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学习强国 >

学习语文方法【五篇】

时间:2023-06-27 09:30:08 来源:晨阳文秘网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是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法,更是延续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的绵延需要借助语文这门学科,中国的文化振兴也需要语文学科的知识力量。语文教学事业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语文方法【五篇】,供大家参考。

学习语文方法【五篇】

学习语文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016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是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法,更是延续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重要途径。中华文化的绵延需要借助语文这门学科,中国的文化振兴也需要语文学科的知识力量。语文教学事业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的高低。因此,语文的学习不容轻视。

语文的学习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学习重点。高中的语文学习更是有其特殊性,这不仅是由高中生的特殊性决定的,还与高中语文学习内容的特殊性有关。因此,学习高中语文时,我们不能简单地等而化之,将其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混为一谈,而是需要我们区别对待,特殊学科特殊学习。那么,现在的高中语文学习到底存在着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来区别对待呢?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主次不分,不能把握学习重点

学习语文时应该把握学习重点,这样高中生在预习、听讲、复习等过程中才会有学习的侧重点,能够对重点、难点等进行重点攻破,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却没有把握好这一点,他们往往不分学习的主次,总是选择对课本内容进行通篇复习,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浪费了学习的时间,也影响了学习的效率。比如说高中生最常见的问题是在复习语文时习惯性地将课本翻到第一课,从第一页一字一字地复习学习。显而易见,在这反复的复习过程中,高中生语文知识学习最扎实的往往都是前面几篇课文,而后边的几篇课文往往都很陌生。

高中生不能把握语文学习的主次、重点,对已经掌握的知识与陌生的知识不懂得区别对待学习、复习,而反复的习惯性的语文学习方法是无益于他们语文学习进步的。

二、忽略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

高中语文的学习需要有较好的语文基础,这样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才不会由于基础知识的疏漏而妨碍学习的进行。语文基础知识主要包括:1.字词的准确区分。高中语文考试中经常考查学生对成语、同义词、多音字等的掌握,而这往往也是高中生最容易失分的地方。2.句子的充分把握。语文常常涉及对句子的理解、对病句的分析、对句子成分的判断等等,这都要求高中生有着扎实的语文基础能力。3.诗词的全面记忆。高中语文经常考查古诗词、重点句子的背诵,将诗句或掐头或去尾的,让学生填入空缺的诗句。这不仅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记忆把握程度,也是对学生字词掌握能力的考查。

由此可见,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绝对不容小觑,但是高中生却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导致学习不扎实,考试时容易失分。

三、课外知识了解不多,学习不全面

高中生的课业压力大,学习内容多是事实,但这不代表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忽视性学习。高中语文的学习不仅指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求学生对课外知识有一定的掌握。课外知识的学习是有利于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因为课外知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开拓高中生的学习视野,增加写作的素材。比如写作文时就可以将一些名人轶事等添加进去,丰富作文的内容,增添作文的风采。另一方面,高中语文考试或多或少都会考查高中生对课外知识的把握程度,比如经常会考查学生对四大名著的把握,对《红楼梦》《西游记》等故事情节、人物角色、经典台词等的把握。

课外识的学习是高中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中生适当地进行课外阅读,增加课外知识的储备,才可以促进高中生语文的全面学习。

由上可知,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多是因高中生学习方法不恰当而引起的。那么,高中语文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明确学习重点,把握学习主次

高中生在学习语文时一定要明确学习的重点,这样才有利于设计学习计划。那么怎样明确学习重点呢?1.对语文教师重点强调的知识点、篇章等,进行重点把握。语文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重点了然于胸。2.将课本与辅导书进行比较学习,把握重点知识。课本上的重点知识在辅导书上多有所侧重,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学习可以清晰学习重点。3.将课本习题、课后作业等重点考查内容列为学习重点。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试卷上、习题上等都罗列了学习的重点知识,对这样的习题进行整理归纳,必然有助于高中生把握学习的重点、主次。

