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工作要点 >

2023岗位工作管理制度【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7-09 16:4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岗位工作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一、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5月26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学习了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岗位工作管理制度【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岗位工作管理制度【五篇】

岗位工作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5月26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学习了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对当前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就如何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作了说明和强调,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该项工作分三个时段完成,即:6月30日前上报全县的实施方案,8月31日前各事业单位上报实施方案,12月31日前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求全市各单位和县区政府要严格按照市里的安排部署,按时按质完成全市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是各类人才的重要聚集地,是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阵地。多年来,事业单位为促进我县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关系到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对促进*经济社会实现追赶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聘用制度是以岗位为基础的,岗位设置是聘用制的前提,只有按岗聘用,才能真正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岗位设置管理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既区别于党政机关,也区别于企业,并充分反映从事专业化服务特点的新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20*年,国家人事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20*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均提出要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提出了通用的岗位等级,为事业单位千差万别的岗位设计了通用的等级标准和基本任职条件,为人才成长搭建了通道;
阐明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创造了条件;
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这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上创新和重大的政策调整,这一制度的确立,为事业单位把聘用制度作为基本的用人制度,把岗位管理制度作为基本的人事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是改革制度、严肃纪律、规范秩序、完善机制,核心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变为岗位绩效工资制,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与岗位结合在一起的,薪随岗定,这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密切配套,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制度设计。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实施新的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的基础。20*年国家下发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办法,提出了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要求,新的工资制度是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因此,必须抓紧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下一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奠定基础,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第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选人和用人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岗位是选人的前提,是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重要条件和依据。公开招聘制度作为事业单位选人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为事业单位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岗位是聘用的基础,岗位设置直接关系到聘用制度的实现,推行聘用制度,加强岗位管理,必须从规范岗位设置入手,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试点、探索和实践,推进步伐进一步加快,政策日趋完善。实践证明,公开招聘有利于在全社会创造公平、公正、择优的竞争环境,杜绝人事腐败现象,在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促进事业单位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年,中央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用人机制不活、效率不高和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的情况,提出了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
20*年以来,国家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今年2月,昭通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昭通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
我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经昭通市人事局审核批复,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已联合行文下发到各单位。这些政策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制度建立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和文件依据。一是明确了岗位类别的设置。统一了事业单位通用的三种岗位类别,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并分别提出了三类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管理岗位的设置立足于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立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专业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立足于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明确了岗位等级的设置。根据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依据岗位性质、权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的不同,对事业单位三种类别岗位分别划分了通用的岗位等级。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这样的设置使事业单位的岗位划分更细、更明确、更具体。三是明确了岗位结构比例设置。岗位结构比例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关系。岗位结构比例有两类,一类是岗位类别的结构比例,一类是岗位等级的结构比例。四是明确了岗位设置管理体制。在岗位设置管理中,人事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和组织实施。事业单位是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自主确定本单位具体工作岗位的等级,在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下,自主制定岗位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各乡镇、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政策和文件,在实施过程中,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一是坚持重在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岗位设置对每类岗位确定了通用的岗位等级,规定了基本的管理办法,构建了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事业单位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要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把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基本制度作为实施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是坚持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的。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与岗位工资一一对应,岗位设置、岗位聘用与工资待遇紧密结合在一起。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保证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实到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证了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施的实际效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

三是坚持与现行政策规定相衔接。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必须既坚持改革的方向,又要注意处理好与现行制度和政策的衔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虽然已经明确,但很多新的制度和政策仍在创建过程之中,过去一些有效的政策在过渡时期仍然会继续执行。这次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置的等级与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级别是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在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框架内划分,工勤技能岗位等级与现行的工人技术等级相一致。这种制度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尽量减少与现行制度产生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岗位设置管理的同时,认真处理好与现行制度、政策的相互衔接,确保政策执行不脱轨、不走样。

