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工作要点 >

2023年度电网工作展望【五篇】

时间:2023-06-20 17:3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经过六年的艰苦努力,我县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圆满完成了。为进一步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刚才,相成局长对我县农网建设与改造整体工作进行了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电网工作展望【五篇】,供大家参考。

电网工作展望【五篇】

电网工作展望范文第1篇

经过六年的艰苦努力,我县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圆满完成了。为进一步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县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刚才,相成局长对我县农网建设与改造整体工作进行

了总结,会上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奖,志保局长代表市农电局作了重要讲话。下面,我代表县委、县政府讲两点意见。

一、成绩显著,对农网建设与改造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就全国来看,在“两改一同价”工作中,国家共投入国债资金近*亿元,*年干了*年工作量;
就我县来说,投资额近*亿元,工程量近千项,这在全县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中也是前所未有的。通过全县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减轻了农民负担,拉动和促进了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县农村电网改造工作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主要得益于省、市政府和省、市农电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得益于计划、农电、物价、公安、林业、土地、银行、档案等部门以及各乡镇的密切配合,得益于县农电局的积极争取和广大农电职工日夜奋战、辛勤工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对市、县农电局,对做出贡献的各个相关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县农网改造这六年来,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变化是明显的,全县人民有目共睹,感同身受。

一是全县农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明显提高。六年来,共投入到农网建设与改造资金*万元,改造了*千伏送变电工程4项,*千伏配电工程*项,*千伏低压电网工程*项,改善了农村电网结构薄弱、设备陈旧老化的状况,基本满足了农民有电用、用得起、用好电的愿望,初步解决了制约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电力“瓶颈”问题,全县农村电网供电安全性、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明显提高。

二是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果。我县在*年就完成了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除岫岩镇外23个乡镇电管站全部改为县农电局的*个供电营业所,形成了由县农电企业直接管到农户的线性管理体制,使农村电力管理更加透明和规范,有效地遏制了农村电力管理体制长期存在的乱加价和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农村用电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是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全面实现。经过农网建设与改造、改革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从而降低了供电成本,减轻了农村居民负担。农村电价每千瓦由*元下降到*元,下降了*,仅此一项工作,年减轻农民负担*多万元。

因此,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各个部门,特别是省、市直驻岫各单位要很好地向农电局学习,立足本职,扎根和服务于岫岩,为岫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做贡献。同时也要求县直各单位、各部门积极支持和配合象农电局这样的单位开展工作,使之不断发展,做大做强。

二、再创佳绩,进一步加快农网建设步伐

主要提三点希望:

一是希望强化设施建设,为岫岩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电力保障。从目前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项目上看,全县在66KV送变电工程建设中投资比例是很小的。随着岫岩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农村大项目纷纷上马并投入生产,农村66KV电网供电“瓶颈”问题会越来越突出。象我们*年要实施的鞍轮集团年产120万套全钢子午胎、永安公司万吨滑子蘑加工、辽宁北方苏嘉新材料有限公司镁碳砖和喷补料等大项目,以及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都需要有足够的电力做保证。因此,县委、县政府希望农电局要抓住县城电网改造的机遇,准确把握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围绕全县项目发展战略,科学规划农村66KV电网结构和布局,把建设坚强的农村电网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来安排。今年要完成投资*万元的一次变电所增容任务,组织实施投资2亿元的36万千伏安岫岩第二个一次变电所,任务非常艰巨,工作压力很大,大家要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再鼓干劲,再立新功。

二是希望强化安全生产,保证职工、群众生命安全和全县用电需要。要从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群众的利益,以及全县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加强设备巡视和维护,对电网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早采取必要措施予以解决。对目前供电紧张拉闸限电的情况,要依法科学地统一调度,优先和重点保证居民生活用电以及纳税大户用电。要周密制定供电应急预案,坚决防止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和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事故发生。

三是希望强化宗旨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农电局是个窗口单位,又是标兵单位,在群众中的口碑一直很好。希望农电局继续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真诚服务、共谋发展。要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做好电力服务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有效途径,积极承担国家赋予的社会责任,服务于全县的工作大局,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广大用

