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对照材料 >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6-17 17:30: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关键词]语文阅读阅读材料学会阅读[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36-011笔者曾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在一次调查中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五篇】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阅读 阅读材料 学会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11

笔者曾在一所农村小学任教,在一次调查中发现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材料少等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阅读状况不佳呢?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造成农村学生阅读状况不佳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缺乏图书资源,二是缺乏引导。那么,该如何有效设计、安排阅读教学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借助图书室,充分利用现有材料

就学生个体而言,阅读材料匮乏。因此,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学校简陋的图书室,寻找合适的课外读物。图书室不大,图书也很陈旧,但仍然可以选出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整理了一份书目印发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速度制定读书计划,然后对照书目到图书室借阅。另外,我们组织教师和学生把个人书籍汇集起来,给学生互相传阅,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

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在办公室建起“园丁书架”,将自己的图书无偿提供给学生阅读。我平时常把自己的书借给学生阅读,还建议其他教师从自己的图书里挑选一些读物,放在“园丁书架”,学生可以随时借阅。这建议得到同事的大力支持,他们拿出了许多自己珍藏的图书。第一次借阅,办公室一下挤满了学生,他们个个伸长胳膊,大声请求老师把书借给自己,不到十分钟,近百本图书全部借完,书架空空如也。借到书的学生如获至宝,边走边读,没有借到书的学生羡慕不已,眼巴巴地望着空书架。办公室里的其他教师看到这样的场面,被学生的求知热情深深感动,他们主动要求为学生提供一些读物,使我们的“园丁书架”充实起来,这些精选的图书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精神食粮。

另外,我发动学生把家里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刊报纸带到班里,指导学生把这些书刊报纸分类整理,打印书目,共享图书资源。除此之外,我们在教室里设立“图书交换站”,大家把自己读过的书推荐给同伴,从同伴那里换取自己想看的书。通过这种交换阅读的方式,我们把身边的阅读材料有效地利用起来。我把自己的做法介绍给其他教师,大家都很赞同。每个班都设立了“图书交换站”,教师组织学生交换读书材料,班与班之间定期举办“换书交友”活动,资源共享,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阅读面扩大了,阅读兴趣也提高了。

二、利用网络,多方挖掘潜在材料

我们一方面把身边这些现有的材料充分利用起来,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多方挖掘潜在的图书资源。我们努力向学校、社会呼吁,征得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为学生提供丰富而鲜活的阅读材料,让他们拥有更广阔的读书空间。

对此,我们对全校学生的阅读情况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向学校领导提交调查报告,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我们提出的问题,决定尽力解决学校图书资源缺乏的问题,马上为学生订了《语文报》《小学生优秀作文选》《东方少年》《故事大王》等十余种报纸杂志,同时又购进了许多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新书。

在家长会上,我们向家长反复宣传阅读的重要性,希望他们关注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学业,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和我们一起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征得家长的同意之后,我组织学生订阅了一些阅读书籍。我们班上有八个小组,每小组成员合订一份,每个学生只需拿出很少的钱,就能读到很多好文章。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地方高校 英语专业学生 课外阅读 调查分析 策略研究

1.引言

许多国内外语言学者都重视大量的语言阅读, Krashen在输入假说中认为,决定第二语言习得能力的关键是接触大量有意义的、有趣的相关的第二语言输入材料;
国内语言学家吴古华认为,大量阅读易上口的、地道的英语阅读材料或书籍对提高英语水平很有裨益。可见大量的阅读是重要的。然而地方普通高校有其自身的地方性特点,那么受这种特点影响的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又如何?他们能否积极、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这些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

2.调查与分析

2.1调查对象及内容。

为了了解地方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和现状,我对江西省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和“英语翻译”两个专业4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了170份问卷,收回169份,其中有效问卷163份。回收问卷后,我任意选取了10名被调查者分别用中文进行了面谈,请他们就问卷调查内容进行具体说明。

2.2调查结果及分析。

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课外英语阅读感兴趣,但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没有掌握好阅读方法,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是明确的,但是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也普遍存在以下现象和问题。

