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工作要点 >

社会信用体系工作要点【五篇】

时间:2023-06-28 08:00:09 来源:晨阳文秘网

社会信用体系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信用体系工作要点【五篇】,供大家参考。

社会信用体系工作要点【五篇】

社会信用体系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党的十提出了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__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__—2020年)》,明确了目标任务及分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各行各业全面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各个行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文件,专门成立了由翁杰明常务副市长为总召集人,张智奎副秘书长及市发展改革委、人行__营管部、市工商分局分管领导为副召集人,46家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全面统筹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可以说是再一次吹响了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集结号,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必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此,全区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学习,认真研读《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__-2020年)的通知》(国发〔__〕21号)和《__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渝府办发〔__〕135号)等指导性文件,切实吃透精神实质,统一思想认识,努力把__打造成为诚信高地,力争在全市乃至全国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事关当下,更惠及长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落实国、市要求的责任担当。中央、市就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明确要求,基于取得的初步成效和工作基础,市委、市政府将我区作为全市四个综合试点区县之一,这既是一份荣誉和信任,也是一份责任和工作安排,而且是要交账的,因此,各相关单位必须高度重视、积极作为、大胆探索,充分发挥试点示范效应,才能不负信任、不辱使命。其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区正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能够充分调动市场自身的力量净化发展环境,降低发展成本,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扩大市场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也是增强社会诚信、促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同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提升__发展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新常态背景下,我们说再造__发展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个方面,优良的信用环境也非常重要,这与前几天宏伟书记在招商引资专题调研会上专门提出的“优质服务,再造优势”的指示精神是一致的。如果通过努力我们真正建成了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的“诚信__”,这必将极大地提升我区发展软实力,有利于形成人流、资金流和其他要素汇集的“洼地”,积极推动__加快发展、提质发展、特色发展和科学发展。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既是一项全局性工作,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渐进发展的社会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在全市乃至全国都属于改革创新领域。因此,要想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有所作为,必须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如果不务实,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那信用记录就建不起来;
如果不务实,决策部署停留在会议上,政策措施停留在文件里,那联合惩戒就实施不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就成了一句空话。为此,各相关单位特别是今天在座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思考,主动建言,大胆探索,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工作方案和工作推进表,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试点各项工作,力争在深化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等领域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方面取得突破。同时,还要抓住我区法、检两院都是全国司法改革试点院的契机,力争在司法公信建设上取得一些突破;
此外,也要针对当前社会上对政府信用的质疑较多,要求建立政务诚信呼声较高以及宏伟书记把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再造优势的要求,力争在政务诚信上取得一些突破,确保全区有一两个领域在全市形成推广应用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真正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区政府督查室要会同区发改委,每季度对各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促检查并通报,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要向联席会议提交书面说明和下一步整改措施。

社会信用体系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新要求;
主要措施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051-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为各领域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2014年中改组先后召开8次会议,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改革重点进行了全面部署。2016年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的改革思路稳步推进,市场资源配置作用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未来一段时间,江苏省将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进国企、金融、财政、税收等领域的若干改革,如何具体去做、去把握,如何破解瓶颈,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重要课题和重大挑战。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契约经济、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作用巨大,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一、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推全面深化改革的举措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始于2004年,在全国起步较早、举措较多。历经十多年先行先试,取得了积极进展,形成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在“十二五”时期,为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加快推进既有本省特色、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全省各地各部门协同努力,以建设运行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为抓手,创建机制、构建平台、深化应用、服务发展,推动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强化组织推进机制。先后成立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设立省公共信用信息中心。2007年,省委、省政府召开诚信江苏建设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诚信江苏建设的意见》。各设区市也相继成立领导小组,形成省市县三级信用体系建设组织网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制度规划建设。先后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2008年,分别出台企业、个人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2015年3月出台《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5―2020年)》。基本建立起从信用信息记录、归集、共享、、应用、惩戒,以及修复的一条龙、闭环式的信用管理制度构架。2013年,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苏省社会法人失信惩戒办法(试行)》《江苏省自然人失信惩戒办法(试行)》和《江苏省行政管理中实行信用报告、信用承诺和信用审查的办法》,由国家发改委转发全国各省(市、区)。