户。同时希望全县各个部门,围绕全县经济发展的大局,继续全力以赴的支持农电局的工作,推动岫岩农村电力事业创造新的、更大的辉煌。

电网工作展望范文第2篇

【关键词】网络教育;企业培训;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4―0099―04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网络教育日益成为一种成熟和正规的教育形式,它在学历教育领域的成功发展必然也将导致其在企业培训领域的普及应用。党的十七大报告曾指出,要“发展远程与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实际上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了一种政策导向,即:把继续教育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把远程教育作为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方式。但从企业实践来看,开展继续教育不是制定培训规划并实施规划这样一个简单流程,实际上总有大量的培训规划未能付诸实施。那么,远程教育,尤其是作为现代远程教育主要形式的网络教育,在解决企业培训的突出问题时是否真的发挥作用了呢?它在企业培训领域的应用现状如何,发展策略又当如何呢?借助于面向广播电视行业的一项调查研究,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究。

广播电视行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虽然只有50年发展历程,但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文化领域一个最重要的行业。广播电视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发展与媒体技术的变革息息相关。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也揭开了产业升级改造的序幕――从传统模拟电视向地面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卫星直播电视、移动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多种电视媒体发展。对于这样一个不断变革求新的行业,培训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由于它与新媒体技术的紧密相关性,其使用新技术变革管理与培训的可能性也更显著。因此,以广播电视行业为案例,借以分析整个企业培训领域的发展现状,具有典型意义。

一 企业培训中的需求与矛盾

这项调查涉及两省六地市(河南省郑州市、焦作市、许昌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的8家广播电视台(集团)。这些广播电视机构的管理体制和经营实力既有走在全国最前列的(如湖南省广播电视集团),也有处于全国一般水平的(如许昌市电视台),总体来看,能够代表全国广播电视机构的中等偏上情况。调查采用了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访谈面向单位的主管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员工。问卷主要面向电视台主要业务部门的员工,共发放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38份。

在对员工的培训需求调查方面,得到以下结果。

在培训认知方面,受调查员工对参加培训持积极态度,期望值较高(如表1所示)。46.7%的员工认为参加培训对提升个人素质和指导工作非常有帮助,52%的员工认为作用比较大,可以选择性学习,只有1.3%的员工认为培训对个人帮助不大。但受各种条件(如经费、工作时间等)的限制,企业组织的培训至多只覆盖到员工总数的60%,其中很多培训只允许骨干员工参加。另外有40%的员工表示很少或从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如表2所示)。

在经费投入方面,员工期望企业能够投入更多经费用于培训。但企业的实际投入是与企业的经济实力相关的。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如省级电视台)每年都会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员工培训。例如,湖南省广播电视集团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派遣骨干员工到国外进修。经济实力较弱的企业(如市级电视台)在培训的投入力度上相差较大,有的市级电视台可以每年投入10万元,有的则几乎没有任何投入。总体来看,不管是实力雄厚的企业,还是实力薄弱的企业,它们在员工培训方面的投入均不能满足员工的期望。

从员工个人来看,个人在培训方面的支出也是大相径庭(如表3所示)。少数员工平均每年在继续教育方面的支出可以达到1000元以上(访谈结果证实为参加在职学历教育),但多数员工是在300元以下,甚至有30%的员工表示个人没有培训支出。

在培训内容方面,员工期望培训可以满足个别化需求,以拓展个人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在培训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企业则习惯于自上而下制定统一的培训规划,或者尽可能组织能够覆盖较多员工的培训(如专家讲座),而这样的培训显然不适宜员工自主选择。因此,受调查员工普遍认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对个人帮助不大。于是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员工有强烈的培训需求,但不愿意参加企业组织的培训;企业想尽办法投入了有限的经费,但无法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在培训时间方面,员工期望每年或每几年参加一次较长时间的系统化培训,如一个月左右的短期培训,或者半年左右的中期进修(如表4所示,经访谈证实)。员工产生这样的需求是由于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迅速,知识、技能、理念等更新较快,员工需要通过系统化学习来适应岗位需要;另外,有的员工专业背景与当前岗位不符,也需要通过系统化学习来弥补这种不足。但现实状况是:面向员工的培训多数是为期1-2天的专家讲座或者为期一周的短期培训(如表5所示,经访谈证实)。专家讲座包括两类:一是由企业聘请同行专家开展的讲座;二是由行业主管部门聘请专家学者(来自高校、政府部门等)开展的讲座。由于讲座时间短,内容少,员工对培训效果评价不一。

