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2023年度家规家训调查报告【五篇】(完整)

时间:2023-06-22 13:2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紧急删除:13882551937、13808266089服务时间:8:00~21:00承诺一小时内删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家规家训调查报告【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家规家训调查报告【五篇】

家规家训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塔塔”为你整理了这篇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与管理现状自查报告

一、督查内容和方法

(一)督查范围。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县级医疗机构、4家乡镇卫生院。

(二)调查内容。

1.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

2.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现状。

(三)自查实施。

自市疾控中心下发了《关于开展安庆市202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的通知》,由县卫生健康委疾控办组织县疾控中心组成调查组,严格按照《安徽省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现状调查方案(2017年版)》进行自查。

二、自查结果

(一)基本情况。此次共督查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家县级医院,4家乡镇卫生院。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

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实查病例登记数442例,网络报告病例440例,报告率99.55%。

2.法定传染病报告及时率。网络报告病例440例,报告及时440例,报告及时率100%。

3.纸质(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的必填字段信息填写完整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100%。

4.纸质报告卡填写准确率。实查填写完整的纸质报告卡135张,同时与门诊或住院登记信息一致,填写字迹清晰且无明显逻辑错误,无涂改的传染病报告卡135张,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准确率100%。

5.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与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电子卡必填信息完全相符的135张,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100%。

6.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实查纸质报告卡135张,身份证号填写完整135张,报告卡有效证件号填写完整率100%。

(三)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

1.疾控机构。

(1)辖区传染病常规监测管理工作情况。每日做好传染病报告卡实时监测审核记录,每日至少4次以上,记录完整;
建立了异常信息的快速反应机制与流程,并能有效付诸实施;
针对传染病报告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开展传染病报告质量指导,每月至少开展1次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估;
1-11月份传染病报告报告质量评价综合率均值为100%。

(2)数据分析与利用。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每月进行月分析,年终有年分析;
重点控制传染病有专题分析;
每月将常规分析报告通过纸质和网络直报系统进行反馈;
根据疫情流行情况适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3)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与评估。开展了辖区传染病报告管理督导检查,有检查方案和原始工作记录,实行辖区全覆盖,督查结束后有总结和通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二次督导;
21家网络直报单位,2020年1-11月有5家全年没有传染病报告,分别是4家民营医疗机构和县血吸虫防治站;
县直医疗机构连续3个月零报告单位1家,为县妇计中心;
乡镇连续3个月零报告单位4家,为雷池乡卫生院、凉泉乡卫生院、鸦滩镇、高士镇卫生院;
县级疾控中心每年对下级单位进行技术指导至少2次以上,每次都有指导记录。

(4)传染病报告管理专业技术培训。每年均开展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及监测资料分析利用等相关技术培训,有文件通知、有签到、有总结、有考核;
培训的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版)》重点传染病防控技术以及疟疾、登革热等诊治知识培训。

(5)网络直报人员及设备配置情况。疾控中心配备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的专职人员2人,实行A、B岗位制。配有专用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
为疫情监测人员提供了可实时连接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的无线网卡,对疫情监测人员提供一定的加班补助,并可以调休。

(6)用户信息安全管理情况。建有辖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用户及授权安全管理制度,对直报用户和本级用户均有备案,并对系统用户开展了信息安全相关培训。

2.医疗机构。

(1)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各医疗卫生单位均成立了传染病报告管理组织,相关工作制度齐全;
但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纸质版本普遍缺少有效证件号登记栏,但县级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均设有该栏;
检验科和放射科登记检查结果门诊和住院医生可以实时浏览打印。每月定期开展院内传染病报告质量自查,有记录,县医院并能落实奖惩措施;
各单位均开展了传染病报告管理知识培训,部分单位对传染病诊断标准进行了培训。

(2)网络直报专职人员及设备配备情况。各单位均指定专门科室负责院内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配备有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兼职人员,并对直报人员有一定的加班补助,加班后可以适时调休。

(3)医疗电子病历系统中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各单位均建有电子病历系统,除县级医院外,其他单位都不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
县级医院放射和检验结果门诊医院可浏览,但乡镇一级系统不具备该功能;
目前也不具备导出功能。

(4)用户信息安全管理。直报用户在县疾控中心均有备案,各单位均配有传染病报告专用计算机,并安装了杀毒软件。

三、主要存在的问题

1.各单位均开展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工作,但大部分缺少传染病诊断标准方面的内容,缺少培训考核,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意识和发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电子病历系统尚不完善。虽然各单位均建有电子病历信息系统,但乡镇不具备传染病报告管理功能,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的需要。临床医生登记意识和传染病报告意识不高。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规范培训,丰富传染病报告管理培训内容,做好培训考核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

家规家训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第一部分      总       则

第二部分      组织指挥体系

第三部分      疫情监测与控制体系

第四部分      医疗救治体系

第五部分      实验室体系

第六部分      公共卫生监督保障体系

第七部分      工作督查和责任追究

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第一部分      总    则

  

 一、目的

为加强我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保障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制定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及省、市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文件精神,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因地制宜,依法处置  ,建立预防为主,常备不懈,防治结合的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通过卫生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逐步形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体系,有效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扩散和流行。

三、基本原则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发挥疫情监测报告网络作用,强化常规监测和依法规范报告疫情,落实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及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例,迅速采取措施救治病人,隔离传染病病人及密切接触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迅速控制疫情在本区的传播和蔓延。

(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控制和所致病人救护负领导责任,对辖区内的医疗卫生资源统一指挥调度,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三)分级控制,注重实效;
根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及变化情况,分级实施临时紧急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防控效果,实行三级预警制度,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黄色预警,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橙色预警,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红色预警。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影响疫情发生、传播、流行的因素较多,预警分级应根据流行强度、波及范围,续发病例,传播扩散等情况,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综合分析,判定预警级别,并根据情况提出预警级别建议。

(四)预警启动、调整和解除程序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疫情监测和汇总分析,根据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及时向我区卫生局提出预警建议,我区卫生局及时向人民政府和市卫生局提出预警启动建议。预警的分级和启动由省人民政府批准。

(五)预警解除的条件;
区域内末例病例治愈后,14天以上无新发病例出现,周边区域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末例病例报告后14天以上无新病例报告。

(六)疫情信息;
经区政府同意,向社会公布本地区疫情的相关信息。

(七)充分准备,及时处置 ;
克服麻痹思想,加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资金的投入,充分做好人、财、物等方面的准备,强化纪律监督,落实“一把手”责任制,严格实行过错追究。做到有效控制,及时治疗临床病例和疑似病例,并对密切接触者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做到统一、有序、高效。

四、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办法》

5、《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第二部分    组织指挥体系

 一、日常领导管理机构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南大港卫生局局长担任组长,局领导班子各成员担任副组长,疾控、医教、监督、财务、办公室等科室负责人及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一把手为成员,具体组织协调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和救治工作,在无预警状态下,负责定期召开会议,加强信息沟通和有关防控工作的协调。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承担日常防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完成其它临时交办的任务。

二、预警状态下的组织领导体系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领导小组)及职责

(1)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卫生局刘双局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局领导班子各成员担任副组长,局各股室及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2)职责: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人民政府关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重要决策和重大部署,指挥和协调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

对全区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启动区级卫生应急预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3)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主要职责:组织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及医疗救援工作,组建与完善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和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立与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其他事件医疗救援应急预案体系,组织预案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和演练,建立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监督检查局属各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工作,建立与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制定全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计划,与有关单位协调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制度,组织协调其它重大安全事故中涉及公共卫生紧急医疗卫生救援的实施,紧急特殊情况下,直接调遣卫生应急队伍。

2、专业工作组:

(1)疾病控制工作组:

组  长:刘明玉

主要职责:制定并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和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及其它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的应急工作方案,组建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队伍,并组织专业人员培训,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处理工作,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

(2)医疗救治工作组

组  长:刘景

要职责: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工作,制定并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应急队伍,组织开展专业人员培训,负责实施医疗救治,建立健全全区急救网络,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接警程序、信息报告等快速反应体系,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援应急演练。

