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对照材料 >

2023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五篇】

时间:2023-06-20 15:1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一、创设没有精神压抑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一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这一过程创设一个安全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五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五篇】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一、创设没有精神压抑的学习环境。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这一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这一过程创设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

(1)转变教师的角色。

教师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探索过程。实现由传道、授业、解惑向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友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轻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产生愉悦的求知欲望,无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例如,在学生讨论、争议不休时,我们可以说:“能让老师发表一下意见吗?”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既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没有精神压抑的、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

(2)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诚于衷而行于外,应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恰当地组织教学。教师要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通过对一个个问题导语,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话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兴趣。

二、创设开放式的教学过程。

由于开放式教学过程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得到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开放式的教学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教师要尽量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更多有思维空间。

例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时,可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课前让学生自己准备学习材料(学生们准备材料特别充分,有的自画10个小红旗,有的画6只小动物,有的画12个三角形,画8个小圆片,画9个小正方形,有的剪了一个大圆,长方形、正方形纸、铅笔、蛋糕、小棒、小正方块等等),通过让学生自己准备学习材料,使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有了心理准备。实践活动中选择的素材又是他们自己所熟悉的、喜欢的。课一开始,通过两三分钟对学生的了解:“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了解哪些知识?”“用你们手中的材料分一分能得到分数吗?”要求每位同学至少分一种材料,并把你的成果在小组中交流,在交流中说出操作的思维过程。在小组合作交流后(约5分钟),每组推选一位同学到前面与全班同学们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之间互相提出问题,并在交流,争议中解决问题。如有一位学生在演示把6支铅笔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也可以分成6份,每份是1。这时另一名学生站起来质疑:“为什么和都一样?”另一位学生马上站出来说:“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支铅笔,平均分成6份,每份就是1支铅笔。”交流时,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不时地争着补充、修正。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交流中,学生体验了求得同一种结果可以有多种方法,在交流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探索活动中经历丰富的(交流合作、成功、兴趣、愉悦)情感体验。

三、设计不同层次的开放性练习题。

为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使全体学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练习题或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设计每个同学都有参与机会的开放性练习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初中学生 阅读能力 意义 方法

通过学生智力发展来看,智力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就是学生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以及语言的特点。那些数学语言水平低的学生,对数学课程中语言信息的敏感性要差很多,思维也比较慢,这就导致知识理解能力差。所以说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是很必要的。

1 初中学生数学阅读的现状

为了进一步了解初中学生当前的阅读状况,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我校泸州市重点课题《贫困山区农村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组选取全县26所单设初中数学教师和20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在教师中阅读数学杂志的占15%、突破所教学科的占85%;
认真看过中外数学史占18%、比较认真看过中外数学史占60%、未看过的占22%。这个调查结果说明很多教师对数学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对数学阅读教学的研究,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指导。

在学生中认为阅读数学教材很有必要的占35%、认为比较重要的占42%、认为可以不读的占18%、认为只要会做题就行的占5%;
在对如何阅读数学定义、概念、定理的调查中背定义的占51%、只是看的占22%、去理解的占16%、阅读后做题的占11%。这个调查结果说明很多学生意识到了阅读数学课本的重要性,但对如何进行数学阅读还不够了解,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指导。

2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意义

首先,重视数学阅读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数学的语言水平,还可以提高数学的交流能力。如果学生只是利用上课的时候听老师讲授,是很难完整自己的数学语言的,这就要求学生要多阅读,不断地锻炼自己的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完善自己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的交流能力。

第二,有利于发挥数学教科书的作用。教科书是教材编制专家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教师要重视教科书的作用,不仅是作为自己的讲课材料,也要让学生重视教材的阅读。

第三,重视数学阅读符合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以后的人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比较强的自学能力,可以让自己跟上时展的潮流。自学的主要形式和核心就是阅读能力。

第四,重视数学阅读有助于个别化学习。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成自己可能达到的水平,靠集体的教学是办不到的, 必须是要靠个别化的学习,个别化学习的关键就是要学会阅读。