2.2.1地方高校学生方面的问题

学生的阅读兴趣较强,但阅读水平低,阅读量较少。相关的问卷显示,71.8%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93.8%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作用大,这些说明学生有较强的阅读兴趣和动机,并看重课外阅读的作用。尽管学生重视课外阅读,但调查显示阅读时间非常少,有72%的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我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有很大的盲目性;
二是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调查中有5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这也是地方高校生源地一个特点。而他们英语阅读水平较低,信心不足,方法不够,这些抑制了他们阅读行为的养成。可见较好的英语基础、适当的自信心及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等一系列因素都是良好的课外自主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条件。

2.2.2地方高校阅读资料方面的问题

地方高校学生能获取阅读资料的途径单一狭小。地方高校所在城市较小,少有相关的英语阅读资料出售,因此学生主要是通过学校或院图书馆和校内书店摊点等途径获取英文阅读资料。但地方高校的图书馆的书籍类型也相对固定,且更新慢,故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另外,校内英文资料的销售点少,所售书籍类型少,且大部分都是应考资料。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阅读的资料类型很有限,很难获取适合自己水平和口味的材料。调查显示39.3%的学生平常阅读英语报纸杂志,39.9%的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及配套材料。面谈中,学生说杂志和报纸内容面宽、贴近现实、丰富有趣,他们更愿意阅读,但是却很难获取。而图书馆的书籍,有50%以上的学生认为很多书老旧、无趣,语言和思想不好理解,阅读有一定难度。由上可知,由于所处地域等的局限,地方高校学生获取课外阅读资料的途径较为单一,且难于找到适合自身水平的阅读资料。

2.2.3地方院校阅读环境方面的问题

学生阅读交流的氛围并不浓厚,有95%的学生表明只会个人阅读,有2.5%的学生会双人阅读或集体阅读,可见学生之间没有什么交流,只是自顾自地阅读,遇到问题不会交流解决。而面谈中,学生表示教师在阅读交流方面亦未有相关要求,他们也不知道用怎样的方法去交流,可见教师对这方面缺乏重视,未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交流阅读。

2.2.4教师方面的问题

问卷显示,86%的学生认为需要老师进行阅读指导。他们反映教师有做过一些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但还是不够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可见教师在这方面并未有全面而系统的指导,加上学生本身是二语学习者,阅读困难本来就多,仅有一些指导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3.策略研究

调查分析表明,地方高校英语学生在课外英语阅读上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有的来自学生自身,有的来自外部环境,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影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我根据调查分析中总结出来的问题,试图找到一些更有效的途径来增强课外阅读效果。

3.1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英语是一门语言,和中文一样,我们能学好中文,就能学好英文,因此,就算后进生,也可以通过广泛阅读各种课外读物,积累丰富的词汇、语言知识、背景知识,提高阅读水平。这样从心理上给予学生鼓励,树立信心。

3.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学生终生受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并要求学生按此计划进行课外阅读。在该计划中,教师列出阅读书目,并对阅读目的、要求、时间和评估方式做出要求。教师列出的阅读书目应涵盖书籍、杂志、报纸等各种类型的读物,做到既有知识性、趣味性,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要求方面,规定每天有一定的阅读量,要求学生做笔记,摘录重要的词汇和句子;
在阅读方法方面,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则起到对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指导和组织作用。学生按照此计划进行阅读,便能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课外阅读质量和水平。

3.3丰富阅读资料获取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合适的资料。

针对地方高校学生获取阅读材料 有限的情况,学校或院图书馆应加大图书扩充和更新力度,补充一些版面新颖、内容有趣的书籍,满足学生的需求。另外,书店作为图书馆的补充,应及时为学生提供新鲜丰富的资料,因此,学校可鼓励校内书店和报刊摊点引进更多的英语阅读书籍和报纸杂志,并鼓励学生购买,从而使店主和学生都能受益。除了图书馆和书店等主要途径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其他途径,如网上阅读、网上购买、相互借阅来丰富阅读资料、获取途径。

英语毕竟是第二外语,不少读物对中国学生来说难易度相差甚大。因此,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阅读资料,选择那些有趣的,且词汇、语言、文化适合自己的阅读资料。教师也应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咨询。

