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强、石泰峰同志在全省旅游业发展大会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李强、石泰峰同志在全省旅游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李强同志的讲话
(2016年9月30日)
当前,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创新发展,对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省旅游业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今后几年旅游业发展的任务,对推动旅游业加快发展作出部署。下面我讲3个方面意见。
一、把握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
我省是旅游大省,去年旅游业总收入达9050亿元,增加值4307亿元,占GDP比重达5.7%,今年总收入可望突破万亿元大关,已经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增长潜力大、带动力强,是朝阳产业、富民产业、绿色产业,可以说与“强富美高”新江苏字字相关。当前,旅游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性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稳增长、促转型、增收入、塑形象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第一,旅游业正在由观光旅游走向度假旅游,催生了大量需求,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收入水平来看,有研究表明,人均收入达到2500-3000美元的时候,消费者主要有观光旅游的需求,游山玩水、看名胜古迹;人均收入达到3500-4000美元的时候,会产生度假旅游的需求。现在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过4600美元,我省则超过5500美元。很多人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深度化、特色化的旅游体验。比如,在旅游方式上,不仅跟团游,还要自助游;在旅游目的地上,不仅国内游,还要出境游;在旅游观念上,不仅要开眼界长见识,还更加注重身心的享受。观光旅游是“用尽可能少的钱,跑尽可能多的地方”,度假旅游不一样,是休闲、是体验,是游客与当地生活融合,这一呆时间就不会短,会带来更多的消费和收入。目前旅游业已经超过了石油工业、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对全球GDP的综合贡献率超过10%,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旅游业增速更是大大超过许多其他产业。从我们江苏来看,旅游收入近五年增速都保持在10%以上,是为数不多的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产业。可以说,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抓旅游就是抓新的经济增长点。从需求侧看,旅游业是能够扩大投资、促进消费、增加出口的大产业。有人说,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和部门超过110个,旅游业每消费1美元,可带来3-4美元的经济增长。旅游消费涵盖吃、住、行、娱、游、购等各个领域,在居民消费中仅次于食品消费,是拉动消费的重要内容。据测算,到2020年我省旅游业累计投资预计会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10%。加上与旅游发展配套的生态环境、城乡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至少还要翻一番。旅游投资给我们留下的是“百年GDP”,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会越来越高。旅游还能够出口创汇,是“就地出口风景”,2012年我省入境旅游者超过79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3亿美元。这两年虽然有所下滑,但潜力还是非常大的。从供给侧看,现在景区和旅游企业,不是说有景点看、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必须更加注重优质服务和精神产品的供给,注重生活方式的体验、特色文化的分享。国际上的旅游热点,可以说都有“不得不去”的地方、“不得不买”的产品、“不得不体验”的生活。比如去北京必须看天安门、故宫,去瑞士要买手表,去奥地利怎么也得听场音乐会。前些天,我省党政代表团到浙江学习考察,听浙江的同志说,G20杭州峰会的召开,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形象,而且创造了很多旅游热点,中秋期间处处爆满,不少游客都要到G20会场、演出的地方去看看,再买些会议的纪念品和当地的特产。在增加高端供给方面,我们面对的是一片广阔蓝海,大有文章可做。
第二,旅游业正在由“产业自循环”走向“旅游+”,对各行业的渗透力和提升力不断增强,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从一定意义讲,旅游本身是一种“兴趣”活动,人的兴趣是多样、动态、无边界的,兴趣所至,都可以促进社会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现代旅游业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催生各种新业态、提升各行业。“旅游+”的对象、内容、方式不断拓展丰富、多种多样,“+”的速度越来越快,不断“+”出新的价值。“旅游+工业”,催生出工厂旅游、工业旅游。在法国,不仅酿酒、香水、服装业等普通企业对游人开放,就连汽车、飞机和火箭制造每年也要接待几十万游客。在德国奔驰公司,游客可以穿上工作服,拧上几颗螺丝钉,到工人食堂吃顿午饭,体验“奔驰人”的生活。“旅游+农业”,催生出景观农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法国的薰衣草、荷兰的郁金香、保加利亚的玫瑰,都是旅游与农业融合的典范。像我们省里兴化的垛田油菜花,句容的葡萄采摘园等,这些年都非常红火,农民从中获得的收益远远超出单纯的种粮收入。“旅游+文化”,激活文化资源,催生文化创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过去讲文化旅游,主要是逛博物馆、看历史遗迹,现在则强调历史的活化和深度体验。我们有古典园林、古街水巷等历史遗存,有手工技艺、戏曲歌舞等非遗传承,加上好的体验创意,完全可以让游客陶醉在江苏浓烈的文化氛围之中。“旅游+商贸”,催生出购物旅游、会展旅游。据统计,去年游客在江苏的人均花费是1454元,而在美国是2000美元、在西班牙是1000美元。就其中消费结构来说,在江苏的购物消费只占23.6%,而在发达国家著名旅游目的地是50%-60%。我们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会展旅游被誉为“旅游皇冠上的宝石”,对经济发展、城市形象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预计未来两年会展数量还将再增加10%。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要想举办会展,不提前几个月预定是不行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每年举办的广交会,不仅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成了世界经济的风向标。南京、苏州每年的会展也不少,关键是怎么样把品牌打出去、扩大影响力。可以列举的“旅游+”还有很多,旅游业覆盖一二三产业,可以和任何行业相加,同“互联网+”一样,“旅游+”具有“搭建平台、促进共享、提升价值”的功能,加好了就能够产生“1+1>2”甚至倍增的效应。
