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总结
乡村振兴的9种发展模式,激活资产
模式一:“三融合”发展模式—浙江德清模式
近年来,浙江德清立足实际,根据乡村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发展特点,探索独具特色的“融合发展德清模式”,包含“产业融合”、“产村融合”和“城乡融合”等三个层次。即:通过绿色化转型、数字化提升,拉长特色产业链,实现“产业融合”;通过以产兴村、以村促产,破解产业升级、村庄经营难题,实现“产村融合”;通过改革破壁垒、服务一体化,推动城乡互促共进,实现“城乡融合”。
1.突出旅游经济发展。依托名山、湿地、古镇等自然资源,充分发挥集体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农业产业、地理位置等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村庄景区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等休闲观光农业、休闲旅游、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
2.突出资源要素配置。紧紧围绕“富民强村”这一核心,有效整合资金、土地、人力等要素资源。2015年起,德清县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为契机,全面激活农村产权收益;同时,充分发挥乡贤参事会“优化资源配置,凝聚人心人力”的作用。
3.引进数字技术赋能。将数字技术与乡村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新动能。如,推动生产智能转型,推动业态“链上嫁接”。此外,还通过数字技术打造可视化治理体系,构建“数字乡村一张图”。
模式二:城乡一体化模式—湖南“浔龙河”生态模式
早在2012年,湖南长沙县浔龙河村带头人柳中辉开始打造生态艺术小镇项目,并被列入长沙县城乡一体化试点示范目录。项目从盘
活乡村资源和促进民生两部分入手,率先破题城乡发展瓶颈,形成了以教育产业为核心、生态产业为基础、文旅产业为抓手、康养产业为配套,四大特色产业有机结合、相容并生的产业布局。这种模式的基本思路:通过推动土地集中流转、环境集中治理、村民集中居住的“三集中”,实现村民的就地城镇化;通过土地改革和混合运营,发展生态、文化、教育、旅游、康养五大产业,推动农民致富增收,逐步实现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目标。
1.土地确权。成立土地产权调查小组,邀请专业的测绘队进行勘测,对村民组的四界范围、林地、耕地以及塘坝、河流、道路等公共用地进行测量确认。土地确权登记,有效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对农民的土地权利进行确权颁证,使其变为可交易、可转让的资产。
2.发展产业。产业是浔龙河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浔龙河抓住长沙近郊农村独特的地缘优势,兼顾农业、农村、农民利益,统筹生态、文化与小城镇建设,布局生态产业、文化、教育、旅游和康养产业。产业之间形成了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生态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为基础产业。
模式三:“七化”发展模式—山东寿光模式
寿光围绕产业的标准化、园区化、品牌化、职业化、市场化以及乡村宜居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打造乡村振兴“寿光模式”。
1.产业标准化。部省共建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落户寿光,成立了4名院士领衔的67名专家团队,启动了118项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地方标准研制工作。
2.农业园区化。自2018年以来,寿光市建设了占地3万多亩的18个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进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一个大棚就是一个“绿色车间”,一个园区就是一个“绿色工厂”。
3.农产品品牌化。“寿光蔬菜”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分中心落户寿光,以寿光蔬菜为核心的千亿级蔬菜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全国首批50个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了“七彩庄园”“寿光农发”等一批企业品牌以及“乐义蔬菜”“金彩益生”等一批蔬菜单体品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到16个。
4.新型职业化。寿光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开展了30万农民科技大培训,吸引了一批80后、90后青年人才回乡创业。
5.经营市场化。寿光拓展市场化经营体系,市场带动是“寿光模式”的突出特点,在用好农产品物流园等传统市场的同时,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形势下农产品销售由线下向线上转移的新趋势,与阿里、京东、拼多多、字节跳动等全面合作,通过线上渠道销售的蔬菜占比大幅度提升。
6.乡村宜居化。2019年,寿光市全面启动“美丽乡村”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提升三年行动,设立专项奖补资金;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全面实施农村厕所、道路、供暖、供气、污水处理等“十改”工程,不断推进乡村绿化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通过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寿光着力打造了一个山清
水秀、村美人和的田园村庄。
7.公共服务均等化。寿光还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完善以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纽带、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依托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形成以城区文化辐射带动农村,以农村文化丰富反哺城区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让城乡居民同享“文化阳光”。
模式四: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河北迁西“花乡果巷”模式
唐山迁西“花乡果巷”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打造以生态为依托、旅游为引擎、文化为支撑和市场为导向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生态优良的山水田园,百花争艳的多彩花园,硕果飘香的百年果园,欢乐畅享的醉美游园,群众安居乐业的祥福家园。
1.推进一产现代化发展。依托水杂果良好的种植基础,打造果品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包括水杂果产业种植、果品生产加工、冷库仓储物流、市场交易集散、果品展览展销会,建立产业新村。
2.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打造“新六产”乡村发展新业态,重点打造六个层次的乡村文旅产业:乡村景观、乡村休闲、乡村度假、乡村产业、乡村娱乐、乡村联动,实现乡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的重构。对22个村庄进行分类发展指引,构建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研学、交通、电商、度假、康养、体育、艺术、便民等十大类型。
3.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按照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的要求,通过垃圾
专项治理、农村污水处理、农村厕所革命、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提升村容村貌。
4.推进乡村振兴赋能。一方面,通过科技赋能。在示范区全面开展智慧生活、智慧生产、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打造智慧乡村。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培训赋能。制定花乡果巷振兴学堂和开展小花小果能工计划,旨在打造成为京津冀乡村振兴的研讨高地、培训高地、实践高地。
模式五:产业振兴“抱团发展”模式—辽宁盘锦模式
近些年,盘锦市以建设盘锦乡村振兴产业园为突破口,把建设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盘锦市打造成了一个产业振兴的平台载体,变投入为产出,走出乡村建设示范、产业振兴输出的“盘锦模式”。
1.打造生态品牌。该市农业特色鲜明,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按照“打生态牌、走精品路,实施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水稻、河蟹、棚菜、鸭子特色生态农业。
2.打造特色产业。着力打造农业产业化,扶持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盘锦鸭子、盘锦大米、盘锦河蟹、盘锦棚菜等农业特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目前,盘锦成为北方最大的粮食、河蟹专业市场。
3.打造“休闲旅游+农业”。依托农村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采取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办法,发展集种植养殖、农事体验、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于一体的各具特色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把种庄稼变为“种风景”,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促进传统
农业向现代观光型休闲农业转型。
4.打造高科技“5G”农业。借助5G+AI精准种植养殖、5G+无人机植保、人工智能病虫害智能诊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打造高效农业。
模式六:全产业链模式—四川崇州“天府良仓”模式
成都市崇州围绕打造“水稻+”产业链,形成农商文旅跨界融合发展模式。围绕种植一棵稻(水稻种植优化),做精一粒米(水稻精深加工),做旺一个家(稻乡田园生活),最终落实一个梦(乡村振兴大计,美丽乡愁梦想)展开。
