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研究院工作范文第1篇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1951年4月~1952年7月)1951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决定为适应空军建设需要,在重工业部设立航空工业管理局,统一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公司研究院工作【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公司研究院工作范文第1篇
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1951年4月~1952年7月)1951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决定为适应空军建设需要,在重工业部设立航空工业管理局,统一负责飞机的一切修理工作。5月15日,重工业部转发政务院4月29日文件,正式批准成立航空工业管理局,由段子俊任局长。同年5月,重工业部航空工业管理局在沈阳市民生街63号开始办公。7月16日,政务院决定任命重工业部部长何长工兼任航空工业管理局局长,段子俊、陈一民、陈平任副局长。
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四局(后又称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局、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四局)(1952年8月~1963年9月)1952年8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第17次会议决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机械工业部,任命赵尔陆为部长,并将原重工业部兵工总局、航空工业局、北京工业学院和干部学校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后为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赵尔陆部长兼任航空工业局局长,王西萍为副局长。1955年3月,王西萍任航空工业局局长。1958年2月,第二机械工业部与机电部合并为第一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局改称为一机部四局。1960年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9次会议决定,把原军、民品统一管理的第一机械工业部重新分为主管民用机械的第一机械工业部和主管国防工业的第三机械工业部(即国防工业部),张连奎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薛少卿为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航空工业局局长。航空工业局改为三机部第四管理总局。1961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通过决定,任命孙志远为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1963年9月~1982年4月)1963年9月,中央决定将国防工业部(即老三机部)按专业分开,成立航空工业部,代号仍为第三机械工业部,任命孙志远为部长,刘鼎、吴融锋、段子俊为副部长。不久又对国防工业生产与科研的体制作了调整,1965年1月,航空研究院与第三机械工业部合并。1966年开始的“”使航空工业的管理体制受到严重冲击。
1967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宣布对三机部实行军事管制,10月周洪波任军管会主任。1969年8月,成立航空工业领导小组,由空军牵头抓航空工业,吴法宪任组长。事件以后,航空工业又划归国务院领导,1972年3月,任命李际泰为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粉碎“”后,扫除了航空工业前进道路上的障碍,1977年12月5日,中共中央任命吕东为第三机械工业部党组书记、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部(1982年4月~1988年4月)1982年4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四个军工部机构改革后领导干部任职的通知,莫文祥为航空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其恭、崔光炜、高镇宁、何文治,科技委主任姜燮生。1983年12月,中央批准姜燮生任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82年6月,航空工业部正式通知撤销航空研究院,有关业务与部机关对口司局合并。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工业部(1988年4月~1993年4月)1988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成立航空航天工业部。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以第2号令任命林宗棠为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5月3日,国务院任命姜燮生、刘纪原、何文治、孙家栋为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7月5日,航空航天工业部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1993年4月~1999年6月)1993年4月22日,国务院根据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下文撤销航空航天工业部,成立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由朱育理任总经理,王昂、张洪飚、张彦仲任副总经理,后又增加刘高倬为副总经理。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1999年7月~现在)1998年3月,国务院作出了“逐步将各军工总公司改组为若干个企业集团公司”的决定。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和论证,1999年3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开会,讨论批准了五大军工总公司改组的方案。1999年7月1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成立。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由刘高倬任总经理,杨育中、石川、顾惠中为副总经理,刘思诚为党组成员。2006年6月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由林左鸣担任总经理。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由张彦仲任总经理,池耀宗、梁振河、宋金刚为副总经理,王守信为党组成员。2003年3月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由张洪飙担任总经理。
管理体制变革中三次大失误
回顾50多年来航空工业管理体制的变化,其中比较大的失误有三次。一是部院合并,严重削弱了航空基础研究的力量。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中断技术援助后,中国必须更多地依靠自主研发。1960年12月中央批准聂荣臻元帅的建议,把有关国防工业的研究力量集中起来,成立航空、舰艇和无线电电子三个研究院。1961年6月,在划拨航空工业局所属的六个研究所、空军的四个单位和哈军工有关专业的基础上,航空研究院即国防部第六研究院(以下简称六院)正式成立,建制属国防部,由国防科委领导。六院成立不到一年,航空工业局提出重新调整科研体制,要求把六院划归工业部门。1962年3月罗瑞卿总参谋长召集会议讨论此事。会上争论激烈,分歧很大。罗总长决定暂时搁置,“再看两年”。同年7月,国防工业部又向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央军委上报《关于调整国防工业研究设计体制的意见》,要求由国防工业部收回19个研究院。1963年9月,国防工业部(原三机部)按专业分开,成立航空工业部,代号仍为三机部。1965年初,六院与三机部合并。“”期间,航空研究院(即六院)从1967年起被军方接管,但科研体制基本未变。1973年年初,受委托召开航空汇报会。他在最后总结发言中指示:三机部和航空研究院要实行“部院结合,厂所挂钩”,要求三机部和研究院共同组织一个党委,统一领导,研究院负责人要进入三机部党委,任副书记;研究院要把科研统统管起来。当年8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按“部院结合,厂所挂钩”原则,将航空研究院划归三机部。1977年吕东任三机部部长后,航空研究院再度受到重视。但吕东离开后,三机部于1982年6月将航空研究院撤销,其科研管理工作划归航空工业部的科技局,但在与国外合作交流时,仍然沿用中国航空研究院的名义。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航空工业部再次成立航空研究院,到1993年再次被撤销。部院合并,设计、研究院所都隶属于总公司。
