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2023年度园林实训报告【五篇】

时间:2023-06-28 11:20: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骨干课程,学好园林规划设计也是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设计手法的基础上,注重园林艺术基本知识的介绍和学生审美艺术的培养;在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园林实训报告【五篇】,供大家参考。

园林实训报告【五篇】

园林实训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
实训教学;
教学模式;
改革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骨干课程,学好园林规划设计也是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设计手法的基础上,注重园林艺术基本知识的介绍和学生审美艺术的培养;
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对一些中小型园林绿地进行规划设计。笔者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时,对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现将此次实训教学内容、方法、实施及成果进行分析总结,阐述自己的一些认识与体会

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

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介绍

以前在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时,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真实体验该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收集对自己设计有帮助的资料和素材。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采用让学生多参观、多调查、多感受、多总结,即“参观―调查―总结”模式。

具体教学设计过程是:参观,带领学生多出去看一些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等不同绿地类型的设计作品(这些设计作品有的是成功的、有的是失败的),要求学生在进行参观、游览、使用过程中,感受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其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说明。调查,学生在进行参观游览时,以小组的形式对常用的造园要素在设计中的运用及表现方法进行调查、记录,记录时有相关的实训表格。总结,是通过对现场的参观、调查,对该处园林绿地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综合小组成员的观点,提出大家的看法与认识。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体会

(1)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

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有关实训任务,就是为了增加每个小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最后来完成实训成果。这也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

(2)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有机结合

通过对现场环境的调查与记录,要求学生必需学会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去总结说明调查结果,这样可以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

(3)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收集设计素材的机会

通过参观、调查、记录,学生可以收集一些设计优秀的作品,作为今后方案设计的素材,为设计思想的表现奠定基础。

(4)学生对课程实训教学认识不到位

在我们的实训教学设计中首先就是外出参观,多数学生认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实训教学就是去逛公园、去玩耍。学生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参观者的角色,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设计参与者的角色,这种认识是非常不可取的。

(5)课程实训的成果质量不高

实训成果就是以小组的形式交1-2份实训报告、总结以及一些主要景点的效果图。从报告、总结及图纸的表现上可以看出,实训成果不能体现一个团队的合作,而是某个人的观点;
有些学生作为小组成员,但实际并未参与小组的各项活动。

(6)学生缺乏参与实训教学的主动性

从实训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中可以看出,实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实训的全部资料都是由教师来准备,学生只是辅助教师来完成一些资料的收集与统计。而真正意义上的实训教学应是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学生缺乏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这一点值得思考。

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1.改革背景

随着生源质量的不断变化,学生总体知识水平的差异性,相关专业学制的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的修改,结合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情况,针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运用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的方案。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方案设计

参加此次实训教学活动的为2009级园林技术专业一、二、三班,参加实训的人数为116人,学制两年,实训的时间为每班2.5天。现以园林技术一班的实训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题目

根据教学的进度及实训时间的安排,这次实训教学题目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拙政园的欣赏与表现。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目的

实训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通过这次实训要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立意、造园手法等方面有所了解与认识,提高徒手绘图的表现能力。从园林技术一班的实训目的(见表1)中可以看出:要求学生先去查阅、收集与拙政园有关的资料,从资料中整理出我们需要的几个方面。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通过两种渠道来解决,一是网络,二是图书馆资料。通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学生最后通过图纸的表现来说明自己对拙政园的了解和认识。

(3)《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内容

实训内容是在实训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需要查阅、收集的相关资料。通过实训内容(见表2)的要求,学生对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而不是无从下手。让学生从被动、机械的学习转向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生在本次实习中的位置由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这次实训内容的设计非常概括,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列出,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要求

实训要求是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要遵守的规范(见表3)。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来完成相应的各项任务,这样可以避免部分学生临时抱佛脚。

(5)《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作业

实训作业也是实训教学的最后成果或作品,这次实训教学的成果既有文字材料,也有相关的图纸表现(见表4)。能够比较综合、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情况。

(6)《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答辩考核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是参与教师对学生成果作品的评价,这次实训教学侧重的是对学生图纸表现、资料整理、实训总结三个方面的评价(见表5)。

这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方案的最大特点就是从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训练,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所有的工作由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完成,教师仅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

该实训教学方案把教师定位在一个“观赏者”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实训成果。参与实训评价的教师为3人,参考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具体实施分以下几个步骤:

1.自我介绍

每位参加答辩考核的学生都必须携带图纸和相关的资料,向参与评价的教师进行自我介绍,包括班级、姓名、学号等内容。

2.图纸介绍

向参与评价的教师展示自己所绘制的平面图,并对图纸进行相关的说明解释。这个过程体现了学生自己对某个古典园林的认识程度,其中包括功能分区、主要景点、著名景点、建园的目的、立意等。介绍学生自己所选择的景点并进行相应的说明,要求言简意赅。

3.回答教师提问

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对作品进行汇报时的情况,参与评价的教师一般提出1-2个问题要求其进行现场解答。提问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存在的某些不足或独到之处进行。

4.实训总结

这一步是学生在进行汇报结束后要完成的内容。也是实训成果的内容之一。通过这样一次课程实训教学,每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要求学生会总结。

四、《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成果分析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的成果评价主要依据参与评价的教师评分、学生提交的实训作业两方面汇总产生。通过对三个班级的分析(见表6)可以看出,这样的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五、《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改革体会

1.提高了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每位学生的现场展示时间在13分钟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该如何来讲述内容、回答问题,需要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准备。现在学生可以利用各种途径收集材料,但对于这么大的信息量,如何进行整理汇总,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思考与摸索的一个问题。通过这次实训教学改革可以发现,学生在这个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2.提高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

现场的提问与回答,对学生随机应变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许多学生平时在这个方面没有锻炼过,而通过这次实训他们知道了自己该如何进行答辩前的准备。这是学生在答辩结束时说过的话。从知识运用的角度看,学生学会了如何将相关知识进行组织、联系,从以前的被动、机械的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了。

3.为学生自我展示提供了一个平台

许多学生很少有机会跟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这次实训教学,他们在教师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优势。这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4.时间短、教师资源不足

这次实训教学把学生进行现场答辩的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一天的时间,学生完成自己实训作业的时间相对比较紧张;
每次参加评价的教师尽量是3位,涉及到教师工作量等诸多问题,所以人数不能多。今后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一种能够几者兼顾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任有华,等.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园林实训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 园林植物课程 立

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C-

0081-02

园林植物课程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能力为核心目标,是学习后续课程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设计等的重要基础,为培养学生绿化养护、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等岗位职业能力奠定基础。随着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教与学的需要。本文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教学队伍的立体化、教材的立体化、教学方法的立体化以及教学评价的立体化等方面对高职园林植物课程的立体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一、教师队伍的立体化

(一)建立职称和学历层次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学校可持续发展及日常教学顺利进行的保障之一是教师梯队合理。园林植物教学团队职称层次为:教授1名、副教授5名、讲师2名、助理讲师1名。学历层次为: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5名、本科生3名。教学团队年龄梯队合理,职称和学历层次合理。

(二)合理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师队伍。合理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和青年教师队伍等四支教师队伍,以保障园林植物课程的理论教学水平与实践教学水平。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是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升取决于教师的能力水平。园林植物教学团队有“双师型”教师6名,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6名,青年教师4名,“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都是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工考评员。青年教师在“双师型”教师、专业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的带动下,经常进入到教学苗圃、教学实验林场和柳州市赛特植物组培研究中心以及柳州青茅花卉基地参加生产实践,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三)建立优秀的科研团队。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特色,组建以校内外专家以及科研骨干为首的“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团队。通过科研团队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科研能力,服务教学、服务企业。近年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团队主持或参与的教科研项目近40项,获得各种奖项40多项。其中,课题“高职林科类专业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获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合格成果。

二、教材立体化建设

所谓立体化教材,就是基于现代教育理念和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专业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教学出版物的集合,形成一个能够让师生自主教学和学习的教学环境。它既包括传统的平面纸质教材,又包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的多媒体数字化教学资源。

(一)园林植物立体化教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为核心,体现高职特色。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和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针对行业企业相关职业岗位和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需要,明确以园林植物识别和应用能力作为教材的核心能力目标。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组织编写校本教材作为补充,还由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一起编写课程实训教材。

