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平均每天有两节语文课,一个星期总共十节左右的课,但这其中有两节作文课,因而真正上课的时间少之又少,然而语文的课程内容却很多,包括课文、课外诵读欣赏、口语交际等,所以为了赶课程进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材料【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课前三分钟演讲材料范文第1篇
一、重视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的必要性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平均每天有两节语文课,一个星期总共十节左右的课,但这其中有两节作文课,因而真正上课的时间少之又少,然而语文的课程内容却很多,包括课文、课外诵读欣赏、口语交际等,所以为了赶课程进度,多数教师几乎放弃了课外诵读欣赏和口语交际,只讲课文。在讲课文的过程中也只更多地关注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课文的情感教育和知识性。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来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或者介绍课外知识进行积累,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由于语文课时少而不能兼顾除课文以外内容的缺失。
另外,现在的初中生普遍知识面狭窄,对课外知识的搜集和整理也并不在意,因而写作水平低下,很多学生都对写作很头疼,一说写作文就眉头紧锁,肚子里一滴墨水也倒不出来。写和说的能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会写作文,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自然是极差的。课上回答问题组织不好语言,说不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感受,课下写作结构混乱,语言也没有特色。“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甚至消除了这种问题,学生要在短短的三分钟内学会充分展示自我,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对于老师规定的新主题,学生需要从网络、书籍等多方面收集信息和资料,预测听众的兴趣,选择材料,字字斟酌推敲,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展示既新颖又意义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培养了阅读兴趣,还提高了信息搜集能力,写作能力,说话能力,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实施课前三分钟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对于教师来说,首先从课前三分钟活动前的准备以及活动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更好地了解学生。例如,有些平时上课活跃的同学上了讲台却变得局促不安,说话磕巴,很没有自信,作为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在以后组织的一些语文课外活动中给他们机会再次尝试,帮他们树立自信,这样不仅能让他们对语文持有无限的兴趣,而且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和前进。其次,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师要及时鼓励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同时引导其他学生做文明的倾听者,材料演讲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亲切适时的鼓励,不仅可以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最后,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可以帮助教师做一名有特色、有创新的心灵导师,而不是一板一眼的教书匠。学生对一个老师的喜爱程度往往决定了学生这门功课成绩的高低。每个老师,尤其语文老师更应该身体力行,创新教学方法,课前三分钟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适时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和增补,让语文课堂变得饶有趣味而又高效实用。
二、“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新模式的实施策略及意义
(一)定义
每周由老师规定一个主题,学生课下搜集整理资料,在语文课前三分钟进行成果展示,每周的主题应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生认知水平、身心健康发展,不脱离实际。通过这种形式,让中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陶冶情操。
(二)特点
一是自主性,即从演讲内容的传播,到演讲过程的实施,再到简要评析,均是学生自主进行。二是短时性,即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保证演讲语言的精炼和评析质量,演讲过程要进行时间的限制(通常都是三分钟)。三是广泛性,即本体活动是全班学生全体轮流参与,并不是一个学生在讲台上演讲,与其他学生无关,双方可以展开一定程度的互动。四是多样性,即内容丰富多彩,每周一个主题,如新闻评论、经典诵读、动人故事等都可作为一周的主题,同时在形式上,也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必拘泥于传统的演讲,还可以进行表演,借助多媒体解说等方式完成自己的课前三分钟成果展示,并与同学们进行互动。
(三)内容及实施意义
经过笔者思考和实践,可以尝试实施的主题有以下几个:
(四)实施要求
1.课前准备,课后积累,双管齐下
不仅学生要根据主题认真准备,老师也要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内容是否脱离主题,是否符合中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三分钟展示结束以后,利用课后时间,由展示的同学将内容抄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也要整理在笔记本上。
2.依据实际,适时调整
从以上表格中笔者所列的主题综合考虑来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主题内容也是学生们熟悉和感兴趣的,课后准备、查阅资料以及课堂展示都不会存在太大难度,学生们也一定能从这些主题中获得知识,培养兴趣。但是每个学校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每个老师有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之间也存在不同特点,因而主题的内容和时间可以根据学校、老师、学生的实际进行更换,重复或者创新。教师可以增加新的主题,更改主题或者重复主题,学生们也可以及时给老师反馈信息,向老师建议想要展示的主题。这样,“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新模式就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舞台,短短的三分钟不仅是老师的创新,更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摇篮。
