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学习强国 >

2023文化强国梦论文【五篇】

时间:2023-07-02 16:45: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党的十之后,书记深刻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他指明中国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社会思潮下,需要优秀社会人才,使他们对中国梦认可,乐于为这一梦想奋斗终身。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文化强国梦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文化强国梦论文【五篇】

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梦;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7 ― 0157 ― 02

党的十之后,书记深刻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他指明中国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社会思潮下,需要优秀社会人才,使他们对中国梦认可,乐于为这一梦想奋斗终身。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因此他们要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理念,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要顺应潮流,以新形的教育方式、内容、手段,对大学生展开中国梦融入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理念,为实现这一梦想而发奋学习。

一、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当今,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通过各种途径影响着大学生价值理念形成,这需要正确的理念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国梦是新时代产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追求,因此,要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念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深深领悟其内涵,形成自己的理想追求。大学生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追求,才能激发学习热情,在无形中自我要求综合能力提高,使梦想变现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大学生具有强烈爱国意识、奉献意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会使大学生更加具有强烈的奉献、爱国意识。由于社会环境复杂,大学生思维方式多变,一些不利社会因素,如腐败、贫富差距、欠公正等,深深地影响着他们价值理念的形成,中国梦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会使他们正视这些问题,提升他们的政治素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富强输送优秀的人才,中国梦的实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优秀人才,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梦是相辅相成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融入中国梦。总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时代的要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追求,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中国梦,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德才兼备的后备力量。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问题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包含《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四门课程。这四门课程都与中国梦有一定的契合点,对中国梦融入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然而效果并不是特明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实际,然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却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很多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时比较少,实践教学基本没有,这样更难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致使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仅仅是书面知识,难以与实际相结合,很难达到教育效果。在现实教学中,很多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很难把四门课程中涉及中国梦的部分融入教学,即使有也只是一带而过,没有切实地使大学生认识到中国梦的追求性。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中国梦的讲解欠结合实际和与课程结合不确切,致使中国梦很难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网络信息和校园文化影响大学生树立实现中国梦的价值理念

当今是计算机网络时代,中国的网民在全球居首位,而大学生是我国网民的重要群体。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网络传播一些腐朽信息,抨击我国的社会制度,预想利用网络干扰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常利用网络做虚假宣传,误导人们对中国梦的认识,使人们不能正确感悟中国梦的内涵,致使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给大学生创造有益的文化氛围,因为这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们价值意识的形成。然而,高校普遍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认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比较形式主义,盲目的追求物质利益,并且相关机制欠缺,这样导致校园文化不能真正发挥育人功能,更对大学生如何树立实现中国梦价值观的教育无从谈起。一句话,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着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价值理念的树立。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梦的教育深入力度不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重要的教学任务,高校始终在强调重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然而效果甚微。在2012年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校加强了对中国梦的教育,但是注重形式,没有切实认识到中国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采取措施让中国梦的教育深入到教学过程中。在现实教学中,往往高校重视专业知识,忽视大学生思维意识形成,对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走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改变现有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可大部分高校教学方式陈旧、考试方式落后,这不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按教育部规定,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学生比例为1:12,但在现实的教学中高校普遍达不到这个比例,并且有的教师身兼数职,使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需要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引力,然而很多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方针、路线学习,忽视现实生活教育,致使学生难以树立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简而言之,高校对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形式、欠实用,致使大学生难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切实受到中国梦的教育。