2.以“典型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立体化教材中,课程的内容设计是以“典型任务”为驱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布置明确的工作任务,最后提交整个任务完成的报告书,还要在课堂上以多媒体形式演示给全体同学和老师。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查找资料、分析和讨论任务,制定出方案,有步骤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学生还能体会展示任务成果的幸福感、能力提高的满足感。与传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相比较,以“典型任务”为驱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与时俱进,凸显时代特色。园林植物立体化教材建设,应紧随时代的发展,符合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增加新的课程标准以及新的学生评价方式等,使学生能够掌握适应时展、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技能。随着新的植物种类的应用和新的园林理念的产生,园林植物纸介质内容要跟上园林的发展,随之更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教育手段也会随之产生,园林植物的内容有很强的直观性,更应该增强网络平台的立体化教材。

(二)园林植物立体化教材内容建设。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单纯的纸质教材已很难适应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就教材立体化内容而言,立体化教材主要包括主教材《园林树木》与《园林花卉》、自编教材《校园树木志》、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习题集、试题库等。就其形式而言,主要包括纸介质教材、电视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

1.园林植物主教材。主教材是指传统意义上的纸质教材,主要介绍课程主体知识,是学生的主要阅读材料。把行业的需要、职业技能的需要以及学生素质不断提高的需要作为教学内容选取与整合依据,原有的两本书内容整合成6个模块,园林植物形态与应用基础知识、园林植物的系统分类、观花植物识别与应用、观叶植物识别与应用、观果植物识别与应用、观形植物识别与应用、芳香植物识别与应用、植物专题应用,项目安排是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基础到综合。

针对本专业技能与岗位群的需要,每个项目又以典型学习性工作任务形式呈现。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为:由教师在上一个任务结束时,提出下一个任务的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根据能力目标提前收集资料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以芳香植物的应用为例,芳香植物的能力目标是:(1)学会正确选择芳香植物的方法。(2)能正确选择出本地区常见芳香植物,并理解其应用方法与应用效果。根据教师提出的芳香植物应用的能力目标,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上课期间进行芳香植物识别,同时采集植物标本,返回理论课程,总结本地区常见芳香植物种类、观赏特征及园林应用。

2.电子网络教材。园林植物课程网络教材主要有四大部分组成:(1)园林植物课程的素材展示部分,包括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和学习指导书、园林植物图片库。(2)学习资源部分,包括各种电子教学文件(课程标准、电子教案、实践指导、理论与实践练习题库等)、课件、网络课程视频、教学案例。(3)相关资源部分:有关园林植物期刊、相关教材、校内外实训基地、各种园林网络链接。(4)师生交流部分:BBS留言板、电子邮件和在线答疑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的立体化

(一)学生说课法。说课就是对课程的理解、解说和反思;
可以说一门课程或说一个教学单元或说一次课。说课往往是指教师说课,也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但本文指的是学生说课。在每一教学单元先抽出5分钟由学生说明这个单元教学设计,然后由老师和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必须在下一堂课之前进行预习,查资料分析出重点和难点。在学生说课和教师授课过程中,全体学生会精力集中对照自己说课内容,找到本堂课真正的重点和难点,比较快地消化它。采用这种方法,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二)“头脑风暴”植入式教学法。主要应用于园林植物系统分类识别的实践教学,通过短时间反复强迫性记忆,让学生记忆大量的植物形态信息,在头脑中形成深刻印象。采用头脑风暴法,集中几天的实践教学可使学生掌握接近300种园林植物,为后面园林植物应用方面的各个模块打下很好的基础。

(三)阶段性考核法。主要应用于园林植物系统分类教学中,通过头脑风暴的教学方法,学生快速集中地掌握接近300种园林植物的识别特征,为了巩固记忆300种植物,在本课程的授课期间会不定期地进行植物识别的口头考核。采用这种方法,能巩固学生园林植物识别的基础知识,有效避开学生短时间强迫记忆的弊端。

(四)作业展示法。园林植物课程有三个大作业:植物标本、园林植物应用总结报告、植物专题调查报告。

1.植物标本的展示。每次植物识别结束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标本压制,压制的标本在授课期间会不定时检查,要求在课堂展示,进行小组之间的对比,目的是使学生对所识别植物的特征反复观察,巩固记忆。

2.园林植物应用的总结报告的展示。首先由教师列出园林植物应用的类型,学生分组进行园林植物应用的调查,各个小组间所调查的应用类型不同。此次作业包括书面报告与多媒体课件两方面。多媒体课件中要求有具体植物的图片、植物应用的图片以及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照片。