第三,旅游业正在由小众时代走向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支出大大增加,成为撬动创业富民的新支点。改革开放初期,外出旅游可能还是少数人的“奢侈品”,那时最时髦的就是旅行结婚,还得到处省着花钱,现在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生活需求了,开销也大大增加。旅游消费的直接受益者,不仅仅是景点,还给更多的老百姓带来了创业致富的机会。旅游业作为一个富民产业,特别是现在的民宿、农家乐等不仅致富效果好,而且受益面最宽、返贫率最低。据统计测算,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就能带动社会就业7到8个人;旅游业收入每增加1元,就能带动相关产业增加收入4到5元。我们江苏有不少地方就是通过发展旅游产业走上了创业富民的路子。比如,这些年出现了不少整村、整片、整乡发展旅游的趋势,一大批自驾游基地、房车露营地、主题民宿、乡村精品酒店、特色街区不断涌现,带来了就业岗位的增加,带来了群众收入的提高,带来了创业创意的集聚,带来了整体环境的提升,综合效益不可估量。曾经的工业重镇宜兴市湖㳇镇,打出“深氧”理念,发展乡村精品民宿旅游,年接待游客量达到22万人次,农民平均收入比原来增加了2-3倍。苏州吴中区的杨湾村,曾是典型的空心村,通过挖掘当地资源的“青蛙行动”,青蛙雕塑、青蛙涂鸦等各种青蛙造型随处可见,过去空关的民居变成了热门的主题民宿。现在返乡农民逐渐增多,他们增收空间从哪里来?发展旅游业是个好路子。这些人返乡后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农林、文化等资源,搞一些农家乐,搞富有乡村特色的旅游,来增加收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四,旅游业正在由“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更加注重城市整体形象,成为一个地方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展现。全域旅游是把一个行政区当作一个旅游景区,把一座城市当成一个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形成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系统旅游。游客到一个地方,不只是看景点,景点同样也不只在围墙内,而是从封闭的景区走向开放的社区,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和大街小巷、社区空间乃至居民家庭等都变成旅游吸引物,都可转化为旅游产品,社区内的居民都变成东道主,“主客共享”,这对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从南京夫子庙到老门东,南京老城南整个是一个开放的大景区,每天游人如织,看“老南京”风貌,体验“老南京人”生活,感受南京的历史底蕴。我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国家级5A景区、国家级度假区数量都是全国最多的。我最近在思考,全省不少县都可以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考虑,在省级层面上进行旅游统筹规划,市县旅游规划融入地方总体规划,加强省域内的联动,实现旅游业各类要素在更大空间的聚合,推动江苏的形象有一个整体性的大提升。旅游业是举世公认的绿色产业、美丽产业。现在,大家都很看重生态,生态客观上也是江苏发展的短板之一。旅游对生态环境有很高的要求,我们不少乡村旅游搞起来后,村庄的环境焕然一新,人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有些城市搞旅游,黑河臭河垃圾河变成了清水河,过去的“要你治”变成了“我要治”。特别是苏北的一些县区,旅游资源禀赋很好,如果走单一搞工业的路子,就可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还可能会破坏生态,那就得不偿失。像徐州市贾汪区,过去的支柱产业是煤炭,后来资源枯竭,他们围绕挖煤留下的塌陷地做足“山水文章”,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变成“一城青山半城湖”,被称为“挖煤假旺、旅游真旺”。我们讲江苏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江苏,那么应该把一个什么样的江苏展现给世界、留给后人?我们要更加注重提升发展的品质和内涵、形象和特色,厚植绿色之基、彰显生态之美,让生态环境成为江苏重要的竞争力。
二、明确目标定位和工作重点,加快建设旅游强省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占GAP比重达到5%。江苏去年已经超过了5.7%,而且从各种条件来讲,旅游业发展都有很大空间,下一步的目标应该更高一些。我们考虑,总的是要把江苏打造成国内领先的旅游强省、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这里面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产业发展上,要把旅游业培育成江苏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20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6万亿元,旅游业占GDP比重超过8%。全省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标准全面接轨,旅游产业规模、产业素质、服务品质、综合效益基本达到国际旅游先进水平。再一个是要有独特的旅游标识。世界上著名的旅游胜地,都有一个极为鲜明、富有特色的旅游标识,新西兰的“100%纯净的新西兰”,埃及的“历史的金库”,桂林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江苏最鲜明特色是什么,最牵动人心、引人入胜的旅游资源是什么?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江苏的水和江苏的文化。水对江苏具有特殊的意义,我省是全国不可多得的一个同时拥有江、河、湖、海的省份,每个设区市都有自己的“水地标”。我国北方地区的城市普遍缺水,但我省的北方城市却都有水。江苏地域的根、本、魂,江苏风情的意、蕴、脉,江苏人文的精、气、神,都是和水融在一起的。比如南京,长江穿城而过,大约有河道120多条,有两江、两湖、两河,水资源丰富,条件得天独厚。水是江苏的特色,而文化则是江苏的底色。江苏历史的底蕴,讲到底是文化的韵味。楚汉文化、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南北荟萃、多元多样、兼容并蓄,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江苏自古就是文教昌明之地,人文荟萃,名人辈出,不管是自然景观还是古迹遗存,都蕴涵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我们应该围绕“水”“文化”进行挖掘提炼,具体怎么提法还要集思广益。工作中,重点要抓好5个方面:
1.突出特色,打造旅游品牌。对旅游产业来说,特色就是魅力,就是招徕游客的制胜法宝。江苏没有奇山峻岭,也没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但有秀美的风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正是发展深度体验旅游的良好条件。要依托这一比较优势,加大对旅游资源包装策划、整合提升、宣传推介的力度,形成一批在全国、在全世界叫得响的旅游品牌。一是打造一批休闲度假旅游品牌。近年来,我们抓住休闲度假市场蓬勃兴起的机遇,打造了一些具有一定美誉度的度假区。像以一盆砂锅鱼头炒热的常州溧阳天目湖,已经成为包含森林度假、农业观光、环境保护和湖上娱乐等内容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每逢小长假周边的酒店都要提前一个月才能订到。但总体上看,我们还缺少一些具有市场影响力和“国际范”的项目。人们休闲度假,需求也有所不同,有的是为了远离喧嚣、放松心情、回归本心,有的是为了朋友家庭聚会、增进友谊亲情,各地要把握好市场细分机会,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理念和经验,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综合型休闲度假项目。比如沿海地区,可以主打滨海休闲度假。苏中、苏北地区可以利用丰富的生态环境资源,包括黄河故道、沿大运河、湖滨湿地等,搞一些让游客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松身心的项目。二是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品牌。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的吸引力是对游客最大的吸引力。江苏文化璀璨,文脉悠长,古往今来,王侯将相文化、才子佳人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民国文化、吴文化、汉文化、园林文化、古镇文化等等,都为我们“讲故事”提供了生动素材。还有昆曲、评弹、评话等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舞台上都有很高的地位。关键是要把主题提炼好、把产品做好,使之可感知、可体验。苏州开展的在网师园内学太极、在留园内插花、在同里学艾灸等小众主题活动,都是很好的创意,受到了高端游客的欢迎。南京的先锋书店,以“大地上的异乡者”作为标识,开创了“书店+’’的模式,已成为文艺青年来南京旅游的必到之地。现在,一些大型实景演出对提升区域旅游形象起到很大作用,我省虽然有无锡灵山“吉祥颂”、扬州瘦西湖“春江花月夜”等演艺项目,但与“印象系列”相比,像河南的“禅宗少林”、西安的“长恨歌”等,还显得缺乏震撼力。去年,我省游客消费中娱乐占比仅为6%左右,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的文章可做,要开动脑筋,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把创意基因植入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带动全省文化旅游业发展。三是打造一批工业旅游品牌。工业旅游具有文化性、知识性、趣味性,具备现场感、动态感、体验感等独特魅力,不仅是旅游市场的一个新增长点,也是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江苏是制造业大省,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工业遗存,具有发展工业旅游的良好基础。这几年,我省一些企业已开始了探索,像南京高淳陶瓷、宿迁洋河酒厂、常熟隆力奇都开辟了工业旅游区,游客可以参观厂区,了解制作工艺。镇江恒顺醋厂的醋博物馆,已建成了国家4A级景区。苏州的平江府、南京的1865创意园,原来的旧厂房都变身为城市时尚休闲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的企业加入到工业旅游项目中来,打造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同时,园区经济是江苏的一大特色,要大力发展产业园区旅游,争取通过几年努力,有几处园区成为5A级景区。
2.推动创新,培育新的业态。创新是一切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旅游业是与人打交道的产业,更需要创新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一是加强产业模式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人们出行旅游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出游先到售票处买机票、车票,然后电话订酒店,或者一家家找旅行社,现在点几下手机就可以完成,与之相伴的是旅游电商的兴起。在这方面,我们的发展势头很好,涌现出同程、途牛等一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龙头企业。去年,江苏旅游服务类B2C交易额达到370亿元,同比增长140%。要继续加大拓展力度,使江苏成为全国重要的游客流量导入口和发单中心。建设智慧旅游是发展全域旅游的需要,不仅方便游客、利于管理,也会带动软件、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的发展。江苏是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最多的省份,要以此为契机,通过游客体验、智能导游、智能景区、电子商务等多方面应用,促进旅游行业运行服务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二是加强旅游内容创新。我省旅游开发得比较早,客流量也比较大,如何不做一锤子买卖,能够吸引更多的回头客,必须加强内容创新,让游客不断有新奇感。比如,无锡的灵山大佛和梵宫是个老景点,但他们一直围绕“创新佛教文化”做文章,近期建设了灵山小镇拈花湾,依托太湖山水,弘扬江南禅风,为游客提供禅修、禅食、禅意SPA等服务,让心灵有一个空间可以“停一停,净一净”,已成为世界级禅意旅居度假目的地。比如,今年开业的东方盐湖城,围绕茅山特有的“山、水、茶、盐、药、泉”六大资源优势及道教文化、金坛地域文化做文章,吸引了大量游客。希望各地总结经验,多出精品,带动全省旅游的内容创新。三是加强旅游商品创新。游客到一个地方,总是想带点具有当地特色的商品回去。我们去看迪斯尼,其收入除了门票外,大量来自印有他们标识的价格不菲的商品。一件精美的旅游商品能勾起旅游者美好回忆,浮现旅游者的生活经历。现在,我们不少景区出售的纪念品,要么是“千年不变”的老一套,要么是从小商品市场批发的“地摊货”,同质化、低档化现象十分严重,让人产生不了购买的欲望。江苏有许多历史经典产品,像苏州丝绸、南京云锦、宜兴紫砂、无锡泥人、东海水晶等等,都有很好的口碑和留念价值,要针对旅游市场设计一批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我们还有很多艺术院校、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老字号”企业,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要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培育一批旅游商品开发基地,推进旅游商品开发及销售服务的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优质化,最大程度满足各类旅游者购物需求。