三是强化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建设省级“一网三库一平台”(即诚信江苏网、省社会法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省自然人信用基础数据库、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与国家平台和“信用中国”网对接,成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载体。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按照信用数据目录、信用主体标识、信用建设规范“三统一”要求,全省13个区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基本建成,形成省市两级信息交换互补机制。

四是强化信用信息应用服务。在区域和行业广泛应用信用审查、信用承诺和信用报告,信用信息在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生态环境建设、社会综合治税、证照联动、绿色信贷以及工程建设领域等方面应用效果良好。建设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大厅和省行政服务中心查询窗口,稳步推进社会化应用。建立“双公示”“红黑名单”制度,以政府信用管理和涉及民生领域的信用信息应用为重点,开展跨地区、跨部门联动监管和信用奖惩,逐步建立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五是强化信用载体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开展 “百企示范、万企贯标”工程,质量信用建设工程,环保信用建设工程等,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能力。加强信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扶持和发展全省备案信用服务机构。持续推进信用长三角合作,成为国内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合作发展的先行区之一。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不断深入,全省信用环境明显改善,经济社会秩序明显进步,推动了江苏省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要求

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信用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社会治理和支撑深化改革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社会重视。党中央、国务院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重要支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在中央要求“将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大背景下,迫切要求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的功能定位,也为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

信用监管重心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的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为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基础,也对企业信用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改革化繁为简,有效解决了之前的信息孤岛现象,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是“宽进”的举措。“宽进”之后重点在“严管”,要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进一步明晰市场监管部门与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信息归集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转变。按照总理要求,今年要把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登记证也纳入进来,实现“五证合一、一照一码”。通过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实现“一人一码”“一户一码”,终身不变,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信用行为都记录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名下,为构建完整的自然人、法人信用档案创造条件。

信息应用向信用联合奖惩机制转变。信用联合奖惩是解决失信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信用信息应用的最佳出路。中央明确提出,要从更大维度、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推动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大格局。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上,着重强调,要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是指导和规范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工作的一个重要文件,也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顶层设计。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把《意见》明确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信用建设向重点领域转变。虽然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的诚信缺失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产品质量、法院执行等领域的严重失信行为高发、频发,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些严重失信问题将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后果不堪设想,倒逼我们必须加快重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从而推动各领域的若干改革落到实处。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主要措施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本身就是一项改革,是一场推动传统市场监管和社会治理方式的变革。结合当前国家以及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践和部署要求,今后一段时间,要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充分运用信用建设手段,发挥信用体系建设在深化改革工作中的支撑作用。

一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支撑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按照《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2015]51号)有关要求,推动有关部门充分运用大数据和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手段,全面建立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分类监管、事后信用联合奖惩机制,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和互联网信息融合,实现更宽范围、更深程度的共享,满足政府行政监管、公共服务和市场、社会的应用需求,为诚实守信者创业创新营造公平、开放的环境。

二是加强多部门联合监管,维护市场正常秩序。按照“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省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通过完善相关功能,依法公示社会信用代码、红黑名单、“双公示”等相关信用信息,进一步促进信用信息社会公开。以省级部门应用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加大信用联合奖惩合力,逐步建立起社会法人和自然人的跨部门、跨地区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不同信用状况的信用主体实施分类监管和联动奖惩,不断改革和创新监管方式,提高行政监管效能。以贯彻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出台的相关信用管理办法为契机,推动在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公共服务、政府资金项目审批、招标投标、评优评先、环境监管、质量建设等工作中落实信用承诺制度,应用信用审查制度,使用信用查询报告,强化信用的约束作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三是支撑社会治理创新,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充分利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改革成果,推动有关部门建立各行业、各系统,以及各环节、全流程的社会主体信用记录,并实时纳入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涵盖所有市场主体、所有领域的社会法人、自然人信用档案。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试点示范,探索区域试点和部门示范有机结合,推动信用示范试点向社区、街道、农村、家庭、学校、机关等各层级延伸。开展各类信用宣传活动,加大对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媒体宣传报道和案例剖析力度,通过信用宣传或奖罚机制,提升社会信用意识,净化社会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1] 徐幸.加快信用建设,助推改革深化[J].浙江经济,2016,(10):6-8.