3.植物专题调查报告的展示。植物专题调查分为居住区绿地、公园绿地以及道路绿地三种类型。班级学生分为六组,每种绿地类型派两个小组,两个小组去本市同一类型的绿地但选取不同的地方。植物专题报告也包括书面报告与多媒体课件两方面。多媒体课件中要求有植物图片、绿地类型图片以及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的照片。

作业展示法与传统的书面作业相比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雷同作业的出现,既可以防止部分懒惰学生的不参与,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真对待每次作业。

四、教学评价的立体化

建立侧重过程评价的评价方法。课程总成绩100分,过程评价占60分,包括学习态度10分、课堂表现与互动效果10分、阶段性考核10分和3次作业的成果30分。结果评价占40分,是指课程教学结束后的综合笔试。

侧重过程评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平时表现、平时考核(阶段识别考核)与平时作业(植物标本、园林植物各应用总结报告、植物专题调查报告),采取这样的方式可使学生更注重平时学习的积累,而不单纯集中精力应付最后的期考。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自2007年实行立体化教学模式以来,学生的植物识别与应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得到了后续课程老师的好评。经过5年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反馈,刚刚毕业的两届学生,在园林植物识别与应用方面较之前面几届学生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工作能力等各方面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参考文献】

[1]吴班.土壤环境学立体化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

[2]安利平.“管理信息系统”立体化教材的分析与设计[J].计算机教育,2007(17)

[3]周玉泉.对高职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1(11)

[4]杨银平.谈高职院校教师“说课”[J].教育与职业,2012(2)

【基金项目】2011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2011JGA246)

园林实训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实践教学,改革

高职《园林植物》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本地区常见园林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地理分布、园林用途等,培养学生对本地区常见园林植物的识别和应用能力,是开展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园林植物育苗及栽培养护等工作的基础,同时为考取花卉工、绿化工、景观设计员等职业资格考试服务。因此,学生能否扎实地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将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园林专业工作。如何对园林植物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加强和培养专业人才实践技能已迫在眉睫。本文拟通过对园林植物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建议,以期为今后园林植物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1《园林植物》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思想认识落后,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园林植物》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忽视实践,认为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补充,更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再者部分实践教学,由于受时间、地域、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不能保证足够的实践教学课时。同时,部分教师及学生主观上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甚至认为此环节可有可无,只要应付规定的课时就可以,因此实践教学走过场,教学效果一般。

1.2实践教学手段单一。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不少教师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即教师一味地讲解和灌输,学生被动地听、记、背,师生间缺乏互动,易使多数学生养成“不观察、不分析、不归纳”的不良学习习惯,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对知识的掌握也就大打折扣。

1.3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慢。全国各地由国内外引种或自主栽培的园林植物新品种数量激增,园林植物的快速更新,是对园林植物课程实践教学的一个挑战,只有不断地更新实践教学的内容,才能使我们的实践教学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但是,目前不少高校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偏慢,跟不上园林植物新品种的更新速度,这不但会影响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效果,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4校内实训室、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待加强。校内实训室的设备和条件还有待改善,存在投入资金少,设备陈旧、落后,实训室管理落后等现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模小,校外实践基地大多是私人企业,有些单位觉得作为企业没有义务培养学生,还要保证学生安全,所以对学生实习期间的技能培训、业务提高存在漠不关心的现象。

1.5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不合理。传统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是要求学生提交实践报告,依此评定成绩。然而,单从实践报告难以全面了解学生对园林植物识别和应用的掌握程度。此考核方式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参与实践动手的积极性不高,这不仅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而且不利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2《园林植物》实践教学改革

2.1更新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组织专业教师认真学习职业教育理论,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和听取往届毕业生的反馈建议,让教师从根本上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使学生也懂得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工具书、网络资源、标本等获得所需信息,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植物鉴别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2.2成立园林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园林植物种类繁多、生长周期长、季相变化明显,学生认识和掌握各种园林植物的特点及园林应用,不能仅靠有限的实践教学,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尤为重要,应开展园林植物实践活动。例如:可通过建立园林协会,组织园林植物识别比赛、植物摄影比赛等,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及周围的景点认识新植物,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在园林中的应用,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增强专业知识,培养专业兴趣,增强专业技能。同时也可开展网上论坛,促进交流。

