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2023年同性恋调查报告【五篇】

时间:2023-07-07 09:35:08 来源:晨阳文秘网

【Abstract】Objectives:Tosummarizethepracticalexperienceforcollegestudents’sexualeducation,andtounders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同性恋调查报告【五篇】,供大家参考。

同性恋调查报告【五篇】

同性恋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

性教育;



性观念;

调查

A survey on the sex education, sexual behaviors and conception

YU Fengbin1, YANG Jing2, WEI Xiaoqin1, WANG Liping2

1Panzhihua Medical College,Sichuan 617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Politics Education, Panzhihua College, Sichuan 61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s: To summarize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sexual education, and to understand the sexual concep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need for sexual education. Methods: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on the sexual knowledge, sexual conception, sexual education status and sexual education need of 1920 students who have chosen sexual education as their elective course in Panzhihua College. Results: There are altogether 1242 valid questionnaires. About 13.3% universities are seriously lack of sexual education, and 64.7% of the students expect the offer of sex education courses. About 42.1% survey subjects have reported to have sexual behaviors, and 10.1% not taking contraception measure. About 71.4% students agree with college love, and 29.7% of them are experiencing love. 63.2% of the students consider it a personal freedom to have cohabilitation, but 27.4% of them don’t accept it. Conclusion: College students have changed their sexual conception and have a high demand for sexual education. Sex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 reinforced to ensure the healthy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ex education; sexual behavior; sex conception; survey

为全面了解大学生性教育现状及其性观念,分析大学生对性知识的需求及需要加强的性教育内容,笔者对我校近两年选修性教育的学生进行相关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近两年为全校本专科学生开设大学生性教育选修课程,采用多媒体课堂授课方式,期末考查时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分开交卷。发放问卷19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42份。其中一年级学生17名(1.3%),二年级875名(70.4%),三年级265名(21.3%),四年级95名(7.0%);
男生772名(62.2%),女生470名(37.8%);
年龄17~25岁,全部未婚。

问卷内容除性别、年龄、年级等一般情况外,还包括原有性知识来源、本期性教育课堂评价、你期待的性教育方式及内容、恋爱状况、校外同居、同性恋认知、性骚扰、性、状况等9个方面。另外,除备选答案外还可自由作答。

调查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不同性别组、年级组的被调查者进行两样本χ2检验,所有P值均为双侧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教育

2.1.1 原有性知识来源665名被调查者(53.5%)报告原有性知识来源于杂志,578名被调查者(46.5%)报告来源于影视,485名被调查者(39%)报告来源于网络,591名被调查者(47.6%)报告来源于同学朋友,95名被调查者(7.6%)报告来源于父母,218名被调查者(17.6%)报告来源于老师,165名被调查者(13.3%)报告来源于其他途径。结果表明,大学生原有性知识主要来源于大众传媒的杂志、影视、网络及同学朋友,而家庭(父母)、学校(老师)性教育严重不足,差异有显著性(P<0.01)。

2.1.2性教育课堂评价1079名被调查者(86.9%)认为课堂性教育内容适当,64名被调查者(5.2%)认为太保守,68名被调查者(5.5%)认为太开放;
608名被调查者(49%)接受性教育后没有发生,74名被调查者(6%)次数增多,85名被调查者(6.8%)减少;
991名被调查者(79.8%)认为获得性知识较多,79名被调查者(6.4%)认为较少,6名被调查者(0.5%)认为很少。

2.1.3性教育方式804名被调查者(64.7%)期待的性教育方式为开设性教育课,402名被调查者(32.4%)期待举办性教育讲座,360名被调查者(29%)希望提供性教育读物或视频,217名被调查者(17.5%)建议穿插在思想品德课中,144名被调查者(11.6%)建议组建协会同伴互助。

2.1.4 性教育内容925名被调查者(74.5%)期待的性教育内容为性生理、避孕、生育;
625名被调查者(50.3%)期待性法律、性伦理道德;
603名被调查者(48.6%)期待性生活具体知识、;
382名被调查者(30.8%)期待性、性病艾滋病知识;
302名被调查者(24.3%)认为应该包括性心理、性变态、同性恋知识。

