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服务保障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市交通运输局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及工作要求,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五比五晒”项目审批服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公路服务保障交流材料【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公路服务保障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市交通运输局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及工作要求,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五比五晒”项目审批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群众为目标,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努力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简化办事手续,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效能。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新要求,全力构建“便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服务型交通窗口。
一、交通窗口立足岗位,认真履职。
(一)2019年度,经市交通运输局审核审批科重新梳理、调整、承接下放确定县级权责清单,入驻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许可事项共27大项、公共服务事项15大项,子项117项。中心窗口制定各岗位职责,专人负责各项审批服务事项的收件、初审、受理及省网审批流程的管理。负责各种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的发放。负责部分行政审批资料、内页的整理归档管理工作(市局执法卷宗检查、行政中心许可卷宗抽查)。
(三)日常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的业务咨询(含电话咨询、电话预约)1000多人次。
(四)网络管理;
包括
(1)对新录入运政系统的业户、车辆数据信息的标准化进行核对。
(2)对旧系统导入新的运政系统不标准的业户、车辆数据信息进行修正、补录。
(3)对部运政系统系统无法批量统计的数据信息进行人工采集并建立电子台账。如物流企业台账、客运班线台账等。
(4)按照省局、市处统一部署,定期对部运政系统中“双超”180天的业户、车辆进行清理报物流股公告注销。
(5)结合运政业务,同部运政系统技术人员对部运政系统的升级、维护进行探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意见。
(五)与行政中心管委会对接的工作事项
1.按照交通运输局行政权力清单汇编共确定入驻行政服务中心交通局窗口行政许可事项27项,公共服务事项15项并全部接入省网办事大厅。中心窗口对上述事项统一制作服务目录清单及服务事项审批运作表并配合相关股室逐项按规范制作一次性告知单。按照“最多跑一趟”“ 一趟不用跑”的要求,配合相关股室重新梳理行政许可事项,细化、清理、精减审批材料。
2.配合行政中心管委会定期或不定期对运管窗口所办各类承诺件、即办件档案台帐进行抽查。
3.每季度按照行政中心管委会要求报送窗口考评自评情况表。
(六)上级交办的其它事项,如:
(1)对交通综合执法大队通报的违法车辆数据进行 核对、确认、建立工作台帐。
(2)对公安交警部门通报的违法客、货车数据进行核对等。
(3)每季度向税务部门报送客货运管理数据。
(4)每月向局办、所办报送客货运运力变动数据。
(5)每周向行政中心管委会、发改局报送“双公示”信息。
(6)每季度在电子证照系统中录入、签章、入库交通行业电子证照。
二、强化工作责任意识,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近年来由局审核审批科牵头,窗口与相关职能股室密切配合,多次对县级交通部门的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和清理,共明确交通运输权力清单中行政许可项目项27项、公共服务事项15项,子顶共117项。配合局审核审批科按照规范对入驻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进行逐项梳理,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材料,制作《办事指南》并下发窗口。窗口根据《办事指南》制作入驻行政服务中心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图、“马上就办事项”一览表,并在行政服务中心LED电子屏幕中进行公示,对行政审批工作进行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形成权责一致,公开透明、便利高效、优质服务的审批运行机制,大幅提升窗口行政服务效能,实现80%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一趟不用跑”或“最多跑一趟”。
三、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制度
1、为提高行政审批服务工作效率,实行特事特办、快捷办理。交通窗口开辟“绿色通道”制度。进入“绿色通道”的事项,只要确保社会稳定、环境安全、交齐法定费税,申报材料主件齐全,其他条件和材料有所欠缺,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可“容缺服务”先予受理,边办、边补、边改。申报材料中一般的文字、数字错误,可在经办人员指导下于受理时由申请人当场改正。对进入“绿色通道”的事项进行专人全程跟踪服务。为保障市重点引进项目大型物流企业落户永安,窗口开通企业直通车服务,由专人负责全程代办,审批件当天收件、受理、上报,当天审核审批、出件,仅用1个工作日就为企业办理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保证企业正常开展经营业务,节约制度性交易成本。
2、为方便群众、企业办事,交通窗口推出“预约服务”制度。窗口预约服务电话在工作时间内保持畅通,安排工作人员值守。申请人可直接到行政中心运政窗口填写预约申请表,预约相关事项和具体时间。也可以通过电话预约和短信预约。预约电话:8811829、8811831。为进一步开展便民服务,窗口开通周末电话预约服务,公布预约电话:18005081890,接受预约时,一次性告知、提醒当事人应做的准备事项及办理事项时所需携带材料。全年周末电话预约办件20余件。
3、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年初,窗口积极贯彻货运车辆“三检合一”政策,主动对接有资质的综检站,保障车辆合格的检测数据与运政系统的实时传输、对接、共享。保证“一次上线,一次收费,一次检测”,实现物流行业降本增效。9月,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全面启用IC卡道路运输证的人员培训、设备安装调试工作。11月正式为全市物流企业车辆发放IC卡道路运输证,初步实现道路运输证件电子化、信息化。提高了窗口的运输管理和服务水平。
4、推行“互联网+政务”、“互联网+交通”服务。入驻窗口的各类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入驻省网上办事大厅,规范网上审批流程,全面推进网上受理和网上审批,实现交通政务基础数据信息互通共享。开通运政窗口邮箱yaygxz@163.com,接收车辆电子版车辆照片。申请人只需在办理机动车行驶证向公安交警部门上传电子版车辆照片时,同时上传一份照片至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专用邮箱。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公路服务保障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一、“十一五”时期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科教兴豫、开放带动、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强化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增强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区域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在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为建设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河南奠定坚实基础。
2、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左右,提前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中西部地区前列;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有效改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二、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较大提高,工业大省加速向工业强省迈进;