2.3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由于现有的教材更新速度慢,课本上的内容难以满足园林绿化的要求,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增加或强化了在园林绿化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新型植物,如:在教学中强化了金叶女贞、金叶槐等一批彩叶树种,在花卉学教学中增加了室内观叶植物等,并将其作为重点讲述。另一方面,对各门专业课的重叠部分,通过教师之间的沟通,都相应做了调整或删减,使实践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2.4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及配套设施。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大类,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校内实践基地可建设大型连栋温室,相应的配套设备要完善,植物种类要多。同时,可考虑让学生参与校园的绿化建设,既绿化美化了校园,又可以使学生在课余休闲时,从中识别和了解这些园林植物的习性及特点,能充分利用校园内资源进行教学。与此同时,可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签订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协议。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

2.5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为此,结合高职教育特色,在园林植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较全面的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具体考核标准如下:

每位学生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组成比例6:4。平时成绩包括实践态度(20% )、实践过程的学习与操作(40%)和实践报告(40%),平时单个实践累积记分,每个实践按一定的权重计分,最后累加。期末成绩包括笔试(50%)和技能考核(50%),笔试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园林植物的基本知识、实践中的问题等。技能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实物的识别能力(包括植物的部分及整体的识别及常见的园林应用等)。

参考文献:

园林实训报告范文第4篇

旅游区实习报告

引言实习是一个人从青涩走向成熟的第一个驿站,是通向实际工作的第一个人生转折点。带着幸运和幸福的感受我们开始我们大学必要走的路程----实习。实习是残酷的也是可以收获成功和希望的季节,我们都必须紧紧的牢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在自己的实习岗位上尽职尽责,不辞辛劳,勇于奉献,辛勤劳动,终极实现自己的预定目标,不给学校丢脸,不给自己摸黑,用自己的能力证明,我们是一个强者,不论从工作还是学习。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从基层做起,从而锻炼自己的毅力、用我最真心的微笑去服务每一位客人。本实习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

实习部分前厅部

实习时间2011/10/12——2012/3/20

实习目的结合理论知识加强酒店经营过程中的实操锻炼,以达到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自己,加强毕业就业实力的目的。旅游区实习报告

一、企业先容

安阳市洹水湾温泉旅游区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开发区,占地1000多亩,是安阳市生态旅游发展的重点项目,按国家aaa***旅游景区、五星级酒店标准建造,是安阳市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服务最全的大型综合温泉旅游景区。洹水湾温泉旅游区规划配套项目包括有酒店、温泉、餐饮、会议中心、景观公园、博物馆、海洋馆、康体娱乐、别墅区等。旅游区拥有丰富珍贵的采自地底1600多米的深层优质温矿泉水,并且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富含氟、锶、锂、铁、偏硅酸、溴、碘等多种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及矿物质,依托这一宝贵而丰富的温泉水资源,以及旅游区拥有的大片茂盛的花木果林(58种名贵花木园区)、镶缀其中的精致苏州园林、典雅大方的建筑风格、男女共浴共享温泉的休闲特色,同时容纳上千人的园林温泉区,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安阳市唯一的高档天然温泉旅游区,也成为安阳市的旅游王牌和新亮点。在这里,精致典雅的苏州园林建筑风格和茂盛果园花海映衬相得益彰,头顶是湛蓝的天空,耳畔是悠扬的古乐,倚石而坐,一杯香茶,三五知己,温泉汩汩,幽香浮动,水雾氤氲,已然成为安阳休闲养生、旅游度假的首选。

二、酒店客源分析

酒店主要客源组成有河南地区商务人士、河北地区游客和当地企业散客。主要为商务度假客人,具有较高的身份和消费能力。

三、实习过程概要实习报告网

园林实训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生态文明 建设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文明。党的十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个文明的布局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完整体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这一全新理念的提出,为高校创建生态文明校园指明了方向。

一、高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化是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本质规律的反映,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意识的总和。要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价值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我们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就要努力形成系统科学的生态文化体系,知道人们融入生态文明的建设之中,培育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①生态文明倡导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热爱自然的新伦理价值观。这种观念是否能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关键在于教育。

高校是培养社会英才的基地,是社会先进文化、先进思想的孵化所。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分布在各行各业的人才具有生态环保意识。生态文明校园的建设既可以从理论体系又能够从生活实践两个层面培育人才,从而向社会输送更多的生态型青年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生态文明校园建设,既是树木,又是育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高校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辐射功能和示范作用,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