[2] 潘文.简政放权,激发非公经济活力[J].科技风,2016,(12):73.

社会信用体系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专家指出,整体看,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经历了从金融、经济到社会范畴,从局部领域到社会其他领域,从一行业到多行业,从中央各部门到地方的发展历程,其中,还重点突出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农村信用体系的建设,实现了从广度到深度的纵深发展。

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多次明确提出把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项基本制度来抓。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2007年,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以法制为基础,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健全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建立全国范围信贷征信机构与社会征信机构并存、服务各具特色的征信机构体系,最终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为进一步统筹协调、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牵头召开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落实部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急需重点推进的十项工作。2008年,国务院进一步明确人民银行承担“管理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职责,并牵头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在人民银行与各部门、各地区共同推动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较为快速的发展时期。

在此期间,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范围和内涵也不断扩充。从金融领域信用体系建设(金融征信),扩大到经济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经济征信)。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扩大至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领域的信用建设,既涵盖经济领域,又涵盖道德范畴。

同时,我国行业信用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在人民银行的协调、推动下,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完善行业信用记录,推进行业信用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本行业、本部门信用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多数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了本行业与信用相关的信息系统,对管理对象实行信用评价,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部分部门之间实现了信用信息互联和共享,提高了信用信息的使用效率,促进了部门之间的联合监管。

多数省、市、区也建立了当地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调机制,部分地方成立了当地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制定了促进当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制度,有效推动了地方信用建设。多数地方政府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加强了信用信息的公开,促进信用产品的应用,推动政府信息联网工程建设,实现了不同部门信用信息在地方内的交换和共享。

在重点领域的推进上,2010年,人民银行印发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步入规范和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近年来,人民银行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搭建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等方式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国累计补充完善中小企业信息235.3万户。实践证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在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提高社会信用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我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走上了规范发展的道路。人民银行协调相关部门,通过建设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开展农户信用评价、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活动等形式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为1.48亿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并对其中9784万农户进行了信用评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创新农村信用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相关专家指出,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防范金融风险、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在当前市场经济活动中,逃废债务、拖欠贷款、偷逃骗税、商业欺诈、非法集资等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经济秩序和金融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于防范和惩治失信行为,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维护正常社会经济秩序,推进政府部门依法履职,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2003-2013)》在谈到未来发展时表示,“未来五年,要以健全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化体系为基础,以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地方信用建设和征信市场发展为重点,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这句言简意赅的表述,既点明了未来发展的基础,也指明了发展重点和方向,清晰地勾勒出征信体系发展的未来模板,着重凸现出法制、市场、体系等几个关键词。”来自华安证券的宏观分析师指出。

具体措施上,《报告》明确,将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发展纲要(2013-2020)年》为指导框架和发展原则,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的作用,积极推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各地方、各行业主管部门推动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本地方、本行业的信用信息记录,在各部门、各地方信用信息基本分工明确的基础上,记录个人和机构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信用状况,在此基础上推动信用信息在行业间、地区间的交换和共享。要促进信用信息的应用与服务,促进企业和个人自律,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推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一、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正处于加快建设的重要时期,信息化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中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倍增和优化作用,已经成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支撑手段和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推动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保障。统筹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建设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是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金保工程”是政府电子政务核心平台之一,具有支撑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的功能。目前,我市已在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业务中应用了人社部统一开发的全国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软件,发放社会保障卡77万张。养老保险使用全省统一软件,失业保险未使用软件系统。劳动力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尚未按全国统一软件(劳动99)正式启动。按照全省金保工程的统一安排,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一软件正在启用。依托电子政务的金保专网正已向县区、街道乡镇覆盖。医保网络已与500家医院药店连接,实现了就医购药的实时结算。市人社局门户网站和医保、就业、人才市场网站等已经开通。这些都是我们升级更新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但是,这些计算机设备大多是年前后购置建设,设备处于超期服役,老化频临淘汰的状况;
资金投入不足,分散建设水平低下;
信息化队伍力量薄弱,县区信息化建设的专职机构和人员尚未落实;
信息化机构管理方式不适应工作需要;信息共享程度较低,业务协同能力较弱等问题。与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实需要差距很大。即使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也处于落后的状态。几十万人的数据只有一台pc服务器或几台pc机在管理,不能满足日常业务工作的需要,不能为广大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业务办理和查询服务,更不能为决策分析提供数据依据。数据安全隐患重重。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部、省、市信息化发展战略部署,坚持“统一建设、应用为先、体制创新、服务为本”的基本原则和“整合、应用、共享、安全”的方针,围绕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工作,以现有网络系统和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推进网络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为重点,以深化业务应用和信息利用为根本,着力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着力推进管理体制创新,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实现“五险合一”的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突出重点、一体化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社会保障、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就业等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突出“五险合一”和网上办公、网上申报、网上办理的主要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金保工程”主干网,形成统一的核心应用软件,同时兼顾我市机构设置的特殊性。