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3、战略重点
贯穿“一个统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全省“十一五’,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河南将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把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河南的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部署上,努力体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注重总量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特别要强调民生、人文、资源、环境、农村、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发展。
突出“两个加快”。一是加快发展,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经济年均增速10%左右,确保提前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进一步增强整体实力、发展活力和区域竞争力,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走在前列,为加快建设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河南奠定基础。二是加快转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确保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推动“四个转变”。一是在继续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充分挖掘全省近亿人口的巨大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提高经济外向度,促进经济发展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与消费、出口拉动并重转变;
二是在继续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加快发展旅游、物流、文化、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交通运输、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争取服务业增加值和从业人员所占比重有较大提升,促进经济发展由工业推动为主向三次产业协调推动转变。三是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由资源主导型向创新主导型转变。四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抓好“十个重点”。一是培育信息产品制造、新材料、生物等三大新兴先导产业,做大做强食品、有色、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六大优势产业,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是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推进其他城市开放开发,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全省城镇化进程;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劳务经济,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四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房地产等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
五是巩固提高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继续扩大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六是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受水区配套工程,实施一批治淮、治黄骨干工程,提高减灾防灾和水资源保障能力;
七是抓好公路、铁路、航空枢纽和通道建设,形成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构筑交通区位新优势;
八是继续加强全国大型煤炭基地和火电基地建设,提高电力和油气输配能力,增强能源支撑作用;
九是推进重点行业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抓好循环经济试点,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污染防治和综合整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健全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十一五”时期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举措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配备农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继续推动优质粮食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大型商品粮基地、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巩固提高全国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地位。加快发展黄河滩区和豫东平原奶业、中原肉牛肉羊、京广沿线瘦肉型猪、豫南水禽和豫北肉鸡等优势畜牧养殖带(区),201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巩固提高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地位。继续发展棉花、油料、烟叶等大宗经济作物,加快发展果蔬、花卉、苗木、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大力发展品牌农业、设施农业、订单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广龙头带基地、公司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等多种模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各种新型专业合
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人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适用技术和新型农机具。继续实施种养业良种工程,抓好优质粮食、经济作物、畜禽产品特别是优质小麦、优质棉的良种繁育、推广和产业化。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和农资市场体系、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和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90%以上的县道达到三级及以上公路标准,乡道和村道达到四级及以上公路标准,全省所有行政村和大部分自然村通水泥路(油路),改善农民出行条件: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建设,五年再解决900万左右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结合畜牧养殖业发展和农村改厨、改圈、改厕等,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农村通信,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通“宽带”。全面完成县城和农村电网改造。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2007年起对所有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建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成乡镇卫生院改造,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2008年全省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搞好村庄规划,推进农村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整治,重点解决村内道路、给排水设施、垃圾处理、人畜混居等突出问题,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力争五年解决400万人口的脱贫问题。
