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读后感1500字(5篇)

时间:2024-09-04 13:16:02 来源:晨阳文秘网

篇一: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读后感1500字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

  作者:

  来源:《共产党员·上》2019年第09期

  作者:張维为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东方卫视热播节目《这就是中国》开播以来的27篇文稿,反映了作者对中国崛起、中国道路和中国话语的最新思考,为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材料。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有信心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方案。

篇二: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读后感1500字

  

  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演讲稿一等奖

  经历5000年风霜雨雪,敞开了960万公里的宽阔胸膛,中国———这个东方巨人,睁开惺忪的双眼,昂起头颅,跨着稳健的步伐,走向世界。

  国际互联网通过无数根光缆,电缆和电话线,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数百万个网站,亿万台电脑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信息的“大家庭”。在这个“信息大家庭”里,只要轻轻地点击鼠标,就可以在网上尽情地漫游、收集和发布信息了。它好比一个随时向世界敞开信息窗口和连接世界各地的桥梁。如今,腾飞发达的中国,许多家庭都添购了电脑。许多掌握了电脑网络的农民,也开始利用电脑网络,使自己的产品走向世界。

  景德镇是我国的陶瓷之乡,由于信息不灵通,商人为了卖陶瓷,四处寻游推销产品。但是尽管这样日夜奔波,舟车劳顿,陶瓷的销售之路还是没有打通。

  后来,有个叫李某某的陶商,在掌握了上网的技术以后,自己设立了一个网页,开始在因特网上卖陶瓷。陶瓷生意一下红火起来,不但在国内畅销,而且远销国外。一次他在网上同一名美国外商签订了一万个陶瓷的销售合同。李某某每年在因特网上销售陶瓷,生意越做越红火,财源滚滚,成了“陶瓷王”和“农民企业家”,还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知道中国是个聚宝盆。

  李某某高兴地说:“以前卖陶瓷,东奔西跑,不仅辛苦,还找不到买家,现在出足不出门,陶瓷就能远销国外。现在的高科技就是强!”中国不仅以步入信息社会,而且经济高速发展,在世界上的威望也日益提高。

  2001年月在卡塔尔举行了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会上,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和地区代表按照组织规划,采取协商一致通过的方式,审议通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当确定没有人表示反对意见后,工作组主席杰拉德面露笑容,高举起小木锤,“当”!清脆的锤声回响在整个大厅。一锤定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通过了。锤声刚落,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但国人高兴,世界各国也纷纷表示祝贺。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不但中国受益,世界各国也将从中受益。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可以说,中国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同样离不开中国,正像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穆尔说的那样“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对这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的一件大事。”

  展望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是有信心和能力抓住机遇,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将对整个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

篇三: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读后感1500字

  

  这就是中国科技力量观后感

  这就是中国科技力量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这就是中国科技力量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实话,在我看这节目以前,我一直觉得虽然中国在这些年迅速发展,创造了很多令世界震惊的奇迹,但仍是落后于最先崛起的西方。然而当我认真的看完了这个节目以后,中国再一次让我自豪。

  当然,我并不是一个容易妥协的人,一旦我形成什么观念,其他人如果没有足够的解说是无法说服我的。在我观看这影片时也一样,我不断地提出疑问,不断地质疑,最后再慢慢接受。并不是因为我不相信中国的能力,而是我把西方的能力过于夸大化了。美国曾是世界毫无争议的最强领导者,顶尖的科技技术、最高的人民素质、雄厚的经济基础还有它自由的性质和光彩的成就让多少人产生美国梦,去向往到一个这样国度。它曾在我心中几乎为完美。

  然而,就像一句“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只要我从未感受光明”,从严厉到放松是幸福的",但从放松到严厉却是痛苦的。社会在不断变革,守旧、自卑、封建的中国慢慢走向了开明、推陈出新,自信的道路,然而本就自由且开明的美国呢?只会走向更加开明。物极必反,没有足够的约束就没有足够的凝聚力和上进心。一味的妥协只会让人变本加厉,就像“若没有死亡,活着就没有足够的意义”、若没有约束,放松就没有足够的意义。

  就这样,高高在上的美国竟也迎来了衰落。专家说西方不懂得实事求是,不愿意去承认中国的崛起,这是有原因的。你能想象第一名的优秀学生被倒数的学生慢慢超越的无奈与绝望吗?你可能会说只要努力任何人都能成功这并不是无法接受的事情,是的,你说的对,但是真正令人难过的点并不是被人超越而是被自己看不起的,觉得很差劲的人超越。美国无法很快接受事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一切都需

