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大学生就业调查【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6-20 19:50: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针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分析调查需要我们深入实地就现行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各类热点问题展开充分细致的调研并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调查问卷,而后基于抽样分群调查方式建立原始资料数据库,科学应用SPSS软件进行综合统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调查【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就业调查【五篇】

大学生就业调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调查;
对策

一、大学生就业观调查分析

针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分析调查需要我们深入实地就现行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各类热点问题展开充分细致的调研并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调查问卷,而后基于抽样分群调查方式建立原始资料数据库,科学应用SPSS 软件进行综合统计处理。通过周密的分析统计,笔者发现当前大学生对工作就业具有明显偏高的期望值,同时对于现行就业形势较多大学生的估计具有一定悲观性。从大学生选择就业的方式来讲则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新时期大学生会通过毛遂自荐、网络应聘、联络人才中介、参加招聘会等方式找工作,进行自主择业或自主创业,显示了当代大学生的一定独立性。由于年龄不同、年级不同大学生则呈现出显著的就业观差距,一般来讲刚入学的大学生对就业工资具有过高的期望值且估计就业形势相对悲观,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认识就业的客观性逐步增强,能对就业期望值进行一定的自我调节。

二、大学生诚信就业调查分析

我们同样采用问卷方式对大学生诚信就业展开调查,通过综合分析,笔者发现,目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较为显著的不诚信问题,在受调查的学生之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在必要情况下会对就业简历进行一定的修饰,甚至是篡改。当前大学生就业不诚信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就业材料弄虚作假、达成意向并签订协议后随意毁约、不按照期限偿还助学贷款、短期工作后频繁盲目的跳槽等。引发该类现象的不良成因在于大学生自信诚信道德的缺失、社会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高校诚信教育有待进一步强化、就业压力相对沉重等。

三、大学生就业观培养策略

1.树立新型和谐用人观,完善就业指导机构与手段策略。相关政府单位应全面消除不良制度障碍,加快出台就业政策,合理缩小各地政策差距,全面消除地方保护与用工歧视,维护就业人员应有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劳动力的良好流动。同时我们应充分激发舆论导向优势作用,打造非公企业优质形象,促进政策的合理倾斜,全面鼓励大学生走进西部服务或自主创业,进而全面解决不平衡人才产业分布问题。另外各级单位应引导用人部门正确树立招聘用人观,有效克服其录用人才的名校崇拜、高学历崇拜现象,营造用人单位正确的用人观与人才观。有效的就业指导可帮助大学生正确树立就业观,因此我们应对就业指导机构进行优化设置,创建强有力的人员队伍,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为大学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进而合理避免其盲从就业心理。我们可通过个体咨询与开展就业讲座的结合方式双管齐下实施就业观培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职业观,进而在选择职业进程中发挥优势、有针对性。另外我们应对各地产业经营发展动态进行密切关注,进而快速捕捉价值化信息,基于校园市场积极开展招聘会与双向选择活动,合理为大学生就业创设良好的条件与机遇。

2.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强化主体就业指导,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知识经济时期,我们应科学创新课程设置,提升课程弹性与选择性,令设置专业充分满足社会发展综合需求,合理汲取国外各项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材料与实践方式。同时在教育环节中我们应科学渗透职业指导、就业指导内容与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等教育创新改革,进而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动力,令其树立健康积极的就业意识,全面把握自身就业发展方向。另外对不同年级、年龄学生我们应设置不同内容的规划职业生涯培训、就业指导、职业发展与创业指导课程,提升培养大学生职业定位、自我评价与自主学习综合能力,令大学生自主将生活、学习同就业紧密联系,有针对性合理构建知识结构,进而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四、大学生诚信就业策略

为引导大学生全面树立诚信就业观,我们首先应良好创造诚信就业氛围,构建诚信社会,开展民族美德教育宣传活动,令大众树立诚信至上高尚道德,并对各类诚信行为提升奖励力度,对各类失信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进而提升失信成本,在社会中创设赏罚分明的信用体系。同时我们应继续强化道德教育,在高校中完善构建诚信教育体系,令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选修课与专业课、正面与反面教育、和谐社会与传统美德理论教育并行开展,杜绝走过场、走形式现象,提升大学生诚信意识。另外我们还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诚信就业制度建设,创建个人诚信档案,如实记录大学生守信状况,进而公正客观的显示当事人现状与历史。建立档案阶段我们应遵循完整真实原则,以事实为本,对大学生各类信用信息展开核实调查,做到去伪存真。同时我们应合理把握动态性,进行实时的补充、跟踪与管理。在建立档案的同时我们还应配套创建诚信评价应用体系,包含失信惩罚与守信激励相关机制,真正促进大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就业思想,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总之,针对大学生就业调查与分析我们只有制定科学应对策略,才能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进行良好的职业规划,提升核心竞争力,进而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大学生就业调查范文第2篇