(3)执法监督工作组

组  长:刘克良

主要职责:制定并实施食物中毒事故应急工作方案,组建食物中毒应急队伍,并组织专业人员培训,负责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依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依据疾控机构出具的流行病学调查结论,组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组织食物中毒的应急演练。

(4)支持保障组

组  长:刘艳华

主要职责:组织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机关卫生应急后勤保障工作,协调并落实卫生应急工作经费预算,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三、技术保障组织

在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办公室指导下,卫生局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为领导小组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
疾病控制工作专家组负责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镇卫生院和医疗机构设置的防保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落实隔离、消毒措施,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诊断、救治药品和抢救方法等信息,提供咨询服务。

 

          第三部分     疫情监测与控制体系

 

一、责任主体

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工作,主要职责是确定监测点,指导开展监测工作,及时汇总,分析监测信息。及时收集、汇总和分析国内外疫情动态,对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并准确及时提出预警建议。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染病疫情和其它信息资料,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的报告、咨询和监督;
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

2、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和实验室,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集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做好标本的实验室检测及报告结果利用。

3、负责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建立监测信息数据库,开展技术指导。

4、负责人员培训与指导,对乡镇卫生院疫情管理工作人员,农村承担疫情报告的乡村医生,医疗机构设置的防保人员及学校、工厂等相关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等相关单位的疫情报告和信息网络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监测报告

(一)监测网络

在常态和预警状态下,巩固和完善区、乡镇(办事处)、村级信息监测报告网和乡镇卫生院等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系统,确定疫情报告责任人,农村卫生室疫情报告人收集本村可疑患者情况,向乡镇卫生院报告,接到报告的单位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控机构要立即进行复核并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疫情。根据预警分级,疾控机构及时派驻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进驻监测点,实施流调关口前移。

1、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设与诊断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

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指定的部门和个人,负责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相关信息报告卡的接收,核对和转报,并建立相关信息疫情报告登记簿,统一填报有关报表。

3、执行首诊负责制,接诊医生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所致病人后,要负责填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相关信息报告卡,按程序及时上报。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根据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方案(试行)要求进行报告。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人包括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的工作人员。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限和程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实行属地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必须依法报告疫情,法定报告人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必须在2小时内报告疾病防控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机构。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疾控机构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后,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级别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区政府报告,同时向市卫生局报告,如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相应专业机构采取处理措施,并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

(3)报告范围内容与标准。按照河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方案(试行)的要求执行

三、病例的诊断

1、农村卫生(所)室发现疑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的患者,应留置观察,同时立即报乡镇卫生院进行复核、诊断,仍不能排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例的,由“120”专车将全部患者送至市级传染病医院进一步诊断,首诊医师认为可疑的,由院内专家进行会诊,若专家会诊确认符合报告范围与标准,由医院立即报疾控机构,同时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及个人防护措施,区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立即对报告内容进行审核,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人及住所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消毒,确认为疑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例的,同时将流行病学调查材料及医院专家会诊意见书立即报卫生局疾控中心,疾控中心立即上报市应急办,疾控机构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上报市疾控机构,由省市应急办组织省、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咨询委员会专家进行会诊。

2、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发现可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例后,应立即由“120”专车送南大港医院进一步诊治,如仍不能排除可疑病例,由医院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院内专家组确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人后,由医院立即将院内专家会诊意见书报疾控机构,同时,立即采取必要的隔离和防护措施,疾控机构应在1-2小时内到达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人住所及其周围环境首次消毒,采样和实验室相关检测,随后立即将流行病学调查材料报市应急办防治专家组,由市级专家会诊。

3、经市专家会诊确定为确诊或疑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人,由疫情报告处置组将信息报告区政府和市卫生局应急办,并通知疾控机构,部署对病人及其接触者居住场所,周围环境及污染物等分别进行终末消毒和预防消毒,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管理。凡确诊疑似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人,统一交120急救车转送至定点医院(南大港医院)进行治疗。

四、流行病学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建立机动应急处置队伍,配备车辆和采样、消毒等设备、物资,接到疫情后,辖区内在1小时,农村2小时内赶赴现场,采集标本,实施隔离和消毒等控制措施,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按照法定相关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原则,对所致病人及疑似病人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具体内容包括:

1、初步判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别、等级。

2、可疑病人发病人数,发病时间、地点、临床症状及体症,抢救情况。

3、初步判定发生地点,波及范围和事件名称及事件发生因素。

4、根据需要采集病人或疑似病人的呕吐物、血、便等样品,明确检验项目,并填写样品检验通知单,按规定及时送检。

5、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登记表,制作调查笔录,撰写调查报告,并按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五、标本采集

各医院要配合疾控机构做好病人的血、尿、便等样本的采集工作,样品的采集要符合相关病例实验室标本采集技术标准。

六、疫点的确定与处理

1、疫点的确定。疫点是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人,疑似病人污染的地方,以及可能引起新感染的地方,划定疫点范围的根据是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疫点的处理。坚持“早、小、严、实”的原则,即时间要早、范围要小、措施要严、落到实处。

3、疫点的消毒。消毒的范围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人或疑似病人在症状出现前3天至隔离时止的活动范围内可能受到污染的所有场所和物品,如医院门诊、急诊、病房和放射科,运送病人的专用救护车、病人住所,公共场所等,消毒要按照《中国疾病防控中心下发的医院消毒隔离工作指南(试行)》《病人住所及公共场所的消毒(试行)》《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试行)》执行。

原则上,对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死亡的尸体必须立即火化,必要时,疾控机构要协助上级业务机构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尸体进行解剖,做进一步医学检查。

七、疫区的确定与控制措施

疫区的确定由疫情分析评估专家组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建议报区政府批准,主要采取以下行政控制措施。

1、查封造成或可能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场所,对病人或疑似病人实行先期隔离。

2、对发生和可能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地区和场所应立即进行卫生处理,主要包括:加强粪便管理,消除垃圾,销毁污物,加强自来水和其它饮用水管理,保护好水源,消除病媒昆虫、鼠类及其它染疫动物。

3、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护知识宣传,搞好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

4、必要时,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通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来源地和流行地的卫生行政部门。

八、信息保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关本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经确诊后,区卫生局报区政府批准后,其它相关部门、单位及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泄露疫情信息,所有涉及疫情的资料均需注明“机密”字样,并按照保密要求保管处理。各医疗卫生单位在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工作中,要注意保护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的隐私权。

 

           第四部分      医疗救治体系

 

从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人救治的长效体制和机制出发,建立和完善以医疗机构为岗哨,以疫情监测点、传染病门诊为前沿,以定点医院为阵地,以“120”为纽带,以专家技术为关键,紧密衔接,环环相扣的医疗救治体系,全面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效率。

一、组织领导与职责

区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组及专家组,具体负责突发事件所致病人的隔离治疗及医护人员的防护和确诊病人的转运,医学观察管理。

各医疗卫生单位梯队人员的组成,救护车辆的车号 、司机、院内专家组的组成,必须明确到人、抢救设备的数量、消毒药品,防护用品的品种,数量必须明确,确保2--4小时内能投入工作。

二、原则上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机构内设置一个传染病门诊,要选派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在传染病门诊工作。指定南大港医院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人救治的定点医院,医院为后备医院,定点医院的职能是负责接收乡镇卫生院等传染病门诊不能排除疑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人,并进行救治。

三、          南大港医院要设立感染控制科,传染病门诊和隔离病区,落实感染控制制度和措施,防止院内感染,保证就医安全。

四、          急救机构的队伍建设

南大港医院的急诊科组成功能合理的急救网络,并加强与市急救网络的对接工作,积极争取外援,卫生局负责指挥、调度本行政区域内的急救资源,开展日常和应急救护工作,全区组建一支设备齐全,技术高超,机动灵活的应急急救队伍,各乡镇成立应急急救小组,应急队伍承担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流行病学调查任务,采取预防措施控制疫情传播和扩散。

