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关键词】新课改;探究性实验;有效教学《普通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把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作为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途径多种多样,但探究性学习是最好的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高中生物学习经验总结【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高中生物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
探究性实验;
有效教学
《普通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把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作为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途径多种多样,但探究性学习是最好的教学策略、方式之一。从科学的本质出发,倡导探究性学习正符合科学本身的特点。从生物课程的三维目标来看,探究将自主地达成知识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学得方法、发展能力,在探究中培育正确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可谓“一箭三雕”。
生物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也是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让学生参加到实验中来,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探究式实验教学有如下几种模式“问题——阅读——实验——总结——练习”“问题——实验——归纳—结论”“阅读(实验)——问题——实验——结论”等。从上面几种模式看出实质上把探究式实验教学过程分为两个核心部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是核心。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又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呢?
一、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总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更愿意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就要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利用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学生的生活经历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是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等等。如在《馒头在口腔的变化》的探究实验中,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再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按照实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地进行实验,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实验结果与心得体会。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
二、增设实验,激发探究欲望
《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利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可以设计成探究性实验:由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详细设计实验操作过程,师生讨论、评价实验。学生在实验中,独立探索、研究,可能时间上要长一些,但是在操作中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解决了实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独立操作实验的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学生充分实验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讨论思考;
(1)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能力;
(2)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3)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分组实验,培训学生的探究能力
分小组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再实验进行验证,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大大增强了他们的探究能力。探究性实验教学使学生通过设计、动手、观察、总结和交流而体会学习价值,扩大思维领域,开发创新潜力。在选择和探求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去参与实验,从选择内容到动手实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起指导、组织和协助作用,学生才是实验的主人,它可以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生物知识的能力。
四、交流探讨,总结生成
由于探究实验所使用的材料不一致,所以结果也有所不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最后得出正确结论.我们对学生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要做阶段性总结,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更多的桃子”。
虽然探究性学习费时多,组织难,不易驾驭,但对提高科学素养的效益高,对理解科学的本质大有裨益。所以,在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方面,应该优选探究。一是态度要坚决不要犹豫,克服客观条件的困难和主观的不习惯,努力尝试并积累经验;
二是可以把探究分解为多侧面的活动,各个击破;
三是结合学校课程资源的情况,学生的水平,不断修正、完善、或补充探究性教学的内容。
提高素养,优选探究,并不是说,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万能的。由于生物学习内容丰富,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获得间接经验,不可能也不应该事事都亲临探究、直接感受。有选择性地进行探究活动,才是对传统教学策略的筛选、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教师培训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许久红.例谈科学探究思想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09(10):32-3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生物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高中生物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一、有意识地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是否注意到,是否相研究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快乐地学习。
培养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让学生常看科普杂志,关心当今科技动态,比如超导磁悬浮、纳米技术、健康环保型洗衣机(用“超声波”代替“洗衣粉”的新技术)、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等等。这些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新技术能激发我们的求知欲,使我们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它,这在无形之中就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也是物理知识的源泉,学生应认真做好课堂实验,获得第一手感性认识,使物理知识具体化,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分析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科技,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学习的基本导向,很多重大发明和发现都属于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的人,如瓦特发现烧开水时水壶盖跳动,受此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牛顿观察到苹果落地,受此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等。我们如果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不断提问,认真分析,自然而然就有了学习物理的动力,也就不觉得物理抽象难学了。