一、摘要…………………………………………………………2

二、调查目的……………………………………………………2

三、调查结果……………………………………………………3

(一)调查对象………………………………………………3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3

(三)调查数据分析…………………………………………3

二、总结及建议…………………………………………………7

内容摘要:毕业大学生逐年增多,面对各种毕业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择业方向又会有怎样的变化。众所周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原有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逐渐被“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新的就业制度所取代。同时,面对着国家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政策和每年庞大的高校求职大军,各高校毕业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心理压力,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消极心态。作为大三的学生,一年后就要面对这些问题,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有利于帮助我们缓解压力、解决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压力

调查目的: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的主要因素,并深入研究产生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从而找到缓解这些心理压力的方法。

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目前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调查他们的学业水平、择业要求及其它考虑因素。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这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性别、学历、专业、所在年级、就业水平、就业还是创业、工资水平要求、工作地点、工作是否与专业相关、是否继续深造、就业方式、家庭因素、是否担心找不到工作、缺乏的能力。调查问卷收集方式主要以网络收集为主。资料收集时间为一个月。后续工作包括:数据统计,数据分析,主要因素归集,调查造成因素的原因,总结所分析的内容,收集各

种解决心理问题的建议,总结收集到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三)调查数据分析:

2.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学历:本科生占73.8%,专科生占26.2%,调查的学生当中本科生较多,而我们目前所读的是本科,此数据说明后续数据的分析比较接近我们的状况。

5.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就业的占83.1%,选择毕业后创业的占16.9%,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就业,但仍有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创业。选择就业的大学生大多都因为创业有一定风险且需要资金而选择就业,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则大多都有资金支持且愿意接受创业的风险并相信创业能带来就业机会而选择创业。

7.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选择毕业后留在毕业城市工作的占61.5%,选择毕业后回家乡城市工作的占38.5%,说明大部分同学都打算留在毕业城市工作,原因包括:觉得在毕业城市找工作较容易,在毕业城市工作比较有发展潜力,家乡城市较落后等,更有部分人认为没有一番作为就回家乡很没出息。

9.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担心、焦虑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占7.7%,有点担心但觉得还是可以找到工作的占72.3%,不担心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占20%。说明大部分学生虽然担心毕业后就业问题,但是对就业还是抱积极态度。

会选择先找到工作,再考虑是否与专业相关。

总结及建议:

v调查结果总结:调查的男女比例相对均衡,其中本科生居多,大部分是大三的学生,多选择毕业后就业,会担心就业问题,但相信会找到工作,打算参加现场招聘会的人较多,在考虑家庭因素的同时,也会结合现实情况再决定工作问题,由于经验不足等问题,对工资要求不会过高。

v影响因素总结: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同样学历的人比比皆是,但岗位不足,导致竞争激烈;
刚毕业,工作经验不足,很多企业都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机会相对较少;
家庭压力和感情压力,各种抱负太多,心理压力太大,往往影响在面试中、工作中的表现;
初次步入社会,感觉彷徨无助,适应能力不强,面对社会复杂容易手足无措;
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太难的岗位没有能力胜任,太低的职位又不愿意尝试。

v消极心理总结: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引起的郁闷心情,对毕业找工作的焦虑心情,休息不好所引起的浮躁心情等。

v建议确定方向:要确定好自己的目标,这样可以避免方向不定所引起的彷徨和焦虑,还可以及时做好准备,有针对性的学习更多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大好基础,积累经验。

v建议多做运动:多做运动不但有利身体健康,促进新陈代谢,同时提高学习效率,缓解疲劳。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v建议多交朋友:交际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多交朋友,不但可以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度,在以后的工作中相互帮助,同样会让你事半功倍。

v建议参加实习:多参加实习工作,不但可以让你更快的熟悉专业工作,而且还可以积累社会经验,这对毕业找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同样的学历,企业总会选择有经验的人。

大学生就业调查范文第3篇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s of employment of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755 college students in some universities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analyses the datas using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and finds that sutdent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s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values and employment outlooks.

关键词: 大学生;学历;就业观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education;employment outlook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229-02

0引言

就业观是人们对与就业有关问题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对于一个高智商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其在大学校园学习的过程中和社会因素对其的影响,使这个群体中的每个成员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就业观,将使他们对就业环境、职业与待遇的选择和取舍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为了了解大学生的就业观,以便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时能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教育工作,而自拟调查表,调查和分析了大学生的就业观,现将调查与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调查样本与内容

在江西省南昌地区高校中调查了1所二本高校,1所三本高校,1所高等专科学校,1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调查对象为在校全日制大学生812名,调查内容包括学历层次、学生性别和学习专业,将专业分为理科、文科和工科三大类;自拟问卷调查表,将就业观拟定为30个不同调查项目。本文仅分析不同学历大学生的就业观。

2调查与分析方法

将要调查的项目自拟成问卷调查表,培训调查人员,由调查人员将问卷调查表现场发给每个被调查对象,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当时收回调查表。将调查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数据文档,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类并进行χ2检验[1],分析大学生的就业观在不同学历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有无显著性意义。

3调查与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12份,收回812份,回收率为100.0%,其中有效问卷755份,有效率为92.98%;二本学生283名,三本学生188名,专科生284名;男生313名,女生442名;理科219名,工科270名,文科266名。