3.4注重课外阅读交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生的课外阅读带有很强的自主性,也带有着很大的盲目性。学生需要交流来取长补短、促进阅读。良好的阅读氛围更能促进阅读交流,增强阅读效果。学生应该积极阅读各种类型的资料,并定期开展总结和汇报,如开展阅读心得交流活动,分享收获、汇报阅读内容、总结思想体会等。

3.5教师应该系统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

教师应系统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如构词法,从而积累词汇的方法;
找观点句、关键词、信息词的技巧;
找关键词,并分析句子、段落和文章结构的技巧;
略读和寻读的技巧,等等。此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更多阅读技巧,以此提高阅读水平。教师还应监督学生,从学生阅读计划的制订、执行情况和作业检查中,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使阅读能够科学、持续地进行下去。

4.结语

英语课外阅读是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地方高校专业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着阅读时间少、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和习惯,难以充分获取适合的阅读材料,缺少良好的交流氛围和监督机制等问题。教师应该针对这些问题,促使学生树立信心,培养阅读习惯,帮助选材,促进阅读交流,并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连娣.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在外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M].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02).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一、牵线搭桥,重视融入教材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让学生走进教材,获取知识。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

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融入某个情境中,感受教材。教师如何能扮演好线与桥的角色,把学生引入教材呢?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即使桥搭好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觉得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们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觉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萌发从教材中品味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要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如读思结合、合作交流、扮演主人翁等,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获取知识。

二、身先投入,孕育内心情感

思想情操如果靠说教强加给学生,会适得其反。情感传输重在熏陶、感染。语文教师不能仅讲讲课文、诵读文章的精华、说说作者的心愿,更应学习自我感悟、身临其境,再努力与学生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把作者与自己的人文情怀渗透到学生身上。

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可以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首先,情感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以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方面。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其次,言行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在有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升华学生的心灵,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的表率。最后,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合理、适时地评价作者、主人公及师生的言行,激励学生主动探讨人物的心境,与作者一同插上心灵的翅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三、引向课外,开拓阅读视野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在语文教学上,要想更好地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开阔阅读视野。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让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及个人喜欢的书报,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

1.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

2.注意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差异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作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选择阅读方式,定好范围,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

3.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叶老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

4.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新课标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5.组织交流,反馈教学。课外延伸阅读,尽管属于个体行为,但仍有其共同的目的――获取信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因而采取恰当的形式,定期组织体会交流,有其必要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收集材料、汇总信息,用于课堂教学。也可指导学生成立读书交流小组,制订计划,让学生在小组中显示个人阅读情况、交流经验心得、展示精彩纷呈的知识信息,使课外延伸阅读反馈于日常教学活动中,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

四、放下架子,才能敢于尝试

语文教学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在传统教育上,教师处于学生之上,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我们要善于打破受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的教学,放下架子,深入童年生活,做学生的引路人,多给学生尝试学习的机会,与学生一同交流,一同学习,一同成长。

首先,增加教学特色,给学生创建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良好环境。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若是不苟言笑,或者过于拘束,可想而知,课堂的气氛多趋于紧张、严肃,学生会产生压迫感。因此,如果课堂中的教师能有和蔼可亲的态度,时常笑脸相向,具有幽默感,给学生创建轻松的环境,这样,学生上课时就如沐浴在春风里,思维活跃,他们之间就可以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

其次,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的精神。教师要超越自我,敢让学生向自己挑战。为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教师应认清自己,主动“下放”到学生中间,敢于说出自己的缺点,经常让学生给自己找课堂和课外的不足,既可当面讲,又可背后写书信。当然,学生的错误一定很多,而且接连不断,教师应会容忍,会引导,帮助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不挫伤其积极性和信心,锻炼学生的胆量,学生便会如释重负,乐于打开思路,乐于表现自我,敢说想说的话,敢做想做的事。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阅读引导;
激发欲望;
创设条件;
方法;
技巧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一直奉行着: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生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即语文阅读教学,它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但只注重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一个人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就现在使用的教材来说,如果只让学生把语文书中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那学生所获得的语文知识,得到的能力训练是不够的。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来源于丰富的课外阅读。陈钟梁先生指出:“当前,国内中小学生的最大缺陷,可能就是习题做得太多,书读得太少,文化底蕴不足,这是影响终身发展的。”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那么,如何才能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内课外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让学生乐于读书