3.持之以恒,积少成多
“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新模式从第二周开始实施,开学第一周对于刚刚升学的学生来说更主要的是适应环境,熟悉周围同学和老师,实施过多的活动收不到有益的效果;
对于已经熟悉了的学生来说,刚开学,普遍沉浸在假期的悠闲美好之中,还不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因而也不适宜开展“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活动。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成果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好习惯的养成更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课前三分钟活动也是如此。一个星期或一个学期的时间肯定不能那么快收到预期的成效,所以要将“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新模式坚持下去并不断创新,这样长期的积累,才能让学生真正受到熏陶,培养较高的语文素养。
(四)实施步骤
每周的主题都应该提前几天给学生布置下去,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查阅资料。学生查阅资料的过程就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能力锻炼与提升的过程。
接下来是学生自我构思与组织表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和风格。但是有些想法可能与主题不相符合,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参与。因此,在展示自己的成果以前,要求学生将准备好的资料交给教师进行检查(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若符合主题,就将有价值的材料允许展示,不符合要求的或者方向有偏差的,给学生指出问题和解决方向,让学生重新查阅与组织。这样就确保每个站在台上的学生所呈现的内容是有价值的。
接下来是学生的自我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对展示者有要求,还应该对听众有一定的要求。教师要求下面的学生应该认真地倾听,在听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并发现演说者在演说过程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可以是演说的内容,也可以就演说的语言等方面。这样才不至于造成演说仅成为演讲者参与的活动。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一名倾听者,在听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学生,发现其不同于课上的另一面。
展示结束后是点评,这里的点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表达想法的权利,学生可以在听完演讲之后,做一个简单的阐述,这个阐述可以是赞同演讲者,也可以想法不一致,但是原则上应该是个人化的。而教师的任务则是做一个总结性的评价,原则上是以鼓励、表扬为主。最后要求所有学生将当天的内容整理到专门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
通过开展“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活动,教师会逐渐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课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慢慢地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提高了。同时学生们在课前三分钟开口说话,接下来的课堂气氛也会相对活跃。另外,学生在课余接触到了很多新鲜的素材,这样对写作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学生演讲的很多内容直接作为写作素材用在作文中,这样就搭建了从说到写的桥梁。
三、“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新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总而言之,“一周一新”课前三分钟新模式是值得实施的,但是如果一味重复、借鉴,不去创新开发新的内容,而且只有课前三分钟这样单一的内容,语文的学习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必定是缓慢而艰难的过程。因而,在新模式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增加更多的新内容。例如,由“经典诵读”主题周衍生出的诗歌朗诵比赛,“名著推荐”主题周延续的读书交流会等等。这些活动的举办可以由那些在课前三分钟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来组织、主持,这样又给了学生再次展现自我、树立信心的机会,策划的详尽、组织的有序、主持的得体,都是可以培养的技能。
除了活动的衍生,新模式的创新还可以体现在“主题”的拟定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变化、时事潮流的更迭,来改变主题或者组织形式。语文的学习不应该有一成不变的、程式化的东西,而是要随时创新更改,这样才符合这门学科的性质,才能让学生取得长足的发展。
三分钟的时间看似很短,但它既可以成为展示自我的小天地,也可以成为获取知识、培养人格的小摇篮,更能是万千变化、丰富多彩的大课堂。通过“一周一新”初中语文课前三分钟这一形式新颖的教学设计,可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组织语言、口语表达、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并让学生在思想认识领域受益良多。巧用课前三分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期待,有所收获,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每位语文老师都应该去发掘和创新的。
参考文献:
[1]钱方.每课三分让自信飞[J].综合天地,2011,(10).
[2]姚秋霞.对“课前三分钟”活动的认识[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50).
[3]邹留根.初中思想品德课前三分钟演讲教学活动的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5,(08).