2.2

523名被调查者(42.1%)坦然报告曾经有过,其中最后一次对象为恋人者449名(36.2%)、为普通同学朋友或网友者45名(3.6%)、为不了解的人(或商业)29名(2.3%),125名被调查者(10.1%)不采取或有时采取避孕措施,报告数量在2~5个者73名(5.9%)。661名被调查者(53.2%)认为性只要适度有利健康,381名被调查者(30.7%)认为性是不良习惯;
489名被调查者(39.4%)报告最近一个月性次数为0次,234名被调查者(18.8%)报告性在5次以下,46名被调查者(3.6%)性在10次以上。

2.3 性观念

性观念是指对性的主观认识,是人们对性问题的较为稳定的看法及所持有的态度评价,既包括个体的性观念,也包括在一定时期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性问题的评价、态度、看法的总体趋势[1]。

2.3.1 恋爱及同居状况恋爱态度,887名被调查者(71.4%)赞成恋爱,369名被调查者(29.7%)正在恋爱,25名被调查者(2%)不赞成恋爱,103名被调查者(8.3%)在恋爱或性问题方面困扰很大。关于恋人失贞,580名被调查者(46.7%)据失贞原因再决定,180名被调查者(14.5%)无所谓不想它,158名被调查者(12.7%)接受但内心痛苦,137名被调查者(11%)立即中断恋爱;
而自己失贞后,581名被调查者(46.8%)能坦白相告,101名被调查者(8.1%)却隐瞒到底,42名被调查者(3.4%)采取婚后再说。对校外同居的态度,785名被调查者(63.2%)认为校外同居是个人自由,双方愿意就行;
340名被调查者(27.4%)认为不可以,应保持婚前贞节。

2.3.2 对同性恋及性骚扰态度关于同性恋,630名被调查者(50.7%)认为正常是性取向不同,211名被调查者(17%)认为是变态行为,156名被调查者(12.6%)认为是罪恶的不道德行为;
对同性恋同学,555名被调查者(44.7%)不厌恶也不躲开,302名被调查者(24.3%)保持距离,39名被调查者(3.1%)与之绝交。对性骚扰的态度方面,823名被调查者(66.3%)立即拒绝,328名被调查者(26.4%)求助于法律,55名被调查者(4.4%)认为,自己能吸引别人的注意而高兴,26名被调查者(2.1%)为了利益忍气吞声。

3讨论

3.1大学生性教育任重而道远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和传统因索的影响,性教育一直落后于性发育[2],但大学生的婚前、妊娠、人工流产发生率却呈明显上升趋势[3]。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由不成熟逐渐向成熟方面发展的过渡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其问题过分放纵与过分压抑都会给其带来生理和心理的损害。我国现阶段的性教育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均不能满足大学生对性知识的渴求。郭瑞雪等[4]调查发现,从未接受过家庭性教育的学生高达33.6%,而接受过家庭性教育的学生中仅有10.5%接受过来自父母双方的性教育。本调查表明,大学生的性知识来源于家庭(7.6%)和学校(13.3%)正规途径不足,其余则来自报刊杂志、音像制品、网络信息等社会途径,高校在性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空间。对于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这一青年知识群体的性教育,要注意不同类型高校特点,以性生理、性心理知识为基础,紧紧围绕性道德、性法律知识,以高尚的爱情婚姻事例为题材,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针对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适时、适量、适度的性教育。开展性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点面结合,在向全体同学介绍科学性知识的同时,也应对个别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认真指导,帮助其建立良好的性知识体系,促进性心理的健康发展[5]。

3.2开放的性观念,矛盾的性心理

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性道德观念从封闭走向开放,对性禁锢的挣脱和性自由的渴望与性观念的陈旧难以转换并存。对青少年的性教育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受传统性道德价值观的冲击,而新的性道德价值观念、性道德标准、规范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科学的性教育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大学生的性观念变化,不仅表现在谈恋爱比例升高,而且也表现为性观念超前,婚前的比例也随之升高,大学生性观念和的发展现状与受性教育的程度已具有明显的不同步性,已成为大学生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首次年龄提前和婚前增多已成为当前社会的普遍现象。上海市1995~1996年参加婚前检查的女性70%以上有性经历,其中22.10%的女青年首次发生在19岁以下[6]。本调查发现有的学生高达42.1%,与徐军[7]报告的48%接近,高于国内大多数的调查。随着进入青春期年龄的提前和结婚年龄的推迟,青少年发生婚前的人数也随之增加,大部分学生后备受负面情绪的影响,不但耽误学业,而且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更有甚者可能因此丢失生命。性观念开放是发展趋势,但性知识贫乏却可能严重危害个人健康和社会发展。这提示我们,向大学生提供正确的性知识刻不容缓。