1.水稻种植优化。通过与高校及社会水稻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发、科研育种,以优化种子筛选培育;结合农业科技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民建立合作模式,通过培训、引导建立职业农民培养科学种植方式,在区域内布局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点以建立就地服务体系,建立烘储物流体系等产业路径以强化种植环节。
2.水稻精深加工。建立水稻粗加工、精深科技加工产品体系及水稻周边加工产品体系;建立一套从餐桌到田间的质量可追溯系统以保障产品品质;建立品质大米标准体系。
3.建设大数据运营平台。与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项目运营商—北京奥科美公司合作,建设“天府好米”大数据运营平台。
4.打造一体化田园综合体。依托川西林盘打造,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立足“稻田+”农创体验,建设集国际竹稻艺术中心、稻作文化博览园、稻作文创集聚区等项目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模式七:旅游与农业融合模式—贵州“三变”模式
贵州省的舍亨村,立足旅游资源,实施产业富村、商贸活村、生态立村、旅游兴村、科技强村,建设农耕文化园、百草园和百花园、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提升农业产业观赏性、体验性和科普性,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舍亨村农民企业家陶正学,于2012年成立种植养殖农民合作社;后又成立了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公司。通过合作社和旅游开发公司,舍亨及周边村的荒山、河流、洞穴、森林、河滩、自然风光和土地等,被量化成集体和村民的资产,再整合闲散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变成了村民和集体的股金。凭借自然条件优势,引进经济发达地区企业投入资本和技术,成立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开发村庄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村级经济。如,农家旅馆、农家饭店和特色种植养殖。
舍亨村的这种旅游与农业融合模式,又被专家们总结经验为“三变模式”。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这种模式有利于吸引人才集聚和资源集聚,解决农民就业实现共同富裕,最终实现“三产融合”。
模式八:“党建+”特色模式—安徽省“岳西模式”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是革命的老区。近年来,以党建为引领,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资源,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党建+”一体化老区振兴特色模式。
1.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按照安徽省委组织部统一部署要求,依
靠基层党组织,建立乡村信用评价体系,为引入资金注入乡村振兴奠定信用基础。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农户信息采集、建立信用档案以及进行信用等级评定。金融机构根据农户信用等级批量给予符合要求的信用户额度授信,发放信用村建设贷款。
2.发展特色产业。突出大健康、大旅游、大数据、大农业等四大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发展格局。以“富裕党员、合作社、公司等+贫困户”方式发展特色产业。
3.打造智慧农村。充分运用现代农业科技,积极推广智慧化农机、病虫害远程诊断、农用航空、精准灌溉等新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在线监测、精准作业和数字化管理。
4.打造研学旅游项目。依托独特的老区资源,打造以红色文化传承、军事文化体验、国防民防科普为主题的文旅项目,以此带动休闲民宿康养发展。
模式九:“五位一体”模式—河南省“孟津模式”
孟津县作为河南省粮食核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省级示范县,近年来打造了一种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
1.农旅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现代农业资源和都市近郊优势,大力整合农业园区、田园风光、黄河湿地、经济作为等旅游资源,深化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如,打造孟扣路果蔬产业集聚群、小浪底专用线高效特色农业观光带,以及“多彩长廊”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等。
2.吸引乡土人才。孟津县充分利用县职教中心、各镇党校、各村
“三新”大讲堂、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教育资源,开展以实用技术为主的技术培训,尤其注重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已成为孟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生力军。此外,县政府还专门出台了《孟津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从准入、税收、土地、融资、激励、环境等方面,制定了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有针对性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
3.打造乡土文化品牌。该县以乡愁、乡情、乡望为主题,集中展示河洛地区知名古建筑、古文化、古风俗、古技艺等,弘扬农耕文化和中原文明。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如牡丹画产业等;还深入挖掘剪纸、杂耍、书画、戏曲等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
4.改善人居环境。近年来,孟津县通过开展垃圾清零、一村万树、厕所革命、拆违治乱等工作,使得乡村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观,打造出了设施完善、整洁干净、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5.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该县不断探索党建引领的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打通了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叫响做实了“有困难找党员、要服务找支部”服务品牌。
最后,农业行业观察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如何助推产业振兴,谁来推动产业振兴的问题。讲到底,以什么方式与模式或者说手段这是次要的。人,尤其是人才才是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重中之重。
篇二: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总结
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党建引领,聚焦机制建设、服务保障和产业发展,不断深化“信用+治理”“信用+金融”“信用+产业”等三种模式,全域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有效提高广大群众信用水平,充分发挥信用体系建设的正向激励作用,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一、聚焦机制建设,深化“信用+治理”工作模式。抓评议,举办全县乡风文明评议现场观摩会,制定工作流程规范,明确推进步骤,确保不走样。细化乡风文明评议内容,形成“26条评议清单”,归纳出“四和四美”评议法,形成“一户一档”,实现评议全程“可见、可查、可追踪”,让评议工作一目了然。重运用,做实乡风文明评议“后半篇文章”,研究拟定礼遇指导意见“十二条”,打造出信用积分超市22个,对接人保财险、人寿保险等4家保险公司,围绕人身、财产、信贷等方面初步制定6项保险业务,以利益杠杆带动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强帮扶,广泛开展“组织诚信、群众守信、村民互信”宣传,营造了“人人争当信用户”的浓厚氛围,将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与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结合起来,加强对评议结果较差的农户帮扶教育,推动移风易俗、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治理等工作效能提升,促其文明水平“水涨船高”。
二、聚焦要素保障,深化“信用+金融”服务模式。强化队伍建设。聘任乡镇金融专员23名,派驻到12个乡镇,按每月不少于10天开展驻村指导,向农户、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市场、经营、风险研判等服务,确保“镇镇有专员、村村有专家”,为金融服务提供人才支撑。优化金融产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7家银行围绕信贷需求,开发利率优惠、使用方式灵活、期限合理的“信易
贷”“金农e贷”“惠农e贷”等10款信贷产品,最低利率3.6%,有效解决农户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简化信贷流程。推动金融机构优化业务办理流程,为信用户开设绿色审批渠道,持续推进“整村授信”“批量开发”,设立镇、村金融服务站(室)26个,不断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聚焦发展活力,深化“信用+产业”振兴模式。宣传引导有力度。村银联合深入开展金融政策入户宣传活动,收集信贷需求,先后共发放问卷7万余份,收集用信需求1.64万条,发展产业意向需求2600余条,举办镇、村金融培训会23场,引导农户树立信用变“金”的金融意识。金融服务有特色。做好将普惠金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将信用转化成项目、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对接中国工商银行为张山镇A级以上信用户发放“特色产业贷”,让产业发展有活力,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扶持政策有实招。坚持正向激励、风险防控,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资金,优先安排信用村。对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先安排续贷过桥资金。同时,县财政设立300万元信用贷款风险补偿金。按照4321实行“银行、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四方分担机制。