第五,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也符合中考命题的趋势。现在中考题中信息题的比例越来越多,更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阅读能力。

3 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数学的阅读在形式上主要是有两种:一是探究式阅读,二是吸收式阅读。所谓探究式阅读就是说在数学阅读的时候,要用数学的逻辑性和教材编写的特点,对教材的内容作出预测和估计,进而得出进一步的结论,最终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所谓吸收式阅读指的是用阅读领会数学的一些原理,最终得出结论。前一种阅读主要是对原先知识结构的检索,靠记忆印证,这样就容易缺少主动探索的精神。探究式阅读就是阅读的同时发现以及发展知识,是创造性的学习。

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要找一个和数学相关的著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真正的愿意去阅读这些数学资料。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用课本之外的知识来解释某些问题,久而久之,培养起学生主动阅读数学材料的兴趣。再一个,教师要让学生深知阅读数学材料的必要性,让学生自己感受到通过阅读获取了一些成功,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2)要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积极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可以真正地学会阅读数学的材料。数学教科书将数学课程变得具体化和详细,教科书是教师授课的主要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材料,教科书集中地展现了科学性和思想性,不只加强了数学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学习,还结合现实和实际,渗透现在社会的科学思想,它无疑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教科书时,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扶读、引读最终到放读,要让学生充分地了解最基本的阅读技巧,让学生足以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转化、解释以及推断。理解是数学阅读的核心,它包括了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做到知识的系统化,并且可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可以善于捕捉一些新的数学问题。详细具体的阅读方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可以在阅读的时候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可以在阅读的时候启发自我思维。

第二、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好地做笔记可以积累经验,避免遗忘,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数学的阅读主要是有三种:①梳理性笔记。梳理性笔记就是从厚到薄,是对阅读内容的不断深化和提炼。②感触性笔记。所谓感触性笔记就是在阅读的时候把自己的感悟及时地记录下来,积累下脑海中闪过的火花。③疑问性笔记。疑问性笔记就是在阅读时候如果遇到比较难的问题,要积极地做好记录,要做到系统的自己的知识以及自己各方面的不足,此外,应该建立起自己的问题册,将随时发掘的想法记录下来。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一、了解数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培养阅读的意识

(1)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数学阅读流于形式。阅读教学虽被提上了日程,但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不少教师跳不出旧的教学模式,总希望课上多讲点知识给学生,不舍得给学生多留自主支配的时间,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仅仅停留在“看”和“画”的基础上,蜻蜓点水、草草而过,没有让学生真正去阅读质疑、合作交流。在教研工作中,教师也没有认真去探究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使阅读教学流于形式。

(2)受定势心理的影响,缺乏阅读兴趣。由于初中生自身认知水平及生活背景的制约,普遍对数学产生了定式心理:一是依赖性心理。部分学生认为阅读只是老师的事,与自己无关。在学习中,他们依赖教师的讲解和归纳,习惯模仿硬套。二是恐惧性心理。部分学生由于数学基础差,学习跟不上,对数学“谈虎色变”,对数学产生了恐惧的心理。由于定式心理的影响,学生对数学阅读缺乏兴趣。

二、关注学生,创设情境,培养阅读的兴趣

初中生缺乏稳定性,注意力很难持久。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水平、教材的实际,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形式,才能达到目的。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我在“数轴”这节课设计了这样的阅读提纲:①问题中画图时,马路用什么图形表示?站牌起什么作用?怎样确定问题中各物体的位置?②图中,O代表什么?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③画数轴的步骤是什么?原点起什么作用?怎样理解“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④数轴上,在原点的右边,离原点越远的点所表示的数怎样?在原点的左边呢?教学时也可引用经典数学故事、史料、课本上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三、发挥数学教材的作用,培养阅读的习惯

