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五篇】

时间:2023-07-08 12:5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微笑的好处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靠技术知识,85%靠口才艺术。无论职场、商场,还是交际场,口才都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而《练好口才的第一本书》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在短时间内提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一本好书读后感【五篇】,供大家参考。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五篇】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范文第1篇

———微笑的好处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靠技术知识,85%靠口才艺术。无论职场、商场,还是交际场,口才都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而《练好口才的第一本书》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在短时间内提高你的口才能力,让你成为一个会说话、受欢迎的人!

《练好口才的第一本书》作者殷亚敏通过自己三十年的研究,找到了最简单、最有效的沟通方法:好脸,好话。好脸,就是微笑;
好话,就是夸奖。掌握了这两好,与人沟通一通百通。这本书具备三大特点:第一,接地气:中国语境下使用最多的语言沟通技巧;
第二,易练习:经过实战检验的完美训练方法;
第三,最实用:一看就会练,一练就有效。只要打开这本书读一读,根据书中的训练方法和技巧抽空练一练,奇迹或许就会在你身上发生。殷亚敏指出:练口才是先练笔再到说,先出手成章再到出口成章,一语惊醒梦中人,还提倡多背诵,任何语言都是靠背诵习来的,别无他法,只有背的东西多了,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才能厚积薄发,出口成章,感谢作者,给我带来了真正练口才的理念和方法。

殷亚敏在书中第一章中强调了讲好话必须先学会面带微笑,书中出示了王石的两张照片一张是严肃的,一张是面带微笑的,从中我们感受到微笑才有魅力,才能吸引观众。星云大师曾说:"一束鲜花不如一个微笑;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色彩。当你站在台上,尚未开口就先面带微笑时,就已经展示出了你的魅力,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正如雨果所说:"微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这就是微笑让人悦目。2、微笑让人悦耳,接线员总是微笑着对顾客讲话,我们听到甜美的声音不管有什么不愉快总是心里会莫名的愉悦起来,因为微笑时声音总是变得好听,从听觉上吸引人。3、微笑还可以让人悦心、让人自信。在与人沟通时微笑可以给自己带来六大好处:好声音、好头脑、好身体、好人缘、好运气、好气场。

微笑代表着对对方的肯定,所以能给对方带来自信。也能给自己带来好运。著名留学专家高燕定从他女儿高倩5岁那一年起,就经常反反复复地对她说:"哈佛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你一定要上哈佛!""好好学习,以后上哈佛!""上哈佛!爸爸希望你上哈佛,你一定要上哈佛!哈佛毕业后当律师!"

高倩当时还小,听不懂这些话,但高燕定不管这么多。他认为,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给她灌输这种梦想,反复强调哈佛的了不起之处,让哈佛深入她的意识深处,让她时时刻刻想着上哈佛。如果等她成了年再鼓励她上哈佛、当律师,那就迟了,她不会听。

1989年,高燕定和朋友一起旅游时,特意带着高倩去了哈佛一趟,想让女儿受到哈佛的熏陶,鼓励她立下读哈佛的志向。进了哈佛之后,他们去了行政楼,楼前立着哈佛先生高大的铜像,高倩嚷嚷着要跟哈佛先生的铜像合影,很多大人都开玩笑说她站在高大的塑像前显得太小了,还是不要合影了。高倩这时7岁,但人小志不小,她深信自己将来一定能上哈佛,昂首挺胸地说:"得了,别看我现在小,再过10年来哈佛读书就不小了!"一听这话,其他大人都觉得这孩子口气太大了,哄堂大笑,只有高燕定对她露出赞许的微笑。旁人笑话自己不要紧,父亲的微笑让高倩更加坚定了上哈佛的志向。高倩10岁生日那一天,高燕定举着摄像机给她录像时,让她说出自己的愿望,她开口就是:"我要上哈佛,我要成为一名律师……我肯定,我行!"高倩的语气坚定,眼神坚毅,让高燕定深感欣慰,他知道自己对女儿的栽培已经见效了。当别人对孩子信心不足时,用微笑给她肯定,为她打气,一定能带给她动力,让她奋勇向前,向着梦想努力。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范文第2篇

习惯培养

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同时,我们也要对孩子读书的内容和读书的方法,进行指导。要指导孩子进行有效读书,才能实现读而促学的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家长们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孩子们阅读习惯的培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孩子们每天晚上一定会捧着本书进入睡眠;
早上一起床,也会拿着本书坐在床头;
上个厕所,看本书;
去外边玩,也会带本书。他们如此地手不释卷,可是语文成绩却不见提高,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进行哪些反思呢?