性观念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客观上受到环境,特别是教育的影响,主观上受先前既有态度、科学知识水平的影响[8]。对于大学生而言,性观念还处于形成过程中,对其加强有针对性的性教育,从而使之性态度和性心理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有学者认为,对于非婚的态度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态度,或者性开放程度[9]。本调查发现,在婚前普遍存在及社会对持较开放态度的客观现实中,大学生71.4%赞成恋爱,63.2%认为校外同居是个人自由,双方愿意就行;
关于恋人失贞,46.7%据失贞原因再决定,11%立即中断恋爱;
而自己失贞后,46.8%能坦白相告,8.1%却隐瞒到底,3.4%采取婚后再说,说明大学生性观念逐步开放而性心理却又相互矛盾。我国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特别是观点的形成不仅受到西方性开放思潮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传统性观念的限制。所以在性教育中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正确的性观念,促进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玉堂,哈玉红,海存福.对当代大学生性观念状况的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性道德问题的调查研究”系列成果之一[J].中国性科学,2008,17(9):26-29.

2 Watts J.China sex education lags behind sexual activity.Phasing out of pre-marriage health checks leaves authorities with no sexual-education tools[J].Lancet,2004,363(9416):1208-1208.

3 Chen JQ,Michael P,Ping H,et a1.Prevention of child sexual abuse in China:Knowledge,attitudes,and communication practices of par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J].Child Abuse & Neglect,2007,31(7):747-755.

4 郭瑞雪,李峰.大学生家庭性教育状况调查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10,31(3):40-45.

5 陈一筠.艰苦拓荒十余载播种耕耘盼开花――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性科学,2006,15(4):3-7.

6 涂晓雯.上海婚前体检男女青年生殖健康知识状况分析[J].生殖与避孕,2002,22(6):361-362.

7 徐军.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性科学,2007,16(9):36-39.

8 Goodson P,Eric R,Sarah C,et a1.Self-esteem and adolescent sexual behaviors,attitudes,and intentions:A systematic review[J].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2006,38(3):310-319.

同性恋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2017湖北省最新恋爱账单调查报告出炉

武汉成跨地域婚恋最多的城市

付出是爱情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报告显示,花尽时间陪伴对方、跟随到对方城市生活、孝顺对方父母、把所有的钱都交给对方保管、为对方的梦想而努力的这些行为均上榜,是人们在恋爱中主要的付出行为。

而其中就 跟随到对方城市生活这一项深入研究,会发现一线城市中流动人口愈多,面临的异地婚恋情况也愈渐增长,是否为了爱情而选择到对方的城市生活也是年轻人要面对的问题。调查发现,五成80后愿意为爱跟随去对方的城市生活,此占比最多远超其他年龄段人群。数据显示,武汉、南京、成都、深圳、杭州是情侣较愿意为了彼此而迁居的城市,由此可见,这些城市的外地媳妇外地女婿是最多的。

超7成人恋爱月花费在2千以内

购物、旅游成消费巨头

恋爱的甜蜜时光,各项花费自是少不了。调查显示, 72.64%的单身男女认为恋爱月花费1千到2千是合理的,花费占比工资收入的四分之一。就消费而言,32.6%的男性认为逛街购物为恋爱花费中最大开支,将女性钟爱的买买买视作钱包的头号大敌,其次为旅游和娱乐;而女性则认为旅游为最大开支,其次为逛街购物和娱乐。

8成女性希望另一半收入2倍以上

8成女性希望另一半收入2倍以上

已到谈婚论嫁的人也都过了有情饮水饱的年纪,经济收入也一直备受关注,报告显示,半数男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是男女收入相当,36.3%的男性认为男士是女士收入的两倍仅15.2%的女性认为理想经济状态男女收入相当,有超五成的女性希望男士的收入是女士的2倍,更有30.3%的女性希望男士收入是女士收入的3倍及以上。

一线城市男性婚恋经济压力大

可见男性在婚恋层面上的经济压力日益加大,从数据上来看,一线中心城市男性面对来自婚恋经济压力依旧遥遥领先,女性要求居高的城市排行中,北京位居榜首,其次为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和西安。

