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它既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也是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过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指导教师评语论文【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指导教师评语论文范文第1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它既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也是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育过程,同时还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检验。为了进一步做好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加强毕业论文管理,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章毕业论文工作的组织和时间安排
第二条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实行学院教务处和教学系(二级学院)两级管理的制度。各教学系(二级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领导负责本二级单位各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计划的审定、开题指导、时间安排、指导教师的配备、中期检查、评阅教师的安排,成绩考核、答辩、推荐优秀论文等工作。
第三条各教学单位应在第7学期结束前1个月,将毕业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姓名、指导范围、指导学生数张榜公布,可以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也可以由教研室根据学生所报的论文选题,统一安排指导老师,确定指导关系,并指导学生借阅参考书目。
第四条指导教师应在第8学期第3周前向学生下达的毕业论文任务书,任务书包括就选题的意义、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并对研究的内容及要求提出建议,安排学生的写作进度,提供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条学生应根据指导教师所下任务,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论文开题报告,并于第8学期第3周前向指导教师递交书面的开题报告,经导师同意后确定论文撰写提纲。
第六条各教学系(二级学院)办公室负责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后勤保障、成绩登记及存档工作。毕业班学生毕业论文成绩不及格者作结业论处,在结业一年之后、四年之内回校申请,补写毕业论文,成绩及格者可申请换发毕业证书。
第七条为确保毕业论文的顺利组织,确保学生具有毕业论文撰写能力,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各教学系(二级学院)最迟应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相应的写作课程,同时根据各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对照本专业现行课程体系,增开大纲中明确规定、目前尚未开设的课程。
第八条学院教务处负责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进度检查、质量抽查、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和汇编等工作。学校其它各有关单位、部门对毕业论文工作也应积极支持、主动配合。
第九条各二级学院可在第8学期为学生安排2至3周时间专门撰写毕业论
文,毕业论文工作须在6月初全部结束。
第十条各二级学院应在第8学期结束前,将优秀毕业论文(占各专业毕业生总数的5%)光盘交教务处,以便编辑出版《优秀毕业论文集》。
第三章毕业论文的选题
第十一条毕业论文课题的选择,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与所授学位一致;
选题要有新意,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自选题目,但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提倡有一定开拓性,鼓励有学术价值的题目。
第十二条选题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实际水平,选题不宜过于宽泛,应是学生在短期内经过努力能基本完成或者可以相对独立地做出阶段性成果的课题。
第十三条外文翻译不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对象。
第十四条各教学系(二级学院)可以自行确定选题范围,公布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与兴趣选定,课题也可由学生自己提出。应鼓励和支持少数优秀学生选做创新性强或与学校的科研项目紧密结合的课题。
第十五条毕业论文一般为一人一题。如课题需要有两人或以上合作完成,须由指导教师提出,经院(系)领导批准,但每个学生必须独立承担合作论文相关部分的撰写工作。
第四章毕业论文的指导
第十六条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一般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含副高)、有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的教师或者讲师(要求至少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2篇论文)担任。
第十七条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职责如下:
1.根据自身的教学与科研实际,结合学生的专业、专业方向和学习兴趣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指导学生选题,向学生讲清课题的意义,提出明确要求。
2.向学生介绍相关参考书目,进行文献检索指导;
审阅学生的社会调查计划和实验设计方案;
指导学生书写开题报告、拟订并审查论文写作提纲及论文设计工作日程安排。
3.对学生撰写论文进行指导,一般不少于4次,并要有指导记录,每次指导的具体情况须及时记录在“毕业论文工作情况记载表”的相应栏目,并由指导教师和学生签字;
在指导过程中重视教书育人,注重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熏陶和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4.对所指导的论文提出评阅意见,写出评语初稿,给出评定分数,推荐优秀论文。
第十八条每名教师同时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数不得超过10篇。
第十九条如确有需要,经所在教学系(二级学院)负责人审核批准,学生到校外科研单位做毕业论文,可聘请该单位相当于讲师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进行指导,教研室应派专人联系,定期了解情况。
第五章毕业论文的开题、撰写、评阅和答辩
第二十条毕业论文的开题
1.学生必须首先进行毕业论文开题,方能进入论文的正式撰写阶段。
2.论文开题由各教学单位自行组织,一般由指导教师把关。
3.学生在开题报告中应阐明选题的原因、该选题的意义、题目来源、相关资料的收集情况及论文提纲。
4.题目来源包括学生自选题目和教学系(二级学院)备选题目两种。
5.学生须向指导教师递交书面的开题报告,经导师同意后将开题报告填写在《四川外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情况记载表》的第3页。
第二十一条毕业论文的格式
1.第一页为论文封面,采用学院统一的封面格式,内容包括毕业论文题目(中外文)、系别、专业、年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及毕业论文结稿日期。
2.第二页为论文题目页,包括论文题目、论文摘要(200宇左右)和关键词(3—5个)。
3.第三页为论文目录页。
4.第四页起为论文正文。正文内容一般包括前言、论文主体、结论;
正文后应附注释(引语、必要的专用名等)和参考书目(一般应不少于4本),参考书目应详细列明书名、作者、出版地点、出版社和出版日期。