下面是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对读书内容进行指导

很多孩子都喜欢读故事书,因为故事书的情节非常吸引人,他们可以像吃快餐似的粗读泛读,读个故事情节,读个嘻嘻哈哈。没有精读的深入思考和分析理解,没有细读的品词析句和记忆积累。因此家长们一定在孩子选择书籍时,给予一定的指点,给予一定的建议。在帮助孩子选择书籍时,一定想一想“这本书可以为孩子带来什么?或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给孩子带来什么?”家长们最好心里有一个大概的计划和目标。建议家长们给孩子买书除了必要的工具书,其他基本是从文学类(包括各种各类的故事和传说)、科普类、哲学类三个角度去考虑。

二、对读书方法进行指导

语文成绩好的孩子一定是喜欢读书的,但喜欢读书的孩子不一定是语文成绩好,为什么呢?关键是看怎么读了。是高效读书,还是低效读书?休闲性地看看书,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是博览,是低效读书;
只有真正字斟句酌的研读才是高效读书,在读前猜想,读中思考,读后感悟,甚至对某句、某词、某标点反复质疑、揣摩,最后得到写作上的感悟,这样的读书,才是有效读书。

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们在指导孩子阅读时,应要求他们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才能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我们要教给孩子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1.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2.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3.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的目的。

三、培养孩子的语感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范文第3篇

鉴于阅读对培养学生爱的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在项目学习活动中,尝试用阅读构建“爱”的话题,引导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学会爱,引发面对孩子成长充满无力感的家长对沟通话题的思考,学会跟成长中的孩子在爱的氛围中相处。这就有了――亲子共品一本书《外公是棵樱桃树》的活动。活动中,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建构话题,找到沟通点,享受快乐,传导亲情。这样,亲人间既有了沟通情感的交流话题,又培养了学生爱的能力,还促进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真可谓一举多得。

想法属于形式,行动才能助推学生的成长。于是,2013年5月,学生、家长、教师共同走进了《外公是棵樱桃树》这

本书,精心设计读书单,探讨书中洋溢着的亲情带给我们的启示。随后,教师又领着学生从书里走出来,走进生活。通过此次活动,学生和家长、教师在一次又一次思想的碰撞中,对爱的理解更透彻、更全面,“爱”――这个敏感而又幸福的话题,在共读中,在一次又一次心灵的对话中,得到了升华。

一、虚实并重,选书

德国作家里尔克说过:“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这里的“庙宇”当是书籍吧!我们教师都在尽力为学生找寻遮挡雨水的庙宇。大家知道,一阵风,吹到需要的地方,就是春回两岸;
吹到不需要的地方,就是霜冷长天。所以选书时,我们考虑了学生的心理愿景和生活实际两个方面。从心理感受讲,好的书籍有两个院子:一个院子是天堂,一个院子是凡间。最好的品读是坐在凡间的院子里,遥望天堂的院子。没有天堂的院子,品读就会没有了希望;
没有了凡间的院子,品读就会失去根基。

《外公是棵樱桃树》里有学生无限向往的无拘无束式的外公的爱,也有学生感同身受的不停唠叨的妈妈的爱。读这本书,学生就像读自己的生活;
读这本书,学生就是在寻找心中向往的亲人之爱。世上最不该怀疑的情感是父母对子女的爱,但,爱,如何去表达?《外公是棵樱桃树》对我们有所启发。孩子小时,家长不但了解孩子喜怒哀乐的心理,而且了解孩子吃喝拉撒的生活,可以说对孩子的了解细致全面到无任何死角。而现在,孩子大了,家长不敢这样自信了。家长正经历着自己将手伸出,孩子却已把手缩回的尴尬情形。如何减轻家长与孩子交集缩小带来的痛苦?从内心感受和生活实际考虑,我们选择了《外公是棵樱桃树》这本书。研究初始,我们就相信,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建构话题,找到沟通点,有了沟通情感的话题,享受的一定是快乐,传递的一定是亲情。