一线城市男性婚恋经济压力大

对此,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认为,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男士被赋予养家糊口的重任。而当代社会里,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女性的能力和价值已经大大提升,在很多方面甚至超过男性,不必要在经济上太过依赖男士。同时指出,若以苛刻的经济要求而错过了品行佳性格好,诚心相待的对象,实为得不偿失。

八成男女追爱耐心值不足半年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得各种快餐文化、速成概念大行其道,也改变着人们的情感观念和情感耐心,也让现实中的单身男女在感情上只争朝夕。报告显示,79%的男女表示,在追求感情这件事情上愿意花费的时间最多不超过6个月,更有35%男性和44.4%的女性不足1个月。仅有21%的人愿意花半年以上的时间去追求心仪对象,有趣的发现,这群人中90后占比最多,可见90后在追爱的过程中更加执着。

八成男女追爱耐心值不足半年

而一旦表白被拒,51.09%的男女会选择直接放弃,仍有31.86%的人愿意花一个月的时间争取机会,仅有17.05%的人会选择半年以上用坚持感动对方。

恋爱是相互吸引的过程,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表示,在追求上,时间太短,对方可能还不够了解你。因此,如果双方的接触频次较高(包括电话或网络联系),三个多月就可以判断是否能吸引到对方。如果频次较低,可以把追求期延长到六个月的时间。

恋爱易遇3年之坎 1年谈结婚最佳

婚姻有7年之痒,恋爱则有3年之坎。调查显示,近六成的男女认为恋爱3年都不提结婚就会面临分手危机,超过9成的男女认为,恋爱一年或者更短时间即可安排见家长。尽管如今大龄单身的趋势愈来愈强,七成单身男女依然认为26-30岁的年龄区间才是最佳结婚年龄。

上海沈阳高产宠妻狂魔

同性恋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西南地区“男同”感染超10%

2008年3月,一项针对男同性恋群体的调查在全国61个城市悄悄展开。这项调查由卫生部主导,在为期4个月的两轮调查中,共有18000多位男同性恋参与。结果显示,2008年中国男同性恋者人群的艾滋病毒感染率为4.9%。2009年3月~5月,这项调查再度展开,统计结果显示,感染率达到5.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透露,“前后三轮,我们总共调查了56000多人,基本上把疫情分布弄清楚了,其中西南片区感染率比较高,贵阳、昆明、成都、重庆同性恋感染率超过10%。”

三年沉寂如今暴发

2005年,中国男同性恋人群感染率仅为0.4%,而这两年传播速度“异军突起”。吴尊友举例:“在西南地区的几个城市,过去每100人只能检测出一个呈阳性,现在则有10个人感染。”卫生部每两年公布的艾滋病新增人数无疑证实了此说。2007年,卫生部公布的新增5万人艾滋病感染者中,同性性传播导致的感染占12.2%;2009年,新增感染者估计为4.8万人,虽然新增病例速度放慢,但同性性传播却飙升到32.5%。

吴尊友指出,在目前中国的同性恋人群中,艾滋病已是一个暴发疫情。所谓暴发,即短时期内,造成很多人感染。“艾滋病在同性恋人群中曾经走过了缓慢扩散的过程,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大约是2006年前后,之后就开始快速传播。明年的数字可能还会进一步增长。”

可能向普通人群蔓延

联合国报告显示,尽管亚洲的艾滋病流行长期集中在一些特定人群,即性工作者及嫖客、注射吸毒者和男男者,但如今艾滋病的传播正逐渐扩展到低危人群。

2004年,卫生部首次向世界公布中国有500万到1000万男同性恋者。不过有专家认为,调查的数据可能比较保守,如今的数字可能超过千万。西方对同性恋歧视主要是在宗教界,而东方的歧视却是在民间,因此中国大量同性恋者往往被迫以婚姻作为保护伞,来掩盖他们真实的性取向。

社会学家刘达临教授估计男同性恋90%以上会选择结婚,青岛大学教授张北川的结论则是:生活在大城市、受过大学教育的男同性恋80%会进入婚姻或已在婚内。由此可见,中国“同妻”(男同的妻子)数量庞大。如果说过去男同性恋结婚,同妻受到的只是生活中不幸婚姻的折磨,但现在不断上升的艾滋病则成了她们生命的潜在威胁。

吴尊友透露:“我们无法知道同妻的感染率,但调查显示40%~74%的男同性恋都和女性发生性关系,艾滋病的传播会进一步向普通人群蔓延。”