五、区卫生局根据人员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充实,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致病人的会诊和诊断。

六、全员培训:采取基础培训,分类培训、专业培训,随时培训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范围及标准,传播、流行特点,掌握诊断标准,治疗和防护知识,增强防护意识,防止漏诊,误诊、漏报和自身感染。

 

             第五部分     实验室体系

 

区疾控机构生物安全实验室及定点医院、后备医院、化验室、传染病门诊、肠道门诊化验室组成实验室检测体系,由疾控机构实验室牵头,并注意加强与市疾控专业实验室的业务联系与对接,积极争取技术援助与指导,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承担血清学检测,病毒抗原检测,病毒及细菌分离,培养和签定以及所有检测结果的汇总、报告,初步检查阳性的标本送省市疾控机构确认。

 

        第六部分      公共卫生监督保障体系

 

按照“规范措施,严格标准,责任明确,强化监管”的方针,坚持谁发证、谁监督、谁管理的原则,坚持点面结合,重点突出,抓薄弱环节的总体思路,将重点行业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要求纳入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之中,把行业卫生要求与长效预防控制机制相结合,把完善从业单位内部管理与强化监督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对文化娱乐场所、旅游业、美容美发业、洗涤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学校及幼托机构、建筑工地等重点行业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

 

 

第七部分   工作督查和责任追究

 

一、工作督查

1、工作督查

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实施分级督查

(1)区卫生局负责乡镇卫生院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防治工作督查

(2)乡镇卫生院负责辖区内农村医疗机构防控工作的督查

2、督查程序

(1)进行现场督查,技术指导和卫生监督

(2)反馈检查情况,形成指导意见

(3)下达督办监督执行记录单

(4)检查督办落实情况

3、督查方法

(1)听取汇报:由被督查单位提供书面汇报材料。

(2)实地检查,对传染病、定点医院、后备医院、区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疫情报告网络及运转情况,应急队伍建设,物资储备情况,根据本预案的要求标准逐一对照检查。

(3)现场询问:所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人员,应熟知本职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发现不足,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技术指导。

(4)现场模拟考核,督查人员由发现病人,对被查单位实际操作全过程进行模拟考核检查。

4、督查工作责任制

(1)实行督查负责制:明确督查工作人员岗位责任,把督查的地域和具体单位落实到每个责任人,无特殊情况不得变更。

(2)实行督查责任追究制:对未按规定开展督查工作,督查发现后,未能监督改进的督查人员,要追究责任。

(3)督查工作要书写执法文书或督查文书。

5、督查发现问题的处理

(1)重大问题的报告,发现可能造成疫情暴发,蔓延等紧急情况时,要立即用最快速度向卫生局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

(2)一般问题的处理:发现的一般问题,要进行分析整理,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卫生局应急领导小组。

二、责任追究

1、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责任制追究制,全面落实本预案的要求,制定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和任务,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岗,明确到人。

2、对违犯本预案有关规定,妨碍本预案正常实施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附件1

南大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制度

一、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制度

(1)根据本地区卫生应急工作需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平战结合、科学应对”原则,组建适当数量的卫生应急队伍,配备适当数量的卫生应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

(2)应急队伍组成分成重大灾害、传染病、中毒等不同类别。根据应对事件的不同类型,选择年富力强、具有实践经验的流行病、公共卫生、职业中毒、传染病及相关保障与管理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确保专业结构合理,实行分类管理。

(3)做好应急队伍成员库平台的建设和卫生应急队伍的调用,实行分级管理、动态维护、适时更新和调整。

(4)卫生应急队伍组建单位加强队伍管理,建立应急工作队伍成员基本资料档案,及时更新信息,并根据应急处置情况对队员进行及时调整。定期开展组织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二、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制度

(1)卫生应急装备的管理须实行岗位责任制,各单位确定专人保管。

(2)辖区各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区卫生局的统一部署,根据应急队伍的职能,制订本级(单位)应急队伍的装备标准和目录,包括:通用性保障装备(包括个人生活用品、后勤保障装备、通讯装备、办公装备、徽章标志和交通装备等)和专业类工作装备(包括防护装备,标本采集、保存、运送类装备,现场快速鉴定、诊断和急救装备、检测装备,现场调查和处置装备,药品器材等)。

(3)应急办负责组织有关专家验收应急装备,做好装备的仓储管理、维护保养及训练使用等工作,定期监督检查应急队伍的应急装备使用管理。

(4)应急分队负责应急装备在卫生应急救援行动时的使用和保管,要熟悉其调用程序,在应急工作结束后及时将相关物品交于管理单位入库;
配合应急装备日常管理单位对其进行定期维护保养。

三、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调用制度

(1)应急办制定的应急物资装备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编制物资储备目录和配置方案;
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应急物资装备的经费预算和采购工作。

(2)根据“安全第一,常备不懈,定额储备,及时调度,满足急需”的原则,对医疗卫生设备、快速检验检测器材和试剂、传染源隔离、放射源隔离、防护用品及设施等卫生应急储备物资实行分类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

(3)做好应急物资的仓储、维护保养工作,定期组织有关部门、专家验收应急物资装备,监督检查应急队伍的应急物资使用管理。

(4)应急物资管理责任到人,定期补充更换,严格执行出入库制度。

(5)建立应急物资余缺调剂和调用机制,统筹物资储备和使用,建立应急物资信息化管理制度,实现应急物资的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

四、卫生应急培训与演练工作制度

(1)区卫生局组织开展培训与演练需求分析,确定卫生应急存在的问题,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本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年度培训和演练计划。

(2)根据年度计划要求,编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工作的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本次演练的目的、组织、参加人员、内容与形式、时间与场地安排、评判要点、保障支持、经费预算、工作要求、效果评估和注意事项等基本要素。应急处置演练工作以实战要求对待模拟演练,各项措施均应落实到位,包括组织管理、技术规范、物质储备、部门协调、快速反应、媒体沟通等。并对演练各环节进行现场点评。

(3)培训计划应包括目标、内容、对象、时间、地点、教材,以及效果评估、费用预算等项目。培训结束后,通过问卷、集体座谈等形式了解演练的针对性和实战效果,开展演练评估与总结,撰写演练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包括培训项目概况、受训人员及培训结果、培训效果分析与经验总结等。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与报告制度

5.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工作制度

(1)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网络体系,包括法定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实验室监测网络等。辖区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负责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制,保证信息的及时收集、核实、分析与反馈。

(3)建立监测工作评估制度,对监测系统敏感性、及时性、代表性、灵活性、可接性、数据质量及成本效益比例等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监测系统。

5.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工作制度

(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分析工作制度,定期分析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资料,对下一阶段趋势开展预测预警。

(2)建立新发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监测系统,选择哨点医院或学校等作为监测哨点,根据症状监测原理,开展常见及重点症状与疾病的预警监测工作。

(3)建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反应制度,通过预警监测发现异常症状/疾病聚集性信号,即启动现场调查,核实原因,证实暴发并开展科学处置。

5.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1)督促辖区各医疗机构依法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直报的具体操作;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网络直报技术的培训、业务指导和管理工作。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事件发生单位为责任报告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在2小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区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其它专业机构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突发卫生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报告遵循“依法报告、统一规范、属地管理、准确及时、分级分类”的原则,实行首接首报制度,要求责任报告人及时作出反应。

(4)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范和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报告管理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协调组织相关力量做好事件处理和应急响应。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区疾病控制中心做好事件动态与应急工作进展的追踪,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向事件发生地进行反馈。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制度

6.1、应急预案启动制度

(1)区卫生局根据各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提供的监测预警信息,组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咨询委员会专家进行分析,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公众健康的程度、受事件影响的范围等,遵循分级响应的原则,启动应急预案,作出响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预警级别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Ⅳ(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3)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权限、危害程度和紧急程度,、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涉及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特别严重或严重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须报上级批准。