课前三分钟演讲材料范文第2篇
一、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1.体现了“把时间充分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2.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读和写的被动接受,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在课程一开始就成为课堂的主人,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备课环节中。学生自己去搜寻要讲演的题目、文章,安排表达的方式,去评价表演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实质的提高,事倍功半。
4.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好办法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基础的“说”的能力,也通过搜寻说话材料而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的方式步骤
从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实施的第一天到现在为止,在实践过程中我渐渐积累了口语训练的一些做法和要求。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方式:阅读积累、讲述和演讲。难度也由易到难,逐步增加。
1.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就是利用课前让学生说一说在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成语更有操作性。因为成语往往既有语言文字美,也有其故事性。在实行前,并不需要老师提前安排好内容,只需通知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刚开始,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所以我就给出了一个大概的范围供学生选择,概括下来有以下几种,例如:一年四季的景色描写,天气冷热、阴晴的气候变化,花草树木的长势状态,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描写,以及古诗、名言警句、成语故事、歇后语等等。接下来的材料搜寻和遴选,在网络的普及和学校图书室建设完善的促进下,现代的初一学生完全可以独自完成。
2.讲述
讲述就是让学生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提高每一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弥补课内因时间仓促只能提问少数同学的不足。可以由学生就感兴趣的题材自由讲述。
讲述是在阅读积累一阶段后开始实施的方案,相比之于阅读积累,讲述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更高,是用自己的话把想表达的东西说出来。
同样,在开始实行阶段老师也可以规定范围,让学生更好着手,例如:发生在身边的有趣或有意义的事;
你参加的某项活动或某次旅游;
讲述你在报纸或电视上所看到的新闻,并简单谈谈感受;
甚至欣赏的一部电影等等。讲述的内容非常的宽泛,要求讲述时语言要通顺、流利,还要加入自己简单的看法。
3.演讲
演讲就是以宣传鼓动为目的,是带有艺术性的严肃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演讲者面对观众,以有声语言为表达形式,以态势语言为辅助形式,系统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演讲是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的最终阶段,对于初中生,特别是初一的学生有相当大的难度。主要原因在于演讲的目的是使听众接受并认同自己的观点,落实到实处就要求演讲者不但要具有流畅的话语,更要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具体要求有:
①演讲内容要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
演讲之别于讲述,主要在于演讲要大量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能流畅、有理地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是相当不易的,所以我让学生选取有讨论意义、甚至有争议的文章或事件,先说出来让大家了解,然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或感悟。一开始时可以以叙述为主,辅以简单的评论,随着学生逐渐的驾轻就熟,慢慢增加评论比重。理想境界是使叙述简单明了,控制在半分钟以内,剩余的时间由演讲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设法证明自己的观点。
②要加强对学生演讲的指导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演讲习惯,要求演讲者态度要大方自然,亮相要得体,演讲当中要注意用眼睛和听众交流,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手势;
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针对演讲主题收集素材、构思结构、组织语言等。由于演讲的难度较大,所以初期学生很容易手足无措,这时老师的点拨就非常重要了。
③要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
之前的“阅读积累”和“讲述”都较简单,一般学生提前一天准备,第二天上台时基本不会有问题了。但演讲就困难得多,所以要把演讲内容提前告诉学生,前几天就让他们做好准备。普通话基础不好的学生先写出演讲稿,然后反复读,将字音读准,直到能背下来。在多次当众背稿的过程中他自然能体会演讲的感觉,慢慢也就学会了演讲。
三、开展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的注意事项
1.训练要持之以恒
任何事情只有坚持才能见成效。语文课前的训练更是如此,只有不断积累每一节课的三分钟,三年坚持下来,这项学生在各方面均会有很大的进步。
2.训练要循序渐进
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上来,非常的幼稚。如果这个时候就让他们直接进行讲述或演讲训练,无异于揠苗助长,惧难而退,最后只能无功而返。所以刚开始的时候要降低要求,从最简单的阅读积累做起,时间也不必强求三分钟,要一步一步有耐心地辅导。
3.要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学生
课前三分钟的一系列活动,教师应该从始至终参与,专心倾听学生的讲话,要以尊重、鼓励、欣赏的目光去看待所有发言的学生,哪怕学生讲得再差,都不要讽刺、挖苦,都要找出闪光点进行鼓励。坚持在赞扬、激励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不断完善、提高自我。
课前三分钟演讲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课前三分钟演讲;
口语训练;
新课标;
作用
在新一轮课改中涌现出一种新的课程理念――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课堂。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交往日益密切,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日益广泛、知识、信息的传播日益频繁,在这种形势下,一个思想平庸、知识浅薄、口齿不清的人根本无法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
就算是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技巧超群的人,如果不善言谈,也是无法充分发展自己全部聪明才智的。所以作为现代人,我们必须时时注意训练自己的口才,训练自己说话的能力,让自己会说话,说好话,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
说话能力的训练同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轻说现象。当前,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学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改革,但大多数老师还是围绕书面能力的培养进行的,致使很多学生说话能力差,讲话语无伦次,没有中心,也不注意语言的条理性,更无法谈及语言的准确严密,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能言善辩”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增强竞争能力的重要工具。在当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又往往只注重“听”、“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说”的能力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到上面来演讲,对学生“说”的能力训练等方面有许多好处。
