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对照材料 >

法制知识学习材料【五篇】

时间:2023-06-19 10:30: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1-3]是多学科交叉与结合的结晶,与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目前材料制备与合成技术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材料的新设计思想、新技术、新工艺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制知识学习材料【五篇】,供大家参考。

法制知识学习材料【五篇】

法制知识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
课程教学;
改革;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1-0173-02

一、前言

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1-3]是多学科交叉与结合的结晶,与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目前材料制备与合成技术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材料的新设计思想、新技术、新工艺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单晶材料、非晶态材料、薄膜、功能陶瓷的合成、结构陶瓷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原理、方法和工艺过程。知识内容非常广泛,工艺性繁多、概念性及理论性都很强,涉及到物理、化学以及材料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就以往的静态教学模式而言,以教师主讲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为辅的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厌烦的心态。又加上本课程内容琐碎、抽象、枯燥、难于理解掌握,则更加难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所以要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的能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教师应该从本质上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

二、教材优化选择

教材的选择是每个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因为教材既是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又是组织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各高校对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每个教师对教学经验的总结,所以在对每科教材进行选择时,所有相关的教师都应该考察市面上存在的相关教材,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教材之间的内容差异,以及本校学生和地方的特点,选择一些实用性强而内容又不繁琐的教材,选择一些适合本校本专业教学改革需要的教材,比如我们在同时开设的另一门《材料成型工艺基础》[4]课程中就有很多重复的内容,若选择一些与《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课程相辅助的课程,比如像《材料物理性能》和《高分子材料概论》等课程,这样通过教材的优化来引导教师教学的优化,才能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使学生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体,真正的符合应用型人才标准,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教学内容整体优化与教学环节的开放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课程覆盖了材料科学的各个领域。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熟悉材料的制备与合成的主要技术,材料的新设计思想,新工艺合成方法及应用。学习和掌握材料制备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在后续的专业课学习中打下基础知识,更是为了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为新材料开拓更多的高新技术,使新材料更好地应用于我们的生活。由于本课程内容繁多,知识点分散,应用性也比较强,所以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学时里高效地完成此课程内容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任务。因此,教学的内容整体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新的整合归纳,突出每章的重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发散思维以及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要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满足该领域的高应用型人才。

在讲述材料制备方法的时候,应该注重讲解材料的性能、结构、制备等基础理论。充分利用其他课程与本课程相结合,重点讲解材料的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地区,本校的一些资源为学生做详细的讲解。比如在讲解陶瓷材料的制备与应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的时候,可以利用本校老师发表的一些重点核心论文作为引例,讲解近几年相关新材料制备方法与应用。这样既全方位地引导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使学生更加快捷地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及新材料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一定程度上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1.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相结合、开启互动教学。随着材料合成制备方法的高速发展,材料的工艺性以及合成方法的更新周期都比较快,再加上《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教学内容广,知识信息量比较大,工艺性繁多、概念性及理论性都很强,教学内容也更新得快。而多媒体教学恰恰具有存储信息量大,传播速度比^快的特点,效果直观,动画形象生动,可以缩短学生掌握知识量的时间,节约更多的教学时间,增加课堂探讨和课堂交流,使教学更加活跃和生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思考能力,便于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概念和实践的应用。比如一些非晶态材料、陶瓷材料、晶体材料等,老师可以利用CAD制图更加形象生动地表示出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也可以方便快捷地下载各种材料制备的流程图,实验设备,操作方法。再次就是学生可以方便地制作一些材料制备合成方法的PPT以及一些新材料的小论文,可以在课堂上实时的开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也会带来一些弊端。比如学生可能在课堂上所有的知识点都理解掌握了,但是下课之后就会很快遗忘,因为在播放PPT的时候速度较快,也许学生没有注意看PPT中的相关内容,过后则容易遗忘,所以要结合传统板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足够时间消化知识,思考问题,还可以调动学生做笔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学习中厌烦的心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教学效果。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工科类的学生来说,《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学科,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对教学理论的讲解之外,还应该注重教学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巩固了理论知识,通过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也更加容易使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运用。因为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或多或少的在跟着老师做一些新材料制备的研究,比如陶瓷材料的制备,晶体材料的性能测试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把本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灵活的运用。也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奠定基础,更为以后的工作带来帮助。