教材是数学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发挥数学教材的作用,引导学生做好数W教材的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1)通读:初步感受问题发生的背景及整体脉络,了解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定理,会用通俗的语言将本章节的大致内容描述出来。以《多边形》教学为例,教师先安排学生对多边形的章节进行通读,了解章节的内容;
然后让学生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节的内容。通过对课文的通读,大部分学生知道了这节主要介绍了多边形的定义、分类、角和对角线等内容。

(2)细读、精读:认真读懂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数据,把握文中关键词、关键句,把握整体内容,认真注意每一个细节。通过细读,学生会发现:不是任意的几条线段放在一起就能组成一个多边形,要组成一个多边形,首先要注意线段的“首尾相接”。

四、重视阅读过程,培养阅读能力

(1)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质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学生通过阅读,产生疑问:为什么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等于360°?通过对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外角和的计算,发现所有的多边形都具有这个特性。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合作、交流。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取长补短的过程,小组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共同阅读、交流阅读心得,分工动手操作、讨论,让学生尽情地自我表现、发挥潜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如“三角形的高”,我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一个三角形有多少条高?第二,三角形的高都是在三角形内吗?根据反馈,学生都能轻松地理解第一个问题,但对于第二个问题存在疑惑。我不急于向学生讲解,让全班学生讨论交流,发挥集体智慧,合作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发现:不是所有三角形的高都在其内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不仅使学生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还体验了合作学习的乐趣。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的概念是从国外引进的,又称“反转课堂”或“颠倒教室”,是对学习过程的重新构建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得到了更好的体现,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赢得了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有助于师生课堂角色的积极转变,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课堂内外教学的有效互动,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发展和创新,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是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支持下,教师为学生精心准备和设计的教学方案,是教师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创新,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学生数学探究性思维和应用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更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现实需要,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数学学习的快乐体验,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二、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的实施流程与设计原则

根据翻转课堂的内涵与特征,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实现更好的数学教学效果,需要参考他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然后结合初中数学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确立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流程和时机原则,接下来以初中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为例,详细阐述翻转课堂的构建策略

[HTK]1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的实施流程

在初中数学“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下收集、整理教学素材,并提出相关问题;
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
在翻转课堂上教师重点就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和疑难问题进行检查、解答;
课后进行教学评价和反馈工作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更好地把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效克服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具体实施流程如图1所示

[TP7CS26TIF,BP#][HJ]

[HTK]2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的设计原则

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的教学,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但是要想确保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提高视频、多媒体等教学素材的制作质量因为教学资料是初中数学翻转课堂设计的重要支点,必须做到生动形象、要点清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初中数学教师整理教学素材制作PPT时,可以选择有文化内涵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如图2中所示的剪纸不仅是一个轴对称图形,[HJ14mm]而且还蕴含了很多的艺术元素,有助于学生积极学习性感的培养

[TP7CS27TIF,BP#]

其次,要合理布置学习任务,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相关数学内容后,教师还要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目标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图3所示的交通标志都是轴对称图形,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再寻找是轴对称图形的其他标志,如汽车的品牌LOGO等

再次,要翻转课程的授课过程进行巧妙设计,通过“答疑”、“汇报”、“讨论”等多样化的数学教学形式,充分激发每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潜能,进而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

三、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效果

[HTK]1激发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意识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打破了传统统一性、灌输性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可以自主安排学习任务、解决学习问题,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真正做到了“学为中心”这有效激发了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主体意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HTK]2实现了初中数学师生关系的和谐化

初中数学教学,十分看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所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主动思考,积极开展良性互动,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至关重要初中数学翻转课堂的设计,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前设计翻转课程,在翻转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开展更多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上的互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彼此之间分享知识和见解、共同克服学习困难,从而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

[HTK]3有助于“因材施教”思想的贯彻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学生实践活动 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学生实践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的一种教学行为。它不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是生物学科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学生实践活动作出明确的规定:生物学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经统计,北师大版初中生物4本教材中,共设计活动188个。下面所涉及的学生实践活动主要指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利用生物材料、试剂、仪器,包括观察、调查、验证、探究以及建议活动,而不包括分析、评价、讨论、体验、角色扮演等活动。