撤销航空研究院严重影响了航空科研健康发展,削弱了航空基础技术研究,使我国航空工业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二是航空航天部合并,没有取得强强联合应有的效果。1987年下半年,随着七届人大召开时间的临近,国务院各部委机构调整的方案设计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考虑到美国和欧洲的航空航天工业都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在我国最高领导层中,对中国航空和航天工业合并的呼声也很高,很快就确定下来,明确了负责人,开始了“三定”方案的设计。1988年1月12日,林宗棠同志向代总理汇报航空航天工业部“三定”方案的初步设想,当时重点汇报了这样几个问题:一是部的名称叫“航天航空工业部”,还是叫“航空航天工业部”?说,航空工业部建立在前,航天工业部建立在后,国际上通称Aerospace,也是航空航天,以后就叫“航空航天工业部”吧!二是如何进行联合?林宗棠同志提出按“小政府,大集团”框架组建,企事业按型号类别逐步联合组成十几个企事业集团,如飞机六个、航空发动机一个、航空机载设备一个、战略导弹一个、空间技术一个、战术导弹五个等,下面的骨干院、基地、企业先不动,采取先松散、后紧密,逐步联合的做法。表示赞成,并说,航天部几院不要动,逐步联合,不要搞乱。三是要不要组建航空航天基础技术研究总院?说,把共性的所组成总院,我赞成,但不要把原来各研究院的所硬性地拿出来,要有灵活性。1988年7月5日,航空航天工业部正式挂牌成立,成立后马上碰到许多棘手问题,如办公地点、干部设置、如何办公等等。
航空航天工业合并没有成功,在于事先没有充分征求业内人士意见,事后也没有对推进联合进行认真的讨论。应该说,航空与航天工业同为一体,在国际上有先例,在我国也不是不可能,关键是如何精心组织和运作。比如,航空与航天的产品制造工程的实体可以分开,这是由于我国航空工业与航天工业相比,有两个基本不同点:第一,我国航空工业是从仿制起家的,是先修理、生产,然后发展到自行研制,而我国航天工业是先有设计然后才有工厂,工厂始终附属于研发和设计。第二,航空军民用飞机有载人、多次使用的特点,要求长寿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效益、低成本,而航天生产的导弹、卫星、运载火箭等技术要求也很高,但基本上是一次性发射使用。而航空与航天的基础技术部分具有共性,应该有效地结合,做到资源共享。
由于航空航天工业部成立后,各方意见极不一致,领导忙着处理具体事务,加上结构调整根本动不了,从而形成了“两块铁板、一个焊点”的现象,使原先设计的方案根本无法实施。这样的局面维持了五年,到1993年航空工业与航天工业终于又分手。三是航空工业总公司分为两个集团公司,加剧了矛盾和重复建设。1998年3月,国务院作出“逐步将各军工总公司改组为若干个企业集团公司”的决定。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反复酝酿和论证,1999年3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门开会,讨论批准了五大军工总公司改组的方案,对国防科技工业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的改革明确了三条:(1)国务院重新组建国防科工委。(2)中央军委成立总装备部。(3)将五大军工总公司改组为若干企业集团公司。在确定集团公司组建原则时,朱镕基总理强调,要适度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组建两个实力大体相当的集团公司,在军工企业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度竞争的机制,使两个集团公司都有保军任务,两个集团公司实力大体相当。航空两个集团公司在组建方案中明确了以下几点:一是按照“分工协作,发挥优势,各有侧重,有序竞争”的原则,加强团结和合作,共同发展我国的航空工业。二是为了避免重复建设,航空老产品按现行配套关系继续执行,新产品按国家批准的航空工业军品科研生产能力调整方案及有序竞争的原则进行配套。三是对重大项目采取联合研制、生产的办法,由双方分担任务和研制经费,发挥各自优势,按分工承担责任、风险,享受收益。四是航空研究院所主要依托第一集团公司管理,同时为两个集团服务。五是中航技等为两个集团公司服务的、涉及军品的直属专业公司采取股份制的办法,组成董事会进行管理;供销公司也要为两个集团服务。这些写在纸上的东西实际上都没得到很好执行。事实上,航空工业分为两个集团公司以后,矛盾加深,重复建设加大,出现了以邻为壑、力量分散的新情况。飞机研制的技术力量,如强度、气动、试飞、飞机设计、机载设备等,集中在一个集团;中型运输机、直升机研制生产以及起落架专业化厂等却在另一个集团;一些公益性、基础性科研院所本应该为两个集团服务,而实际上服务起来很困难。
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当今世界航空工业,联合、竞争、专业化是发展大趋势。西欧各国为了与美国抗衡,出现了法、英、德、西班牙四家公司为主,荷兰、比利时两家为协作公司的跨国合作的空客模式。空中客车公司开展国际合作,扬长避短,发挥联合优势,进行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成员公司的技术特长和优势,从而保证了合作的成功。美国波音与麦道强强合并,更体现了这一世界潮流。而我国航空工业体制长期封闭、僵化,缺乏活力。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航空工业的管理体制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工业总公司中航一集团和中航二集团。尽管经历了这样的演变,但这个体制仍然是从原来的主管行政部门的传统体制直接继承过来的,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为了加快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必须理顺航空工业的管理体制,统一思想,理清思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将各方面力量有效地组织起来,取长补短,发挥航空工业总体优势。
(一)进行专业化重组,建立飞机、发动机、机载企业独自发展的经济实体。国外飞机、发动机、机载企业都是独立存在、各自发展的。欧美国家如此,俄罗斯最近也单独成立了飞机和发动机集团,并特别申明不含机载设备。而我们混在一起,互相牵制,影响航空工业的长远发展。首先看一下国外航空发动机企业的情况。美国普拉特•惠特尼集团公司:简称普惠公司,是美国最大两家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之一,也是世界主要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制造商之一。公司雇员4万人,年销售额为60多亿美元。
通用电气公司:也称GE公司,是一家多元化经营的跨国公司,涉及12个主要领域,在全世界100多个国家有经营业务,在25个国家开设有250个工厂。其中航空发动机集团有民用发动机分部、军用发动机分部和船用及工业发动机分部。GE公司雇员22万人,年销售额为600多亿美元。联信发动机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小型发动机制造厂商,在辅助动力装置、小型涡轮发动机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公司雇员5600人,年销售额为17.5多亿美元。加拿大普拉特•惠特尼加拿大公司(普惠加拿大公司):是专门设计和制造小型燃气涡轮发动机的著名厂商,成立初期是美国普惠公司在加拿大设立的活塞式发动机维修中心,现在是美国联合技术公司的子公司。该公司研制的PT6系列发动机,已有30多个型号,产品广泛用于150多个国家的支线飞机、直升机和轮船。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简称罗罗公司,是世界三大航空发动机企业之一,主要有民用发动机、军用发动机和直升机发动机三类产品的研制、生产和销售。公司雇员3.6万人,年销售额为50亿美元左右。法国国有航空发动机研究制造公司:简称斯奈克玛公司,为法国唯一的大型军用和民用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也是世界主要发动机制造商之一。公司雇员1.1万人,年销售额为140亿法郎。透博梅卡公司:主要生产中小型燃气涡轮发动机。公司雇员3700人,年销售额为20亿法郎。再看看国外航空机载设备企业的情况。