3.开放合作,大力发展入境游。当前在三大旅游市场中,江苏国内游和出境游市场保持较快增长,但入境游市场持续低迷,2012年是790万人,去年下滑到305万。入境游是高端市场,境外游客到境内,是“就地出口”,直接和间接的收益都是巨大的,在这方面我们要舍得投入、抓住不放。首先各级政府特别是旅游职能部门的认识要提升、工作要加强,切实树立国际化的旅游目的地管理理念,有策划、有规划、有计划地开展营销活动,通过投放品牌公益广告、举办旅游推介会、策划文化旅游活动等方式,提升江苏旅游的世界能见度和世界美誉度。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营销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要注重线下营销和线上营销的结合,制订实施全球市场网络营销计划,加快电子宣传品的制作和更新,加大海外参展促销的线上推广,更好地利用网上交流平台,把江苏故事讲述好、把江苏的形象展示好。要改革入境游地接奖励政策,创新入境游市场补贴机制。旅游企业要加强与国外旅游批发商的对接与合作,鼓励上架江苏旅游产品。同时,通过这些渠道及时获得海外游客对旅游市场秩序、服务质量的评价,帮助江苏企业不断开发产销对路的旅游产品。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入境游市场的空间将进一步打开。“一带一路”横贯亚欧非三个大陆,涉及65个国家、44亿人口、区域经济总量21万亿美元,旅游总量占全球的70%。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江苏产业合作风生水起,旅游合作也要积极推进,让更多的海外游客到江苏来旅游、来消费,来感受江苏、感知中国。
4.激发活力,培育市场主体。企业强,则产业兴。建设旅游强省,关键是要落到发展壮大旅游企业上。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坚持产权明晰、授权经营、用途管制、保护开发,把资源配置的主动权还给市场,解决好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的问题,让企业在旅游发展中担当主力军。重点是抓好两头:一头是大企业、大集团。要支持旅游骨干企业牵头推进企业整合,培育一批有实力的大型旅游企业,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支持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我省旅游企业改制、改组和改造,切实发挥大企业的旗舰引领作用。特别要支持组建省内大型旅游产业集团,进行全省旅游产品的整体推介、重大旅游项目的开发。一头是精专特的中小企业。旅游业涵盖面很广、产业链很长,每一个环节都有市场空间。有的环节,就是以个性化私人定制取胜。所以从事这些业务的旅游企业不怕小,小而精致反倒是特色。有的旅游企业就几个人,针对特定客户、高端客户,组织承办私人Party、专题旅游,利润率远远高于一般的企业。南京就有一个由清末老宅改造的“花迹”民宿,只有19间客房,平常都是一房难求。要顺应这样的市场需求,鼓励专业人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群体自主创业,打造各具特色的中小旅游企业集群。
5.广开渠道,强化人才支撑。旅游是一个综合产业,专业性比较强,需要专业的人才来操作。当前,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高层次人才不多,已成为江苏旅游业发展的突出瓶颈。要把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强省战略总体布局,加大引进培养力度,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重点抓好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旅游创意人才。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创意就可以盘活一个景点,从浙江的“洋家乐”,到我省的南京溧水区石山下村、苏州吴中区杨湾村都是这样的例子。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锻造旅游产业链,是目前旅游业发展的趋势。要加大人才投入力度,着力引进一批国际一流的创意团队。同时,充分发挥我省高校云集的优势,培养一批新生代创意策划人才。推动建立一批旅游文创大师工作室,构建以文化创意、旅游商品开发为重点的人才高地,形成高端人才集聚效应。二是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加强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和企业骨干的培训,努力提高经营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育壮大一支既懂市场、懂营销、懂运作,又具有较强旅游专业素质、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的高素质旅游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同时要创造条件,大力吸引其他行业的优秀经营人才进入旅游行业企业,推动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旅游服务人才。旅游服务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旅游的体验。有的时候,一个好的服务团队本身就对游客有很大的吸引力。我省入境游之所以增长不快,与专业导游队伍的缺乏也有很大的关系。要以提升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核心,培养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国内外游客提供国际化、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
三、构建大旅游发展格局,形成整体推进合力
发展大旅游产业,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的理念、体制、政策、工作等各方面都要主动调整,与之相适应,为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以前讲旅游业,主要是吃、住、行、游、购、娱,现在的内容更为丰富,领域大为拓展。单靠旅游部门一匹“马”,很难拉得动这辆“大车”。要创新旅游业发展的领导体制,建立相关协调机构,统筹协调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把分散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有关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观念,要深入钻研旅游经济,成为行家里手,做到真正懂旅游、善于抓旅游。首先要把握内涵规律,主要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问题。归根结底,旅游产业是在满足人们体验不一样生活方式的需求中挣到钱的产业。当前,这种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需要顺势而为,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的供给。其次要善用资源禀赋,主要是因地制宜发展什么旅游产业的问题。要站在游客的角度,盘点自家的山水林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用好这些家底做出“有中出奇”“无中生有”的文章。