在培训形式方面,员工期望参加脱产面授学习,包括聘请专家到当地面授,或者被派出到外地面授,其中又以当地面授作为首选。这样的需求显然与现实不符。企业中每个员工都在满负荷工作,在一些员工规模不大,经济实力较弱的单位,经常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如一人承担新闻的采访、撰写和编辑)。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很难抽出一段完整时间去参加脱产学习,即使员工愿意暂时放弃工作,单位也不会放行。

总之,员工对培训的普遍需求是:期望可以获得更多的培训机会,培训内容更加适合个人需要,培训方式是较长时间的脱产学习。但是目前的培训现状不能保障员工满足这些需求,因此在培训需求与培训现状之间形成了一些突出矛盾,包括:

• 培训投入与培训机会的矛盾。企业投入的培训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员工对高质量培训的需求,而员工的收入水平也不能保障员工自费参加培训,因此,培训经费成为企业面对的最大难题。

• 培训规划与需求分化的矛盾。制定统一的培训规划难以满足员工对培训内容的多样化需求,客观上造成了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企业培训流于形式。

• 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的矛盾。员工期望较长时间的脱产面授学习,但这与紧张的工作时间形成矛盾。

二 网络教育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现状

从理论上分析,企业培训所面临的这些矛盾可以通过网络教育的形式来解决。与传统的面授教育比较,网络教育具有以下优势:教学信息交互性强,学习资源真正丰富,不受时空限制,以学生为中心[1]。根据这些特征,学员在网络教育模式下可以实现基于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即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安排学习进度,这就为解决培训规划与需求分化的矛盾,以及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的矛盾奠定了基础。另外,研究发现,网络教育平均到每个学员身上的费用较低[2]。因此,企业通过网络培训的方式,即使不增加经费投入,也可以扩大培训覆盖面,为员工创造更多培训机会;如果企业致力于实现全员培训,那么也必然可以大幅度降低资金投入水平。总之,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培训方式,一种企业发展战略,完全可以成为企业突破培训困境的一个基本途径。

然而,网络教育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现状却并不令人乐观。我们考察了受调查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近三年组织的培训项目,结果发现,没有一项是通过网络教育形式开展的,它们全部采用面授教育形式,包括专家到当地面授,以及员工到外地面授,其中又以后者为主。对员工的问卷调查则显示,员工最期望的培训形式是面授学习,而不是网络学习(如表6所示)。这揭示了网络教育在企业培训中的一种应用现状:企业不善于组织网络培训,员工也不习惯于接受网络培训。

这个结果值得深思。众所周知,网络教育在学历教育领域的发展已经为社会所普遍认可,那么它在继续教育领域的发展也应当初见端倪。尤其对于广播电视行业而言,广播电视行业的整体设施和服务正在向数字化模式过渡,而其培训模式却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这说明,网络教育在企业培训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不会自然形成。

为了弄清楚制约网络教育应用和发展的因素,我们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我们对选择网上学习的员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员工是否选择网上学习与所在单位的经济实力相关性不大,因为各单位选择网上学习的员工数量相当,平均占该单位受调查人数的15%;与年龄的相关性较大,21-30岁的员工占48%,21-40岁的员工占83%;与工作岗位类别的相关性较大,从事工程技术、采编业务、经营管理的员工占了84%,这些岗位与其他岗位相比,更需要员工经常使用网络。这说明,员工越容易接触网络,越经常使用网络,就越易于接受网络教育的理念和形式。