美国联合信号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航天设备制造厂商之一。公司在辅助动力装置、空中环保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航空电子设备及机轮和刹车装置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公司雇员9万人,销售额超过150亿美元,其中航空航天公司雇员3.8万人,销售额为50亿美元左右。霍尼威尔公司:研制生产航空航天电子控制设备,主要有数字飞行指挥系统、飞行管理系统、飞行显示系统、飞行控制系统、电子飞行仪表,包括平视显示仪、卫星通讯系统、惯性基准及全球导航系统、防撞系统、自动测试设备、大气数据计算机和气象雷达等。公司雇员5.2万人,销售额为60亿美元左右。GM休斯电子公司:休斯公司按业务范围分为四个子公司———航宇及防务公司、导弹系统公司、电子系统公司和民用工业公司。产品为雷达及通讯系统、电子光学系统、武器系统和信息系统。公司雇员7.9万人,销售额为140亿美元左右。
英国马可尼公司:隶属于英国的通用电气公司,下设马可尼航空电子公司(雇员8700人,年营业额42亿美元)、马可尼雷达和控制系统公司、马可尼通讯公司、马可尼仪表公司、马可尼防御系统公司和马可尼安全系统公司。卢卡斯宇航公司:欧洲最大的航空设备制造企业之一。该公司设计制造的飞行操纵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发电系统、电源控制系统和货物装卸系统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雇员7000多人,年营业额8亿美元。道蒂航空航天公司:是英国和欧洲最大的飞机附件公司之一,主要产品有飞机起落架、螺旋桨、液压设备和飞行控制系统等。公司雇员2800多人,年营业额3.7亿美元。法国汤姆逊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和欧洲最大的防务电子公司,在航空电子、光电子、通信、空中管制、防务系统、信息系统和软件等领域居欧洲领先地位。公司雇员4.9万人,年营业额360亿法郎,在世界100家航空航天大公司中排列12名。达索电子公司:产品有导弹自动引导装置、机载雷达、地面雷达及激光吊舱等探测系统。公司雇员2700人,年营业额为30亿法郎。意大利意大利航空设备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大型航空工业公司的航空设备(导弹)分部或子公司,如阿莱尼亚、阿古斯塔、马基、菲亚特公司均有航空设备分部或子公司;二是在大型电子设备公司中,设有研制航空设备的子公司,如意大利电子公司、菲亚尔公司、微型技术公司等;三是一些小型专业公司。意大利各型导弹的研制生产集中在阿莱尼亚公司和奥托•梅拉腊公司。它们属于国有机械金融集团。仔细分析这些发动机和机载企业有以下一些特征。
1.航空发动机企业基本上是垄断的。大型发动机世界上只有普惠、罗罗和GE三大家,小型发动机为加拿大普惠。其他发动机企业则把追求局部技术优势作为自己的发展战略。如法国斯奈克玛、德国慕尼黑MTU、意大利菲亚特等公司,尽管在某些部件方面具优势,都不独家研制整机,但都有总装线,通过参与联合组装,合作研制产品,占有一定份额。
2.航空机载设备企业能够独立存在并得到发展的都是专业化发展,人员少,技术精,通过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如美国联信、法国汤姆逊、英国马可尼等,这些公司都是把某些机载产品作为主产品的专业化公司,而不是包罗万象的航空设备公司。这些机载设备企业与主机企业的关系是经济与合同关系,不对主机企业全面配套承担义务。
3.从世界主要发动机和机载企业的情况看,发动机企业基本上同飞机企业是分开的,航空机载设备企业则不然,有分开的(大多是技术有优势、产品有市场、经济有效益的企业),也有不分的(如意大利),有的是航空工业公司内设航空设备(导弹)分部或子公司,有的是民用电子公司内设航空设备的子公司。鉴于以上情况,建议我国航空工业也应进行专业化重组,形成飞机、发动机集团、机载设备中心协调配套的航空工业研制生产体系,建立有主产品、有竞争力、各专业独自发展的经济实体。
(二)组建部级的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我国航空工业建成的规模庞大的体系,从总体上看是粗放的、分散的、重复的且效率低下的,与世界航空工业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与我国航天工业也有不小差距。究其原因,阻碍我国航空制造业技术水平提高的瓶颈不是别的,就是自主创新能力严重滞后。我国航空工业创新能力落后于航天工业,其原因是有两个不同点:一是航天工业是先有设计然后才有工厂,工厂始终附属于研发和设计。而航空工业是从仿制起家,先有工厂,然后才有设计和研制。二是航天工业一直保留有研究院,而航空工业曾经有过的航空研究院几经折腾已不复存在。正是由于这两大差别,中国航天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在导弹、卫星、运载火箭、载人航天等领域硕果累累,而航空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一旦自行开发大项目就缺乏后劲。1992年,航空工业和航天工业分别获得国家100亿元的拨款。但航天工业却用这100亿元和后来追加的80亿元,于2003年10月把“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送上天,使中国成为继苏联/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自主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航空工业却因AE100项目的失败而让国家把钱收了回去。这一显明对比说明我国航空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要尽快解决这一问题,重要的措施就是尽快建立部级的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世界航空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国家航空研究院对各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现在世界各航空强国都拥有自己强大的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总部设在华盛顿,在行政上隶属总统领导。其中兰里中心从事飞机、气动、强度、仿真、机载电子等研究,刘易斯中心从事发动机及高空模拟研究。它们的研究成果无偿转让给国防部、各航空企业、联邦航空局及其他机构。NASA还对各航空制造公司设计的新机和联邦航空局适航性鉴定提供技术基础。苏联(俄罗斯)中央空气和流体动力学研究院(ЦАГи)是苏联和俄罗斯航空工业各学科研究机构的摇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航空科研中心之一。它拥有一批世界级的学者和许多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德国航空航天研究院(DLR)是德国最大的航空航天科研机构,直属联邦德国科技部领导。总部设在科隆-波尔茨。研究重点领域为航空、航天和能源技术三个方面。
英国皇家航空航天研究院(RAE)是英国国防部主要的航空航天科研机构。其总部和一些主要飞机、航天器科研部门都设在范堡罗。两个主要科研基地设在贝德福(侧重行研究)和皮斯托克(侧重于发动机研究)。法国国家航空航天研究院(ONERA)为国家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研究机构,兼有工业和商业性质,由国防部监管。该院除与法国的许多研究机构有联系外,与美、英传统伙伴继续保持密切合作关系,与俄罗斯研究机构在空气动力和燃烧等研究领域开展了合作。欧洲航空研究与技术组织(Garteur)。为了在航空研究方面能与美国相抗衡,1973年,欧洲法、德、英、意、西、荷和瑞典七国政府协议成立一个联合组织即欧洲航空研究与技术组织(Garteur),其宗旨是鼓励和协调七国间航空研究院和航空工业公司之间航空科学研究的合作与开发,增强欧洲的整体实力。该组织设有理事会和执行委员会。以上国外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有下述共同特点:⑴“地位”、“级别”高,均是名副其实的“部级”。如NASA是美国国会批准成立,直属总统领导。⑵人才荟萃、设备精良,拥有本国顶尖级航空精英和人才,拥有世界一级的科研设备和试验手段。⑶资金由国家给予保证。如NASA1999年的研究经费就达134亿美元。⑷研究院科研活动与企业分工明确,互相补充,不搞重复建设。科研成果无偿向工业企业转移。⑸科研成果突出,对航空技术发展起着重大推进作用。⑹航空研究院促进本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保证了航空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我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坚持科研先行方针,建立坚实的航空科研能力,必须要有专门的基础技术研究机构,这是保证航空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的可靠基础。只有拥有足够的技术储备,把基础打扎实,航空工业才能加快产品的研制的步伐。因此,为了提高我国航空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建立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把航空工业的基础研究统一起来,由国家扶持、集中规划,建成类似美国NASA、法国ONERA、德国DLR之类的航空科研机构。这个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应具有以下特征。