5.论文的具体撰写与装订格式见《四川外语学院外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四川外语学院非外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日语专业及新闻传播学院学生分别遵照《东方语学院日语系关于毕业论文写作的补充规定》和《新闻传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规范》执行)。
第二十二条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
1.思想内容健康,观点明确。一般按科研论文体例撰写。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也可有专题调查、读书报告等体例。
2.论据充实,数据可靠,对所论述的问题有归纳总结,有分析批评,有个人观点和见解。
3.行文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准确、简练、流畅,字迹工整。
4.非外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正文以6000字左右为宜;
外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须用外语撰写,正文不少于4000单词(日语为6000字左右)。
5.毕业论文一般要求用A4纸宋体(日语为“明朝体”,英语等外语用“Times New Roman”体)小四号字打印,标题用四号加粗,并由各教学系(二级学院)
汇总磁盘存入光盘,并将纸质材料装订成册。
第二十三条毕业论文的评阅
1.评阅教师资格:毕业论文的评阅教师一般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含副高)、有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的教师或者讲师(要求至少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2篇论文)担任,由各教学系(二级学院)统一安排,每篇论文至少要有1名评阅教师。
2.评阅标准:评阅教师应根据我院《本科毕业论文评分参考标准》写出评阅意见和评阅得分。
3.评阅时间:论文评阅应在毕业论文答辩前一周结束。
4.每名教师同时评阅的毕业论文数不得超过12篇。
第二十四条毕业论文的答辩
1.所有毕业论文必须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论文答辩由各教学系(二级学院)自行组织,各教学系(二级学院)应提前两周通知参加论文答辩的老师与学生。
2.论文答辩小组至少应由3位教师组成。每个学生的答辩时间不超过3 0分钟。
3.答辩小组应在论文答辩结束以后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书写评语,并给出论文答辩分数。
第六章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
第二十五条毕业论文的成绩由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教师成绩和论文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指导教师成绩占总分的40%,评阅教师成绩占20%,论文答辩成绩占40%。
第二十六条各指导教师应按照我院《本科毕业论文评分参考标准》写出评语和分数,把好毕业论文质量关。
第二十七条各教学系(二级学院)至少应组织1名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阅。评阅教师也应根据我院《本科毕业论文评分参考标准》写出评阅意见和评阅得分。
第二十八条毕业论文评分统一采用百分制(百分制与等级制对应换算如下:90分以上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为“中”;
60-69分为“及格”;
60分以下为“不及格”),各单项小分以及论文的总成绩填入《四川外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情况记载表》的最后一页。
指导教师评语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作文评改创新;
制订标准;
提出要求;
指导评改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中学作文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个尖锐矛盾,就是学生作文偏少与教师批改负担过重的矛盾。这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是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必须经过多读多写的实践锻炼才能实现,学生学的语文知识再多,如果不动笔写文章或者写得太少,那是无法提高写作能力的;
另一方面是学生写多了,教师的批改任务就很重,占用的时间就很多,这又势必影响教师深入备课,结果就造成了教学上的恶性循环,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作文批改总是把语文教师压得喘不过气来,这样一个老大难问题如何比较科学地得到解决,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几十年来,学生写,老师改,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作文批改能不能创新呢?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去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培养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这句话为我们指明了作文批改创新的方向。作文批改创新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批改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所以,作文批改应该是学生的事,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批改作示范,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把批改的标准和方法教给学生,因为这些标准实际上也是写作的重点要求,学生明确了要求,学有方向,就会更好地实行自我调控,达到以批改促写作的目的。
为了确保作文评改的实效性,本着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中进行作文评改的尝试,具体做法如下。
一、制订评改标准
制订常规和特定两个标准。常规标准主要是针对语言表达、遣词造句、修辞手法、错别字、标点符号、书法等方面制订出详细的评改标准,这一标准可以发给学生,供其长期使用。特定标准就是根据写前指导提出本次作文的具体写作要求,从文章的审题立意、选材、组织材料、谋篇布局等方面制订出本文的特点标准。如评改议论文时制订的标准是:(1)中心论点明确;
(2)论据典型,有说服力;
(3)说理清楚,论证充分;
(4)能运用一定的论证手法论证中心论点。评改写人的文章时制订的标准是:(1)能选择恰当的人物形象;
(2)能通过典型事件塑造人物形象;
(3)能通过多种手法展示人物性格;
(4)人物形象鲜明,有个性。
二、提出评改要求
除了让学生端正评改态度,虚心向别人学习,高度负责,严肃认真外,还要求学生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改(改错误标点、错别字、病句)、补(补充漏掉的标点、字词)、删(删除多余的字、词、句、段)、增(增写原文中意思表达不完整的句、段)、写(写出评语、修改后记)。
三、指导学生评改
在开始评改作文之前,教师先掌握学生习作的大体情况,然后将作文发给学生,把学生分为6~8组,每组都由作文水平好、中、差的学生组成,指定一人为组长,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评改的具体方法:(1)先通读全文,标出错别字、病句及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之处;
(2)按照评改标准,评改文章内容,找出优缺点,依据标准,逐项打分;
(3)全组学生轮流批阅完毕,讨论推选出本组的优秀习作,小组讨论拟出评语;
(4)组长上台朗读本组的优秀习作及评语,全体同学听后讨论、评议,教师做口头点评;
(5)由第一评改人依据评分标准及范文点评情况,写出评语,并得出文章的综合分数,认真填写好“作文评改记录表”,下课后将评改好的作文连同“记录表”一起上交。
教师仔细查阅每位学生的作文评改情况,如果学生的评语及分数比较正确,基本不做修改,只是将没有评到的地方做一些补充;
如果出入较大,教师再另定评语及分数,并说明理由。最后将作文连同“评改记录表”一同下发给作者。
作者认真阅读“评改记录表”及评语,写出后记,总结此次作文的得失。也可针对评语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与评改者进行讨论。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这种作文评改训练使学生得到了传统批改得不到的三个提高过程。
1.从写到改的提高过程
