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审批服务便民化原则,加强大数据分析运用,以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核心,以“不见面审批”和“全链条一窗办理”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提高服务效率,推动服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行政审批工作要点【五篇】,供大家参考。
行政审批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一、总体要求
坚持审批服务便民化原则,加强大数据分析运用,以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核心,以“不见面审批”和“全链条一窗办理”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提高服务效率,推动服务理念、审批制度、工作作风全方位转变,实现“网上全办、马上就办、窗口代办”,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等突出问题,加快建设区域“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政府服务最优、创业创新活力最强”的营商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建设改革标准化体系
1.做好权责清单动态调整。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要求,动态调整权力清单,按照能放则放原则,进一步厘清市县共有权力职责边界,制定出台县级初审转报事项清单(2018年版)和运行标准,切实做到一项权力事项由一级政府全程办结。
2.开展减证便民行动。以高频审批服务事项为突破口,探索推行“一证通办”减证便民改革试点,通过无依据取消、信息共享、网络核验、信用承诺等方式,全面清理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需要提交的证明材料。凡能通过网络共享复用的材料,不得要求企业群众重复提交;
凡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
加快电子证照推广互认,凡是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形成的材料、证书、审批文件、证明等,由数据共享系统提供或审批部门自行核验,不得要求当事人提供。建立与市级统一的审批前置要件设立标准和审查机制,推进审批材料目录化、标准化、电子化建设,解决证明材料不统一、不规范问题。
(二)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促进改革高质量发展
3.公共服务事项“就近办”。依托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平台,以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事项为切入点,按照“小事不出村(社区),镇(街道)域一窗办”的要求,对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和办理流程实行标准化动态管理,积极推动事项“异地受理” “异地办理” “同城通办”和“就近办理”。
4.一般业务事项“马上办”。对办件量较大的一般性业务事项,简化优化审批服务流程,提升网上全程办结率和现场即到即办率。对法律法规要求必须现场审批和核验材料的事项,落实“网上先审、现场后验”“容缺预审”等措施,实现“最多跑一次”。简化企业住所登记,探索分行业、分业态释放住所资源新途径,允许“一照多址”或“一址多照”,推行集群注册等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方式。
5.多窗受理事项“一窗办”。对涉及社保、医保等民生事项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服务模式,按照多部门办理事项和低频办理事项的业务类别,整合各政务服务大厅窗口,设置综合受理窗口,各审批部门专职负责后台审批工作,通过前台后台无缝对接,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
6.权证高频事项“联合办”。集成优化调整全链条审批服务流程,推动“3550”改革常态化、普遍化。继续推行开办企业领域“多证合一”、不动产登记领域“一窗集成服务”、建设项目施工许可领域“容缺预审”“模拟审批”等模式,全面落实“多图联审”“多评合一”联审联办制度,推行联合勘验、联合测绘、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等。每个审批阶段确定一家牵头部门,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大力开展政务代办服务,确保“3550”改革年底前普遍达标。开展“3550”达标率日常评价,评价结果纳入县直机关和单位绩效考评。
7.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办”。按照市统一部署,全面推行“334”改革,深入推进“三集中、三分开、四保障”集中高效审批模式,原则上不再保留各部门自设的服务大厅,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8.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积极做好对上衔接,及时调整完善县级“不见面审批”事项清单。按照“事项名称、申请材料、表单内容、办理时限、收费标准、办理流程(业务经办流程)”六个统一要求,梳理规范办事指南;
除法律法规规定事项以及涉及机构改革领域外,实现 “不见面审批” 事项标准化全覆盖。大力推行“网上办”,凡能够实现网上全程办结的事项,不得要求现场办理;
对法律法规规定或暂不具备网上办理条件的事项,一律建立网上预审机制;
对必须要求现场办理的事项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全面推行“两微一端”(微信、微博和移动客户端)审批结果送达方式,对暂不具备条件的,实行快递送达。建立完善事项目录库、电子证照库、政务数据库,加强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电子签章等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
9.分类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建立健全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县级层面,推动同一领域或相近领域执法队伍实施整合,在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等5个领域综合设置行政执法队伍;
一个部门设有多个执法机构的,原则上整合为一支队伍;
积极探索开展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开发区层面,在经济开发区设立综合执法机构,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 镇级层面,全面推动镇级综合执法改革。
