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学习强国 >

网上学习总结【五篇】(完整)

时间:2023-06-17 17:2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网上学习总结范文第1篇网络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对实现教学目标并达到教育目的,尤其是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3].1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网络教学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上学习总结【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网上学习总结【五篇】

网上学习总结范文第1篇

网络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网络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对实现教学目标并达到教育目的,尤其是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3].

1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网络教学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相互关联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可通过全方位的感官接受信息.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背景、知识结构等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自由探索,并且可以因人而异地以最佳学习方式和自身的特点学习,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形成了自行控制的学习系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构建创新性学习模式

网络教学是以超文本等技术支持的非线性学习过程,而不是以线性的从易到难或从前到后的组织方式,蕴含着学习自主性和探索性等特征,突破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模式,有助于构建学生创新性学习模式.

3提高信息加工的深度和效率

丰富的教学资源、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实时的学习测试和教学反馈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难以享受到的.处于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都是学生可以参考和学习的内容,如此大容量的信息是传统的课本或者多媒体CAI课件难以比拟的.以多媒体超文本组织的学习资源分担了学生的部分认知活动,学生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高级思维活动上,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创造性地应用.

4创建教师和学生关系的网络化

在网络辅助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学信息的唯一组织者及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而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或者可称为具有较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学伴.网络环境中提供的同步和异步的交互机制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一般需求,特别是当他们试图将听课或自学的内容转化为实际的学问时,容易与其他学习者(或教师)建立真正及时的联系,网络上每个信息都可能成为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4].

网络辅助教学的实施效果

在有机化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中,网络教学平台在校园网上运行了三年多,受到广大学生和相关专业教师的好评.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经常浏览网络平台,对该课程的网络教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其中78%的学生用网络平台进行课下复习,40%的学生用于习题解答时的参考.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辅助课件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并能够充分利用其优势加强自主学习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网络教学强调了教学的个性化和交互性,具有独特的教学优势.网络辅助教学为学生搭建了很好的自学平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提高书写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学完烃后引导学生对链烃与环烃的性质进行归纳总结,比较烃的饱和性与不饱和性、共轭与非共轭、链共轭与环共轭、环共轭与芳香性能,从分子势能的高低、体系的离域性及苯分子的圆形结构等方面去认识、归纳和总结.从学生总结的书面作业可以看到,学生不仅对纵向规律进行总结,甚至可以对横向规律进行思考和归纳,开阔了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网络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新要求

网络环境是一个充分体现个性的学习环境,是以“学”为中心.运用现代的先进技术,推广运用网络教学手段是一个发展趋势.网络教学的潜在优势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学生开拓的创新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网络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5-8].

1教师面临新的挑战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将面临着地位、作用和能力的三种挑战.网络教学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从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教师将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唯一来源.网络教学昭示着教学必须要从以教师教为主向学生以学为主的转变,教师将不再是知识信息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现在大学生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水平,往往超过教师的平均水平.这些挑战,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定位必然要发生很大的变化,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网上学习总结范文第2篇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沿袭传统的授课方法:板书+讲解。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的“听客”,知识点的记录者。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培养与锻炼,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形势下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这必然要求教师不能作为计算机网络教学活动的专制者,而是要转变思想,转换观念,和学生共同、平等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创新教学方法。其实计算机的许多课程,可以以演示+操作+讲解+练习+提高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计算机网络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与教师一起共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总结计算机网络学习的规律。这样才能让教师与学生在思考中相互启发,相互完善,相互配合,在讨论中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提高。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自我完善。学生也在这种参与教学中体会到计算机网络知识学习的乐趣,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笔者在教授《计算机网络概述》这节课时,就引导学生和笔者一起参与了课堂的教学。我们知道对于《计算机网络概述》这节课它包含了很多计算机概念,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变得比较枯燥、乏味,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课堂教学伊始,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以短片的形式播放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和基本组成,营造了一个相对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接着趁同学们兴致高昂,笔者又结合短片与教学的内容提出来一系列问题让同学们思考:①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想象的计算机网络是什么?网络的世界什么?②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③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哪些?④你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有多少?然后让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结合多媒体播放的短片,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同学们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了问题的答案,他们一定会对这些知识点记忆更加深刻。这种教学模式下,改变了传统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单一、乏味的局面,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了更多的有用之才。