3.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为充分发挥考核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考核更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正确引导学生,为评价和反馈带来有用信息。因此应调动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的自主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加全面地了解本专业知识,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往的传统考核方式多为闭卷考试,比较死板,学生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虽然这种考核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但是考完之后知识容易遗忘,因为学生纯粹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完成考试的。所以本课程应该设置多种考核的方式:(1)平时成绩。主要包括提问、发言、小组讨论、课程研究以及作业等。(2)对新材料制备的一些小论文讲解。平时每章做一次考试小测试等。(3)闭卷考试。出一些基本理论性的题目,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些开放性题目以及学科交叉的综合性题目。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且更容易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因而更能满足该领域人才培养的目标,从而提高教W质量。

五、结语

《材料合成与制备方法》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为了培养符合高校转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满足材料物理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对课程深刻的剖析,深刻地探讨教学改革,做出以上有效的改进,希望为后续教学带来高效的成果。但是教学是不断的实践与摸索的过程,还需要更多地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做到积极创新,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建生,张春柏.材料制备新技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2]赵文元,王亦军.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3]李家茂.材料制备与合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5):123-124.

[4]沈其文.材料成型工艺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Discuss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Material Synthesis and Preparation

ZHANG Ren-hui,ZHANG Heng,SHI Wei,WU Yun-dong,LENG Sen-lin

(College Materi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TongRen University,Tongren,Guizhou 554300,China)

法制知识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新世纪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非常重要。教师有必要从知识的权威拥有者变成知识的组织者,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要关注学生真实需要,多与学生开展对话。不要老是给学生呈现现成的结论和答案,要教给学生学习能力和信息找寻分析能力,让他们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得到进步和发展。

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程中,我们可以指导组织学生采用分组学习法。可以把学生分成知识归纳分析组。主要负责归纳、讲述基础知识。要求讲述时能脱离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具体的讲述方式可以形式多样,进行创新,大家还可以相互补充。材料搜寻研究组。主要负责搜寻与基础知识相关联的典型材料。要求简要介绍材料、分析材料,找到材料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材料的搜寻方式、展示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用实物投影、电脑等多媒体展示。

对材料的分析,也不一定只从一个角度,可以大胆创新。材料不要太多。习题编制讲解组。可以自己编制或从其他资料、网络上挑选习题,可以印发或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作为课堂练习。习题的数量以三至五个为宜。可以搞四个客观题,一个主观题。同学练习后,要负责检查、评估、分析、讲解试题。习题的内容,检查、评估、分析、讲解的方式都可以灵活多样、不断创新。综合评价组。主要负责对前三个小组的工作进行评价。

同时,前三个小组的成员也可以反评价。每个大组又可以分成五个小组,各自设立组长。课前课代表负责把老师指定的课题,按照分工通知每个大组长,大组长再分工到小组长。知识归纳分析组的,可以将要学习的内容分成四块,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还有一个小组负责分析知识体系、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重点难点。材料搜寻研究组的,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有侧重地让其中四个小组去寻找四个方面的材料,并运用该课题原理进行分析,其中一个小组负责发散思维,即研究材料中包含的其他方面的原理。

习题编制讲解组的,可以按照高考的五种题型,每组准备一种,可以根据时间的长短,减少主观题。题目要分散在不同的知识点上。综合评价组可以分成三个小组,对前面三个大组的情况分别进行评价。要指出优点和不足,评出等级,还要提出改进的办法。

知识归纳分析组的,要把提纲、重点、难点,材料搜寻研究组的,要把材料及分析要点,习题编制讲解组的,要把习题及答案要点用多媒体展示出来。综合评价组的,要做好记录,拟出提纲。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可以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以作为研究的材料、评价的根据,也可以作为一个美好的纪念品。

采用分组学习法时,可以由课代表、组长及其他同学轮流主持。政治老师可以亲自主持,也可以在下面当听众、做评论员、指导员。老师要随时准备协调关系,处理突发事件,解答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向更深更高层次思考。因此,老师不是不要备课,不是无事可做,还是要求更高、更难了。

采用分组学习法要注意下列问题:要有组织有计划,避免随意性、盲目性、走过场;要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和展示时间,课前要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并给予指导,课后要进行总结反思和改进;要注意处理好师生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老师又要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包括提供信息,提供资料,方法指导,疑难问题的指导,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适宜采用分组学习法的就采用分组学习法,不适宜采用分组学习法的就采用其他方法。