(三)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改革精准化落地
10.健全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建立以权责清单为边界、以“双随机一公开”为抓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监管体系。推进企业“诚信典型红名单”和“严重失信黑名单”制度建设,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加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存储和应用,与行政许可、处罚和监管有效衔接。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规范化建设,建立奖励举报、惩罚赔偿、联合惩戒等制度,切实提高监管效能。持续完善“网上中介超市”服务事项目录、中介机构库、信用评价信息库,规范业务流程、收费标准、服务时限等,促进中介超市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信用平台相互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要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主动作为、通力协作,持续下功夫,力求新突破。要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统筹谋划改革任务,整合行政服务资源,系统化推进改革工作。要组织专门力量,细化工作方案,完善配套政策,严格按照任务分工和进度要求推进。
行政审批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结合县政府打造“阳光,制度,学习,效率”政府的要求,提出了行政审批工作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要求部署,将创新行政审批的体制机制,建立审批全程,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确定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一年来我局行政审批审核工作取得的成效:我局于9月30日前按时完成了“*县民族宗教事务局阳关政务”的编制审核及政务信息公开上网查询工作,只要上网进入*政府信息网,就能查到有关民族宗教管理服务项目的具体办理程序、条件、时限、需提供的材料等情况。
二、行政审批工作的总体情况
按照省市县统一部署,我局把审批制度改革做为全年工作重点,年头县政府法制办清理精减了行政审批项目,创新了管理服务项目,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审批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减化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能,使行政审批更规范、透明、公开,地方的发展环境更好。通过改革达到审批最少、程序最优、收费最低的目标。认真推行网上公开这一成本最小、效果最好的公开方式。做到严格按网上公开时限结管理服务项目进行审核,无超时限、超范围审核事件发生,实现了“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科室审核、一个领导审批、一个公章办结”的“一站式”审批。相关部门已对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人员做了安排,做到了职能和人员集中,相关部门内设的审批机构已按要求调整到位。现我局只有五个管理服务项目,无行政审批项目。
(一)项目进一步清理:2009年初县法制办第三次精减审批项目后,我局保留的审批项目是0项,管理服务项目有五项,这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们采取单位自行申报,县法制办预审,最终我局确认保留的审核项目由8个减少到5个,这些项目审核流程、审批时限、承诺已经在县级电视台、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公示,被取消或调整的项目不再审批审核。
(二)实行统一管理:此次我县确认保留的行政审批部门33个,审批项目52项,全部纳入服务中心管理,进驻审批项目52项,为办理,审批业务上受县行政审批管理办领导,同时做到了“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科室审核、一个领导审批、一个公章办结”,待审批中心面积增大后,将全部纳入服务中心办理。
(三)规范审批流程:为做好此次行政审批审核改革工作,我局对时限过长,公开不够透明等情况进行了整改。经过检查,现已基本做到标准明确,要件设立依据充分,程序简化,时限合规,审批审核信息公开透明。
(四)强化审批服务职能,审批效率得到提高
审批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优化政府的审批服务职能,一年来审批工作着眼于为全县经济发展格局服务,为大项目服务、为社会事业发展服务,立足于审批审核工作实际在服务上下功夫。一是继续开通审批绿色通道;二是实行了大项目全程,大的项目是全县重点,为此我们把全程审批做为服务的措施,为其提供宽松环境,除招商引资单位全程服务外,我们在接手此项目入中心时,就指派专人一跟到底,保证大项目落地。三是开展联席审批审核服务,对一个项目由多家审批、程序复杂的,由管理办统一组织机关部门一同审批,协商受理,简化程序,限时办结,加快了审批速度。
(五)加大审批监察力度,审批行为得到规范
按照“监察提效”的工作要求,加大了行政审批监察工作,认真抓落实,设立了投诉举报箱、电话,同时邀请县监察局领导、检察院领导做廉政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课,聘请行政审批兼职监督员2名,通过警示教育,制度约束,社会监督,我局行政审批工作运行良好,工作人员依法审批自觉性得到提高。全年受理行政审批投诉为零,群众问卷满意率为100。
(六)健全审批工作管理制度
行政审批工作能否更好的为全县经济发展服务,靠制度约束,遵循“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人性化管理”,按照县政府的指示把审批审核工作列入了我局个人岗位目标考核的内容,使行政职能部门真正重视审批审核工作,用审批审核即为经济发展做贡献,树立一个良好的服务形象。
三、下步的打算
2010年我局行政审批将以“十七”大的精神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服务经济、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理念,围绕全县经济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提升审批审核的软环境建设,为冲刺全国百强县保驾护航。
1、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理顺行政审批审核的工作关系,按照市里“理想化、彻底性”的总体要求,制定适合本局实际的审核方式及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实现行政审核的提速,提质,提效。重点在减少环节,提供便捷服务,实施规范审批审核上下功夫。