其次,通过对员工访谈,我们发现,有的员工虽然支持网络学习,但更愿意选择面授学习,他们认为脱产面授学习显得更正规,也更乐于接受。有的员工明确表示不支持网络学习。他们认为网络学习就是观看讲课录像,缺少互动与答疑,不能保障学习质量;同时,他们也不希望利用个人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因为工作压力已经很大,业余学习会造成额外压力,因此没有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他们认为单位许可的脱产面授学习是最好的学习形式。这说明:第一,多数员工对网络教育的基本特征和优势并不了解,有的员工甚至从来不接触网络。第二,多数员工习惯性认同有组织学习,并乐于接受这种学习方式,而不习惯于业余自主学习。第三,员工在繁忙工作中普遍形成一种认识,即脱产学习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学习方式,既完成学习又不增加压力;如果业余学习的结果不足以补偿它所造成的压力,那么就不值得参加。但是从企业角度考虑,经常性或全员性的脱产学习是根本不现实的。

再次,根据对企业领导的访谈,我们发现,企业领导对实施网络教育表示高度认可和支持。领导者看重的是网络形式所能达到的员工覆盖面和不受时间限制的灵活性。不过他们也有担心:一是目前培训市场上鲜有基于网络形式的培训项目,二是企业自身缺乏建设网络课程资源的能力,因此,他们建议专业的培训机构能够承担起这些职责。

综上所述,在企业培训中,制约网络教育应用和发展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方面:

• 培训市场缺乏基于网络的培训项目;

• 企业没有能力建设网络课程资源;

• 员工缺乏接触和应用网络的环境;

• 员工缺乏对网络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 员工缺乏自主学习的理念和习惯;

• 员工缺乏业余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这些原因可以进一步归纳为客观和主观两类因素。客观因素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硬件和软件)、网络课程资源、网络培训项目;主观因素包括:网络学习理念、自主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动力。实际上,这些因素恰好是实施网络教育所需的基础条件。也就是说,网络教育在企业中的发展瓶颈是由于这些基础条件缺失了。这个结论可以通过与网络学历教育的对比来进一步证明。网络学历教育的发展一开始便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和网络教育学院的推动,具备了这些基础条件。例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网络教育学院自主设置网络教育专业(项目),网络教育学院提供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资源),校外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基础设施(设施),网络学习者接受了网络教育理念(理念),适应了网络学习方式(习惯),还要通过网络学习完成对学历、学位、专业能力的诉求(动力)。

因此,网络教育的发展瓶颈,不是由于网络教育本身不适应企业培训的需要,而是由于网络教育的基础条件还没有建立起来,网络学习的理念和形式还没有真正进入企业和员工的视野。因此,要想改善这种现状,使网络教育的理论优势转变成现实优势,首要的前提就是建立健全这些基础条件。

三 促进网络培训发展的对策建议

建设网络教育的基础条件,要牵涉到参与企业培训的各个主体,包括:企业、员工和培训机构(即提供培训课程和服务的机构,如学校、培训公司等)。如果从学习型行业建设的角度分析,参与主体还应包括行业主管部门。也就是说,网络教育的基础条件需要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员工和培训机构来共同建设。

行业主管部门作为行业的监管者,应当为网络教育的实施提供战略引导和政策保障。例如,可以参照教育部建设数字化学习港的理念[3],引导建设面向本行业的数字化学习港,作为行业继续教育的资源中心和培训中心,把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面向行业内各企业和部门共享。在数字化学习港建设初期,行业主管部门应负责建设基础硬件和软件,后期运营费用(资源建设、服务提供、维护管理等)则可以由数字化学习港的使用者(企业)共同分担。同时,行业主管部门应制定必要的政策或法规,鼓励各企业、各部门通过数字化学习港开展培训,并努力保障数字化学习港的公益性质,做到共建、共享、共赢。

企业作为培训的投资者、组织者和间接受益者,应当为网络教育的实施提供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例如,建设和完善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环境,逐步增加对培训的经费投入,基于数字化学习港制定灵活的培训规划,建立培训与绩效考核挂钩的机制,建立应用所学开展工作创新的机制,等等。

员工作为培训的直接受益者,应当主动适应网络教育的理念和形式。例如,树立终身学习和数字化生存的理念,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学会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摆脱对有组织学习的依赖,积极应用所学知识开展工作创新,等等。

培训机构作为培训课程和服务的提供者,应当为网络教育的实施提供必要的课程资源和支持服务。例如,树立与行业共同发展的信念,开发基于网络学习的培训项目,面向企业定制培训课程资源和服务,等等。

以上提出了在企业培训中建设网络教育基础条件的原则性建议,在这些基本原则之上,还应当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运行机制,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丁新.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十大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03,(2):17-22.