(4)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单位等。

6.2、现场医疗救援制度

(1)遵循“平战结合,常备不懈”的原则,卫生局加强突发公共事件救援工作的组织和队伍建设,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技术研究,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强化应急现场检伤分类工作,到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现场,首先对伤病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处置,根据现场检伤结果将伤病者分为四类,标示不同的醒目颜色,分别为:危重患者,标红色,优先处置;
重症患者,标黄色,次优先处置;
轻症患者,标绿色,延期处置;
濒死或死亡者,标黑色,可暂缓处置。

(3)急救医疗机构负责现场医疗救援,包括抢险救护(将伤员从危险的环境中解救出来)、现场急救(对危重伤病员立即进行现场救治)、伤病员转送(及时、安全、合理地疏散到有条件的医院)等。

(4)区卫生局组织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急救知识普及工作,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扩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
指导企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加强对所属人员的宣传教育;
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宣传资料的提供和师资培训工作。在广泛普及医疗求援知识的基础上,逐步组建以公安干警、企事业单位安全员、卫生员为骨干的群众性救助网络,经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

6.3、现场调查与处置制度

(1)组织疾病控制中心针对疾病暴发或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或卫生学调查,以尽快明确病因(包括传染源或危害源、传播途径或危害途径、高危人群及主要危险因素)等,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事件危害。

(2)现场调查工作由卫生相关专业人员(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临床等专业)完成,必要时可增加其他专业和管理人员参加调查。

(3)充分准备现场调查所需资料、物品,包括调查表、调查器材、采样和检测设备、试剂和用品、现场用预防控制器材、药品、个人防护品、相关专业资料和数据库、现场联系信息、电脑、照相机和采访、录音器材等。

(4)应急现场调查与处置工作同步开展。根据疾病的传染源或危害源、传播或危害途径以及疾病的特征,确定并落实应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消除传染源或危害源、减少与暴露因的接触、防止进一步暴露、保护易感或高危人群等。

(5)对现场调查与处置工作开展评估,发现问题并总结经验。

(6)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及防治措施的效果评估,对发病原因、传播方式、流行特点、流行趋势、预防控制措施评价及暴发流行的经验教训等进行总结,由相应专家咨询委员会形成书面材料向相关部门报告。

6.4、现场卫生学评价制度

(1)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对事件可能波及的场所均应该进行卫生学评价,包括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医院、教学场所和生活场所,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到的场所。

(2)现场评估小组由多种专业人员组成,包括:卫生管理人员、流行病学专家、食品营养、环境、饮水卫生专家等。

(3)通过收集现有资料、现场考察、知情者访谈、快速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等方法收集资料。收集的资料包括:卫生信息、人口学信息、发病、死亡、卫生服务设施、食品、水、环境日常生活必需品以及组织管理方面的资料等。

(4)专家咨询委员会撰写现场卫生学评价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评价依据、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符合准备和要求的情况、处理建议等;
结合事件初期检测结果作出综合评价,及时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6.5、调查取证制度

(1)督促区卫生监督所在发现单位或个人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按照《卫生行政处罚程序》的规定予以立案调查。

(2)调查取证,应当遵循合法、客观、全面、及时的原则,所有证据必须经过查证核实。

(3)卫生监督人员在其职权范围内进行调查取证。案件的调查取证,必须有两名以上卫生监督人员参加,并应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对调查过程中所涉及的国家机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调查人员应当保守秘密。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与本案的利害关系的、与当事人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承办人应当自行申请回避,回避申请由卫生监督负责人决定。

(4)询问当事人或证人,卫生监督人员应当当场制作询问笔录。询问笔录经核对无误后,调查人员和被询问人应当在笔录上签名的,被询问人拒绝签名,调查人员应在笔录上注明情况。

(5)卫生监督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时,应当通知当事人到场陪同检查,并当场制作现场调查笔录。笔录经核对无误后,调查人员和被调查人员应当在笔录上签名。被调查人拒绝签名的,调查人员应在笔录上注明情况。

(6)卫生监督所调取的证据应当是原件、原物。调取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由提交证据的单位或个人在复制品、照片等物件上签章,并注明“与原件(物)相同”字样或文字说明。

(7)卫生监督人员调查违法事实,需要采集鉴定检验样品的,应当填写采样记录。所采集的样品应标明编号并及时送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鉴定检验。

(8)对于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经卫生监督所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对登记保存的物品应出具《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决定书》,并在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9)调查终结后,调查人员应当写出调查报告。其内容应当包括案情、违法事实、违反法律、法规或规章的具体款项等,并将有关资料整理、分析、归档。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与通报制度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在法定职责范围内,按照区卫生局信息和通报的情况,具体承担:

7.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

(1)卫生局按照不同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具体要求,遵循“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注重效果、杜绝虚报”的原则,依法开展信息工作;
贯彻分级负责制度,不同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不同级别的卫生行政部门根据相关规定。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对外的信息主要包括:突发公共卫生的性质与原因,发生地及范围,发病、伤亡及涉及人员范围,处理措施与控制情况,事件发生地强制措施的解除情况等。

(3)针对重大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特点和季节性特征,卫生局及时组织分析和预测疫情,必要时向社会传染病、食品安全、职业安全的预警信息。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完成后,卫生局召集专家咨询委员会人员进行总结,汇编和分析媒体报道及群众反应,对信息传播工作进行全面评估。

7.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通报无误后,调查人员和被询问人应当在笔录上签名。被询问人拒绝签名的,调查人员应当在笔录上注明情况。

(1)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卫生局应及时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和辖区各医疗单位通报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2)对甲类传染病以及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乙类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个案信息,在本辖区上述信息前,应事先报告卫生局并告知具体时间,由卫生局提前向相关部门通报。

八、卫生应急健康促进与危机干预制度

8.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1)成立区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公共卫生应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各项应对准备工作。

(2)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应急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和宣传策略;
利用现代传播设备和技术,通过简报等形式及时沟通、促进工作。

(3)督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卫生应急健康教育的各项措施。

(4)各成员单位要建立联络员制度,确保政令和信息畅通,及时调整宣传策略和响应措施。

8.2、群体心理危机干预

(1)积极组织心理专家对公众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根据心理测评结果,提出具体方案,并利用各种途径组织具体实施,为政府决策提供指导意见。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干预措施。通过宣传科学防控知识,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公众心理危机,防止群众产生恐慌心理,预防发生群体性不良事件;
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变化,针对公众心理状况,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策略,帮助广大群众树立对科学、政府的信任,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

(3)促进公众灾后心理健康重建

九、卫生应急反应终止和善后处理工作制度

9.1、卫生处理反应的终止制度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需符合以下条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被消除:最后一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

(2)卫生应急反应的终止,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由卫生局相应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反应的建议,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实施;
同时向卫生局报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由省人民政府、省卫生厅负责;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终止由区人民政府、卫生局负责。

(3)卫生应急工作结束后,应将情况及时通报参与事件处置的各相关部门,必要时通过新闻媒体同时向社会应急结束的消息。

9.2、卫生应急的善后处理制度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卫生局应在政府的领导下,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相应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控制专业技术措施、控制效果及控制保障进行评估。评估报告上报政府和卫生局。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和保障评估:对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应急队伍和人员培训、应急物资储备和装备进行评估;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措施评估:按事件处置进程完成初步评估、进程评估、终结评估。主要对事件处置的及时性、处置措施的有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以及负面效应进行评估。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及控制效果评估:危害因素是否得到控制和消除: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公众健康的危害、社会和经济影响;
事件转归预测等。

(2)责任追究与奖励: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如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

(3)抚恤和补助、征用物资及劳务的补偿:对因参与应急处理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对应急处理期间紧急调集、征用的物资和劳务进行合理评估,给予补偿。

附件2

南大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为了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处置,及时发现突发事件的苗头,保证事件报告工作的质量和资料的时效性、准确性、完整性,采取有力措施,防止事件危害扩散、蔓延,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一、事件的报告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事件的

二、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

区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接到报告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规定报告的同时,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

三、 报告内容

(一)事件信息

    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步工作计划等。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二)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

    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分为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