1.结合课内教学,指引学生课外阅读

我每学期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把每个单元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达到阅读目的。这样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又能使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教学《花瓣飘香》《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等课文前,我推荐学生阅读《爱的教育》课外读物;
教学《渔夫的故事》时,介绍学生阅读《一千零一夜》等学生喜爱的童话名著;
教学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后,推荐学生去读他的《快乐王子》;
教学王尔德的《普罗米修斯》后,推荐学生去读《希腊神话》等;
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以让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学生喜爱的童话名著;
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前,可推荐学生阅读与环保有关的课外资料;
教学《月光曲》时,可推荐学生阅读大音乐家贝多芬的生平、艺术成就、品格精神等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书籍。如,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备了一定的评价能力,教师就可以向他们推荐《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青少年版)《三国演义》(青少年版)《水浒传》(青少年版)《百科全书》等书籍。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还可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中的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读有兴趣,读有目标,读有收获。

2.上好语文活动课,布置形式多样的作业

我每次在上语文活动课时,都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材料,做准备。如,读书汇报、朗读竞赛、讲故事、演讲、手抄报展评、日记宣讲、作文竞赛、写字比赛、比赛、课本剧表演、新闻会、主题班队会等。这些语文活动课要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的准备都要发动每个学生在课外进行。布置作业形式多样,如一张纸的正面为与课文教学要求相关的作业,反面则用规定栏目的方式完成课外语文学习任务。布置学生写日记,定期收学生的“读写日记”,并从鼓励出发。

二、教师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开拓他们的眼界

1.营造教室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室张贴爱读书的名人画像和名言,设置学习园地,开辟本周读书交流话题,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读书争星活动。每周通过学生汇报自己的课外阅读收获,评选出每周阅读星。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了,课余时间,学生都投入到读书中去,学生的许多不良习惯也在读书中改掉了。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落实学生阅读

叶圣陶说:“教语文不仅要使学生熟读课本,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生活中扩大词汇,掌握语言的规律,增长表达的能力,从文学作品的阅读里提高思想的培养。”可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更能丰富阅读的内涵。要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真正达到“丰富语言的积累”的目的,除了结合课文学习,指导课外阅读以外,还应适当地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我在班上组织了一系列常规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构建班级图书角、故事会、新闻会、读书交流会、诗歌背诵比赛、读书笔记展示、美文诵读、成语接龙、班级读书交流课、建立读书兴趣小组等。活动中学生各显其能,自我表现,从活动中体会到读书的快乐与收获,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达到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效果。

3.营造合作阅读的氛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发挥其内部动力,才能开启学生心智,自主去阅读、去探究。

(1)在班级同学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一个共同的阅读氛围,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让阅读成为童年般的游戏生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啊!例如,课前3~5分钟的读书交流活动。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进行朗读。或小组合作读,或好伙伴合作读,或赛读……相信此时,哪怕平时不大喜欢课外书的学生,也会被感染,被熏陶。

(2)师生共读一本书。陶行知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当学生发现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对老师所读的书产生好奇心理。老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这种优势,及时推荐文章给学生,使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并与学生一起看书,并且看同样一本书,还经常利用课间休息的时候一起探讨、交流。如,每年利用省、市、县举办的“爱国主义读书活动”,读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觉得与老师之间有了共同话语,讨论得更加激烈,就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热潮中来,班上读书的气氛更浓了,师生情更深了。

三、教给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阅读有效性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应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为了使学生读有所获,我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学过或读过文章后,首先引导学生把课内外阅读的书名记录下来,再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最后有感而发,写读后随笔,并指导他们根据不同类型的读物,分别记载,这样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当资料保存。例如,古诗词摘抄本、成语摘抄本、好词好句摘抄本、名言警句摘抄本、读后感本等等。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小学教师读书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许老师带来的一本科学书籍叫《幼儿园科学探究故事》,《幼儿园科学探究故事》这本书通过一个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故事,告诉我们幼师以下几点:

1.如何挖掘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点,引导幼儿进行持续纵向的探究;

2.如何观察、记录、解读和指导幼儿的科学探究行为;