三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政府的组织、引导和服务,大力开展定向和专业技能培训。发展专业和技术型劳务输出,创造河南劳务品牌。切实维护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2010年全省转移农业劳动力总数达到2300万人。
四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等改革任务。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各级政府对“三农”的投入,提高投资效益。对种粮农民继续实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农业农村信贷投放。加快发展农业保险。改革征地制度,健全征地补偿标准和土地转让最低价格制度。将因城市发展失去土地的农民纳入当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是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和产品研发,积极引进省外高新技术企业,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集中目标、重点突破,着力培育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新兴先导产业,为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全省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奠定基础。通过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重大专项工程,重点扶持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巩固电子元器件、新型电源两个优势产业,做强硅半导体材料及太阳能电池、新型显示材料及精深加工、超硬材料及制品三大产业链,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能源、新型功能材料三个高成长性行业,培育数字视听、网络及通讯、计算机、软件四类优势产品。重点支持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和部级信息产业园建设,培育壮大郑州、洛阳、新乡、许昌、安阳、鹤壁六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安阳―许昌沿京广高新技术产业带。
二是做大做强六大优势产业。食品工业要以精深加工、品牌营销、集约发展为方向,加快结构升级,建成全国重要的食品工业基地。有色工业要加快郑州、焦作、豫西三大氧化铝基地建设,集约发展氧化铝,提高电解铝集中度,大力发展铝的精深加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铝工业基地;
积极发展铜、铅、锌、钼、镁、黄金等有色金属深加工。化学工业要依托骨干企业,加快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盐、天然碱资源的转化,延长产业链,力争炼油能力达到1000万吨以上、化纤原料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煤炭转化能力达到2000万吨以上,建成全国重要的化工基地。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要坚持整车发展和零部件产业升级并举,加快企业重组,支持骨干整车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省内整车本地化配套水平,发展一批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要大力发展电力、矿山、纺织、冶金建材、工程建筑等成套设备,提高技术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纺织服装工业要坚持规模扩张和产品升级并重,以服装、产业用纺织品为龙头,全面提高化纤、纺织、印染、后整理和服装设计加工的技术水平,发展一批产业集群和产业密集区,形成全国重要的新型纺织工业基地。
三是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优质钢工程,加快发展宽厚板、薄板和特种钢等高附加值产品。逐步淘汰普通机立窑,支持发展日产80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提高水泥行业集中度。扩大高档玻璃生产规模,鼓励发展优质高效合成耐火材料、节能环保型墙体建筑材料、保温材料和绿色装饰材料。优化造纸原料结构,降低草浆造纸比重。加快传统家电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加大建筑安装企业重组力度,提高技术装备和设计施工水平,增强建筑业整体竞争力。
四是促进产业集聚。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园区集中,形成一批专业化经营、社会化协作、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带、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支持百户重点企业,突出抓好一批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大项目,形成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和数百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3、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突出发展中原城市群。把中原城市群建成带动中原崛起、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0左右,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重点加快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努力把郑州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发挥其在中原城市群的龙头带动作用。加速推进产业要素集聚,重点推进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建设,促进新乡―郑州―许昌―漯河、新乡―焦作―济源、洛阳―平顶山―产业带发展。健全中原城市群城市协调发展机制,统筹规划建设重大基础设施,整合科教文化和信息资源,推动中原城市群九市产业和功能对接、协调发展。
二是加快其他省辖市的发展。引导豫北、豫西、豫西南、黄淮地区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加快产业和人口聚集,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地区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与中原城市群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竞相发展的格局。促进安阳、鹤壁、濮阳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钢铁、建材、石油化工、食品、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促进三门峡市大力发展煤化工、铝工业、黄金和果品精深加工。促进南阳市发展壮大汽车零部件、纺织月隙、医药、机电、生物质能源和农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支持商
丘、信阳、周口和驻马店市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医药、煤化工、轻纺等产业,建设劳务输出基地,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加强县(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推动产业集聚,增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特色经济,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促进服务业发展,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完善支持政策,进一步扩大县(市)经济社会综合管理权,适时增加扩权县(市)数量,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四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鹤壁、济源和巩义、义马、舞钢等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率先打破二元体制,加快建立统一的户籍、就业、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统一城乡规和管理。
4、加快发展服务业
一是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推进郑州国际物流园区重大物流工程建设,构筑物流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政策法规体系三大平台,引导物流资源、设施、企业向园区集聚,初步确立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在全国的重要地位。整合物流资源,积极发展重点行业物流,改造提升传统物流,培育大型物流企业,规划建设一批区域物流枢纽、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市场,把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优势产业。
