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oud,D.(ED.).DevelopingStudentsAutonomyinLearning[M].London:Kogan.1988.2)Candy.Self-directionforLi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开题报告【五篇】,供大家参考。
大学开题报告范文第1篇
语境对翻译的作用
The Function of Context in Translation
2. 毕业设计(论文)起止时间
2019年3月15日~2019年6月5日
3.毕业设计(论文)所需资料及原始数据(指导教师选定部分)
1)Boud, D. (ED.).Developing Students Autonomy in Learning [M]. London: Kogan.1988.
2)Candy.Self-direc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 [M]. California: Jossey-Bass.1991.
3)Dickinson, 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4)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1981.
5)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 1: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 [M]. Dublin: Authentik.1991.
6)Littlewood, W. Autonomy: ‘an autonomy and a framework’ System [M].1996.
7)Nunan, D. ‘Designing and adapting materials to encourage learner autonomy’. In P.Benson&P.Voller (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1997.
8)O’Malley, J.M.and Chamot, A.V.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London: Macmillan.1990.
9)Vygotsky, L.S. Mind and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Mental Processes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10)Wenden, A. 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 [J]. Great Britain: Prentice Hall.1998.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12)叶军.如何发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主题作用. 中学外语教与学[J].2019.
13)谷莉.新课标引导下的一堂英语课. 中学外语教与学[J].2019
14) 何琳. 在新课标的体验下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M].
15)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16)武和平.元认知及其与外语学习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第二期.2019.
17)王立非.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问题与对策[J].外语教学第四期.2019.
18)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9.
19)刘润清.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从自主学习的定义,理论基础以及学习策略的概念及其种类来判定我国中学阶段自主学习能力的缺乏,进而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1)自主学习的定义: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2)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为指导。
3)学习策略的定义:是指在学习情境中,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对学习者来讲,学习策略是学习执行的监控系统。
4)学习策略的类别: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等。
5)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从学生和老师两方面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
5.毕业设计(论文)的目标及具体要求
1)通过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从而对本课题的当前研究情况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为论文的撰写做好准备;
2)拟订粗线条的论文大纲,指导教师认可后撰写详细的论文大纲;
3)文献综述和论文大纲获得指导教师的认可后,开始准备开题报告;
4)按外国语学院统一安排的时间,参加开题报告答辩;
5)开题报告获得通过后,进入论文的写作阶段。在论文的写作阶段要保持与指导教师的经常性联系,并且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论文的写作情况及进展;
6)按时提交论文的初稿和修改稿,并做好论文答辩的准备;
7)通过完成上述各项任务,对学术论文的写作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
6.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需的条件及上机时数要求
1).利用一定数量的与本论文有关的中英文资料
2).在校内图书馆,校外图书馆查阅大量相关的资料
3).至少200小时的上机时间
学院(系) 外国语学院 专业 英语 班级 英语本科
学生姓名 XXXX 指导教师/职称
任务书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教研室(系)主任(签字)
任务书下达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字)
完成任务日期 年 月 日 学生(签名)
英语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名 称: 语境对翻译的作用
题 目 类 别: 毕业论文
学 院(系): 外国语学院
专 业 班 级:
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评 阅 教 师:
开题报告日期: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The Function of Context in Translation
语境对翻译的作用
一、题目来源
其他,专题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基础教育阶段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实际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大多数同学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没有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本文通过对自主学习的研究,提出一些有效的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去学习知识,从而做到真正的会自主学习。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Benson, P. and Voller, P.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London: Longman.1997,
[2] Breen, M.P .and Mann, S. Shooting arrows at the sun: perspectives on pedagogy for autonomy. In P.Benson and P.Voller (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 1997.
[3] Boud, D. (ED.).Developing Students Autonomy in Learning [M]. London: Kogan.1988.
[4] Candy.Self-direc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 [M]. California: Jossey-Bass.1981.
[5] Dickinson, L.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6] Gardner and Miller. (Eds.).Tasks for Independent Language Learning [M].
Alexandria. 1996.
[7]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1981.
[8] Jones.Strategic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gnitive instruction in the content areas [M].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of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1987.
[9] Nunan, D. ‘Designing and adapting materials to encourage learner autonomy’. In P.Benson&P.Voller (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 London: Longman.1997.
[10] O’Malley, J.M.and Chamot, A.V.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London: Macmillan.1990.
[11] Sinclair, B. “Learner autonomy: the next phase” In Sinclair, B.et al. (eds).Learner Autonomy, teacher Autonomy: Future Directions [M]. London: Longman.2019.