1.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是部级的、非盈利的科研事业单位,在政府领导下,统一组织航空技术的预先研究工作,并无偿转让研究成果。
2.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的任务是:进行前瞻性、基础性的航空科学技术研究,承担应用基础研究、探索研究、演示验证等科研任务,为发展新型飞机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代表国家对新研制的航空产品进行鉴定与评估。
3.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按飞机、发动机、机上系统与设备发展的“技术流”配置,突出总体研究,突出综合性。其技术专业应当涵盖航空预先研究的主要专业和内容。
4.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应当拥有成套的超声速、跨声速和低速风洞,发动机高空试车台和成套地面试验设备,大型结构强度和疲劳强度试验室,飞行试验试飞手段和全景飞行模拟机,飞行控制系统试验室,航空电子系统试验室,大型火箭撬滑轨试验场,大型水洞,巨型计算机等国际一流试验设施。
5.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要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逐步进行补充、调整、完善。
6.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研究经费主要由国家投入。其投资强度应当在总体上能保障航空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保障部级航空研究人员享有与其地位相适应的待遇。
7.鉴于航空、航天同属战略性高技术领域,特别是由于历史发展的渊源原因,航空、航天许多技术是相通的,因此,在建立国家航空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时候,要站在国家高度,借鉴国际经验,统筹考虑航空航天的技术资源,优化配置,不搞重复建设。
公司研究院工作范文第2篇
1.1产业规模逐步壮大
目前,全院科技企业共计21家,总注册资本达4.4391亿元,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2家,科技产业已涵盖种子、种苗、植保制剂、园艺园林、健康养殖、科技咨询、食用菌、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等多个领域。其中,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产业发展的核心和指导部门———河南农业高新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自2009年11月注册成立以来,通过近年来的运转,目前,已拥有1家全资子公司———河南农科置业有限公司,5家控股子公司———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秋乐种业”,其现已拥有5个全资子公司)、河南农科牧业有限公司、河南农科种猪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农业科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河南省农科院农业项目咨询有限公司,1家参股子公司———河南和缘食用菌有限公司。截至2013年年底,集团公司将再增加植保制剂、园林花卉方面2家子公司。至此,全院科技企业总注册资本已超过4.6亿元,各类科技企业将在集团公司的统一指导下,按照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化运作。
1.2产业经济效益逐年递增
“十五”以来,院属研究所(中心、实验室)依托自身科技优势创办的科技企业迅速成长,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据统计,2000年之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产业年销售收入、利税均在1000万元以下;
2005年,年销售收入达到4.5亿元,利税突破4500万元;
2010年,年销售收入达到5.5亿元,利税突破5000万元;
2012年,年销售收入达到6.3亿元,利税突破6000万元;
2013年,全院科技产业销售收入和利税将在2012年基础上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目前,全院科技产业整体水平不断攀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3产业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
经过多年积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企业大都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如“秋乐”、“金娃娃”、“豫研”、“大平原”等,有的品牌已发展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在省内外已产生较大影响,市场占有份额不断增加。其中,“秋乐”品牌玉米种子近年来年销量占全国同行业市场份额的6%~7%,并且连续多年被认定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省种子诚信企业、河南省银行业信用优良客户、河南省质量管理先进单位、河南省A类纳税信用客户。2010年,列全国种子骨干企业第9位;
2012年,在完成对院属3家种子企业(维特、金娃娃、豫研)兼并重组后,企业整体规模和实力得到大幅提升,并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2013年9月,在农业部、中国种子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种子行业信用评比中,荣获“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称号。
1.4产业经济增长方式呈多元化趋势
据统计,长期以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产业收入的80%左右来自于种子产业,其他科技产业收入仅占不足20%,形成了所谓的“一业独大”局面。为打破全院科技产业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方式长期过度依赖于种业的不利局面,集团公司成立以来,针对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对全院科技产业结构进行了适时调整,一批成长型较好的新兴产业逐步得到改造和升级,如河南农科牧业有限公司、河南种猪科技有限公司等相继完成了公司化运作。通过调整全院科技产业结构,使产业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呈现多元化趋势,全院科技产业整体规模和效益得到迅速提升。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集团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集团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来,通过控股、参股院属部分企业,将院属部分企业逐步纳入集团公司统一管理,使研究人员集中精力、专心致力于科技创新,经营人员努力进行成果转化和市场开发,扩大成果转化的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经过近年来的积极实践与探索,集团公司已逐步确立了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并在当前科技体制改革形势下,充分发挥出了应有的重大作用。但在运作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影响其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集团公司母公司的管理问题,如在薪酬制度、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缺乏长效激励机制,长期下去不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
二是集团公司对下属子公司的监管问题,如在监管上集权、分权程度还不够明确,母公司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外派人员的管理及考核等方面还未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三是下属子公司自身的内部管理问题,如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是否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化运作还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2.2科技企业自身研发后劲不足