  要时间。但是美国对于中国的毁谤与诬蔑让我忍无可忍,简直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把一切坏事的责任推到我们身上,很像是小孩子玩游戏,输不起就开始闹。但令人敬佩的是中国的回应,中国就像成熟稳重的大哥哥,认真的说“谈,可以、打,奉陪、欺,没门”,让正在电视机前观看新闻联播的我不禁说出我爱你中国。

  如果以前有人告诉我中国可以超越美国,我会告诉他:不要做梦脚踏实地。现在如果有人告诉我美国可以一直是世界的老大,我会告诉他:只要有中国,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篇四: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读后感1500字

  

  《这就是中国》:五年规划的力量——解读中国“五年规划”

  这就是中国:五年规划的力量——解读中国“五年规划”

  随着中国的崛起,其四面八方的成就已经开始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如何保持惊人的增长速度,扩大内需,促进民生改善,推动科技进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中国“五年规划”,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工具,引起了全球关注。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了解中国“五年规划”。

  一、何为“五年规划”

  “五年规划”是中国政府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明确国家发展的长期和中期目标,并指导国家各项重大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战略和计划,通常为五年为一个周期,它是中国自1953年以来开展的全国统一的发展计划。

  二、中国“五年规划”历史概述

  中国的“五年规划”是从1953年开始执行的,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刚刚建立的新中国,秉承着振兴中华、富强民族的伟大愿景,决心使中国现代化,取得经济和技术领域跨越式发展。自此以后,“五年规划”一直持续着,涉及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此阶段开始拉开经济和社会建设新时期的帷幕。中国国家科学院成立,大规模计划和建设人民的大规模住房、学校、医院,以及满足农村基本生

  产力建设的所需的农村基础设施。

  2.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此阶段提出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国家开始实行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加速农业发展。这五年奠定了中国的经济基础并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3.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此阶段启动了文化大革命,经济发展停滞。计划重点集中在基础设施、重工业和农村的发展上,同时还在全国推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发电厂、水电站以及公路和铁路。

  4.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年-1975年):此阶段的计划重点集中在适度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上。在此期间,推行了科学果园建设计划,通过分区种植,控制林果园盗伐等措施,从而达到了提高农产品产量的目的。

  5.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年-1980年):此阶段的计划重点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电力、轻重工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同时,关注基础教育和科技领域的发展。

  6.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年-1985年):此阶段的计划重点集中在投资在基础设施与工业制造上,以扩大国内生产,并开展经济改革和新政策,关注财政和移民政策。

  7.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年-1990年):此阶段的计划引导了国家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型,推动了市场经济化的改革,同时加

  强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如公路、交通设施、港口、机场等。

  8.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年-1995年):此阶段的计划旨在加快国家现代化发展,推广科技与教育、培养精英人才、发展企业家和加强商业投资领域的投资等方面。同时,还重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

  9.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2000年):此阶段的计划重点关注机会平等、发展和员工的福利建设和劳动保障,保护自然资源、关注经济和政治中心城市的发展和平衡性。

  10.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年-2005年):此阶段的计划集中于产业转移、城市改革和区域关系促进方面,力图建立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

  11.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6年-2010年):此阶段的计划主要集中在科技领域、产业转型、民生保障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同时为关注到经济增长的严重副作用要求消费结构的多样性和区域平衡的改善。

  12.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1年-2015年):此阶段的计划重点关注新的发展模式,并强调水资源治理和修复、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及攻坚穷困地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

  13.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16年-2020年):此阶段的计划注重人民生活和社会领域的发展,更加注重普及教育等。同时以环境保护、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为主题,发扬创新和改革的思维。

  三、五年规划的核心目标

  中国“五年规划”的目标是要实现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具体目标包括推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城市的建设、农村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保障公民权利和利益、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促进文明进步。

  从数十年以来的五年规划实施效果来看,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产业的结构调整,中国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四、五年规划的优势

  “五年规划”是中国成功走向新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按计划行事:五年规划可以保证国家各个领域的发展按计划不虚,这有助于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既定的目标,促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现。

  2.靶向性:五年规划能够集中关注支持国家发展的一些重点项目,并为其提供资金和其他支持方式。同时,五年规划还把选拔重点企业的时机推迟到最恰当的时刻,只有经过了这样的筛选,中国得以从中受益。

  3.国家走向现代化:五年规划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国家建立了基础,并通过不断完善逐步向深化转变。

