副组长,相关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领导小组。
一把手
深入调研、专题研究、亲自督办,社区基层治理工作得到了有序推进。以上率下,同步发力,乡镇党委精心组织、统筹谋划、积极动员,以XX社区、XX社区、XX社区、XX社区为重点,下好社区基层治理
先手棋,建立
月度评比、年度考评
工作机制,由点及面,营造比学赶超的良
好氛围,有效扩大社区基层治理覆盖面。社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在城市基层党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以
联合党委
为切入点,通过凝聚思想共识、加强组织连接、增进互利共赢,不断激发各方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的内在活力,实现了
各自为政
向
互联互动
的转变,服务群众的供给侧
有了坚强保障。
二、多措并举,构筑治理
蓄能池
研究出台《XX区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和《XX区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两大社区基层治理
风向标,配套印发《XX区社区网格化管理制度(试行)》等24项制度、办法,社区基层治理有制可依、有规可守。坚持
大小适中、便
于管理、便于服务
的原则,按照300~700户一个网格标准,将原有43个大网格细分为269个小网格,建立
社区
网格
楼栋(单元)
管理模式,组建
督导员
网格长
网格员
楼栋(单元)长
四级服务队伍,补充专职网格员105名,下沉2542名机关干部以普通居民身份担任楼栋(单元)长,同步推进
社区联合党委
网格党支部
楼栋党小组
的党组织设置模式,整合社区物业闲置用房、小区凉亭等资源,建立
社区
网格
小区
三级红色议事厅,随时随地商讨化解社区疑难问题,有效提升党组织快速响应、服务群众精准落实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三、协同联动,解好治理
方程式
以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满意度为落脚点,建立社区基层治理问题处理闭环机制,以发现问题为切入口,网格员、楼栋(单元)长通过巡查走访,建立微信、QQ群等方式掌握民情民意,让社区
跑堂
变信息
章鱼,让以往社区管理
人难见、门难进、讯难传
成为
过去式
。将社区收集的大情小事
进行梳理汇总、分析研判,就群众反映的路灯损坏、噪音扰民等涉及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物业服务方面的300余件
小事
和夫妻矛盾、邻里纠纷等50余件
私事
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对社区违章建筑、环境治理等
大事
及时召开
联合党委
双创
等联席会议,充分整合行业部门职能资源,拓宽解决问题渠道,实现居民服务
组团式
项目化,并将处理结果第一时间反馈居民群众,切实做到问题处理有始有终,群众诉求有求必应,群众满意度普遍提升。同时,积极探索创建智慧社
区新模式,融信息平台、指挥平台为一体,通过社区基层治理APP,真正实现居民群众诉求
线上传
线下办
的双线服务。
四、共治共建,凸显治理
真实效
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
一肩挑,深化
四议两公开
民主议政日,推行
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筹、民事民办、民事民评
的六步工作法,让居民群众真正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的主人翁
。为切实解决业主与物业矛盾突出的治理难题,积极探索
红色物业
管理模式,将党组织引领嵌入物业管理,实现党组织建设与物业服务互促共进。通过开展法庭进社区、法律小讲堂等活动,强化法制宣传,居民群众法治观念不断加强。同时,全面整合调动网格各方力量,组建星光艺术团、爱心互助加油站
等公益组织,开展
义诊进社区
爱心互助
唱歌献给党,服务亲近民
等志愿服务,既丰富了居民群众文化生活,又引导居民群众向上向善,逐步实现
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安全
的社区治理目标,为社区基层治理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
【篇七】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汇报
区委:
为贯彻落实
月
日
调研各街道办事处提出的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的要求,区委组织部先后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听
取了各单位的意见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总结,本着下好
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的指导思想,对
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街道职能
虚
、职能
偏
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街道与职能部门条块关系不顺、职能定位不准、权责利不匹配、经济指标任务较重、内设机构过多过细、工作重心不聚焦。当前,各级要求工作留痕、活动有印,这虽然强化了落实力度,却使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导致工作负担沉重。例如街道在面对拆除违建、整治违法经营和环境污染等
硬骨头
时,既没有执法权,又无法有效调度各执法部门,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二是各类社区组织之间良性互动的局面有待建立。主要表现在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社会组织等社区组织的能力还不够强,需要进一步提升;社区居委会负担较重,角色定位不清,行政化倾向明显;社区社会组织处于培育阶段,有资格证书的社工数量较少,目前实行政府购买的机制还没有进入实施,受资金的制约,社会组织承载力普遍较弱等。社区干部队伍专业力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导致队伍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据统计,目前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80~90%精力用于应付上级要求的各种行政性事务、检查评比、会议台账、超出权限的证明等,严重制约了社区服务能力的提升。三是社区服务供给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社区服务供给目前还是主要由政府提供,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度还不高,供给主体比较单一;社区服务主要以公共政务类服务为主,在志愿者和便民利民服务上还不够完善;创新社区服务方式上虽然开创了
互联网+一站式
社区服务中心等方式,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目前我区打造了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窗式
受理,但仍有多个部门的信息壁垒没有打通,部分业务还无法通过平台直接办理。
二、下一步推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的思考
(一)着力在教育引导上下功夫,强化政治力。一是深入推进创新理论武装工作。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头等大事,扎实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巩固深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学习贯彻工作向深度广度拓展。抓深化,往深里学,真正学透弄懂;抓消化,往心里学,真正融会贯通;抓转化,往实里学,真正会用做实。突出抓好党组织书记
关键少数
和青年党员干部的学习,示范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立足本职、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出优异的工作成绩。二是不断强化党章意识。把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员干部学习的必修课,突出抓好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通过日常学习、专题培训等形式,营造自觉学习党章、尊崇党章、践行党章、捍卫党章的浓厚氛围。上半年,组织党员开展一次宪法和党章知识测试竞赛活动。三是强化党性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聚焦民生关切,聚力精准脱贫,切实解决好弱势群体、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结合
结亲连心
联系群众优化提升工作,解决好联系户特别是精准扶贫户的需求诉求。四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着力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党员干部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分析机制,注重加强人文关怀,帮助解除思想困惑、理顺思想情结、激发工作热情。
(二)着力在党建引领上下功夫,完善社区共治体系。一是深入推进党建创新提升活动,引导社会各界向优秀共产党员学习,筑牢组织引领的思想基础。紧密结合
家风
建设,开展
七个一
主题活动。按照新时代党建工作的要求,对
单位有精神、党员有格言、党建创品牌
工作进行对标改进,高标准提升党建品牌创建工作的层次和质量,推进党建品牌向党建名牌迈进。年内,评选出三个
机关党建名牌
。二是深化网格党建,探索
多网合一
。目前,已将
路街道做
为试点,探索将区级部门在基层设置的多个网格整合为一个网格,同步成立网格党支部,由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服务居民等基层各项工作。深化
支部优秀工作法