4讨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高校大规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日趋严峻。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近年来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更大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除了与国家提供的就业岗位的总数,大学生就业的供求关系,大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是否能适应社会需求等有关外,同时还与大学生择业观念和就业观的正确与否有着密切关系。从表1与表2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少数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理想有95人(占12.58),或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有发展前途抱着迷茫(不知道)的态度有55人(占7.28),这140名大学生都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影响自己就业的主要因素(见表2),在高等专科学校中的学生表现为更突出。但绝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认为尚可或是理想的,影响自己就业的因素主要与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有关。

不同学历大学生个人就业观显示出有显著差异(见表4)。大学生的就业观不仅是他们在职业选择上表现出来的种种心态, 而且是他们自我价值取向在职业选择领域内的某种表现形式。多数学生择业看重工作环境和条件,其中专科生所占比例最大,择业时看重经济收入和待遇者,主要是二本大学生,从中显示出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的就业观的差异,其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极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不同层次的大学生都想发挥个人才华和能力,应使自身价值得到社会认可,发挥个性,追求真理,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施展自己的本领,而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自我实现型。把表3与表4联系起来分析,755个学生中有218个学生择业看重经济收入和待遇,不足三分之一的学生这种自我实现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是金钱,工作薪水带来的物质享受,把自我价值取向建立在经济的基础上。个人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它在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家庭、学校等群体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由此可见,学校还应加强对大学生个人价值观的教育,正确引导,在大学生中应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和就业观。

在调查中发现不同学历层次的大学生,就业时拟采取的就业方式绝大多数是表示要靠自己,被调查的755名大学生中有639名抱有这种态度,表明当代大学生有着一种自食其力的心态,这是良好的一面。但认为靠父母帮助就业的65名大学生中,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学生有29名(占44.6%),也许是高等专科学校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历低,在校学习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不够,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依靠家长帮助自己就业有关。

从表6、表7、表8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存在偏面性,多数大学生希望在沿海城市或省会城市就业[2],进事业单位,从事管理或专业性工作。这些大学生都存在就业理想化的心态, 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强烈,对社会、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存在着许多美好的向往,有着比较强烈的就业动机[3]。但因为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社会, 客观地评价自己,把就业简单化、理想化,对自己就业的定位往往偏高,认为只要找到“公家”的铁饭碗才算是就业,自己面子好看,名誉和地位双丰收;大学毕业后在私营企业、非国有公司、自己创业等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能实现个人价值等错误观念,而影响了部分学生就业。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观的主流是好的,多数大学生都把自己个人价值取向定位在应能发挥个人才华和能力上,自身价值应得到社会认可,但在就业观上存在偏面性、理想化。大学生是否有正确的就业观,将会涉及整个社会利益的重大问题,他们对职业的选择, 直接关系到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乃至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应加强指导和教育,是当今高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参考文献:

[1]余建英,何旭宏编著.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41-172.

大学生就业调查范文第4篇

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女大学生都可以得到一个相对满意的工作,大量女大学生仍旧面临着择业难的窘境。这是一个常见的社会问题,男性与女性相比,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同。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中,女性是从属地位,被限制在家庭这个范围中。另一方面,女性相较于男性的生理优势并不明显,甚至存在弱势。虽然在社会进步中,女性逐渐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并在其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但就业难这一问题仍然困扰着女性。特别是我国经历了高校扩招阶段,就业制度不断产生变革,高校学生数量逐年增长,学生内部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竞争,女大学生的择业问题愈加剧烈。

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隔了大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干,创造更多的可能性。然而,有利必有弊。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带给女大学生的不仅仅是好消息,还有一些不利影响,造成了一些困难。中华几千年的文明留下的不仅仅是精华,还有对于女性的不尊重和忽视,再加上女性自身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因素,对自身的职业选择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事物的形成和发展并不只是受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而女大学生的求职选择亦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要多方面全角度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新时期的时代特点,灵活客观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并积极寻找新的思路,提出新的确实有效的建议,帮助女大学生更好就业,对推动我国两性平等事业进步也具有重大意义。

2.文献综述2.1女大学生就业难相关理论在就业这一问题上,国外的研究视角更大,主要集中在女性这一极大范围,从整体的视角分析整个女性群体的就业形势,而很少具体到女性群体之中的某一群体的就业问题研究,而专门针对本文研究的女大学生择业问题则是屈指可数

。研究普遍表明,女大学生择业较难。国内外囿于自身的国情及环境差异,对于此问题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和阐释。

偏好歧视理论认为雇主在劳动力市场的选择中起决定作用,囿于雇主在选择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歧视偏好”,且偏好于男性,显然,女性就成为了门外之客。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女性在就业市场上所遭受的差别待遇,主要是因为女性个人的人力资本不如男性,使得其在职业分布和收入方面男性明显优于女性。大卫·李嘉图(17世纪)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男性的比较优势在外部市场生产,而女性的比较优势在内部家务劳动或非市场工作。比较优势理论说明在就业择业这一方面男生优势是远大于女生优势的。