二、人、事、情渐行,品读

(一)共同研究,梳理主线。

为了给学生从书海中找到可读的书籍,为了给学生从书籍中找到可读点、爱读点,我们共同阅读了《外公是棵樱桃树》,讨论设计了发给家长的亲子共读倡议书、学生读

书单、家长读书单,并梳理了学生品读主线:爱是什么?家长品读主线:什么样的爱适合学生成长?还搭建了品读交流平台:亲子共读分享会。

附1:给家长朋友的一封信

给家长朋友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还记得去年家长开放日,您与孩子亲子共乐的情景吧!因为有诸位的倾情参与,孩子的兴致更浓;
因为有您的参与,您与孩子的心走得更近……为了让亲子活动得到延续性地开展,我们年级将在2013年5月,开展以“大手牵小手,一起向前走”为主题的“亲子共品一本书”系列读书活动。亲子阅读,是一种学习氛围,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享受快乐,通过爱的传导,让孩子热爱书籍,让快乐阅读的习惯陪伴孩子终身。而孩子的成长需要您的参与和支持,为此,我们诚挚地向您发出倡议:

1.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孩子养成安心读书的习惯。

为孩子营造一个空间,最好有一个书架(书柜)、一张书桌,让孩子可以自由、静心阅读。

2.做好阅读榜样,和孩子共享阅读好时光。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热爱读书,用行为带动孩子喜欢阅读。建议家长与孩子同读一本班级规定的必读书目,每天10~20分钟,并及时与孩子交流读书体会、心得。

3.把书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孩子,让孩子把阅读变成一种享受。

我们建议父母送给孩子有价值的书。有条件的家庭还可随时记录与孩子共读的精彩瞬间,鼓励孩子及时把读书感受和体会进行沟通,让孩子体验阅读的成就感,让阅读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家长朋友,孩子的成长也是一本书,多一点心思,多一点投入,有收获的其实不仅仅是孩子。愿更多的父母,能投身于培养子女阅读兴趣的教育中来!愿更多的孩子,能体验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让我们的孩子拿起书籍,开心阅读,快乐成长。

附2:学生读书单

《外公是棵樱桃树》学生读书单

亲爱的孩子们:

你每天读书了吗?爱你的爸爸妈妈认真给你做好记录了吗?

附3:家长读书单

《外公是棵樱桃树》学生读书单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今天读书了吗?爱你的宝贝认真给你做好记录了吗?

(二)上导读课,激发阅读期待。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精心设计了阅读导读课。以老人、小男孩、大白鹅、樱桃树为主人公创编故事,吸引学生。继而,引出该书,了解作者――安琪拉。随后,引导学生阅读“我”与外婆、外公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在师生与文本快乐的对话交流中指导学生学会“读一读,想一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三)走近人物,品人――绘画。

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是外显的,也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内在阅读”“深度阅读”。怎样使教师、家长和学生能积极主动并持久地进行深度阅读,是本次活动实施的难点所在。在学生初读时,教师就提出要求,让学生学会圈点批注等,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提高鉴赏能力和阅读效率。

在学生读完第一遍后,教师给学生发放了第一张读书单:走近人物。

附4:第一张读书单

《外公是棵樱桃树》读书学习单(一)

学校____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老师的话:

亲爱的孩子们,这本洋溢着亲情的书中,丰富的人物形象一定深深地吸引着你。请你用手中的笔,画一画最吸引你的人物形象,并把他们的性格特点、典型事件用工整的字迹简单描述在表格里。

读一本新书,就像结识一个人,最初的感觉都是用眼睛获取的浅层印象,内心的呼应只能留给日后。一下子就想走进初识者内心的想法是唐突的,也是无效的。但是,学生读完第一遍后,发第一张读书单,在回忆中悄悄走近人物,品人――绘画,学生拿起画笔,用五彩的颜色随心勾勒着书中的人物,是轻松的,有效的。笔者无法捕捉他们挥洒颜料时头脑中的电波,但可以想象他们回味人物时的快乐。