创建活动,宣传一批优秀案例,引导基层组织积极探索实践富有特色的工作方法,增强工作活力。制发《关于加强全办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政治思想、班子队伍、作风纪律、反腐倡廉、阵地建设、创建活动、特色创新、发挥作用、档案资料等方面提出标准化建设要求,促进机关和社区的党组织建设。培育打造一批过硬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四是构建党建引领下社区民主协商和决策机制。积极探索实施街道
三征三议三公开
工作法(即区域化党建重要事项向社区、驻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
征求意见,经街道党工委提议、党政联席会议审议、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决议,实施过程、实施结果向社区、驻区单位、两代表一委员
公开),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民主协商机制,推动社区事务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平安共创。
(二)着力在公共服务上下功夫,增进群众获得感。一是推进
智慧化社区
建设,实现
一门不用进,服务全完成
。进一步加强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
一窗式
综合受理和
应办尽办
以
路街道为试点,进行
信息化+社区网格化
管理探索。二是打造社区
邻里中心,形成15分钟居民生活圈
。由相关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牵头,推动已定的9个社区
邻里中心
建设,为居民提供运动休闲、裁缝修补、亲子早教等社区服务,让居民充分享受到社区的便利。三是进一步推进党建引领下的三社联动
工作。尽快研究出台《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实施细则》,探索形成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机制;在社区引入社会组织的同时,同步推动成立社会组织党支部。
(三)着力在组织保障上下功夫,激发社区活力。一是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将社区
两委
成员以及其他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统筹管理,建立管理考核办法,合理设定薪酬体系;结合软弱涣散和后进社区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干部队伍。二是探索建立激励机制。结
合上级要求,拟对社区网格长等从事党建工作、未纳入社区工作者序列的兼职居民党员、志愿者,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的标准发放工作补贴;落实社区工作人员考取社工证职业津贴;对新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发放不低于3000元的达标创建及办公经费。三是强化阵地保障。按照
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居民最大化
的原则,规范提升
社区、社区等
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党建阵地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党建工作深入开展,探索新时代党建阵地建设的新路子,根据机关和社区的实际和工作需要,对原有党建阵地进行更新升级规范提升。在年度党建考核中加大党建阵地建设工作的分值权重,形成鲜明导向。四是强化宣传引导。综合运用《
日报》《
要闻》、组工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平台对正面典型、正面案例进行宣传,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自觉做到见贤思齐、常照常新,以强化党性修养推动工作作风转变和社区治理水平提升。
(五)着力在强化责任上下功夫,筑牢廉政防线。一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执纪监督责任。配合纪检办着力构建
定责、履责、考责、问责
四位一体的责任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细则,紧盯
四风
新形式、新动向,持之以恒纠
四风
、转作风,严防
四风
反弹回潮。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落实完善廉政谈话制度,把纪律挺在前面,让
红脸出汗
成为常态,严格做好违纪党员处理工作。二是建立纪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深刻汲取我办近几年违纪违规事件沉痛教训,加强纪律教育,强化规矩意识,把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深入开展纪律作风整治,对照
六查六看
组织党员干部
自我画像、相互画像、开门画像,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力整治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不担当等问题,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变化、新气象。
篇四: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西宁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经验与路径优化
作者:马兰
来源:《今日财富》2024年第01期
近年来,西宁市社区积极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形成了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西宁经验”,但面对公共事务繁杂多变的城市社区,西宁市社区治理依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西宁市社区治理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即社区治理碎片化,系统性思维有待提高;社区负荷过重,权限职责定位不清;人力资源不足,财政支持力度低;忽视主体需求,治理效果反馈少。同时提出了西宁市社区治理创新的总体思路:构建“党建引领”理念指导下的良性、长效社区治理体系,并提出了社区治理创新的有效途径:坚持党建引领,明确治理体系;加强制度保障,厘清主体责任;吸纳社会力量,加大财政支持;优化治理方式,推进“四步走”。以期助力西宁市成为全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示范城市,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提供参考。
一、研究背景
现今,结合西宁市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城市发展特点,西宁市社区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社区治理创新,并取得实效,形成了社区治理的“西宁经验”。同时,面对公共事务繁杂多变的城市社区,西宁市社区治理依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本研究致力于建构西宁市社区治理体系,使西宁市社区实现“党建引领”理念指导下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成为全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示范城市,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提供参考。
二、西宁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经验
(一)西宁市社区概况
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也是一个多民族人口聚居城市。西宁市现下辖五区、二县及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26个街道办事处,172个社区。其中,城东区、城西区和城中区分别有7个街道办事处,数量多于其他两区二县。从社区数量来看,城东区共35个社区,居于第一,城北区和城西区次之,分别共31个社区,城中区有29个社区,大通县有22个社区,湟中区有16个社区,湟源县有8个社区。
(二)西宁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经验
1.以党建为引领,心系居民
西宁市社区治理中不断强化党的领导,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例如,城东区凯旋社区以“抓党建、抓服务、抓治理”为主题,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治理为基础、以服务为宗旨、以合作谋发展”的理念,重点打造中惠万达“暖东同芯圈”,整合各方资源力
量,共同建立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商圈网格”为架构的三级管理服务新模式。西宁市各个社区的“内核”思想都是以党建引领,社区常将党组织活动作为载体,建立党员、群众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服务体系,鼓励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投身社区服务工作中,开展一系列为民活动。
2.挖掘现有资源,发挥特长
西宁市社区总数较多,但由于五区两县经济发展水平、少数民族比例、城镇化率等的不同,各社区有着不同的发展形态,它们利用本社区独特的治理资源,充分发挥治理效能,形成了百花齊放的良好治理局面。水井巷社区针对社区内退休老人较多的情况,动员老人们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依托社区多个驿站开展相关志愿服务,提供“有温度”的社区服务,同时,社区还开设了博爱小屋等多个功能室,未来,社区还将组织志愿者与困难居民结对牵手,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
3.提升服务效能,创新载体
西宁市不断创新“在职党员进社区”平台和服务机制。一方面,全面推行“党员入格一网兜底”服务机制,发动在职党员下沉居住地社区网格,协助开展社区治理工作。另一方面,为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规范长效开展,西宁市推行居民点单、社区交单、单位下单、干部接单、群众评单的“菜单式”服务模式,实现群众需求和服务资源的有效对接,做到供需精准化、服务“零距离”。截至2022年底,全市社区征集发布居民事项3916件,联点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认领并办结3534件。
