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对照材料 >

与领导一起推材料,痛并快乐着(精选文档)

时间:2023-04-12 08:10:02 来源:晨阳文秘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领导一起推材料,痛并快乐着(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与领导一起推材料,痛并快乐着(精选文档)

与领导一起推材料,痛并快乐着

 

确定写这个题目后,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两幅画面:

画面一:我当集团军作训处参谋时,某次参加军长讲话材料的研究。当大家都准备好了,军长突然说:“怎么都是作训处的人啊?其它处如果有有潜力的年轻人,都叫来一起研究!”顿了顿,他又说:“培养参谋千万招,研究材料第一招!”过了一会儿,侦察处和通信处各有一个年轻参谋被叫来(这个侦察参谋后来被调入总部,现在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我总是疑心,难道我也是这样进圈子的?须知,我第一次参与军长这个级别材料的研究还是炮兵指挥部的参谋啊!

画面二:我任某旅参谋长,野外驻训进入十一月份,指挥帐篷在寒风呼啸中好似戈壁瀚海中的一叶扁舟,篷杆“吱吱”作响,仿佛随时要断裂。我带着一个年轻参谋对这一切却视若无睹,全身心地研究着给集团军首长的汇报稿。临近结束,我说:“你悟性高、进步快,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把我这根拐杖扔掉了!”“谢谢首长!”还没等我答话,他又说:“首长,太冷了,我给你取大衣去!”望着他的背影,我心头一热,这种奇妙的感觉跟了我多年!

推材料的“推”是个很口语化的表达,意为推敲,也可理解为研究,从我的工作实践看,不论哪一级机关,鲜有人将此活动称之为研究,就连“敲”也省略了,直接称之为“推”!这种极具特色的用词现象部队很多,比如“毛病”!推出一篇高质量的材料,其艰辛程度不亚于贾岛做诗!

“领导”这个称谓在军内是很不正规的(包括“干部”这个称谓,也不规范),为什么这里表述为“与领导”呢?从一个参谋的成长历程看,绝对不可能一开始就与首长们推材料,这其中肯定要过老参谋关、机关各长关(科长、处长、部长),最后才可能和首长一起推材料,用“领导”这个不正规的称谓将所有这些人一并包含其中。

推材料是机关很常见的一种工作方式,但凡当过参谋的又有几人没有推过材料?至于说感受,可就千差万别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一般情况下,旅团机关推材料较少,旅和团很接近,所以我们常说旅是个大团,军师机关推材料就比较多了,师和军很接近,所以我们也常说师是个小军,到了总部以上机关,推材料更是家常便饭。

 

推材料的形式很多,全看主导者的习惯:

从地点上看,有的喜欢在家里推,这种情况下的主导者肯定是首长,有的喜欢在办公室里推,有的喜欢在会议室里推。我有幸在首长家里与首长一起推材料,感觉棒极了,阿姨一会儿倒茶水,一会儿递水果。

从手段上看,有的喜欢拿着纸质稿子推,有的喜欢看着电子大屏推,这些年土手段越来越少了,洋手段越来越多了。某次,材料推到一半,突然停电,所有心血付之东流,我当时想死的心都有。

从规模上看,有的喜欢人多,能搞一屋人来推,有的喜欢人少,只叫几个人来推。事实证明,人越多效率越差。很多年后我想明白了:“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句话完全不适应于推材料!

不论是什么形式,推材料的时间绝大多数都是在夜间,白天干扰因素太多,只有晚上才能静下心来,也只有晚上才方便把相关的人员召集到一起。所以推材料是一件非常熬人的事,我相信每一个参谋接到推材料的通知后,脑袋里条件反射般产生的第一信息是:今晚的觉废了。

为什么要推材料呢?我觉得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从重到轻依次是:

材料本身的重要性要求的。机关的材料很多,但份量是不同的,有的材料确实是很重要,比如参加上级活动的交流材料,比如给上级工作组的汇报材料,再比如本级,每年的党委扩大会议材料够重要了吧!这些材料不由得你不去推,哪一个领导也不敢掉以轻心!

参谋能力的局限性决定的。我们说一个参谋优秀,一定是指某个领域、某个专业,哪里有全才、通才?面对大型材料,单个参谋是很难驾驭的,这种情况在大机关尤为突出,那么召集相关人员推一推,甚至是反复推,就可以博采众家之长,提高材料的质量。

领导性格的特殊性造成的。每个领导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都会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工作方式,比如有的领导就确实喜欢推材料。必须承认,有的领导召集参谋们推材料,参谋们是喜笑颜开,而有的领导召集参谋们推材料,参谋们则是愁眉苦脸,其中原因大家心知肚明。

单位传统的一贯性驱使的。我所任职的集团军机关就有推材料的传统,领导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是:推材料保质量、推材料出成果、推材料育新人。军区也好总部也好,对我们上报的材料是相当认可的,在我印象中,我们集团军给上级机关输送的参谋人员要远多于兄弟单位。

 

推材料都推什么?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从主到次依次是:

推文字。这是最多的一种情况,参谋们参加推材料,十有八九都是推材料文字。我在军区工作时,某次与军区首长推材料,当时我用了“上车、上炮、上坦克”这样一句形象的比喻,来表达各级主官要当训练排头兵的意思,首长满意,我也得意。不久我到集团军作训处任职,某次推材料还是要表达这个意思,我就又把这句话用上了,没有想到一位处长提出了修改意见“上车、上炮、上坦克、上指挥平台”,话音未落,在座的集团军首长抚掌大笑,连声称赞“改得好”!