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

作为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应该积极与同行间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在交流与合作中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对我们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之间互相交换教学心得与经验,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适应教育的改革。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避免“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出现。我们知道,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了,我们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学效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产生新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但是这个问题只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我们必须与其他的同行进行交流,这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专业的发展。教师间的相互听课就是一种很好的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查漏补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学校应该定期地组织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这样才能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形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是以小组间学生的相互学习为其基本形式,以团体的总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师生间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合作小组的分配与组合。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各个学生的特点,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学习成绩,不同性别,不同能力,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编排到一起,这样不同的学生都能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组内优势互补,合作小组间达到公平竞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小组内,要明确各自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有任务,不搞个人主义,不搞一言堂,合作学习小组不是一个人的舞台,大家在小组内平等交流,各自发挥聪明才智,这样才能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例如,笔者在教授《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与发展》这节课时,就在课堂教学中,展开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我将全班同学分成6个学习小组。让同学在课下结合网络与相关的书籍,总结出计算机网络的起源与发展,然后在下次上课时,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的总结情况,最后由我进行综合讲述,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对表现不好的小组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这种教学模式下,同学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大家你追我赶,唯恐落后,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是表现较好的学习小组总结的情况。网络的起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产物。目前遍及全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最初的来源是美国国防部的一个军事网络。当初设计它时,并没有想到要把网络拉到全世界,只是单纯地希望如果有一天核战争爆发,能有一种网络在受到毁灭性攻击之后,仍然可以通行全世界,具有迅速恢复畅通的能力。它的发展经历了以下的一些阶段:(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50-60年代,特点是一个主机,多个终端。(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70年代,特点是分散管理,多个主机互连成系统。(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特点是标准化、开放化。(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20世纪90年代至今,特点是高速、综合、移动。看着同学们总结出来的结果,我感到很是欣慰,同学们总结的知识点很完备,这也说明了同学们积极地配合了我的教学工作。在这次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了相关的知识点。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上学习总结范文第3篇

(一)研究对象

样本来自昆山市某职业院校,分布于一、二、三年级中三个专业共计7个班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共计发放问卷213份,经数据质量检查,剔除无效问卷及数据缺失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3份,有效率为95.3%,其中男生94人(46.3%),女生109人(53.7%),男女生人数比为0.86∶1。

(二)研究方法

调查时让学生匿名作答,答卷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当场发放、当场回收,保证了问卷的回收率和信息搜集成效。所有问卷信息经过审查与核实后输入电脑,保证问卷分析质量。因此,此次调查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现实情况。分析采用EXCEL和SPSS13.0。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课余时间活动内容对比

203份问卷中,学生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33人,占调查总数的16.3%;
课余时间主要用来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170人,占调查总数的83.7%。

1.中专学生、高职学生课余时间活动内容对比。

高职学生113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24人,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89人。中专学生90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9人,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81人。经卡方检验,高职学生课余时间能自主学习的学生数比率显著高于中专学生(X2检验:X2=3.859,P=0.049<0.05,见表1)。

2.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课余时间活动内容对比。

一年级学生85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20人,课余时间主要用来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65人。二年级学生85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12人,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73人。三年级学生33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只有1人,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32人。经卡方检验,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具有显著的差异性(X2检验:X2=7.829,P=0.020<0.05),越是低年级学生课余时间越是能坚持自己学习,越是高年级学生课余时间越是更多地花费在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等方面(见表2)。

3.男生、女生课余时间活动内容对比。

男生94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13人,课余时间主要花费在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方面的81人。女生109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20人,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89人。经卡方检验,男、女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差异性不显著(X2检验:X2=0.462,P=0.497>0.05)。可以认为,学生课余能否自主学习文化知识受学生的性别影响不大(见表3)。