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演出、文化旅游等主导文化产业,积极发展网络服务、广告会展、文化创意和动漫、网络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支持发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艺术培训和艺术品业等社会文化产业。培育一批年收入20亿元以上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品生产园区,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推进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大省跨越。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建成河南省艺术中心、广播电视发射塔、中国文字博物院、省体育中心二期等一批标志性工程,逐步形成功能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是加快旅游业发展。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提高产业综合经济效益。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推动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把旅游业培育成全省重要的支柱产业。进一步提升沿黄“三点一线”精品线路的品位和档次,加快嵩山文化旅游区、太行山生态旅游区、伏牛山休闲度假旅游区、桐柏一大别山红色旅游区和豫东平原文化旅游区等连线连片开发,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培育形成若干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旅游线路。继续加强精品景区建设。在重点旅游城市和景区,建设功能完善的游客服务中心。拉长产业链条,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发展壮大配套产业和关联产业。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开拓旅游市场,扩大入境游规模。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培育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提高旅游业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综合效益。
四是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股份制银行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引导中小银行及证券、信托、创业投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健康发展,规范发展民间金融组织。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在全省设立分支机构。加快郑东新区金融集聚区建设。发展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增加期货市场交易品种和规模,把郑州商品交易所建成综合交易中心和国际知名的农产品定价中心。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安全区。
五是发展壮大房地产业。引导房地产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与老城改造和新区建设相结合,与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相配套。发展一批大型骨干房地产企业。扩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给规模。规范和活跃住房交易二级市场,积极发展住房信贷,鼓励住房消费。规范物业管理,提高市场化程度。
5、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建设继续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以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为重点,着力构建防洪减灾体系和水资源保障体系。加强治淮、治黄工程建设,加快洪水控制工程和骨干河道治理。继续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蓄滞洪区和城市防洪设施建设。实施黄河滩区安全工程和低洼易涝区排涝工程。继续发展引黄灌溉,加快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建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受水区配套工程。
交通建设的重点是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筑交通区位新优势。继续加强公路通道建设,全面建成国家规划的高速公路河南段,加快省规划的高速公路建设,适时改造京港澳、连霍高速公路,加快高速公路与干线公路连接线建设,提高互联互通能力。推进干线公路改造升级,完善城乡公路网。“十一五”期末,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5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5000公里以上。配合国家建成郑州至西安、郑州至北京、郑州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争取开工建设郑州至徐州铁路客运专线,新增铁路客运专线880公里左右。完成焦柳、京九、新菏等铁路河南段电气化改造和京广铁路信阳至陈家河段改线工程。推动地方铁路准轨改造和运输通道建设,加强地方铁路与国家铁路的运输衔接。完成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积极开辟国际国内航线,建成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枢纽机场和航空物流集散中心。争取将洛阳机场和南阳机场改造提升为国内干线机场,推进商丘机场建设军民两用机场。优化交通枢纽与港站布局,建成一批公路、铁路运输枢纽场站,合理布局铁路客运专线新客站。
能源发展的方向是建成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和火电基地。培育发展骨干煤炭企业,加快大型矿区建设,全省煤炭生产能力稳定在1.5亿吨左右。积极开发利用省外煤炭资源。坚持上大压小,发展单机容量60万千瓦以上超临界或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加快关停煤耗高、污染重的小火电机组。以热定电,合理布局中心城市单机容量30万千瓦热电机组。有序发展抽水蓄能电站和燃气电站。2010年全省发电装机达到4500万千瓦以上。加强电网建设,积极开拓省内外电力市场。积极利用“西气东输”、“川气入豫”气源。完善油气输配系统,建设郑州大型油品储备中心和输配枢纽。提高居民燃气普及率。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加快核电前期工作。
顺应信息时代的趋势和要求,继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加快宽带接入网扩容改造,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数字化改造工程。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电视和现代邮政网络建设。
6、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是大力促进资源节约。实行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价格和财税等政策,通过调整结构、推进技术进步、加强管理等途径,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能方面,重点推进高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降耗,强制淘汰高耗能产品和落后生产能力,“十一五”期末电解铝综合能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水泥、火电、合成氨综合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节水方面,实施阶梯式水价和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高耗水行业、供水管网节水改造,推广中水回