从写、批两个方面来看,评价同一文章是一个把自己和别人的作文对照、比较的提高过程。在同一作文题目下,自己写了,又看了别人如何写,这就从选材组材、段落安排、开头结尾、中心确定、词法句型、修辞运用上一一进行比较。指出了别人的优点就学到了别人的长处,发现了别人的缺点,就避免了自己再犯类似的错误,使学生在比较中进步,在评改中提高。
2.从“评改”到再写“后记”的提高过程
学生评改完别人的作文,回过头来再看自己的作文,品味别人给自己的评语,有一个重新看待、重新认识自己作文的过程。这就是在评价、比较过程中,在眼界比较开阔、标准比较明确的前提下,来一个回头看。来一个比较客观的自我掂量,从而写出后记,谈出体会和收获,这无疑是能力提高、升华的过程。
3.从“审”到“评”的提高过程
这一过程不仅是教师的工作,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归纳的过程。学生在评价别人的作文,衡量自己的文章,谈了体会后,需要参考教师对自己的原文、别的同学对自己文章的评价,对自己写作后记中的体会给予订正、纠偏、评价。所以,浏览审阅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对学生原文、批改评语、后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优缺点在讲评过程中分析、归纳、综合,使学生在如何写文章、如何评价文章、如何对待别人评价等方面得到一个完整的认识和提高。这一提高的效果,只有在学生写、评、后记几个环节后才能充分显现出来。
指导教师评语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
主体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教学改革已进行多年,但现状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恐怕还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往往被教师堂而皇之的"主导"作用所淹没,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依然流行,教材改革的形式往往大于内容,训练和考试的日趋僵化已经基本剔除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因此,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语文主体性教学尤为必要。本文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语文主体性教学改革。
一、转变教育观念,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主体性是指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自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众所周知,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育人"。语文教育的正确前提是视学生为活生生的"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引导、指导自然人尽快地成为人格完善、身心和谐的社会人。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视每一个学生为具有独立人格的有思想的个体,平等地对待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看法,对学生要有理解、宽容,营造出轻松、自由的教学情境。作为主体性教学的指导教师,其角色发生了变化。在主体性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建构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平台。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教什么和怎么教均要适用学生的发展需要;
要构建一个民主平等的关系融洽的师生学习共同体,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等途径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逐步达到"不教自教"的境界。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变成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语文主体性教学要求教师从尊重学生的前提出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如在学习《小狗包弟》一课时,谈及巴金先生历经磨难之后仍摆脱不了内心的"煎熬",学生大都感动于巴金先生善良、正直的品性,但就有学生对巴金先生的性格提出批评,认为他软弱,本可以活得畅快一些,可他却主动背负精神包袱。那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与不同的价值取向,还要积极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从更高的层面进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巴金老人身上的反省、自律精神起着唤醒社会公德、人类善良天性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课文之外的广阔的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情感体验,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情世界。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能深刻体验教材中角色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需要,那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三、重视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进行自主活动,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方法正确,事半功倍。教师要把以"教"为中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中心,把以"研究教法"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研究学法"为重心,把教法与学法的研究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记忆、学会操作。学生一旦掌握了如何学习的方法,他们的兴趣便会大增,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更好。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来主动获取知识。只有学生本人通过努力获取的知识才是真正掌握了的知识。
方法的掌握与能力的提升是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标志。
四、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模式必须摒弃。笔者认为课堂讨论式教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教学模式。课堂讨论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发现的问题和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新模式。具体而言,课堂讨论式教学有以下几个基本的操作环节。
首先,指导学生自学。要求教师向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的,发放教师精心编写的课前预习案,在课前或课中指导学生了解和熟悉教材及其他学习辅助资料,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放得下心,相信学生完全可以发挥出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其次,学生质疑。通过自学,学生在感知基础上对一些感兴趣的或有疑问的问题进行提问,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主要内容,并尽量由班上同学来解答疑问。对学生忽视的重点问题,则应由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第三,课堂讨论。组织课堂讨论是关键。首先要确定合适的问题。讨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必须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例如《记念刘和珍君》中关于"徒手请愿"问题的看法。然后还要有一个恰当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分学习小组讨论,也可以是全班集体讨论。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鼓励不同观点的争论。