篇三: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总结
党建引领信用村个人先进事迹
在河西村,张伟的名字家喻户晓,面对熊熊大火,他毫不犹豫冲进火场,救出被困母子。作为威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张伟的事迹被张贴在了村里的“四德榜”上。在榜样的带动下,河西村形成了“人人做好人,好人做好事,好事就上榜,好人有好报”的浓厚氛围,使诚信建设从概念到具体,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村民学习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方面的榜样。
发展是本,诚信是根,榜样是引导,诚信全体系筑牢基层治理“定盘星”。温泉镇坚持榜样引领,一批批榜样人物、文明家庭、道德模范不断涌现,这些具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已成为集聚诚信共建正能量、展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金字招牌。
诚信体系建设离不开榜样的支撑,温泉镇通过活动,发挥榜样力量,培育诚信风尚,形成学习榜样、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引领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推动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篇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总结
XX镇“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做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确保“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暨整村授信”工作有序开展,提升“三农”普惠金融服务质量,XX镇政府与淮河农商银行祁集支行密切合作,持续加大惠农、富民信贷投放,为助力XX镇乡村振兴发展助力。结合XX镇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为契机,以有效信贷投放支持农民干事创业为抓手,以授信、评级为手段,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农商服务、共赢收益”的工作模式,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让广大群众享受安全、快捷、便利的现代金融服务,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组织机构
为确保“整村授信”工作的顺利推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完善农户信用评价机制,切实做好“三农”普惠金融服务,成立以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方案的组织领导、督促指导及协调相关工作。
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XX各村(居)党组织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XX农商行XX支行,办公室主任由XX兼任,XX担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成员由XX组成,负责整村授信相关工作。
三、工作计划
(一)召开整村授信启动大会。做好前期政策宣传引导工作,对“整村授信”工作进行安排和动员;2022年3月25日前,在试点单位祁圩社区召开“整村授信”启动大会。
(二)召开村级动员会议。启动大会后,祁圩社区迅速召集两委成员协同祁集支行包片客户经理,组织召开社区动员会议,要认真学习传达贯彻关于“整村授信”启动会议的精神和要求,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迅速组织开展,力争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
(三)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试点社区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作用,在社区内做好发动工作,试点单位会同祁集支行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宣传,鼓励社区内威望高、信誉好的群众,特别是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主动先行配合“整村授信”工作。
(四)做好信用户评议工作。XX农商银行于2022年4月1日后定期到祁圩社区委员会进行农户基本信息采集,并根据农户家庭资产、收入情况、信用状况、负债情况等信息进行授信额度评定。试点村完成后其他村(社区)配合淮河农商银行祁集支行开展入户信息采集,信用评议工作。通过“典型引路、试点带动”,快速在全镇掀起“整村授信”高潮,从而解决XX镇群众产业发展缺资金、农户融资难问题,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发展。
(五)做好信用户授信工作。2022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将信息录入信贷系统,并完成授信评级工作。
(六)做好签约放款工作。2022年4月1日后,评级、授信的农户可以到祁集支行的柜面或通过手机银行放款和还款,支行指导农户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自助设备放款和还款。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力以赴。镇政府已成立“XX镇整村授信工作领导小组”,祁圩社区也要成立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祁集支行包片客户经理为副组长,两委其他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社区“整村授信”工作的动员、宣传、发动和协调等。
(二)增强政治意识,全力推进。试点单位成员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整村授信”作为自身的本职工作和政治3任务,要树立“典型”,做出“模式”,形成经验在全镇推广。同时积极配合祁集支行包片客户经理,对于辖内的每一名群众都要秉持一把尺子、一个标准,公平、公正地会同祁集支行工作人员开展工作。
(三)积极宣传引导,全力打响。淮河农商银行祁集支行要定期向镇政府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应进社区入户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折页,通过社区广播和宣传栏,宣传“整村授信”政策,提高群众认识和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我镇农村信用环境提升。
(四)提高服务水平,全力对接。祁集支行相关人员要扛起担子,踏实认真做到宣传到户、服务到户,通过此项工作积极提供金融一揽子服务,以满足广大村民的不同金融需求,确保每个村(居)民明确自己的服务人员,认可银行的工作。同时,建立支部书记碰面制度,定于每月25日为包片客户经理和支部书记碰面日,主要总结“整村授信”工作取得的阶段成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下步工作重点,找到解决办法。
(五)严格信息保管,全力保密。对工作中涉及村(居)民及其家庭成员的信息等,要严格保密,不得用于与“整村授信”工作无关的其他任何事项,不得向其他无关人员透露,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篇五: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总结
推深做实信用村建设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X区作为省级试点县区,仔细履行牵头职责,持续探究并推深做实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工作,推广“党建+金融”服务,进一步发挥村级金融服务室作用,擦亮、树牢党建引领信用村的“埇字品牌”。X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上下联动,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发挥联席会议作用,组织农商行、邮储银行、农行、徽商银行4家涉农银行,切实抓好信息采集、信用评级、成果运用、跟踪培育等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一、背景起因
农村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方软实力的重要表达。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是一项打基础、立长远的工作,是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的有效举措,对促进党的支农政策全面落地,调动更多金融资源向农村集聚,不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做法及成效
X区依据上级统一部署部署,发挥协调联动作用,坚持推行“共建、共促、共享”6字工作法,切实把好信息采集、信用评级、成果运用、跟踪培育4道关口,推动信用村建设取得实效,增加乡村综合进展才能。自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试点以来,全区累计授信1.8万余户,授信率达100%,/6授信金额7.54亿元,18个村被评定为信用村。
强化部门统筹,共建有序工作体系
区级统筹协作,推动有序开展。印发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总体和分工方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构建由组织部门牵头,地方金融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人民银行负责总指导,业务指导组、信息采集组等6个工作组具体负责的“1+2+6”工作机制,推行信息采集—信息审核—信息录入—评级授信—用信贷款“五步工作法”,有序推动工作。强化各部门任务分工,加强组织、公安、法院等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采集审核信息,共享数据资源,共同协作推动。
乡镇履职尽责,推动无缝连接。强化与试点乡镇党委及村党组织深度融合,开展结对共建,推动党建工作整体联动,发挥金融机构人缘、地缘等优势,整合资源,推广“党建+金融”特色服务,实现多方共赢。压实乡镇责任,把好信用村建设各环节,严格采集信息审核把关,确保信息不漏报、不错报、不瞒报,为信用等级评定供应真实牢靠数据。
村级组织助力,推动共同进展。发挥乡村党组织在乡风文明评议和增信评级中的积极作用,将公民诚信纳入村规民约,开展“乡风文明大家评”活动,细化农户人际关系、个人品德等16项定性指标,建立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和“一票拒绝”等指标,引导村民尊约守信,促进乡村有效治理。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央,在试点乡镇设立标准化“金融综合