(四)走进人物,品事――评星。

如果说读第一遍后,学生还站在书外看书中的人物,那么读第二遍就应该让学生走进书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于是,在班上,我们又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典型事例在课堂上进行了探讨,读中感悟,跟书中人物近距离接触,说出了自己读到某一情节的感受,为此还对托尼诺和外公经历的事进行了梳理。之后,学生的读书已经做到入情入境了。读第二遍后,发放了第二张读书单:走进人物。

附5:第二张读书单

《外公是棵樱桃树》读书学习单(二)

亲爱的孩子们:

读完《外公是棵樱桃树》后,我们知道在托尼诺的家庭生活中,有许多亲人。那么请会阅读的你站在托尼诺的角度替他完成对家人的评价吧!

书中的人物也是一个群体,正如你我的现实生活。生活中,你可能会跟成百上千个人相遇,甚或是相处,表面上迎来送往,一团和气,却从未有过契合感。无论多熟悉,都觉得这些人只是生命中的过客,在心底里,从未接纳过他们。而有些人虽然交流不多,但总有一种契合感。书中的人物就是现实生活的翻版,也许书中叽叽喳喳的人物并不招你喜爱,寡言的却给你留下了印痕。阅读中找到知音,就找到了内心的家园感。《外公是棵樱桃树》中的外公懂得托尼诺的所思所想,阅读中,学生都喜爱托尼诺的外公,也渴望亲人像外公一样。

(五)成长自我,提升。

书读得再多,只是在看别人生活,只能给你享受,只有写,才是在过自己的生活,才能带来深刻。所以,我们进行了第一个尝试:顺情而写。

1.品读人物,表达。“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经典的文学作品更要反复读,每读一遍,你可能都会有新的收获。在第三周的周五,学生读完几遍后,利用中午辅导课和学生讨论自己读书后的感悟,了解读后感的写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读写结合,书写自己的感受。这样,一本书才真正发挥作用,成为学生成长旅途中的明灯。

2.联系生活,表白。四年级的学生渐渐凸显独立意识,他们一方面享受着来自家人给予的无私的爱,一方面又在抱怨着、抵触着爱带给他们的唠叨和约束。读完这本洋溢着亲情的书籍,学生在托尼诺的家人那里,在阿凤那里,在菲丽丝那里,感受到了亲情给他们带来的快乐、美好、坚持、勇敢……也让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亲情有了更深的认识。鉴于此,教师给学生表达心声的机会,设计了第三张读书单。

附6:第三张读书单

《外公是棵樱桃树》品读单(三)

老师的话:

亲爱的孩子们,读完这本洋溢着亲情的书籍,我们在托尼诺的家人那里,在阿风那里,在菲丽丝那里,感受到了亲情给他带来的快乐、美好、坚持、勇敢……也让我们对亲情有了更深的认识:亲情如外婆羽毛枕头般温暖的怀抱,是妈妈情到深处无法自抑的唠叨,更是外公给予孩子舒展天性的“樱桃树”……

读完此书,你的心里一定堆积了许多想要给亲人说的心里话,或者你希望你的某个亲人今后该怎样爱你呢?让我们在此一吐为快,让亲人明白你的心声。

学生通过读书单向父母表达了自己在平时不敢说的话与要求。记得当时,学生有所顾忌,迟迟不敢下笔。笔者告诉他们,这是你对爱自己的父母抒发感情的一个平台,不要拘束,不要不好意思,把你内心对他们的希望,用你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理性沟通的畅通渠道。

情感的双向疏通才是有效的,所以我们也给家长朋友提供了读书反馈单,请家长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告诉孩子,让孩子关注家长的内心,分享家人的快乐,分担家人的忧愁和烦恼。

附7:家长品读单

亲爱的家长朋友:

好书之所以好,首先在于要让人能读下去,能够让人思考与感受。对于儿童来说,好书是能让他们快乐并且能获得“思考与感受”的作品。而这本《外公是棵樱桃树》则是能够真正陪伴孩子们成长的,是能够成为孩子们的朋友的一本书。孩子们也在此次亲子阅读活动中见证了温暖的真切的伟大的亲情。他们为此还写下了看完此书的读后感。