社会文化氛围很重要

卫生部疾控局副局长郝阳强调:“艾滋病在同性恋间传播,对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一个新的挑战。”张北川教授更是忧心忡忡:“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艾滋病将很快蔓延至妇女人群和异性恋人群。”

早在1993年,北京就曾发现男同把艾滋病感染给妻子的案例。而这些年的艾滋病干预工作,张北川亲眼目睹过类似的悲剧。“同性大多采取地下的方式,这就为艾滋病大流行创造了条件。”他一直担心,当一些人获知艾滋病在同性恋人群中流行的趋势时,会进一步强化歧视。他特别强调,不要因为同性恋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率高就歧视他们。

同性恋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西;性调查;方法

    1948年,美国着名性行为科学家艾尔弗雷德·金西(Alfred C.Kinsey,1894~1956)的第一个性调查报告《人类男性性行为》出版,立即在社会公众中引起巨大反响,它对于美国社会影响之大,当时有评论者将它的效应比之为原子弹爆炸。一时间它成了美国最畅销的书,“金西报告”家喻户晓,金西的名字成了性研究的同义词。

    个案人数充足的样本是科学调查的必要条件。金西采用个案访谈方法对人类性行为进行了历时十年的调查,访谈对象达一万二千余人。在金西以前的同类性调查,个案访谈人数都很少,一般是几十人,最多的也只有三百人。金西性调查的规模是其四十倍以上。金西认为,如果要想获得整个美国人口的性行为基本信息,样本太小、个案太少是不可能达到这一目的的。他设想的样本人数是十万,计划的时间是二十八年。就其规模而言,金西的个案访谈调查不仅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也可以说是后无来者,至今尚未闻有超过金西的性行为个案访谈调查规模的。

    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调查的指导思想和方法上,金西的个案访谈调查也都有以前的同类调查不曾具有的特点。

    金西在报告中对他的调查研究的性质作了说明:“这是一个对人类性行为所有方面的研究,而不是一个内部分离的实体,它不是一个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不是一个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也不是一个社会学方面的研究。人类动物的性活动可能是许多学科所关注的,而每一个案中的行为应该被理解为几个事实同时发生的统一体。”这一调查研究的性质是建立在对于人类性行为的总体认识之上的,“人类动物的性行为是其形态学和生理学组织机构的结果,是其经历所带来的条件作用的结果,是其生命和非生命环境中所有力量的结果。就学术理论而言,这包括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因素;然而所有这些因素是同时起作用的,其最终产物是一种单个统一的现象,实质上不仅仅是生物学的、心理学的或社会学的。”

    因此,金西在确定自己调查班子的成员时有意识地选择了不同专业背景的人:人类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等。有些人认为金西只是从动物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性行为,只是注意人类性行为的动物机能方面,这是对金西最大的误解。金西的这一调查研究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甚至很难说他更重视哪个学科一些。或者说,他认为每一种因素都是同样重要的,忽视了其中任何一个都会对总体研究造成影响。金西对自己调查研究性质的定位具有开拓性的意义,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性行为科学的创始人。

    金西在报告中多次强调了他的调查研究的客观真实性。他说:“本调查包括所有种类的人和人类性行为的所有方面。在对个案历史作选择或在记录它们名称的选择上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偏见:不预先确定什么是罕见的或什么是普遍的:什么是道德的或有社会意义的,或什么是正常的和什么是不正常的。”金西明确指出,以前出版的许多关于性的研究,明显地将道德价值、哲学理论和科学事实混为一谈。这些研究的兴趣在于将性行为划分为或好或坏、或正常或反常等类型,然后作出普遍适用的结论,并以此为社会问题开处方,而实际上它们远离了客观求实的科学态度。他认为自己的做法与这些研究有本质的区别。在整个调查研究过程中,金西很注意将人们的各种偏见同真实情况区别开来,将人们对自己行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事实区别开来。

    金西认识到,落实到每一个体,偏见或主观态度是不可避免的,而作为一个调查研究者,则应该将这种主观态度从客观事实中剥离出来,尽可能地剔除各种偏见成分。为此,金西在设计调查过程时想了许多办法。例如,为了让被访谈对象能够毫无顾虑地说出事实真相,金西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作出郑重的保密承诺。调查者采用密码记录,没有可以被盗取的密码钥匙,只有六个实际获取对象性历史的人知道密码的一部分,而且仅仅四个人在写作这本书时才可能得到全部密码。而其他所有工作人员都不知道密码。金西调查的保密工作是做得如此之好,在十年内对一万二千余人的个案访谈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例泄密事件。