法制知识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基础会计学》是管理类学科的专业入门课,表现出专业术语多、概念枯燥、解释抽象、财务处理内容多的特点。借贷记账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是其教学难点和重点,主要包括了采购、生产、销售和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教师要通过仔细、深入地揣摩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精髓,做到难易程度的区别把握和融会贯通,设计严谨的教学环节,为学习者排除障碍,克服畏难情绪,帮助学习者轻松驾驭教材,实现学习成果的有效迁移。

(一)会计基础理论——循序渐进习题教学法 循序渐进习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将关联性极强的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进度合理设置练习内容, 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和指导,通过课堂及课外作业,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强化, 以巩固知识、练习技能。《基础会计学》的理论知识以会计定义、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为主线展开,内容之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教学中可采用循序渐进的习题教学法来实现师生互动, 突破教学重难点。其具体做法为:
选择30项左右的涉及两个会计科目的企业经济业务, 按照课程进度布置作业。学习者借助一个载体实现了从经济信息到会计信息的转换, 对会计的定义具备一个形象的认识,为后续经济业务中所涉及的账户结构、 借贷方向以及分录编制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会计业务处理——模象直观教学法 教材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具体的、特殊的感性认识的认知活动。教学中,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可组合使用,即通过图表的模象直观帮助学习者从视觉上直接感知教材内容,言语直观帮助学习者概括和理解学习内容,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图解教学法。图解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复杂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其内在联系和区别,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简单易懂,直观形象。结合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根据学习认知过程,形象展示会计教学流程,并将理解难点予以图解化,动画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充分提高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2)双篮子结转教学法。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多数学习者对于企业账务处理中会计账户之间的结转仅停留于表面的机械式记忆。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笔者提出了“双篮子”结转教学法理论。“双篮子”结转教学法是指把会计账户中涉及结转的相关会计账户设定为两个篮子, 结转的过程就是把归集的相关内容从一个篮子(账户)转移到另一个篮子(账户)的过程,其接受方与被转移方的借贷方向一致,即从借方转到借方,从贷方转到贷方;
减少的过程则需要在被转移方账户相反的方向记录。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设计的账户结转很多,以材料采购账户和原材料账户的结转为例进行说明:
将材料采购账户视作A篮子, 将原材料账户视作B篮子,A篮子的东西转移到B篮子,则A篮子的东西减少了,B篮子的东西增加了。A篮子即材料采购账户减少记贷方, B篮子即原材料账户增加记借方, 编制的会计分录为:借记“原材料”,贷记“材料采购”。

(三)会计实务——手工记账实务教学法 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是高等教育心理学对大学学习者学习内容归纳的特点之一。《基础会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贯彻理论教学与实务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习者的专业实践能力。手工记账实务教学法可帮助实现此教学目标,其基本内容包括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分类账)的填制和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

二、借贷记账法在采购业务中的应用

借贷记账法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是基础会计学教学难点与重点,采购业务的教学可称其为入门教学。在该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通过仔细、深入地揣摩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精髓,设计好教学环节,做到难易程度的区别把握和融会贯通,为学习者排除障碍,为后续的生产业务、销售业务、利润形成和分配业务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一)教学内容分解——帮助学习者实现对教材直观与知识的感知 工业企业采购业务的教学包含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材料采购账户与原材料账户的关系及结转,材料采购的支付结算。

其中,材料采购的支付结算可采取现购、 赊购和预付款三种结算方式。

(二)教学环节设计与实施——多途径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难点的讲解,需充分激发学习者潜在的学习愿望,蓄积各种能量实现有效突破。

首先,应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1)详解材料采购账户和原材料账户。

A.提问:为什么要分别设置材料采购账户和原材料账户(即必要性)? 企业在购买材料的过程中, 因支付结算材料的采购成本和相关采购费用(如运输费、装卸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时间上的不一致, 需分多次归集记录材料的采购成本;
此外材料采购完毕为了能够准确的界定各种原材料的总采购成本,需设置原材料账户。