──统一规划、规范运作。坚持规划先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按照规范设计、规范招标、规范建设的要求,实行“金保工程”独立运行,系统内部信息耦合,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可靠实用、适度超前。按照成熟先进、持续稳定的需求确定信息系统的建设规模、软硬件档次及网络通信技术,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良好的可伸缩性,既立足于现行政策和管理体制,同时为将来改革和业务发展备有余地。

──加强管理、监管并重。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分级负责、分级管理、监管结合、同步推进。统筹考虑管理工作中人才、制度、机制等方面建设,早做谋划,早定方案,及早运作,同时做好同金融等相关部门、单位的协调沟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安全可控、方便使用。系统建设必须始终遵循国家和省市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规定,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便捷。

三、工作目标。

按照“西北创一流、全国争上游”的要求,以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水平为目标,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总体建设要求,紧紧围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重点工作和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增强网络性能,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险、就业服务、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监察等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的信息化水平,建设完善市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并实现两者的整合,为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之间的协同办理及跨地区协作提供技术支持;
建立和完善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一数据中心,建立覆盖城乡各类人群的社会保障资源数据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延伸到街道(乡镇)、社区(村)。建立市社会保障服务网、12333服务电话、社区平台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联动体系。在完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基本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应用系统,基本形成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安全可靠,覆盖全市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全面建立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1.建设“五险合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信息系统。将金保工程覆盖的业务范围从社会保险、就业管理服务扩展到劳动关系、人事人才管理等业务领域,实现系统内各项主要业务的整合,通过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之间相应衔接和协同办理。

2.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市域网覆盖到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基础上,全部覆盖到各县区社会保险、就业服务机构、就业培训机构、人事人才、社会保障监察机构,实现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内部互联互通,并通过主干网实现系统内的网络互联,以提高系统内的信息共享程度和业务管理的协同工作能力。建立覆盖全市人社工作联通城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网络。并实现与公安、财政、税务、工商、金融、教育、卫生、民政等相关部门的网络衔接应用,要达到“数据向上集中,业务项下延伸”的目标。

3.公共服务系统进一步完善。完成公共服务系统基础平台和信息库、数据库建设,集成网上办事(网上职介、网上申报、网上年检等)和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建立比较完善的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近、就地办理,减轻社保大厅经办压力。

4.宏观决策支持形成体系。实现包括统计分析、监测预警、预测分析、风险分析、政策仿真在内的多层次决策支持模式。信息系统成为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的重要支撑手段。

5.系统安全体系基本建立。建设异地容灾中心,加强系统安全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系统安全建设方案和运行管理制度,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健壮性。提高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监督力度。为我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发挥效益。

四、主要任务

(一)网络系统建设

1.建设和完善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中心。实现设备、网络、数据、人员、应用系统的集中和整合,实现县、区数据向市级数据中心集中管理,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建立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地实现数据和网络系统的安全保障。

2.完善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完善市数据专网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扩大联网应用范围。建设覆盖县区、街道、社区、乡镇、定点医院、定点药店以及相关单位(部门)的网络系统,上联社会保障部、省,形成部、省、市、县区、街道社区网络互联互通,并实现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3.建立覆盖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的集中式资源数据库。对各类业务数据进行整理和整合,实现“同人、同城、同库”;
逐步建立标准统一的市级业务经办数据库(含异地和交换)、宏观决策数据库、基金监管数据库。