那么,当你和孩子共读了《外公是棵樱桃树》,品读了书中让人感动的亲情故事,你对“什么是爱”“什么样的爱适合孩子成长”这两个问题有着怎样的思考呢?请你结合该书或生活实际写下你对以上两个问题的看法。在此,谢谢您的支持和参与。

附8:家长感言片段

家长1:妈妈真希望能变成书中的外公,具有外公的智慧和童心,陪伴你成长,能完完全全理解你的心思。

家长2:对孩子的爱应是无条件的,不能用一流的成绩、顺从的表现要挟或交换对孩子的爱。孩子有些不好的表现,很可能是大人的翻版。我们大人要完善自我,来影响孩子。

家长3:无拘无束的爱是有尺度的,有严格要求的。爸爸希望你在一个既有严格的规范,又充满爱意的环境里自由自在地成长。

家长4:单一的爱必定是残缺的爱,慈祥的爱就需要严厉的爱来平衡。

家长5:面对当代小孩单一刻板的童年生活,父母也非常无奈,非常无助,希望孩子在顺流中有所获,有所成!

品读着家长写给学生的或精悍或抒情的文字,我们被家长的真情、深刻感动着,也被家长们对孩子无尽的爱感动着。于是,我们也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充满亲情,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就像文中的托尼诺一样,幸福地享受并接纳着来自外婆、外公、妈妈甚至爷爷奶奶的爱。只要你用心去体验,你就会发现亲情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你,使你坚强,使你振作,使你对生活充满憧憬、充满希望。

心中有爱,就要倾吐;
心中有不满,就要倾诉;
行动上有不足,就要改正。这是健康的交流,这是绿色的沟通。于是,我们又设计了第二个环节:倾情交流。

因为我们知道,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家庭,如果哑巴太多,聋子也一定越来越多,面对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说不出与听不到,都是悲哀,所以,读书分享会,我们设计了这个环节。

学生倾诉心声:“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通过交流学生的心声,家长发现了很多撞击心灵的生活细节;
之后,家长真挚感言:“孩子,我想对你说 。”孩子们看了家长的文字,无不感慨万千,有的甚至泪流满面。

当自己的付出与家人的需求有差距时,更需要心灵的沟通去疏通,于是,我们设计了亲子互动――交流爱。钢琴曲“献给爱丽丝”的旋律如花香浸润每个人的身心,孩子和父母坐在一起,双手捧信,耳语亲情,互通心声,此情此景让我们心中久久溢满感动和喜悦。

通过亲子交流,我们知道了孩子叛逆,只怪没有话题,不怪孩子;
只怨没有氛围,也不怪家长。

心靠心来交换,情用情来赢得。到底什么样的爱适合学生成长呢?我们又设计了一个环节:深情引导。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对爱作出了诠释,让爱在共读中得到了升华。

附9:教师感言

孤独时,陪伴是爱;
结伙时,独处是爱;

怯懦时,鼓励是爱;
张扬时,约束是爱;

依赖时,放手是爱;
放纵时,戒律是爱;

难过时,分担是爱;
忘形时,提醒是爱;

跌倒时,扶持是爱;
奔波时,停歇是爱;

困惑时,解疑是爱;
急躁时,冷却是爱。

通过两年来的教研和实践,就品读整本书,我们达成了新的共识:

(1)顺情而写是学生有效品读整本书的基础;

(2)亲子间的倾情互动是学生有效品读的关键;

(3)教师深情引导是学生有效品读的保障。

我们相信,像这样品读整本书,一定能形成强大的共读波涛,也一定能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达成有效的阅读。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范文第4篇

一、读前指导——书籍的选择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并不是什么书都可以拿来读。读一本好书,可以受益终身;
读一本坏书,则可能受害无穷。

那么书海浩瀚,怎样从各类课外书籍中遴选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身边常见的书籍开始,从孩子手里的小人书、游戏秘籍开始,把课外书籍大概地分分类。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可以大致进行如下指导。