4.完善体制机制,激发热情
2022年以来,西宁市各社区严格执行《西宁市社区工作事项准入管理暂行办法》,为社区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打通经脉。西宁市以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为契机,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事业岗位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社区工作者职业存在感、获得感、荣誉感。2022年8月,西宁市制定出台《西宁市关于加强社区建设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在持续加大“红色物业”建设力度的基础上,完善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机制,对评选出的“星级红色物业企业”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在物业服务项目招投标和物业服务企业评先评优时予以优先考虑,通过激励手段引导物业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当中。
三、西宁市社区治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区治理碎片化,系统性思维有待提高
西宁市社区治理碎片化,一方面是治理主体的碎片化,西宁市社区治理中部分基层党组织作用薄弱的问题依然存在,基层党组织地位边缘化、工作形式化、成员老龄化等问题导致一些
社区治理缺乏核心的领导力量支撑。同时,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主体性、能动性和责任性不足,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活力和动力不强。另一方面表现在社区间信息的碎片化,各社区的信息资源难以实现互联互通,特别是各个街道与县区的社区之间,造成信息资源流通不畅,形成“信息孤岛”。
社区治理是一个复杂治理系统,以系统性思维推进社区治理集成效应的实现逐渐成为共识,但在西宁社区治理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却出现了由于系统性不足而造成的社区治理碎片化问题,进而出现了社区治理的失衡、间断与无效。
(二)社区负荷过重,权限职责定位不清
根据《中共西宁市委办公室、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宁市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减负增效”的若干措施>的通知》,西宁市按照“一年一更新、一年一发布”的要求,对2021年社区工作事项进行了更新完善。但据笔者对西宁市富强巷社区、贾小社区、西海璐社区调查显示,各社区承担的各类行政性事务仍有105项,这类事务占到社区所有工作量的近80%。社区减负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
同时,西宁市社区仍存在着居委会、物业公司和业委会因为权责关系不明,相互推卸、争权夺利的问题,在社区治理中,需要各个主体间的协调、沟通和合作,但主体间往往受权力、利益、责任等因素影响,缺乏协调和整合的内生动力和保障机制,存在权责不清的情况。
(三)人力资源不足,财政支持力度弱
近年来,西宁市社区治理中“事多人少留不住”的趋势愈演愈烈,尽管目前西宁市社区治理中已经在制度层面不断落实选人、用人、激励人的制度,但是相较于复杂量大的社区工作来说还远远不够。一是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落后,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仍有不足。二是在社区人才培养方面,缺少系统性的社区人才培养体系,许多社区工作人员多是靠直接的经验或感觉进行相关事务的处理。三是其他社会组织与居民对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参与面不广。
目前财政支持力度也较弱,以城东区八一路街道社区为例,其2022年保障经费约为12万元,其所属八一路街道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总经费为442万,社区支出占八一路街道保障经费的2.71%,而社区承担了街道所有居民的服务管理工作,社区承担的工作任务与其经费保障存在巨大的反差。社区治理中的经费不足,而社区工作项目却并未减少,因此,缺乏足够的治理资源成为西宁市社区得以长效发展的障碍。
(四)忽视主体需求,治理效果反馈少
西宁市相较于国内其他一线、二线城市,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且少数民族居民数量大,社区居民情况复杂,简单地一概而论的社区治理体系很难满足居民个性化与
多样化的需求。而社区工作具有很强的任务导向性,辖区内居民的实际需求很难被看到,进而使社区工作人员缺乏时间和精力聚焦居民服务,社区治理与居民间的联系被削弱。
西宁市社区治理中同时还存在针对治理效果反馈不足的问题。例如八一路街道个别老旧小区的物业公司多年来不作为,社区居民对此怨声载道,但却迟迟得不到社区工作人员及物业公司相关人员的解释与处理。社区治理中如何迅速对治理效果做出判断与整改,以达到最优的治理效果同样是西宁市社区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西宁市社区治理创新的优化路径
西宁市社区治理创新实现科学化和系统化,是有效推动西宁市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动力。西宁市当从治理理念、制度保障、治理资源、治理方式四个层面致力于构建完整的社区治理体系(如图1),在此治理体系中,首先,应在治理理念层面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不动摇,明确前进方向。其次,建立健全社区治理的配套制度,以制度为支撑,实现社区治理规范化、法治化。再次,充实社区治理资源,以充足的人、财、物资源为美丽和谐社区的建设添砖加瓦。最后,推进治理方式“四步走”,分析治理主体需求,优化治理技术手段,做好治理监管,及时反馈治理效果,促进西宁市社区治理创新落到实处。
图1:西宁市社区治理体系图
(一)坚持党建引领,明确治理体系
西宁市社区治理在“党建引领”的治理理念下,要形成系统性的治理体系,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社区治理实现良性、长效发展。社区内部包括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等不同主体,要充分动员各个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明确职责,实现各主体的协调共治,进而促进社区内部形成良性、有序的治理关系。
(二)加强制度保障,厘清主体责任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制定与完善相关制度规定,进一步明确社区的职能定位,及内设机构、运行方式、办事流程和服务标准,理顺与区直属部门、居委会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厘清主体责任,应进一步健全社區工作机制,理顺政府、街道与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中的功能及权责关系,助力社区服务网络化、信息化,实现社区间的信息共享,大幅减少社区工作者的行政性工作,使社区工作人员回归社区,提升服务质量。
(三)吸纳社会力量,加大财政支持
从人才资源来讲,一要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公共意识强、能力突出的队伍。依托学校和有关部门,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有关社区现代化管理的培训、座谈。二要加强志愿者队伍建
设,积极拓宽社区治理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建立有关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化解、文明卫生创建等志愿者队伍。从财、物资源来讲,要加强社区治理创新的经费保障,设立城市社区治理专项经费,市、区两级财政制定西宁市社区每年的经费基数标准,提高财务补贴水平。同时,将西宁市社区活动经费纳入支出政策库管理,重点对政策落实情况、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及其效果开展绩效评价,强化资金使用主体的绩效责任,促进政策和投入机制不断完善,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四)优化治理方式,推进“四步走”
西宁市社区治理创新优化路径应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治理主体需求,做好社区居民的需求调研工作,既要关注共性需求,也不能忽视个性需求,并注重居民需求变化的分析,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同时,积极培育社区意识,激活社区共治的动力。积极培育社区成员的参与意识和公共服务精神,塑造公共价值认同,增强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第二步,优化治理技术手段,积极打造智慧社区。西宁市社区要不断尝试将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成果应用到社区服务场景中,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要搞好硬件设施建设工作,注重数据共享与安全,因地制宜推进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第三步,做好治理监管,继续鼓励推行项目化管理,加大项目监管力度。将社区所有工作纳入项目化管理,按照事关社区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年度重要工作、常规工作进行分类,明确牵头负责人、责任人、工作目标、时间节点等要求,做到全过程监督。第四步,及时反馈治理效果,西宁市社区应探索实行绩效考核制度。在区域化党建、服务群众、网格化工作、组织培育和社区治理五个方面实施百分制考核,突出考核结果运用,将社区工作者考核情况与工资绩效、用工续聘等相挂钩,充分调动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个人简介:马兰,女,1991年10月出生,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基层治理、社会政策。