4.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府门户网站群,建设统一的网上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基于统一的安全信任体系和互联网技术的自助式网上业务办理,逐步扩大应用的业务范围,使网上缴费申报、网上审批受理、网上投诉举报成为业务办理的一种重要形式;
继续推进12333电话咨询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扩展咨询范围,将服务领域从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工作,向人事人才管理等其他领域扩展。同时,继续完善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做到拓宽广度、增加厚度、提升效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进一步加强“12333”宣传,提高社会影响力;
开展基层平台建设,在街道社区和农村乡镇普遍建立综合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窗口,在权限控制、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服务功能通过网络延伸到基层,为社会公众就近提供服务。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公共服务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政策和咨询、就业信息、社会保险账户查询、投诉举报及业务受理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实现社会保障服务向下延伸,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

(二)应用系统建设

1.推广应用部、省社会保障统一应用软件。重点推进部、省组织开发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统一应用软件的应用工作。

2.实现“一卡通”。基本建成全市统一、功能齐全的社会保障卡系统,建立覆盖全市的卡服务网点和规范的卡管理体制;
加快社会保障卡的发放进度,在继续做好城镇参保人员发卡的基础上,推进向农村参保居民的发卡工作,在利用社会保障卡就医买药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卡在办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中的应用,实现“一卡通”。

(三)加强运行维护监管

1.完善运行维护系统。市、县分别完善网络运行、信息维护、策略配置以及系统恢复和数据备份等系统,为金保专网的稳定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2.加强数据分析,建立基金监管系统。建立针对各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的制度化的分析预测机制,实现包括统计分析、监测预警、预测分析、风险分析和精算在内的多层次决策支持模式;
建立宏观决策分析系统,通过对各类统计数据的应用分析,为宏观决策提供相关依据。建立多部门网络互联、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系统,实现对社保基金的非现场监督,促进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保障社保基金安全、规范运转。

(四)实现规范管理

1.完善管理制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制定市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有关制度。各县区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和完善本地区信息化建设、使用、安全、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2.健全标准规范。坚持规划先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管理,按照规范设计、规范招标、规范建设的要求,实行“金保工程”独立运行,系统内部信息耦合,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五、实施步骤

统筹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建设需求,通过信息平台的升级改造,将其中需要信息化支持的内容全部纳入金保工程,具体项目进度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项目进度表》。

(一)一期工程(8个月):建成金保工程市级统一数据中心建设;
推动市级社会保障网络向县区、街道、社区、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进一步延伸;
在市本级以及县区推广实施部、省统一应用软件,完善和扩展软件功能,完成社会养老保险、劳动就业统一软件的全市应用,实现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业务的信息化管理;
12333电话服务系统覆盖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类业务;
进行全省统一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及试点运行。建设异地容灾中心。

(二)二期工程(6个月):完善全市金保工程统一数据中心建设;
进一步提高市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的覆盖面;
大力推进实施全国和全省统一的应用软件;
逐步建立劳动监察网络化和劳动合同信息化管理;
扩大全市统一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范围;
积极建设社会保障社区平台信息系统,并逐步投入应用;
探索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信息系统运行模式;
探索异地网上招聘求职、异地领取养老保险金和社会保险关系异地转移及劳动和社保业务网上办理等。

(三)三期工程(6个月):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到县区、街道、社区、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的全面覆盖,有条件的县区将网络延伸至村镇,实现与财政、税务、民政、银行、公安等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结;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完成省统一应用软件的全市推广应用,实现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各项业务协同管理,实现业务经办的全程信息化;
建立全市退休人员指纹信息库,实现退休人员生存状况信息化管理;
进行就业状况分析、社会保险数据分析、宏观决策分析试点工作;
推广应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信息系统;
进行异地网上招聘求职、异地领取养老保险金等业务的试点工作。同时,建立覆盖全市的宏观决策数据库,包括参保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劳动就业监测数据库,建立同城异地数据实时灾备中心;
遵循国家、省、市的规范和标准,将原有的劳动力资源信息系统和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规范和标准逐步一致,对劳动者就业和社会保险管理实现“同人同号同城同库”,实现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五险合一库”,实现“一单征缴”。在全市实现对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非现场监督;
实现异地网上招聘求职、异地领取养老保险金等业务的实时办理。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任组长,局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分管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协调“金保工程”建设工作,并加强与外地“金保工程”建设的学习考察交流工作和推广应用工作。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将“金保工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