2.2择业及其他相关理论择业动机理论则认为择业动机是有两方面决定的--职业效价和职业概率。(数字计算公式为:择业动机=职业效价*职业概率)在这个表达方程中,择业者目标职业的期望度或选择意向就是择业动机,择业者对于某一个职业的评价,对其价值的估计就是职业效价,而择业者过的职业的可能性就是职业概率,与职业需求量、竞争能力、竞争系数、随机性这四个因素息息相关。特性--因素论认为特殊性是普遍存在的,个别差异现象不可避免的存在于每一个个体之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力模式和人格特质,而这又与职业选择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每一种职业都有特别之处,同时需要一些特殊的技能和才能,从而匹配到拥有这一特殊人格模式的人群。人格类型理论是由美国职业心理学家Holland最早创立的,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人才测评的重要意义。霍兰德对于人格和职业的相互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2.3小结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可以看出对女大学生择业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女大学生就业难及成因等方面,而对女大学生的择业方面(即依据个人偏好就业)国内国外均少有研究,尤其在择业影响因素方面更是少于企及。本文将以女大学生择业的影响因素为突破口,重在解决女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择业弊病,提高女性择业的可能性,促进女性的就业率提升。

3.研究设计3.1女大学生与择业的界定3.1.1女大学生的界定在本文中所提及的女大学生的主要含义是指在高等学校接受本科教育,还未完全走进社会,在大学毕业后取得学士学位的全日制女性本科生,即女大学生。

3.1.2择业的界定与择业观择业,顾名思义,选择职业。而选择的过程必然会考虑到多种因素,而且必有一些因素作为择业的主导因素,或者是个人理想,或者是社会需要,或者是个人能力,不一而终。一般来说,只要是具备劳动能力的人,都需要进入到社会进行职业选择。

择业观属于一种观念,是择业者自身持有的信念,以此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过程中的标准。择业者依据自身的择业观,对某种职业进行多方面的考量和评价,最终作为职业选择的依据。它是择业者个人观念的一种体现,体现了择业者的职业理想和意愿。

3.1.3择业与就业的关系就业的意义所在就是使得每个人在社会中能够各尽所能,处于社会这一个群体之中,并发挥自己的作用,是社会分工的一部分。而择业是就业的基础部分,它既是就业的前提,也是就业不利的必然选择。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离。

3.2模型基础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奠定了以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基础,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女性在就业市场上所遭受的差别待遇,主要是因为女性个人的人力资本不如男性,从而使得男女人力资本投资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性别差异,进而使其在职业分布和收入方面存在差异,为了提高研究的准确性,我们在设计问卷时加入了收入这一现实因素。

2. 根据前文提到的佛隆的择业动机理论,在设计问卷调查时职业效价因素及职业需求量、竞争能力(学历和个人能力)等也是十分重要的考量因素。

3.根据威廉的特性--因素论,在设计问卷调查时职业匹配度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4.根据人格类型理论中的匹配问题,不同的人格需要匹配不同的环境,因而在设计问卷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职业环境这一因素。

5.Kniveton (2004)发表了《择业标准量表》,该量表要求根据重要性程度对15项择业标准进行评价:经济报酬、工作兴趣、特长所在、社会地位、工作环境及时间、满足感、成就感、实爪性、安全保障、发展前途、助人利他等。

最终,在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及参考周璧董的《大学生职业因素结构问卷》,在陕西地区与部分女大学生进行座谈和个别访谈,发放了关于此问题的问卷,并总和前人的研究,总结出了对女大学生择业影响较大的15个因素作为本次调查的测试因素,分别是:薪酬福利(收入),职业效价,职业需求量,竞争力,职业匹配度,职业环境,地域,家庭,企业地位,职业理想,职业兴趣,助人利他,成就感,满足感,经历等15个部分。

4.实证分析4.1问卷设计及调查实施过程4.1.1问卷设计本文拟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以自身方面因素分析为重点,统筹外界条件因素等方面综合分析,并建立了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运用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各因素对女大学生的择业影响程度。

第一,查阅国内外相关择业理论、择业动机的文献,参考周璧董的《大学生职业因素结构问卷》,编制《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预测试问卷》。预测试问卷包括薪酬福利(收入),职业效价,职业需求量,竞争力,职业匹配度,职业环境,地域,家庭,企业地位,职业理想,职业兴趣,助人利他,成就感,满足感,经历等15个部分, 基本信息包括年龄、专业2 个方面。问卷采用6点评定法测量(0——不看重 ,1——不太看重, 2——略微看重 , 3——比较看重 , 4——十分看重 , 5——至关重要 ) , 要求被试在6 个等级上做出选择。

第二,对《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预测试问卷》进行发放并回收统计。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某某大学女大学生,包括管理学院等多个学院的女大学生。预测问卷主要通过网络的形式发放。预测问卷样本数量为60份,回收数量为59份,问卷回收率达98%。经筛选获得有效问卷数56份,并根据回收的56份问卷进行数据统计。

第三,对预测问卷的所有项目进行CR值的计算。CR值,又称为“决断值”,指计算各样本的总得分,依照高低排序后,将得分最高的27%作为高组,将得分最低的27%作为低组,为两组的样本分别增加一个变量,分别赋值1和2。再对两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计算其两组样本在所有项目上的平均数的差异。若P值大于0.05,则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此项目的CR值未达到显著,即此题项对所有被调查者不具备区分性,该题项应当删去。经t检验,问卷中的4个项目应当删除。分别是:助人利他,成就感,满足感,经历。