  4.人民生活改善:五年规划提高工资、稳定就业、医疗保险、住房保障以及加强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贡献。

  五、五年规划如何深刻影响中国未来发展

  中国的“五年规划”贯穿着国家的发展,它不仅是过去、现在,更是未来。中国的长期发展规划不仅是要改善经济生活水平,还是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国家,成为主流的经济强国,跨越发展阶段,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规划目标。

  六、总结

  “五年规划”不仅是中国成功的秘诀之一,而且发展有其规划性是国家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有序安排和执行,才能实现中国现代化。重要的是,它需要整个中国社会的支持,理解和积极参与,以实现更宏大的目标,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角色。

篇五:这就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中国力量读后感1500字

  

  这就是中国科技力量观后感

  中国科技力量的感想

  庞国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他始终工作在检验检疫第一线,致力于食品科学检测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农药等化学污染物残留微量分析技术领域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有多项创新。

  他与化学结缘有些不可思议。1963年,庞国芳高中毕业。他本想报考文科,但生长在农村,从来没有见过化工厂、也没多少机会做化学实验的庞国芳,听了哥哥的话,在志愿中填写了化学系,结果他“如愿以偿”。

  干一行爱一行。在庞国芳的人生中,他被化学(分析与检测)研究深深吸引住了,硬是在这个当初没有什么感情、也不深刻了解的领域干出了一番事业。

  “谈农药色变”已经成为当下中国比较普遍的现象,完全禁止农药的使用并不现实,研究出一套科学的农药残留监测与监控体系是当务之急。庞国芳担当重任,直面百姓关注热点。“最大的困难就是研究技术。”庞国芳说,“我们检索了1990年至2016年,世界上15种着名期刊的4600多篇论文,对所有的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主要有两个发展阶段。1990年至2002年,是色谱技术

  引领质谱技术发展,2002年以后,质谱技术超越了色谱技术。”

  他带领团队研究建立了世界上常用的1200多种农药和化学污染物的一级和二级精确质量质谱数据库,并为1200多种农药的每一种,都建立了自身独有的电子身份证,也就是电子识别标准,从而实现了以电子标准代替了实物标准作参比的传统方法,同时实现了由靶向检测向非靶向检测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农药残留检测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突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农药残留新型检测技术的研发,对全国市售果蔬进行筛查,绘制出我国农药残留地图,它将成为我国农药残留治理的有效工具,将会促进我国农药使用零增长,使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大大改观。”庞国芳认为,这项工作不只是食品安全问题,还关系到国泰民安、国家形象。

  庞国芳院士与同事一起讨论技术问题

  除此之外,庞国芳的团队自主研发的农药残留海量数据智能分析软件,实现了从农产品、农药、地域、多国农药残留最高限量标准等多维度进行的20项农药残留指标的自动统计和5项报表的自动生成,以及根据统计结果的综合评价和预警信息的自动生成,最终实现“一键下载”。“只要技术过硬,人家就佩服你。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科技力量的强大。”庞国芳说。

  庞国芳从一个普通的检验检疫人员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

  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这一切,缘于庞国芳心中有“梦”。他站在科学攻关的最前沿,坚持解决国家急需就是最大的创新。心无旁骛、矢志不渝,把科研当做生命的庞国芳,书写出科技事业的精彩篇章。中国科技力量的感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家电产业高速发展,短短时间就实现了从引进技术到规模化创新。轿车工业在“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路下迅速发展,由合资企业牵引,一大批本土企业和民营企业迅速崛起。而高铁的出现甚至引领了中国交通的高速发展,成为“中国制造”和“走出去”的闪亮名片。同时,袁爷爷研究与开发的杂交水稻技术和李振声研究与开发的小麦远缘杂交技术,不但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借助政策和资源优势,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三大创新极。随着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开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形成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自1988年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设立成为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9年设立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动区域自主创新,武汉东湖、湖南长株潭等中部地区开始崛起。2015年,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开始建设,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先行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推进跨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领

  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

  在航天科技发展上,我国也从不落后。据了解,我国在1992年就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还参与了世界人类基因组计划,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与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从“两弹一星”到“至暗时刻”,从神舟飞船一次又一次搭载中国宇航员穿梭往返于星际中国人在太空,这一路,中国走得足够艰辛,也令我们每一个国人骄傲。

  而能获得今天的成绩是无数人的默默付出,每一次高光时刻都凝聚着科学家们的无穷智慧。衷心感激他们的奉献和付出!未来,我们国家将会有更多智慧和定力,把握时代脉搏,从容应对一切困难,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