/6服务点”,每村选配1名金融服务指导员,专职负责政策宣扬、学识普及、服务代办等工作,推动金融服务延长到村、到户。
广泛组织动员,共促工作规范开展
把金融机构动员起来。通过结对共建方式,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以党建工作推动信用村建设工作,实现资源、信息“双共享”,党建、业务“双提升”。从农行X支行等5家金融机构中,抽调19名业务才能较强的干部作为各村指导员,深化群众广泛宣扬政策,采集、审核及录入信息。发动各金融机构后备干部、优秀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红马甲”服务小分队,积极走村入户,做好政策宣扬、产品营销等工作,为镇、村量身定制金融产品。
把成员单位动员起来。区委专题研究部署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健全“金融机构党组织+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党小组+党员群众”5方联动党建网格,对接涉农金融机构。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区财政局等单位,将信用村、信用户建设状况与进展集体经济、培育农村经营主体等工作相结合,持续供应优待政策、提高贷款额度,破解贷款难、融资难逆境。
把乡村干部动员起来。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动员党员致富能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村级进展。党员干部积极供应信息完成采集,/6示范带动群众参加,共建农村信用体系。推动“一体化”治理,将个人和家庭信用状况作为村干部人选资格条件和进展党员、评先评优、惠农政策倾斜的重要参考,激发群众重视信用、培育信用。
依靠服务群众,共享信用进展环境
帮忙群众进展起来。联合区地方金融管理局、农商银行、农业银行等相关单位与镇、村干部开展座谈交流,通过实地调研、发放问卷等形式,探究“银村对接”新模式,金融机构探究开发“信易贷”系列金融产品,对信用户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依据信用等级发放信用贷款,使村民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等方面享受更加优待的金融服务,有效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引导群众支持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干部在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动员各方参加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党员带头、干部示范,人人守诚信、村村讲信用的良好氛围。在大店镇三里村和西二铺乡沈家村举办“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对接启动仪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扬了“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的优势和信贷授信流程,并对优质信用户进行表彰和颁奖。
鼓舞群众参加进来。建立健全信息、信用、信贷“三信”联动共享机制,完善乡村诚信体系建设。在开展建设的19个村,由乡镇党建指导员、驻村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干
/6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扶贫小组长等人员组成乡风评议工作小组。发挥村中“五老”人员作用,对村内所辖农户的社会道德、人际关系、个人品德等进行评议,发表评议看法,反馈评议结果,引导群众自我培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破除低俗陋俗,促进乡风文明。
三、阅历启示
要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由省级层面开发新系统并建立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共享平台,与政府数据平台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在评定信用等级时可直接查询社保、民政以及水、电、气等个人基础信息,推动信用评级信息向数据归集为主、人工补充核实为辅转变。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在乡风文明评议和增信评级中的作用,做好农户跟踪培育和培训引导,将公民诚信纳入村规民约,促进乡村有效治理。
要推动金融服务下沉。深化推动“金融”服务送到家工作,探究金融服务与村级集体经济进展相结合,实现“党建+金融”深度融合,开启“金融+集体经济”“金融+农户”金融助农强村模式,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气。
要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模范带头和示范引导作用,坚持党组织领导,把相关金融机构和农夫组织起来,探究推出针对村集体经济的金融信贷产品,把资金投入到有进展前景的产业和项目上,带动村级集
/6体经济进展和农户收入增长。
要总结宣扬推介阅历。总结推广好阅历好做法,树立群众身边正面典型,深化广泛宣扬,转变群众思想,打消群众顾虑,落实好信用建设优待政策。乡镇党委协作金融机构,运用信用建设成果,促进农村地区信息、信用、信贷联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服务乡村振兴。
/6
篇六: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总结
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安徽天长市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为例
林春彬发布时间:2021-11-02T06:49:20.705Z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3期
作者:
林春彬[导读]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是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中共天长市委党校
安徽天长239300摘要:、增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在要求,具有推动产业振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经济价值,组织振兴的党建价值,治理有效的社会价值,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天长市通过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积极探索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总结和思考。关键词:党建;金融;信用村;乡村振兴
2021年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要“发挥财政投入引领作用,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实施最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的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内设机构。明确地方政府监管和风险处置责任,稳妥规范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意见》为基层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针对解决金融服务“三农”薄弱环节,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引领作用,2019年7月以来,安徽省委组织部、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4部门联合推动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依托,以信用村建设为抓手,构建金融服务与农户信用相结合的大数据应用场景,促进金融资源向信用村、信用户合理倾斜,提高金融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水平。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是省委结合安徽实际,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创新举措,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内在要求,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一抓双促”工程的有力保障。全省上下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提高站位、增强自觉,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及省委部署要求上来,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切实抓好抓实这项工作。目前,全省首批32个乡镇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多家涉农金融机构积极推出“信易贷”系列金融产品。一、主要做法2019年7月以来,天长市深入推进农村党建“一抓双促”工程,特别是针对农村融资难、发展慢等难题,全力推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作为全省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16个选点建设县(市)之一,天长市选择党建基础、经济发展、信用体系较好的汊涧、杨村两个镇22个村进行全域建设,其他镇街各选择1个村进行选点建设。截至目前,在汊涧、杨村2个镇共评定信用村19个,信用户20292户、占农户的95.7%。累计为2个选点镇1350户发放信用贷款10025万元、用信余额7823万元。在党建引领信用村选点建设中,天长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如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如何让评定结果更具公信力、如何让最有发展需求的信用主体授信用信、如何让金融产品更有吸引力、如何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如何更加广泛运用信用成果”等重点难点问题,几年来,通过积极探索实践,有序有力推进,成功走出一条党组织“牵线”、金融“搭台”、信用“串联”、群众“唱戏”的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新路子的成功之路,主要做法如下:1、加强党建引领,把信用建设纳入组织建设积极构建市委市政府统筹调度、组织部门牵头推动、相关单位合力联动、镇村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市委主要领导亲自谋划推进、把关审定方案、提出建设思路,每月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调度推进。