1、初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报告人员及通讯方式等。

2、进程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

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少按日进行进程报告。

3、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应进行结案信息报告。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分级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由相应级别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进行评估,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四、监督管理

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未依照本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拒绝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进入突发事件现场,或者不配合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卫生行政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他专业防治机构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和管理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家规家训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 发展战略 组织保障 系统 流程 专业管理

一、电力企业培训需求调查的意义

1.是培训系统有效运转的前提。培训系统流程由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及反馈组成,培训需求调查是整个流程的首要环节。通过深入基层单位及职能部室,运用调查问卷、专家小组座谈等方式,对岗位人员知识、技能及态度水平进行分析,才能找到组织发展期望与个人现状之间的差别。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急需开展的培训内容,找寻最有效的培训方法,预算培训费用,为培训专项计划及培训实施方案的编制提供决策。

2.为培训机构进行培训资源建设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开展需求调查工作,可以深入了解企业各专业发展状况、人力资源基本状况、电网结构及建设、技能人员队伍现状等情况,结合对现有实训基地及实训室的数量、地域分布、培训对象、培训规模、培训功能、培训设备与现场同步状况等情况进行分析,从管理机制、师资配备、资金投入、培训需求与资源现状等方面,总结网省公司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培训功能定位,对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内容进行预测。

3.通过交流合作为培训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障。通过开展需求调查工作,培训管理部门通过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人员配置变动、企业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变动活动中,和其他部门之间保持更密切的合作,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为培训收集到更多、更有效的信息。同时,将所收集的信息形成书面报告后,更容易为培训工作的开展得到组织上的支持和保证。

二、电力企业培训需求调查现状

1.领导重视不够。电力企业主管培训高层领导一般由主管生产领导负责,对培训相关专业管理知识储备不足,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安全生产管理,而对于人才培训与开发没有在战略层面予以重视,在企业变革加快的过程中,不能提高理念层面的工作部署。人力资源部是培训的主要管理部门,而从领导到专责的整体学习能力不强,不能及时准确把握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制度文件要求,做好全员能力素质分析工作,未能向公司领导提供决策数据,更加阻碍了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

2.组织实施不严密。各单位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只是对开展调查活动进行通知,各专业部门按照时间节点上报后,仅仅对结果进行搜集整理,并未开展可行性、实效性分析,形成了调查报告,就直接将需求调查项目上报,使得调查结果并不能反映实际问题。

3.管理人员专业管理技能水平不高。培训需求调查由培训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开展,从前期计划、组织实施及分析提炼都是由培训管理人员负责,这就要求相关负责人熟悉相关业务流程,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具有沟通协调能力。而在电力企业中培训管理人员大部分非人力资源专业出身,持有企业培训师资格率较低,大部分人只忙于日常琐碎工作,而对相关专业学习主观能动性较差,专业技术技能水平较低,对工作缺乏思路和实施技巧。

三、如何开展需求调查工作

1.争取高层支持。人力资源部应及时把握公司战略转变及改革发展,及时了解国家及公司相关政策,及时掌握工作岗位内容变化及分析工作,并充分利用人资管控系统信息统计数据,尽量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领导层及时汇报企业人才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争取领导的支持,然后开展调查工作。

2.进行人员培训。为保证培训需求调查工作能够按照流程高效开展,在调查工作开始前应该对调查小组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培训需求工作的作用、开展流程及开展方法等内容。从长期来看,培养一支专业技术能力强的培训管理队伍,是培训工作有效开展的必要前提。应加大培训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考核,可以通过考取企业培训师资质奖励等方式,提高专业技术技能。

家规家训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一年来,在x、x局党组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x、x局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围绕八项工作任务,以落实政风行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以开展“‘三比三赛’服务绿色腹地建设年活动”为载体,狠抓落实,开拓创新,扎实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深入开展药械市场整规,确保药械安全有效。

1、突出重点,市场整规取得明显成效。按照“全面整治、突出重点”的原则,整规突出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重点单位、重点案件,持续深入地抓好市场整规。一是抓好两节、五一黄金周期间药品市场专项检查活动,保障节日期间群众用药安全。二是积极参与__政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制定了__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开展药品专项整治工作。三是开展检验试剂专项整治,对医疗机构使用的检验试剂重点检查注册证,清查经营、使用无注册证检验试剂行为。四是开展了生物制品专项检查,结合国家局《关于严历查处假冒人血白蛋白药品经营企业的通知》,重点对生物制品在索证、批签发合格证等手续的完备性进行检查,无发现经营假冒人血白蛋白的行为。五是组织开展农村药品市场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村级药械经营、使用单位。检查的内容包括药械的购进、经营、使用、养护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使用后毁形情况等。为了确保活动的效果,专项检查做到四个结合:即与新修订《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的宣传结合,与促进农村药房规范结合,与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结合,与药品质量公告中不合格的药品检查相结合。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627人次,车辆197车次,检查792家次,行政处罚案件36件,案值7.94万元,罚没入库12.5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44%。出动执法人员12人次,配合物价部门开展药品价格的专项整治。

2、充分发挥了药品技术监督的效能。坚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重点品种、重点厂家、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开展“靶向”抽验工作,不断规范抽样方法,进一步提高药品抽样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时效性,充分发挥技术监督的作用。今年以来快检350批次,经检验发现不合格药品89批次,阳性率为25.4%;
自行抽验10批次,不合格药品为3批次,抽验命中率达30%;
配合x局抽验药品76批次,发现不合格药品12批次,阳性率为31.6%;
全年通过抽验监督取得罚没入库10.87万元,占罚没入库总数的86.9%。为增强执法人员鉴别假劣药品的能力,添置灯检等快检设备。

3、规范涉药举报案件的管理。为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提高公民参与药品市场监管的积极性,加强对涉药举报案件的管理,进一步畅通涉药案件举报渠道。健全举报案件管理,实行举报案件首报责任制度,加大案件查处打击力度。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完善举报保密和奖励制度。该做法在《中国医药报》进行了报道。全年共受理举报6起,其中立案查处4件,另外2起经查不实不予立案。

4、健全了办案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制定了《稽查手册》,建立并落实案件主办、督办、不立案案件管理、举报投诉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案件查办流程加以明确,规范了稽查人员的执法行为。并积极发挥网上稽查作用,发现案源信息3条。

二、全面深化“两网”建设,增强“两网”活力

1、夯实监督网络建设,增强网络活力。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部门的支持,调整并充实了__、__药品监督网络领导小组和三级药品网络员共120名。__监督管理站均设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牌子,工作制度公开上墙,有设施,__对各种活动有活动记录本、有药品检查内容记录;
__、村网络员对每月协查本辖区涉药单位一次,全年不少于12次;
__监督网络站形成例会制度,每年至少举办两次以上培训,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每个网络员每年提供6条信息或线索,07年由网络员举报的案件3起,罚没入库7.23万元,占罚没入库数的57.8%。监管网络实现了有组织、有人员、有职责、有制度、有场所、有活动、有作用、有奖惩。

2、供应网络不断拓展。为建立了“更加完善、更加规范、更加有效、群众更加满意”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切实解决农村群众购药难、用药贵等问题,我局根据国家局关于扎实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有关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努力引导售药网点向农村延伸,对群众购药难的偏远行政村在村卫生所及食杂店内设置乙类非处方药柜,通过广泛开展宣传动员、积极筹备、人员培训、制定《申办药柜须知》等,现已有36个行政村设立了乙类非处方药零售网点,大大方便了当地村民购药,受到了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好评,成为我__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亮点。该做法在《全国医药信息》、《__北日报》相继进行了报道。供应网络建设实现“五个一”的建设标准。即有一块牌子,各配送单位均应加挂一块农村药品配送中心或代购

中心的牌子;
有一份协议书,配送单位与单位的配送人员要签订一份配送协议书;
有一张网络图,即每个配送单位应有一张其供应网点的网络示意图;
有一本台帐,配送和受配送单位均必须建立购进药品验收入库台帐;
有一套制度,各单位均有一套完整的药品质量管理制度,并按制度规范运行。通过“五个一”的建设标准的实施,进一步规范了农村药品配送行为,使农村用药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全国医药信息》对我局供应网络建设情况进行了报道。