第四,课堂点评。讨论完毕后要对课堂讨论的内容进行点评。课堂点评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点评不能是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师生都可对对方的观点进行点评,但一般以学生自行点评为主,教师做补充性总结。通过师生的点评,使学生明白解决问题中的成败得失;
通过师生的点评,使学生掌握一堂课或整个问题的全貌;
通过师生的点评,激荡思想,促进理解,提高境界。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在教学中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使课堂教学真正变成学生见疑、质疑、探疑、释疑的场所。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自我表现评价。学生的自我表现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使学生体验成长与发展的喜悦,促进其更积极、主动地发展。
第五,巩固练习。教师可以根据讨论情况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案,以巩固讨论所得和进一步促进学生发展。
总而言之,实行语文主体性教学模式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而不能是一个包办者。语文教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载体,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习,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评语论文范文第4篇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和运用,但在许多地区,这种学习方式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或采用走过场的形式,成效不明显;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学生处于学习被动地位,学生的发展受到很大束缚。因此,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中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高中阶段必须加大学生文学作品阅读量,使广大高中生广吸收,厚积累,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同时必须加强对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能力的指导。因此,我们把研究的突破口瞄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希图探索、寻求一套有效的指导方法。
我们认为,对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将给学生提供一个崭露头角、展示才华的平台,挥洒青春风采的一片天地,充分体现“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鼓励创新,在合格达标的基础上支持冒尖,在规范和谐的氛围中发展个性”的办学理念。
本课题研究坚持以校为本,以高中语文新课标理念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着重研究对高中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为提高普通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服务。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我们积极探寻一种适合高中生实际的操作方法与模式,在强化实践、获得经验、提高教育效果方面下功夫。
二、核心概念及界定
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为了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充分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育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必须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设教学情境,并给予方法指导。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强调学生学习文学作品的自主性,力求让学生在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自主生成问题和探究目标,教师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主导性,设计和组织有效的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课堂探究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其着眼点就是从学生的课堂学习实际出发,以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及其教学实践与经验为基础,既关注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更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课堂学习之本,让学生掌握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正确高效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把握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
三、研究阶段及成果
第一阶段(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为课题宣传发动和初步研究阶段,研究重点是“努力学习相关资料,寻求课题理论支撑点”。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等专著,积极搜集相关资料,认真学习领会。如认真学习我校业已结题的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与调控的研究》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学习全国各地有关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成果。期间,课题负责人郑旺吉撰写了研究论文《创设情境教古诗――浅谈古诗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获汕尾市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于2011年4月发表于《师道》杂志,被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转载;
蔡赞生撰写了《寻找现代诗歌教学的最佳途径》,于2011年6月发表于《汕尾教育》杂志;
张远志撰写了《浅谈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探究》,获汕尾市2011年度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
郑昌适制作了《滕王阁序》网络课件,获陆丰市2011年度中小学教学辅助课件评选一等奖;
陈兆慈《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课件获二等奖。