镇村党组织建立专门班子,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列为镇村书记党建项目,在选点建设村设立“党建引领金融服务室”,明确1名村干部担任金融服务员,组织党员干部广泛宣传发动,切实把党建引领体现到发挥党组织协调、组织、示范、帮扶四重作用上,促进党组织领导下的政银户良性互动。一是协调银行。市联席会议建立“周汇报、旬调度”制度,每周召开一次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对接会(座谈会),商讨彼此关切,听取意见,共同研究选点建设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协调银行在贷款利率、额度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二是组织群众。制作《微动漫》、设置200余个道旗、编印《典型案例》《画册》、印发6万余份宣传海报、《一封信》《十问十答》等,通过多种形式持续宣传发动,引导广大农户积极参与信用村建设。召开20多场(次)金融知识宣讲会,让群众知晓政策。在乡风文明评议中,广泛组织发动群众互评互议。三是示范带动。组织党员干部带头讲信用,利用信用贷款发展生产、带头致富。汊涧镇汊北村党总支书记带领3名党员骨干成立华云百合合作社,申请信用贷款90万元,流转农民土地220亩,带动39名群众增收致富,户均增收1万元。四是项目帮扶。镇村党组织通过村企联建、项目扶持等方式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发展致富项目。两个选点镇18家本地规上企业与信用村结对,帮扶发展项目21个。2、扎实评信用信,以信用资源提升增收动能
一是精心采集数据。坚持定性与定量采集相结合,推行“红色信用网格”服务,村干部为网格长,组织党员干部、金融机构人员通过上门走访、设立集中点、电话微信确认等方式开展数据采集。成立由镇包村干部、农村党建指导员、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及“五老”人员等组成的乡风文明评议小组,列出13项正面清单、12项负面清单,采取“三步走”(村民自评、组织审议、公示复议)对文明新风等软指标进行量化评分。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行县级联审,对信用数据质量全面审核把关。二是精准评信授信。依据《省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评价暂行办法》,提炼“十步工作法”,开展信用户、信用村评定,共评定AAA级信用村16个,AA级信用村3个;评定AAA级信用户4871户、占24%,AA级信用户11952户、占59%,A级3469户、占17%。创新设立“集体贷”,成立智农数据服务公司,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撑。对符合授信条件的信用主体,应授尽授,为19个信用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授信1840万元。三是加大用信力度。建立农村经济实体、农户信贷需求台账,符合放贷条件的,应放尽放。在省标准基础上,进行提标升级,评定为AAA级、AA级、A级的信用户,可分别获得最高50万元、30万元、10万元的贷款额度,利率上浮不超过基准利率20%、30%、40%;评定为AAA级、AA级、A级的信用村股份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可分别获最高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的贷款额度,享受优惠利率。四是扩大有效覆盖。针对一方面普通农户贷款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有需求,但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充分运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成果,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暂行办法,择优对两个选点建设镇以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等进行评信授信,共评定13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9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A级以上信用主体(AAA级94个、AA级82个、A级51个)。3、强化激励奖惩,为乡村振兴注入诚信之力一是完善保障机制。市财政设立了1000万政府风险补偿基金,并纳入“4321”政银担保体系,为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大额优质的农村经济实体信贷提供信用担保。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畅通信用户“进出”关,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评定为信用户;对发生失信行为、出现刑事犯罪、违反乡风文明的信用户,及时降级或除名。二是强化激励奖惩。出台信用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贴息奖励。制定金融机构参与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考核奖励办法,将新增授信户数和用信余额纳入金融机构的目标考核管理,给予增量奖励。出台信用贷款惩戒管理办法,市联席会议定期组织成员单位、金融机构和镇村党组织等,集体分析会商信贷主体贷款使用情况,加强贷款用途过程管控,对出现偏差的,及时进行预警纠正。三是拓展信用成果。细化评议类指标设置、规范实施程序、强化结果运用,将社会道德、人际关系、个人品行等信用户评价指标纳入村规民约,在党务村务公开栏设立“信用红黑榜”,宣传信用典型、公布失信行为。在发展党员、选拔村干部、评先评优、惠农政策倾斜等方面,将信用作为重要参考。开展“文明乡风结对帮带”活动,对乡风文明评议结果为“差”的135户重点帮带户,由党员骨干、村干部每人联系1-2户,做好跟进培育,力促转化达标,目前已有30户晋级为信用户。二、取得的成效通过信用户、信用村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1、提升了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党组织通过广泛政策宣传、组织农户参与、入户核实信息、开展道德评定、推动评信授信用信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提升了组织力。2、推动了金融支持农村产业振兴最大限度的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把金融机构和广大群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起来,通过信息采集、信用评定、授信贷款,实现信息变信用、信用变信贷,推动破解农村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3、增强了农户的的信用观念和用信意识农村信用环境进一步改善;强化了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4、促进了农村乡风文明通过将社会道德、人际关系、个人品行等情况纳入信用评价指标,由村党组织牵头进行评议,作为评定信用等级、授予信贷额度的重要依据,从而在推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改善了农民精神面貌,讲文明树新风的意识更强了,农村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呈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仍然还不够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贷款需求仍然不旺。二是金融机构参与积极性需进一步调动。三是村级集体历史欠债制约信贷发放。三、几点启示1、党建引领是基础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是新时代农村党建工作的创新,是深入推进“一抓双促”工程的重要举措,信用村建设工作要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坚持各方参与、共建共享;坚持问题导向、典型引路。把党建引领贯穿信用村建设的宣传推广、信息采集、等级评定、大数据建设等重点环节,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带动更多农民致富,切实发挥金融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2、信用建设是关键
要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弘扬“诚实、厚道、守信、担当”的诚信文化理念,注重发挥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乡村有效治理。3、统筹资源是保障要进一步抓好统筹结合,各级党委靠前指挥、加强调研指导,各级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加强协调调度,各相关单位及金融机构齐心协力、创新工作,形成齐抓共管格局。4、乡村振兴是根本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党的支农政策全面落地、调动更多金融资源向农村集聚的有力抓手,其根本目的还是要通过拓宽农民和集体经济融资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农村乡风文明程度,培养农村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
篇七: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总结
乡村振兴专干三年工作总结范文(通用6篇)
乡村振兴专干三年工作总结范文(通用6篇)
时间一晃而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活动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中有什么值得分享的成绩呢?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份工作总结。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专干三年工作总结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乡村振兴专干三年工作总结1按照安排,现将20xx年度相关工作报告如下:
一、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履行情况
(一)x月我任xx村第一书记以来,组织村委开展党史、党课学习教育6次,党员大会2次,发展党员1人,按月召开支委会研究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增收、支部工作等工作。
(二)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情况。目前深入排查xx村两委行使职权过程,暂未发现存在的廉政风险点。
二、党风廉政建设成果转化推动工作情况
(一)工作履职情况