2、强化对行政审批工作全方位的监督检查,按照全市的行政审批效能监察重点,抓好对审批审核职权的监督,确保行政服务的理念,审批审核零投诉。
3、加强对审批审核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同时对审批全程要监察到位。通过警示教育,建立依法行政,清廉为民,服务社会的良好的整体形象。强化“强素质、树形象、比贡献、争第一”的思想,严格执行工作人员日常服务行为规范,在严格要一、工作成效
结合县政府打造“阳光,制度,学习,效率”政府的要求,提出了行政审批工作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的要求部署,将创新行政审批的体制机制,建立审批全程,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确定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一年来我局行政审批审核工作取得的成效:我局于9月30日前按时完成了“*县民族宗教事务局阳关政务”的编制审核及政务信息公开上网查询工作,只要上网进入*政府信息网,就能查到有关民族宗教管理服务项目的具体办理程序、条件、时限、需提供的材料等情况。
二、行政审批工作的总体情况
按照省市县统一部署,我局把审批制度改革做为全年工作重点,年头县政府法制办清理精减了行政审批项目,创新了管理服务项目,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审批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减化审批环节、提高行政效能,使行政审批更规范、透明、公开,地方的发展环境更好。通过改革达到审批最少、程序最优、收费最低的目标。认真推行网上公开这一成本最小、效果最好的公开方式。做到严格按网上公开时限结管理服务项目进行审核,无超时限、超范围审核事件发生,实现了“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科室审核、一个领导审批、一个公章办结”的“一站式”审批。相关部门已对内设机构进行了调整,人员做了安排,做到了职能和人员集中,相关部门内设的审批机构已按要求调整到位。现我局只有五个管理服务项目,无行政审批项目。
(一)项目进一步清理:2009年初县法制办第三次精减审批项目后,我局保留的审批项目是0项,管理服务项目有五项,这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们采取单位自行申报,县法制办预审,最终我局确认保留的审核项目由8个减少到5个,这些项目审核流程、审批时限、承诺已经在县级电视台、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公示,被取消或调整的项目不再审批审核。
(二)实行统一管理:此次我县确认保留的行政审批部门33个,审批项目52项,全部纳入服务中心管理,进驻审批项目52项,为办理,审批业务上受县行政审批管理办领导,同时做到了“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科室审核、一个领导审批、一个公章办结”,待审批中心面积增大后,将全部纳入服务中心办理。
(三)规范审批流程:为做好此次行政审批审核改革工作,我局对时限过长,公开不够透明等情况进行了整改。经过检查,现已基本做到标准明确,要件设立依据充分,程序简化,时限合规,审批审核信息公开透明。
(四)强化审批服务职能,审批效率得到提高
审批制度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优化政府的审批服务职能,一年来审批工作着眼于为全县经济发展格局服务,为大项目服务、为社会事业发展服务,立足于审批审核工作实际在服务上下功夫。一是继续开通审批绿色通道;二是实行了大项目全程,大的项目是全县重点,为此我们把全程审批做为服务的措施,为其提供宽松环境,除招商引资单位全程服务外,我们在接手此项目入中心时,就指派专人一跟到底,保证大项目落地。三是开展联席审批审核服务,对一个项目由多家审批、程序复杂的,由管理办统一组织机关部门一同审批,协商受理,简化程序,限时办结,加快了审批速度。
(五)加大审批监察力度,审批行为得到规范
按照“监察提效”的工作要求,加大了行政审批监察工作,认真抓落实,设立了投诉举报箱、电话,同时邀请县监察局领导、检察院领导做廉政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课,聘请行政审批兼职监督员2名,通过警示教育,制度约束,社会监督,我局行政审批工作运行良好,工作人员依法审批自觉性得到提高。全年受理行政审批投诉为零,群众问卷满意率为100。
(六)健全审批工作管理制度
行政审批工作能否更好的为全县经济发展服务,靠制度约束,遵循“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人性化管理”,按照县政府的指示把审批审核工作列入了我局个人岗位目标考核的内容,使行政职能部门真正重视审批审核工作,用审批审核即为经济发展做贡献,树立一个良好的服务形象。
三、下步的打算
2010年我局行政审批将以“十七”大的精神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服务经济、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理念,围绕全县经济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切实提升审批审核的软环境建设,为冲刺全国百强县保驾护航。
1、进一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理顺行政审批审核的工作关系,按照市里“理想化、彻底性”的总体要求,制定适合本局实际的审核方式及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实现行政审核的提速,提质,提效。重点在减少环节,提供便捷服务,实施规范审批审核上下功夫。
2、强化对行政审批工作全方位的监督检查,按照全市的行政审批效能监察重点,抓好对审批审核职权的监督,确保行政服务的理念,审批审核零投诉。
3、加强对审批审核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同时对审批全程要监察到位。通过警示教育,建立依法行政,清廉为民,服务社会的良好的整体形象。强化“强素质、树形象、比贡献、争第一”的思想,严格执行工作人员日常服务行为规范,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体现人性化管理。增强窗口审批人员的自身素质、服务水平和集体荣誉感。
我局有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努力做好行政审批工作,继续深化审批制度的改革,努力创新审批工作的体制机制,为服务于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争做百强县,做出行政审批审核服务工作的新贡献。