用。节材方面,严格实行设计规范、生产规程、施工工艺等技术标准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积极推行代用材料,减少一次性用品生产和使用。节地方面,广泛开展土地三项整治,强制淘汰实心粘土砖,大力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发展节地型建筑,推广多层标准厂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是加强资源管理。实行有限、有序开发,推进资源资产化,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合理补偿机制,提高资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搞好水资源供需预测和配置。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保护基本农田。打击非法开采、乱采滥挖行为,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完成煤炭、铝土矿等资源整合,开展对其他重要矿产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保证程度。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和社会消费的各个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完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促进产业循环式组合,推动资源循环式利用,引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在部分城市和重点行业、领域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创建鹤壁、义马等一批资源节约型示范城市;
在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造纸、食品等行业,支持发展100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成20个循环型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一批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四是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力度。严格实行政府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环保执法。加强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健全污水处理收费运行机制,2010年全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比“十五”期末削减10%。加大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淘汰关闭5万千瓦以下纯凝气燃煤机组。制定严格的煤耗标准,对12.5万千瓦以下火电机组逐步实行限制性淘汰。2010年所有13.5万千瓦以上的燃煤电厂配置脱硫设施。提高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强重点区域污染治理,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工程。2010年全省林木覆盖率达到26%。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将全省划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三类主体功能区。
7、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围绕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深化行政管理、事业单位、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规范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权责明确、运转协调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推进垄断行业改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环境,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合法经营,健康发展。推动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要素市场,建立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推进“诚信河南”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二是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进一步提高经济外向度,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优化投资环境,加强配套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建设一批出口基地,培育一批年出口额超亿美元的优势产品,组织好关键设备和重要原材料进口,努力扩大对外贸易。加强口岸体系建设,健全大通关机制。支持优势企业到境外建立紧缺资源开发基地和产品加工制造基地。抓好国际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继续实施东引西进,进一步提升河南省作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西部地区资源输出枢纽的地位。
8、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
一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原始创新,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开发投入和自主创新的主体。扶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与国内外研发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整合科技力量,建设科技共享平台。组织重大科技攻关,实施一批重点产业创新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依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二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提高基础教育。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城市中小学建设改造,均衡配置城市义务教育资源,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享受同等水平的义务教育。积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扩大高中教育培养能力,在省辖市和经济较发达的县市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省的职业培训网络。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6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坚持质量优先,稳步扩大规模,推动高等教育加快发展。推进重点高校新区建设,充分利用老校区资源,扩大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2010年达到130万人以上。优化高校专业结构。实施名校战略,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建成全国一流大学。支持其他骨干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
三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完善用人机制。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人才,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城乡技能人才四支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使用、管理和评价机制。完善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9、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实施和完善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的财税、信贷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和服务。确保全省每年新增城镇就业90万人左右。