一是摸清家底:完成脱贫攻坚期间100余盒村档资料和脱贫户档案资料的交接,完成1个扶贫产业项目交接,把驻村工作队经费开支和办公资产交接清楚。同村两委干部座谈2次、走访党员、农户20余户、实地查看项目现场3处。
二是落实防疫:驻村工作队配合村委组建党员、群众、大学生3支防疫志愿者服务队,重要场所日常消毒50余次,核酸检测3000人次,排查低风险地区返乡人员165人(均为绿码),动员不返乡中高风险地区务工人员20余人,全村疫苗接种率达98%。
三是宣传政策:通过广播、微信群、展板等方式宣传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制作室外展板3块,室内展板40余块。
四是防止返贫:每月召开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分拆会,排查脱贫户、边缘户、突发严重困难户20余户,均未列入监测户监测。
完成巩固脱贫成果、百日攻坚、回头看以及迎省检后评诂考核准备。全覆盖走访脱贫户82户340人、监测户1户2人,聚居点易地扶贫搬迁户11户26人。
五是发展产业:20xx年全村水稻种植面积200亩,产量约15万斤。猕猴桃种植面积300亩,产量超1万斤,且全部售清。庭院养牛农户超20户,养牛200余头,出栏50余头,产量超5万斤,增收8万元。
六是打好配合:配合上级完成防汛减灾、县乡两级人大换届、常态化森林防火宣传、环保督查、耕地保护、土地督查及安全生产等工作。
(二)有哪些工作受到了上级的表扬。目前暂未有工作受到了上级的表扬和工作被上级处理/约谈。
三、个人廉洁自律
(一)本人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敢于担当,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二)本人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工作中切实改进作风,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市委市政府十二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八不准”规定;
(三)本人按照中央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和工作纪律。
乡村振兴专干三年工作总结220xx年,我局依法治理工作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始终坚持以“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为主线,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强化疫情防控常态化普法宣传,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全面打造依法行政、全民守法的法治环境,使法治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依法行政工作落实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高度重视依法治县工作,始终把依法治县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
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任成员的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依法治县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建立健全“一把手”负责制,统一部署。
(二)持续深化法律学教行动。领导班子时刻为法律及业务知识充电,在本单位定期学法普法会议上带头学法,其中集中学法不少于12次。建立完善单位依法决策和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将决策过程置于法治框架内,使班子成员与全体干部职工的依法决策、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持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落实部门党政主要领导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突出“关键少数”,实施领导干部“以案释法”会前学法制度,制定并实施年度学法计划,建立并落实应学应会法律法规目录,不断拓宽干部职工的法治思维和眼界,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知法、用法的水平。
(四)健全依法治理保障落实机制。我局认真开展依法治县活动,切实推动依法治理工作。严格落实工作考评,把依法治理工作考核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和年度述职述廉报告重要内容;明确落实工作职责,坚持把落实依法治县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重要日程来安排,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作为重要目标来考核;建立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推行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权责统一、有错必究;建立和规范档案资料,及时报送相关工作信息、简报、图片等。
二、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促进新媒体普法提质增效
(一)繁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创编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作品,打造乡村振兴法治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活动影响力。依托互联网平台和全县普法矩阵,开展法治文艺展演、巡演、执法现场直播活动。
(二)营造依法治县浓厚氛围。将营造浓厚法治文化氛围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利用单位文化墙、宣传栏、前横幅等,宣传法治内容,使社会公众随时随处可见法治元素。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创新力度不够。宣传形式较为陈旧,普法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二是培育典型不够。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在培育和树立典型方面工作还不突出,工作亮点较少。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工作长效机制。从长远看,开展依法行政工作应建立可持续发展思路,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解决工作开展不平衡问题。我局将及时调整完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机构,重点加强队伍建设,配备懂法律、熟悉业务的人员,充实执法队伍,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二)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监督手段和监督方法。切实贯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违法要追究的原则。不断完善监督内容,不断拓展监督层面,不断探索监督方式、改进监督手段。全面监督局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情况,针对违法情形,及时予以纠正。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变结果监督为过程监督,变部分监督为全面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和避免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行为不规范现象,保证局机关正确实施行政法律规范。
(三)进一步完善工作计划,强化责任落实。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市局要求,结合我县乡村振兴工作实际,提前谋划、规划下一步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工作计划和方案,强化责任落实,把下半年要开展的工作和责任分工再次进行精心安排和部署,保障依法行政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
乡村振兴专干三年工作总结3根据贵部门《关于报送20xx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报告及履职情况报告的函》要求,现将我委20xx年乡村振兴战略履职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高标准编制我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
为高标准编制我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规划,为我区未来五年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引领和方向,我委牵头编制完成了《xx市xx区乡村振兴
战略规划(20xx-20xx年)》,并以区委、区政府名义于20xx年9月16下发。
(二)积极与国家及省、市部门对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情况
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我委主要领导同志先后6次前往国家发改委对接了固定资产投资司、农村经济司、地区经济司、基础产业司等相关司局,了解国家部委对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布局,项目及资金方面的相关政策,为我区在争资争项、项目包装策划及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同时委班子成员、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也经常赴省、市发改委对接乡村振兴项目申报、咨询投资政策等方面的事宜,及时了解上级部门投资导向,为我们项目策划包装及争资争项指明方向。
(三)乡村振兴项目谋划策划方面
为积极策应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我委组织召开了全区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对乡村振兴项目编制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20xx年中央预算内项目申报上,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报送了一批高质量项目。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积极向上争资争项。包装策划项目是基础,大力争取上级资金是关键,要在规划的前期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力争更多的项目纳入相关专项规划,规划初期列入项目库是先决条件,才能获得争取资金支持的先机,为我区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注入动力。