[12] Voller, P. Does the teacher has a role in autonomous learning? In P.Benson and P.Voler (eds)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J].1997.London: Longman, 98-113.
[13] Vygotsky, L.S.Mind and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Mental Processes [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14] Wenden, A. 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 Planning and Implementing Learner Training for Language Learners [M], Hertfordshire, UK:
Pretice Hall International.1991.
[15] Wenden, A. Learner Strategies for Autonomous Learning [J]. 1998.Great Britain:
Prentice Hall.xi:347
[16] Wenden.A.In cooperating learner training in the classroom. In A.Wenden
and J.rubin (Eds.) 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 [J],159-68.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1987.
[17]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18] 武和平.元认知及其与外语学习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J]第二期.2019.
[19] 王立非.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问题与对策[J].国外外语教学第四期.2019.
[20] 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9.
[21] 刘润清,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1.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的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维果斯基学派、操作主义、现象学派、社会认知学派、意志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作过一些探讨。对此,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自主学习和学习成绩:理论、研究和实践》一书已作过系统总结。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对自主学习问题的研究更加广泛、深入,尤其在自主学习的实质、机制、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等基本问题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随着我过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是一个热门话题。《基础教育阶段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研究的主攻方向
自主学习理论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但是,在我国现阶段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和同学都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本文旨在提出一些有效的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1.主要研究内容
1)自主学习的定义及理论基础;
2)学习策略的概念及其类别;
3)通过对我国中学阶段自主学习能力的分析,提出一些有效的英语自主学习的策略。
2.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思路
我国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力提倡学生从被动、依赖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本论文旨在通过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及其理论基础进行说明,针对当前我国中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六、完成毕业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1.所需工作条件:
1)搜集大量相关的中英文资料,寻找类似课题的论文作为样本借鉴;
2)利用网络查询课题研究的国内外信息,了解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
3)要求有先进的文件检索系统及完备的计算机打印设备。
2.解决办法:
1)充分利用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查找所需资料;
2)利用中国期刊网,下载CAJview5.5浏览器查找相关论文;
3)运用Microsoft Word 撰写、编辑、排版论文;
4)通过学校机房及打印室完成论文的打印和装订。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1. 2019年12月20日确定论文题目.
2. 2019年12月20-31日前查找资料,阅读文献,翻译文献资料,撰写文献综述,拟定写作大纲。
3. 2019年1月5-10日开题报告,做好开题准备。
4. 2019年4月1日前完成初稿,并让指导老师提出指导意见.
5. 2019年5月20日前结合指导老师意见认真修改论文.
6. 2019年6月7日前定稿,打印上交,准备论文答辩。
八、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同意开题。
附件大学英语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申报、审核表
大学开题报告范文第2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xx年5月-20xx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xx年9月-20xx年1月,开发软件
20xx年2月-20xx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xx年9月-20xx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部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部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大学开题报告范文第3篇
题目来源:真实 、 自拟 ■ (二选一)
结业方式:设计 、 论文 ■ (二选一)
主要内容:
本课题实际上主要研究的是汉语中一些来源于日本的外来词。对这些外来词进行分类研究,并就外来词中翻译的不准确,有异议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翻译建议。来源于日语的外来词很多,有的是纯粹来源于日本本民族文化的外来词,像“歌舞伎”“寿司”“榻榻米”等。有的是词源来源于西方,经由日本翻译,后被中国采用的外来词,像“民主”,“科学”“大本营”等。如果统统作以分类研究的话,一来工作量繁重,二来枝杈太多,难下定论。作以本课题只就前一种情况,即来源于日本本民族的外来词为研究对象,对其翻译方法以及翻译中涉及的文化因素进行探讨。本文大体上拟分为以下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破题部分,即说明此课题的研究范围和前提。主要是对来源于日语的外来词作以归类,并指明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从直译和和意译两方面的外来词分别举例分析。总结适用于直译和意译的一些规律。通过具体例子,指明意译中一些翻译不恰当,有歧义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第三部分将就翻译中还需要说明和考虑的一些其他问题作以探讨。众所周知,文字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本部分将从三章论述。第一,中日两国对于外来语的不同态度。第二,中日语汇间的复杂关系。第三,外来语的引入对于文化间的交流和对本民族文化的冲击。
第四部分,对一些外来词的进行有趣的比较。如“日本料理”和“日本菜”,“章鱼烧”和“章鱼丸子”,“刺身”和“生鱼片”等。
第五部分为该课题的总结及展望,外来词的吸收不仅需要翻译技术的硬件支持,还需要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认识和了解的加深。
ps:任务书就主要内容和参考文献部分需要自己写,其他地方都差不多。
开题报告
先行研究
1.1日本国内における研究
日本では、多くの学者は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対照研究ついて論文を書いててきた。例えば大河内康憲編の『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対照研究論文集では、日本語と中国語の同形語について深く研究を進んだとのである。また、遠藤紹徳は「日本語における漢語語彙及び中国語の同形語彙との比較という論文も発表しいた。外来語の面では、那須雅之は「外来語の受容と消化?吸収では、外来語をめぐって自分の見解を述べていた。前述の論文はほとんど言語の相違点の比較を着目し、外来語の訳し方について別に言及していない。中国における日本語から外来語の訳名についての研究は日本にはまだないようだ。だから、本論文は主に中国国内の書物を参考資料として適当な中国語の訳し方を探索しようと考えている。