1.对自己有益的与对自己无益的,甚至有害的

哪些书对自己有益,对健康成长有益,对学习有益,自己能从中学有所得,并且学有所用,觉得自己受益了。如读了百科类图书,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百科知识,这些知识包罗万象,有关大自然现象的,有关动物的,有关植物的,有关社会的,也有关我们自己身体的……可以大大地开阔我们的眼界,让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从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读了名著、童话,或是各类优秀的小说,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主人公的品质,既能让自己的心灵受到触动,思想上有所感动,又能欣赏到优美的语句,以及场景描写等等 。有的孩子会说,我看了游戏秘籍,我在游戏中的角色就能很快地从低等级上升到高等级。这时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分辨一下,这种说法、想法正确与否,为什么不正确。首先从结果上去分辨行为的对否,再从过程上去判断,让学生思考把有限的时间花在这些上面值不值。然后,逐步帮助学生对身边的课外书进行甄别,抛弃那些在学生中流行的,却与己无益的书。

2.与学校教材紧密联系的

比如我们课文里学了《三顾茅庐》,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选自《三国演义》,那么我们就可以去看看《三国演义》这本书,里面一定还有更多精彩的故事、精彩的片断。学了《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这两篇神话故事后,我们就可以去找些中国的神话故事书、外国的神话故事书来看看,这些书里一定还有更多优美的神话故事。

3.按书籍主要内容分类

比如有“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人物故事”等,故事一类的书;
有专门讲百科知识类的,如《一万个为什么》《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等综合性的书籍;
有专门讲历史发展的“历史”类书籍;
也有专门讲地理知识的“地理类”书籍;
还有“智力游戏”类的;
以及专门教我们写作文的《作文选》《作文大全》等等。

二、读中指导——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为什么有的同学一个学期能读好多本书,有的同学却只读了一本两本?为什么同样一本书,有的同学读完了,只会讲几个故事,而有的同学读完了,不仅了解了故事情节,还从中感悟到了一些道理,受到了一些教育,学到了一些作文的方法呢?这就是因为在读书的过程当中,读者的方法不同。方法不同,效果也就相差很大了。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读书的效率,让学生花同样的时间能多读些书,能从书中获益更多呢?

1.从详略上把握

读书有精读、略读之分。拿到一本书,首先看看序和内容简介,再看看大概的章节分布,每个章节里有哪些内容,从整体上大致了解这本书。接下来就进入到读书的环节了。在读的过程中,并不是要逐字、逐句的去读,也不是一定要把一本书的内容全部细细地去读一遍。对一些故事性的过程描述,可以适当的速读,泛泛而过,大概了解故事过程就可以了。但对一些描述好的地方,则可以精读,比如书中有一段优美的景色描写,不妨细细地去品读,去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这些优美景色表现出来的。书中还有一些人物的对话描写,你读了以后,书中的人物形象好像就在眼前,那么不妨再细细地去读读这段对话,学习一下作者对话描写的方法。详略结合,学有所得的同时又兼顾速度,这样才不至于一本书读了好长时间都没有读完,而且最后收获也不大。

2.边读边思考

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就是学和思的统一。比如在书中有一个场景,作者开头花很多笔墨来描写景色,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人物在出现时,作者着重描写了他的外貌和穿着,这又是为什么呢?我读了这段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好像感同身受,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么写?从某一部分内容,我感受到了什么,我看出某个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在阅读中试着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改变课堂上只有老师提问题的状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来提,自己来想,自己来答。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这样做到一点点,就会从这个起点开始,以后会做到的越来越多,收获也会越来越多。

3.不动笔墨不读书

对书中的知识点,好的字词、句子、段落描写、心理描写、话描写等等,不妨摘抄下来。自己觉得很是喜欢的,也可以背一背。对书中不理解的地方,用铅笔作个记号(自己的书不一定用铅笔,但是借的书就要注意了,向学生渗透爱护书籍的思想),然后自己查阅书籍资料去理解,或是去请教别人。