篇五: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党建引领城市小区治理的实践探索
作者:乐建舜
来源:《学习月刊》2021年第4期
乐建舜
2021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共湖北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吹响了全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号角。中共湖北省咸宁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要求积极开展“六大”活动,即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统一、大转变、大落实。小区是城市的基本细胞,是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前沿阵地。加强和改进小区党建工作,以小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效能提升,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咸宁市委组织部在“六大”活动中,重点围绕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这一课题,深入咸安区、赤壁市等20多个城市社区小区开展调研。
一、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实践探索
建强小区党组织,筑牢基层治理战斗堡垒。咸宁学习借鉴厦门、深圳等地经验做法,把小区建党组织的理念树立起来,特别是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以小区为基本单位,成立临时党组织1351个,首创实施“674311”工作法:6即动员六种力量,就是将干部、街道及社区、志愿者、民警、居民、物业六种力量下沉到小区;7即明确七项具体工作内容,就是出入管理、体温测量、密接排查、宣传劝导、防疫消杀、代购配送生活用品、不稳定因素排查;4即守住四道防线,就是坚守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四条防线;3即做到三全,就是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全覆盖是双向全覆盖即在对象上覆盖所有小区和居民、在参与上覆盖所有单位,全天候就是整个防疫期间24小时封闭、24小时值守、24小时服务,全过程就是每项任务从开始到结束全程掌握;1即一张表,就是每个小区都要将包括居民在内六种力量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具体工作任务进行明确,把七项任务分配到每个人头上,用一张表体现出来,将表张贴在小区门口并发布在小区业主群里;最后一个1即一报告,就是每天至少报告一次发热及以上工作情况。基层普遍反映“674311”工作法很实用、很管用,工作有了方向,知道怎么操作执行,心里踏实了。党群干群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团结奋战,守住了疫情防控前沿阵地,为咸宁在全省率先实现“四清零”做出了积极贡献,其经验先后被《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国组织人事报》等中央媒体宣传推介。在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后,按照大小适度原则重新整合拆分小区,优化设置小区1862个,单独或联合组建小区党支部1592个,设立楼栋党小组4568个。同时,从居民党员中择优推选产生小区党支部书记,选派小区“第一书记”1400余名,2500余名下沉党员干部兼任楼栋党小组长,组建1.5万人的骨干志愿者队伍,举办培训班30余期、培训1600余人。按照每个小区党支部每年不低于1万元的标准由财政落实工作经费。实行小区党组织动态管理,组织开展小区“红旗党支部”评选活动,激发内生动力,确保小区有人管事、有场地议事、有钱办事。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汇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推进小区党组织与业主委员会深度融合,以人员构成、建章立制为突破口,推动小区党组织和业委会成员交叉任职1326人,书记、主任“一肩挑”647人,大力打造“红色业委会”。成立市物业行业党委,选派312名小区党支部书记担任物业企业党建指导员,强化小区党支部对物业服务企业监督,大力打造“红色物业”。坚持小区党支部与包保单位互联共建,推动69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到社区小区报到,形成了党员共管、活动共办、资源共享的工作格局。强化小区党支部对居民全面引领,因地制宜制定小
区居民公约756份,全面深化支部主题党日,扎实开展“党员为民做好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宣传党的政策、弘扬文明风尚,引导小区居民自觉热爱党、听党话、跟党走。
推动资源服务下沉,提升基层治理整体效能。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建立兼职委员制度,督促640余家驻社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细化资源、需求、服务、职责“四张清单”,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强化互动互联。探索推进综合管理执法进小区,细化完善小区综合管理职责清单,推进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环保、住建、城管、司法等部门行政监管与执法职能向小区延伸。发挥自治基础作用,每月定期组织开展“党群活动日”“星空夜话”等,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赤壁市金鸡山社区兴地小区过去是下雨污水流、天晴臭气熏、车子乱停靠、垃圾到处丢,业委会不管、物业不问,居民生活质量堪忧,近年来小区党支部通过组织召开“圆桌会议”,发挥三方共治合力,一举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揪心事、烦心事,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组织开展矛盾问题突出小区集中整顿,全市共排查认定矛盾问题突出小区64个,化解问题230余个。开展小区公服清理行动,市城区已依法依规清理移交小区公服面积15900余平方米,366个小区配备公共服务设施,涌现出咸安区龙苑君天下小区、新宁小区等一批让居民满意的幸福小区。
二、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组织建起来了,但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目前,咸宁市小区基本上实现了党组织组建全覆盖,人员也基本配备到位,但是班子成员中专职的少、兼职的多,特别是党支部书记队伍中专职的513人、兼职的1079人,对党建引领小区治理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各项工作要求把握还不够精准,急需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来进行提升。
力量沉下去了,但工作成效需进一步彰显。咸宁市每月有2.1万余名在职党员干部到居住地小区党组织参加活动,但在无缝对接、精准承接上还需进一步加强。有的单位不够积极主动,有的社区和小区把下沉党员干部当“客人”。有的党员干部身份角色转化不够到位、对小区的归属感不强,对此,有的支部书记表示“一些在小区报到的党员干部,人来了,但心没有完全深入进来”。
规矩立起来了,但治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加强小区治理,关键是靠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三驾马车”协同推动。2020年咸宁制定出台了《关于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小区治理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确建立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良性互动机制,但是由于小区业委会组建未实现全覆盖,截至2021年3月全市成立业委会1600个,占比85.93%。物业管理服务相对滞后,全市有物业覆盖的小区1476个,占比79.27%,特别是一些新建小区、村改居、散居户等情况复杂,基层基础工作还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健全协同共治的工作机制。
居民参与进来了,但主动投入还不够。基层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基层治理成效如何,关键要教育管理监督好党员、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好群众。当前,广大居民群众对小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和参与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参与平台建设还不够完善,社会化激励不够充分,一些地方出现了党员干、群众看的现象。
三、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对策思考
强化政治功能,推动小区党组织由“应急型”向“引领型”转变。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加强小区党支部对小区治理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小区党组织在小区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选优配强小区党支部书记,优先选拔小区居民中在任或离退休的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五老”人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在小区党员中确无书记合适人选时,可通过社区“两委”干部下派的方式,兼任小区党支部书记。