如果高中生能够很好地明确学习的重点,那么在学习时便可以对重点知识进行重点学习,以免在学习时开小差错过了学习的重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重视基础巩固,保证扎实学习

高中生学习语文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巩固基础知识的学习:1.注重归纳。高中语文涉及大量字词的考查,尤其是同音词、多音字等,很容易在学习时产生记忆上的混淆。高中生可以对这类的词语进行归纳整理,方便系统记忆。2.反复复习。语文基础知识点多、繁杂,因而很容易就遗忘。高中生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对整理过的这些基础知识点进行巩固记忆,在反复的记忆过程中加深印象,从而完全吸取知识。3.定期考查。高中生应该定期对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从而查漏补缺,巩固学习。高中生往往以为自己对这些知识点把握得很清楚了,但考试时却总是失分,这就是因为平时练习不多,记得不扎实,在考试时一紧张就混淆了记忆。

(三)加强课外学习,保证充分学习

学习语文的方法范文第2篇

一、记忆法

记忆法是学习文言词语最基本的方法,特别是一些特殊的词语更应特别注意和记忆。有些词语在古汉语中为常用词语,可现在却已消亡。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中的“寡人”是古代帝王的自称,而现在没有这一说法了。有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虽然还有,但意义却已经发生变化,古今意义截然不同。例如:《捕蛇者说》里“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中的“病”古义是“困苦不堪”,今义是“疾病,生病”。《送东阳马生序》里“媵人持汤沃灌”中的“汤”古义是“热水”,今义是“菜汤,米汤”。《桃花源记》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的“鲜美”古义是“鲜艳美丽”,今义是“味道好”。

二、分析法

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汉字的结构和在句子中担当的成分,推断词语意义的方法。主要方法有三种:一是通过分析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来理解它的意义。例如:《曹刿论战》里“齐师伐我”中的“伐”,描摹的是一个人拿着一个兵器准备进攻之状,可理解为“攻打”之义。二是通过分析汉字的偏旁来推知古代词义的范畴。例如:从“足”的字一般都与“脚”有关,《鱼我所欲也》里“蹴尔而与之”中的“蹴”,意为“用脚踩、践踏”。三是通过分析词语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确定词义。例如:《马说》里“执策而临之”与“策之不以其道”中的两个“策”,前一个“策”是动词“执”的宾语,用的是本意“竹制的马鞭子”,后一个“策”后面有代指千里马的“之”,应理解为动词“鞭打”;
《桃花源记》里“处处志之”与“寻向所志”中的两个“志”,前一个“志”是动词“做上记号”的意思,后一个“志”应理解为动词“寻”的宾语“做的标记”。

三、比较法

比较法是指依据古文中同义词连用、对偶、互文等语言特点,通过比较了解词语意义的方法。例如:《出师表》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中的“崩”、“殂”是同义词连用,都是“帝王的死”的意思。《捕蛇者说》里“触风雨,犯寒署”是对偶句,句中的“触”“犯”应理解为“顶着”、“冒着”的意思。另外把同义词中的不同之处加以比较,也可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例如:《捕蛇者说》里“永之人争奔走焉”中的“奔”和“走”的速度不同,“走”是一般的跑,“奔”是快跑,合在一起,只表示“跑”这样一个意思。

四、联系法

古今汉语一脉相承,在发展过程中虽有变异,但还是有相同和相似之处的,因此,可以以今推古。我们可以联系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来解释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节词。例如:要想知道《邹忌讽齐王纳谏》里“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修”的意思,我们可以联系现代词语“修长”加以理解,从而得知这里当“身高”讲。我们还可以联系古代流传下来的成语、熟语、方言土语等来解决一些词语的解释。例如:《桃花源记》里“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中的“缘”,义为“沿着”,这一意思至今仍保留在成语“缘木求鱼”之中。

五、归纳法

我们还可以把分散在不同课文中的某个词语的不同用法归纳起来加以比较鉴别,从而全面了解该词语的意义。

例如:“名”