在新课程实施中,对教材中安排的学生实践活动实际落实的情况如何呢?在哪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如何改进?笔者通过自编问卷对泉州市初中生物学生实践活动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开设情况进行访谈,分析问卷和访谈数据所反馈的信息,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提出了改进建议。

本次调查的对象都来自泉州市不同学校的生物教师,共发放问卷40份,收回37份,回收率为92.5%。其中包含15所完中校,8所市区初中校,14所乡镇初中校。

调查问卷设计了9道填空、29道选择题,主要针对以下4个方面:学生实践活动的软、硬件配置,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看法,学生实践活动教学的现状和教师提升自身活动教学能力的意愿。

针对北师大版安排的学生实践活动设计了访谈提纲,对随机选出的74个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访谈。这些学生实践活动包括观察、调查、验证、探究以及11个建议活动,其中七年级上册31个,七年级下册24个,八年级上册13个,八年级下册6个。

用Excel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调查结果表明:

(1) 泉州市各学校的硬件配置都趋于标准化。

调查显示,学校都有生物实验室,有10.81%的学校实验室超过3间;
学生分组活动时有几乎50%的学校是2人一组的;
56.75%的学生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实验人员,其余的由生物教师兼任。但实验室使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32.43%的学校实验室从不在课余时间开放,经常开放的只有2.7%;
生物实验室的利用率偏低,经常使用的只占13.51%。

(2) 生物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重要性认同度高。

从统计数值看,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和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起到重要作用;
超过95%的教师认为学生实践活动非常重要或重要;
大部分教师也认为花费时间和精力开展学生实践活动是值得的。

(3) 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教学现状认同度低。

尽管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在活动中表现积极、兴趣浓厚,但同样有85%左右的教师觉得在现实中,探究性学生实践活动并不能很好贯彻。

(4) 对提升自身活动教学能力的意愿很强烈

超过80%的教师平常会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和更新有关生物活动教学的知识。虽然只有50%的教师参加过学生实践活动教学的培训,但希望有机会参加培训的愿望还是很强烈的,占到91.89%。

(5) 学生实践活动开设情况不容乐观。

来自23所学校的23位接受访谈的老师中,学生实践活动开设率最高的达到63.51%,最低的却只有6.76%(图1)。

统计显示,有四个活动开设率达到100%:“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观察种子的结构”。其他活动的开展却不尽人意。例如教材安排的第一个学生探究活动是“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这个探究活动是所有活动里最容易开展的,学生熟悉、材料易得、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又能让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应该是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最好范例,也可以为后面探究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可是调查中只有50%的学校开设了这个活动。

(6) 学生实践活动无法开设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学生实践活动无法开设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占比最大的是“教学的课时不足,要赶进度”。其次是“该学生实践活动可用观看视频等其他方式代替,没必要去做”和“仪器、试剂、材料缺乏,经费紧张”(图2)。可见,学生实践活动无法按质按量开展的主要原因还是课时太紧,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教师不得不压缩学生实践活动的时间;
而选择视频代替可能是一种折中的办法,既不想放弃学生实践活动,又没有时间进行学生实践活动,就利用视频来解决;
关于生物实验的试剂、材料,有的很难买到,有的又很贵。而对11个建议活动的开设情况进行统计发现:30%的被调查学校并没开设,有开设的也只开设1、2个。当然,学生实践活动无法正常开展除了这些原因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如有的教师虽了解课标精神,但长期习惯于课堂教学的传统组织形式,缺少改革的动力;
部分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有限等。