(二)学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对比

针对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四个调查选项分别是0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调查的203份问卷中,每天自主学习0小时的37人,占调查总数的18.2%,每天自主学习1小时的114人,占调查总数的56.2%,每天自主学习2小时的39人,占调查总数的19.2%,每天自主学习3小时的13人,占调查总数的6.4%。结论是,每人每天课余平均自主学习时间是1.14小时。

1.中专学生、高职学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对比。

高职学生113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26小时。中专学生90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0.99小时。t检验后,高职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时间显著高于中专学生(t检验:t=-2.447,P=0.015<0.05,见表4)。

2.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对比。

一年级学生85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07小时。二年级学生85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12小时。三年级学生33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36小时。通过方差分析,不同年级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时间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F检验:F=1.722,P=0.181>0.05)。可以认为,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受学生所在年级影响不大(见表5)。

3.男生、女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对比。

男生94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06小时。女生109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20小时。通过t检验,男生、女生课余自主学习时间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t检验:t=-1.252,P=0.212>0.05)。可以认为,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受学生的性别影响不大(见表6)。

(三)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对比

针对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四个调查选项分别是0小时、2小时、4小时、6小时。调查的203份问卷中,每天课余上网时间0小时的32人,占调查总数的15.8%;
每天课余上网时间2小时的67人,占调查总数的33.0%;
每天课余上网时间4小时的74人,占调查总数的36.5%;
每天课余上网时间6小时的30人,占调查总数的14.8%。最后计算结果,每人每天课余平均上网时间约为3.01小时。

1.中专学生和高职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对比。

高职学生113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2.78小时。中专学生90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3.29小时。通过t检验,高职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显著低于中专学生(t检验:t=2.002,P=0.047<0.05,见表7)。

2.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对比。

一年级学生85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2.87小时。二年级学生85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3.13小时。三年级学生33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3.03小时。通过方差分析,不同年级学生课余上网时间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F检验:F=0.413,P=0.662>0.05)。可以认为,学生课余上网时间差异受学生所在年级影响不大(见表8)。

3.男生、女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对比。

男生94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3.26小时。女生109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2.79小时。通过t检验,男生、女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不具有显著差异性(t检验:t=1.815,P=0.071>0.05)。可以认为,学生课余上网时间差异受学生性别影响不大(见表9)。

(四)学生晚自修时间活动内容对比

203人中,住校学生63人,晚自修时间能认真学习的10人,占住校学生总数的15.9%;
趴在课桌上睡觉的23人,占住校学生总数的36.5%;
同学之间聊天的5人,占住校学生总数的7.9%;
看小说杂志的25人,占住校学生总数的39.7%。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梳理高职院校学生课余时间分配调查结果可知:(1)职校学生目前厌学心理普遍严重。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人数比率很低,大部分学生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者看电视看小 说等。相比较,中专学生比高职学生厌学情绪高,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厌学情绪高。(2)职校学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很短。职校学生每人每天课余平均自主学习时间只有1.14小时。高职学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要明显比中专学生多。(3)职校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较多。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为3.01小时。中专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要明显比高职学生多。(4)只有少部分住校学生晚自修时间能认真学习。大部分同学晚自修时间是在睡觉、聊天或看小说杂志等。

(二)建议

1.注重培养校园职业情境,营造职业教育学习氛围,加强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本次调查发现,7.9%的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专业理论课,56.2%的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专业实践操作课,11.3%的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语数外等公共文化课,24.6%的学生则对任何课程都不感兴趣。所以,要营造校园职业教育学习氛围,强化技能训练,开展各种技能竞赛等,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专业实践训练。对于学习热情不太高的中专学生和高年级学生,更要调动其专业技能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为其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其次,专业教师要有企业实践经历,因为只有进入企业实践并经历真正的企业岗位锻炼,才能掌握贴近企业实际的专业技能,才能在教学中真正给学生传授有用的动手操作技能。唯此,才能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减少其上网频率,缩短其沉溺网络时间。[1]与普高学生相比,职校生没有升学压力,机动时间较多。因此,学校可组织学生多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本次调查发现,81.3%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18.7%的学生则对此持无所谓态度。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客观上也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课余上网的时间和次数。如笔者所在学校每周三开展的“广场周周演”活动,还有“女子管乐团”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参与度都极高,节目质量也很高,深受学生喜欢。