在所有小区、居民楼院建立起党组织领导下的党群议事会,原则上由党支部书记担任党群议事会主任。坚持市级示范、县级覆盖,每年全覆盖开展小区党组织书记培训,逐步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执政资源向小区倾斜,持续公共服务用房清理,努力使小区做到“五有”即有阵地、有制度、有活动、有保障、有台账。
坚持周期管理,推动党员干部下沉由“沉得下”向“干得好”转变。制定党员干部下沉“五个一”工作要求,即每季度到联系社区小区至少走访一次,每年结合单位职能或个人特长帮助办至少一件实事,负责包联一个责任区配合做好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至少参与一次社区小区协商议事,联合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严格落实服务纪实制度,督促党员干部通过工作日志、党员手册等,如实记录每次下沉社区和小区工作情况。建立督办检查制度,定期采取工作暗访、电话抽查等方式,了解各地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下沉工作情况,定期通报。严格考核评价机制,明确将下沉工作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作为单位党建责任制考核、文明单位创建、“红旗党支部”评选重要内容,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干部评优评先和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传导工作压力。
突出三方融合,推动治理主体由“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大力推动小区党支部和小区业委会、物业企业深度融合,由小区党支部引领业委会筹备和换届工作,指导做好业委会候选人推荐、业委会议事规则和管理章程制定、物业服务企业选聘等具体工作。通过法定程序推动小区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推动实现全市城市社区“红色物业”管理服务全覆盖,不让一栋楼一间房一个家庭不在物业的覆盖下。围绕有事好商量,建立议事发起机制。由小区党支部牵头,落实“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三方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完善月度例会、重难点工作协调通气会等制度。对较为复杂、无法协商解决的问题,加强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坚持民主事项党组织先议、重大事项党组织先审,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实施主体外,一般先由业委会或物业企业申请提交三方党组织或联席会议研究审议。对关系全体业主利益的重大事项,召开三方党员会议讨论、牵头进行居民听证,并进一步提交上级党组织审议,以确定实施主体及方案,确保小区治理方向不偏、力量不散。
提升自治意识,推动小区居民由“要我管”向“我要管”转变。整合社会组织资源优势、社会工作者专业优势和社会志愿者公益优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定期组织学习教育、开展共建活动。大力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大力开展志愿者服务、文明家庭创建、“清洁家园”等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文明和道德素养。挖掘服务治理能手、专业技术人才等,组建“楼道管家”队伍,引导居民参与小区自治管理。按照“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单元”五链管理,逐级建立微信群,搭建高效的工作服务体系。完善小区治理事务公开、小区党支部民主评议、小区事务听证和小区居民代表会议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增强居民自治意识。围绕优化物业服务、居民民主议事、重大事项公开等社会舆论热点、群众关注焦点问题,定期举办“星空夜话”、民情恳谈会等活动,做到大家的事情大家议、大家定、大家办,保障广大居民对小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等基本权利,不断提高小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21级春季学期县处级政治班学员,中共咸宁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二级巡视员)
责任编辑/姜
圻
篇六: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领导:
我是XX小区的党建工作人员,特向贵单位汇报我们小区的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情况。
一、组织建设方面
1.对小区党组织进行优化调整,设立了XX村党支部、XX居民党支部等多个党支部,实现了全覆盖;
2.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建设共产党员之家、党员大学、党课网等党建活动场所,为党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3.针对党员队伍建设,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党员的政治意识、道德水平和服务意识。
二、民主管理方面
1.实行小区党建引领民主管理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小区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2.成立了小区居民委员会,加强居民自治,增强居民参与小区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开展居民议事会、居民代表会等活动,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共商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三、服务保障方面
1.在小区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关怀助残、环境整治等社区服务,提高小区居民的幸福感;
2.成立了居民安全监督员组织,加强小区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安全演练和消防知识宣传,确保小区居民的人身安全;
3.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社区宣传活动,多渠道满足居民的文化娱乐需求。
四、党风廉政建设方面
1.加强队伍教育,坚决反对“四风”的不良作风,倡导廉洁自律,建设廉洁小区;
2.定期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廉政谈话、廉洁约谈等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党风廉政氛围;
3.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开展党风廉政巡视工作,对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保证了小区治理的公正和透明。
通过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我们小区党组织在党建引领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小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居民参与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居民自治意识仍有待增强等。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推动小区治理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特此汇报。
XX小区党建工作人员
日期:XX年XX月XX日尊敬的领导:
经过我们小区党建引领的治理工作,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居民对小区治理的满意度也逐渐提高。但是我们
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特向领导汇报,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首先,我们发现居民参与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我们开展了居民代表会、居民议事会等活动,但是仍有部分居民对小区事务表现出冷漠态度。我们计划通过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居民对小区事务重要性和影响的认识,加强居民参与意识的培养,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小区治理中来,共同推动小区发展。
其次,居民自治意识仍有待提高。虽然我们成立了居民委员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居民还依赖于党组织的指导和帮助,对于自治问题没有形成自觉的意识。我们计划加强居民委员会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居民对小区自治的认识和积极性,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到小区管理和决策中,形成自治的局面。
另外,我们也面临着经费和资源的匮乏问题。由于小区的规模较大,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需要一定的经费和资源支持。我们计划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资金的支持,发挥党组织的优势,积极组织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治理,不断完善小区的硬件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我们将继续加强队伍教育,以廉洁诚信为核心价值观,引导党员干部做到清廉、廉洁自律,提高小区治理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巡视工作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保证权力在党员干部手中始终洁净、廉洁。