再者要研究盈利模式,主要是怎么发展旅游产业的问题。要跳出“门票经济”的路径依赖,运用好“免费”和“收费”的杠杆,以免费聚人气、做平台,以收费作调节、保品质,让人们觉得免费的旅游项目“时间花得值”、收费的项目“钞票花得值”,拉长产业链、做大总盘子,实现旅游经济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2.创新体制机制。在新形势下发展现代旅游业,必须进一步强化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要放开,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运行规则,打破行业、地区壁垒,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优化PPP模式,鼓励有条件的苏商在旅游领域投资兴业。规划要统一,加强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充分考虑旅游元素和功能,使全省旅游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管理要整合,目前的管理体制还比较分散,从各大景点来看,存在多个主体各管一摊、各管一段的现象,从旅游市场、旅游环境来看,也是“九龙治水”。要着力解决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突出问题,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协作、运转有序的管理体制。宣传推介要加强,打响江苏旅游品牌,光靠旅游行业内的吆喝远远不够。电视剧《乔家大院》带火了山西的大院旅游,电影《非诚勿扰》带红了西溪湿地和亚龙湾,综艺节目《爸爸去哪了》带热了广州长隆,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要适应互联网条件下的信息传播趋势,把传统媒体、新媒体和自媒体整合起来,学会讲故事,善于聚人气,共同把江苏旅游的品牌打出去。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旅游区域合作,推动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苏皖鲁豫旅游一体化、省内相关市县旅游一体化。
3.加强政策支持。要把旅游业摆在重要位置,拿出有含金量、务实管用的支持政策。一是强化要素保障。资金上,要加大旅游产业基金的规模,更多地要撬动社会资本;用地上,要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外,更多地要在盘活存量资源上动脑筋,进一步细化利用老旧厂房、废弃矿山、空心村庄包括库存商办用房开发旅游项目的支持措施。二是出台专项政策。相关部门要加强配合、深入研究,围绕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研学旅行、养生养老旅游等制定专门政策,着力突破瓶颈制约,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江苏的旅游家底,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突出的方面,全国130个历史文化名城中江苏有12个,位居全国第一,像南京是“十朝都会”,有“一座南京城、半部近代史”说法,这样的资源很适合发展研学旅行,我们的教育发展也到了这样的阶段,有的小孩一到寒暑假就往欧美国家跑,游名校、参观各大博物馆。能不能让咱们的孩子从家乡开始行万里路?要强化政策配套,把这件事情做起来。三是考核奖励政策。要加大奖励力度,推行以奖代补,拿到一些有含金量的牌子要奖励,在吸引境外游客、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等方面做出明显成效的更要重奖。要搭建旅游方面各地各相关主体比武竞赛的大擂台,比创意、比技艺、比服务,推动旅游行业比学赶超、交流互动,做大声势、做出品牌。
4.优化市场环境。总体上看,江苏旅游服务行业的口碑还是不错的,但我们要向更高的水平努力。主要是“三个化”。一是便利化。要着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苏中、苏北地区这几年高铁将逐步覆盖,要提前谋划做好高铁车站、公路客运站与城市景区的衔接,发展乡村旅游,公路的建设也要跟得上。现在停车难的问题比较突出,要适应客流潮汐变化的趋势,着力盘活社会资源,让游客行车畅通、停车方便。在这些方面都要以人为本、注重细节,包括各种指示标识、外文译名,细微之处下功夫、见真情。二是信息化。要把信息化贯穿到旅游行业的方方面面,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建设。要通过各种信息端口为游客提供周详的旅游信息,推介丰富多彩的服务资源。江苏旅游以文化见长,走马观花地看可能看不出什么名堂,要灵活运用各种新媒体展示出我们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让内在的神韵抓住游客的心。要发挥信息化在市场监管中的作用,用旅游大数据来调节客流、征集游客诉求、优化服务资源配置,督促服务单位整顿市场秩序、加强诚信建设、改进服务水平。三是标准化。要探索建立旅游服务标准体系,保障旅游服务质量。很多传统的业态和产品都建立了标准,比如扬州修脚有明确的服务规范,扬州漆器、宜兴紫砂、碧螺春茶也有专门标准,南京夫子庙等景区还制定了服务管理规范、通用要求等标准,在这些领域标准建设要继续加强。同时,要关注到不断涌现的那些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比如发展民宿需要有一个底线的要求,床头、灶头、厕所等等都要达到一定标准才行,搞研学旅行也要在安全保障、行程设计、研学内容等方面作出规范,等等。这些都要集中行业的智慧、听取游客的呼声、体现江苏的特色,既把标尺立起来,也要给市场主体创新创造留出空间。还要强调一点,人是最美的风景,要把江苏人开放包容、文明有礼的姿态展示给来自全世界的客人,有如沐春风、宾至如归的感觉,成为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总之,发展旅游业是省委、省政府今后重点抓的重要产业之一,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切实把本次会议确定的任务落到实处,推动旅游业发展有一个大的突破。
石泰峰同志的讲话
(2016年9月30日)
刚才李强书记的讲话,深刻把握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深入阐述了旅游业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旅游业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工作重点,对加快建设旅游强省作出了全面部署,思想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很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就推进旅游强省建设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正确认识全省旅游业发展形势