3.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突出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第一,积极开展各专业学生技能竞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能使学生有事可做,技能训练取得的成就感能够冲淡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课成绩不理想的心理压力。[2]第二,实行“替代学分”、“过程学分”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替代学分”是指用技能成绩来替论课考试不及格的成绩。如数学考试不及格,可用电工、数控等专业技能学分来弥补。“过程学分”是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拿到学分。[3]如在实训课上加工出了一件合格的机械零件产品,就能拿到相应的学分。只要总学分能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就能按时毕业。“替代学分”、“过程学分”相结合,能促进学生真正学到一技之长。这些对于考试没信心而对待动手技能操作却积极性很高的学生来说,真正是因材施教的可取路径。

另外,增强住校生晚自修管理,配备适当的值班教师,既能解答学生的学习问题,也能维持良好的晚自修纪律。

参考文献:

网上学习总结范文第4篇

论文摘 要:顶岗实习是提升高职学生实践技能最有效的途径。文章在分析了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上,针对顶岗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问题,提出了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管理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实践技能,仅仅凭显性知识的课堂教学很难使学生掌握实践技能,而这个过程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来实现。顶岗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岗位技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学期间与企业、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顶岗实习这门课程又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顶岗实习的教学活动的实施场地不在学校,学校的教学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学生处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使得这项教学工作的管理变得非常复杂,而且效率不高。如何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确保顶岗实习各项任务按质按量的完成,是目前高职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有不少高职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了有关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管理的研究,但研究成果主要还是局限在制度管理的大框架内。

一、顶岗实习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的管理主要是制度管理模式。全国每所高职院校都制定了相当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形成了具有规范化、系统化的整体性顶岗实习规章制度,包括学生顶岗实习指导书、教师实践教学指导工作规范、安全管理制度等。这种管理模式在制度上是完善的,但是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根据调研,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工作难度大

学生实习地点分散,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信息传递困难,同时学生的日常生活都在实习单位,管理主要由实习单位负责,学校基本上处于遥控管理状态,这样,往往会出现学校与实习单位脱节现象。例如顶岗实习工作单位变更申请,学生往往是先斩后奏,给管理带来很多麻烦。再如实习过程中,需要传递学生的信息和文档,由于受学生获取相关信息和文档渠道的限制,传递非常麻烦。尤其是部分学生责任心不强,教师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相关工作,同时学生容易养成懒惰、依赖的职业工作习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开发了专门的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

(二)重视程度不够高

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还是倾向于将课堂传授知识作为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教学任务,而认为顶岗实习就是学生找到了工作,不需要什么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企业、实习情况及实习效果不闻不问,很少到顶岗实习企业进行现场指导。

(三)考核标准不合理

许多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内容分为实习纪律、实习内容、实习报告等几个方面。程序是首先学生自我评价,然后学校指导教师参考企业指导人员的意见综合打分。这种考核方式看似合理,考虑到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但实际上学校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人员沟通很少甚至不沟通,导致考核方式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

二、顶岗实习网络管理平台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尝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了专门的顶岗实习网络教学平台。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17个专业均建立了顶岗实习网络课程,具体功能如下:

(一)总体功能

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网络课程平台查看消息、新闻,提交月结,提交更换实习单位申请等资料;
可以给教师、同学发信息、在线交流等;
指导教师可以查看信息、新闻,监控学生实习情况,批阅月结,发送或者回复学生信息、申请;
网络课程管理者可以信息、新闻、管理本班学生的实习、就业资料,监控学生实习情况。