即材料采购账户记录采购过程,原材料账户记录采购结果。

B.材料采购账户和原材料账户的结转——双篮子结转教学法的应用。材料采购账户和原材料账户之间的关系表述为:分次归集、一次结转。

(2)材料采购的支付结算及其相关会计分录。

A.材料买回来了,钱没有了,怎么办?(现付)

B.材料买回来了,欠钱了,怎么办?(应付)

法制知识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程教学;
方法

中国分类号:G642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材料的发展史。通过研究分析材料的组成、结构、形貌对其应用性能的影响,揭示其中的构效关系,进而才能设计、制造出性能更为优异的材料。"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是材料科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掌握好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或应用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如果仅采用传统"讲述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能跟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在讲授这门课程过程中除了教师讲授结合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外,还采用"问题导向"结合"角色扮演"等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们变被动学习为探究性、实践性研究和学习,增加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更增强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教师重构知识结构框架

在我国现行的高考选拔人才的模式下,多数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快速涌现,每个人都必须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作为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
同时,教师在授课时候,不能"照本宣科",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学生前期知识积累以及课时安排等对授课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具体到"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其讲授的核心内容是X射线、电子束等多种物理信号与材料发生相互作用,通过探测一次或二次信号的种类及其强度及其变化等信息,来揭示材料内部、表面以及界面等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没有拘泥于某一本具体的教材,而是根据"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所要求掌握的课程要点,结合我校材料化学专业以纳米材料以及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为主的特色,将授课内容按照表征方法涉及到的物理信号为主线,重新梳理知识结构,搭建出几个知识主题框架。比如,第一个主题是X射线及其相关测试方法,讲授内容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X射线的本质,包括X射线的产生,X射线的特征,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规律。其中X射线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重点内容,在讲授上按照能量转换的角度,重点讲散射能量和吸收能量及其物理机制。通过将类似检测方法对比着讲,使同学们对不同方法的适用性及其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有助于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获取有用的信息。教师授课过程中表现出对新知识的不断学习以及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加工等都体现出教师的认真负责的态度,教师的学习习惯和方式方法将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传承给学生。

二. 变被动教,为主动学

正如一句格言所讲:如果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
要是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
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这句话给出了"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的核心。"角色扮演"教学模式最初作为一种心理教育方法,后来被美国一些教学理论研究人员引入到学校课堂里,对其教育效果展开了实证性的探索,现在角色扮演已经成为国际上广泛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培训、教学以及心理治疗等多个领域。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毕业后走入工作岗位,可能就是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或教师。因此,在组织"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改变了教师在讲台上讲述,学生在台下被动学习的传统"听-讲"模式,提前让学生体验"扮演"老师和科研人员,去解决作为老师或科研人员会遇到的问题。那么如何进行"角色扮演"呢?我们采用了"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即,教师首先建立课程知识结构框架,讲述课程的关键知识点和难点,然后提出针对某一方面的主题问题,让学生准备相关材料,然后进入"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学生"扮演"老师给大家讲述相关知识。比如,电子束与材料相互作用及其物理机制是SEM,TEM,EPMA和AES等内容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教师可通过动画演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同学们充分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SEM,TEM,EPMA和AES分别利用了电子束和材料相互作用中的哪种物理信号,通过这些分析测试方法,能了解材料的哪些信息?围绕这一主题,将全班同学四十多个同学分为4个组,分别选一种测试方法进行材料准备,并各选派一名同学下次课堂上扮演老师,负责给同学们讲述相关内容,讲述结束后进入提问和答疑环节,提问环节要由不同的学生回答大家的问题,最后老师和同学们打出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老师在同学们完成讲述和答疑环节后,用较少的时间把该部分知识再串一下,把同学没有讲到的要点知识补充一下。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在"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设定主题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的方向,学生们分工合作查阅资料,通过角色扮演讲述给大家,最后通过老师和同学们打分,对同学们的努力给出反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三.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师在讲授内容选择方面要注重知识的实用性。比如,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大概包括基本理论知识、仪器构造和原理以及各表征技术在材料表征中的应用。考虑到整个课时有限,我们在选择讲授内容方面侧重于基本的物理原理和机制以及在材料表征中的具体应用,并且在表征方法的应用中,略去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推导,而侧重于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此外,在讲授过程别注意各表征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不同表征技术之间的联用。比如,XRD,EPMA,XPS及AES都可用于材料成分分析,它们对样品有什么不同的要求,能给出哪些不同的信息?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个表征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畴,为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法制知识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意 面料 材料 教学