4.要写读书笔记

在阅读过程中,无论是瞬间的感悟,还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都可以随时地记录下来。可以将阅读时产生的思考、疑问随手写下来做成疑问笔记;
把阅读中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做成摘录笔记;
将原来较长、较深的文章用提纲形式摘录下来做提纲笔记;
通过续写、改写、写读后感等进行再创作,做成创作笔记等等。

三、读后指导——温故而知新

教材上的知识学过后,需要及时复习和巩固。那么当我们读过一本书后,也需要温习、回想。把自己读过的书名专门记在一个本子上。同时记下内容梗概,书中的主角等等。这样,过段时间,可以把这部分内容翻翻,再看看相关的读书笔记、读后感,相信这本书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子里,不会轻易遗忘。

读一本好书读后感范文第5篇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的意义,在今天已被广泛地达成了共识。而在儿童阅读中,兴趣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前提。阅读由兴趣起步,并将在兴趣的引导下,一路盎然下去。经常带中高年级的老师会有这样一些感触:尽管在教学中把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但要让大部分学生热爱读书却非常困难,更可怕的是这种与书疏离的状况有可能伴随他们一生。所以作为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提早在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6、7岁时,激发阅读兴趣,让孩子渴望阅读。

首先,六年前刚接手现在的班级时,我在教学中大量选用了贴近儿童生活情境的童谣、儿歌、古诗、韵文等,一天一首,与孩子一起边读边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突破了识字关,具备了独立阅读的基础。

其次,从读图画书开始,是培养低年级孩子阅读兴趣,使他们爱上阅读的良好方式。我在课堂上利用实物投影,和孩子们一起陆续读了《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犟龟》、《出走的泰迪熊》、《你看起来很好吃》等几十本经典图画书,而每次读完一本,除了引起争抢,就是不断地有人问:“什么时候再读一本?”就连班里阅读能力最弱的孩子,在听老师读完《菲菲的蛋糕》之后,拽着爸爸去书店买下了好几本菲菲和派老头系列的图画书。优秀的图画书能带给孩子愉悦和幸福感,能促进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对刚起步阅读的孩子来说,从图画书开始,再逐渐过渡到文字书,是一种特别见效的方式。

第三,引领孩子爱上阅读的另一种容易操作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老师、家长“大声读给孩子听”。我自己在学校利用课堂、午睡前等时间为孩子们大声朗读,既解决了书源问题,又能在读的同时及时交流讨论,进行阅读指导。

二、创造氛围,让孩子亲近童书

孩子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不断的督促,引导孩子亲近童书。

1、北美的惯例:学生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自由的、安静、无打扰地”阅读一个小时;美国布什总统一上台就颁布了《阅读优先法案》,要求美国儿童每天必须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我把这些都讲给孩子听,并要求他们每天在书包里装一本课外书。早晨,我和他们一起安静地持续默读15到20分钟,一天的学习、工作从阅读开始,感觉整个人都儒雅了起来,学生们也自然平添了几分静气。此外,课外书随身携带,使学有余力的孩子在完成课堂作业后不至于无事可干,及时阅读,能促其更好发展。

2、对于还没有体验到阅读快乐的孩子,老师可以在推荐新书时花点心思。比如,读其中一两段,戛然而止,让他们充满期待;猜猜下面的情节;或故意制造悬念,卖关子,引发其好奇心从而主动阅读。

3、除老师推荐外,定期在班里召开“好书推介会”。《小狗钱钱》、《女儿的故事》、《豆蔻镇的居民们》、《兔子坡》《假话国历险记》童喜喜、梅子涵,我们通过这种方法,认识了很多深受读者喜欢的优秀中外儿童文学作家及他们写得优秀童书,孩子们也找到了更多自己真正喜欢读的书,满足了个性阅读的需要,更提升了自己的阅读品味,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越来越会选书买书,变成了家里的购书顾问。

4、创建班级书架,确保孩子花少量的钱读到更多书。

5、以评促读。从读书排行榜,到读书笔记汇报读书情况,我在评比别注意不断地赏识鼓励所有孩子,因为认同永远是保持孩子阅读热情的不竭动力。

三、指导方法,让孩子学会阅读

小学生的阅读可分为浅层阅读和深层阅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共读一本书”,来提供一些读书方法上的帮助,引领孩子走向深层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