3.如何引导幼儿有效记录和交流自己的探索结果;

4.如何把科学集体活动与区域活动地整合到一起;

5.如何进行有效的叙事记录。在充满趣味性的阅读中,不知不觉获得理念的自省和提升。

其中,许老师对书中的第二个环节的“观察”“解读”印象是最深刻的。观察,是洞悉孩子行为发出的具体动机的必要动作。幼儿园教育也可以说成幼儿教育,无论是文化教育还是心理教育。儿童的世界,大人并不能主观上去判断,而是通过观察孩子日常行为去解读,得到结论。那如何进行“解读”,“观察”呢?这可能是大多数幼儿园老师都为之困惑的一个问题,但是《幼儿园科学探究故事》这本书告诉了我们答案。

许老师举例子告诉我们说,这本书中提到了关于蜗牛的一个案例,题目是《和蜗牛在一起的日子》。这个案例让她印象深刻的原因就在于它的细致,从讨论蜗牛的生活环境到如何为蜗牛建一个舒适的家等等,层层递进。在讨论环节,老师逐一记录幼儿的观点,整理成表,分为“关于蜗牛已经知道的”和“还想知道的”,简单明了。在探究的过程中,任何细微的点都能衍生出一系列小故事,解读出幼儿的思想。案例中幼儿的一次提问就引发了“蜗牛有没有嘴巴”的系列故事探讨,也让我们知道对“观察”“解读”有了新的认识。

接着,陈老师带来的一本科学书籍叫《幼儿园科学教育》。陈老师说:“阅读完后,我对幼儿科学教育感触很深,对什么是幼儿科学教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提供材料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自身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一种活动。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也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静态变为动态,这样的转向为幼儿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幼儿处在这样一个生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使他们有了足够的科学探索与发现的机会和时间。那么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这本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如何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投入到科学探索活动中,体验科学活动的探索乐趣呢?我愿意把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知识与大家共勉。

1.要选择最基本的科学经验。因为集体教学活动是要求所有幼儿都必须参与的活动,就要求其内容也必须是最基本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科学知识内容。而对于那些以拓展幼儿的知识面、激发幼儿更广泛的探索为主旨的内容,则可以放在游戏活动中,或是通过其他一些形式来进行,比如阅读科学图书。

2.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在设计集体教学活动的课题时,还要注意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集体教学活动的内容不能一味追求新颖感,否则就不能达到激发每个幼儿的活动兴趣的目的。应该选择那些具有“适度新颖性”的,又必须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相关联系的,并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学习新的内容。

3.要选择适合开展集体学习活动的内容。有些内容很有趣也很重要,但不便于开展集体教学活动,比如要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这个更合适在家庭中进行,每天作好记录。而那些需要幼儿集中探索、共同学习、相互启发的内容,以及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总结让幼儿获得知识的内容,就比较适合设计成集体教学活动。”

陈老师在分享完自己的心得体会后,徐老师也带来了自己的一本科学书籍《蚯蚓,影子和旋涡》。徐老师说买的时候出于好奇:为什么那么多教材推荐这么一本书?而且买来发现是非常薄的一本书,一共才128页。被称为科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本书介绍幼儿科学领域的三个方面:生命科学,物质材料,空间科学。整本书中理论部分较少,并不是教材类的,主要完整的呈现了8个科学教育的案例,尤其是蚯蚓和水的两个案例尤其精彩,是学习幼儿科学教育非常生动和直接的补充。其中各个案例中作者的点评短小而精炼。本书呈现了一种思考幼儿科学教育的新方式。基于人们日益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到,即使是最年幼的学习者,也是有能力的思考者和理论的建构者,本书明确了科学探究能力和适合于幼儿的科学概念的重要性。而且,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将科学从一开始就融入课程的有力例证——创造一种能够发展语言、数学思维和社会技能的内容。

回忆我们在幼儿园开展的教学工作,但凡涉及科学内容的,总是容易引起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引发他们浓厚的兴趣。比如:吹泡泡、踩影子,比如:玩磁铁、观察雨后出现的蜗牛等等,所以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但是,为什么这些活动都没能深入并持续下去呢?因为缺少了对幼儿的持续研究、深入研究的引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