二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建立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协调机制,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不断提高城镇低收入者和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各种非法收入。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规范基金征缴和使用管理。把工伤保险范围扩大到包括进城务工就业人员。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标准。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励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四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和规范各级政府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责任分担与资金筹措机制,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严格控制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鼓励城市公共卫生服务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延伸。加快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资源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加强药品市场监管,规范医疗服务价格。多策并举,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五是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严格安全执法。抓好矿山、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以及危险化学品等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有效遏制影响公共安全的重特大事故。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平安河南,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公路服务保障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法官说法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速公路新增3.3万公里,总里程达到7.4万公里。由于高速公路具有全封闭、路况好等特点,我国70%的交通流量集中于此。然而,高速公路的安全形势并不容乐观。
在本案中,宁杭高速公司作为提供高速道路通行的服务方和管理部门,其服务义务包含及时排除危险,保障车辆正常情况下安全行驶等内容。乔雅妮驾驶车辆自领取通行卡进入宁杭高速行驶,与宁杭高速公司的服务合同关系即告成立。宁杭高速公司虽提供证据证明其已尽到了管理义务,并无任何过错。但是,因乔雅妮系基于服务合同主张权利,公司即使在事件中确无过错,但在不能举证证明存在其他免责事由的情形下,不能据此减轻或免除保障高速公路安全通行的合同义务。宁杭高速公司虽抗辩乔雅妮驾驶经验不足导致处理不当发生事故,但因事发时行车道上确有废弃轮胎存在,公司也未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因乔雅妮处理不当导致事故。养护公路、对公路进行巡查并清除路上障碍物,是宁杭高速公司的职责。宁杭高速公司虽证明已履行了巡查义务,但不能证明已达到保障公路安全通行的目的,应承担赔偿损失的违约责任。
在此,重点提醒“有车族”在高速公路驾驶应记住十个注意事项。1.从匝道上路进入主线车道时,当入口有加速车道时,应通过加车道,并提高车速。合流时,应不妨碍在主线车道行驶的车辆。2.严格区分车道的职能,分车道行驶,一般情况下只有超车时才能进入超车道。3.随时注意路上标线和道路路边、上空的标志,并适当靠右行驶,但不能辗压右侧车道分道线。4.严格遵守速度限制规定,超速行驶易酿成事故,车速太低妨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在雨天、冰雪天行车,车速应相应降低。5.应保持纵向车间距离。一般而言,在路面干燥的情况下,车间距离不小于车速(km/h)的数值。遇雨雾天、冰雪天和路面潮湿时,车间距离应增加一倍以上。6.不准在车道上倒车、掉头、横穿,不准超过中央分隔带。7.超车时估计好距离和双方车速,情况正常时应鸣号、开左转向灯,从超车道超越前车,不准从右侧超车。8.高速行驶要始终握稳方向盘,改变车道或超车时,转向角度不要太大。需要制动时,应该分多次制动。9.进出隧道光线发生变化,会影响视力,要适当降低车速,以适应光线的明暗变化。10.驶出高速公路时,注意路口预告牌,将车从主车道分流出来进入减速车道减速,经匝道进入一般公路。
如今,尽管高速公路加强了管理,并应用科技手段提高服务水平,但仍然无法杜绝管理的瑕疵,往往被判定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如何避免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发生后的损失扩大,应引起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运营单位的高度重视。
戴新华(江西省德兴市人民法院法官)
桂令读者:
你好!见信后对你的遭遇深表同情,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暂行办法》已于2011年7月1日起与《社会保险法》同日施行。根据该办法第六至第十条的规定:“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及时救治,并按照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职工被认定为工伤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可以持工伤认定决定书和有关材料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书面申请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待遇:(一)用人单位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
(二)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全部或者部分费用的;
(三)依法经仲裁、诉讼后仍不能获得工伤保险待遇,法院出具中止执行文书的;
(四)职工认为用人单位不支付的其他情形。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根据第六条规定提出的申请后,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向用人单位发出书面催告通知,要求其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核实并依法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告知其如在规定期限内不按时足额支付的,工伤保险基金在按照规定先行支付后,取得要求其偿还的权利。
个人申请先行支付医疗费用、工伤医疗费用或者工伤保险待遇的,应当提交所有医疗诊断、鉴定等费用的原始票据等证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保留所有原始票据等证据,要求申请人在先行支付凭据上签字确认,凭原始票据等证据先行支付医疗费用、工伤医疗费用或者工伤保险待遇。
公路服务保障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有关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市决定参加“年中国城市无车日”活动,特制定年市城市无车日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和目的
活动主题:关爱城市·绿色出行。
活动目的:突出强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城市居民的义务,需要城市政府和居民共同提高认识、采取行动,进一步改善绿色出行条件,更多地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二、活动时间
三、活动地点
汇东新区。
四、活动内容
(一)宣传发动
1.自起,在市区主要线路运行的1—2辆公交车上本次活动的车身广告,并在公交车车载电视系统上滚动播出本次活动的宣传片。期间,在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播放本次活动的公益广告片和宣传片,其中,公益广告片每天20:00—22:00播放不少于1次、每天其他时间不少于2次,宣传片每周在不同时间播放2—3次;
同时,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要开辟专栏对本次活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及时向市民传递活动相关信息。(市政府新闻办负责,市交通运输局、市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配合)
2.期间,在电视台、日报、晚报“无车日”通告,公布无车日活动区域和交通管制时间,倡导市民采取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方式出行,并大力宣传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相关报道。(市政府新闻办负责,市交通运输局、市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配合)
3.7:00开始,通过移动、联通、电信向城区用户我市将于开展“无车日”活动的手机短信。(市政府新闻办、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负责)