大学开题报告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这一实际情况入手,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探讨如何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途径,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英语专业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生活的全球化,英语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所必须的能力,已成为时代的发展对现代人基本的素质要求。然而,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不令人乐观:上海《文汇报》2001年6月12日发表一则题为《咱说英语,老外不懂》的报道,该报对在沪的独资企业及合资企业所做的调查显示,均有70%的企业对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表示不满。胶东在线网3月13日讯:记者在05年烟大毕业生见面会现场看到,前来应聘外语类空缺职位的50多个毕业生大都通过国家英语6级甚至8级考试,但当他们面对面与老外对话时却磕磕绊绊,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口语都不会,令主管招聘的外籍人员直皱眉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的学生甚至连外籍教师问他“whatdoyouhaveforyourbreakfast?”这样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原因是这位学生不知道“稀饭和馒头”用英语怎么说。诸如此类的现象俯拾皆是。作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课外活动在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能创造交际活动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和谐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交际能力是语言的综合体现。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wellhymes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一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包括对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包括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口头语或书面语)和副语言手段(身势语)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而语言学家littlewood则将交际能力概括成四点:掌握语言知识,并能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思想;不仅掌握语言知识,还了解这些语言知识在交际中的作用,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应考虑自己的社会地位及社会语境并能从听者的反应中判断出所用语言是否恰当;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的社会含义,能使用英语本族人普遍接受的语言。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交际能力主要指的是达意(能够用目的语将所指的意义表达清楚)及得体(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说什么话)。本论文由整理提供20世纪70年代,m.halliday等语言学家就提出“外语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
1975年,bruner和halliday指出“:itistheurgetocommunicatethatstimulatelanguagetogrowinchildren(bruner,1975)。(儿童语言增长的刺激因素是交际的欲望。)1992年,littlewood又指出“:andforadults,themostimportantfunctionoflanguageistofacilitatecommunicationwithothers.”(对于成年人来说,语言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易于与他人交流。)随着心理语言学和英语教学法的发展,英语课外活动的价值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所关注,出现了不少有关课外活动的文章,但其主要内容多半仅限于对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分类和列举,而实证性的研究做得还很不够。本课题旨在通过对课外活动的实践研究,阐明课外活动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大学生对英语课外活动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探讨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新方法,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1皮亚杰的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提出,知识是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每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意义建构。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2.2美国学者乔以斯、威尔等人的“角色扮演”论“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将模拟社会成员交往的过程,学生通过协商的方式,学习学术领域的各种知识,以便在将来能有效地从事解决真实社会问题的工作。
3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3.1目标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课外活动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提出开展课外活动的意见,制定活动方案;制定课外活动目标和评价方案,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能够和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较准确地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提高学生的口语、发音、准确表达、英美文化知识、中西方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策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具体包括:情感目标、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1)情感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亲身感悟活动带来的生机和活力,充分认识活动在交际能力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对课外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起热爱英语的思想感情。2)认知目标:了解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语言知识的积累、沉淀和转换,经过思维输入和输出信息,达到交际的目的。3)技能目标:通过课外活动,使学生掌握语音、口语、中西文化差异、交际技巧和原则,从而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
3.2主要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对学生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英语课外活动的目标体系。(2)根据专业特点和就业趋向,安排课外活动内容,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课外活动内容体系。(3)根据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探索英语课外活动方式,确定活动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强的英语课外活动模式。具体活动包括:英语听力训练活动、英语朗读训练活动、英语角活动、英文歌曲演唱、英文短剧表演、英语模拟课堂等。
3.3研究方法实践研究法。
4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主要阶段成果
4.1实施步骤第一,对本系2005级学生的英语语音、口语、听力、阅读水平进行测试:做好测试成绩的登统、分析和测试资料的保存,为课题研究做准备。第二,调研2005和2006级学生的课外活动现状,进一步扩大学生社团,完善社团章程,制定活动计划。第三,广泛开展课外活动:重点是英语朗读、英语朗诵、英语演讲、英语角活动等。第四,通过语音、口语测试、参加河北省“世纪之星”英语口语大赛、系内组织英语朗读、朗诵、演讲比赛、汇报演出等活动,对课外活动效果进行检测,最终写出研究报告“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践研究”。
4.2主要阶段成果(1)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现状分析(调查报告)。(2)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对策研究——学生社团建设与社团活动章程(研究报告)。(3)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及课外活动计划(论文):英语听力训练活动计划、英语朗读训练活动计划、英语角活动计划、英文歌曲演唱活动计划、英文短剧表演活动计划、英语模拟课堂计划。(4)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5本课题最终研究成果及成果形式
5.1研究成果“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5.2成果形式活动资料及图片;获奖荣誉证书;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1]丁炎珍.大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3.