为了让学生在演讲中有话可说,我不断丰富和完善课前演讲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
(1)介绍作家作品或背景资料。即紧扣近期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讲些与课文有关的东西,如作家作品常识、创作背景、写作意图等。这类内容的演讲,把口语训练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诵读优秀诗文。内容可以是班上同学的优秀习作,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中的优秀诗文,将其诵读出来和大家一齐欣赏,并进行简要的分析,以加深大家对文章的理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阅读量,听的同学也受益匪浅。
(3)故事演讲。搜集和阅读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神话故事、童话故事、中外名人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并将它们生动地讲给大家听。
(4)名言警句赏析。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和鞭策作用。我要求学生讲他们最喜欢的或是他们感受最深的名言警句,除了要讲出句子外,还要他们结合生活实例,谈认识、谈感受、谈启迪。同学们为了作好演讲,搜集阅读名言警句,进行思考、重组,从中受到不少教益和启迪。
(5)广告词赏析。随着商品市场化的加速,广告以各种形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我要求学生先从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搜集广告词,演讲时先向同学们展示广告,再对广告词从语文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对大量广告词的学习,许多同学懂得了对偶、双关、谐音、排比、用韵等语文常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既丰富了他们的语文知识,又引发了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同学们不但会表演广告,还会自编自创广告。
(6)课本剧表演。在学习了一些课文后,我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表演。
(7)即兴演讲。在课前几分钟告诉学生演讲主题,学生通过精力高度集中、思路高度活跃的思维活动,在极短的时间内调动起积极的思维,使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高度集中在演讲的题目或讲说的中心上,迅速组织好演讲的内容。
采用这些变化多样、趣味横生的课前演讲形式,每一次课前演讲都能使同学们激情迸发。
下面就具体谈谈我对小学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看法。
(1)锻炼了学生的胆魄。很多学生第一次上台是畏首畏尾,现在是争先恐后;
开始是无话可说,现在是滔滔不绝;
开始是忸怩拘谨,现在是声情并茂;
开始是不知所措,现在是潇洒自如。
(2)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分钟课前演讲”活动,是学生在课上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是一种表现个人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尝试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配角,是指导者、是听众,或者说是导演,学生是主角、演讲者、演员,虽是短短的三分钟,但他们要把一个故事、一个成语或一句名言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出来,需要课前充分的准备活动:查找资料、组织文字、熟记于心等,因此,课前演讲是系统而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
(3)丰富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刚开始开展演讲活动时,学生缺乏足够的勇气,只是有几个较大胆外向的同学主动要求出来演讲,而且还是带着讲稿在读。这个阶段,我积极首肯这些同学的发言,并稍稍提出一些中肯的方向性的建议。经过几次课前小演讲后,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也开始被调动起来。为了台上那短短的几分钟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搜集材料。学生在课余时间查找演讲的材料,这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而启发了同学们的心智,丰富了语文知识的积累,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提高了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4)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每人每学期写作文八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效果总是不甚明显。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为学生要想三分钟演讲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演讲前要组织好材料,查阅资料,选择摘抄。因而说的过程,也是写的过程,要想说好必须做好选择性阅读和选择性摘抄的前期工作,不能应付,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大有提高。
(5)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激烈的竞争在所难免。课前演讲正是提高学生竞争意识的有效途径。每学期一个人的演讲机会至多只有三次,大家都非常珍惜,也仿佛在比赛中看谁新颖,看谁成功,看谁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韧劲儿。有一个学生这样告诉我,第一次走向讲台,听到同学的热烈掌声,内心真是激动,决心一定演讲好,这次不行,下次一定要行,决心向班级中几个演讲好的同学学习,一定赶上他们。演讲使班级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个个身上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劲。
课前三分钟演讲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演讲;
听说读写;
语文素养
一、选题背景
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综合素质的发展。许多学生的生活面比较窄,仅限于“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农村学生阅读面也不广,见识面就更窄了,普遍语文积累不多,平时又缺乏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因此听说读写能力都比较欠缺。让其写作,总是找不到可写的素材,写出的文章或内容空洞,或假话、套话连篇。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课题组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实践,提出了以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形式来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方法。
二、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培养全体学生熟练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教师依据实际教学情况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写作、阅读、交际等能力,在正确运用国家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观察学生是否熟练运用语言文字,就要看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正确。教师应当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来培养学生,而不是单一地从阅读理解以及认字讲授上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十多年的教学,使我发现课前三分钟演讲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许多教育专家也认为:“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培养学生以‘倾听、应对、表达、交流’为主要内涵的语言交际能力。”让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训练、实践、应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三、实践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呢?