四、强化措施,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稳步实施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事关我县事业单位功能和社会作用的发挥,事关事业单位新型人事制度的建立,事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事关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工作顺利完成。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规定,确保本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二要严格程序,严肃纪律,确保各项政策较好落实。岗位设置管理涉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到人事制度改革的各个环节,政策性强、程序复杂。实施岗位设置管理,严格执行政策是核心,严格工作程序是关键,严肃人事纪律是保证。要加强学习,掌握政策规定、熟悉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对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加强请示汇报,及时沟通衔接,不得随意开“口子”。人事部门作为综合管理部门,对不按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将不予确认岗位等级和兑现相应的工资待遇,情节严重的,要通报批评,按人事管理权限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和规定落到实处。

岗位工作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同志们:

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我市教育人事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广大教职工高度关注,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教育人事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积极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我市教育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下面,我就全市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重大意义

在教育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对于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单位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教育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教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6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7月中组部和人事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了“探索和完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干部人事分类管理制度”的要求。岗位设置管理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既区别于党政机关,又区别于企业,充分反映从事专业化服务特点的新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在我市教育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求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我市教育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进的重要一步,也是一项重要的政策调整和制度建设。

第二,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建立和完善教育事业单位用人新机制的重要基础。教育事业单位用人新机制是健立合同用人机制、公平竞争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分配激励机制、人员退出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建立健全六个机制是重要基础。

岗位是聘用的基础,岗位设置直接关系到聘用制度的实现。作为教育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岗位管理体现在教育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各个环节,成为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岗位考核、岗位培训、收入分配等制度的基础和依据。总之,岗位设置管理涉及到教育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加快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才能尽早形成符合教育事业单位规律和特点的用人新机制。

第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改革教育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紧迫需要。,开展了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次事业单位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岗位绩效激励功能,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变为岗位绩效工资制,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在按国家规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之前,专业技术人员暂按所聘职务对应岗位的最低等级套改岗位工资,待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并经批准后,再按确定的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在没有被认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前,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只能套改到对应岗位工资的最低等级。被认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后,才能根据所聘岗位确定相应的岗位工资待遇。我们必须抓紧做好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缩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岗位设置管理的“时间差”,以确保教育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二、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要求

为了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其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和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教育厅印发的《四川省高等学校、义务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三个指导意见(试行)》,是我们开展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我们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政策和要求。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基本精神:

第一,坚持重在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岗位设置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对每类岗位确定了通用的岗位等级,规定了基本的管理办法,构建了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事业单位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要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一方面,岗位设置管理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是一项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制度创新;
另一方面,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单项制度,不可能解决现行单位人事管理中面临的所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首先把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先建立起来,先入轨运行起来。

第二,坚持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实施岗位设置管理不单是用人制度改革的需要,而是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的。过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试行的是职务等级工资制度,这是与人结合在一起的,待遇随人走。这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就是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度变为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这个工资制度的特点突出了工作岗位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与岗位结合在一起,待遇随岗定。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与岗位工资一一对应,岗位设置、岗位聘用与工资待遇紧密结合在一起。要真正建立起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设置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进度,推进岗位绩效工资的实施进度。

第三,坚持与现行政策规定相衔接。岗位设置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必须既坚持改革的方向,又注意处理好与现行制度和政策的衔接。管理岗位1-10级,依次分别对应现行的部级正职到办事员10个级别;
专业技术岗位13个等级是在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框架内划分的,为解决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台阶过少、平台过大的问题创造了条件;
工勤技能岗位中 技术工的5个等级与现行工人技术等级相一致。这些制度安排,主要是考虑减少与现行制度的矛盾和冲突,确保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的平稳过渡、顺利实施。

三、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国家和省上对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力以赴、稳中求快。这项制度的推进,涉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重大变革,涉及全市教育事业单位3万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工作推行中,必然会遇到来自传统观念和原有制度、机制的阻力,同时也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区县教育局、各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全面顺利实施。

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各区县、各单位要统一思想,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精神和政策规定,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把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工作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中来认识,作为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来落实,结合实际情况,周密部署,稳慎实施。各区县、各单位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组织精兵强将,建立工作责任制,明确工作要求,层层抓好落实,确保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积极稳妥进行。各区县和各单位要按规定的审批程序,认真做好本地、本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方案)的制定(审核)工作。市教育局要求全市六区县在明年3月底以前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实施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因政策滞后、管理不规范带来的新问题,请大家及时与教育局人事科联系,与当地政府人事、编制等部门联系,以便及时掌握、及时研究、及时解决问题。