电网工作展望范文第3篇

今天,很高兴参加××供电局2009年工作会议暨一届五次职工代表大会。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会议的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广大干部职工致以亲切的慰问!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全市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努力,克服了年初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克服经济环境重大变化的不利影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生产总值达××*亿元,增长1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增长32.9%;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增长22.5%;
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增加值××亿元,分别增长12.2%和11.5%。××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的电力行业功不可没。去年,为克服××电力供需矛盾和困难,供电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全力确保电力供应,供电局彰显顾大局的企业形象

2008年是自热灾害频发的一年,同时也是××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一年,在电力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克服严重的自然灾害,确保了××××××等重点工程以及××*的可靠供电,圆满完成奥运会、残奥会、迎峰度夏2008年高考、××市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及2009年××市春节联欢晚会等重要活动的保供电工作。

一是做好抗冰抢险复电工作。08年初,××遭受了50年一遇的雨雪凌冻灾害,全市××县区不同程度受灾,雪灾造成高低压输变电设施受损严重,移动、联通基站不同程度瘫痪,部分乡镇通讯中断,大部分县、乡公路中断,全市11个县区141个乡镇不同程度停电,318万人的供电受到影响,××电铁运行、××*和××*电站施工的安全供电受到严重威胁。在××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的特殊时期,××供电局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保供电的部署,紧急行动,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奋战,果断启动应急预案,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抗灾,加强电力设施抢修,保证重点地区和重要用户电力供应。××局各级领导身先士卒,亲临抢险抗灾第一线进行组织、协调和指挥,全力保证抢险抗灾工作有序、有效进行。经过广大电力职工的顽强拼搏,仅用41天就完成了通常情况下半年才能完成的抢修重建工程。2008年2月28日,××电网全面恢复正常运行,提前完成了市委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保障了××人民群众春节期间的基本生活用电。

二是积极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受四川汶川8.0级地震影响,××电网共7条35kv、10kv线路受损,10座35kv变电站墙体受损,2台配电变压器损坏。面对灾情,××供电局全力抢修,24小时值班待命,防止余震和次生灾害引发的事故。在自身受灾的情况下,××局依然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及时向地震灾区运送了28台柴油发电机,并先后三次以员工捐款、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等形式,累计捐款达100余万元。

在××经济社会遭遇重大危机的特殊时期,××供电局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从大局出发,不讲代价,全力以赴,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发挥了电力企业的坚强作用,为保障××经济社会安全和人民群众正常生活做出了突出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着力加快电网建设,持续助推经济发展,供电局彰显负责任的企业理念

2008年,××供电局广大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顺利投运9项110kv以上项目,11项35kv项目,提前完成了13个主网加固工程,初步实现110kv网络全面覆盖××*县一区,紧锣密鼓地推进500kv××、220kv××输变电工程建设。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解决了24812户无电户通电问题。与建立初期的××电网相比,110千伏及以上线路由39.3千米增加到现在的1419.59千米,增长了36倍;
变电容量由6万多千伏安增加到128.05万千伏安,增长了21倍;
固定资产投资由1亿多元增加到23亿元;
年售电量由2003年的2.85亿千瓦时增加到2008年的15.97亿千瓦时,增长了5.6倍。极大改善了××电网的结构和供电状况,提高了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三、创建和谐××,加强供电服务,供电局彰显讲政治的企业风貌

××局以“一切为××经济发展,一切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将优质服务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积极参与××市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现场“面对面”解答群众用电热点难点问题;
积极配合政府开展节能宣传,深入企业宣传指导节能工作;
北京奥运会期间,××供电局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感和责任感开展了为期50天的奥运特级保供电工作,在××市范围内率先启动“金牌服务迎奥运”活动,保障了电网安全稳定和电力正常供应。只要是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活动,电力系统的干部职工们全面服务,主动适应,使电力行业服务档次得到进一步提高。

实践证明,××局的领导班子是一群能干事、会干事、干实事的优秀队伍,在这样优秀的局领导班子坚强领导下,××供电局的广大干部职工是一支靠得住、信得过、拉得上、打得赢的骨干队伍,你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扛起了保障××经济社会稳定的大梁!