“十二五”以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策部署,大力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旅游业规模效益保持全国第一方阵,成为我省稳增长、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的重要力量。一是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显著提高。“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接待境内外游客26亿人次,年均增长11.5%;实现旅游总收入3.66万亿元,年均增长14.1%,去年全省旅游业增加值达到403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7%。二是旅游业融合发展势头良好。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加强资源整合,环太湖、环洪泽湖旅游圈,沿海、沿古运河旅游带以及长江旅游带等区域旅游发展提速。“旅游+”融合助推产业发展,一批特色旅游城市、旅游县区和村镇加快建设,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等业态蓬勃发展,“多业兴旅”格局基本形成。三是旅游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财政共投入17亿元、各类社会资本投入6400亿元推动旅游发展,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建成开放。旅游品牌建设力度加大,一系列旅游活动和产品知名度不断提升。全省旅行社、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景区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四是旅游公共服务持续完善。大力开展“旅游厕所革命”,截至今年6月,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1400多座,投入资金超过5亿元。旅游停车场、集散中心、标识标牌等旅游交通设施建设进度加快,A级景区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重点景区和乡村旅游区核心区域实现免费无线网络基本覆盖,“顺畅、舒畅、欢畅”的旅游环境正在加快形成。五是依法治旅取得重要进展。以贯彻落实《旅游法》为契机,省人大常委会修订出台《江苏省旅游条例》。大力推动旅游法治化建设,以“一日游”市场、零负团费、虚假广告等为重点,加大旅游执法力度,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六是旅游业惠民富民作用日益显现。去年,全省各类乡村旅游营业总收入超过630亿元,吸纳就业40多万人,人均收入突破2.3万元。目前,全省旅游从业人员超过430万人,占全省就业人数的10%,其中直接就业人数100万以上,持证导游人员达到7.5万人,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对旅游业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新期盼,我省旅游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旅游产品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休闲度假、康养体育等业态创新不足,旅游产品开发总体上还没有形成品牌旅游目的地效应。旅游产业结构仍处于中低端水平,旅游产品还不适应全域旅游发展需要。二是旅游消费水平亟待提高。我省旅游业发展总体仍然依赖规模扩张,“旅游+’’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尤其是旅游商品、演出演艺和特色美食等要素挖掘不够。我省旅游购物占旅游花费的比重只有23.6%,相比发达国家和地区50%-60%的比例差距较大。三是旅游市场主体实力不强。2015年全国旅游集团20强我省仅占两席(同程第8、金陵第11),省级层面还没有一家综合型旅游产业集团。景区、度假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景区存在多头管理、重批轻建轻管等问题。四是区域间旅游业发展不协调。苏中苏北尤其是苏北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苏北地区仅有4家国家5A级景区(全省共22家);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尚无一家(全省共5家)。五是入境游市场面临较大瓶颈。三大旅游市场中,国内游和出境游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入境游市场近年来持续低迷,一些突出制约因素尚未破解。比如,我省开通的国际航线少,城市的国际化水平不高,缺少国际标准的服务,等等。2014年8月,我省入境游开始由负转正,但呈低速增长态势。尽管今年上半年全省入境游实现了6.8%的增幅,但不可控、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六是旅游基础工作有待加强。旅游统计工作薄弱,旅游大数据平台尚未建成,旅游综合决策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数据支撑。旅游公共服务仍有提升空间,一些地区在旅游交通设施、公共厕所、智慧服务、安全保障等方面发展相对滞后。旅游市场监管能力有待提高,不合理低价、“一日游”乱象、游客不文明行为等问题仍然存在,旅游安全应急体系不够健全。
我们要充分认识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紧紧围绕建设旅游强省目标,切实增强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以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制约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突出矛盾,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研究落实具有创新性、针对性的工作举措,进一步增创优势、补齐短板,推动全省旅游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更大力度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旅游业发展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领,以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游客满意度为宗旨,大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加强旅游品牌营销,提高依法治旅水平,把江苏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旅游强省、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第一,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旅游强省建设。全域旅游是适应大众时代旅游业发展的创新理念,是江苏建设旅游强省的必由之路。一要坚持规划引领,强化功能定位。按照“两圈四带、一网覆盖”(环太湖、环洪泽湖旅游圈,长江精品名城、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沿海生态之旅、东陇海丝绸之路旅游带,全域高铁旅游网)的空间布局和多规合一的工作要求,精心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统筹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旅游规划,合理规划各类旅游功能区。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做足做好水文章,沿江区域要着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建设长江城市旅游带;