第二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为课题深入研究阶段,研究重点是“创设各种教研载体,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我们让每一次常态性的校本语文教研活动都成为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专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均安排课题组教师作专题发言。还确定可以采取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内容,根据“教以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思想,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相应的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研讨课。这些专题发言和研讨课,将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全校语文教师中加以验证、推广,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使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及研讨活动中及时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在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方面的自主、探究能力,并加以方法指导。2012年8月,课题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中期验收。期间,课题负责人郑旺吉撰写的《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于2012年9月发表于《学园》杂志,《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课题中期阶段研究报告》,于2012年11月发表于《中学语文》杂志;
郑昌适制作了《一剪梅》网络课件,获陆丰市2012年度中小学教学辅助课件评选一等奖。
第三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为课题继续深入研究、调整阶段,研究重点是“调整研究策略,提高研究效能”。我们抓住各种机会学习研讨,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针对中期验收后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调整研究策略,提高研究效能。期间,课题负责人郑旺吉利用参加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中期汇报检查交流研讨会、广东省高中语文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和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师培训研修等机会,与省内同行及专家学者交流研讨课题研究,从中汲取营养,回校后组织全校语文教师认真研讨、学习,将其学到的理念、做法应用于课题研究中,使课题研究获得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指导,取得进一步的成果。2013年4月,“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课题市级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郑旺吉主讲课题成果汇报课《祥林嫂悲剧原因探究》,并向与会专家、教师汇报了课题研究情况,获得一致好评。同时,受《汕尾日报・教育周刊》之约,郑旺吉分别于2012年5月12日和6月9日在该报“教研”版“教育问与答”栏目发表《高中生如何培养探究性鉴赏力》《如何鉴赏文学作品中的白描技法》,使得课题成果在全市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在这一研究阶段中,课题组其他教师也分别在本校开设了课题成果汇报课,取得良好效果;
我们将汇报课课堂实录和课例分析汇总编辑,形成“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教学资源。
第四阶段(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为课题纵深研究、总结提升阶段,研究重点是“整合研究成果,提炼理论价值”。经过三年的研究,我们通过阅读相关研究书报和上网搜索等各种途径,搜集整理了各种文学体裁阅读鉴赏评价理论与方法指导文字资料、文学作品导读文字资料、PPT课件和文学名著电子书籍、“电视文学”“百家讲坛”等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视频材料,充实了高中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教学资源。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理论探究与实际操作,课题组成员基本掌握了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指导方法,在教学实践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2013年7月,陈兆慈撰写的课题论文《高中散文自主阅读中语言鉴赏与习得》发表于《新课程学习》杂志。2013年10月29日,受华东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和语文教育研究中心之邀,郑旺吉到上海市市北中学,为“国培计划(2013)”――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项目华东师范大学高中语文班全体学员和上海市市北中学全体语文教师开设了课题成果展示课――李密《陈情表》“陈情”技巧自主探究,受到与会专家、学者和老师们一致好评。2013年11月,郑旺吉在参加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高中名教师培养项目“走进丰顺巡回大课堂”培训活动中,在梅州市丰顺中学支教,为丰顺县各高中语文骨干教师开设了课题汇报课《定风波》语言技巧、蕴含哲理自主探究活动,取得良好效果。课题研究后期,我们整合了整个研究过程中撰写的课题报告、研究论文、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例分析等,形成课题研究成果集,进一步充实了高中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教学资源。
四、研究结论及价值
我们发现,目前在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指导方面还存在诸多误区,主要体现在许多教师将本该由学生主动质疑的探究性鉴赏评价带入教师精心设计的“环环相扣”的“试题式课堂提问”;
过分强调学生的能动参与,给学生“完全的自由”,不给学生丝毫的提示、点拨和指导;
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时将其引向另一个极端――完全脱离了文本,为了探究而探究。为使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探索性原则、差异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多元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
通过研究,我们对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探索、总结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首先,教师必须深入挖掘、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丰富意蕴、空白艺术、多样技巧等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情境。其次,必须善于引导质疑,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开放教学内容,提供自主探究的源泉;
正确评价探究结果,注重学生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而作为学生,在阅读、鉴赏文学作品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即带着问题去阅读、鉴赏;
要相信自己有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自主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这样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主动地培养探究性鉴赏能力。在课堂上,学生要变被动为主动,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善于自己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就自己对文章的质疑进行自我探究或合作探究;
要善于从课内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引申到课外的探究;