(二)模块功能

1、顶岗实习工作计划提交平台

要求学生在到达顶岗实习单位后,要在企业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按照本专业实习指导书要求,在一周内完成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并通过网络平台提交给学校指导教师。工作计划至少包括各阶段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实习结束后应该形成的工作效果。教师在一周内必须与学生沟通交流,完善工作计划,形成切实可行工作计划,作为学生实习结束后考核的依据。

2、月结提交平台

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与记录,要求学生每一个月上交一份月结,月结至少包括学生的实习地点、单位与岗位,实习内容,工作经验总结,是否达到实习计划预期目标,下一月的工作计划。

3、实习单位更换申请平台

学生调换实习单位的审批程序,学生在向实习单位提交辞职申请前,需先向学校指导教师提出申请,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向实习单位提出辞职申请。严禁“先斩后奏”,对于不履行手续的学生予以通报处理,通过网络课程使每一个学生明白制度的严肃性。

4、教师与学生交流平台

包括及时通知、公告、自由意见的论坛和方便学生与教师信息交流的平台。要求教师在一个工作日内必须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

5、顶岗实习考核平台

方便校外指导教师查看学生实习总结报告,保证报告的真实客观性,杜绝学生抄袭,真正参与到学生考核当中,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避免传统考核方式中校内外指导教师评价考核互相脱节的弊端。

三、顶岗实习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管理方便有效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与学生交流方便及时,能够随时掌握学生工作状况,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可以准确掌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单位,杜绝私自更换实习单位的情况。

(二)总结报告客观真实

学生将实习岗位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经验体会等整理成一份技术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必须与实习月结的内容相一致,使得学生必须认真总结实习期间的工作岗位、体会,从而避免传统顶岗实习考核中月结与总结报告同时上交,造假抄袭严重的现象。

(三)生产实践密切结合

学校教师通过批阅月结以及实习报告能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等,有利于教师更加了解行业企业发展动态,积累实践教学素材。

虽然我们开发了顶岗实习网络教学平台,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他也有自身的缺点。因此我们还要积极配合实习单位工作,加强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表现情况、工作完成情况等。同时,教师要到学生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巡回检查,与企业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不断完善网络教学平台中不足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刘峰,张岸杨.基于三层体系结构顶岗实习管理监控网络平台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9,(04).

[2]罗金梅,罗恩华.高等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3]彭汉庆.高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教学化的若干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网上学习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习评价;
网络学习行为;
学习评价指标选取;
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9-0021-04

一、引言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教育教学产业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面授教育模式等方式方法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学习知识的需求,越来越来多的人希望能通过网络获取到优质的学习资源,近几年国内外远程教育课程、公共教育服务平台、网络培训班等新型教育模式的相继出现,给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变革。由此带来的对学习者学习评价的方式方法需要有新的途径来解决。传统试卷考试的学习评价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型的网络学习。目前,我国虽然有很多网络学习平台,但经过调查与统计发现,对于网络学习的学习效果评价还存在不完善不科学等缺陷,尚未建立完善实用科学的网络学习评价指标体系。

二、理论研究

学习行为指的是在有遗传基因的基础上,在环境的作用下,通过一系列生活经验及学习所获的知识和技能。但纵观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关于网络学习行为的具体定义在国内外还存在一定争议,比较常见的概念有“在线学习行为”、“数字化学习行为”等。沿用最多的定义是:“在线学习行为是指学习者再由现代信息技术所创设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中开展的远程自主学习行为[1]”。

评价,就是指依据明确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方法,测量对象的功能、品质和属性,并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性判断[2]。学习评价作为学习系统中最终要呈现的部分,其反馈调节机制具有不可不忽视的重要作用。学习评价有三要素,分别为: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体系,评判者。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

其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常见的指标体系中以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的结果为主要指标。根据评价的时间段及目的的不同,学习评价分为三类: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其中以形成性评价和和总结性评价使用居多[3]。