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组织实施,重大问题提交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具体组织协调工作由市局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县区按照分级负责,做好本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建立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机制。建立接入金保专网平台的审核机制,市和县区各人社系统利用金保专网资源及接入金保专网平台安全保障有关方案、建设方案,应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审核。建立督促检查和业务指导机制,建立政策制订、业务经办和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协作机制,促进政策、业务和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

(三)落实信息化建设经费

按照金保工程建设统一规划、分级负担的原则,落实金保工程建设资金和运行维护费用,并按要求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费用纳入正常财政预算科目。同时,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多渠道筹措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资金。

(四)加强队伍建设

建立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公开引进一些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一套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工作机制。为“金保工程”建设培育一支强硬的队伍,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提高信息化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信息化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信息系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建立全市信息系统技术服务联动体系,实现优势技术资源共享,保障工作持续发展。探索建立工作激励机制,为信息化人才充分发挥才能创造良好环境。

(五)加强协调配合

“金保工程”建设是一项重点工程,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相关部门、单位要从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转变工作作风的高度出发。重视“金保工程”建设,确保按时、按要求完成各自任务,具体任务分工是:

局机关:机关业务应用需求;
办公自动化需求;
档案管理应用需求;作好协调工作;经费车辆保障。

社保局:负责养老保险系统的应用;
配合信息办对历史信息的校验、整理入库;
负责县区社保局联网运行的协调工作;
参加五险合一业务流程讨论。

医保局:负责医疗保险系统的应用;
负责县区医保局的联网运行的协调工作;
负责医保业务需求的确认;
参加五险合一业务流程讨论。

就业局:负责就业保险系统的应用;
配合信息办对历史信息的校验、整理入库;
负责县区就业局联网运行的协调工作;
参加五险合一业务流程讨论。

劳动监察大队:负责两网化建设的应用工作。

仲裁院:负责仲裁业务的需求调研和软件的应用工作。

人才交流中心:并入社保专网。

社会信用体系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镇4个“信用村”授牌(匾)仪式,我谨代表**县农村信用联社向莅临开业庆典的各位领导和各位嘉宾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4个村的信用试点成功和顺利挂牌表示热烈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端正方向,发挥作用,鼎力支持三农经济发展

我们***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前身是***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按照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依据银监会《关于印发县(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组建审批工作指引的通知》精神,在省银监局、省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大利支持下,我们把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作为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大事来抓,以明晰产权关系、转换经营机制为重点,认真开展了统一法人社的筹建工作,并取得重大成果,***年**月**日,省银监局正式核准***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挂牌开业。近年来,我县农村信用社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坚持“扎根农村、贴近农民、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不断扩充资本规模,壮大资金实力,优化信贷结构,改善服务质量,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以支持三农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积极拓展各项业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至2012年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万元,比年初净增万元,完成全年计划的%;
各项贷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万元,占贷款总额的%。

特别是在支持三农发展方面,全县农村信用社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金融方针政策,坚持为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把服务“三农”和发放农户小额贷款贯穿全年工作始终,把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负重前行,无怨无悔。一是积极落实“惠农工程”,扎扎实实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认认真真规范小额农贷,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水平,确保了小额农贷足额到位,有力支持了三农的发展。二是创新服务理念,为农户提供致富信息,扶持当地特色种植产业的发展,通过扶持种植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减轻金融危机对农产品销售的影响,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大力支持农户开展多种经营,支持养鸡、养猪、养兔等养殖项目。通过信用社的带动和扶持,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社的双赢。2011年全县信用社净增存款***万元,累计发放小额支农贷款***万元,实现利息收入***万元,实现利润***万元。