三、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

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同抓起。高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使中国梦的内涵融于其中,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使他们形成中国梦意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要对大学生德法教育并重,营造德法宜人的教学环境,为实现中国梦输送德法兼备后备力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体现了我国近170年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必然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整合教学内容,使大学生认知中国梦的确立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枯燥的理论课程,然而中国梦实现需要先进理论作指导,因此,在教学中结合实际展开教学,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引中国梦实现;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理论,对大学生中国梦教学要与该课程有机融合,探寻该课程与中国梦的切合点,达到教育的实效性。实践出真知,因此加强大学生实践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教育。鼓励学生们加强社会实践,使思想上的理论认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把实现中国梦作为自己的追求。另外,还要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纪念胜地,如纪念堂、周邓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等,使大学生能够回顾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切实体会到自身所承担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社会责任。总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将会使中国梦有机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2.中国梦融入校园文化,使大学生在无形中感悟中国梦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会不见形迹的发挥作用,因此,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校园文化作用。高校要创造良好人文环境,使校园文化积极向上、和谐文明,校园文化活动是创造校园文化的重要形式,高校要创造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使中国梦渗入其中。营造校园文化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使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深深领悟中国梦与其的关系,在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受到中国梦教育。物质文化具有强烈感染力,高校要使中国梦渗透到物质文化的建设中,加大宣传中国梦,校园网是宣传中国梦的重要场所,各高校要加强校园网建设,且体现中国梦,如天津中医药大学校园网上设立 “我的中国梦”、“天中情”等。同时,我国应制定一些规范网络的法规,保障中国梦的宣传。校园文化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下,校园文化要与时俱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现中国梦,陶冶大学生情怀,使他们积极向上为实现中国梦而发奋学习。总之,积极改进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中国梦,受到中国梦教育。

3.高校采取措施加强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加强大学生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因为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一方面教师队伍要加强,达到师生配置比例,引进高学历且对中国梦有切实认识的人才;
另一方面,现有的教师人员要学习、进步,讲课内容要丰富,且结合实际,使他们能够切实感悟中国梦,只有这样才能应用于教学之中。对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翻转课堂教学是新兴的教学方式,且普遍被学生认可、接受,所以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应用这一教学方式。同时,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笔试方式,即是笔试考试,那么它所占学生总成绩的比例也应降低。高校对大学生中国梦的教育要在专业教育中予以体现,使大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时也受到中国梦的教育。高校要从教学、实践活动、后勤等方面加强和改进管理制度,使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制度上予以保障。

〔参 考 文 献〕

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梦”;
结晶;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钱穆先生说:“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
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文化对于实现“中国梦”也至关重要、意义非凡,十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因此,在全民话语“中国梦”的潮流下,我们有必要从文化语境里探讨“中国梦”。

一、“中国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晶

中国人不可能割断几千年的历史,像美国人一样在一张白纸上描绘自己的梦想——“美国梦”。“中国梦”深深地打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烙印,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结晶。

(一)“中国梦”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有所思即有所梦,的内容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在“中国梦”的背后,是百年的渴望,千年的回想。“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①,“中国梦”正是从中国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来,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梦”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中国梦”怀抱追梦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爱追梦的民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追梦精神。这种追梦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刚健有为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追逐梦想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资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理想信念支撑。

2.“中国梦”体现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民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是始终把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纽带。实现“中国梦”需要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中国梦”蕴含“和”文化。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着丰富的和平主义思想。用“中国梦”观照殖民文化、移民文化下的“美国梦”,不难发现,我们的梦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思想。和平的国际环境既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也是“中国梦”所孜孜不倦追求的夙愿。“中国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梦”的实现是世界的重大利好,“中国梦”是和平崛起、永不称霸的“中国梦”。“中国的壮大,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②“中国梦”致力同各国人民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4.“中国梦”阐释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贯穿着自强不息的进取奋斗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文化造就了世界上唯一一个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造就了中国人民不怕吃苦、勤奋刚毅的性格。这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和习染,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中华儿女的行为习惯。实现“中国梦”需要中国人民弘扬自强不息的进取拼搏精神,“凝聚力量,攻坚克难”,“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③

(二)“中国梦”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先进文化建设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一种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十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凝练为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从社会层面看,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从公民个人层面看,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梦,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而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中国梦”价值内涵的具体体现。“三个倡导”概括了社会主义崇尚的基本理念,囊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社会理想和行为准则,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持久的引领力、广泛的号召力和强大的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道路、提升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二、“中国梦”的过去、现在、未来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④从文化语境里来说,“中国梦”的过去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是文化自觉;
“中国梦”的现在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是文化自信;
“中国梦”的未来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是文化自强。