第四,经过以上步骤最终形成11个择业影响因素项目, 分别是:薪酬福利(收入),职业效价,职业需求量,竞争力,职业匹配度,职业环境,地域,家庭,企业地位,职业理想,职业兴趣,将这些项目随机排列。问卷采用6点评定法测量(0——不看重 ,1——不太看重, 2——略微看重 , 3——比较看重 , 4——十分看重 , 5——至关重要 ) , 要求被试在6 个等级上做出选择。

4.1.2调查实施过程及样本情况学科人数百分比法学18 8.78工学18            8.78管理学19            9.27教育学157.32经济学3416.69理学25           12.20体育类8            3.90文学125.85艺术类146.83哲学4220.49                   描述性统计(表1)

1.样本。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某某大学女大学生,包括管理学院等多个学院的女大学生。此次调查问卷主要通过网络的形式发放,共发放问卷约240份,回收211份,问卷回收率达87.92%,经筛选获得有效问卷205份。在被调查者中,不同学院的女大学生人数及比例如下表(表1):

2.信度检测 。统计中所谓“信度”是指测量的一致性,即一群受试者在同样的测验问卷上,测验多次的结果是否都具有一致性。主要是用于检测测量结果的可信度而不是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即不管检测次数的多少,检测的最终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测验结果的一致性与信度呈正相关关系。信度是问卷分析的前提,只有问卷的信度足够高,才能够更全面而深入法人进行问题分析。就本实证研究而言,问卷的信度是指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中设置的问题反映女毕业生真实评价的可靠程度。测验多次测量的结果的一致性越高则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越高。由于误差大小与信度高低成反比,因此信度可作为测量结果受不确定因素影响的程度。在进行测量时,误差是总是难以避免的,这就使得真实值和测量值之间是不可能完全一致。一般来说,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关系用公示表示为:X=T+E(其中真实值为T,测量误差值为E,测量值为X)。一般来说,测量误差与真实值是相互独立的,并且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忽略测量误差,假定它为0,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真实得分与测量得分的总体均值是一致的。

本文采用目前社会科学研究比较常用的Cronbach’a系数和相关系数对本次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每一个可信度都可以用相应的Cronbach’ɑ系数进行表示,以下是具体情况(表2)

                      系数与可信度的对应关系(表2)

可信度

Cronbach’ɑ系数

不可信

Cronbach’ɑ系数<0.3

勉强可信

0.3<Cronbach’ɑ系数<0.4

可信

0.4<Cronbach’ɑ系数<0.5

很可信(最常见)

0.5<Cronbach’a系数<0.7

很可信(次常见)

0.7<Cronbach’ɑ系数<0.9

十分可信

0.9<Cronbach’ɑ系数

利用spss软件计算出各测量值的Cronbach’ɑ系数值。得出择业影响因素模型的Cronbach’ɑ系数为0.799,表明Cronbach’ɑ系数值显示本次调查问卷的测量值是可信的。

3.效度分析。效度是指量表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测量出想要考察的内容,即有效性。本文使用KMO 检验和Bartlett’s球形检验来测量问卷的效度。

KMO 與 Bartlett 檢定(表3)

Kaiser-Meyer-Olkin 測量取樣適當性。

.873

Bartlett 的球形檢定

大約 卡方

95.238

df

55

顯著性

.001

如表3所示,本文所使用问卷的KMO值为0.873。根据Kaiser的观点,KMO值大于0.9是最好的,大于0.7是中等水平,小于0.5则不适合作因子分析。因此本文使用的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适合作因子分析。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也达到显著水平,即p为0.01小于0.05,表示适合作因子分析。

4.探索性因子分析。本文选择了最大方差正交旋转的方式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本文选取特征值大于或等于1的因子,放弃特征值小于1的因子以确定因子的数目。同时,在进行排序时,忽略因子负荷小于0.4的量。因子负荷是指原始变量与提取的因子的相关系数,因子负荷量过小说明提取的因子不足以解释该项目。经过SPSS 22.0的处理,因子方差解释如表4,旋转成分矩阵如表5。

說明的變異數總計(表4)

元件

起始特徵值

擷取平方和載入

循環平方和載入

總計

變異的 %

累加 %

總計

變異的 %

累加 %

總計

變異的 %

累加 %

1

1.545

14.044

14.044

1.545

14.044

14.044

1.375

12.500

12.500

2

1.298

11.801

25.845

1.298

11.801

25.845

1.357

12.336

24.836

3

1.272

11.561

37.406

1.272

11.561

37.406

1.320

11.998

36.834

4

1.195

10.862

48.268

1.195

10.862

48.268

1.236

11.238

48.072

5

1.051

9.558

57.826

1.051

9.558

57.826

1.073

9.754

69.826

6

.944

8.581

66.407

7

.904

8.214

74.621

8

.818

7.438

82.059

9

.755

6.864

88.924

10

.669

6.084

95.007

11

.549

4.993

100.000

擷取方法:主體元件分析。

 