企业研发实力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则对企业长远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多年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在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较为突出的成绩,院属企业也大都依托相关研究所(中心、实验室)的技术优势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但在企业自身研发能力建设方面存在前期重视不够、起步较晚、研发团队实力不强、平台建设薄弱等问题。例如,秋乐种业近年来虽通过自身努力,选育出了部分农作物新品种,但还不完全具备在大田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条件,企业研发实力亟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体系方面,由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尚未对科研单位商业化育种人才流动(尤其是具有事业编制身份的人员流动到企业)提供明确的制度保障,致使科研单位从事商业化育种的人才对进入企业存在诸如身份、工资待遇、职称职务晋升、退休后待遇等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顾虑重重,企业距离真正建立商业化育种新体系还有较大差距。
2.3企业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相对短缺
随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新兴科技产业的崛起,企业中真正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才日渐缺乏。由于历史原因,从事科技产业经营管理的人员大多是从科研课题中分流出来的科技人员,且大多为农业科研与推广型人才,真正具有经营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比例偏低,企业经营管理专业高层次人才更是短缺,部分人员对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现行财经政策、工商政策、相关行业法律法规等关注不够,知之不深。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岗位流动及引进方面滞后,科技企业活力不足。
2.4现行财经政策下研究所利益受挫,创办实体的积极性不高
自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依托科研优势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植保制剂、健康养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各研究所尤其是小麦研究所、粮食作物研究所和经济作物研究所三大作物所创办的实体经济效益显著,在反补科研改善科研条件的同时,职工福利待遇明显提高。但随着国家财经政策对国有资本收益上交的落实,以及院秋乐种业上市的需求(主要解决同业竞争问题),三大作物研究所创办的企业被秋乐种业兼并重组后收益明显下降,部分研究人员甚至表现出一定的负面情绪,创办新经济实体的积极性不高。同时,按照财政新规,若国有控股、参股企业进行年度分红,涉及国有资本收益的部分将全部上交财政部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部分研究机构创办企业、办好企业的激情。
3新政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产业发展的主要策略
3.1完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集团公司运行体制机制
集团母公司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全院科技产业的发展,因此,在院科技产业发展搭建良好框架基础上,集团公司后续管理工作必须尽快上新台阶。集团公司将在内部管理方面严格按照现代企业集团管理模式,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薪酬管理制度、外派人员管理制度及员工绩效考核办法等,逐步理顺集团公司对其下属子公司的管理,提高集团规范化运作水平;
在业务管理方面,将重点研究解决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工资制度下院属科技企业发展与职工福利待遇逐步提高问题,理清“推动科技产业发展与合法增加职工收入双赢”的发展思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3.2深化院属科技企业改革,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
结合国家产业有关新政,集团公司首先对部分发展前景较好的院中试项目进行改制,由集团公司代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出资组建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新公司,同时,鼓励研究所职工(科技骨干)积极入股,通过企业分红方式来提高职工合法收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例如,近年来成功改制组建的河南农科牧业有限公司、河南农科种猪科技有限公司模式,其主要依托相关研究机构技术优势,通过集团公司出资,研究所职工自愿入股等形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均取得了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国有资本收益部分通过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后,按财政部门对国有独资企业核定标准(农业类暂按企业净利润的5%)上缴财政,大大减少了企业上缴利润,有效激发了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时,通过对原有发展基础较好的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的划转(将国有股权划转至集团公司名下),同样也达到了上述目的。另外,集团公司通过对院属企业产业政策及时引导、管理咨询服务、项目争取及流动资金的大力支持,使创办企业在市场开拓能力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得到了大幅提升,企业已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3.3加快推进种业商业化育种新体系建设,解决企业研发后劲不足问题
根据国发〔2011〕8号文件精神,要坚持企业主体地位的原则,以“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为主体,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新机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以“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秋乐种业为载体,通过制定具体政策措施,积极引导院具有商业化育种能力的相关研究机构,部分作物课题组及其相关科技人员以一定方式向秋乐种业有序流动,建立健全秋乐种业商业化育种新模式,逐步解决其研发实力后劲不足问题。目前,院小麦所、粮食所、经作所三家研究机构原创办企业的绝大多数经营人员在院有关政策保障下已陆续进入秋乐种业开展经营活动。同时,秋乐种业还通过制定多项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种业高层次研发人才的加盟。
3.4加强科技产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公司研究院工作范文第3篇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朱世龙
副理事长
北京市民防局原局长?李长栓
北京协和建昊医药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爱平
北京三元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范学珊
常务理事
北京市机械工业局技术开发研究所所长?徐大涌
北京农学院院长?王有年
北京集创北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晋芳
北京北达燕园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庚