    又如,金西对调查者提出许多要求,总的一条就是,在访谈时要抛弃自己的任何偏见,克服自己的局限性,不先入为主地认定任何事物的性质,善于理解并非自己所属的各种社会阶层的态度、习惯和作为,不用语言、肢体动作或面部表情来给访谈对象任何暗示和压力,以确保对方可以完全自由地、不受任何干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再如,金西为了检验获得数据的客观真实性,采用了许多方法。第一,对已经访谈过的对象,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再次以同样的一些问题进行访谈,然后对两次回答的结果做比较:第二,对同为调查对象的夫妻双方的访谈结果进行比较,以判定数据的真实性;第三,对准确性进行交叉核查,即对从几种不同渠道获得的材料进行比较,以确定数据的准确程度;第四,将通过对象回忆获得的数据与直接观察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数据的准确程度;第五,将数位调查者对同一个对象的访谈数据进行比较对照,以确定可能有的误差以及相关数据的准确性:第六,将同一个调查者不同时期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对照,以确定调查者调查技巧的稳定程度,以及由此给数据准确性带来的影响:第七,将通过长远回忆获得的数据与当下记忆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数据的准确程度:第八,将从两代人那里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数据的准确性;等等。

    金西报告的另一特点是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人类男性性行为》利用的个案非常丰富,大约有六千三百名男性,其中白人男性大约五千三百名。而金西却说:“本书能够作出一般结论的,仅限于那些现在多少有可利用的充足材料的群体,或那些接近建立整个数据系列的较小的群。但我们对人口中许多重要因素还不可能作出一般结论。”他坦率列举了许多方面样本人数之不足:超出五十岁的男性群、新生儿和幼儿群、年龄较大的未婚男性和曾婚男性群、农村人口、宗教群体、工厂工人和手工劳动者群体、黑人男性群以及样本未能覆盖美国大部分地区,等等。

    金西对他采用的百分之百样本和部分样本的优劣情况作了分析,对于各种数据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和情况作了分析,并得出了可能产生的误差程度即折扣,然后他明确指出:“对本书其它部分应该认识到,其中的数据可能是一些近似值,但它们是接近事实的近似值。”这体现了一个科学研究工作者的严谨和求实的态度。

    在有充足数据资料作出明确论断和一般结论的地方,金西是说得十分肯定的。另一方面,在本书不少地方,金西都表示,他对某一现象还无法作出解释:由于样本数量不足,他的某一结论不是普遍适用的;由于样本数量太少,他无法作出进一步分析;他的某一观点只是一种猜测,还缺乏数据支撑等等。

    金西报告的又一个特点是,彻底抛弃那种非此即彼的僵硬思维,很好地协调了坚持归类与承认变异、坚持规则与采取灵活性的关系

    ,将个案访谈的优点发挥到极致,而将其不足降低到最小。金西在调查中采用了六种方式分类(准备以后采用十二种方式分类),建立了一整套明确严谨的操作规则,将同质的人口进行比较,克服了以前研究笼统含混地计算性行为数据的缺陷。他拟定的数百个研究项目都是有确切内涵的,不会产生歧义或模棱两可的做法。另一方面,他又承认个体之间存在着巨大变异,每个人的情况都有其独特之处。在访谈过程中调查者的工作应该富有创造性,应该在不违背规则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吸纳所有的信息。金西说:“访谈代表了两个人类个体、对象和访谈者之间的一种深深的沟通。有些事情在一个写好的调查表中,或在一个问题被公式化、调查被严格限制的直接访谈中,是不可能完成的。”他还说:“作为科学探索者,我们在调查研究中不受限制地去发现人们在性方面的所作所为。这是在一个被引导的访谈中可以完成的事情,但在一个调查表研究或者甚至在一个被限定的访谈中,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金西看来,承认个体性活动的差异是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通常的道德规则、社会体制、婚姻习惯、性法律以及教育和宗教体系大都是建立在一种假定的基础上:个体在性方面是很类似的,因此他们应该将自己的行为限制在这些社会规范所要求的单一模式之中,而许多社会问题就是在这两个方面的冲突中产生的。