3、“规范药房药库”建设进一步巩固。为进一步加强药品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各级医疗机构依法管药水平,将与卫生部门联合对“规范药房药库”开展跟踪检查验收,与卫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规范药房药库检查验收的通知》,定于11月份对全__规范药房药库进行评定检查验收。据统计,近年来,我__各级医疗机构先后投入药房药库改造资金累计约达36万余元,使药房药库的改造工作得到了全面落实。

三、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加强,源头安全得到保障。

1、严格市场准入关,落实gsp认证跟踪检查。按照“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的目标,突出动态监管,创新工作方法。一是通过严格市场准入,指导3家新申办药店按gsp标准筹建,帮促企业在规定时限内保质保量完成认证。二是制定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将认证后的监管与“诚信”机制的完善结合起来,引导企业严格自律,诚信经营。对各药品经营企

业建立了安全信用信息档案,按照经营信用情况进行等级分类,并实行动态管理。今年27家药品经营企业中,被评为守信等级的有15家,警示等级的有10家,失信等级的有2家,无严重失信企业,共同营造诚信经营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加强对认证后药品企业的跟踪检查,强化企业内部质量监控。通过店主任季例会、药师在岗时间月报制、日常监督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等形式,及时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监管方案,对违反gsp管理规范的行为,予以责令整改或行政处罚,15家已认证企业顺利通过跟踪认证检查。

2、加强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开展了4次有关医疗器械法律法规、质量管理知识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等培训。督促企业做好供货方资质材料的收集、审核和产品的验收记录。建立了医疗机构使用的大型诊疗仪器使用档案。组织开展“体外循环及血液处理设备”等医疗器械日常检查。共出动执法检查人数16余人次,执法车辆4车次。检查医疗器械经营企业4家,(其中法人经营企业1家、非法人经营企业3家),未发现有销售西安西京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希健医用牌”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管道产品。

3、强化特殊药品和疫苗的监管。深入贯彻落实《品和管理条例》,积极探索特药监管的新办法,完善已搭建的特药动态监控网络,推动特药使用单位纳入动态监控网络,达到特药“一针、一片”和易制毒化学品流向监控的目标。加强与公安、卫生等部门的信息交流和日常监督,建立特药监管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
落实特药监管责任制和巡查制,做到麻精药品的区域性批发企业每月检查一次,二类每季检查一次,确保麻精药品安全、有效。加强对疫苗存贮、保管等环节的监管,及时督促防疫部门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防止假劣疫苗的流入,切实保证群众预防用苗的有效供应和产品质量。

4、adr的监控力度扎实有效。一是与卫生局开展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调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的通知》。二是调整和充实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单位分别成立adr报告与监测工作小组,确定专职和兼职人员,做到adr的信息收集、报表填写及上报工作有专人负责。三是建立adr“零报告”和月通报制度。即:各单位必须于每月25日前将本单位发现的adr病例上报__adr协调小组办公室,对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上报,死亡病例应及时上报,当月没有发现adr病例的也要以书面形式实行“零报告”。每月对各单位adr报告情况进行通报,并对监测工作成绩突出的进行表扬,对工作懈怠连续出现零报告的进行通报批评。四是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__药监局、卫生局与各医疗单位签订《adr报告和监测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责任与义务,__卫生局将adr监测报告工作纳入医疗单位年终目标考评。五是强化adr工作的培训。分别在医疗单位和药品经营单位组织开展一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培训班,让信息报告员全面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法律法规和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如何发现、收集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如何填写监测报告表,切实提高广大信息员法制观念和监测报告水平。adr报告例数取得新突破,全年已上报adr病例报告99例,达到每百万人口660例。7月份上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1例,率先在__x实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零”的突破。adr监测的做法和经验在全xadr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5、打击药械违法广告,净化药x环境。为引导群众安全、合理用药,避免误导消费,加强《药品广告审查办法》及《药品广告审查标准》的宣传,强化对药品经营企业进行了虚假药品广告知识的培训,并把监督检查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广告工作与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 ,收缴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广告牌30多块,对广告中含有夸大功效的内容等实施重点监管。与工商部门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实行联络员制度,适时对违法广告进行整治。

6、积极主动介入并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一是建立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组织机构,做到了有人管,有人抓,工作有落实。二是与相关部门共同开展了食品安全监管调研,通过走访相关单位,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今后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适时提交__委、__政府,为__委、政府出台食品安全政策提供参考。三是联合开展了元旦、春节和“五一”“十一”等节日食品市场检查,尽快熟悉食品市场情况,为今后履行职能打下基础。四是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开展了食品安全宣传周和“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向学生介绍科学饮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一些基本常识,向农民、群众宣传食品安全的常识、法律法规等,现场设置宣传展板9个,发放宣传册100多份,宣传单1000多份。积极做好食品安全的信息的收集和报送,据统计,共报送食品安全信息40多条,被国家局刊物和网络采用2条,x局食品安全网采用12条,x局《__北食品安全动态》刊用4条。

四、结合职能开展有效帮扶,促进医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深入调研,拓展思路,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局党组加大了到一线调研指导、检查督导的工作力度。对全__食品安全监管、学习型机关建设、中药材种植发展、adr报告、“两网建设”、“规范药房建设”等情况开展了调研。撰写调研文章10余篇,有7篇被《中国医药报》等部级刊物或网络刊登。

2、大力帮扶“一把草”工程的实施。一是深入调研,撰写了《关于对我__发展中药产业的建议》的调研报告,促成了中药材产业列入《__十一五发展规划》,并纳入我__政府经济发展目标的“五个一工程”之一的“一把草”工程,为发展我__中药材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激发广大农户和投资者积极主动参与到中药材种植。帮助规划,协助建立中药材示范基地,给农户增强了信心。目前,全__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三是积极协助__药材办起草了《__中药材项目发展规范》及《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较好地促进__中药材产业的规范发展。协助做好科学选种。根据我__实际,积极提出中药材种植的合理化建议,如:在品种上以长、中、短结合,以短养长,山田结合,协调发展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利用冬闲田种植的580多亩元胡、__让农民增收30多万元。四是规范种植。经常深入中药材基地开展扶持和引导中药材的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为推行中药材产业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力求高产优质增效,为广大种植户提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及时收集中药材种植的技术资料印发给农户,随时为种植户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同

时,积极帮助中药材种植规划,形成连片开发,规模种植,并逐步建立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为实施gap认证打下基础。

3、行政许可事项进一步规范。以开展“‘三比三赛’服务绿色腹地建设年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许可事项。把行政许可集中受理窗口列为“‘三比三赛’服务绿色腹地建设年活动”的“示范活动窗口”,不断细化服务举措,提高服务质量。针对部分服务对象在许可证申请、变更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资料提交不全、现场验收不符合规定要求或对规定要求存在理解偏差等情况,制作了《申办零售药店有关事宜告知书》发放给服务或咨询对象,告知行政许可所需的材料、程序和时限等。同时,将申办零售药店从申请到验收整个过程制成《申办零售药店工作程序图》,悬挂于办理窗口,方便群众办事。行政许可审批从原来的55个工作日缩短为15个工作日。并实行“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和“服务时限承诺制”,并按受理情况分别发给《申办药店受理通知书》、《不予受理通知书》、《补正材料通知书》等,明确告知受理情况的理由及依据,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了依法行政。今年以来,我局受理的行政许可事项47项,其中:新开办药品零售供应网点39家,受理《药品经营许可证》项目变更8家,较好地促进了我__药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在x局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得到好评。

五、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

1、精心组织,营造声势。充分利用“科技周”、“3%26#8226;15”、“黄金周”和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三进”活动等开展宣传活动共8次,开展“安全用药,关注民生”主题宣传活动,共发放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等宣传资料0.32万余份。印制了《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及基本常识材料》,制作宣传图板20余幅,真假药品鉴别20余幅,30多种,向公众宣传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职能、假劣药品的识别方法、保健食品知识以及合理使用特殊药品的常识,使正确使用药品的观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自我防范、自我保护的意识进一步加强。