(二)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策划好项目。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社会治理等重点方面,在充分考虑群众需求、遵循乡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精心谋划一批可操作能落地、可持续管长远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行动,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乡村振兴专干三年工作总结4一、村基本情况
xx各庄村总户数249户,人口745人,耕地面积1024亩,建设
用地217亩,集体土地43亩,集体房产13间。目前全村五保户4户4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8人,积极分子3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严守纪律,专心驻村工作。驻村工作队在驻村期间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坚决服从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坚持务实工作作风,针对xx各庄村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认真调研,拟定驻村帮扶工作计划,为进一步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和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基层组织。积极协助村党支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机制,大力推进党支部工作规范化,并配合村党支部定期开展“三会一课”活动,不断提高党员的理论知识水平,着力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基层党员队伍,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强化基础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经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涿州市教育和体育局为村里免费提供了一对高标准篮球架、两副室外乒乓球台,总价值12000元。目前,正在组织协调安装,并对村民健身广场周边环境进行美化。待项目完成后,将有效提升村容村貌,满足广大群众对全民健身的需求,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四是做好疫情防控,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落实重点人员排查工作要求,工作队队员联合镇驻点干部、村党支部广大党员对村内重点人员开展地毯式排查,做登记、利用村级公示栏、标语、广播、微信等形式,广泛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确保了防控政策的严格执行,并按市防控办要求开展好每轮常态化的全民核酸检测工作。
五是抓精准脱贫攻坚,提升脱贫群众满意度。驻村工作队积极开展“节前慰问脱贫户、真情关爱送温暖”活动,对村里五保户和孤寡老人进行看望走访,并协查五保户所享受的住房、饮水、健康等问题,让生活困难的五保户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强化自身,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以学习促进落实为目的,强
化对各项政策知识的熟悉程度,不断整改、加强学习,切实提高乡村振兴工作队执行政策能力。
二是合理利用工作队经费,积极争取其他社会团体力量和社会资源,为xx各庄村建设一间高标准党建活动室,有效促进党支部组织生活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开展,提升党建工作质量,营造出浓厚的党建活动氛围。
乡村振兴专干三年工作总结5一、村基本情况
xx村总面积3.1平方公里,三街二十余巷,共有640户,1726人,村民代表19人,党员7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目前家庭收入稳定;耕地面积2100亩,其中蔬菜大棚15亩,以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要产业,年人均收入16000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配合搞好疫情防控工作。今年疫情以来,工作队全力配合村“两委”干部疫情防控并取得成效。配合开展卫生消毒工作,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为防控疫情积极创造干净卫生的居住环境;配合村“两委”干部在主干道口设置值勤卡点,对出入本村的群众和车辆进行检查登记,为村民保驾护航。
二是新增变压器,解决村民用电问题。我队为解决村民用电问题,积极与供电公司联系沟通,特申请安装了一台400kva变压器,满足村民用电需求,保障村民可靠用电,减少安全隐患。
三是配备环卫垃圾箱,改善环境。为改善村内环境,做好生活垃圾收集肯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我队出资6000余元,为xx村配备了10个环卫垃圾箱,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
四是走访慰问贫困户。春节前夕,工作队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走访慰问贫困户和困难群众10户,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让贫困户和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五是庆七一,重温入党誓词。为进一步提升党员凝聚力和向心力,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xx月xx日,组织全村党员举行
庆“七一”、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同时为2名50年党龄老党员颁发纪念章。
六是组织部分党员赴阜平县骆驼湾村参观学习。七一前夕,组织村“两委”和部分党员共20余人,赴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和阜平县骆驼湾村进行了参观学习,开展了一次催人奋进的红色教育。
七是开展书画笔会,送春联、送祝福。春节前夕,组织书画爱好在书画活动室为村民写春联,送祝福。大家挥毫泼墨,书写了春联120多幅,送给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现役军人家属和贫困户、低保户,把一句句吉祥的祝福,一行行俊逸的书法,一幅幅满怀喜庆的春联送到家中。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春节前夕慰问建档立卡户和低保户。为xx村绘制两块影壁墙,目前正在选取样本。开展书画笔会活动,为村民送春联、送祝福。绘制相关“乡村振兴”标语,目前主街道及村委会墙壁已粉刷完毕。继续开展暑期书画免费培训班。
乡村振兴专干三年工作总结6今年以来,xx乡坚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创新举措、整合资源,一体推进乡村五大振兴行动,努力推动乡村振兴立标杆、树样板。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一)坚持“四个不摘”,全面推进实施“xxxx”工程。
一是建立机制。坚持乡村两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成立由乡党委、政府牵头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文化振兴五个专项工作组。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和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xxxx”工程。
二是紧盯短板。统筹抓好国家和省成效考核问题整改。聚焦中央巡视、国家和省20xx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共性问题,建立“问题、措施、责任、时限”四项清单,切实加大整改力度,抓好措施落
实。对照国家和省成效考核反馈问题认领和排查的3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成,落实整改措施条数7条,针对完成整改的问题,持续巩固,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三是开展排查。以省暗访调研发现问题整改为线索,围绕脱贫户、边缘户“三保障一安全”、搬迁后续帮扶、扶贫资产管理等9个方面内容,集中开展到村到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排查活动。共排查10个村,发现15个问题。建立“问题、措施、责任、时限”四项清单。
(二)围绕核心指标,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机制。聚焦三类户,建立健全网格化监测、部门筛查预警、现场核查和动态监测“两监测一筛查一核查”主动发现工作机制和“应进则进”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帮扶,切实防止返贫致贫。全年共确定监测对象7户19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1户4人,突发严重困难户6户15人。开展网格员培训和电话抽查,确保全乡319名网格员切实履行职责、常态化开展工作。
二是巩固提升“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长效机制。医疗方面,落实“351”“180”健康帮扶政策、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算和家庭医生免费签约服务。开展农村新确诊大病、重病人员信息摸排,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提升健康管理水平。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惠民保“四重”保障机制。教育方面,今年春秋两学期共帮助164人次申请幼儿资助6.56万元、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877人次54.81万元、普通高中阶段免学费240人次4.32万元,中高职免学费228人次34.2万元;推进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报助学贷款222人;申报“防贫保”教育升学补助51人,补助金额7.7万元,实现低收入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强化控辍保学,健全控辍保学动态监测、督查考核制度。饮水安全方面,我乡今年全面完成取水泵船工程、100公里输供水管网埋设安装工程、净水工程、水厂管理房屋等供水保障工程。投资约2620万元,设计供水范围涉及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5个行政村,98个村民组,覆盖受益人口约2737户1.1万人,同时可满足供