三、设立错题集,自主纠错,错解归因分析
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解题时易出错的地方也各不相同,如果能把平时练习或考试中做错的题收集起来,写出错解,分析基因,经常看看可起到强化、警示的作用,促进理解、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经过长期积累,到高三时就形成了一本错题集,它不同于普通资料,具有个性化特点,是一本完全适合自己的最好的复习资料。当然,做这件事要求我们从上第一节课开始,而且保证高中三年坚持不懈。其实,学习就得有踏踏实实、一丝不苟的态度。
四、重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它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感知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引导他们发现事物的共同特征,概括出本质属性及相互间的联系。
2.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之前,头脑中并非一张白纸,他们总带着对一般物理现象的直觉信息和原始经验进入物理课堂,并经常用这些直觉经验来理解周围的事物,这些观念是每个人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常识,称之为先入概念,物理教学中,先入概念表现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好的作用是,能较为顺利地建立物理情景,容易引导学生概括出本质属性的概念、规律。消极作用是大部分先入概念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甚至矛盾,而且它们比科学概念更顽固,更有生命力,因为多数人总是用自己的体验去理解事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先让学生暴露、介绍各自的先入概念,让他们在相互讨论中发现自己的先入概念与别人的不同甚至冲突后,引导他们再次感知,重新概括出新的科学的物理概念。
3.重视概念、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中蕴涵着丰富的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悟这些智慧和灵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有效的方法。
五、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三个能力
1.自学能力
学生由依靠老师进行学习,转化为独立进行学习,这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这个过程从学生进入高一起就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大体应经历下面三个阶段。
(1)首先要让学生认真的去读课本。教师每节课一般都应留有一些时间让学生看书,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重点和有疑问的地方要在课本上标出来。开始时教师在课前或课上应留几个参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通过看书使学生初步搞清本节课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含义。
(2)要鼓励学生提问题。由认真读课本到能提出问题,这一步教师要引路。如学习第二章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搞清图像的作法、物理意义和图像的应用(即:A求任意时刻的即时速度;B达到某一速度时所需时间;C求加速度;D某一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对于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学了匀速圆周运动后,一位学生提出砂轮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靠什么来提供。这一问题提得好,除给予表扬、鼓励外,我还结合初中知识,点出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维持砂轮做圆周运动。
(3)要给学生创造争议的条件。学生能独立地提出问题后,很愿意去和邻坐的同学争议。教师应当鼓励他们争议,为他们创造条件,当对同一问题有几种不同意见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公开讨论。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一些重要的、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如速度和加速度、质量和重量、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等通过课堂争论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总结知识的能力
高中物理内在联系强,每章又各自可以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所以从高一起教师就要让学生每学完了一章,要在认真复习的基础上写出这一章的学结笔记。教师应让学生边复习课本,边参考有关资料,边总结,真正做到凡是写在笔记本上的知识,都应当是自己真正理解消化了的知识。这样持之以恒,坚持到高中毕业。写总结笔记的工作,教师要讲清目的做法。第一、二、三章适当示范几次,内容一般应包括三部份,即基础知识(本单元主要的概念和规律);典型性的例题;重要的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学生通过书写总结笔记,既能达到复习知识的目的,又能积累资料,同时在总结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这种做法深受中、上等生的欢迎。
3.实验能力
(1)要教育学生重视物理实验,这就要从序言课开始突出强调实验在物理课中的重要性。教学时教师要多做实验,特别是序言课和第一章力的教学中应做到堂堂有演示。教师应以严肃、认真对待买验的科学态度去教育学生,使学生逐步加深对物理实验在学习物理课中重要性的认识。
高中生物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一、规律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中学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探究物理规律并应用物理规律为目的的学科。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和定则等)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因此,规律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
物理规律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根本方法之一。教学实践证明:只有重视物理规律,才能有利于掌握物理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探究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物理规律的类型
1.实验规律
物理学中的绝大多数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们叫做实验规律。如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电磁感应定律、阿基米德原理、功的原理等。
2.理想规律
有些物理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但是具有足够数量的经验事实。如果把这些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去掉非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理想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
3.理论规律
有些物理规律是以已知的事实为根据,通过推理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叫做理论规律。如能量守恒定理是根据能量相互转化和转移推导出来的。又如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经过科学推理而发现的。
三、如何上好规律课
在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规律本身,还要对规律的建立过程、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深入了解和亲身体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应用规律来解决具体问题。为此,对不同的物理规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听课习惯
例如,在讲气化和液化时,用手指沾水(或酒精)在黑板上写“同学们好”,不一会儿水干了,提问:“水到哪儿去了?”学生观察现象,思考解答问题,得出蒸发的概念。用创设的情境引入蒸发,学生感到自然,容易接受,更易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会很认真地听课。教师强调观察什么、思考什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听课习惯。