(1)课前三分钟演讲提高了学生表达的能力。“一个有较强语感的人,既有较高的鉴赏力,也有较高的表现力。”[1]演讲恰是这两者的体现。规定一定的时间,要求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做到脱稿演讲,同时在内容的表达上要简洁明,还要讲究眼神、表情、手势、站姿等身体形态的表现。
如2013届毕业的一位学生,当时班长虽是一位在农村成长的女孩,但模仿能力强。刚开学就自荐为班长,军训期间也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开学后不久[2],我就在班级里实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她自告奋勇第一个演讲,并精心准备了讲演稿,我还做了一番指导,效果不错,一时便激起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后来轮到另一名学生演讲,这位学生在城镇长大,从小就练习语训,还参加过演讲比赛。班长和她一比较,马上有了较大的差距,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马上看到了这位同学演讲时在动作表情上的自然、情感的真挚及自然流露。第二天,班长就找到了我,非常羡慕地对我说:“老师,张同学演讲得太棒了!我跟她比差太多了。”我拍拍她的肩膀鼓励她:“你可以取其长而学之呀!”后来发现班长经常请教张同学,班上也很多学生开始模仿张同学演讲。于是,我决定经过一段训练,在初一下期末进行一场特殊的比赛,我把学生演讲的视频录下存在电脑上,把第一次演讲的视频和期末的视频进行比较,进步最大的有奖励,学生们兴致高涨,每次都精心准备,这样延续了三年,我发现每位学生在“说”的能力上都有质的飞跃。
(2)课前三分钟演讲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写作规定了写作模式,然后对优秀的作文进行讲评、模仿,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演讲的准备过程中,搜集各类演讲资料,无形中形成了大量的素材积累,通过整合以及不断的修改,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写作素材整合的能力。况且演讲稿就是命题作文,注重审题、立意、结构、修辞,要特别注重切入的角度,努力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还需有个性,要求口语化,就得学生亲自去写,这样就增加了他们许多练笔的机会。
(3)课前三分钟演讲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农村和城镇的学生来说,阅读习惯一直不好,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是提高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由于没有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都浪费在了电子产品上。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以来,由于学生们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在增加阅读时间的同时也在班级中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自觉地把课余时间投入阅读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厚积薄发,学生的写作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4)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由于要点评同学的演讲,学生必须认真听,并在听的过程中筛选主要信息,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好,才能客观地评价其他同学,反之也训练了说的能力,听、说、读、写这四项能力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学习能力,是相互融合的。
以下是我所带的一名学生在一年半的课前三分钟演讲中的成长历程,可以管中窥豹,可见课前三分钟演讲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头戏。
在初一刚入学,我就着手准备开展这个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为了开个好头,先物色一个比较开朗大方的学生,于是我找到了林同学,班里一个性格很活跃的男孩,我想像这样的公开演讲,对于他来说应该不是一件难事,没想到在第一次课前演讲时,他照本宣科,口齿不清,平时大大咧咧的他不见了,声音越来越小,最后都没有讲完。课后我反思了这一情况,他虽然性格开朗,但从没有过演讲的经验,自然无法表现好。于是,我逐渐开始给学生们进行专门的指导帮助,并且鼓励他们多阅读书刊、报纸,把自己家里的藏书带到学校,利用下课时间博览各种书籍。叶老曾说:“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本,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之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说的就是“读与理解”,以致写的好处。写稿也可以几个人为一小组,共同讨论,然后再写,我自己也参与其中,先写稿件供学生参考。
在初中二年级时,林XX完成了一次脱稿演讲,还能自如地提问同学,虽然还是有很多不足,但我发现,随着经验的积累,他的演讲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在我与他的一次谈话中,他对我说,以前不敢演讲,是因为语言表达能力差,自从安排了课前三分钟演讲,他不但爱写敢说了,还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培养了倾听别人的耐心。
四、活动开展过程注意的事项
(1)活动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和情感需求。
(2)演讲内容在每一阶段要有一个主题,而且体现正能量。
(3)演讲内容、创设的情境不能与教学目标脱节。
(4)对学生的演讲礼仪和内容,教师要指导到位。
(5)活动开展避免流于形式,要讲求实效。
总之,我们教育工作者,给学生讲授文化知识,不如教会学生怎样自己主动地获得文化知识。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μ岣哂镂慕萄е柿客样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艳伟. 语文课前的三分钟演讲[J]. 快乐阅读,2011(7):86-87.