二、来自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北生态学院)是一所生态特色的知名高校。在校园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建立了以培养生态型人才为中心,全面发挥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引领职能的综合系统工程。

1.具有生态基础的生态园,校区环境生态美

湖北生态学院是一所有着六十年历史的学校,在新景观建设上,以美观实用、可持续为原则,注重对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校园环山而建,山上绿植茂盛,四季常青,其间不乏珍稀树种作为教学使用,林间建有梯台石凳,提供课余时的休息场所。校园主干道两旁香樟冷翠,参天蔽日,营造出安静浓郁的学术氛围,再缀以竹和梅花,寓虚心高洁之意。教学区的小广场上,以朴树、桂树、枫树为主,各类灌木在绿草地上错落而植,布局简洁又不乏变化。教学区开阔明亮,宿舍区绿荫掩映,大面积生动生态的绿色景观,不仅有利于调节局部小气候,更使空气质量、室内空气质量、卫生环境质量、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室内声环境有了大幅度提升,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舒适的工作、学习场所。

2.具有生态氛围的生态园,办学理念重生态

作为生态类高校,湖北生态学院秉承“心修自然,强技养德”之校训,坚持走以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林业行业为特色,各学科蓬勃发展的办学之路,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教学管理体系。

根据现阶段发展实际,学院创建了以教务处、督导处、公共课部等职能部门为主体,各二级学院配合的教育教学平台,开设生态类主修、选修课程,邀请专家开展主题讲座,培养学生的生态价值观,普及生态建设知识,强化生态责任意识,提高生态文明践行能力。此外,学院要求相关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参与各类生态学术活动,鼓励非生态类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修学习,自我提升。由此至上到下,覆盖学校每个层面,做到全校联动、人人参与。

近年来,以绿色环保、生态校园的主体活动成为社团活动的主流。校团委成立校园环保协会,并联合二级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如“纪念爱鸟周”、“以瓶换花”、“我的美丽校园摄影大赛”、“生态景观设计大赛”、“生态校园导游大赛”、“无长明灯、无长流水、无长插电”低碳环保签名等活动,宣传带动全校师生身体力行,加入到生态环保行列中。同时也鼓励支持学生走出校园,开展旧电池、旧书籍等物品回收交换活动,制作环保工艺品在广场与市区展出,传播绿色环保知识,以实际行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此外学校还组建了服务小组,由专家型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生态园林设计方案、整理病虫害防治材料,带领学生在林场、苗木站进行现场讲解与指导,在传授林农苗木与盆景种植技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具有生态效益的生态园,科研方向在生态

湖北生态学院在建设生态文明校园的过程中,密切结合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湖北长江经济带和武汉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的实际,开展与湖北生态建设和林业行业发展相关的应用性课题研究,与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广泛合作,充分发挥科研人才优势,积极推动推广推动技术创新:“鄂北低山丘陵地区核桃优良品种的筛选及其丰产栽培技术”和“鄂西南山区林下黄连种植模式优化及栽培技术集成研究”经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学校组织专家赴神农架、谷城、保康等地的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工作,独立或参与完成了如“神农架大九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报告”、“湖北谷城南河自然保护区科考报告”和“湖北保康五道峡自然保护区”的科考报告,为“神农架大九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建设和“南河自然保护区”、“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提供了科学依据。

4、具有生态衍射效应的生态园,服务生态公益建设

首先,学生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互动过程中,体会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树立了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培养了吃苦耐劳用于创新的精神;
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完善了知识储备,认识了学以致用的价值,从而自觉主动地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提升自身服务实践能力。学生在毕业后,立足行业,服务产业,服务生态公益建设,服务生态经济建设,毕业生以两圈一带为中心服务全国。大多数学生在活动中与企业单位达成就业协议,初次就业率93%以上。

其次,大力开展对外技术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加强了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建立起集科学研究、推广转化、生产开发于一体的院级科研服务机构,推动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截止目前,学校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台湾中州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校)合作共建专业及实训室;
与浙江远洲集团、武汉凯迪控股集团、武汉长绿园林、湖北康欣科技集团等200多家大型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
与多个县、市政府合作开发项目,促进了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三、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高校生态文明校园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今后的发展中,高校应进一步丰富教育理念,加快技术的研发和利用,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带动与辐射效应,为实现党的十八报告中提出的“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而奋斗。(作者单位: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