旋轉元件矩陣(表5)

元件

1

2

3

4

5

职业理想

-.704

薪酬福利

           .666

职业匹配度

.524

.438

企业地位

-.711

竞争力

.651

地域因素

.777

职业环境

.569

家庭因素

.681

职位效价

-.644

职业兴趣

          .478 

.520

职业需求量

           .896

擷取方法:主體元件分析。

 轉軸方法:具有 Kaiser 正規化的最大變異法。

a. 在 6 疊代中收斂循環。

由表4可知,新生代员工的学习动机共存在5个因子,总的方差解释量为69.826%。方差解释量是指所提取的5个因子能够解释原有11个项目信息的百分比。由表5可得,11个项目中:职业匹配度和职业兴趣项目分布在2个的因子内(表格中已加粗表示),鉴于研究结果最终是为实践服务,因此将这个变量分别划入第5个因子和第1因子中(即加粗数字所在列)。最终将新生代员工学习动机取向划分为五个维度(因子),分别是:理想兴趣纬度,企业条件纬度,地域环境纬度,其他方面纬度,能力匹配纬度。

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

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因子分析结果(表6)

因子

项目

理想兴趣

职业理想

职业兴趣

企业条件

薪酬福利

企业地位

职业需求量

地域环境

地域因素

职业环境

其他方面

家庭因素

职位效价

能力匹配

竞争力

职业匹配度

4.2资料数据统计及分析一、   描述性分析

    各因子各项目的基本情况见表7.8.9.10.11

表7影响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理想兴趣纬度的描述性分析

理想兴趣纬度项目

频数

频率

职业理想

3

1.5

1

13

6.3

2

17

8.3

3

39

19

4

27

13.2

5

106

51.7

职业兴趣

6

2.9

1

38

18.5

2

112

54.6

3

29

14.1

4

10

4.9

5

10

4.9

表8影响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企业条件纬度的描述性分析

企业条件纬度项目

频数

频率

职业需求量

7

3.4

1

88

42.9

2

71

34.6

3

22

10.7

4

8

3.9

5

9

4.4

薪酬福利

2

1

1

10

4.9

2

4

2

3

48

23.4

4

76

37.1

5

65

31.7

5

8

3.9

企业地位

4

2

1

11

5.4

2

2

1

3

49

23.9

4

77

37.6

5

62

30.2

表9影响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地域环境纬度的描述性分析

地域环境纬度项目

频数

频率

职业环境

4

2

1

18

8.8

2

52

25.4

3

85

41.5

4

32

15.6

5

14

6.8

地域因素

3

1.5

1

19

9.3

2

53

25.9

3

91

44.4

4

30

14.6

5

9

4.4

表10影响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其他方面纬度的描述性分析

其他方面纬度项目

频数

频率

职位效价

6

2.9

1

15

7.3

2

33

16.1

3

103

50.2

4

32

15.6

5

16

7.8

家庭因素

6

2.9

1

40

19.5

2

108

52.7

3

32

15.6

4

11

5.4

5

8

3.9

表11影响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能力匹配纬度的描述性分析

能力匹配纬度项目

频数

频率

职业匹配度

6

2.9

1

6

2.9

2

5

2.4

3

38

18.5

4

70

34.1

5

80

39

4

76

37.1

5

65

31.7

竞争力

4

2

1

86

42

2

70

34.1

3

24

11.7

4

12

5.9

5

9

4.4

二、差异性分析

    经多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可得,不同学科在职位效价、职业需求量、职业匹配度、职业环境、职业理想、职业兴趣、薪酬福利、竞争力、地域因素、家庭因素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企业地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2

                       表12不同学科在择业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法学(N=18)

工学(N=18)

管理学(N=19)

教育学(N=15)

经济学(N=34)

理学(N=25)

体育类(N=8)

文学(N=12)

艺术类(N=14)

哲学(N=42)

X2

P

职位效价

87.58

143.94

156.21

106

87.09

109.54

93.13

56.63

101.04

91.69

42.765

<0.001

职业需求量

90.19

106.92

94.05

105.4

97.46

107.96

186.31

101.75

82.18

102.96

22.045

0.009

职业匹配度

127.33

96.33

86.87

124.7

87.12

133.92

107.75

94.25

125.64

83.48

25.491

0.002

职业环境

84.06

98.83

96.26

193.9

105.12

92.88

114.5

105.88

94.29

87.69

45.821

<0.001

职业理想

69.61

145.11

83.18

113.7

84.4

86.1

61.31

109.13

85.86

141.43

53.565

<0.001

职业兴趣

88.47

72.56

79.45

75.2

101.12

124.08

90.56

90.21

196.21

106.79

61.569

<0.001

薪酬福利

113.36

100.94

71.68

86.6

164.71

79.88

82.88

115.67

128.89

74.86

67.664

<0.001

竞争力

194.75

77.83

109.13

110.3

77.94

120.78

102.38

107.33

92.07

81.31

69.187

<0.001

地域因素

109.81

110.44

52.89

137

79.1

116.46

100.13

121.13

100.43

114.98

32.183

<0.001

家庭因素

114.94

79.5

83.71

95.3

94.88

110.14

83.69

182.96

143.57

89.06

45.506

<0.001

企业地位

103.14

93.03

121

107.6

113.21

104.78

110.5

95.42

102.36

89.06

6.65

0.673

4.3择业影响因素重要度分析

为了分析女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的强弱排序,对上文中择业影响因素平均得分进行统计,以明确这些因子间的相对重要性。统计结果如表13。