(一)“中国梦”的过去:文化的自觉

所谓“文化自觉”,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明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170多年前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这样一种文化自觉。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古国,5000年的悠久灿烂历史和中华文明长期走在世界前列的客观事实带给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豪感。但是,曾经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中华文化在近代以降却明显式微。中华民族的衰落一定程度上来说缘于西方列强的入侵,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积贫积弱,当年盛唐之景不再,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为了恢复或再现中国盛世,为了中国文明的崛起,无数仁人志士不约而同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斩钉截铁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并展开了相应的救国行动。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得益于那种文化自豪感所构成的大众心理基础和基本精神动力,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是一种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性的远见卓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梦想的激励下,在文化自觉意识的驱动下,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前赴后继,不怕牺牲,不懈努力,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取西方文明之精华,把中国文化、中华民族从根救起来。

(二)“中国梦”的现在:文化的自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由来已久,但将其升华概括为“中国梦”这一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并被作为官方用语固定使用还是首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文化上的自信。

首先,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助推“中国梦”的提出。十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是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是坚定有效的。简而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完全符合中国国情、能够促进中国发展的,三者有机统一,共同诠释着这样一个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抱持着对成就的充分肯定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我们充满并且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有了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自信,也就敢于自信地表露我们心中的梦——“中国梦”,敢于以自信的姿态——“凝聚力量,攻坚克难”、“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实现“中国梦”。

其次,我国的文化建设已经迈上新台阶。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进军号角。事实上,我国的文化建设已经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⑤,这为“中国梦”的提出坚定了文化基础和文化自信。

最后,“中国梦”是对党的理论体系的丰富,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梦”本身是一种文化。“中国梦”的提出表征中国人民敢于有梦、敢于追梦,也预示着中国人民勤于圆梦的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心理,是文化自豪感的涌现,是文化自信心的写照。

(三)“中国梦”的未来:文化的自强

“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⑥这条路包括文化自强之路。

1. 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应有之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是包括政治复兴、经济复兴、文化复兴等的全面复兴。而文化复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目标追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条件,没有文化复兴的复兴不是且不可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质言之,只有实现了文化复兴,才可能说是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文化滞后是实现“中国梦”的制约要素。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如今我们经济体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军事、科技力量也有大幅提升,但是这些硬实力强增强的同时又让软实力更显贫乏。硬实力的第二不代表软实力的第二,硬实力的第二不足以让中国实现伟大复兴。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软实力关系到我们是否能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关系到我们能否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不断赢得国际话语权,占领国际舆论的制高点。“木桶原理”告诉我们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决定了木桶的盛水量。虽然我国文化软实力已经迈上一个新台阶,但相对于硬实力来说,软实力无疑还是一个短板,她的强大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综合国力,直接制约我们“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文化自强,打造“文化强国”,文化之于“中国梦”尤其显得重要。

3.文化建设是总体布局的一方面。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党的十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做了战略部署,为新时期新阶段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文化建设是总体布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十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一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三是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4.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必备前提。民族复兴,归根结底,体现为文化的复兴。所谓文化复兴,就是要成为文化强国,形成气象的文化软实力。历史与现实已经证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国民精神世界的提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强国,不可能真正迈向现代化,也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今,不断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增进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加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让中华民族在世界之林焕发出独有的魅力和光彩。

综上所述,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应有之义,但在我国相比于经济等硬实力来说,文化软实力较为滞后,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制约性因素,尤其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为此国家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其中包括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在某种意义上,通往“中国梦”的未来之路是一条文化自强之路。(作者单位:1.吉林大学法学院;
2.吉林大学数学学院;
3.吉林大学法学院)

注解

①十报告。

②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

③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④2013年5月4日“五·四”重要讲话。

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梦;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途径

一、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是高等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和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近年来引发广泛共鸣的“中国梦”话题。提出的中国梦,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和中华民族近现代奋斗史的总梳理,是对亿万中国人家国情怀的总回应,是对未来中国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动员。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主要阵地,是为“中国梦”的实现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的地方。在今年3月25日教育部召开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国梦”教育活动座谈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教育是先导和基石。从教育角度看,“中国梦”就是“育才梦”,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中国梦”就是“成才梦”,因此,高校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活动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内在要求,是完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是激发青年大学生奋发成才的重要举措。