××供电局2008年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推动和支持了全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今年的主要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9%,任务十分艰巨。希望××供电局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千方百计保证电力供应,为实现今年的经济发展目标提供必要的电力保障。

一、积极拓展市场,全力增供扩销

2009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使××经济发展形势较为严峻。希望××供电局要正确分析、预测和判断形势,牢牢把握经济运行的趋势,及时调整策略,做好增供扩销工作。要主动服务,超前服务,加强市场调研力量,积极从各种渠道收集用电项目信息,优化办电流程,做到服务工作超前介入;
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密切跟踪××流域来水情况,做到全市增供扩销一盘棋,统筹兼顾,统一调度,错峰调峰,全面系统地加强电力市场预测和分析把握能力。

二、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电网安全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这无论从哪个行业、哪个领域来讲都是如此。今年,××电网的新建项目多,投产项目也多,电网结构更加复杂,安全运行压力加大,对做好电网安全工作是一个考验。希望××供电局要把做好电网安全运行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提高一线人员的安全意识,进一步规范现场作业工作流程;
加强现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完善安全责任到位和传递机制建设;
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察活动”,加大外力危及电网设备隐患的整治力度。

三、全面统筹规划,加快电网建设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重化工基地”的建设,××电网的“瓶颈”制约逐步显现,构建更高电压等级的网架结构适应未来快速发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希望××供电局从保障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高度,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建设的重大机遇,科学研究,统筹决策,切实推动××电网建设快速发展。电网规划要突出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有战略眼光,体现战略要求,符合战略标准。要充分发挥市委政府和××××公司成立的“十一五”××电网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沟通协调,快捷、高效地解决电网规划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农电体改

随着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方向,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理顺地方电力体制,推进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撑,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希望××供电局继续加强农电管理工作,加大力度,完成县乡两级农电体制改革的后续工作,进一步理清农电管理界面和管理流程,从业务管理和资产管理两条主线出发,密切配合,推进全市一张网、一体化建设进程,通过电网的延伸和电力的供应为农村经济服务,使农民得到实惠,减轻负担。

同志们,××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市电力改革发展和保障供电工作的任务很重。希望××供电局牢固树立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继续发扬好的传统和作风,不断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千方百计做好电力供应工作,不辜负市委、市政府的期望和全市人民的重托,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作出更大的贡献。

电网工作展望范文第4篇

文章标题:局领导在电力调度大楼落成仪式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在此秋高气爽的季节,迎来了**县供电局电力调度大楼落成剪彩典礼,这是**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电力史的一件大事,值得我们**供电人庆贺的日子。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供电局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光临今天庆典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县供电局全体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电力始于1951年,岁月悠悠,而今度过五十五个春秋。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下,五十五年风雨兼程,广大*电职工栉风沐雨,苦心经营,辛勤耕耘下,**的供电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近年来,**县供电局加大了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电网供电能力和电能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其中20xx年供电量达**亿千瓦时,为**县域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源支撑。

**县供电局围绕企业工作重心,坚持改革、发展、创新,本着“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被省市县授予“先进集体”、“文明企业”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供电局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优质服务、坚持抓职工队伍建设、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结果,凝聚了广大*电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心血,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今天,电力调度大楼落成庆典,标志着**的供电事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意味着新的征程,新的挑战。面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潮,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趋势,希望*电人继续展示自强不息、甘为孺子牛的风采,以发展为机遇,以市场为导向,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新需要,继续坚持电力先行的思想,抓好电网建设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流电网,形成科学合理、保障有力的电力网,为**县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希望*电人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巩固创建成果,更好的适应优质服务和开拓市场的新需要,真正做到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供用电环境;
希望*电人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好能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的一流员工队伍,更好的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相信*电人一定会以必胜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创新的精神、扎实的工作承担新世纪发展的重任,以一流的佳绩向**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以实际行动谱写**供电事业的辉煌篇章!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供电的明天更加美好!