网络学习评价属于学习评价的子范畴,具备学习评价三个方面的含义(价值判断、评价发展、参照标准)。然而,网络学习评价与传统的面授学习式学习评价相比,又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教与学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分离,学习环境、学习所需的软硬件条件等。在网络学习中主要依靠学习者的自觉性,既自主学习等主观因素,因此,网络学习评价也会表现出其独特的特点。

(1)网络学习评价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络的技术优势,缩短了评价的周期,提高了评价的效率,增强了评价的准确性,能够对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反馈与评估,同时降低了教学资源的使用量;

(2)网络学习评价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无论学习者在什么时间与地点,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网上学习,都可对学习者进行测量与评价,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消耗,节省了时间;

(3)网络学习评价可从多角度对学习者进行评价,而不仅仅是口头问答、平时表现、纸上答题这些片面的指标去评价,符合学习者多变的行为特征及科学的评价方式。

过程性评价是近年来教育评价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面向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一种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并非一个新名词。早在1967年,斯塔弗尔比姆(Dr.Daniel L.Stufflebeam)及其同事所提出的CIPP评价模式中就包含了过程评价。在CIPP模式中给出的解释是:“过程评价是对所确定方案的实施过程的评价,为方案的制定者提供反馈信息,用于发现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问题[4]。”

本文中所强调的过程性评价既是对学习者在网络上进行学习过程中的诸多行为表现进行深入科学的研究。

三、现状分析与比较及研究意义

1.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大量的学习平台及文献资料进行使用及深入分析后发现,目前国内外关于网络学习行为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收集和整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及背景材料。在教师与学习者远距离分离的情况下,学习资料的单一性与评价的效度和信度有直接的关系[5],评价指标来源单一,选取具有局限性,经常造成评价结果的片面性,甚至是错误评价,对学习者、教学过程组织者,授课教师都有很大的误导性;

(2)偏重学生的成绩评价,而忽视对学习方法、能力及学习全过程中的行为评价,因而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学习中的事实,对教学也缺乏指导意义;

(3)评价主体单一且太过主观性,现有网络学习评价体系中仍旧以单一的教师为评价主体,将教师作为评价体系中的唯一评价来源,学习者是他们评价的对象,是被动的、消极的,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也具有强烈的个人感彩,不能科学正确的反应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2.具体表现

本研究通过对用户在网上学习的行为信息进行有效抓取和深入分析,依据现有学习评价理论和网络学习评价模型对所抓取的信息进行建模分析,得出用户在网上学习的习惯、学习风格、学习效果等结论,对于构建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系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有利于网络学习资料的开发。研究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学习资料的行为方式和喜好,有助于学习资料设计者开发出更符合学习者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教育资料,提高学习效率。

(2)有利于教师对课程的把握和运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更多地了解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行为特点和规律,就能够更好地分配授课时长和改进课程设计,引导和服务学习者有效学习。

(3)有利于对学习资源及学习者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对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进行研究,可全面反映出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的相关性,可以为教育管理提供可靠的评价依据,进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控制方式。

(4)有利于给网站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改进意见。如果系统设计者能更多地了解学习者对网络教育平台的使用方式和特点,将有助于其开发出更合理易用的网络教育平台。此外,如果能解决对学习者行为的跟踪、采集、分析和评估等问题,将有助于开发出个性化、智能化的自适应网络学习系统[6]。

四、研究介绍

1.研究框架

本文通过对成熟理论的研究与分析,分析总结出现有网络学习评价方法的不足,针对性的进行完善,使指标的选取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能真实贴近地反映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学习者日常的学习行为都有哪些,哪些行为可以多方位反映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2)针对某一大型学习平台的学习用户进行相应学习行为数据的收集、计算;

(3)将所得到的有效数据与学习者最终的学习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结论。

2.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陕西省某大型网络学习平台中的一门为时30天24个课时的课程,对选择该课程的228人日常的学习行为进行采集分析。

3.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研究开始前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对本研究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进行了充分了解。深入理解了学习评价、网络学习评价、学习评价体系等相关内容,对该研究的进展与不足进行了分析总结,找到研究的突破点。之后对研究中所涉及到的相关术语及概念进行界定,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展开分析研究。