北京易飞华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一兵
农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定宏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常务副总经理?赵金平
北京市京能电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金龙
北京爱尔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余人麟
理事
北京农学院副院长?郑一淳
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卢振洋
中航试金石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陶春虎
北京鲜花港投资发展中心经理?李在东
北京市密云县科委、北京市密云县知识产权局主任、局长?赵?宏
北京诺赛基因组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秉坤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刘保存
北京市公共交通高级技工学校校长?张剑峰
北京瀚海智业投资管理集团董事长?王汉光
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苏舰
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汤广福
北京京研益农科技发展中心总经理?张雪平
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丁巨元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所长?刘?毅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院长?王晓江
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所长?田?真
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国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所长?刘建华
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姜招峰
北京奥宇模板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震邦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延明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综合发展研究所所长?周连第
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魏建华
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昌平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主任?孙素芬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刘清珺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所长?王玉柱
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主任?鲍?矛
北京市顺义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闫连波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所长?梁旭东
北京中遥地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崇俊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分院院长?徐振刚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邵根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院长?李?宁
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何拥军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院长?王肇嘉
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士运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潘庆立
北京博硕德恒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建军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树忠
北京绿富隆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会臣
北京国遥新天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梁长青
北京京运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焕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院长?马?辛
北京未名开拓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伟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讯工程学院移动生活与新媒体实验室主任?纪?阳
北京艾维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德茂
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方?青
北京中航长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季贵荣
北京植物园园长?赵世伟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站长?赵永志
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经理?陈红宣
北京市优质农产品产销服务站站长?李殿辉
北京石景山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夏?军
北京市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安江红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孟庆义
北京望京科技孵化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涛
北京国际招标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鸿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杨一平
北京冶科磁性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树发
密云县植保植检站站长?徐美艳
北京市平谷马坊物流基地管理委员会主任?吴玉林
北京联馨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章?菽
北京软件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主任?曹?岗
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赵升祥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绍瑜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处长?丁福臣
北京天龙钨钼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国平
北京必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监?唐智斌
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贾云海
北京派得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宝祝
北京控股磁悬浮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志明
北京承天倍达过滤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友顺
北京市SPF猪育种管理中心主任?王朝军