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和*电人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电网工作展望范文第5篇

《财经》记者 李其谚

中国农电体制改革有望在2009年迈出第一步,并成为电力改革“输配分开”的突破口。

2008年岁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召开了农电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研讨会。

一位与会人士透露,受国家电监会政策法规司委托,中电联历时两年调研而形成的农电改革调研报告,将在近期出炉。这份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对一直处于争论中的农网改造资产产权归属问题,以及下一步农电体制改革的试点和方向提出政策建议。

“农电改革是‘输配分开’的突破点,也是‘十一五’电力体制改革任务之一。”国家电监会一位官员告诉《财经》记者,“春节后有望拿出成型的报告。”

农网产权:“谁投资,谁所有”

农电产权归属问题,尤其是3000亿元农网改造资金的归属,是农电改革中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中国农电资产的积累形成主要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上世纪90年代初,农电资产相对较乱,无账或登记不全。

第二阶段为1994年至1998年,农电资产主要依赖国家对农电的政策性资金投入,但有一部分农电资产来源于其他渠道,包括当地政府在开发区投入的配套费用、银行贷款以及民间资本或外资的进入。

第三阶段在1998年至2002年前后,即农网改造工程实施时期。这一时期是农网改造历史上投入最多、规模最大的时期,改造农村电网资金主要来源20%为国债投入,其余由各省自己贷款。

2003年之后是第四阶段,主要由专项国债(中西部农网完善工程及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和各省电网公司每年安排资金,用于农网建设与改造,继续提高农村电网的覆盖率。

其中,第三阶段的高达3000亿元农网改造资金的产权归属,历来为农电改革的难点。中央直属电网企业、地方政府对此一直争议不断。要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首先必须解决这一历史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从1998年6月至2003年年底,国务院专门划拨国债资金作为农网改造的资本金,再加上农业银行贷款,共投入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资金2884亿元。

此外,2003年,国家还对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投入了334.2亿元,使得这一阶段的总投入达到约3000亿元。

“除了这3000亿元,前两个阶段的农电资产产权也不是很明晰。这主要因为农电资产来源复杂,历史较长,加上资产登记不全,产权界限很不明晰。”中电联一位专家告诉《财经》记者,“不算清这笔糊涂账,农电改革就没办法往下推。”

事实上,国务院在下达农网改造资金时,已详细列明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银行贷款的出资额度,但并未明确投资主体。而且初步投资后的还贷由地方企业自行负担,这些电网资产究竟属于中央国有资产还是地方国有资产,成为争论焦点。

电网方面认为,农网改造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债资金和商业银行贷款,各省电网公司作为承贷主体,也是项目法人,具体负责国债、商业银行贷款的统贷统还,并在省电网公司相应地形成了一笔巨额债务。

“既然农网改造工程所形成的资产,与省电网公司的负债及还贷责任相对应,农网改造工程还贷资金形成的资产产权,应当归省电网公司所有。”国家电网公司下属省电网公司一位相关负责人在调研中指出。

此次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农网改造资产产权,亦将给出一个比较明确的解决方案。一位接近调研组的专家透露,农网改造资金的归属划分,有望按照“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进行。

按照这一原则,由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统贷统还投资形成的资产,产权划归电网公司;由地方投资主体投资形成的资产,归属地方政府及其授权的投资主体。

在报告中,调研组建议,主管部委以正式文件明确当年农网资产的归属。

“产权多元化必然会带来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也将会有力调动各方资本投资的热情。这一步改革实施后,多种资本共同建设农村配电网,长期制约配电网投入不足的痼疾将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上述中电联专家告诉《财经》记者。

农网股份制改革将启

2000年以后,随着国债资金投资改造农网的历史结束,以及贴费政策(国家支援电力建设的政策之一,规定每度电补贴电力公司0.01元-0.02元用以还本付息)的取消,农网后续建设资金失去了来源。近年来,农网发展缓慢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农电投融资体制亟待突破。