(2)调查统计法:在进行了相关理论的研究之后,对学习者在网络学习平台上的所有行为进行统计与提取。运用SQL语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提取。之后进行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确定各个指标与学习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而确定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

五、指标的选取原则

指标在评价中起着主要作用,所以指标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六个原则:与目标的一致性、直接的可测性、体系内指标相互独立、指标体系的整体完备性、指标的可比性、可接受性。除此以外,为了使指标与目标相一致,可以通过分解目标的方式来形成指标体系。

六、指标的分析

根据以上指标选取原则,以陕西某网络学习平台为研究基础,以学完一门完整的教学过程为时间节点(在该平台中以一门15课时,需要30天来完成的课时为基础)。研究对象为该学习平台选择该课程是所有用户共220人。通过采用SQL Sever 2010 Data Mining 数据挖掘工具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处理,采用 SPSS20.0、Excel2010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首先选取了学习者基本特征、学习者行为特征、学习者学习效果三类数据表。从用户日志及数据库中提取所有用户在该学习平台上的行为数据作为单项指标(从用户每次登录平台开始记录,直到学完整个课程并得出考试成绩期间所有的行为数据)。

根据统计,目前该学习平台共有15项功能,可提取到的数据项有如表1所示。

之后通过SQL语句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对数据进行数据集成、数据变换、数据计算,经过筛选实际可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数为201人。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筛选归纳总结后,对数据进行平均数、标准差、极大值、极小值的计算。

平均数最常用的是算数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算数平均数是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个数的商,记为x。公式为:

其中xi为第i个数据为数据总个数。

加权平均数是几个作用在不同比重的平均数在进行平均,公式为:

其中xi为第i个数据i=1,2,…,N,xl是f1个数的平均数,N为数据总个数。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又称均方差,用S表示。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离差的算术平均数,用S2表示公式为:

其中xi为第i个数据i=1,2,…,N,xl为平均数,N为数据总个数。标准差是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即标准差越小数据越集中与平均数,差异越小;
标准差越大,数据越偏离平均数,差异越大。结果汇总如表2所示。

通过使用SPSS20.0对上表所有数据依次与学习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如表3所示。

本研究的人数为201人,查询相关系数临界值表,得到时,指标与学习成绩平均值呈不显著相关;
当时,指标与学习成绩平均值呈显著性相关。

从以上结果中可以看出,所有指标中与学习成绩呈显著性相关的学习行为指标有:登录频率、查找资源频率、使用资源时长、使用资源频率、提问频率、回答问题正确率、回答问题频率、回答被采纳次数、上传资源数量、上传资源频率、下载资源数量、模拟仿真试卷使用频率、模拟仿真试卷使用成绩、参加线上活动的频率、作业得分、老师评价得分共16项。

与学习成绩呈不显著性相关的学习行为指标有:登录时间、发帖次数、回答次数、收发邮件数量、下载资源频率、电子笔记的使用频率、同步练习使用的频率共7项。没有与学习成绩呈不相关的学习行为指标。

经过以上分析与计算,确定了针对在该学习网站上学习的学习者的行为评价指标,这些指标能科学合理地反映出学习者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而能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有更加全面的评价。

七、总结与展望

本文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实验验证法等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将常见的学习行为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再通过对数据的随机采集和科学的计算,找出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的相关性大小,进而得出科学合理的注重学习行为过程的评价指标。但由于实验部分的数据来源单一,数量较小,所以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通过大量的实验设计出一套适用于大多数学习平台的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为学习者带来更好更全面的学习评价。

参考文献:

[1]彭文辉,杨宗凯,黄克斌.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其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9):67-69.

[2]秦换鱼.网络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研究[D].徐州:徐州师范大学,2011.

[3]秦换鱼.网络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研究[D].徐州:徐州师范大学,2011.

[4]马建桂,牟慧中.学习者自主视野下的英语自学考试过程性评价[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8):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