以上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省银监局、省联社、市县人行、市县银监分局的悉心指导,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县农村信用社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劳动。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理事会向一直关心和支持信合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二、情系百姓,攻坚克难,全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将此作为优化投资环境、提升人的素质、提高科学发展水平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着力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县信用联社更是把信用乡镇的创建、信用村创建工作包括信用村试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一是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营销机制进一步优化。农户信贷评分体系不仅对信贷相关信息进行评分,而且对家庭信息、综合信息等能表明农户非信贷情况信息进行评分,从而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对农户进行评价。信用评价体系推动了信用社贷款营销机制的变革,促进了信用社资金的合理使用,扩大了信用贷款的覆盖面,有效满足了农民的贷款需求。

二是注重信誉,农民群众诚信意识普遍增强。各乡镇都把“信用村”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无形资产,想方设法帮助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形成了良好的信用氛围,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以农村信用户为主体,信用社、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农户“四位一体”的社会信用服务体系。

三是贴近群众,金融服务经济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拓宽了信贷条件;
建立了“订单农业+信贷”服务模式,大力支持主导产业发展;
推行“”“”“”业务,实现了信贷消费一体化,还款还息智能化,开辟农户小额贷款“绿色通道”;
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共评定授信个体工商户户,授信总金额万元,组成“信用共同体”个户,占授信总户的%,有效破解了农户、个体工商户贷款抵、质押不足的瓶颈问题。

四是心心相印,进一步密切了社群关系。信用工程建设不但给农民、个体工商户提供了经营资金,而且送科技、送信息,架起了信用社与客户的连心桥,使群众体会到信用社是“农民自己的银行”,使社村、社群关系更加融洽。信用工程创建为农村信用社赢得了支持,赢得了地位,各村普遍与农信社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村级企业和村民的闲散资金,绝大部分存入信用社,壮大了农信社的实力。信用社以解决农民贷款难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良好信誉,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有效地促进了自身发展。

五是方便群众,实现了和谐共赢的可喜局面。通过信用工程创建活动,不但农村信用社掌握了农户信用状况、农户特长和还款能力等大量信息,而且有效简化了贷款手续,农户仅凭贷款证就可随用随贷,缩短了贷款办理时间。通过拓宽农户小额信贷服务领域、提高小额贷款授信额度、改进小额贷款服务方式等举措,有效满足了广大农户的信贷需求,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矛盾。

在信用村试点工作过程中,1、精心组织。为了使信用村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根据郁南联社农村金融改革综合试点行动方案,***镇成立了以镇委书记为组长、县联社理事长为副组长的信用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操性强、按步骤、分阶段的实施细则。联社领导多次深入一线开展指导工作,联社专业部门积极配合,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从而使试点村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在领导小组的精心部署下顺利推进。2、多方联动。同以往信用等级评定不同的是,本次信用村试点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当地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政府、村委、农信社多方配合下,在整个村委乃至全镇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完成信用村试点工作。3、广泛宣传引导。自信用村试点工作开始,镇政府与农信社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媒体,集中召开动员会,挂横幅、发宣传单张、下乡发动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对个人征信的作用、信用村(户)的条件和好处等深入人心的讲解宣传,使信用村建设家喻户晓。为确保宣传效果和引导正确,联社信贷管理与资产保全部和桂圩信用社组织专业人员对参加宣传发动工作的镇府干部、村委会成员进行了培训,使全体工作人员熟悉信用村建设的相关知识及实施细则,以点带面扩大正面宣传,达到如期的如期效果。

当然,我们的工作不是尽善尽美,工作中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三、精诚服务,完善机制,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信用工程构筑进展为新的发展契机,认真调研农村信用工程创建、信用体系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向各级党委、政府建言献策,鼓励和引导基层创建信用村、信用乡镇的优惠政策。健全完善惠农补贴支付及村集体资金管理办法,加强涉农扶持资金管理,确保各项财政涉农补助资金方便快捷、按时足额发放到村到户。同时加强信用教育,通过各种宣传工具和阵地,宣传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道理,营造诚实守信的氛围。

希望基层信用联社以这次下一次挂牌开业为契机,在改革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深化改革,不断探索科学经营的新路子,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县经济发展再立新功。进一步拓宽支农服务领域,加大支农力度,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希望信用社广大员工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新的起点和动力,抓住机遇,不辱使命,紧紧围绕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大局,认真履行各自职责,为建设富裕和谐新农村做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