    在确定同性恋的问题上特别可以看出金西对那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的反对。他明确指出:“任何关于世界上有多少人是同性恋者,多少人是异性恋者这类问题是不能回答的。”因为这样说太笼统。实际上有较多的人既有同性恋倾向,也有异性恋倾向,无法将他们简单归类。以前的一些研究者只知道要统计那些“真正的同性恋者”,但什么是“真正的同性恋者”,他们自己也不清楚。金西的做法则完全不同,他按照人们反应和行为的不同程度,从完全的异性恋到完全的同性恋,一共分为七个等级,然后再以这一套分类标准来进行异性恋和同性恋情况的统计,最后得出的数据使人一目了然。

同性恋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或态度总体来说是健康的、理智的,但在婚恋观念上仍有需要重塑的 一面。

【关键词】 同性恋;
健康知识,态度,实践;
对比研究;
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61.5 G 479 B 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00-9817(2007)07-0601-03

Cognition and Homosexuality Among 487 University Students in Xi"an/WANG Hao.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Xi"an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stitute, Xi"an(71006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cognition and attitude to homosexuality,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ed ucation on attitude towards marriage and love in universit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with interview and self-designed questionn aire survey were conducted in 500 university students in Xi"an. Results By the propaganda of media,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tolerant to homo sexuality as well as understand it, and 4.9% would try it. About cognition of ho mosexuality,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whether homosexuality can transmit diseases or not, can destruct marriage system and so cial stability or not and it can become one kind of sexual orientations developi ng tendency or not in different gender (P<0.01). In attitude to homosexuali ty,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as found in different gender only on the question of “if people opposite homosexuality around you, can you still support it”. Ne ither in cognition nor in attitude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mong stu 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Conclusion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cogni tion and attitude

to homosexuality are healthy and reasonable, but they still need to remodel in t heir normal marriage opinion.

【Key words】 Homosexuality;Health 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 ;Comparative study;Students

同性恋是存在于人类少数人中的一种有别于大多数人的性定向。《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 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CCMD-Ⅱ)对同性恋的定义是:在正常社会生活条件下对同性成员持 续表现倾向,同性成员具有吸引力。这种倾向指思想与感情而言,伴有或不伴 有;
与此同时,对异性成员可以毫无倾向,亦可仍有减弱的倾向或正常的性 行为。同性恋者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在中国已存在了几千年,史册里就 有“龙阳”、“断袖”和“娈童”之类的故事,但直至20世纪80年代以后,同性恋才越来 越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专业的学者对同性恋问题的研 究日益深入;社会主流文化(包括“官方”的态度)对同性恋“亚文化”也越来越宽容;
同性 恋人群的各类活动也从“地下”逐渐转到“地上”[1]。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 开始,同性恋现象也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大学生已处于恋爱、结婚的适龄期,对婚恋、性 问题的关注和对恋爱的尝试是大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内容。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 度,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婚恋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减少不当性 行为及其心理困扰,帮助大学生顺利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先将西安高校分成重点大学、普通大学与独立院校(三本)3组 ,再从各组中随机选取样本组成此次调查的对象。共抽取西安交通大学、西安财经学院和行 知学院500名一~四年级大学生。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87份,有效率为97.4%。其 中,男生244名,女生243名;
年龄18~26岁。

1.2 方法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调查问卷”与个别访 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是在开放式问卷的基础上收集条目,再对调查条目进行合并 、筛选及删除。问卷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为基础部分,包括年龄、性别、生源、专业等人 口学资料;
第2部分为主体部分,包括13个项目,分为对同性恋的认知7个项目和对同性恋的 态度6个项目。采取无记名集体测试,统一给予指导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场收卷。

1.3 数据处理 问卷回收后,严格筛选,统一编码,有效数据输入计算机, 运用SPSS 12.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情况 所有被调查者都听说过同性恋并看到过关 于同性恋的相关报道,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的大学生占57.9%;
80.1%的被调查者 认为同性恋者生活在痛苦之中;
61.6%的大学生认为同性恋会传播疾病,且不同性别的大学 生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更倾向于认为同性恋会传播疾病;
39.0%的 大学生认为同性恋会破坏婚姻制度及社会稳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女生更倾向于认为同性恋破坏家庭与社会安定;
仅有10.1%的大学生认为同性 恋会成为一种性取向的发展趋势,不同性别大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男生比女生更认同于这种趋势。不同年级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1。