二、“中国梦”教育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主题

经济的全球化、市场化和社会的多元化,给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将“中国梦”作为在校“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主题具有特殊的意义。

首先,“中国梦”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激励功能。“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在于,使青年学生相信只要通过自己力争上游的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获得成功,实现每个人出彩的机会。在大学校园内开展学习讨论和践行“中国梦”,可以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中国梦”具有导向规范功能。共圆“中国梦”,给大学生提供一种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这种氛围,对大学生是一种规范和导向。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高校内外都会涌现出许多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这些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起到引领作用。观念的东西得到大学生认同后,就会激发出巨大的力量,激励着大学生去追求真理、探索科学,在学校内形成优良的学风。

再次,“中国梦”具有凝聚功能。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鲜明指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凝聚功能是指“中国梦”这一激动人心的主题能够满足大学生追求进步的精神欲望,从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一股向心力、凝聚力,促使大学生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高校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要抓好三个结合

(一)理论教育与体验式教育相结合

理论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常用的教学方式,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的主题教育,同样需要理论教育。为增强教育效果,在采取理论教育的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在体验中自觉地将“中国梦”一点一滴地渗透进思想中,在体验中真正感受“中国梦”的实实在在和与自身息息相关。在理论教育中让学生知道,在体验式教育中让学生理解,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个体性,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二)主体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坚持主体性,就是在教育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主体―客体”的关系为“主体―主体”关系,让学生主动融入“中国梦”的建设中,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坚持发展性,就是在鼓励大学生参与“中国梦”实践的同时,不断促进学生发展,并帮助学生确立个人目标,而且可以朝着这个目标去发展,并能够实现目标。

(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要充分发挥显性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在特设的意境中对大学生实施无意识的、间接的、内隐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克服显性教育的教育目的过于外露、教育形式相对呆板的缺点,又将“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隐含于特定载体环境和文化氛围之中,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受到教育和启迪,达到预设的教育效果。

四、创新形式,积极探索,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一)把“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

1. 提高教师队伍对“中国梦”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的认知水平

要引导广大教师学习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把握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基本内涵,把握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遵循,要把中国梦、民族梦与世界梦的关系明确,在教学以及与学生交往中,在学生的活动中,更多地予以渗透,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梦想。

2.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着力宣传“中国梦”的丰富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中国梦”主题“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作用,对于加强大学生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3. 以党课团课为辅助,深化“中国梦”主题宣传

新时期党课团课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可以以“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国梦与中国精神”、“中国梦与中国力量”、“中国梦与成才梦”、“中国梦与民族梦”以及“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多个主题开展培训,举办讲座,让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得到升华,也自然而然的理解每一位大学生的成才梦均会汇集为中国梦的一部分,在实现自己梦想的同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自然会实现。

(二)把“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中

1. 大力重视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是广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家园,美化校园环境能够愉悦青年学子的心情,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与成长。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应该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通过增加雕塑、书画作品营造“追梦”的健康的人文景观氛围,增强大学生对校园环境认知认同感,进而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他们的爱校情感。

要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学术期刊、宣传橱窗等对“中国梦”主题的挖掘和宣传,发挥宣传舆论阵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更大作用。要发挥优秀校友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用优秀校友的实现梦想的感悟和成就,激励大学生立志成才,力争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2. 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

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中国梦”主题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可以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组织开展“追梦圆梦,放飞梦想”等主题的文艺会演、演讲比赛、青春励志电影展播、青春励志书籍推荐、青春励志歌曲传唱等活动,着力推动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学生、凝聚学生、激励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3. 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载体

要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新阵地。要充分利用手机这一重要载体,传播“中国梦”的内涵实质等理念,通过开展自编短信,放飞梦想的活动,提高拇指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以利发挥更大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通过利用QQ 群、飞信群、微信等新媒介,加强有效引导,有力传播“中国梦”的主题,确保校园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4. 大力培育选树践行“中国梦”的先进典型