二要认真领会精神,严格执行政策。各区县和各单位要组织人事、纪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熟悉和掌握各项政策规定,严格执行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要在实施中深入细致的向广大教职工做好政策解释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历史原因和客观实际,统筹协调和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把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维护好。决不能借改革之机打击报复,甚至剥夺教职员工的劳动权利,也绝不允许以搞活单位内部分配为幌子,侵占教职员工应得的合法报酬。要切实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执行各项政策规定,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工作、做到令行禁止。

岗位工作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管局岗位设置;
调研;
情况;
必要性;
问题及原因;
意见和建议

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任务繁重,关系到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也是省高管局在实现人才有效管理的关键步骤,必须积极稳妥的做好这项工作。针对省高管局岗位设置现状和存在问题做了一些粗浅调研,现调研情况如下。

1. 岗位设置及人员聘用基本情况

自2007年底启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以来,按照省人事厅有关规定,对事业单位的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实行总量控制。根据全省规定的1:3:6的总体控制目标,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实行分级分类控制。分级控制目标为:事业单位0.5:3:6.5。截止2011年底省高管局纳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编制共143个,4其中管理岗位37 人,专业技术岗位76人,工勤技能岗位30人。

2. 完善岗位设置必要性

2.1 完善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省高管局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省高管局人事聘用制度以岗位设置为依据,岗位设置为人事聘用制度的推行提供保障,两者相辅相成。在人事制度改革中,要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用人机制的转换,就要坚持把聘用制度作为事业单位的基本用人制度,把岗位管理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管理制度,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通过岗位设置有效解决人员能上能下问题,有利于打破职务终身制,促进人才的脱颖而出,以便最大限度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2.2 完善省高管局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省高管局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体现高速公路管理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变为岗位绩效工资制,这是对收入分配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现行的岗位管理仅仅停留在宏观管理上,没有出台符合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切实可行的管理、评价、激励、保障机制。

2.3 完善岗位设置管理是省高管局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重要依据。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按照择优、竞争、公平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签订聘用合同。这不仅有效杜绝了违规进人,而且还吸纳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优化了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了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活力。

2.4 完善岗位设置管理是省高管局人事制度改革实践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岗位是聘用的基础,岗位设置直接关系到聘用制度的实现。作为基本管理制度,岗位管理要体现在人事管理的各个基本环节,成为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岗位考核、岗位培训、收入分配的基础和依据。推行聘用制度,加强岗位管理,必须从规范和完善岗位设置入手。实行岗位设置管理是改革不断深入的必然结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3.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省高管局推行聘用制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改革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应该看到,聘用制改革只是省高管局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部分,目前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聘用制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岗位设置与现行编制管理不配套。作为岗位设置重要依据之一,编制虽说实行了总量控制,但按需设岗与加强编制管理客观上就是一对矛盾。由于机构编制审批的前置性及其管理的刚性,因编制调整的滞后,导致超编用人。因此如何按照高速公路发展的需要科学设岗,与在编制名额范围内合理用人,就成了岗位设置管理的两难选择。

3.2 岗位管理制度不完善。现行的岗位管理仅仅停留在宏观管理上,没有出台符合不同岗位切实可行的管理、评价、激励、保障机制。

(1)管理办法陈旧。目前省高管局工作人员的管理,主要是参照公务员的一些管理办法,比如年度考核、奖金制度等,以及沿袭以往的一些管理办法,缺乏符合新时期事业单位特点的管理制度。近几年,国家要求实施的事业单位聘任制度,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办法等,虽然也贯彻落实了,但落实的效果并不明显。以全额事业单位为例,因为是财政全额拨款,工作人员不担心工资没有保障,只担心发多少,什么时间发,另外有多少奖金。至于工作上,只要不给领导惹“难子”,不得罪人,过得去就行。领导拿不住“刺”,群众挑不出“短”,考评起来,没有准确、硬性的评判“尺度”,说好容易,说不好难。考评结果不要最好,也不会最差,自然平平安安,工资照拿,奖金照发。竞争上岗制度不健全,人员竞争机制得不到满足,无法形成良性的流动机制。经年累月,有的地方人满为患,人浮于事;
有的单位想要的人进不来,想留的人留不住,不需要的人又送不走,“有人无才不能用,有人有才用不成”的尴尬局面难以改善。