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传军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璐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副所长?缪寅宵
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航空材料检测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陶春虎
北京市海淀区京蒙高科技促进中心主任?兰助晴
北京博维仕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桂卿
北京美尔斯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米?旺
北京市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周治平
北京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谯仕彦
北京伏尔特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华?炜
北京市蓝德环能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魏洪生
桑德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文一波
公司研究院工作范文第4篇
作为上海市智慧城市宣传周的压轴活动,本次论坛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和应用之路”为主题,并突出强调“标准、融合、创新、协作、应用”五大关键词。从本次论坛的指导和主办单位阵营,以及参会嘉宾来看,可谓整合了政产学研用等多方资源,也决定了本次论坛的高规格和高价值,并预示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将走出一条诸多环节在统一标准之下,共同参与、协作创新、融合应用的发展道路。
本次论坛精英荟萃,出席会议的有关领导和嘉宾还有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节能建筑与科技司副司长郭理桥,中科院高技术局副局长戴博伟,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戴海波,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委会党工委书记、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朱嘉骏,上海浦东新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吴泉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爱平,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徐扬生,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CSST)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涂国身,赛伯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CEO朱敏,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高玲玲,以及来自其他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院所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中国电信、华为、浪潮、思科等企业代表共300余人。
在论坛主题演讲环节中,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住建部节能建筑与科技司副司长郭理桥,分别从国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关政策和试点情况为大会做了报告,并对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
上海浦东新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爱平以《紧扣主题、融合发展》为题,分享了浦东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徐扬生从前沿技术和战略思考的角度提出了智慧新城建设的构想;
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CSST)首席战略官曹国辉从智慧城市综合运营商的角度,报告了CSST建设智慧低碳新城的思考与实践;
赛伯乐投资CEO朱敏在报告别谈到了培育围绕智慧城市的创新创业体系的重要性,并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将是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抓手。
来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宁波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副主任顾德道、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院长李安民、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低碳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李克欣、思科系统(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殷康等来自研究机构、政府和企业的代表在下午的主题演讲环节,也从各自角度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及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由于智慧城市尚处于建设和发展的初级阶段,从全球范围来看可资借鉴的经验不多,而且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也有着浓厚的本土特色,整个产业链的形成尚需较长时间的探索,迫切需要产学研用等各方协作创新。基于此,为深入推进智慧城市产业链的协作与完善,在本次论坛上,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宣布战略合作;
同时,为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全球合作,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与法国知名高校Institut Mines-Telecom也在本次论坛上签署了智慧城市国际战略合作协议。
为促进政府、研究机构、企业之间的深入交流,本次论坛还特别设立了圆桌互动环节,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首席工程师单志广、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健、中科院高技术局副局长戴博伟、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软件研究室副主任袁媛、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CSST)研究院院长龚灼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共同探讨了以国际化、行业标准为导向的智慧城市建设产业联盟模式,互动现场气氛热烈,令人受益匪浅。
公司研究院工作范文第5篇
NING Hao
(Library of Wuhan Commercial University,Wuhan Hubei 430056,China)
【Abstract】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services of the Library of Stand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is mutual connected inseparably.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s guided by the service, including business database, electronic books, electronic journals, printed books, printed periodicals, audio-visual materials. The service is to help users quickly and accurately obtain relevant information, including Material Requests service, Class Support service, Research Guide service.