推提纲。大机关撰写材料的基本规律是:首长出思想,处长理路子,参谋堆文字。理路子很重要,它至少保证了材料的方向不会发生偏移,所以,在军区、集团军两级机关,部、处领导带着参谋推提纲的情况是很多的。我的一位作训处长要求参谋们必须准备好两套提纲,并且要有较大的不同,这才开始推。为这把参谋们急得抓耳挠腮、寝食难安,提纲都过不了,那就别说文字了。时间久了,也真逼出了一些大笔杆子,正所谓“人到绝境是重生”!

推题目。这种情况很少。一个基层连队由于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做得好,三十年没有发生任何事故案件。当时,团给师报了经验、师给集团军报了经验,军里也组织力量梳理了文字,应该说文字这一块没有什么问题了,但就是名字总觉得没说到点子上。为此,军里专门召集精兵强将研究这个经验的名字,后来确定为《像过日子一样抓好经常性基础性工作》。这个经验电报报到军区,很快被军区转发。我初听这个事情时,惊讶得眼睛瞪得溜圆,是什么样的脑子能想出如此绝妙的题目?

参谋人员参加推材料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主动参与型。这种情况指的是材料任务赋予之初就进入写作班子,或担当主笔统稿,或负责部分内容撰写,当然如果自身材料素质过硬,也有可能是单独受领任务,独立撰写材料。经过多次反复,当主要领导确定材料基本成形后,执笔参谋就要召集相关人员推材料,如此即为主动参与型。

一种是被动参与型。这种情况指的是材料任务赋予之初并没有参与到写作班子之中,更不要说单独受领任务。待到开始推材料时,领导或考虑到材料内所涉及专业上的需求,或考虑到年轻参谋的培养问题,被通知参与到材料的研究之中,如此即为被动参与型。

刚当参谋那一年,连被动参与的机会都没有,看到老参谋被参谋长或旅长叫去推材料,真是羡慕嫉妒恨!后来随着自己的不断进步,开始被动参与了,再后来,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了,与之推材料的对象,也由旅首长变为集团军首长、军区首长!能力在增强,认识也在提高,哪里有天生慧根?哪里有下笔如神?所谓的大笔杆子哪个不是练出来的?逼出来的?熬出来的?这其中的苦,外人能够体会几分?

与被动参与型参谋相比,主动参与型参谋在推材料过程中的任务是相当繁重的。事前,要搞好各种协调工作,核心是要把相关人员召集到位,对于一些重量级笔杆子有时还要讲点技巧;
事中,要搞好各种保障工作,一方面是工作保障,主要包括投影、录音、资料等等,一方面是生活保障,主要包括茶水、夜餐等等;
事后,要搞好各种反馈工作,推材料过程中,有些人员的意见建议并不能马上得到落实,需要下来进行文字的重组,这些都要给当事人予以反馈。

主动参与型参谋推材料要防止先入为主,拒人千里。由于先期接手材料,且经过一段时间的撰写,很容易形成定势思维,加之一旦接受某些意见建议,可能就要对材料大动干戈,这都是劳神费力的事,所以一些主笔参谋对外人特别是职级较低参谋的意见建议经常是推三阻四,有时甚至引发激烈的争执。一个真正的大参谋,既要有才气,还要有肚量,须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啊!

被动参与型参谋推材料要防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作为参谋人员能够被通知参加推材料,这本身就说明自身的能力素质得到了首长的认可,基于此,首长给了锻炼自己的平台,应当加倍珍惜。接到通知后,要提前熟悉情况,包括材料本身和相关资料,千万不能觉得与己无关,肩膀上架着个脑袋就进去了,这样的话,既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我曾经给一个这样的参谋讲:拒绝进步的行为就是渴望死亡的表现!

 

推材料要杜绝私心杂念,抱着对单位、对工作、对首长负责的态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之有据、言之有理。我见过一些年轻的参谋,态度积极、思维活跃,不乏真知灼见,表现非常抢眼,很快就引起了首长的注意,在首长的悉心点拨下,成长很迅速!但有些人则不是,要么故作深沉不发言,要么刻意表现乱发言,让人贻笑大方。我在军区工作时,有一位老参谋,推材料时始终是双手托腮呈凝思状,每当首长问他看法,他会长舒一口气,缓缓说道:“基本有了,就差那么一点点了!”后来,我给首长汇报推材料人员名单,首长笑了笑,将他的名字划掉了。推材料多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某些人的虚伪、懒惰、自私……,它在替首长考察干部啊!

不要以为与领导推材料都是沉闷的、枯燥的,这其中也有欢愉、也有幸福!大型材料推起来时间是比较长的,中间总要休息一会儿,这一刻是参谋和首长无缝对接的绝佳时机。某次,处长给大家发烟,首长问怎么不给我发,处长回答我不抽烟,首长戏言这不公平,不抽烟的应该发茶叶,这以后处长的好茶我总能喝到。某次,首长问我家里境况,我具实相告。数年后,我陪首长到新疆出差,办完公事,首长把我叫到身边,说:“到新疆出差必须要回家看看,我们不搞‘三过家门而不入’,对了,你母亲今年应该七十四了吧!”瞬间,我的泪水涌满了眼眶!

作者简介:

高建成,祖籍河北定州,出生于新疆哈密,1994年9月由新疆哈密铁路第一中学考入郑州高炮学院,先后在解放军参谋学院、第二炮兵指挥学院、空军指挥学院、国防大学、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等院校培训,历任旅、集团军、军区、总部作战(训练)部门参谋和副处长,装甲旅副旅长、防空旅副旅长兼参谋长等职。2016年退出现役,就职于北京华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西安分公司副总经理。热爱写作,发表军事学术文章近300篇,各种随笔、散文、游记、诗歌等1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