2.2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 见表2。

大学生中认同同性恋的占57.9%,认为法律应该接受同性恋的占68.0%;
会接受同性恋者 表白的占9.7%;
能接受亲友是同性恋的占41.1%;
如果周围人都反感,仍然能够支持同性恋 的仅占3.1%,且不同性别大学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示会尝试同性恋的占4.9%。不同 年级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同性恋这一话题都不感到陌生,所有被调查的同学都听说过同性恋 ,也看过相关报道。访谈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新闻媒体的介绍与宣 传。常春[2]2002年的研究显示: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途径,排序依次为报刊85.7% 、电视48.5%、同学朋友41.1%、广播41.1%,与笔者研究相似。此次调查还显示,80.1%的大 学生认为同性恋者生活在痛苦之中,与李汉风[3]的研究结论大体相同。李汉风的 研究表明,中国同性恋人群中60%的人感到极度痛苦,30%~40%的人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

美国卫生部一项报告表明,自杀死亡的青少年中有30%是同性恋青少年,且同性恋青少年潜 在的可能自杀率也比其他同龄人高2~3倍。因为受歧视,同性恋者9%~13%的人有过自杀 行为,30%~35%的曾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63%的同性恋者感到“相当压抑”,67%的同 性恋者感到“非常孤独”,超过50%的同性恋者由于不被理解,曾感到很痛苦并严重影响生 活和工作[4]。本研究中,仅有58%的同学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这个结论与 国际上对同性恋的认识是一致的。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 正式将同性恋排除于疾病范畴,并将它作为一种少数人的自然状态――与异性恋相平行的状 态[5]。我国2003年4月20日新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对同 性恋的定义非常详细,同性恋的性活动并非一定是心理异常,由此,同性恋不再被统划为病 态。在对同性恋的认知方面,不同性别大学生仅在同性恋是否会传播疾病、是 否会破坏婚姻制度与社会稳定以及是否会成为一种性取向的发展趋势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调查还表明,57.9%的同学认同同性恋。2002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调查显示,认可同性 恋和同性的受访者仅为10%[6]。2004年,索阿娣等[1]对北京广院 学生调查表明,50.9%的被访者认可同性之间的恋情。刘电芝等[7]2004年的研 究表明,18%的大学生对“同性恋倾向”在观念上持接受态度,4 2%的大学生对同性恋表示 宽容和理解。张龙杰[8]2005年的调查表明,41.4%的学生表示赞成或认可同性恋 ,对同性恋持比较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此次调查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同度又有提升,且认为 法律应认可同性恋的大学生占到68%。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接受同性恋 不是犯罪、精神病的观点,也不再将它看作是道德问题。能够接受同性恋表白的大学生占到 9.7%,但会尝试同性恋的仅占4.9%。

研究还表明,只有41.1%的同学能够接受亲友是同性恋,曹宁校等[9]2003年的调 查显示,63.3%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的朋友是否是同性恋并不太在意。

此外,若周围人都反感同性恋,还会支持同性恋的只占3.1%,这一点上存在显著的性别 差异。可能与当今多元化的社会文化及媒体对同性恋的宣传态度有着直接关联。

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或态度总体来说是健康的、理智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现象 的态度已从以前的“罪恶”、“变态”逐渐转变为今天的“宽容”、“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宽容与认同虽然可以理解为社会前进、时代进步、思想多元化的影响 ,也反映出大学生婚恋观念必须重塑的一面。

4 参考文献

[1] 索阿娣,钟盎,周芝艳,等.大学生性观念调查报告:以北京广播学院本科生为例. 青年研究,2004(4):30-38.

[2] 常春.同伴教育:崭新的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模式.当代青年研究,2002(1):26.

[3] 李汉风.同性恋者,何时回归阳光下的生活.神州,2005(10):42-45.

[4] 《医学心理指导》编辑部.关注大学同性恋.医学心理指导,2006(8):4-12.

[5] 张书义.同性恋研究述要.天中学刊,2003,18(1):116-119.

[6] 湖南大学生性观念调查结果惊人10%认可同性恋.重庆晨报,2002-10-31.

[7] 刘电芝,莫秀锋,阳泽,等.当代大学生性道德价值取向调查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3):68-74.

[8] 张龙杰.中国西南地区大学生婚前态度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5,26 (11):89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