4.向公交车司乘人员和出租汽车驾驶员发出“遵守交通法规、文明优质服务”倡议,加大对公交司乘人员和出租汽车驾驶员文明行车、优质服务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公交车司乘人员和出租汽车驾驶员自觉遵章驾驶、文明行车、优质服务。(市交通运输局、市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
5.在期间,制作发放公交周和“无车日”活动相关宣传材料,举行市城市无车日公交周及创建公交精品线和残疾爱心卡发放仪式,开展公交进社区、进校园、进园区活动,免费发放最新版《公交乘车指南》等宣传材料,开展市民对公交满意度测评活动。(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市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配合)
(二)“无车日”活动的组织实施
1.“无车日”活动区域交通管制。9:00—17:00,对“无车日”活动区域(汇东新区汇南路)采取必要的交通管制措施,禁止机动车辆(公交车、出租汽车和特勤车辆除外)通行。对出入城过境车辆,在主要路口增设警力指挥交通,引导车辆在区域外停泊(设置临时公共停车区域)或绕行出入城。(市交警支队负责)
2.在春华广场宣传城市绿道规划方案,摆放城市规划展板。(市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局负责)
3.10:00开始,在“无车日”活动区域和南湖区域内组织开展自行车骑游活动。(市体育局、高新区管委会负责)
4.在板仓公交基地举行市城市无车日暨全面提升公交优质服务和新车投入启动仪式;
在公交站点开展公交出行咨询服务,免费发放宣传资料;
组织公交志愿者、导乘员在市内几个主要的公交站台维持乘车秩序。(市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局、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市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配合)
5.对汇南路范围内通行的公交线路加大公交车发车密度,按20%—30%的比例增加运行班次,其他线路按10%—15%的比例增加运行班次,同时,组织出租汽车公司加强调度,确保市民当天正常出行。(市交通运输局、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负责)
6.开展交通安全监测活动。对无车日前后交通流量、交通事故和道路畅通等情况进行监测,并做好分析、对比及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市交警支队负责)
7.开展环境监测活动。在“无车日”活动当天7:00—19:00做好环境监测和数据资料的收集、对比、公布工作,并形成分析报告。(市环保局负责)
8.倡导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及职工带头参与“无车日”活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市直机关工委负责)
9.“无车日”活动当天,通过网络报送视频新闻、图文新闻和照片。其中,集中反映“无车日”活动的2分钟视频新闻1条,其他视频新闻不多于4条,长度一般不超过1分钟,图文新闻不少于2条,活动照片不少于5张,每张照片标注图名,大小不低于2兆。(市政府新闻办负责,市交通运输局、市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局配合)
五、组织保障
公路服务保障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
道路养护;
文化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概述:随着社会大众对高速公路管理需求和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的正规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水平,是高速公路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以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建设为目标,以防堵保畅、征收管理、文明服务、安全生产人力资源、文化建设等工作为重点开展工作,确保为社会大众和经济发展提供“道路品质保持一流、应急保障高效联动、征收管理秩序井然、文明服务不断提升、安全形势保持平稳、人力资源推动进步、团队文化引领发展”的高速公路公共服务。
1 坚持科学养护,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
始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管理、全面养护、确保质量、注意安全、保障畅通”的养护基本方针,从基础性工作做起,切实提高养护管理工作水平,为过往驾乘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行车环境。
1.1规范化推进养护管理
建立健全计划控制、道路巡查、工作例会、检查考核、整改落实等一系列相关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对原有日常养护巡查、日常养护管理等规范和要求进行梳理,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养护管理办法,逐步实现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同时,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有针对性地制定养护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开展月度和季度养护工作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书面反馈,提出限期整改要求,通报养护单位,收到了良好成效。
1.2日常养护与预防性养护并举
在全面实施养护维修工程的同时,进一步有融合日常性养护、预防性养护和病害快速抢修。一是加大对日常养护的检查和督促,坚持日巡查制度,养护单位每天安排人员上路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填写和反馈“督查记录表”,确保道路病害得到快速修复,始终保持良好的路容路貌。二是重点加强路面修补、桥梁伸缩缝处治、防排水设施维修等工作,积极探索和应用养护新技术、新材料。出现沥青路面龟裂和网裂病害,及时采取铣刨加铺的措施,保证了良好的使用性能。对路面出现的纵向裂缝,及时采用水性环氧沥青混合料灌缝处理,要做到有缝必灌,有效防止了地表水渗入。对一级公路部分车辙严重的路段,采用微表处工艺进行处理,有效解决车辙路面的积水问题。积极采用LTC沥青再生氧化剂维修技术进行处理,既节约成本,又把影响交通的时间降到最低。针对钢结构桥面存在推移、松散的病害,采用环氧粘结碎石加沥青混凝土罩面处理技术,进行了铣刨重铺。进行水性环氧沥青水泥处理桥头跳车,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及时消除道路安全行车隐患,对桥面T型粱绞缝形成的反射裂缝病害进行了加固处理。对红绿灯路口破损严重的沥青路面进行了水泥路面改造。坚持做到受损护栏及时修复。及时绑扎人为打开的护网,有效地改善了道路条件,消除了安全隐患。四是严格落实桥梁养护工程师、桥梁安全责任追究等规定,一桥一档,对路段内所有桥梁进行定期观测和维护保养,对存在栏杆松动、扶手缺损、锥坡坍塌等隐患进行快速修复,确保行车安全。
1.3应急保畅和联动机制实现长效化
始终把保障道路安全畅通作为运营管理的首要工作和政治任务,一是针对各种恶劣天气频繁发生和复杂多变的道路特情,着力在预防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了恶劣天气及突发事件联动处置、桥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交通事故应急处置、交通管制应急处置、社会治安应急处置、以及雨雾冰雪恶劣天气应急处置等工作预案和操作手册,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修改和完善,确保各类应急防范工作有章可循、随时启动。二是建立和完善了联动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组建了应急保障联动大队和预备大队,在各收费站成立了应急保障突击小分队,定期组织召开由沿线交巡警、路政、养排障等相关协作单位人员参加的联席会议,不断加强沟通和协调,及时分析和解决道路安全保畅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三是以指挥调度中心为信息指挥调度平台,与各协作成员单位之间始终保持动态联系和协调,做到信息资源共享,确保以最快的速度、用最短的时间处置各类道路特情和突发事件,及时开展交巡警、路政、养排障、施救、消防、急救等单位,联合参加的突发时间应急处置预案演练,为进一步提升应对交通事故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积累宝贵经验。四是根据不同季节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在做到勤于巡查、检查、维护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沥青冷补材料、砂石料、编织袋等夏季防汛物资的储备,以及冬季除雪防滑物资、设备、人员的落实,坚持做到早准备、早安排,确保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各类特情处置工作做到未雨绸缪。
2强化征收管理,确保征收秩序井然