在服务保障方面,我们计划进一步巩固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建设,鼓励更多的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还将继续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和社区宣传活动,满足居民的文化娱乐需求,并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把党的声音和政府政策传递给居民,增进居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最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横向合作单位的沟通和协作,利用社区资源优势,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通过与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同解决小区发展中的问题,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综上所述,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工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小区为目标,积极探索适合小区实际的治理模式,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促进小区的和谐发展。
感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XX小区党建工作人员
日期:XX年XX月XX日
篇七: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张沛
来源:《领导科学论坛》2021年第09期
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围绕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展开实践探索,形成了诸多经验;同时也存在着思想认识不足、引领能力不足、建设经费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需要抓住党建引领这个关键,实现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的精准对接,努力开辟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局面。
关键词: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社区治理
中图分类号:D267.7;D6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1)09-0041-06基金项目: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转化研究”(20BDJ014);2021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基本科研费项目“河南城市社区治理中协商民主实现机制研究”(21E03)。
城乡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为新形势下社区治理创新提供了基本遵循。社区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关键环节,事关党的执政根基、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需要发挥党的领导优势来引领方向保证行稳致远。近年来,党组织基层覆盖率不断提升。中央组织部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5日,全国8942个城市街道、11.3万个社区(居委会)已建立党组织[1]。这些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坚强战斗堡垒,在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党建引领进一步推动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是各级党组织的现实课题。
一、洛阳市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是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下辖7个县、7个区,总面积15230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底,市域常住人口为705.67万,占河南省总人口的7.10%。从治理禀赋角度看,洛阳同大多数中西部城市一样,在持续提速的城镇化进程中呈现出人口流动性较大、老龄人口比例较高、社区形态相对复杂的特点。近年来,洛阳市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党的领导贯穿于社区治理,实现了组织引领、资源共享、功能优化和机制衔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1.加强党的领导,树牢社区治理“主心骨”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近年来,城镇化加快推进和利益格局深度调整给基层治理带来挑战,洛阳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支撑。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促思想上同心。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由各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本辖区的“大党建”工作,完善网格化党建工作机制,同时组织吸收社区内单位党员、流动党员、退休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驻地单位与社会组织密切配合、党员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工作格局。二是强化组织引领,促目标上同向。在纵向上,洛阳市从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着手,构建起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联动工作体系以及以联席会议为主要形式的议事机制,通过贯通组织引领实现对社区治理的统筹协调;在横向上,推进街道(乡镇)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建立“双报道、双报告、双服务”等社区协同共治机制,通过搭建平台整合调动辖区单位、“两新”组织等多方面力量,以协商共治实现社区治理有序。三是强化工作联动,促行动上同步。全面推行需求、资源、项目“三个清单”协商机制以及多主体参与的社会化运作方式,推动资源开放共享;同时,进一步明确社区管理服务职能,规范政府职能部门延伸到社区的工作机构,使社区党组织能够聚焦主业,提升服务效能和水平。
2.夯实组织基础,织密社区治理网络
党建阵地是党领导基层治理的重要平台。近年来,为了解决基层党组织因阵地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导致的在基层治理中被“边缘化”等问题,洛阳市推动党建重心下移,通过构建沉底到边的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不斷筑牢社区治理的厚实根基。
一是加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落实党建活动、教育培训、服务群众等功能,打造开放式、共享性的社区党建综合体。同时,利用大数据、网络信息技术打造“智慧社区”等信息化治理平台,推动党建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二是完善党建引领的社区服务体系。全面推广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支撑的“三社联动”工作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实现服务体系全覆盖。三是提升社区治理专业化水平。积极推进集合化构建和社会化运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部分社区服务性工作交给专业可靠的社会组织,改变过去“大包大揽”的做法,推动社区治理走向专业化、精细化。
3.强化队伍支撑,激活社区治理源动力
社区治理的关键,在于培育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社区工作队伍。长期以来,洛阳市一些老旧社区、农村社区干部队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年龄结构老化、服务意识薄弱等问题,无法适应社会治理的新需求。对此,洛阳市通过提高保障激励、加大引进力度等方式,不断强化社区党组织队伍建设,激发出社区治理的内生源动力。
一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将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纳入市、县(区)干部人才队伍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创新社区干部管理考核机制,实行后备干部动态管理,通过强化政策激励、提升保障水平使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发挥“头雁效应”,带动社区治理工作提档升位。二是积极吸纳社区治理有生力量。通过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服务”,充实社区工作力量。同时,优化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等相关政策以及分类分级的岗位等级序列和薪酬体系,激发社区工作队伍干事创业激情。三是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推进基层“四类人员”常态化制度化选拔,加强社区治理人才定向引进和培养,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优势,积极吸纳大学生、企业骨干等有生力量下沉社区,用人才激活社区治理的“一池春水”。