课前三分钟演讲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课前三分钟演讲 新课标 作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新一轮课改中涌现出一种新的课程理念——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笔者认为,课前三分钟演讲,它注重了学生个人感受和体验的抒发,尊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权,更重要的是学生因此而取得的巨大进步,让为师的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瞧,开始是畏首畏尾,现在是争先恐后;
开始是无话可说,现在是滔滔不绝;
开始是忸怩拘谨,现在是声情并茂;
开始是不知所措,现在是潇洒自如。真可谓:激活学生并不难,给点“时间”就灿烂。下面就具体谈谈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作用。
1 厚积累
刚开始开展演讲活动时,学生缺乏足够的勇气,只是有几个较大胆外向的同学主动要求出来演讲,而且还是带着讲稿在读。这个阶段,我积极首肯这些同学的发言,并稍稍提出一些中肯的方向性的建议。经过几次课前小演讲后,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也开始被调动起来。为了台上那短短的几分钟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去搜集材料。有个学生为了做关于阿Q精神胜利法的演讲,光摘抄的文字材料就有十几页,而这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几个循环下来,学生普遍感到,演讲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
2 促竞争
我们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激烈的竞争在所难免。课前演讲正是提高学生竞争意识的有效途径。每学期一个人的演讲机会至多只有三次,大家都非常珍惜,也仿佛在比赛中看谁新颖,看谁成功,看谁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韧劲儿。有一个学生这样告诉我,第一次走向讲台,听到同学的热烈掌声,内心真是激动,决心一定演讲好,这次不行,下次一定要行,决心向班级中几个演讲好的同学学习,一定赶上他们。演讲使班级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个个身上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劲。
3 炼胆魄
在回答“课前演讲对你各种能力的影响,请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问卷调查中,绝大部分学生把“锻炼了自己的胆魄”这一条放在前列。很多学生第一次上台手足无措,语无伦次,经过第二次、第三次锻炼以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4 悟人生
随着学生对课前演讲的逐渐喜爱,我将演讲与课本的内容有意识地结合起采,引导学生考虑人生理想、人生道路等有关人生问题。在讲授罗素的《我为何而生》,让学生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反复诵读“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也用“我为何而生”为话题来演讲。无数个三分钟的日积月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
5 增理解
有人曾说过:“语言的力量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女生,平时沉默寡言,穿着相当朴素,因此同学们都说她古怪,笑她土气。加之自己自卑心理的作怪,她很少在公开场合大声讲话,更别说登台演讲了。轮到她了,怎么办呢?不让她上,伤了她的自尊;
让她上,讲砸了,自信可能再也找不回来。于是我鼓励她说出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感情,用真心去打动同学。第二天她走上讲台,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原来她家在农村,妈妈身体不好,爸爸是个收破烂的,为了供她和弟弟读书,五十多岁的父亲经常没日没夜地操劳,看着爸爸一天天憔悴苍老,她的心在滴血,而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节衣缩食,减轻父亲的经济压力。在这三分钟里,同学们听得是那样的专注,为她的真情所打动,由衷地敬佩她,都改变了原来的看法,主动地和她接触,使她感到了大家庭里的温暖。也有几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听了她的演讲,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对自己误解了她而感到愧疚。
6 铸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