苏北地区要利用生态优势,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到“十三五”末,全省实现县域旅游规划全覆盖、区域资源要素景观化、旅游公共服务无障碍,打造一批全景旅游目的地,培育一批国家级旅游精品。二要突出改革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旅游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运用市场力量、市场机制推进旅游产品开发。按照大旅游发展的要求,打破地域观念,突破部门思维,建立与全域旅游发展相匹配的工作机制,形成发展全域旅游合力。支持有条件的地区设立旅游委,提高对旅游工作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综合管理的能力。苏州等8家全域旅游创建单位要加快试点步伐,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三要注重共建共享,促进富民利民。树立“城市即旅游,旅游即生活”的理念,通过全域旅游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产业功能,促进乡村旅游扶贫惠民,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提高旅游经济效益、扩大旅游就业容量、提升百姓幸福指数。把旅游业作为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等建设的重要引擎,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镇。这里要强调的是,发展全域旅游,要在整体提升上下功夫,统筹抓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改造、市场秩序、公共服务等,进一步增强发展全域旅游的整体功能。
第二,深化旅游融合创新,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旅游业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开放程度高,覆盖一二三产业。要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叠加效应和联动效应,横向上与相关产业加强融合,纵向上向产业链各个环节渗透,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是推进旅游业态创新。加强旅游与农业、工业、体育、健康和教育等产业的融合,提升一批集休闲、观光、创意、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乡村旅游项目,打造一批展示我省新型工业化水平的工业旅游示范点,发展一批融养老养生、康体美容等为特色的健康旅游项目,开发一批科普教育、文化体验和历史文化等主题研学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我省旅游产品体系。二是加快文化旅游发展。更好地利用江苏特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精心规划建设以城市休闲街区、博物馆、古镇、古街等为载体的文化旅游区,举办以艺术展、民俗节庆、文化演艺等为内容的文化旅游活动,开发历史遗迹、红色旅游、园林建筑等经典文化旅游项目,培育以影视摄制、动漫游戏、创意设计为特色的现代旅游文创产业示范基地,进一步彰显江苏文化旅游的魅力。三是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加强现代科技成果、产业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利用制造业优势发展邮轮、游艇、房车等高端旅游装备制造产业,推出江苏旅游必购商品,延伸强化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加快建设智慧旅游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支持在线旅游企业发展,引导游客在线消费、企业在线服务,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智慧化水平。
第三,加大品牌打造力度,提升旅游业整体形象。旅游业是直接面向市场的终端消费产业,必须将品牌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完善品牌体系、提升营销水平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江苏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是构建旅游品牌体系。充分挖掘利用江苏传统文化精髓,依托民间工艺、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品牌。深入开展各类创建活动,争取更多的全国性品牌落地江苏,加快打造以旅游目的地、产品线路、节事活动、企业集团和管理服务等为核心的旅游品牌体系。大力推进跨区域资源整合,举办更多国际性文化、赛事和会展活动。强化旅游企业品牌建设,加快建立省级旅游产业集团,支持途牛、同程、金陵等旅游企业扩大规模、完善管理、输出品牌。二是积极拓宽推介渠道。推行“区域联动、部门联合、企业联手”的大旅游营销模式,把旅游推广作为我省对外文化交流、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利用外宣、外事、商务、侨务、对台等渠道,开展高密度、高覆盖的旅游推广活动。与长三角、沿高铁地区加强旅游合作,积极参与旅游营销联盟。鼓励各地开展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线路宣传,不断提高品牌推广效率。三是大力开展精准营销。重视利用大数据系统,科学分析境内外旅游市场,制定旅游精准营销方案,通过新技术、新渠道、新媒体,开展直达潜在游客的精准营销。树立抓入境旅游就是抓旅游外贸的意识,加快对接长三角区域144小时入境免签、入境游客购物退税等政策,研究出台提高境内外旅行社组团积极性的奖励政策,积极争取开通更多国际国内航班航线,千方百计促进入境旅游增长。加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和重要客源城市设立旅游推广中心,开展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旅游营销活动,提高旅游营销成效。