4.完善机制保障,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社区治理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构建长效机制,使社区各方面主体能够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基于此,洛阳市通过探索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将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相关治理主体有机整合以发挥协同效应,使社区治理从“扁平化”管理走向整体性联动。
一是完善社区基层治理体系。以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联动工作体系为基础,建立市、区(县)领导联系社区制度,健全“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服务网络,实现对社区工作的高效统筹。二是健全社区民主自治机制。完善以“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决策机制建设,保证社区公共事务的决策公开,达到以程序控制权力、以权利约束权力的效果。三是完善社区多元共治机制。构建社区党组织引领下的驻区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工作机制,引导各类主体履行社会责任对社区工作进行科学评判和民主决策,实现社区治理从单一管理向多元治理的转变。同时,完善社区治理社会化运行机制,引入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为社区治理提供专业化服务,推动“政社分开”,实现社区治理由“管控”向“服务”的转变。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举措,洛阳市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功能定位得以理顺,使得社区治理效能不断优化;通过推进社会化运营,使社区服务由过去的政府主导转变为以居民美好生活需求为中心,社区民生得到明显改善;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使社区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基层民主得以更好实现,社区更加稳定和谐,释放出强大的治理合力。洛阳市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探索,在当前城镇化快速推进的现实背景下,为完善城市基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二、当前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党建引领社区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涉及各方面利益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就目前来看,洛阳市一些社区党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足偏离治理初衷
洛阳市一些党组织对社区治理的认识仍存在着一定偏差,这是制约其引领作用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一些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对党建与治理工作融合发展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刻,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局限于一般化概念,仍存在就党建抓党建的思维惯性。其次,部分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自觉不足,将党建引领形式化、片面化,看起来形式多样,实际上却偏离了社区治理的初衷。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这些党员干部尚未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融合互动的社会需要,导致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的利益需求关联度不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引领能力不强制约治理水平
当前,社会结构分化、价值观念多元等社会环境的变化,决定了社区党组织不能像过去那样依靠行政权力实现对社区的管理,而是要通过提升自身组织力来巩固社区治理中的核心地位。目前,洛阳市一些社区党组织的引领能力仍有待提升:一是组织战斗力不强。特别是在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些老城区和农村地区,软弱涣散组织整顿还不够到位,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突出,未能实现社区各方力量有效整合。二是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近几年一些社区人才队伍年龄结构、文化素养有所优化,但在部分棚户区、城乡接合部等薄弱区域,社区党组织人才队伍结构失衡、专业水平不高、薪酬待遇偏低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三是部分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空转”问题突出。许多楼宇、小区、企业虽然都建立了党支部,但由于缺乏专业党建人才和有效引领,存在着党务工作队伍不稳定、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有效参与社区治理,陷入“空转”怪圈。
3.建设经费不足影响治理效能
社区治理具有事务多、责任重、难度大的特点,需要有充足的资源供给做支撑才能有效开展。近年来,洛阳市虽然不断加大对基层治理的经费投入,但投入方式大多还是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社区治理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上级党组织和基层政府对社区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倾斜比较有限,社区工作队伍工资待遇仍然偏低,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对青年优秀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制约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剧了基层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也阻碍了社区各项活动的推进,影响治理效能的发挥。
4.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治理深化
健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体制机制是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洛阳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体制机制运行尚未完全理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多元力量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发挥仍然有限。一些社区的治理过程仍存在较强的行政化色彩,有些自上而下建立的社区组织有较强的官方性质,治理理念和手段仍相对落后,服务功能有待提升。此外,目前居民群众在社区治理中的意见表达及参与渠道还不够畅通,社区信息公开监督等方面
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问题。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影响社区治理的进一步深化。
三、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路径走向
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得到了充分检验。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要通过强化组织建设、锻造专业队伍、完善共治机制等方式,实现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精准对接,使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社区治理的高效能,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1.加强组织建设,筑牢社区治理的战斗堡垒
强有力的社区党组织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要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领,不断提升治理服务水平,筑牢社区治理的战斗堡垒。一是持续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规范社区党组织治理阵地建设。按照财政补助、党费支持、社会捐资与社区自筹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加大社区活动场所和办公服务用房改造升级力度,把社区党建阵地打造成为集党务工作、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二是持续提升服务功能,建立专业化社区治理工作队伍,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服务体系,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监管,引导社会组织深度融入社区治理,有效整合社会各方面优质资源,提高服务效能。三是不断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和创新机制,建立与社区领导服务职能相协调的财政保障制度,持续优化网格化治理模式,理顺权责关系,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引领力。