2、加大新闻宣传报道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了新闻信息奖励制度,把新闻宣传报道分解落实,并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评,形成宣传工作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责任的良好氛围,及时把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情况和典型经验宣传报道出去。今年已编发简报8期,在各级报刊、网络、电视、广播电台等报道124篇(条)。其中:部级刊物刊登新闻信息33篇、x级15篇、x级33篇、__级43篇。切实做到“报刊上有文章,电视里有图像,广播里有声音,网络上有信息,群众心里有口碑”的宣传效果。协助x局承办了一期全x药监系统新闻、政务信息和财务工作培训班,我局领导在培训班上作了题为《如何捕捉和写作新闻》辅导讲课。

3、加强培训,不断提高管理相对人的业务素质;
加大药品经营从业人员药学专业知识培训和药品专柜从 业人员上岗培训,举办《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adr等各项13培训期,共培训人员517人次。组织10人次参加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有8人取得药学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

六、强化机关效能建设,促进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

1、学习型机关建设进一步深入。坚持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抓手,树立学习就是工作,就是解决问题的观念,不断创新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内容、扩大学习效果,推进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全面提升。把创建学习型机关与促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与提升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和执法能力、与提升队伍素质、与建设药监文化和文明创建等紧密结合。制定了《20__年学习计划》、《20__年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对全年理论学习的任务及重点进行统一部署。一是坚持每周一的政治理论及业务知识学习制度,组织干部职工系统全面地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x、x局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精神,使广大干部职工明确了今年的奋斗目标、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二是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认真学习《文选》的通知>,组织干部职工原文学习了《文选》、新《》和十七大报告,《十七大报告》做到人手一册;
三是充分利用好每周理论、业务知识学习时间,组织干部职工全面系统的学习了《行政机关公务员处罚条例》、《行政处罚法》、《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和《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推进了机关学法用法工作的不断深入。对我局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做法和经验《中国医药报》以<创建学习型机关提升监管效能>为题进行了报道,《中国党建网》、《__机关党建网》也先后进行了宣传报道。

2、扎实开展“政风行风建设年”活动,促进机关效能的提升。为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正派、纪律严明、行动快捷”的药监队伍,局党组始终把队伍作风建设作为落实各项工作和自身建设好坏的决定因素来抓好抓实。一是以作风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学习对照hjt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召开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主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查找差距,认真加以整改,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年活动的扎实开展。二是及时成立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的政风行风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政风行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开展政风行风建设年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方法与步骤,确定政风行风建设年工作五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具体措施。三是拓宽渠道,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向社会发放征求意见单50份,反馈45份,满意率达95%以上,请行风评议监督员调查摸底和座谈。设置了举报电话,通过走访和邀请行风评议代表座谈等方式,虚心听取行风评议代表对本局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收取意见和建议4条。对意见和建议及时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落实到相关股室及整改时限。同时,加强部门沟通联络。及时向x、x局,向当地纪委办、纠风办汇报工作,促进了工作作风和纪律观念的进一步好转,工作效率明显提高。__“作风建设”督查组和“行评办”两次对我局检查中,都对我局作风建设开展情况在全__大会上及__委《落实与反馈》的“作风建设年”专项督查上予以通报表扬。

3、党建和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认真落实x局开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制定《__局党组关于开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实施意见》,以围绕目标要求抓联创;
围绕全局,推动工作抓联创;
围绕创新和活力抓联创;
努力完善党建工作机制,扎实开展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制定《党务公开实施方案》,切实加强机关党组织活动,强化支部书记“一岗双责”,增强队伍凝聚力、战斗力,促进党组织的民主化、科学

化建设。深化创建载体,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作风建设,在机关中开展比规范行业行为,赛窗口服务水平,比优化发展环境,赛落实服务措施,比诚信服务管理、赛群众拥护满意的“‘三比三赛’服务绿色腹地建设年”活动。成立了“‘三比三赛’服务绿色腹地建设年”活动的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三比三赛’服务绿色腹地建设年”活动的工作计划》,明确了活动的意义、目标、内容、要求、步骤,开展以“依法监管保安全,优化服务促发展”为主题的“创文明单位、建和谐系统”的创建活动,确定了监管股为文明行业示范窗口,不断细化行政许可示范窗口服务举措,提高服务质量,把“服务示范窗口”建设成为联系群众的桥梁,展示形象的窗口,推进依法行政的平台,服务人民群众的品牌,推进全局文明创建工作。我局文明行业示范窗口的服务举措在《全国医药信息》还进行了报道。开展为修缮革命烈士纪念牌捐款购买儿童书籍和科技、法律书籍等分别捐献给__图书馆和挂点村,为他们送去了精神食粮,今年以来为各种公益活动捐赠资金近万元。开展挂村驻会工作,先后16次深入挂点村,帮助完善村计生台帐,充分发挥村计生管理员、计生中心户的作用,引导村民树立科学婚育观念,为挂点村摘掉了“计生黄牌警告”的帽子,文明创建活动得到进一步深化,积极开展争创__x第十届、__第十一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

4、加强干部的人事教育、培训。今年新招录 公务员2人,重新编写食品药品监管新机构岗位职责和职位说明书。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建立了药学人员培训师资库,制定了年度培训计划,共有18人次参加各级培训。(其中:1人参加国家局举办的__x局长培训、1人参加国家局稽查人员培训、1名新招录公务员参加了初任培训、1人参加x委党校培训)。

5、积极参加各项学术活动,活跃学术氛围。我局全体工作人员以“创学习型机关”为平台,积极参与各项学术活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学术氛围较为浓厚。我们除了积极参加__科委组织的各项活动之外,我局今年先后有2篇论文参加x科委组织的“__x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申报评审活动、有6篇论文被有关学术刊物收载、有2人次x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暨__x药学会20__年学术年会,并有2篇论文在会上交流。我们还以纪念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颁布实施6周年和我局成立6周年为契机,专门收集整理出一部由22篇论文组成的约12万字的《论文集》,展示了我局几年来的工作轨迹和__药监人的风采。这是我局继20__年7月《__药品经营使用质量管理制度汇编》和20__年6月《__药监文萃》之后的收集整理出的第三部文献。

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1、强化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廉政意识。一是开展“党风廉政学习宣传月”活动,集中学习x局《关于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及x委反腐败工作小组办公室《关于20__年元旦、春节期间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反对奢侈浪费的通知》精神,学习“两个条例”和中央、x、x、__关于反对收送“红包”“有价证券”禁止奢侈浪费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深刻查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定整改措施,切实加以整改。二是开展了中纪委七次全会、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学习活动;
三是及时学习传达全x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
四是开展了学习、贯彻、遵守、维护教育活动;
五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八条禁令”、“五项制度”。拒不参加可能影响公正办理公务的宴请。六是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
先后组织干部观看《巨领贪现行记》《__的两面人生》等廉政警示教育电教片,及时通报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干部违法违纪情况,召开专题座谈会深刻剖析反面典型。经常性地敲警钟、亮红灯,用鲜活的事例教育广大干部,利用违法违纪的反面典型加强广大干部的廉政警示教育,使全体工作人员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促进公正执法。

2、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构筑反腐倡廉“金字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局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股室负责人、股室负责人与股室工作人员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要求、责任追究,强化了全局人员的自律意识、廉政意识和责任意识,为全面完成中心工作任务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纪律保证。

3、行政执法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根据上级安排部署,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了《__行政执法职权分解方案》,将行政执法法定职权分解到各股室及具体执法岗位,并根据有权必有责的要求,确定不同岗位和执法人员的具体执法责任,做到权责统一。建立案件回访督查制度,先后对8起行政处罚案件进行了回头看,有效地促进依法行政。对行政处罚案件和许可范围、许可内容、许可程序、许可期限、许可收费在政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制定了行政许可内控程序及程序图,将整个审批程序从受理、筹建、公示、报备、发证等各阶段的工作时限、负责人、审批人及需要发给申请人的相应文书等予以明确。充分接受群众监督。聘请社会各界人士15人为监督员,在所有涉药单位公布监管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广泛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执法公平、公正。未出现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