(2)工资政策分配不均。在管理岗位人员按职员确定其待遇的,比本单位同工作年限工勤人员少,与专业技术人员待遇相比差别更大,挫伤了管理岗位人员积极性。三是竞争机制不健全。由于各用人单位的经费、人员工资都是由财政支付,因此单位都做 “老好人”,能聘都聘,聘不了的也推到人社部门,让人社部解释,按理用人权在单位,我们只是监督、审批,但在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都将矛盾推到人社部门。具体到工作,也不能按岗位设置做要求,能干的就多干,干不了的就少干或不干,工资干与不干都一样,因此也没有落聘人员的分流措施,致使人员流动不畅,无法真正做到变“单位人”为“社会人”。

岗位工作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岗位设置 管理 问题 对策

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 看似一个简单的设岗工作,实际上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变革和创新, 是一个十分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其核心是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通过实行岗位总量控制、结构比例控制和岗位等级控制,组织引导事业单位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逐步建立规范、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文结合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践,对岗位设置管理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结构不合理

具体表现在管理岗位冗员多,占单位岗位总量比例大。如有的市级公路管理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管理及后勤岗位数20个,专业技术岗位数61个,显而易见,专技岗位是主体岗位。但现有人员结构比例是管理及后勤岗位占岗位总量的57%,专技人员结构比例仅占岗位总量的43%,管理岗位数挤占专技岗位数,导致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严重不足,造成紧缺急需的公路建设、养护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由于缺少编制无法招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的发展。

2.岗位与职责不匹配

以岗定责,岗责相宜,是实施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明确规定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但岗位职责往往被弱化,实际存在有岗无责、职责不清的问题。有的岗位和它的低一级岗位或者高一级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没有严格区分,甚至出现高级别岗位和低级别岗位的工作内容倒置的现象。如某些高技术含量的工作由岗位等级较低且力不从心的人员负责,而岗位等级较高人员则仅负责资料整理等事务性工作,严重影响了单位的整体工作绩效。

3.因人设岗“加位加座”

为了所谓“求和谐,保稳定”,回避岗位设置管理中必然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即使没有空缺的岗位,也会特意在管理后勤部门设置一些岗位进行“一筐装”安置,让现有的员工,人人有岗,个个有位,皆大欢喜,出现“人情岗”或者“照顾岗”在所难免。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只是讲在嘴上,贴在墙上,没有真正落在实处。

4.管理制度缺失

首先,管理制度上缺乏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上岗机制。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高级职位往往为工龄比较长、资历比较深的人员设置的,年轻的专技人员即使有一技之长及较高的专业素质也鲜有机会,必须要“熬年头”,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原则和初衷。

其次,对“双肩挑”人员定位不明确,没有从实际工作需要严格控制“双肩挑”岗位数,造成但凡是领导必然要“双肩挑”的现象。使得“双肩挑”岗位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再有,薪酬制度对履行岗位职责缺乏激励作用。工资待遇与履职情况相脱节,一些高级别岗位人员领着高薪水,但做着简单轻松工作;
而一些在低级别岗位上的人员,薪水低却从事着高技术含量的繁重工作。任务轻重难易没有和薪资标准相挂钩,导致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难以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对策

1.建立竞争上岗制度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必须建立透明完善的竞争上岗制度,充分发挥竞争机制作用,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重品行、重能力、重实绩,不拘一格选拔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摒弃论资排辈,打破“铁交椅”,以工作实力、业绩论英雄,让员工们在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工作环境下竞相发展。

2.制定刚性岗位职责

岗因需而设,有岗必有责。要通过对本单位各类岗位的工作性质、目标任务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认真细致地考量分析,制定明确清晰的各类岗位说明书,确保岗位职责公开透明。同时,要切实增强岗位职责的刚性,将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与晋级晋升、评优评先挂钩。