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要重视培育选树学生先进典型。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自组织,自觉培育树立践行“中国梦”的先进典型,传播放大立德树人的正能量,用“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能量,激励广大学生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引导学生聚精会神学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

(三)把“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

1. 深入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要组织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深入西部,从中国梦的发展、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的时代特征、如何实现中国梦等方面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成果,为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计献智。

2. 深入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与人民大众密切交流,学习人民群众的勤劳俭朴、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等多种宝贵的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凝聚中国力量。

3. 深入开展“中国梦想”学习参观活动

高校要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参观学习,感受改革开放新成果,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情,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激发他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五、结束语

实现中国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不断奋斗。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一定要围绕党的十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广大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一起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梦―――当前高校学生思政工作新思路 [J]. 理论观察,2013(5):116- 117.

[2]. “中国梦”视野下探索高校宣传工作新途径 [J].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130- 132

[3]. “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J]. 贵州社会科学,2013(78):151- 153.

[4]. “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 [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5):60- 63.

[5]. 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中国梦”教育活动的“三个结合” [J].高教论坛,2013(7):10- 12

[6]. 论“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J]. 广西社会科学,2013(6):183- 185

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梦;
思想政治教育;
导向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276-02

一、“中国梦”的理论意蕴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其具有丰富的理论意蕴。

(一)“中国梦”是民族复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统一

“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发展历史主题的表现,也是对中华民族不断探索强国之路历史的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不断追求并付出艰苦卓绝努力的伟大梦想。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继续探索民族富强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理论同当代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梦”的提出,表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让世界看到了蓬勃发展的中国力量和勇往直前的中国精神。“中国梦”的实现将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而实现,二者密不可分。

(二)“中国梦”是民族梦和个人梦的统一

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要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和百姓关系密切,而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目标、民族愿景和人民期待,即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中国梦也是民族梦和个人梦,民族强盛让实现个人梦有坚实的基础,而个人的努力奋斗也将铸就民族的辉煌。民族梦和个人梦两者的实现紧密相连,个人追逐梦想的同时也铸成民族梦的基石,而民族梦的构建为个人梦的实现搭建了平台,使民众能各显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三)“中国梦”是和谐发展与人民幸福的统一

中国梦包含着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部分,也体现了和谐发展的治国理念。多次强调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形成健康和谐的发展模式,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于和谐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个人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深刻认识到社会发展的本质,追求自由全面发展的梦想,“中国梦”是和谐发展与人民幸福的统一。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存在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缺乏渗透性等问题,具体如下: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陈旧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育内容陈旧,缺乏实效性和时代感,主要表现在教材的编写上。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内容选用的仍是几十年、上百年前的例证和典型人物,没有反映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没有将新时期大学生感兴趣或者熟知的事例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陈旧,“空大泛”,时代感不强、实用性不大,用于解释当今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内容较少。而思想政治教育也未能结合大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实际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过于强调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偏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偏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历史文化的结合,忽略了特定时期特定教育内容的更新植入。由此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效性不强,针对性较差,没能把教育内容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知识水平及社会生活相结合,普遍存在理论灌输、被动接受的现象。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感和新鲜感,违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政热点相结合的原则,造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时代要求脱节的现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渗透性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有三个层次,即基本的公民道德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层次性,但同时又互相渗透。道德是基本的行为规则,道德教育中渗透着政治思想教育,而道德思想和政治思想的行程都涉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容。三者之间密切联系,相互渗透。但我国历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突出强调其政治教化功能,过于注重传播意识形态性内容,割裂了阶级价值和全民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强调集体主义原则而少讲个人价值,重视阶级、国家和革命的理论而少讲公民的观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未能很好地处理这三个层次的关系,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渗透性。

三、“中国梦”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导向

“中国梦”的理论意蕴丰富,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梦”实现的本质要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统一。“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的梦想,在全社会中要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相统一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国梦”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导向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政治、经济和文化内容的统整