一、服装面料设计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一)面积设计的纸样设计费时费力。在传统的面料设计教学中,主要是解决面料的花样造型、设计题材、设计制作技法等问题。在造型练习中主要是以写实型、意象型、抽象型等形态进行练习,通常这种练习的作用只是强化了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并没有给学生带来更新的知识点的贯入,因为这些内容在这个课程之前的三大构成和图案课程的练习里已有所涉及了,学生学起来的时候会有所疲泛,而在题材的收集和选取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外出写生和到图书馆收集资料,让学生针对花卉、人物、动物、风景等不同题材进行不同的设计,这种练习费时费力,而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我们可以通过数码相机、网络图片、电脑绘图软件的应用,能让学生快速地收集到各种资料,大大地缩短了学习时间和使学生迅速地打开视野;
传统的制作技法有勾线、平涂、泥点、大小撇丝等,这些技法在基础图案的课程里学生已普遍掌握了,而对于大小撇丝的技法来说,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让学生掌握,我们可通过网络收集的图片,建立图片库,以赏析的方法学小撇丝这一知识,还可以通过与之相应的电脑软件,使其自动生成或通过电脑P图的方法制作撇丝技法的面料设计。

(二)学生在进行创意服装设计或是参加服装设计大赛时很难在市面上找到符合自己设计意图的面料,使服装创意设计陷入困地中。因为批量产生的面料大多是传统的纹样、平面化的效果和大众化的审美情趣的面料,而创意服装面料多是具有标新立异的形态、个性化的设计、具有视觉冲激力的面料,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自己动手,亲自设计制作。

二、探索创意服装课程教学的构思

(一)创意面料设计课程的内容设置

创意服装面料设计课程安排在二年级最佳,即是在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基础案之后。根据其教学阶段与知识的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收集各种服装面料、捕料,了解各种面料的性能、特点、使用范围、辨别方法等。同时也在收集资料时让学生了解各种花样流派,印花、织花等知识,此阶段的收集材料的练习,可让学生解决了材料学的基本知识,传统的印花设计、织花设计、蜡染扎染等的内容,把传统部分的内容作简略介绍,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把内容分到各个小组进行强化学习,并让各小组介绍该小组所收到的材料情况,师生在课堂中有互动地,以问与答的方式,以点带面的方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多个知识点,为创意面料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创作构思的内容设置。创作构思方法的学习很关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瓶颈阶段,如何让学生突破瓶颈,打开思路,这其中需要一定的方法贯入。

①灵感型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收集资料,充分接触各类事物,从自然景物中,从日常生活中,从民族文化中去寻找,其作业练习是让每个学生选出5个自己最喜爱的物品或资料图片,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认真观察和构思后,会有大部分学生能打开思路,剩下的小部分学生再进行强化指导,以及在同学们的影响下也能慢慢开窍。

②应用型思维的训练。这类思维方法必须让学生收集到一定的实物材料,根据材料的性能,依照遵循美学法则进行构思创作。应用型思维方法,可让学生通过复习,回顾前面所学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知识进行点、线、面的画相转化及构成方式,其中加入材料的性能特点进行构思设计,这种构思方法也可以发动大家一起出主意,共享材料资源,进行发散式的思维训练,从中也能收获一物多样的设计方法。

③主题型思维的训练:是根据已确定或假定的服装设计主题、风格定位、款式结构、工艺要求来选择面料再造所使用的材料和表现手法去进行的创作思维,这种训练可引导学生发挥前面所掌握的材料的性能知识,运用各种工艺手法进行创作设计,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到实用阶段,从而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

(二)创意面料设计、训练形式方法

创意面料设计的训练是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进行了对服装材料的了解认识和对设计中形式美法则的学习后,继而对面料进行创意性的设计,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合理的教学方法,学生普遍能较容易地进行设计制作,但若能对材料进行更详细的分类和制作手法的熟练掌握,就能更好地让学生触物有感,得心应手地进行设计。