通过以上数据,结合泉州市关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关措施,分析泉州市初中生物学生实践活动开展的优势和不足。泉州市在第一次课改时就把生物学与升学挂钩,期间经过不断地修订,到现在,生物学不仅作为中考科目,还把学生实践活动作为考查项目。在中考试题的命题上,改变过去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现象,不断增加实践活动内容的考查,中考成绩也逐年提高。这与泉州市政府重视实验室建设,要求各学校的硬件配置标准化是分不开的。不足之处在于师资力量薄弱,后期投入没跟上,导致建设的投入与产出的效率存在较大差距。笔者因自身在学生实践活动教学中也遇到诸多问题,如教学条件中硬件和软件不配套的矛盾;
n时少与活动多、任务重之间的矛盾;
自身能力跟不上课改步伐的矛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尝试,试图寻找缓解这些矛盾的办法。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1) 继续创造条件,改善不利因素。

在政府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学校也应该在实验员的配置上给予重视,以免造成资源的更大浪费。生物实验室利用率、学生实践活动开设率低与实验员的配置息息相关,只有32.43%的学校有专职的实验员,而这实验员往往只是专职而不是专业;
24.32%的兼职实验员大都由后勤人员兼任;
有40.54%的学校选择由生物教师兼任,这些学校大都是乡镇初中校,教师要担任的教学班多,班生数也多,往往力不从心。所以学校应从全局考虑,招聘有资质的实验教师,持证上岗,若由生物教师兼任,应相应减少教学课时数,生物教师的每周课时数规定还是14,那么师生比至少在1∶350以上,这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显然很不合理。

把学生实践活动作为考查项目,虽然改善了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情况,可由于实验的评价内容为操作成分多,与升学不挂钩,而且还是自己学校的教师监考,虽有巡视组检查,学校领导并不重视。如果对考查要求作进一步规范,比如不同学校交换监考教师,并把考查成绩作为评价学校的办学绩效指标之一,那么,对提高生物实验室利用率、学生实践活动开设率就会非常有利。

(2) 不拘泥于教材,因地制宜地调整和组织适合学生的活动。

从访谈反馈的信息看,课时少、活动多、任务重是影响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目前,泉州市绝大多数学校生物课为每周2课时,只有一所学校在七年级开设3课时,八年级每周3课时或2.5课时各有一所;
调查中教师们认为七年级教材安排的“学生实践活动多”和“非常多”的占到59.46%,认为适中的只占27.03%,而八年级认为多和非常多的是32.44%。可见,在实施学生实践活动教学前,教师应先对整学期学生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仪器、试剂和活动时间等作全面的规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这些活动进行整合和改进,并力求创新。

生物材料的准备是进行学生实践活动的关键,而学生实践活动开设率低也常常是因为缺少实验材料又没找到替代材料。有些生物材料如变形虫、水蚤只能自己培养或到自然水域中去找;
很多植物材料只能自己栽种。另外,学生人数多,分组活动所需的材料要准备充足,没有专业的实验教师是很难做到的。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实验材料,把几个相关的活动整合到一起进行,如“研究细胞体积和表面积的关系”要求学生计算相对表面积,若与“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一起,先把一大块琼脂切成规则的小块,就可以直观地得出同样的体积,切得越小,总的表面积越大,与外界的接触面也越大,这样就不难理解细胞体积和表面积的关系了。再如把“观察种子萌发时的形态结构变化”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放一起,在探究后还可以继续观察种子萌发时形态结构的变化。

把学生实践活动移到课余或作为假期作业,这可以缓解课时紧张的情况,又能让学生有较长的时间观察、记录,再在课上由学生以实物、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展示。比如在国庆放假前先布置上面提到的两个有关种子萌发的活动;
寒假布置“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记录一天三餐的食谱和数量”等,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或拍下图片、视频,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教师还可以因陋就简,对活动进行改进,如“观察根毛”要求的材料是幼苗,需要专门培养,如果换成观察水培植物的根毛或提前两天把萝卜(上本课时刚好萝卜上市)用塑料袋扎好,等上课时拿出来,那根上布满密密麻麻的毛绒绒的根毛,这就很好地解决了材料问题。