                            描述性統計資料(表13)

因子

项目

平均数

理想兴趣

职业理想

               3.03

职业兴趣

企业条件

薪酬福利

 

3.16

企业地位

职业需求量

地域环境

地域因素

2.78

职业环境

其他方面

家庭因素

2.54

职位效价

能力匹配

竞争力

2.93

职业匹配度

从上表可知,择业影响因素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企业条件,理想兴趣,能力匹配,地域环境,其他方面。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条件,理想兴趣等在择业影响因素中占较大比重。

4.3小结从择业影响因素的选取到设计调查问卷再到最后的统计分析,由开始的模型基础到最后实证数据,每一步都按照严格的要求执行操作,尽最大可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全面性,并最终在复杂繁冗的数据中进行了严密准确的统计分析,以保证最终统计分析结果的真实性,以便提出创造性的建议和意见,更好解决女大学生择业就业难的问题,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

5结论企业条件方面影响最大,女大学生不仅仅看重经济待遇,更着眼于企业地位和发展前途。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在择业时的选择更加谨慎,不再是仅仅考虑单一的经济因素或者是前途发展因素,而是会兼顾两者,力求在两者之间需求一个平衡点,使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统一。

理想兴趣方面占重要比重,可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兴趣对女大学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女大学生应该以长期的眼光看待问题,而非一时的利益,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高校和社会也要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地职业理想,培养职业兴趣,协助女大学生更好择业。

能力匹配方面比重偏小。可见女大学生在自我认识方面还有所欠缺。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是科学地认识自我,合理地进行“职业自我”认知的有效手段。个人能力影响到女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女大学生在做出职业选择之前,应该对个人的能力倾向进行客观认知。一个人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基础上,正确的自我悦纳、积极的自我体验、有效的进行职业匹配。职业匹配度应该成为女大学生择业的重要考虑因素。如果个人能力与职业不匹配,首先,工作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工作的内容并不是择业者能够驾驭的内容,由此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其次,择业者的个人发展会受到阻碍。因而,女大学生可以先充分审视自身的优势,评价自身的才能,在进行职业的选择,力求选择一个与自身能力匹配的职业,以便更好择业。

地域环境因素占一定比重,女大学生身为女性,在地域方面考虑的远远大于男性。因此作为母校,也应该适时适量地设置相关的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去经济不发达地区进行择业创业。加强学校、社会和学生三方面的交流深化,提升择业指导的内容与形式,这不仅仅依靠就业指导中心,更要依靠三方面齐心协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毕业生对择业的需求,才能减小地域因素对择业的限制,帮助女大学生更好就业。

大学生就业调查范文第5篇

作为大二的学生在不久以后即将踏入社会,开始我们人生中的又一个旅程。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随着时间的发展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严峻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兴趣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断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

2010 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10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10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10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主体:问卷的设计

制作问卷时,我们力求所选题目确切、简洁、针对性强,并遵守以下几点:问卷主题明确,所有设问都必须与主题有关;
言语简明准确,以免影响理解和答问;
问卷项目由浅入深,并注意期间的来联系,使被调查者可以连贯做答;
设问切合实际,充分考虑被调查人的差异。

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详见附卷一)

一、调查概况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对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薪酬标准、就业地点、专业满意度、择业心情、就业服务等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形式,管理类的文科学生,也有技术应用类的理工科学生。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78%,其中男生占34.6%,女生占65.4%。由于在抽样调查中,充分考虑了样本的代表性和性别比例的协调性,因此此次调查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2010届毕业生择业心态。为方便学生答题,问卷均采用选择题形式,分为单选和多选。为了让我们的调查问卷更真实有效,所以我们在人员学历的选择上针对不同学历的人都选了30%左右的人。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0%的人是来自农村,剩下30%是来自城市和县镇。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 、关于就业形势与自身就业前景评价

关于目前社会的就业形势,91%的调查者认为“形势严峻,就业比较难”,分别有3.8%的调查者认为“形势正常”和“不了解”,而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的有1.3%。可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对自身就业前景评价方面,多数毕业生则显得较为自信。调查表明,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的调查者占56.4%,20.5 %的毕业生对自身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有信心,14.1%的调查者表示不乐观,而9%的调查者则表示不知道。对此的解释可能有两种,一是毕业生已在择业前做好了不太充分的准备,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加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是毕业生尚未进入求职面试的高峰期,对求职的艰辛认识不够。随着求职面试的高峰期的逐渐到来,迷茫的同学的比例还会上升。这就需要就业工作者深入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以使他们及时调整好心态。