[2]王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辽宁教育研究,2004.
[3]卫艳珍,王海花,贺鹏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2004.
[4]曾新.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华中师范大学,2000.
大学开题报告范文第5篇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Y=L∕[1+A?exp(-B·t)])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t为时间自变量,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这样,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其中,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避免了其缺点,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带有主观性,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进一步适应时展的需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1)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2)经济效果;(3)社会效果;(4)风险性,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均处于研究
之中,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2)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1)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2)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1)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3)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创新点: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也是一项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
可行性论证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先从某一行业出发,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然后,逐步扩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编写出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有关著作,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所以,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2003.07-2003.09:完成论文开题。
2003.09-2003.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证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01]傅家骥、仝允桓等.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02]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03]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04]赵志、陈邦设等.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0/2.
[05]王亚民、朱荣林.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风险投资.2002/6
[06]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控制与决策.2002/6
[07]夏清泉、凌婕.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国际商务研究.2002/5
[08]陈劲、龚焱等.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中国软科学.2001/1.pp86-88
[09]严太华、张龙.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经济问题.2002/1
[10]苏永江、李湛.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学术研究.2001/4
<11>孙冰.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2/4
[12]诸克军、杨久西、匡益军.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综合评价.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13]杨力.基干BP神经网络的城市房屋租赁估价系统设计.中国管理科学.2002/4
[14]杨国栋、贾成前.高速公路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15]楼文高.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三江平原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与预测模型.中国管理科学.2002/1
[16]胥悦红、顾培亮.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品成本预测.管理工程学报.2000/4
[17]陈新辉、乔忠.基于TSA-BP神经网络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预测模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5
[18]刘育新.技术预测的过程与常用方法.中国软科学.1998/3
[19]温小霓、赵玮.市场需求与统计预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5
[20]朱振中.模糊理论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科学管理研究.2000/6
[21]KimB.Clark&TakahiroFuj
imoto.ProductDevelopmentPerformance–Strategy、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inIndustry.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Boson1993
[22]GobeliDH,BrownDJ.Improvingtheprocessofproductinnovation.Research,TechnologyManagement,1993.36(2):46-49
[23]SimonJ.Towner.Fourwaystoacceleratenewproductdevelopment.LongRangPlanning1994.27(2):57-65
[24]AbdulAli,etal.Productinnovationandentrystrategy.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1995.12(12):54-69
[25]EricVinHippel.ThesourcesofInnova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88
[26]ShtubA,ZimermanY.Aneural-network-basedapproachforestimatingthecostofassembly.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1993.32:189-207
[27]Wee-LiangTan,DattarreyaG.Allampalli,InvestmentCriteriaofSingaporeCapitalists,1997InternationalCouncilforSmallBusiness,SanFrancisco,California,June1997
[28]MichaelHenos,TheRoadtoVentureFinancing:GuidelinesforEntrepreneuts,R&DStraregistMagazine,Summer1991
[29]ChowGC,TheLargrangeMethodofoptimizationwithapplicationstoportfoliandinvestmentdecisions.JofEconomicDymamicsandControl1996
[30]Jensen,R..InformationCostandInnovationAdoptionPolicies,ManagementScience.Vol.34,No.2,Feb,1988
[31]R.K.Zutshi,T.W.Liang,D.G.Allampulli,SingaporeVentureCapitalistsInvestmentEvaluationCriteria:AReexamination.SmallBusinessEconomics13:9-26(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