行政审批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省本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标是:省直各部门在省政府第三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审批管理监督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地级以上市、县(市、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标是:根据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省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继续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在完成有关审批事项清理阶段性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审批管理。
二、*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重点
(一)省本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重点。
1.做好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国家依据事项”和省政府原下放给广州、深圳市政府的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审核工作。
2.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检查和监督。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以及国务院的有关要求,对各地、各部门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情况进行一次大检查。
3.加强对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
4.大力推动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将制度建设作为我省下一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重点。以《行政许可法》为依据,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审批制度为目标,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创新,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批管理机制、审批运行机制和审批监督机制。研究制订《广东省行政审批管理监督办法》。
(二)地级以上市、县(市、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重点。
1.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根据省政府第三轮行政审批事项调整目录,对相应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坚决废除无合法依据的行政许可事项。
2.对本地各有关单位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3.按照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4.积极创新审批方式,推行电子政务和“一站式”审批服务。
三、*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和协调,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二)继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要根据《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法规、规章要求,继续对不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
(三)认真制订后续管理办法。对取消而又确实需要制订后续管理措施的事项,应根据事项的性质、内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后续管理办法,防止出现管理脱节,形成管理真空。
(四)依法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要按照《行政许可法》要求,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要明确审批的依据、内容、条件、程序、时限等有关事项,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加强审批管理,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改进审批方式,提高审批效率。
(五)加强检查和监督。建立审批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内容以及违规审批承担的后果等事项。各级行政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各部门审批行为的检查和监督,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作用。
(六)积极培育、规范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规范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行为,加强对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监管,促进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自律,推动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健康快速发展。
行政审批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省本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标是:省直各部门在省政府第三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审批管理监督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地级以上市、县(市、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标是:根据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和省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继续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在完成有关审批事项清理阶段性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审批管理。
二、*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重点