1、名声且壮士不死即矣,死即举大名耳

(《陈涉世家》)

2、命名名之者谁

(《醉翁亭记》)

3、名字则题名其上

(《核舟记》)

4、出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

5、说出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

再如:“故”

1、故意广故数言欲亡

(《陈涉世家》)

2、所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原来的样子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4、旧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八则》)

5、缘故、原因既克,公问其故

学习语文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意义兴趣模式

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的学习与教育方法也进入一个新的挑战时期。语文课是我们的母语课,然怎么样才能更好的授教好我们的母语课呢?我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就这些经验谈谈我的一些观点及建议。

一、学习语文的意义

⑴激发浓厚的兴趣

激发浓厚的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所表现出的特殊积极的个性倾向。这种个性倾向能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并且具有向往的心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精神饱满而又心情愉快的去学习探究。培养兴趣的方法有:

①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信任、期待和鼓励会变成一股无形的力量,给学生一种“器重”的暗示,激发他们的潜能,增强他们语文自学的兴趣和信心,在语文自学辅导教学中,教师热切的希望、期待的目光都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乐学”之中。

②在评价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即在教学环节中对学生进行肯定鼓励。当一个人的进步和才能为他人所承认时,他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学生的学习受到教师的鼓励、肯定和表扬,他的学习兴趣就会得以充分的激发。例如:在“知”环节,当学生对学习收获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其理解程度哪怕是不够全面或不够准确或不够深刻,教师都不应指责,相反,应从“微小的进步”或“微小的收获”的角度给予认可、肯定或表扬,为他们创造最佳心境。激励其树立信心增强兴趣。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去体验自己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的愉悦感,进而对学习产生持久的深层次兴趣。

③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中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它不仅具有知识性、思想性,而且也具有审美性。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掌握知识、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素养教育的过程变为一种审美的过程,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从而激起心理愉悦,激发学习兴趣。

⑵强化积极的情感

情感是人们对自身活动所持态度的体验。良好的情感可以促进和补偿学生的智力活动,并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情绪倾向是制约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积极和稳定的情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催化剂”。

⑶锻炼坚强的意志

小学生的兴趣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因此,必须在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使他们的兴趣稳定起来。意志是人为了实现预定目的,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内心矛盾和外部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一个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就能用调节自己的外部行为和心理状态,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实现预定目标。

⑷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对自学能力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习惯是由多次重复而形成的达到自动化程度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终生受益。首先,要培养学生专心认真的习惯,要使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对每个学习环节,学习内容都要以严谨的态度去对待,而不能马马虎虎。二是要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读平面的语言文字,从抽象的语言符号中产生联想和想象,在大脑中获得清晰的表象,建立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最终读懂课文,而不能“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三是要手脑并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学习与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应有自己的学习与教学方法,这就是启、读、练、知、结。

⑴启,就是启发,即在上课时教师先面向全班启发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自学方法。“启”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的自觉学习,让学生知道这一堂课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怎样去完成。在这一环节中,除了教师必要的讲解外,课文中的思考题也承担一部分“启”的工作。

⑵读,就是让学生自定步调去阅读课文,凡是课本上的文字,包括课文、课后习题等,都要求学生认真地读。学生阅读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包括默读、朗读、泛读、精读、速读等,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要求,各有各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口到、眼到、耳到、脑到、手到。在自读训练过程中,要强化学生自读的主动性和稳定持续性.要保证课堂上所必需的自读时间以及自读时间的完整性。

⑶练,就是学生按教材或教师提出的要求完成课堂上的练习,接受各种语文能力的训练。“练”一般来说与“读”同步进行(这与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在语文教学中,“读”也是“练”的一种形式。此外,“练”还有读中练与读后练之分,而读中练又是大量的、经常的。