3.坚持按需设岗

坚持按需设岗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关键。要严格依据编制部门核定的岗位总量以及单位的社会职能、职责任务科学合理设定岗位。控制各类岗位之间结构比例,突出主体岗位,“消肿”精简管理后勤岗位,将单位食堂、勤杂等一般性劳务工作,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对于原本在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后已调整岗位的人员,除工作需要“双肩挑”外,按现任岗位聘用,不得占用两个岗位数。在首次实行聘用制时,原固定制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五年内且连续工龄满20年以上、因体弱多病等原因难以坚持正常工作的,由本人申请,医院证明,单位同意,可在本单位内部提前离岗,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再办理退休手续,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可不占用岗位数。

4.发挥薪酬激励作用

以岗定薪,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在岗位设置管理中,要根据各类岗位工作量、责任大小、难易程度,确定各类岗位绩效工资系数,适当拉开档次,在上级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额内切出相应份额作为浮动绩效工资,按照岗位工作绩效考评结果进行兑现,进一步激发员工创业干事、履职尽责的工作热情。

5.明确岗位设置原则

科学合理是进行岗位设置的重要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可以设置相关的岗位原则,对岗位设置进行规范。

(1)单位职能原则。岗位的设置应该要体现单位的整体职能,体现这个单位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让工作岗位与单位的总体工作目标相适应。

(2)岗位系统原则。岗位设置不仅要向主业务岗位倾斜,也应考虑主业务的各支持子系统的岗位,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保证单位主业务的有效运作。

(3)优化结构原则。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要体现出对工作技能、业务素质和目标考核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分析岗位的特点、技术要求和责任大小等合理确定岗位的人员结构比例,并根据需要适时优化调整。

(4)职级分明原则。岗位设置应根据实际需要划分职级层次,做到有事有岗有责,合理区分和规范岗位、职务等级,形成阶梯效能。

综上所述,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岗位设置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及时找到解决的办法和途径,科学合理规范岗位设置,建立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确保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等各项工作衔接有序平稳推进。

参考文献:

[1]王国芬.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管理问题[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岗位工作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层医院 岗位设置 管理

一、医院岗位设置管理的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医院人事改革中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这是改革的核心,主要是单位通过与人员订立聘用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契约的形式确定,规范用人单位的聘用制度,并科学地根据医院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需求设岗,严禁出现因人设岗的现象,明确不同岗位的权责义务等,为医院岗位设置和管理打好基础。

二、基层医院进行岗位设置管理的必要性

基层医院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措施,一方面响应了国家的新政策要求,另一方面也有其积极的社会、经济意义。其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岗位设置可以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依据相应的人事聘用制度,医院卫生事业招聘时,必须采用公开招聘的制度。这样的制度公开化、制度化,可以有效地降低人事混乱与人事腐败的发生率,营造一个相对比较公平的竞争环境,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与其自身素质。

2.增强医院岗位之间的协作性。岗位设置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与权利,有利于促进各岗位之间的协作、配合,提高办事效率,节省成本,同时也能提高病患的满意度,创造了潜在社会价值。

3.岗位设置有利于医院完善业绩考核制度。完成岗位设置制度之后,相当于增强了医院竞争机制的作用,而医院为了对人员的工作做出评价,以发现其存在问题和促进其更进一步发展,会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在此过程中,不但坚持优胜劣汰用人原则,且将人员的薪酬与绩效挂钩,体现公正、公平的业绩考核行为,逐步完善与岗位设置相匹配的业绩考核制度,不但强化医院与时俱进的经营意识,而且可以激发员工更大的工作热情,最终能促进医院整体的发展。

4.岗位设置为医院岗位管理打下基础。岗位专门为医院进行某项业务而开设的人员职位,与聘用的人员签订了合同以后,人员的所有资料都会入档,就相当于为岗位管理打下了基础,及大地提高了人事管理的效率。