水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用水需求,有效地提升了供水保障率和供水区用水人口的用水质量和饮水安全。
三是织密筑牢到户到人帮扶机制。建立健全三类监测户县乡村“三级包保”责任机制,每户脱贫户和监测户都有干部帮扶。督促帮扶干部对脱贫户每季度跟踪走访一次,监测户每月跟踪走访一次,了解帮扶户实际需求,精准制定“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严格落实帮扶措施。加强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督促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深入实际开展调研,指导帮扶干部入户走访,确保第七批驻村工作队与第八批驻村工作队无缝衔接。
(三)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助力实施乡村振兴。
一是支持农业特色产业链式发展。坚持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按照“1+1+X”产业扶贫思路,利用蚕桑春季栽桑、秋季养蚕、长期受益的产业优势,重点支持群众特别是有劳力的群众发展蚕桑产业。合计栽种300万多株“强桑一号”桑苗,发展桑园3700亩,养蚕1。6万盒,产茧7000吨,直接带动增收2600余万元,实现“户均半亩桑、村有百亩园、乡有一产业”的产业格局。
二是巩固旅游业发展。围绕码头村张公山、xx村玉石山、响山寺村红色景观等景区为重点,先后完成李开文故居修复、玉石山登山步道修建,成功角逐“中国最美农村路”,带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走上休闲旅游、乡村振兴之路。
三是巩固拓展金融帮扶。发放小额贷款138户595万元,解决了脱贫户、监测户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的难题,增强了脱贫户发展产业增收的信心。建立定期排查和通报制度,确保贷款零逾期,目前全乡到期小额贷款已全部清收完成,无逾期现象。为全乡所有脱贫户和监测户实施“2+3”“防贫保”综合保险,帮助申报教育升学保险理赔51人7.7万元,实现了保险政策工具同脱贫攻坚成果的有效结合,有效防止了返贫致贫现象的发生。
四是全力做好稳岗就业。为全乡4580名劳动力进行建档,积极动员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参加企业招聘会,累计输送360余人到园区就业;强化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设立生态护林员126个,公益性岗
位471个;开展蚕桑养殖技能培训会2次,共培训脱贫人口92人次;今年我乡脱贫户和监测户共申报就业奖补1574人,已打卡发放就业奖补资金80.02万元,其中县内就业奖补411人,县外就业奖补1059人,扶贫车间稳定就业7人;持续推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目前我乡国家监测平台务工人数为4076人,去年务工人数3883人,同比增长4.97%,通过组织乡年轻干部对外出务工人员务工地点、务工时间、基本信息等进行电话核查,确保系统中的务工信息完整、真实、准确、无误。
五是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完善易地搬迁点建设,加强安全排查,全年投入147万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安置点群众产业、就业台账,落实好产业、就业等措施,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发展蚕桑、茶叶、大棚蔬菜等主导产业,真正实现脱贫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六是强化社会帮扶。积极争取各帮扶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的支持,大力发挥帮扶单位和社会力量的作用,20xx年累计获得捐款捐物2.78万元。鼓励引导乡商会开展八大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启动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开展“万企兴万村”帮扶活动。
七是坚持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贯彻落实《xx县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返贫致贫人口监测预警和主动发现机制,确保社会保障对象“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为符合条件城镇人口申办城镇低保20户24人,新增农村低保122户174人,低保70岁以上享受低收入养老服务补贴208人;特困供养258人,其中集中供养46人。
(四)聚焦乡村建设,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重点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积极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一是实施乡村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持续开展扶贫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实施自来水厂、集镇污水治理、交通循环道路等一大批群众关心关切的利好项目,夯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双基”基础。全年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衔接资金)1322.63万元。
二是实施乡村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坚持教育优先原则,实现了教育均衡发展,新建、改扩建校园(舍)及运动场所3000平方米,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条件,建成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10处、各类文体健身场所19处。
三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民生工程改厕152户,开展改厕质量排查5770户,排查发现问题及整改各类户2279户。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清除废旧广告38余处,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305余处,累计出动大小车辆310余台,参与人员3789余人次,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900余吨,“五清一改”成效明显。
四是实施农村生态保护提升行动。积极推进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等工作,带头践行“两山”理论实践,完成长防林工程封山育林800亩、退化林修复造林70亩、森林抚育2.1万亩、植树造林5万株,规划实施笋竹两用林项目100亩,油茶低改项目724亩。持续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五是实施乡风文明基层治理提升行动。完成7141户农户、6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信息采集和乡风评议工作。累计向152个信用户、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放信用贷款1686万元。规范提升“振风超市”和“红黑榜”制度建设,评出各类先进红榜800多户,发放“振风超市”积分券10多万元。积极开展道德模范评比,推深做实“引擎工程”“四联四帮”“能人回归”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经济发展能力。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集聚效应不够明显,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品牌效应不突出,产品难以实现更多的附加值,产业链发展需要进一步延伸。二是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不够到位,少数脱贫户对巩固期结束后政策是否取消表示担心,反映了脱贫群众或多或少存在等靠要思想。三是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依然存在,需要持续加大“双基”建设力度
和资金投入。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按照乡村振兴20字总体要求和全县打造“七个示范”的目标布局,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扎实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各项工作。
一是完善防范返贫致贫机制。按照要求完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户统一管理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强化动态监测,落实帮扶措施,坚决杜绝规模性的返贫现象发生。
二是强化关键指标动态监测。坚持把农户尤其是建档立卡脱贫户的“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动态监测作为一项长期的日常工作来抓,随时排查、随时整改,及时救助帮扶、动态清零,坚决守护好脱贫攻坚成果。
三是加大“两业”支持力度。着力打造蚕桑等特色主导产业集群化、链条式发展。大力提升电商、旅游业发展,不断巩固光伏产业。积极搭建用工对接平台,拓展外出就业和就近就业空间,优化调整到户就业政策,保持现有村级公益性岗位总体个数不变,建立健全岗位人员动态调整、有序退岗管理机制。
四是接续推进乡村建设。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实现粪污、污水、垃圾等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和家庭环境卫生创建,完善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深化全域美丽乡村建设。
五是加快乡村治理能力。坚持把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工作作为推进乡风文明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规范提升“振风超市”、“红黑榜”评选、“有事好商量”等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建立村级工作事项准入机制,不断扩大村民自治工作覆盖面,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织密党建网格、监督网格、监测网格,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