2 、关于升学和工作的选择

在升学和工作的选择上,79.5%的调查者选择工作,11.5%的人选择升学,而2.6%的调查者选择考公务员,还有7.7%的调查者选择了回家创业。可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很多同学想在国家的优惠政策下,自主创业,减少就业的压力,锻炼自己的能力。这些人是需要大力扶持的。

3 、关于就业的影响

在就业决策时,有39.8%的调查者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有3.8%的调查者表示会受老师的影响,还有5.1%的调查者比较相信自己的朋友,“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的调查者占51.3%。可见,现在的毕业生在做选择时还是比较慎重的。

4 、关于就业地点的选择

调查表明, 66.7%的调查者选择就业地点时,格外青睐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大城市比较重视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好,经济收入高,发展机会多,并且接受新信息快,因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尽管大学生择业首选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择业地点过于集中,势必导致人才的闲置与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10.3的调查者喜欢到国外和内地的盛会城市去工作。而对于西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有23%的毕业生将其作为首选。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和福建省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就业和参加志愿服务的优惠政策,但毕业生的积极性仍显不足。这表现出大学毕业生择业的功利性和短视,他们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奉献意识与锻炼意识不强。学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奉献意识的培养,对毕业生的择业中的功利和短视心态要适时加以引导。

5 、关于薪酬标准

在求职者最为关心的薪酬问题上,毕业生的期望值一般。12.8%的调查者的月薪期望值在800元以下,其中21.8%的调查者的月薪集中在800--1200元这一档上,35.9%的调查者选择1200--xx元之间,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占20.5%;
有17.9%的人的月薪期望值在3000元以上。这表明,大学毕业生希望自己早点从父母的经济依附中解脱出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并渴望获得舒适的生活条件,因此希望能获得较高的薪酬。

6 、关于对口与心中的期望值

据调查,12.8%的调查者认为会“接受,并准备跳槽”,23.1%的人会“努力适应工作”,61.5%的调查者“工作时或工作后会考虑继续深造。2.6%的调查者还没考虑好。看来,兴趣与期望值对于工作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专业如果不对口绝大多数的调查者会在现在的岗位上工作。64.1的调查者会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只有9%的调查者表示不愿意,19.2%的调查者会“先在本专业干,再考虑转行”这些人对自己的工作的选择是小心而慎重的,个人兴趣和专业在选择工作时是占非常大的比重的。7.7%的调查者认为无所谓。

7 、求职信息

在就业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很大一部分调查者会认证考虑自己今后的就业。其中66.7%认真考虑过,26.9%的调查者“偶尔会想想”这类人可能还没体会到就业的艰辛,有5.1%的调查者很少再考虑,还有1.3%的调查者想“到时候再考虑”。

学生在求职过程中50%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司的介绍和招聘信息,15.6%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有关薪资及福利的信息,19.2%的调查者希望得到更多的关于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多,需要加强锻炼。有5.1%的调查者希望了解更多的公司员工的现身说法。借此了解公司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方法,做到心中有底。

8 、关于就业目的

此次调查表明,有大约80%以上的调查者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计的需要”只有17.5%的少数调查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为社会做贡献。剩下的2.5%的调查者认为就业是为了奠定建立家庭的基础。可见,在经济危机的时候人们还是迫以生计的。这也说明啊学生就业观念的不端正,需要老师的大力指导。

9 、关于最关心的问题

无论在什么时候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怎样和企业的双向选择。调查者在这方面的选择还是很明确的。有53.8%的调查者预计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可能“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太窄”这给学生就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惑。2.6%的调查者预计“户口难解决”,24.4%的调查者预计是“缺乏社会关系”7.7%的调查者预计“信息严重不足”不能很好的去加以选择,11.5%的调查者预计是其他的原因在择业过程中的阻力最大。没调查者选择“性别歧视”说明大家还是比较相信能力的。

而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是求职者的能力包括“所学的专业能力”、“所毕业的学校”、“社会经验”以及“潜力”,占总调查的87.1%,“技能、特长、品德”只占到了10%的比重,剩下的2.9%的调查者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求职者的性别。

当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属于买方市场”、“毕业生的思想不够端正,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社会上一些‘凭关系,走后门’的现象比较严重”占总人数的78.6%,认为“学校、政府、用人单位及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少了解不够”的占11.3%,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薄弱”、“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毕业生的不符合政策规定的择业行为比较多”的调查者占10.1%。

结尾:

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我校大学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择业意向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追求自我发展,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经济利益。毕业生中出现的盲目乐观、奉献意识与艰苦奋斗精神缺乏、诚信缺失等心态,不仅会影响到毕业生眼下的择业,同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以后的成长与职业发展。针对以上出现的不良择业心态,本人的建议是:

一、大学生毕业后不能仅仅只有就业意识,因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会在一定程度上饱和,现在尤为严重。因此我们要树立创业意识而不能把眼光仅仅限于就业。

二、要踏踏实实地做事,一步一个脚印,要有灵通的就业信息和强硬的个人素质。专业很重要,但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
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
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

三、要搞好人际关系,广交益友。朋友多了不是坏事。一个人在外难免会遇到挫折,此时朋友的帮助对你来说很重要。

四、在选择职业时,要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掌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视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知识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