2.设计方案,经历探究,体验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弄清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实验规律都是经过多次观察和实验,进行归纳推理得到的。理想规律都是由物理事实,经过合理推理而发现的。理论规律是由已知规律经过理论推导而得到的新规律。实验规律的教学方法:
(1)探索实验法――寻找物理规律
探索实验法就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2)验证实验法――加深物理规律的理解
验证实验法是采用证明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具体实施时先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将物理规律直接告诉学生,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分析有关现象、实验结论,验证物理规律。
(3)演示实验法
演示实验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3.总结概括,感知规律,通过规律教学,让学生形成物理知识体系
4.物理规律往往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或推导出来的,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超越这个范围,物理规律则不成立,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
在物理理论规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在规律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在使用中进一步加深对物理规律及其物理意义的理解,通过反馈进行矫正知识
6.延伸迁移,举一反三,开拓创新,巩固提高
高中生物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1 培养实验探究的习惯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各种探究实验在教学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活动和教师的实验教学就成为物理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指导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每一个知识点的构建都应该尽量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完成,让他们自己在获得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去观察、探索、总结物理规律.具体的讲:一方面教师自己在课堂上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对于一些受条件限制而无法做的实验,也要尽量通过多媒体课件给予展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思考总结物理规律.学生分组实验要放手让学生去做,让他们在实验中通过合作和互助,得出正确结论,体验成功.另一方面在对某个具体的物理问题的处理中,具备实验条件的必让学生做实验.不具备实验条件时,教师要从生活中就地取材,尽量创造相似实验条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实验作答.现实教学中,由于课程紧,很多教师怕做实验耽误课堂进度,把学生实验变成教师演示实验,或把演示实验变成老师讲实验、学生背结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它剥夺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探究获得感性经验的权利,使学生失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背实验结论短期内在应付考试时可能取得成效,但记得快忘得也快,或许考完试就忘光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验却可以记一辈子.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去获取知识,这样坚持训练就能使学生养成实验探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2 培养画图分析的习惯
学习物理离不开画图分析.按照科学的方法画图进行分析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善于画图分析的习惯是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力的图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对物体受力分析,解决物体平衡问题等,通过画图分析就使得问题直观化、简单化,让学生意识到:通过画出力的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物体受力情况和各个力之间更直观,更易理解,让学生体验到:边动脑、边动手画图分析对于解决物理问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生画图分析意识的逐渐增强,教师要及时予以点拨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画图方法,学生画图分析习惯就会逐渐形成.
在教学中,许多表述物理情景的练习题一般是通过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由于没有配图,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程度不同,往往会弄错情景、遗漏条件、降低练习的正确率.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要做好示范,规范画图分析的过程.教会学生通过审题、画简单示意图、再现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如:确定研究对象,画受力分析图或是物理情景图,边审题边画图,并把已知条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用字母符号标注在图上,通过画图分析,理解题意,寻找规律,建立各物理量的关系式或模型关系,列出相关式子进行求解.教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要加强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画图,从易到难,逐步消除思维障碍.在批改作业或讲评练习时,如发现学生解题过程和作图不规范的情况,要及时地指导纠正,不断训练学生画图分析并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将抽象的问题用“图形语言”表达出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画图分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大胆质疑和反思的习惯
“科学最大的价值无疑是怀疑的自由!”怀疑即质疑,是当下课堂极为稀缺的奢侈品.唯有质疑,方有思考的动力;
唯有自由,智慧方可生长.物理学的发展源于质疑,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于某个具体的物理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案进行反思,是否符合实际?怎样寻求最佳方案?培养学生不畏权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教师如果善于激疑,如果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无恐惧的学习环境,学生自由思考,大胆发问,自由争辩、自由反驳的情形会自然呈现,这将是一场多么高效率的课堂场景啊!我在这方面的教学策略是:一是在概念、规律的新课教学中尽量把概念讲准、规律讲透,使学生理解到位,然后对具体的物理问题的处理先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我评价后再提出不同的多个解决方法,这些方法中一定要特意设置伪方案,指导学生反思质疑,比较、排除不合理的方案,从合理的方案中寻求最佳方法. 二是在例题的讲解中要有意适度“出错”,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不迷信老师和教学资料,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三是在练习中对学生经常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训练.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质疑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主动地为学生创设质疑、讨论、反思的环境,恰当的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发现规律,学生的质疑和反思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4 培养善于归纳和总结的习惯
高中生物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
近年来,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生本教育,在各地学校已被广泛推广和应用。为此,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迫在眉睫!