按照目前县供电企业与省级电网企业的关系,中国农电管理制大体可分为直供直管、趸售代管、股份制、自供自管等四种形式。

据中电联统计,到2007年底,全国有2728家地县级供电企业。其中,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直供直属、参(控)股以及趸售代管的企业数量最多,合计2333家,占全国县级供电企业数量的85.52%。这部分县级供电企业售电量,占全国县级供电企业的95%以上,三家电网公司的趸售电量,约占其全部供电量的15%。

此外,在不同地区还存在不同的产权形式。

据调研组统计,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负责一个市和66个县,经贸委负责32个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30个县,山西省国际电力集团公司负责12个县,广西水利电业集团负责40个县(市、区),四川水电投资集团公司等水电县供电企业有191家,其他类型县供电企业24家。

个别地区,至今还存在同一县域内有两个或多个供电企业的情况。“连电线杆子都是马路两旁各走一线,分属不同供电企业。”国家电网公司的一位专家告诉《财经》记者。

面对这种产权多元化的现状,2007年国务院在转发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时,曾提出“鼓励各类投资者投资农村电网,参与供电企业改制、改组”的深化农电体制改革的指导方针。

“农电投融资体制的变革,可为农电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建设资金来源。”中电联一位专家说。

调研报告建议,今后鼓励各类投资者,包括外资、民营资本,跨行业、跨区域投资农村110千伏及以下电网建设,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良性农电投资机制。

根据酝酿中的改革方案,今后有望优先在省级农电企业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在电力市场化基本完善和政府监管职能到位后,再逐步在县级农电企业引入多元化投资主体。

对于代管企业,在中央电网企业结束农电企业代管状态后,农电企业可以有两种改革方向:一是农电企业通过无偿上划的方式,改组为省级电网企业的全资子公司或分公司;二是通过省级电网企业参股的方式,改组为省级电网企业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陈望祥告诉《财经》记者,今后二三十年,为了开展新农村、新城镇的建设,国家需要加强小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加强农村基础电网的建设,这需要进一步发挥中央、地方、企业、单位、私人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坚持5号文件规定的,组织县级股份制供电企业以地方为主进行农电体制改革。

参与调研组调研的一位专家对《财经》记者表示,实行农网股份制改革,是解决中央与地方产权矛盾的一个有效办法。近十年来的农电体制改革实践说明,只有解决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根据各股东对农村电网的投入确认产权这两个问题,农电体制改革才能真正起步。

“上述两个问题不解决,会影响到股份制体制改革的正常进行。而进行股份制改革,要和国有垄断企业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统一考虑。”这位专家说。

售电侧竞争设想

调研报告还提出,“输配分开”是中国电力市场改革深入发展的既定方针,按照发、输、配、售的专业化分工,农电属于配售电环节。因此,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大方向看,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必然是“输配分开”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报告建议,各地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开展试点。

陈望祥告诉《财经》记者,很多地区的趸售县、自管自供县的供电企业,其输配在体制上早已分开。“这说明,在配电侧完全可以像发电侧一样组建独立核算的公司,形成配电侧的投资主体多元化。”陈望祥说。

2007年,国家有关部门的调研资料也曾指出,现阶段在考虑经济发展和资源分布情况的前提下,可在各省内分区域成立配电公司,以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独立配电实体。在条件具备的地区,开展发电企业向配电公司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

在此次专项调研中,有关专家也提出建议,应将农电改革和输配电改革结合起来,作为下一步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其中山西、陕西、广西、四川等省份,有望启动改革的试点。

“我们建议在农村供电主体复杂、上市电力企业较多的地方试点。”一位接近调研组的专家透露。

按照这一设想,四川正是试点的理想省份,因为当地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同时许多企业仍然厂网不分,农网分割严重、规模小,情况复杂。

“在类似这些地方试点,有利于中央和地方联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大网资金、管理、人才、资金、信息的优势,为地方电力开拓更加宽阔的发展渠道。”上述专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