【Key words】Standford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formation service
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将自己定位为斯坦福商学院的工作实验室,为学生的课程学习和作业准备参考资料,帮助斯坦福商学院培养有很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以便引领未来社会的变化发展;
收集斯坦福商学院相关学科与深度研究的信息,保持斯坦福商学院在学术方面的优势地位。
1 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于1933年建立,开始只有1000册图书资料,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一所重要的研究型图书馆,它是一种公共智力资源,支持斯坦福商学院的教学与研究。馆藏资源包括数字和实体文献,涵盖了广泛的管理课题,专业包括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和国际贸易;
还收藏了大量的公司和行业的信息与统计资料。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拥有19万册印刷型图书,有专业性强的研究资料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此外,图书馆还收集了成千上万份美国公司和外国公司的报告,订阅了500种现刊。
1.1 数据库
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重点提供商务专业数据库,按专题和字母两种方式排列。同时也提供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和医学专业图书馆的数据库。
商务专业数据库的专题分为:分析报告,文章,公司研究,经济指标,金融市场,产业与市场,国际市场,经济数据和统计,统计资料。
每个专题分为若干个子专题,子专题下列举一系列数据资源导航,导航包括资源名称、网址、资源性质的简要说明。例如文章的专题分为期刊文章和新闻文章两个子专题,期刊文章子专题下的资源有:商务资源大全(商务期刊全文,包括哈佛商业评论);
商务与管理全文文章;
心理学资料(从19世纪到现在的心理学和相关学科文献);
经济学术期刊全文,包括美国经济学会的文章;
从2000年到现在的电子版经济学杂志。新闻文章子专题的资源有:时事通讯(报纸、杂志、公司财经和股票指数);
华尔杰日报,从1994年至今;
商业期刊(美国各大城市的地方商务新闻,包括商务期刊的所有版本,书目;
世界新闻入口(提供美国和国际的新闻全文)等。
为了解决用户在检索数据资源时遇到的困难,每个专题主页上除了按子专题分栏目清晰地列举相关资源外,还设置了图书馆员咨询专栏,用户可以用提交咨询申请表格或者网上聊天的方式获得图书馆员的帮助。例如公司研究专题下设工司名录、风险资本、合资管理、公司档案与财经、行政管理等子专题,每个子专题栏目中列举了一系列相关资源,另外还有咨询专栏,公布了咨询馆员的传真电话,并有对话框可以直接在网上向咨询馆员提问题。
1.2 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
1.2.1 电子图书
电子图书来源多样。主要有下面系列:
1)7天24小时可看图书 :关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财经方面的电子图书。
2)电子藏书:16000多种各学科图书。
3)我的图书馆:来自牛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的 Springer图书。
4)牛津学术在线:来自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电子图书。
5)探险旅行技术图书。
以上资源大都是商业性电子图书,只能用于非赢利的教育用途。
1.2.2 电子期刊
通过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和斯坦福大学的其它图书馆,可以找到能利用的电子期刊。通过斯坦福大学的用户登录界面,校园外也可以访问电子期刊。
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专门编辑了商务类电子期刊,全文期刊文章来源是馆藏电子期刊和馆藏印刷型期刊。
谷歌学术资源:包括同行评审的期刊文章、技术报告、学位论文、专著等。
课程一览表有1190种课程的编号、课程名称和任课教师,可以用专用的搜索引擎查找,课程储备资料是印刷型图书,因此在图书馆前台借阅。任课教师也可将备课资料放到专门的课程网站上。
2.3 研究指导服务
斯坦福商学院在学术方面的优势享誉全球。斯坦福商学院现有教师126名,都是商业领域公论的专家,其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美国科学院院士,他们是知识的创造者,在他们引领的研究领域前沿进行着生机勃勃的探求。师生比为1比6,学生直接受益于高水平的专家型教师,近距离获取教师的专业知识深刻的专业指导。
作为一个研究型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研究指导服务是图书馆最重要的使命。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专门为教师提供研究指导服务。商业研究馆员与斯坦福商学院的教师合作,按用户要求提供研究指导,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图书馆提出专门的研究支持要求。图书馆也为商学院的学生和其他研究者提供商业学科的研究指导。
2.3.1 研究咨询
斯坦福商学院图书馆长期为斯坦福大学的师生提供怎样进行商业研究和数据库检索方面的咨询。包括一些专题研究咨询,例如公司和产业市场研究等。
研究咨询还包括研究工具方面的咨询。例如图书馆员用实例讲解的方式,说明了在各类数据库中为自己的文章建立永久链接的步骤。
图书馆员将视频资料作为研究工具提供给用户,包括CNN新闻视频,ABC新闻视频,CBS新闻视频,华尔街杂志视频和音频,商业周刊视频,雅虎新闻视频等,这些权威的大型新闻视频资源可以使研究者迅速直观地掌握当今社会的发展变化和焦点热点问题。另外还有专题演讲和访谈视频;
超过12,000种教育影片,都可作专题研究的工具。
2.3.2 数据资料与书目编辑
为了方便研究者查阅商业学科方面的研究资料,图书馆员按主题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了整合。一级分类的类目是:就业、公司和组织、经济数据、财政、产业、全球商业、市场营销、研究工具。每个一级类目下按需要再分为若干个二级类目和三级类目。
每个二级和三级类目根据自身的特点,提供非常专业化的信息资料。例如公司和组织的二级类目包括:公司发展历史、公司开办与倒闭、案例写作者指南、公司信息、公司报告、企业、财经、特许经营等。每个栏目提供多种途径、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有图书、期刊、分析报告、博客、视频资料、统计数据、公司名录、排名、文献数据库等。
再以三级类目公司报告为例,提供公司年度报告和精选的公司档案。为了让读者能理解公司档案的类型,对每种档案给出了详细的定义和说明。内容索引部分指明每个报告的文献类型:缩微型报告、研究数据库中的报告、历史的年度报告。
2.3.3 资料获取帮助
对于类型多样、数量庞大的文献资料,具有专业知识和检索经验的图书馆员,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查找所需资料。例如MBA职业资料的搜索与获取,财经市场数据的搜索与获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