⑷知,就是在全班学生完成规定的自学任务之后,让学生当堂知道自学的结果,肯定正确的.纠正错误的,这实际上就是教学上的即时性反馈,是一种自检与他检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交流、议论,均属“知”的教学环节。

⑸结,就是最后小结一下这次自学的经验教训,明确在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克服什么,有时也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这一环节所用时间极少。

三、思想收获

学习语文的方法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71-02

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正如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前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丰富的语文教材,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开端引趣法

开端引趣法泛指教师在课堂开始时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它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想上课”,即有学习的意愿。小学生往往贪玩,他们课间玩性十足,虽然上课铃声响了,但是他们的心思还停留在课间游戏上。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抛开纷乱的思绪,慢慢静下心来进入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提问、讲故事、设悬念、猜谜语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如讲到古诗时,可以先让全体学生朗读一遍诗歌;
讲到成语故事时,可以展示与故事相关的一幅图画,有条件的还可以播放视频画面等。例如在讲到苏教版语文第三册《乌鸦和狐狸》一课时,笔者问学生有谁见过乌鸦、狐狸长什么样,用自己的话把乌鸦、狐狸描绘出来。学生纷纷踊跃回答,他们的思路被调动起来,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法

联系生活法是指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主要应用于课堂中间,作用是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用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事物、现象表达出来,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上看,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事物、事理的认识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即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弱,对图像的理解能力强。要想让学生快速认识事物,最快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亲自看到、听到将要学习的知识。教师可以把语文知识和学生生活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例如课文中涉及动物如公鸡、兔子、小猫、小狗的,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谁家养了这些动物,它们有什么特征;
课文中涉及拾金不昧的故事,可以提问谁捡到过钱包,是怎么处理的;
课文中涉及诚信待人、尊老爱幼等故事,可以问问学生遇到这种情况后该怎么做。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起了他们的表达欲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水到渠成。如教学《乌鸦和狐狸》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乌鸦和狐狸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样解决的?提问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看看课文里的主人公是怎么样想的、怎么做的。通过层层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从课文中获得联系生活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三、鼓励引导法

鼓励引导法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教学方法,是相对于常严肃、重批评的教学方法而提出的,是指教师对学生应该多鼓励、多引导,不应该有太多的批评行为。这一方法贯穿应用于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其作用是通过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使之对教师有好感、认同语文教学、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从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分析,小学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到辅导作用。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让学生树立“我想学”的观念,培养学生养成两种习惯:一是阅读课外书籍的习惯;
二是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回应学生的提问,多启发,不包办代替,鼓励他们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有的学生依赖心理强,一看题目较难,自己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教师,这时候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要先鼓励学生仔细分析,或是针对具体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具体要他自己去推敲。比如对于不怎么会造句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联系生活经历来造句;
对于难理解成语的,可以提示他们回忆之前讲过的课文或故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三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很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对教师的提问也回答不上来。这时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植物,通过直观形象认识什么是种子。学生获得感观认识后,再来学习课文,脑中浮现了观察种子的形象,提高了学习兴趣,就能够主动地与同学交流学习所得。

四、分组竞赛法

分组竞赛法是教学中组织活动的一种方法,是指将学生进行分组,设置一定的活动规则,以组为单位进行竞争。这一方法可以应用于课堂活动中,也可以用于课堂之外,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竞赛中了解自身的知识水平,查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在相互竞争中不断进步。从学生行为分析,小学生在课外常常进行跑步、扔石子、飞瓦片、跳绳、猜拳等比赛游戏,说明他们有了竞争意识。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一竞争心理,组织他们在学习上进行竞赛。竞赛主要有三种:一是学生之间的竞赛,可以比成语接龙、成语填空、造句、近义词等;
也可以比一比谁认字快、组的词多,谁朗读课文更有感情等。二是小组与小组的竞赛。教师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组内合作、互相帮助,并与其他组竞赛。分组竞赛通常很受学生欢迎,因为学生既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又得到同组成员的帮助,团结协作的教学氛围使大家关系融洽。分组竞赛时要注意的是,不能总让尖子生带头,要尽量调动所有学生参与思考、参与竞争,只有参与了,学生才会产生团队精神、胜利时才会有荣誉感。三是班级与班级的竞赛。这需要班级教师之间精心设计竞赛项目,组织实施,例如可以组织与邻班比成绩、出板报、比画画等,也可以双方选几个代表进行成语接龙、成语填空、朗读课文、快速造句等游戏。如笔者在任课班级实行“语文学习小组竞赛”活动时,将学生划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每小组设组长一人,依据学习成绩不定期轮换,把学生的读书、写字、作业质量、单元考试成绩等纳入学习小组的竞赛内容,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结。竞赛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互改作业法