20__年工作要点:

(一)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用科学理论武装全体干部职工的头脑。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同食品药品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结合起来,继续坚持和完善党组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每月一次的政治理论学习、每周一次的机关学习制度,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体干部职工的头脑,营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巩固和推进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紧紧抓住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开展“新农合”的机遇,加强同经贸、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多措并举,发展壮大农村药品供应网点,确保供应网络建设目标的实现。不断加强对__、乡、村三级药品监督网络的管理使用,增强各级监督员的活力,保障农村群众用药安全。

(三)继续大力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一要严格市场准入,加大gsp认证跟踪检查力度,检点为采购渠道、购销凭证、挂靠经营、超方式、超范围经营等问题;
强化药品经营行为监管,严厉打击零售企业出租或出让柜台,以及用食品、保健食品等冒充药

品和医疗器械等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完善村级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三是加强食品药品广告监测,配合相关部门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广告行为,切实落实违法广告公告、市场退出等制度。四是进一步做好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五是继续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的采购、索证、验收、储存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对高风险产品和质量可疑产品的质量监督。

(四)加强组织协调,推进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加强食品安全信息流通,实现食品安全信息资源共享;
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增强群众消费安全感。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开展形式多样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

家规家训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

报告质量; 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 R816.9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254-01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加强传染病的管理工作,自2004年4月1日起,我国传染病病情报告实现了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网络直报。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医疗机构在疫情直报工作的不同环节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报告中仍存在漏报与迟报[1],病情报告管理存在的监督不到位情况,医疗机构在疫情报告环节的不合理现象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染病的报告质量[2]。为了加强本地区的传染病报告工作,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综合日常的传染病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本文对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作了分析调查,并提出了今后传染病监督管理的重点及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了区属两家医院2008年至2010年三年的传染病报告卡片200张,门诊日志2000份。

1.2 方法 监督人员与医院的专职疫情报告员一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诊断标准,对200张传染病报告卡逐一进行检查核对,完全符合要求的185张,门诊日志项目登记齐全、符合要求的1580份。

2 结果

两家医院三年的传染病报告卡合格率为92.5%,门诊日志合格率为79%。

3 讨论

3.1 不合格的传染病报告卡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卡片填写项目不全(包括未写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日期、就诊日期,地址欠详细,14岁以下儿童未填写家长姓名,托幼儿童及学生未填写幼儿园及学校,无诊断依据,报卡医生未标明科室等)。(2)报卡不及时,造成了迟报。

3.2 在所调查的门诊日志中,主要存在下列问题:(1)项目填写不完整,如未标明是否是初诊或复诊,疑似传染病人未标明是否已报卡。(2)收住院的患者,无交接记录。(3)初诊时医生开的化验单,结果出来后发现有传染病转院或转其他科室,填写传染病卡片的责任不明确,造成了漏报。

3.3 化验室是传染病报告中的薄弱环节,存在许多问题,是传染病漏报最多的科室,这个结论和我国2005年调查结果一致[3]。主要是本身对于传染病报告的认识不够、信息流程不规范,化验室人员未及时将其化验结果反馈给医生,或患者将化验单直接取走转院治疗,从而造成漏报。

3.4 有些医生不重视,业务水平及责任心均有待提高。医生不够重视的原因:(1)报告意识不强,医院未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报告检查、督促,对新出现的传染病未及时组织学习培训。(2)强调临床工作太忙,特别是急诊室,由于病人多,填写传染病卡片不及时,字迹潦草,项目填写不完完整,造成了漏报。(3)门诊医生开检验单时未标明是否属于初诊患者,而造成了漏报。

3.5 日常监督不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六章第五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履行对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卫生监督检查职责”,卫生机构改革后,卫生监督所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行使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执行工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负责日常业务指导、培训工作,没有监督执法职能。对医疗机构的违法行为没有处罚的职能,没有任何威慑作用,成为监督管理的“盲区”。另外,《传染病防治法》没有明确漏报、迟报传染病疫情等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则,增加了执法过程中的操作难度,依法管理难以落实。

3.6 目前各基层医院仍由医生使用传统的方式人工书写传染病报告卡,由专(兼)职人员收集到预防科,未实行各科室电脑系统管理,在上述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传染病的漏报与迟报。

4 改进措施

4.1 提高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工作的重视。实行网络直报工作以来,传染病报告质量有了一定保证,对本地区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实行网络直报后,对于传染病疫情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强各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保证足够专项资金,使各级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更加规范、有序的发展。

4.2 医院领导重视,健全组织。各医疗院所要成立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医务科长、防疫科长及防疫人员组成,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及奖惩制度。防疫人员(主要是疫情人员)定期对全院各科室监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月防疫科要有自查记录。从各个环节查找漏报及迟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院内通报,切实落实奖惩制度与奖金挂钩,强化医生的报卡意识。

4.3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教育及知识培训。基层医疗机构的疫情报告人员是传染病报告质量的关键,疫情报告是防疫工作的基础和依据[4],所以临床医生的传染病法律意识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监督检查中,要求医院要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律知识教育,每年至少两次,并对医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特别是对新增传染病,要及时组织医务人员学习,要有培训记录及机关知识答卷。对新上岗医生、进修医生进行岗前培训。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及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认识,掌握传染病报告的要求和程序,及时准确上报,将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

4.4 规范门诊日志及住院登记簿。门诊日志是传染病报告的关键,所以要特别强调门诊日志的规范。各医院要建立统一规范的门诊登记簿,门(急)诊医生要认真按项目登记,特别对疑似传染病患者及发热患者,更要认真详细登记患者的资料、联系电话及检验的相关资料。如是初诊患者,更要详细标明是“初诊”,对于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幼儿园或学校名称、所在班级及家庭住址等。

4.5 保证传染病报告卡的质量。医院每个科室都要有传染病登记簿及卡片,要求医生(特别是急诊科医生),认真填写,字迹工整,项目填写齐全,院内由专人负责每天收取卡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传染病卡片的质量。

4.6 保证网络直报的通畅。当疫情负责人发现甲类、乙类、丙类传染病时,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及时上报,防疫科配合专门的计算机,由专人负责,保证网络直报的通畅。卫生监督人员要与CDC配合,定期对各级医疗院所进行监督检查,保证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防止漏报、迟报。

4.7 医院内要统一协调。医院内各科室要在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协调好各科室的职能,保证传染病报告的流程,特别是门诊部、住院部以及化验室的沟通。明确报告责任人,由防疫科统一协调,防止漏报及重复报卡,并将传染病报告质量工作作为衡量各科室工作的重要指标。

4.8 加强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为了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卫生监督机构要在上级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规定,加强对基层医疗院所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联合CDC,定期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相关知识培训,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熟悉传染病的诊断标准治疗等业务水平。区卫生监督所要切实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对违法行为要依法严管,进行处罚,特别是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监督检查,提高传染病的报告质量。

5 未来设想

为把今后的传染病防疫工作做的更好,国家应该从宏观方面开发统一的网络直报软件系统[5];
从微观方面具体到各个基层医疗卫生防疫部门,监督检查其网络直报系统的安装及使用情况,使从下至上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与从上至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相结合。将传染病报告卡的网络直报工作嵌入到门诊部工作平台、住院部工作平台及疫情防治工作平台中,保证各个协同办公平台都可以看到统一编号的直报卡片。这样既能降低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漏报误报率,避免重报情况,又可使传染病报告质量进一步提高,为上级部门准确掌握传染病疫情信息,提供更完善、更科学的数据。

参考文献

[1] 陈长今,何山,孙合成.传染病报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榷.[J]职业与健康,2002,17:16.

[2]霍云艳,姚林燕.传染病漏报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