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读后感(6篇)

时间:2024-10-09 17:32:01 来源:晨阳文秘网

篇一: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读后感

  

  课程思政学习总结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针对高职院校,“纲要”特别明确了要“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自觉践行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城市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纲要”既是对自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要求的落实,也是对各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总结,更是对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力指导。顶层设计已然成型,现在迫切需要接通“最后一公里”,将教育部的要求落实到学校的各个层面,从学校、教师到学生,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要走出“课程+思政”的简单做法,杜绝套用思政课程的内容与方法,教书与育人形如“两张皮”的现象。“两张皮”指在非思政课程教学中,专业内容和思政元素之间未能达到有机融合,形成各说各的局面。本人非常有幸参加由广州大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课程思政专题培训,阚雅玲教授以自己的职业生涯抛砖引玉,在教学、科研两方面入手,不断建立新目标-努力-达成目标,要站在更高的格局、高度看待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课程是老师的产品、责任田、自留地,我们必须精于此道。阚雅玲教授结合时代背景、紧密联系工作实际,通过有趣的案例为学员们讲解了课程思政的内涵意义、教学实施等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总结了专业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构建基础和构建原则,并列出了很多有用的课程思政策划工具,收获很大,现就此次培训做以下总结:

  开启工作的基本方法论(黄金圈法则):从里到外思考问题,Why-解决动机、动力,目标和方向;How-方法;What-是什么。

  课程思政是什么?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为什么做课程思政?“道”的问题。有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勇气、更有责任的担当,坚定不移而又创造性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成为新商科职业教育创新引领者。做好顶层设计,给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取向。

  如何做课程思政?“术”的额外难题。为目的、目标、对象等服务,是路径、手段、方法。

  先做顶层设计,理论引领-名师先行-问题导向-工具驱动。其中,工具非常丰富:

  教授给学生上的第一节课,给学生的期许: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实现自己梦想的人。首先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教授重点介绍了黄金圈、逻辑层次图、语言负转正、成果框架(积极正向、自身可控、一小步行动、SMART原则)、情绪管理ABC、平衡轮(呈现-分析-比较工具)、时间管理工具、AMBR焦点管理八种工具。

  理念:方向比方法更重要;适应你不能改变的,改变你不能适应的,既适应不了也改变不了就接纳它;学会接纳情绪;不要和别人比,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授展示了国家级课程思政的系列成果,最后总结了方法论,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深化教学改革、完善狮子队伍、推动教材改革、强化校企育训结合等。

  经过这次的线上培训学习,让我明白:讲好课,是老师的工作和本职;育好人,是国家赋予老师的使命。课程思政有底线,无上限。底线是教师必须本着对国家、对学生负责的态度,管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无上限,则指教师应该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基础上,努力优化课程设计取得更好育人效果。实现“全课程育人”格局必然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要着眼学生内在需求,本着教育部关于所有课程都要履行立德树人职能的要求精神,利用现代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根据课程开发的一般规律和思维逻辑,扎实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才能取得实效、行稳走远。争做新时代的好老师,要做学生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我们任重道远。

篇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读后感

  

  2020年,《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了新阶段。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指导纲要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从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谈起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出台,彰显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紧迫性。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高校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内容和要求

  指导纲要明确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强调要把握思政课育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再次,强调要注重整体把握、系统谋划,确保思政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要求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确保思政课程建设取得实效。

  三、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作为一名文章写手,我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充满信心和

  期待。这一指导纲要的出台,将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推动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我认为这一指导纲要的实施需要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只有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思政课程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四、总结和回顾

  通过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全面评估和个人观点的阐释,我相信您对这一主题已经有了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这一指导纲要的出台,不仅将促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提升,也将为我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以上内容为满3000字的简要提示,欢迎您继续阅读并进行修改补充。

  五、指导纲要的实施和推进

  指导纲要的实施至关重要,需要高校领导和教师们积极行动起来,确保思政课程建设取得实效。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思政能力,确保思政课程的高质量教学。要注重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能够在思政课程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引导和教育。高校还应加强教学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思政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确保思政课程建设能够持续有效地推进。

  六、学生参与和反馈

  学生是思政课程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参与和反馈对于思政课程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高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程建设,可以设立学生代表,与教师和管理部门共同探讨和改进思政课程。高校还应该建立起学生思政课程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评价和建议,以便及时对思政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高校可以整合和利用社会资源,提升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影响力。可以邀请政府部门、企业界人士、社会精英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士参与思政课程的教学活动,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经验。高校还可以利用各种社会活动和实践活动,为思政课程注入更多的实践成分和互动元素,提升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八、国际交流和合作

  思政课程建设也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高校可以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交流和讲学,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共同探讨思政课程建设的经验和发展方向。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可以拓宽思政课程的视野,提升思政课程的国际化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发展机会。