互改作业法是批改作业的一种方法,是相对于以往单纯由教师批改作业的现象而提出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让学生在相互批改作业时既互相监督,又探讨问题,进一步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笔者让学生“当教师”,组织学生之间互改作业,可以同桌、邻桌互改,或随机改,由于学生之间有竞争,相当于有人监督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减少了学生互抄作业的现象。经过几次互改,笔者发现小学生批改作业时往往很认真,要求很严格,遇到有分歧的地方还会与同学争论。对此,笔者进一步加强批改指导,在学生争论时做好“裁判员”。学生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复习了所学知识,还对答案进行分析,逐步锻炼了学生的评判能力。

学习语文的方法范文第5篇

1 通过英汉两种文化的比较,加强文化教学

初中英语新大纲明确规定:“为了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英语同母语对比的方法。”越来越多的中学英语教师意识到中西文化差异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英语和母语同等起来,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英语学习如在比较中进行,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对更好的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是有裨益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把JEFC新教材涉及到的内容分为两类:①衣、食、住、行方面的,包括购物、食品、交通、学校、家庭等;
②日常交际方面的,包括问候、称呼、道别、致谢、建议等。在此只需把英国人和中国人寒喧问候的话和称呼等日常交际用语比较一下,就知道其间的差异,同时也说明比较中西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比较中应让学生注意正确对待异国文化,既要防止对异国文化过高评价,也要防止民族中心主义。

2 注重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

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主观评价。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我们应做有心人,随时给予介绍,使学生达到真正的掌握英语的目的。

3 从课文中寻求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信息

由于目前中学还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所以只能按JEFC新教材,涉及到什么讲什么,帮助学生从中获取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他们不至于由于对目的语文化缺乏了解而造成交际失误。实际上这里反映英语国家委婉语和禁忌语的文化特色。在中国,人们询问体重、年龄、收入、婚姻等似乎是常事,但在英美等国家,这些“privacy”都是尽力回避的,特别是女士们,对体重和身材是很敏感的,她们认为说某人“胖了”是对别人不尊重,是不礼貌的语言行为。所以,这里医生只能委婉地说道:“You"re e ating too much.”以此避免使用“You are getting fat.”并建议到“You have to eat lessfood .-and you also have to take more exercise.”

此外,我们还可指导学生从课文注释和插图中习得有关文化知识。JEFC新教材的课文注释,不仅仅局限于语言难点及其翻译,而且增加了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第二册Lesson79的注释Ⅰ。英国人喝茶和中国人习惯不同,英语人通常在茶(多为红茶)里加糖或牛奶,或两样都加,而中国人一般什么都不加,习惯喝清茶。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向学生进一步补充解释:“红茶”译成英文为“black tea”,而不要望文生义地译成“red tea”。

图文并茂是JEFC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有些插图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外,还可以从中习得有关的文化知识。如第二册Lesson90中一幅插图是一群英国人在寒冷冬天排队等公共汽车,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这说明他们除办事讲求公共秩序外,还注意维护属于自己的空间,也注意不侵犯别人的空间。这是他们注意“个人隐私权”的反映,实质上这也是对课文中“You must never jump the queue , If you jumpthe queue, o ther people will not be pleased!”最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