强化征收现场管理入手,不断强化劳动纪律,组织开展业务技能竞赛,切实加大道口保畅力度,保障良好的征管秩序。
2.1道口和广场保畅力度加大
牢固树立“路畅我荣,路堵我耻”的理念,扎实开展防拥堵保畅通工作。
2.1.1 建立和完善防拥堵预案。一是根据各收费站的具体情况,逐站点,逐路段进行推敲和研究,最终确定道口和广场防拥堵预案。结合雨雾冰雪等恶劣天气、重特大交通事故、重要警卫任务、重大节日、恶意堵道等情况,对防拥堵保畅通的应急处置流程和联动协作单位的各方职责进行明确,形成工作方案。二是明确防拥堵保畅通工作的责任人,重点开展特情处置流程和收费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收费效率和快速处置各类特情的能力。三是加强预案演练,提高特情处置效率和效果。
2.1.2 道口防拥堵措施要实实在在。一是在收费站配备喇叭、移动隔离栅、警示标志等应急设施和工具,确保应急车道随时开启。二是不断加强与交巡警等单位的协作,保障收费广场、收费道口的滞留车辆和人员得到及时清理和劝离,确保良好的收费站通行秩序。三是在出现司机恶意堵塞道口的情况下,以保障道口畅通为首要任务,积极采取先行引导和清排障等应急措施,首先保证道口畅通,再对特情进行妥善处理。四是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春节、清明、五一、国庆等节日期间的道口保畅工作,根据不同的节日特点,研究和制订详细的防拥堵方案,提前做好票卡调配和备用金兑换等工作,及时检查和维修系统设备。同时,根据车流量情况,合理调配人员、开足道口,确保车辆快速通过。
2.2征收现场管理健康有序
近年来,我处对收费工作抓细节管理。一是采用日常检查、月度检查、季度检查、年度检查以及不定期检查等多种方式,对收费政策落实、收费道口保畅、优质文明服务、强化劳动纪律、安全工作防范、环境卫生保洁、录像资料审核、票卡管理使用以及各类收费台账记录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二是定期组织召开征收管理员、收费班长、调度员等业务骨干会议,及时交流现场管理的经验和做法,探讨收费现场各类特情的解决途径,有效促进和提高了现场管理能力。三是强化对收费现场的监控管理,坚持文明用语监听,及时提醒和纠正发现的问题,重点突出夜间和节假日等薄弱时间段的稽查,保障现场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2.3征管工作水平稳步提高
一方面要经常组织开展以“技能达标”为主题的征收业务技能竞赛活动,通过学习考核、岗位练兵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全面考核,有效带动了员工学业务、练技能、讲规范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举办点钞、点卡、识别假钞、上机模拟操作等技能训练。再者,要扎实开展“工人先锋号”、“红旗班组”、“五优员工”、“星级收费员”的争创和评比,促进和提升征管工作水平。
2.4有效防范系统和网络安全
三大系统是收费工作的技术保障和重要支撑,为确保系统和网络的安全运行。一是未经允许禁止私自将外来设备接入网内计算机,严格执行出、入机房登记制度,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机房,对征收管理计算机进行封闭式上锁管理,钥匙由专人负责保管。二是严格遵守操作权限和范围的要求,确保“专机专用”,定期更换系统计算机登陆密码。三是加强系统维护,从故障报修流程、安全网络防范等各方面对维护单位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了外场、收费站三大系统设备巡查制度和维护人员节假日驻点保障值班制度,定期对全程监控设备,尤其是智能摄像头进行清理维护,确保及时巡查、发现问题、快速处理。
3营造温馨环境,确保文明服务上水平
高速公路作为基础性、服务型行业,要始终把营造温馨服务环境作为运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工作目标。我处在总结多年来文明服务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索优质文明服务方式,落实优质文明服务措施。一是结合工作实际,对全处征收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了规范,制定微笑服务、温馨服务工作流程,明确和细化收费工作中的微笑标准和动作标准,对文明用语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设定特殊环境下的服务用语,使得收费人员的语言更加甜美、笑容更加灿烂、手势更加温和。二是持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把微笑服务技能、收费手势动作、仪容仪表规范等作为日常业务技能培训的重点,下发文明礼仪规范手册,定期组织开展考核验收,确保人人过关。三是扎实开展优质文明服务竞赛活动,重点加强收费员工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教育,通过对服务明星、微笑之星、温馨使者等优质文明服务能手的评选,不断激发员工服务驾乘人员的热情。同时在高速段所有收费亭内安装了智能广播系统,起到了适时调节工作气氛,缓解工作压力的作用。通过对站容站貌和环境卫生的整治和规范,有效营造了优美温馨的缴费环境。四是进一步规范投诉受理流程,处理征缴矛盾时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妥善处理现场出现的各类矛盾,积极提升社会满意度。
4落实安全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发展
始终牢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与管理工作。一是健全安全责任网络,及时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确保人人都是责任人。二是结合安全生产的重点部位和重点岗位,制定下发了驾驶员、水电工、无人机房等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三是建立季度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会长效机制和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广泛开展安全培训,重点是收费现场安全教育、消防知识讲座、电工进网证审核。每月组织一次驾驶员安全集中学习,积极开展消防演练、安全知识考试等等,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四是定期组织收费站管理人员和全处水电工,侧重于发电机组、配电柜、高杆灯、污水处理设备、消防泵等五大类机电设备维护保养的经验进行交流,挑选业务能手进行示范操作,有效提高了水电工安全操作技能。五是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结合安全生产1000天、安全生产月等安全主题活动,经常性地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做到:每月经常查、季度定期查、重大节日提前查。根据季节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有效防范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5发展企业文化,确保以文化引领高速公路持续发展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中,文化越来越成为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先进的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
是塑造高速公路特色管理模式、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是造就高素质员工队伍、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为加快高速公路持续有效和谐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高速公路在长期管理实践中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培育和发展了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高速公路管理应该更加注重管理创新,为实现新的发展目标,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要尽快建立控股系统统一的企业文化体系,加大整体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促进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对高速公路持续、快速、率先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对高速公路基层服务单位的文化将设提出了更高、更管用、更贴合实际的要求,及时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绩效硬实力,我处在工作实践中总结提炼的“稳、实、新、正、严、和”的“六字”团队文化,为我处的发展催生战斗力、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6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地探索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方法、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