对“中国梦”的阐述中提到“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短短的话语中凝聚了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不懈追求的目标,既蕴含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精髓,又展现了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现念,这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项新的重要内容。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政治、经济和其他很多方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却还比较弱。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延续至今,几千年来从未中断过,对人类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来看,没有文化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文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实现“中国梦”的目标之一是复兴中华文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理想信念和思想基础,通过文化的繁荣,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文化条件、智力支持、精神力量和人才保障。可见,文化与经济和政治同样重要,缺乏政治、经济和文化内容的统整,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断层和滞后的,教育内容不能与实际相结合,不能与社会相适应,不能满足个人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要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还要注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经济自信和文化自信,明确当前我国的经济现状以及肩负的使命,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全面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二)意识形态性内容与日常生活内容的统整

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而“中国梦”语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中国梦”的提出,既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又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实质和科学价值。“中国梦”话语中强调意识形态性,但同时对意识形态性话语进行了创造性的转换,把它转化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贴近人们生活的内容。强调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人共享发展成果,国家发展与人民幸福紧密相连。“中国梦”既强调意识形态性,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导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基本国情、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中,应适时地引入竞争意识、法制意识、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提高他们灵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特别是当前市场经济的功利性突显,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社会价值标准,尤其是年轻一代讲求实际和实用,注重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做到意识形态性内容与日常生活内容的统整尤为重要。换言之,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除了传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内容,应更多地教育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三)社会性内容与个体性内容的统整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接近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符合受教育者的兴趣,则产生的教与学双方的心理共振影响力更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偏离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就会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出现障碍,导致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和教育效果。要有效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注重受教育者的个体性需求,激发其受教育的兴趣,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善于端正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正确引导个体性需求,使受教育者产生正确的需要和价值追求,与社会需要相一致。就实现“中国梦”而言,“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属于一个共同体,国家好、民族好是我们每个人才会好的必备前提,我们只有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的梦想而奋斗,个人才能因国家的强大实现全面发展。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导向作用是,新时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社会性内容与个体性内容的统整,让大学生深刻理解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找到“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梦”的结合点,将这些结合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点,遵循人才发展的客观规律,引导受教育者在中国梦的视域下,通过发展和实现个人梦,推动国家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1).

[2]骆郁廷,史姗姗.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3(9):38-44.

[3]蒙秋雨.“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J].贵州社会科学,2013(7):151-153.

文化强国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国梦教育;
大学生;
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140-02

一、中国梦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先导和精神动力

1.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规划人生前行方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指引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前进方向。“中国梦”的提出为大学生指引了前行的方向,个人的前途与命运依靠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背景,依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个人学业梦、成才梦、创业梦、幸福梦要在国家梦和民族梦中实现。将个人的人生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紧密结合,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梦,人民群众既是“梦中人”,也是“追梦人”,更是最终受益的最广大的“圆梦人”。中国梦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了中华民族“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样实现目标”的一系列最根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梦为大学生树立了美好愿景。中国梦推崇“国家好、民族好、大家好”,具有强烈的感召力。通过中国梦教育使大学生在领悟“中国梦”崇高价值体系的内在凝聚力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勇敢地肩负起历史重任,成为“中国梦”的传承者、追逐者和实践者,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2.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坚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坚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就一定会出大师、出更多大师。中国梦首先是强国梦,强国梦引领时代的价值诉求。强国梦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大学生的前途。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追梦之旅。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强化理论教育,引导大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自己,使大学生在思想上形成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坚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国家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崛起,只有国家的发展、富强、文明昌盛,我们才有自己的机会,才有可能实现自己期望的梦想。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学习历史、了解国情,知道中国梦的历史由来,能够使大学生增强振兴中华的时代责任感,把国家梦、民族梦化为每个青年学生自己的理想梦,把追求中国梦的动力化成学习的动力、创造的动力,树立对国家的信心、对社会的信心、对人生的信心,打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信念根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个人理想成就共同理想,支撑圆梦的征程。做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共同力量。