1. 加法练习

加法是将相同的或不相同的一种或多种材料运用不同的构成形式进行组合,如重复排列、渐变排列、发射排列、组合成正负图形、叠加、堆积等添饰的手段而形成的立体的、和谐的、有层次的、有节奏的、有特殊肌理效果的、富有创意的服装面料的再造手法。加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手法,如传统的绣就是加法的一种,只是这里所说的绣更为广阔,如各种线绣、绳绣、带绣、各种珠绣、饰物绣;
各种随形而变的面料再装饰绣都归纳为绣,并归为加法,在加法练习中,首先让学生选择一块基布(底布),然后选择加进去的材料,加进去的材料可以是别的装饰材料,也可以是由底布材料设计制作所得的新形态,按照构成原理及形式美法则进行组合排列。加法设计的侧重点是对构成知识的浸透和材料性能的深度了解,如果这一知识点掌握好了,可以在相同的一组材料中变幻出多种的设计效果,让学生把做作业变成轻松的游戏,像变魔方一样变幻无穷。另外,面料的再装饰也是加法中常见的一种手法,这是一种很实用的设计手法,是目前市面上见得较多的一种,学生在练习中会对传统的彩花面料有主动的学习劲头,老师可以针对原始花样进行花样流派、花样的构图,花样的配色作实物讲解、分析,在添加上饰品以后,又能加深体会,这种学习方法其实也能使学生涉及传统花样、织花设计和印花设计的学习。在加法的练习中,叠加、堆积、放置等的添饰方法是学生最喜爱的一个手法,但也容易出现泛滥粗糙的一面,为避免这一现象,应强调美的构成法则、工艺精致和限制设计品的高度,这样便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加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从单一的技法看就有绣、染、印、绘、拼、贴、缝、叠、堆、填、饰等十余种之多,如果是同时运用两个或多个技法和多种材料,它的变化就更丰富了,所以在指导学生做练习时,应尽量按照他们手中的材料性能特点引导他们做各种尝试。

2. 减法练习

减法是将原有的布料经过剪、镂、抽、烧、烙、撕、磨、腐蚀等手段去除或破坏局部,使其达到一种有特殊肌理理效果的创意设计手法,减法技法的训练要点首先是对材料的性能的了解,才能对其进行相应的减法处理,如利用色织布中的经纬纱色不相同进行适当的抽丝,会产生多种色彩,不织布、皮革类的适合做剪镂手法,化纤材料适合做烧、烙等手法,还有一些新型特殊材料,有的或因纱线过于稀疏而易于推拨镂空,有的则因过密而适合剪缺抽纱起绒,有的化纤可以通过烧、烙,腐蚀后会出现新的肌理效果,在练习中,老师应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作多种赏识,并开创出更多的新技法,同时,注意收集记录新技法,及时推广或在推广中去挖掘出更为新奇异的创新手法,使练习变得更有实用意义。

3. 变形练习手法

变形手法是将面料经过皱缩、抽褶、捏缝、拧结、挤压等的变形处理后,使面料具有丰富变化的浮雕效果的创意手法,变形手法也是丰富多样的,有的是有规律有秩序的变形法,有的是自由的无规律的变化手法,不同的材料其效果也不同,如光感强的缎类面料在变形后它的光泽度得到了强调,条形面料在变形后直线会变成曲线或折线,从而使面料产生了动感的变化和新的肌理效果。通透的纱型面料在变形中会出现透色叠彩的变化,给人一种轻柔的富有梦幻般的心理感受。由此可见,变形面料的变化也是千姿百态,在指导学生做练习时,应按照不同的面料分好区域,如光感强的缎料应往有规律的能强调光感的方面去做文章,绒毛材料的侧通过挤压,使面料生产起伏,使绒毛的质觉得到强调,条纹面料通过折叠,可使线条得以破断或改变方向,素色材料有如一张白纸一样,可以随意摆弄,属于能做广泛练习的材料。针织布料伸缩性好,作填充处理时容易产生浮雕的效果。

4. 综合手法的练习

同时采用加法、减法、变形法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手法为综合手法。在进行面料创意设计练习时,有时可以使用单纯的加法、减法、变形法,有时则是两种或多种方法并合运用的,如在进行减法处理后,在减缺的轮廓线内外加上线饰,能使单一的图形产生多层次的变化,又如在变形的缎面上加上珠饰便能产生虚实的变化,诸如此类方法很多,在练习中只要稍作变动,灵活运用,便能得出炯然各异的视觉效果。

(三)练习的内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