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进什么作文600字记叙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篇一:走进植物园
作者:梁钰蓥
在某次收拾房间时,又看见了它。它是一本已经有点泛黄的纪念册,里面还夹着几张表扬信和几颗纸片星星。望着这些事物,思绪飘回过去。
三年前,一位美丽的实习女教师,手中抱着几本教科书,匆匆从我身边走过。我望了她的背影很久,不禁自言自语:“好漂亮的女老师啊。”
第二天,这位戴着眼镜的女老师又匆匆地走进教室,开始给我们上人生第一节英语课。她的课十分有趣,所有同学都专心地听课,生怕错过哪个知识点。她的教育方式与其他老师的方式迥然不同,数学老师用脾气,语文老师靠声音,而她是在刻板的学校教育中添了些乐趣。她从不骂人,也很少罚学生,我们都很喜欢她,但我们也没有什么可以给她的,只能用高分来回报她,她也用一张张表扬信来回应我们。
她十分体贴。在旅游的时候,担心我们会晕车,就在背包里塞几个柠檬;担心我们会中暑,就带了瓶风油精和几瓶水……她又像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运动会上,她为我们加油、助阵、喝彩。不管是第一名还是低一点的名次,她总是对那些运动员说:“重在参与,加油!”她脸上洋溢着微笑与我们击掌。
学校有一植物园,每当开心时都会和老师去欣赏。当得知老师要离开这个学校时,同学们晴天霹雳,舍不得老师,老师也舍不得我们啊!
当上最后一节她的英语课时,老师一句话也没说,望着班上寂静得可怕的同学们,用手招呼我们,我们很自觉地出来排队,一句话也不说,也说不出口。老师又把我们领进曾经充满着欢声笑语的植物园,整节课都在里面。
突然,有同学哭了,一会儿,又有同学开始抽泣,全都扑向老师的拥抱里……
风带着一股迷人的花香,还带着咸涩的味道扬长而去……
第二天,我又来到学校,走进了植物园。风还是如此,花还是一般,蜜蜂也是一样忙碌,只觉得少了点什么……
篇二:走进绘画
作者:招沅佟
绘画是地球的一面镜子,它可以把世界上的大好河山印在纸上,让众人欣赏;绘画是一个可以倾诉的伙伴,人们只要用一支画笔,就可以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绘画更是一颗艺术的结晶,散发着美的光芒。
画景物,我喜欢用颜料绘出它的形态,生机勃勃的深绿画出了山峦奇峰,提笔在山峰上画上几条淡淡的又顺滑流畅的线,让人领略到山的高耸入云与仙气缭绕;在平顺白纸上,画着粗短不一的分枝,点上玫红的墨梅,让人感受到它们的高洁与神圣……
画里,不同的色调,代表着画画人的心思和想法。当我看到画的是幅夕阳下的海滩时,夕阳的落日散发着万道霞光,洒落在海上,是海浪闪烁着点点星光,使得整幅画看起来都是橘暖色的,就像此时画画人的心情。可,当我又走到另一幅画面前时,整个气氛就变得不一样了,它是沉色调的,越看越让我感到有种窒息的感觉,愈来愈阴沉的颜色似乎是表示着画画人心里有着许多无法言表的伤心与愁绪……
每画一幅画,我都想去呈现出一种不一样的美丽。用水彩画的画,给人以一种很梦幻的感觉。水彩颜色虽淡,但只要画刷在纸上来一笔,那便是一抹梦幻的色彩。而用油画,我不能画出玄幻的色彩,但却能写实地把人、事或物以最真实的姿态展现在别人的眼前。
绘画它不仅可以让人体会到艺术的魅力,还可以让绘画者走进另一个人想象的世界,画出人们所想的情感,更是美的体现,希望人们可以传承下去。
篇三:走进咏春
作者:王灏
咏春,自叶问创立以来,不断地吸取百家之长,钻研其精华,化为己用……我在这近百年的不断钻研得出的精华之路上不断前进,在群山之间,不断地将这条路延伸下去。
一年前,我在咏春堂拜雷师傅为师。一开始我的动作和手式并不十分标准,时常被师傅批评。后来,我在练习时更为认真,也经常请教师兄,因此获得了师傅的肯定,让我去教其他刚来的师弟,在此中,我懂得了不少。