  九、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深刻理解和反思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

  工作进入了新阶段,为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这一指导纲要的出台,对于高校思政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为高校思政课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指导纲要的实施需要高校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需要高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十、展望和期待

  随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实施和推进,相信高校思政课程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通过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通过扎实的工作落实和科学的教学管理,我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十一、总结

  通过全面评估和个人观点的阐释,我再次强调指导纲要的出台对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和支持,能够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落实和完善,为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篇三: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读后感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有助于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精神,有利于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

  通过学习《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获得了以下三点心得体会

  一、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内容重点

  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是“立德树人”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德,在课程中精准把握学生所思、社会热点、国际形势引起情感共鸣,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完成“真、善、美"的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重点内容紧紧围绕爱国、爱党、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

  课程思政建设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牵强附会,高校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坚决防止“贴标签”“两张皮”。在公共基础课程中根植爱国主义情怀,增长知识见识,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专业教育课程中,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和优势深度发掘不屈不挠的精神,专注挖掘专业课程中的知识体系和内涵的精神世界;在实践类课程中,老师带领学生走出象牙塔,了解社会实情、行业现状,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做到“知行合一”,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在遇见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不断突破自我,锤炼不屈意志和奋斗向上的精神,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美发展并树立健全人格.通过深化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

  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各类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育教书育人的作用。

  三、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在高校教育中,教师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在学生和知识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课程是教人求“真”、求“美”,那么思政就是教人求“善”。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做好课程思政建设,提倡高校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中,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和现代科学技术,“做好走出去"观摩经典案例;“引进来”取其精华并融入自己的教学,结合视频、图片、文字、讲授等多种方式“渗透”,使得课程与思政无缝衔接、巧妙融合,既要丰富课堂内容,又要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育人质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工匠精神、革命传统教育、等融入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使命担当,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要完成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学校和老师们的群策群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不断地尝试、创新中积累经验,实现教育的立德铸魂,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和理想信念.

篇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读后感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在学习《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空间。以下是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首先,我认识到思政课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作为高校学生,我们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思政课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引导我们正确看待人生、价值观和社会现象,使我们更加全面地发展和成长。

  其次,我明白了思政课的实施原则和教学要求。思政课的实施原则包括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等,这些原则对于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非常重要。而教学要求主要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学科地位、充分发挥思政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只有按照这些要求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完成思政课的任务。

  另外,我认识到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不断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与学生的需求相匹配。同时,思政课的教学方法也需要创新,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学习的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最后,我意识到作为学生,要主动参与思政课程学习,增强自觉性。思政课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更是学生自身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该主动关注思政课的内容,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并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总之,学习《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让我深入了解了思政课的重要性、原则和要求,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反思。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思政课的知识,同时也能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篇五: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读后感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读后感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是教育部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而制定。我认为它就像一盏明灯,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思政工作提供了方向与目标。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读后感,做为当代大学生,身处于这个快速发展、变化巨大的世界,我们既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同时又需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由于各种不良因素对青年人产生影响,使得青年人成长环境呈现出复杂多元趋势,尤其是信息化时代,诱惑层出不穷,不少人心浮气躁,理想信念淡薄。青年人在物质文化条件极大丰富的情况下,缺乏远大理想和正确价值观,自觉不自觉地放松了对世界的改造,很容易陷入物欲横流、精神空虚之中,无法完整准确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以致造成人格扭曲,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偏离了健康轨道,引起精神迷茫和行为失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老师经常会跟我们讲到一些名言警句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比如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意思是只要你刻苦努力,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再比如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是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错误的,所以,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他所掌握的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就必然是劳而无功,甚至还会因此走上弯路,贻害终身。相信很多同学看过这两段话之后都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也充分证明了读书的重要性。

  -1-

  最近,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取消四六级考试,让学生减轻负担;将本科毕业论文的答辩从毕业前提升至毕业后;支持“双一流”高校建设、提高基础研究项目资金支持额度等,为加强和规范高校思政工作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思政工作要抓细抓小,关键是要依靠每位老师真正落实好,让我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起自己的品德修养。思政教育应通过每门课程来展开,切忌不痛不痒,或者一味地填鸭式灌输,应紧密结合实际,激发兴趣点,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可见学生对课堂内容及互动效果反馈的积极性也是促进思政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2-

篇六: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读后感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一、思政课程的宗旨

  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爱国精神、人文素养、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以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思政课程的基本原则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为核心,坚持以实践为载体,坚持以质量为标准,坚持以社会实践为重点,坚持以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坚持以教育成果为评价标准。

  2、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思政课程的主体,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践中体现学生的价值追求。

  3、坚持问题导向,强调实践性。思政教学要坚持问题导向,以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实践性,以实践为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