4.完善机制保障,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
社区治理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构建长效机制,使社区各方面主体能够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基于此,洛阳市通过探索完善基层治理机制,将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相关治理主体有机整合以发挥协同效应,使社区治理从“扁平化”管理走向整体性联动。
一是完善社区基层治理体系。以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联动工作体系为基础,建立市、区(县)领导联系社区制度,健全“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服务网络,实现对社区工作的高效统筹。二是健全社区民主自治机制。完善以“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决策机制建设,保证社区公共事务的决策公开,达到以程序控制权力、以权利约束权力的效果。三是完善社区多元共治机制。构建社区党组织引领下的驻区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工作机制,引导各类主体履行社会责任对社区工作进行科学评判和民主决策,实现社区治理从单一管理向多元治理的转变。同时,完善社区治理社会化运行机制,引入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为社区治理提供专业化服务,推动“政社分开”,实现社区治理由“管控”向“服务”的转变。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举措,洛阳市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社区党组织引领下,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功能定位得以理顺,使得社区治理效能不断优化;通过推进社会化运营,使社区服务由过去的政府主导转变为以居民美好生活需求为中心,社区民生得到明显改善;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使社区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基层民主得以更好实现,社区更加稳定和谐,释放出强大的治理合力。洛阳市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探索,在当前城镇化快速推进的现实背景下,为完善城市基层精细化治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
二、当前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中面临的现实困境
党建引领社区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涉及各方面利益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就目前来看,洛阳市一些社区党组织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足偏离治理初衷
洛阳市一些党组织对社区治理的认识仍存在着一定偏差,这是制约其引领作用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一些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对党建与治理工作融合发展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刻,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局限于一般化概念,仍存在就党建抓党建的思维惯性。其次,部分党员干部服务群眾的自觉不足,将党建引领形式化、片面化,看起来形式多样,实际上却偏离了社区治理的初衷。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这些党员干部尚未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去认识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融合互动的社会需要,导致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的利益需求关联度不高,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2.引领能力不强制约治理水平
当前,社会结构分化、价值观念多元等社会环境的变化,决定了社区党组织不能像过去那样依靠行政权力实现对社区的管理,而是要通过提升自身组织力来巩固社区治理中的核心地位。目前,洛阳市一些社区党组织的引领能力仍有待提升:一是组织战斗力不强。特别是在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些老城区和农村地区,软弱涣散组织整顿还不够到位,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突出,未能实现社区各方力量有效整合。二是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近几年一些社区人才队伍年龄结构、文化素养有所优化,但在部分棚户区、城乡接合部等薄弱区域,社区党组织人才队伍结构失衡、专业水平不高、薪酬待遇偏低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三是部分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空转”问题突出。许多楼宇、小区、企业虽然都建立了党支部,但由于缺乏专业党建人才和有效引领,存在着党务工作队伍不稳定、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有效参与社区治理,陷入“空转”怪圈。
3.建设经费不足影响治理效能
社区治理具有事务多、责任重、难度大的特点,需要有充足的资源供给做支撑才能有效开展。近年来,洛阳市虽然不断加大对基层治理的经费投入,但投入方式大多还是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社区治理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上级党组织和基层政府对社区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倾斜比较有限,社区工作队伍工资待遇仍然偏低,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对青年优秀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制约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剧了基层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也阻碍了社区各项活动的推进,影响治理效能的发挥。
4.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治理深化
健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体制机制是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洛阳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体制机制运行尚未完全理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多元力量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发挥仍然有限。一些社区的治理过程仍存在较强的行政化色彩,有些自上而下建立的社区组织有较强的官方性质,治理理念和手段仍相对落后,服务功能有待提升。此外,目前居民群众在社区治理中的意见表达及参与渠道还不够畅通,社区信息公开监督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影响社区治理的进一步深化。
三、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路径走向
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得到了充分检验。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要通过强化组织建设、锻造专业队伍、完善共治机制等方式,实现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的精准对接,使党的组织优势转化成社区治理的高效能,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1.加强组织建设,筑牢社区治理的战斗堡垒
强有力的社区党组织是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要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领,不断提升治理服务水平,筑牢社区治理的战斗堡垒。一是持续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规范社区党组织治理阵地建设。按照财政补助、党费支持、社会捐资与社区自筹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加大社区活动场所和办公服务用房改造升级力度,把社区党建阵地打造成为集党务工作、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二是持续提升服务功能,建立专业化社区治理工作队伍,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服务体系,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监管,引导社会组织深度融入社区治理,有效整合社会各方面优质资源,提高服务效能。三是不断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和创新机制,建立与社区领导服务职能相协调的财政保障制度,持续优化网格化治理模式,理顺权责关系,不断提升社区党组织引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