三、目前基层医院岗位设置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对于医院来说,实行岗位管理既是好事,又存在一定困难。目前基层医院岗位设置与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配套改革办法与有效的管理方式。根据政策指示,人事部与卫生部都出台了关于岗位设置与管理的宏观措施,这是针对医院整体而言,但是缺乏微观层面的具体指导方法,例如医院内部如何实施岗位管理有效操作的办法;
同一个级别的职称如何具体区分;
如何在各科室制定各级岗位的具体职位数;
如何确定岗位的责权;
各岗位的绩效考评如何进行,这些都是推进医院岗位设置与管理需要考虑的难题。此外,由政府提出的人事改革离不开其配套改革措施的支持,但是现阶段,保障基层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顺利进行的财政拨款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等还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岗位设置的进程。

2.医院内部结构混乱,岗位设置比例失调。现行基层医院各方面制度还欠完善,具体表现在内部岗位结构混乱,分工不明确,行政职责不清,管理效率较底下。通常我国的公立基层医院在人事管理体制上,仍沿用行政管理的管理模式,多是由医院领导独执大权,缺乏民主管理意识;
另外科室岗位设置不合理,专业的技术岗位没有定岗入编,技术人员的岗位比例失调,甚至领导人员超编,形成“倒金字塔”的结构形式;
院长等管理人员长期实施身份管理,医院的社会保障系统欠完善,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导致人员分流困难,冗员现象严重,医院的包袱十分沉重,严重地阻碍了公立医院的岗位设置的管理改革与发展。

3.缺乏科学的岗位绩效评价与激励制度。要对人员的工作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岗位评估与绩效评价制度,这能够极大地推动岗位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基层医院尚未形成岗位评估与业绩评价的体系,现行的传统评价手段存在较大的缺陷,一方面不能符合岗位设置后的新要求,另一方面方式较陈旧,所得出的结果不够科学。此外,专门研究医院岗位评估与绩效评价方面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这使得医院在建设评估体系与激励制度的时候,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撑,由此形成的系统缺乏权威与实用性,导致医院岗位管理难以取得成效。

四、如何在新形势下推进公立医院岗位管理工作

本文所讨论的二级甲等基层医院也存在以上所讨论的问题,所以专门对其岗位的设置管理,提出以下几个推进岗位设置与管理成效的办法。

1.策划可行的岗位设置方案。一个医院的效益主要源自于其高效运作的机制,因此在打好医院岗位管理工作基础的需求下,必须首先设置一套适合本医院情况的岗位设置方案,原则上按照按需设岗进行;
另外具体岗位的设置也要结合政策,形成较具操作性的和历史意义的岗位设置方案。鼓励医院在国家法律体系与政策的支持下,大胆实践,完善各项岗位管理条例,通过交流改进措施、积累经验,善于用人,最大程度地利用医院人力资源,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2.提高全员岗位管理的意识以及形成岗位管理制度。人员良好的岗位管理意识是进行岗位管理的思想基础,而良好的管理制度是进行岗位管理的物质基础。提高人员的管理意识,首先要从管理者入手,让其带动科室成员学习相关的管理知识,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深入了解医院岗位管理的指导思想、目标与意义,最终强化全员的岗位管理意识。岗位管理制度包括社会保障体系、医院福利保障体系、岗位职责管理体系以及薪酬管理体系等,医院相关配套管理体系的确立,还要充分听取各方面建议、意见,综合分析情况,加强岗位管理工作规范性与透明度,确保每一位职员都拥有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及监督权,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其理解改革、参加改革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确立有效的岗位绩效评价体系与激励制度。有效的岗位绩效评价体系与激励制度是医院进行人事改革重中之重的任务,要依据医院的功能定位进行建构岗位绩效评价体系,同时还要参考医院整体的战略目标、年度目标和岗位目标,评价的结果需要应用在人事管理上,例如职位的升迁、培训教育、薪酬变化等。另外,根据岗位的职能和任务,建立一套适用的激励制度,有功者给予一定的奖励,有过错者给予相应的惩罚,起到规范与激励作用,促进医院内部健康有序地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寇文誉.浅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管理[J].管理科学,2009,6

[2]彭磊,李双明,张志.医院岗位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4

[3]胡晓云.浅谈医院岗位设置管理工作[J].现代医院,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