3.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强大的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理论和实践,铸造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必须永远保持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并为之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重要文化渊源,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引导大学生弘扬中国精神,充分认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文化性格、品质,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精神等,复兴中华文化;
中国梦是时代的产物,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的必然,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识,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弘扬时代精神,以敢为人先的志气、超越前人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接纳世界优秀文化,创造先进文明成果,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弘扬中国精神,是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基础,要以自觉的态度弘扬和践行中国精神,这是他们为中国梦奋斗的出发点。

4.中国梦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投身社会实践中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艰苦奋斗、不懈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表达的不仅是一种未来的美好愿景,而且它又要求现实的行动。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勉励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过程中要放飞青想。中国梦教育是让大学生生活在希望中、成长在希望中的教育。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和大学生的实践行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体现着大学生知与行的统一。中国梦为大学生的希望提供了支撑和依托,使其内化为信念、外化为动力;
中国梦不仅成为凝聚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的强大力量,而且转化为大学生发奋前行的精神动力。把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深化中国梦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在学思融合、知行统一上下功夫,树立青春榜样人物,使大学生树立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意识,积极鼓励广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不断实现人生价值、磨炼高贵品质,书写中国梦、践行中国梦。

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大学生健康成长

我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梁启超先生发出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感叹。由此看来,青少年的成长,对国家和民族是多么重要。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归根到底要靠青年。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广泛开展中国梦教育,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以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1.实现中国梦大学生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树雄心、立壮志,是关系大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梦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规划人生、演绎精彩”,人生的梦想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洪流中绽放光彩。一滴水,汇入江河湖海才不会干枯;
一个梦,融入复兴梦想就会更加绚丽,更加关心祖国,关心未来,顺应时代潮流,自觉认同、追求中国梦。

2.实现中国梦大学生要练就过硬本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特殊的责任。指出:“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实现中国梦,需要大学生志存高远,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如饥似渴学习、深入实践、坚持学以致用,为实现中国梦做好素质和能力储备,不仅成为学习知识的佼佼者,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专业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能,而且成为掌握新本领的时代先锋,要在社会实践中掌握新知识新本领,练就建设祖国、报效人民、实现中国梦的过硬本领,用知识开启圆梦引擎。

3.实现中国梦大学生要勇于创新和创造。创新是中国梦实现与飞翔的重要一翼。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党的十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有活力、最具创造性的诸多优势,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创造性人才,用青春激情扛起时代创新的旗帜。努力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正确的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创新创造。指出:青年要脚踏祖国大地,胸怀人民期盼,找准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找准先进知识和我国实际的结合点,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发展、有所建树,真正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创新为大学生实现梦想开辟道路,缩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创新也为大学生开拓梦想的新天地,大学生要充分挖掘创新潜能,激发创新活力,在挥洒汗水的青春中实现中国梦。

4.实现中国梦大学生要矢志不渝、艰苦奋斗。过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巨大成就。现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同样需要艰苦奋斗。“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有梦想就有力量,有行动才有改变。广大青年都是梦想的参与者、书写者,要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立足本职工作,潜心钻研,埋头苦干,用自己的行动成就出彩人生。今天,我们既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置身于这个时代的青年人,有没有勇于拼搏的精神,有没有百折不挠的韧劲,不仅决定了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实现生命价值,也关系到实现中国梦有无持续动力作为保障。青年人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勇于创业,争做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在改革开放中闯新路、创新业,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代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大学生只有矢志奋斗拼搏,才能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

5.实现中国梦大学生要锤炼高尚品格。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广大青年一定要锤炼高尚品格。这正是党和国家、人民对青年成长成才的殷切希望,是实现中国梦对青年人的必然要求。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德是根,物是花,厚德才能载物。在新形势下,德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是繁荣富强,更是文明昌盛。高尚的道德和品格,是青年人成长首先必须追求的目标和素质。大学生要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中,知行统一,努力加强道德修养,自觉道德养成,积极道德实践,锤炼高尚品格。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要积极学雷锋,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切实践履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奉献他人,回报社会,领时代风气之先,用品格筑牢圆梦基石。

参考文献:

[1].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想 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N].人民日报,2013-

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