(一)省本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重点。
1.做好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国家依据事项”和省政府原下放给广州、*市政府的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审核工作。
2.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检查和监督。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以及国务院的有关要求,对各地、各部门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情况进行一次大检查。
3.加强对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
4.大力推动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将制度建设作为我省下一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重点。以《行政许可法》为依据,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审批制度为目标,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创新,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批管理机制、审批运行机制和审批监督机制。研究制订《广东省行政审批管理监督办法》。
(二)地级以上市、县(市、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重点。
1.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根据省政府第三轮行政审批事项调整目录,对相应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坚决废除无合法依据的行政许可事项。
2.对本地各有关单位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3.按照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
4.积极创新审批方式,推行电子政务和“一站式”审批服务。
三、*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和协调,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二)继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要根据《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法规、规章要求,继续对不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
(三)认真制订后续管理办法。对取消而又确实需要制订后续管理措施的事项,应根据事项的性质、内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后续管理办法,防止出现管理脱节,形成管理真空。
(四)依法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要按照《行政许可法》要求,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要明确审批的依据、内容、条件、程序、时限等有关事项,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加强审批管理,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改进审批方式,提高审批效率。
(五)加强检查和监督。建立审批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内容以及违规审批承担的后果等事项。各级行政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各部门审批行为的检查和监督,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作用。
(六)积极培育、规范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规范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行为,加强对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监管,促进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自律,推动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健康快速发展。
行政审批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创新管理方式,打造创业创新便利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要,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根据《关于开展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在全区开展“三思三创”建设“三区三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行政审批工作实际,现制定我区开展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改革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开展“三思三创”、建设“三区三城”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创新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和廉洁型政府的要求,在行政审批职能归并改革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和推广多部门联合审批运作机制建设;
以慈城卫星城为试点,研究制定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和国土、环保、消防、安全以及水电气等联合审批机制;
审批服务延伸至社区(村)、街道(镇),进一步推广网上行政审批申报平台的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二)改革目标