要善于发掘、利用文学作品的“空白艺术”进行探究性鉴赏。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结合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教与学的实际,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教学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设教学情境,并给予方法指导,很好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充分地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据此,我们认为,该课题研究是成功的。
本课题研究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从科学的理性、人文的感性角度出发,以课堂教学为第一现场展开实践研究,注重对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的情绪调控和诱导,确立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项目内容及要求,探讨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教与学的切合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评价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立足学情,立足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能。
我们认为,所有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为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五、存在问题及设想
指导教师评语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改革理论;
转变观念;
改变课堂;
优化反馈
现在很多初中语文教师依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依然是以中考为指向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依然是以“灌输法”与“题海战术”为主。这些问题都让现代的初中语文教师面临重大挑战,改革依然是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但是,对初中语文进行改革已经成为发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下面,本文从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改变传统语文课堂、优化课后反馈体系三个方面,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理论。
一、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教师所开展的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以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的。因此,要想改革初中语文,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树立新课改所倡导的现代教育理念。首先,教师要转变师生角色,由传统的“统治者”转变为主导者,学生由“被统治者”转变为课堂主体。其次,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语文教学情境。很多教师虽然嘴里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但是他们依然习惯“控制”学生,课堂氛围依然严肃、乏味,这不利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轻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其自觉树立主体意识,从而使教师真正成为“良师”,初中生真正成为“益友”,使学生乐于参与语文教学。再次,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以及真实需求为基础来设计教学活动。新课标表明,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只有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才能够让他们自觉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并且愿意在离开校园之后依然自愿学习语文。最后,教师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使其能够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实语文课堂。
二、改变传统语文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现代教育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估方式的设计,都应当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改革初中语文课堂必须要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模式,开展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认真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原则,遵循“优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和“学困生做得了,中等生做得好,优生做得巧”的规律,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按照自己的认知规律学习语文,在语文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重新树立自信心,真正喜欢上语文。在现代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尊重学生的想法,关爱学生,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人文
关怀。
三、优化课后反馈体系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课堂小结的作用。还有很多学生迫于教师的权威,不敢指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能默默接受与自己的认知体系不相符的语文教育。这些问题都使得语文教学活动脱离了初中生的实际生活,违背了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初中语文课堂要优化反馈体系,使学生与教师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做出改正,促进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另外,我国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主要是以考试为评价标准的,尤其是初中生直接面临中考,使得中考升学率成为评价教师、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就加重了全体师生的教学负担,忽视了语文在培养师生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因此,我们除了要及时收集课堂的反馈意见之外,还要放弃“唯分论”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教师时,要以教师讲的课好不好,指导方法是否正确等为主;
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是否有所提高、学习兴趣是否有所增强等。
综上所述,对初中语文教育进行改革,是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导下,迎接改革为所有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及全体学生带来的挑战。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以生为本”的新型理念为指导思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改变“老师讲课照本宣科、洋洋洒洒、口干舌燥,学生听课埋头笔录、手忙脚乱、头昏脑涨”的局面,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氛围;
优化反馈体系,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使语文课堂真正满足学生所需,建立以师生的发展为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