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出既有高度又有深度公文需做到“八有”(全文),供大家参考。
写出既有高度又有深度的公文需做到“八有”
初学起草材料者都有一个恐慌,生怕领导说这个材料缺乏高度和深度,不知从何处下手去改。其实这可能正是所起草材料的致命弱点。那么,如何才能写出一篇既有高度和深度的公文材料呢,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八有”。
一是有站位。这个站位就是政治站位。做文字工作的人要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政治意识,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如何做到有站位?最根本的是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特别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精髓要义以及蕴含其中的大逻辑、大脉络、大智慧,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如果政治站位上不去,材料的站位就上不去,工作的站位就更上不去。
二是有格局。格局是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的综合体现。人生要有大格局、大境界,写文章、写材料也要有大格局、大胸怀。所谓兵位帅谋,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若观火,所谓一览众山小,胸中有千山万壑,笔下才能气象万千。如何做到有格局?首先要掌握“四情”,即上情、中情、下情、外情;
然后要善于破题,不管遇到什么题目,脑中始终要浮现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再就是搭好框架,框架结构可以“三段论式”,也可以“平推式”,有一个好的框架,材料就能够出彩、出高度、出深度。
三是有思想。有思想的文章才有深度。思想从哪里来?从规律中来。规律从哪来?从现象的本质中来。本质从哪来?从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论中来。这里为什么说这么长的顺口溜,是想告诉大家学哲学用哲学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辨证的思维方法,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从普通的文字材料中提炼出有思想有深度的语言,让人受到震撼和启迪。
四是有问题。在公文写作中,坚持问题导向非常重要。不直面问题、不分析问题、不解决问题的材料,是味如嚼蜡的材料,不会给任何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一定要善于发掘问题、敢于剖析问题,这样的材料才有滋有味。
五是有血肉。就是要有鲜活的实例,有一线的实情,有群众的语言。我们党的智慧从群众中来,做文字工作搞闭门造句是出不了精品的,必须把触角伸到基层、伸到一线,掌握生动具体的实情实例,这样的文章才有“真”的力量。
六是有温度。就是写材料要投入感情。我们写散文、写诗歌要投入感情,写公文一样也要有情感的共鸣。什么时候写事迹材料把自己感动了,写领导讲话把自己说服了,写汇报发言把自己吸引了,那材料就成功大半。
七是有风骨。写文章得有风骨,字里行间透出一种浩然正气、凛然骨气。文章的风骨,是其灵魂。风骨,乃文章上品中的魂魄。只有有骨气的人,才能写出有风骨的文章。“铁肩担道义”是“妙手著文章”的基础,有“浩然之气”才有“浩然之文”。要做那种肩膀硬、腰板直,敢于担当,一身正气的人;
那种嫉恶如仇、爱憎分明,一身骨气的人;
那种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悟得透,既聪明、又精明、更高明,一身大气的人。
八是有情怀。写文章是件苦差事,需要苦思冥想,字斟句酌,正所谓的“苦吟”。需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坐得住“冷板凳”,有时得“两耳不闻窗外事”,安心静心“踱方步”。一个人只有在宁静中,心绪才会像秋水一般清澈。好文章必然是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下,打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一句话,波澜壮阔的文章,要有波澜不惊的心态。
总之,要写出既有高度又有深度的文章,必须深入、全面、动态地调查研究,接触面越宽越好,调查得越细越好,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越多越好,然后再从大量复杂的表面现象中揭示最本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