1、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将先进行政管理方式和标准化理念引入行政审批服务的改革。通过建立单个事项审批标准、多部门联合审批标准和联合审批运作机制,实现以下基本目标:一是行政理念进一步更新。各级各部门公务人员要破除管理者本位思想,树立“以民为本,服务至上”理念。二是行政审批标准化程序进一步提高。每一审批事项的依据、条件更加明确,审批程序更加便捷高效,审批行为更加规范。三是投资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为投资创业者提供更加便捷、透明、高效的行政审批服务,同时也为政府提供有效的调控手段。四是联合行政审批运作机制进一步顺畅。涉及多部门审批事项的政策规定之间衔接更加紧密,互动协作更加顺畅。五是行政审批权力运作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进一步压缩,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又相互协调的批管分离体制得到巩固和深化,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得到切实保障。
2、审批服务延伸至社区(村)、街道(镇),进一步推广网上行政审批申报平台的应用。实施社区(村)、街道(镇)两级全程服务机制的目标:一是变群众跑为干部跑,政府部门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企业和群众,体现政府的“民本”意识。二是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实施二级机制和网上申报平台相结合的审批方式后办事人只要进一个门,见一个人即可,有效解决多门跑、多次跑、多人跑的问题。三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3、探索实行行政审批事项回访制度。以“换位思考、便民为民”为出发点,每个行政审批事项建立“一事一评电话回访”制度的目标:一是在认真研究工作人员、办事群众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推动工作重心前移,对审批事项进行电话回访。二是更好地听取行政相对人对我区行政审批工作的意见建议,全面掌握工作人员办件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及时处理办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总体任务和工作步骤
(一)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
通过分步制定不同行业的许可(准入)标准,逐步建立一整套基于区权限内的行业准入等方面的行政审批一体化标准,同时建立联合审批会审工作机制,实现行政审批标准一体化、环节整体化、进度同步化、过程透明化。
为有序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工作,将关系民生的七类热点行业作为重点,研究制定不同区域、不同功能定位的行业准入标准和流程。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责,在一次性按时完成单个事项审批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完成多部门联合审批的标准和流程制作并实施。具体步骤:
1、编制单个事项的行政审批标准(3-5月)。区政府各职能部门要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实施细则以及行业规定,重点梳理每一行政审批(包括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服务)事项的前置条件和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标准和流程,详细列明对不同的投资主体、投资规模、经营面积、兼营内容等情况下的不同条件和要求,以及申办人必须履行的义务,并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格式(样本另发)以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开。
本项工作由区政府各行政审批职能部门负责,区监察局、区法制办、区审管办指导督促。
2、完成多部门联合审批的行业标准和流程制作(5-8月份)。重点包括推进餐饮业、文化娱乐业、修理业、金属制品加工业、再生资源回收业、宾馆业和洗浴业等七类行业的联合审批标准编制工作。
在联合审批的标准和流程研究制订过程中,要列明上述试点行业的区域规划标准、产业准入标准、城市管理标准、环保标准、消防标准、治安标准等方面内容,一次性告知行政相对人。涉及审批标准和条件互为前置或相互矛盾的,由区审管办、工商分局、规划分局、区城管局牵头协调统筹解决。
本项工作由区审管办、工商分局、规划分局、区城管局牵头,相关责任部门参与,并选择餐饮业和宾馆业开展改革试点,今年8月底前完成标准和流程编制并实施。
3、建立健全联合审批标准及运作机制,积极推进网上审批和告知承诺制(8-10月份)。凡依法涉及两个以上部门(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确定主办部门和协办部门,按照“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内部运作、限时办结”的原则,建立联合审批运作机制。把行政审批的标准和流程固化到网上行政审批系统,探索实施网上申报、受理和审批办理,逐步实现行政审批全过程的电子化运作。
涉及工商企业注册前置审批告知承诺制的审批事项由区审管办、工商分局牵头。
(二)审批服务延伸至社区(村)、街道(镇),进一步推广网上行政审批申报平台的应用。
1、街道(镇)健全两级全程服务机制,明确分管领导1名和两级全程员各1-2名报区审管办,社区(村)配置应用网上行政审批申报平台网络与电脑。
2、区审管办组织全程员和网上行政审批申报平台应用培训班。
3、各审批职能部门要围绕审批服务开展员预约上门服务。
(三)创新行政审批事项回访制度。以“换位思考、便民为民”为出发点,每个行政审批事项建立“一事一评电话回访”制度。各审批职能部门全部审批事项的申请人名称、电话,受理人员等要素及时上传至区电子监察平台或报送至区审管办,由审管办派人统一进行“一事一评电话回访”,并将回访结果报送区监察局和反馈给各单位。
(四)慈城镇以卫星城建设为试点,研究制定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布局和国土、环保、消防、安全以及水电气等联合审批机制。促进慈城范围内的多部门审批事项的政策规定衔接更加紧密,互动协作更加顺畅。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区服务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周密部署,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全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要把涉及的各项工作作为新的历史阶段政府管理创新工程、服务社会和公众的民心工程、廉政工程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
(二)勇于创新,高标准推进改革。各部门要敢于打破陈规,勇于开拓创新,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高起点、高要求、高质量地推进改革,切实把此项改革作为得民心、惠企业、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实事工程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