学生实践活动的难度大也是制约其开设的一个原因。刚上初中的学生在还不具备化学知识前,就要求熟练掌握多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这使大部分学生望而却步。初一新生往往跃跃欲试,可是活动涉及的知识偏难偏深,常常导致学生的兴趣大减,毕竟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建议教材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宏观到微观,由熟悉的知识开始逐步展现,如在七年级上先安排进化、生态、生物的多样性、分类等,再逐步过渡到微观。

(3) 提高认识,多渠道拓展和提升教师活动教学能力。

问卷显示,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认识上是到位的,但在实际教学中,用视频来代替的现象很普遍。课时紧是一方面,更与教师已形成的传统教学习惯关系密切。所以,教师应把认识内化为行动,尽量让学生有参与实践的机会。如“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的活动,很多教师是用观看视频代替做实验。其实,教师可以前一天安排学生从家里带来一截带叶的枝条和一个透明的矿泉水瓶或水杯,教师事先准备好用“红花米”染成红色的水和一些剪下的枝条(可以利用学校花圃修剪丢弃的),选取教室的一个角落,在各自的瓶上做上记号,倒入适量的红花米水,插上枝条,次日上课时就可以观察现象。如果枝条叶子比较多的,还可以用透明塑料袋把上部的枝条罩上扎紧,那么,下一节课就能观察蒸腾作用现象了。其实,教师只要多留意生活,就可以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很多机会。

教师对提升自身活动教学能力的意愿很强烈,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自己觉得在活动教学方面能力不足。有的活动甚至教师自己也没做过,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有待提高,所以组织这方面的培训已经迫在眉睫,应该尽快落实,并且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的内容和方式。通过问卷获悉,教师最希望获得关于本土化的学生实践活动设计的培训,其次是生物模型的制作,再者是动、植物标本的鉴定与制作,其他如活动器材的使用、组织培养技术、细菌培养技术方面的培训意愿也在30%以上。

原本,组内相关的教研活动也是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径,可能因为大多数学校里的生物教师少,特别是有些初中只有1位,在教研活动中可以学习、交流的对象较少,教研的积极性不高,教研氛围不浓。有60%左右的教研组只是偶尔开展有关生物学生实践活动教学的教研活动,而接近10%没有开展这类活动。如果以片区为单位进行教研活动,那不仅扩大交流对象的范围,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多了。

当然,各县市还可以组织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专题观摩教学。如晋江市曾组织过相关的教研活动,教师一起观摩学生实践活动的课堂,互相讨论、切磋活动课的开展、组织及拓展、延伸,为教师的践活动教学搭建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收到很好的效果。学校也可以校本教研的形式,由教研组长牵头进行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题的研究,获得的经验还可以与其他兄弟学校交流、分享。

(4)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要开展好学生实践活动,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中找出教学所需的素材,使学生更热爱生活,真正体现生物学课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价值。“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开设率也只有34.78%,无法开设的原因主要有2个:材料缺乏;
活动时间长,操作麻烦,学生不能坚持。教材所用的材料是天竺葵,需要量大的话只能利用生物园栽培,可只有1/4的被调查学校有生物园,还形同虚设。建议把生物园利用起来,组织学生自己栽培实验材料,既可解决实验材料缺乏的问题,又能让学生学习栽培知识,或者也可以利用学校的空地、花圃栽种。天竺葵在校园里不常见,笔者经过自己反复地试验,发现闽南在冬季常吃的一种蔬菜――芥菜,实验效果很好。因它的生长期需要2个月,在开学初就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在自家的阳台、空地或者花盆中栽种,这对解决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有效的措施,可以为自家提供放心蔬菜。在活动前两天要求学生参考教材进行操作,活动当天用黑色袋子把处理的叶片带到实验室,开展验证实验。由于采用自己栽种的材料,学生很有兴趣,都想看到结果,所以投入并能坚持。网上查到铜钱草也是不错的材料,容易培养,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试验,让学生参与到活动的准备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知识,真正发挥生物教育对学生成长的独特价值,达到课标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要求。

泉州具有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教育投入到位的优势,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抛开教材的束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地方资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甚至可以开发出比教材中更加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真正落实核心素养和发挥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