第四,强化旅游公共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个人游、自助游将呈井喷式增长,这对我省旅游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把旅游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范畴,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新建一批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深入开展“旅游厕所革命”,改扩建一批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生态环保的旅游厕所。加快建设旅游道路连接线和旅游慢行系统,扩建一批旅游停车场,完善一批旅游标识标牌,扩大免费无线网络在景区、旅游度假区和乡村旅游区的覆盖范围,为游客提供人性化旅游环境。要提升城乡旅游服务能力。旅游城市要开通旅游公交专线和水上游览线路,在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收费站等城市交通枢纽和游客集中区域,建设旅游集散中心。特色小镇建设要突出旅游资源特色,充分考虑游客需求,推广A级景区标准,完善服务功能,为发展旅游预留空间。积极构建以12301为核心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要健全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旅游与交通、气象、环境、安全等各类数据平台的对接,形成网络化全覆盖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城市间旅游集散中心互通互联,健全省、市、县三级游客集散中心体系,完善省、市、县、景区四级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加快建成覆盖全省、统一管理的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实现游客在江苏无障碍旅游。
三、进一步强化旅游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这次会议就加强政策支持、完善保障措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会后,省里还将出台《关于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意见》,推出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落地见效、发挥最大效应。
一是积极探索旅游管理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旅游创新试点,打造旅游创新发展试验区、先行区,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深入推进景区体制改革,推动国有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经营,稳妥推进景区门票价格改革。深化旅游统计改革创新,建设江苏旅游数据中心,加强与大型互联网企业的合作,扩大数据采集渠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为政府决策、行业管理、游客出行提供参考。以国际化视野创新旅游人才管理机制,拓宽高端人才、专业人才引进渠道,建立江苏旅游智库,支持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建设国内优质高等职业旅游名校,培育一批旅游创意设计、品牌营销推广、新业态发展等紧缺专业人才,建设一批旅游创新创业基地。
二是保障旅游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更多的旅游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和服务业重点项目,在项目用地、融资贷款、核准备案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着力完善重大旅游项目所需基础设施配套和相关公共服务。加大旅游业招商引资力度,特别要吸引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企业到我省投资发展旅游项目。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开发运营旅游资源、投资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强财政支持,切实加大对旅游营销、公共设施、智慧旅游等方面的投入。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旅游产业基金,省旅游产业发展基金要进一步扩大资金规模、提高贷款额度、放大融资效应。加强旅游金融合作,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旅游金融服务,发行旅游金融产品,鼓励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三是不断提升依法治旅水平。贯彻实施《旅游法》《江苏省旅游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旅游综合执法机制,强化部门联合执法,加大“一日游”市场整治力度,严厉查处不合理低价、虚假广告、诱导购物、欺客宰客等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推动旅游行业监管向综合治理转型。加强旅游诚信文明建设,建立制度规范和评价体系,完善旅游经营者、从业人员诚信档案,引导游客文明出行、恰守公德、爱护环境,倡导居民礼貌待客、和谐友善,规范发展旅游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最美导游”和“最美游客”评选活动,营造文明旅游的浓厚氛围。强化“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的意识,建立完善以防范、预警、保险、救援和处置等为一体的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提高旅游安全运行能力。
最后,我就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李强书记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再简要强调3点:一要迅速传达会议精神。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学习传达李强书记提出的各项要求,学习传达这次会议作出的重大部署,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委决策上来,进一步提升建设旅游强省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实效性。二要切实增强工作合力。省旅游委员会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推动任务落实。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出发,主动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推进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各级党委、政府要抓紧出台具体贯彻意见和配套措施,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三要扎实抓好当前工作。按照省委统一部署,目前除南京外,各地党委换届已经结束。要以此为动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认真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重点任务,努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抓住国庆“黄金周”契机,丰富旅游产品,促进旅游消费,加强旅游安全监督,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出游需求。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筑牢防线,坚守底线,不碰高压线,过一个欢乐祥和、风清气正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