然而,高效的物理课堂也绝不是只图眼前热闹的跟风之举,而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物理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在下文结合自己的物理教学和当前的形势,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所以,要上好物理课,除了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获取知识的要求和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我在教《运动的描述》一节时,笔者先给学生讲古代小说《镜花缘》中的一个千古奇闻的故事:“宝云问奶公家乡有什么趣闻,奶公说:前几天刮了一场大风,把咱家的一口井,忽然吹到了墙外去了。”学生听完后捧腹大笑,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风能把井吹到了墙外去呢?学生按照“惯性思维”都认为不可能,纯属虚构。此时,教师加以点拨:古代小说中的墙实际是篱笆做的墙。请同学们根据地“参照物”的概念,结合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认真思考是否有可能。学生经过变换思维方式认真思考后顿时醒悟:原来被吹动的不是井,而是篱笆墙。以篱笆墙作为参照物,井则被吹到墙外去了。在有趣的故事中学生学会了参照物的定义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有关知识,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而大部分教师在教授本节时,都是先介绍有关定义,然后举例进行巩固。这样的方法,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只是被动的接受,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可能会对一些学困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使他们不能很好的掌握本节内容。
二、抓住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是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设激励性的探究活动,不断满足学生的成功心理期待,让学生获得充盈感来巩固、提高学习兴趣,由此使学生的学习信心、决心、恒心、毅力进一步得到加强,从心理上达到抗挫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抓住教学内容的精髓,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并通过积极的引导使兴趣保持持久,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另外物理学与生活实际关系密切,教师还要善于将探究问题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因为学生对这样的探究活动兴趣盎然,必然想探究、爱探究。例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境: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与其真实位置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会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几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尽量多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现――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分和学生共同学习。
例如,在“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的教学设计中,我考虑学生对水污染这一内容较熟悉,但对水资源的缺乏体会不深,为此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的课题:① 水资源的分布及质量调查;
②水污染与我市的经济发展;
③给市政府的建议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④给全校师生的倡议书:节约每一滴水。而对水资源短缺则用多媒体进行。在开展这些活动的同时,教给学生方法,而课堂则变为学生讨论、交流的场所,教师及时点评和鼓励,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重在服务。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另外,针对不同的教学时间、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精神状态适当的改变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新知识前,可以先预习课本。让学生回答预习效果。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组织进行小型的实验竞赛学生轮流上台,台下的同学给其他组的同学找毛病,补充完整,然后评选出表现出色的同学。这样的课堂虽然显得有些乱,但学生不再昏昏欲睡,不仅激活课堂气氛,复习了旧知识,而且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使学习活动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活动。
四、发挥实验教学功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能引起学生强烈兴趣,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索欲望。准确把握“以实验为基础”这一基本特点,做好各种实验,以生动新奇,鲜明的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思维等都能产生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改进一些实验常规教法,改编某些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改编某些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索物理中的奥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例如在学习《物体的颜色》一节中,让学生带着三棱镜去自我探索,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与归纳等能力。
另外在实验前可以尽量让学生提出了许多种方案,例如在学习《简单机械》一章时,我先提出问题:我们需要把一只油桶搬上汽车的后斗,请问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现象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法,然后在加以总结出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的机械,这种探索过程比空洞的讲授更能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信息加工、构建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注意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通过学生的预习不仅感性了解知识,列出知识要点,而且针对规律概念提出问题,探究原因,把不懂的问题留到课上解决,这样一来会大大的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自然学习效率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2.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彻底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局面,学生想学什么,才能学好什么。例如在出示课题后让学生思考:看到这个题目后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的知识?你已经查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学生各抒己见的过程,既是积极参与、独立思考的过程,也增强了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翁的意识。同时将教师心目中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探索目标。
3.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主要通过学生自己说来实现:敢说、会说、说通。“敢说”是打消某些胆小、内向同学的思想顾虑,打开胆量通道,培养学生自主归纳、升华的精神,提倡想说就说,对不成熟、不完善的说法不刻意批评,要积极引导。创建学习过程中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会说”是在“敢说”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要求。学生说的内容不仅包括知识内容方面的,还要包括思想方面及方法层面上的。“说通”是在“敢说”“会说”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能够把一件事情说清楚说对,并且能够举一反三,掌握事物的本质规律。
六、注重总结反馈,强化自主研究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育学认为,回顾和总结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不仅教师在课后需要反思重建课堂教学,小结课堂教学的感想,学生的学习也需要回顾、总结、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课后复习环节可以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说可以指导学生写“一课一得”;
让学生对同一类物理的解题方法进行归纳;
要求学生总结自己作业或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
要求学生建立学生实验讨论记录,定期回顾实验方法和探索的思路;
要求学生人人建有物理自然规律现象的观察笔记,以记录发生在自己身边且与物理知识有关的事或现象,以此作为自己进行物理探索和研究的素材等等。由于物理教学不同于语文教学,这种做法开始可能遇到一定的阻力,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比较困难,学生不容易写,但经过教师的指导和正常的学习训练并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会逐渐得心应手,总结反思的能力会大大加强。
总结虽然是对前一段学习和探索的小结,但却隐藏着巨大的内涵。一方面,它能唤醒学生的自觉学习,使学生养成爱学、好学、能学、善学的良好学习研究风气;
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的总结训练,可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探索、研究活动中来,充分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看到学习的希望,鼓足自主学习研究动力,进行良好的自主研究学习教育。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好”,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刘力.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