咏春拥有谋略之美,看似退,实则进。每次出手前,必定将上一次出手收回,再予以攻击。每次出手看似十分柔和,软绵无力,十分缓慢,实则在接触到对方的那一刹那,速度突然加快,手势和力道也恰到好处,往往能用最少的力量进行最重的打击。出拳时,最讲究的是从中线的上方出拳,从上方出拳,既能将上一次出手快速收回,不挡住出手,还能打击对手较为致命的地方——胸口。
咏春拥有形态之美,每逢去咏春堂,一进门便可看见师兄在练拳:一次次摊手、拂手、沉肘、膀手,无一不如行云流水般令人赏心悦目。雷师傅打桩时,那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咚!咚!”为那一个个标准而又优美的动作配乐,让人不由在一旁驻足观赏,久久不离。
咏春有骨气之美。叶问及其徒弟在香港、美国等地弘扬咏春文化时,遭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威胁,挑战……却一次又一次迎接挑战,迎难而上,将挑战者一次又一次击败,这过程必定会掀起腥风血雨,但能炼出钢铁般的意志。
咏春拥有谦虚美。谦虚美使得咏春能吸收百家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推进咏春的发展。
咏春还拥有平和美。但凡学过咏春的人人皆知:一旦急躁,心便浮躁,出手便会显得仓促,把自己的弱点暴露,使别人能不费吹灰之力化解攻击。
咏春就像一杯茶,能拂去我心中之躁;咏春就像一首诗,让我悟谦虚和骨气之重要;咏春就像一部兵书,让我体会到谋略的优美之处……
走进咏春,赏咏春之美,取咏春之长,习咏春之骨气,让我受益终身。
篇四:走进故乡
作者:郑安愉
故乡的傍晚,夕阳照亮了天空,几朵云彩泛在天边,那淡蓝、浅绿、鹅黄、鲜红,一直到耀眼的光,轻轻地渐变,轻轻地,卷着乡情。不一会儿,一弯明月升起,山那头,优美的曲线托着月光,轻盈、悠远。
故乡梅州的风景处处动人,整个故乡都是山和水密密勾勒成的。
上次登山时,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朦胧中透着丝凉意,滴滴答答,脚下不平整的石子路,闪着雨的光亮,颇似“山色空蒙雨亦奇”,说来也巧,苏轼也登过此山,但我却不知这这山的名字,只化作软软湿湿的记忆罢了。
某次去梯田,正值过年时家家户户都“爆竹声中一岁除”了,追逐的野狗,嬉戏的小鸡,朴实的人情,小车开在崎岖的山路上,翠蓝中泛起几丝云,山顶的云雾,广阔的梯田,一片翠绿,清新、淡雅,梯田像台阶一样错落有致,几处梯田,几处台阶,像国画一样勾勒出墨绿。我漫步在桥上,时间被拉得悠长,缓慢而悠悠,我陶醉其中。
外公的母亲去世那天,刚好中秋节,家人不再欢乐,只剩一轮明月托着的惆怅、孤独。中秋那天,家家吃柚子。大埔是长寿之乡,也是柚子之乡,剥开金黄而厚软的皮,鲜红的果肉露出,一粒一粒的,拥簇在一起,散发着清甜的香。味极甜,多汁,但似酸,似甜味,但又似乎包含苦味,甜中带酸,酸中带苦,此不似人生?我似又想起“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人生百味,一丝苦又如何?
我走进了故乡,那山水,那人情,在故乡的记忆,牵挂着彼此的心情。
篇五:走进篮球的美
作者:蔡子荻
篮球,像一束光飞向远方,那么亮;像天空上炽热的太阳,那么美;像地上摇摆的小草,那么快乐。从篮球中,我得到了快乐,更得到了精神美。
拿起篮球,迈开了双腿,开始训练。我从球场的一面跑到另一面,腿像风一样向前奔跑着,双手一前一后地挥舞着。汗水从额头渗出,滑到脸上,又滴到地上。跑完步之后,我开始投篮。我高高跃起,双手用力向上,手腕处猛地发力,球像流星一般,在空中划出一道工整美丽的弧线,径直坠入篮筐。望着坠入篮筐的球以及身后的汗水,我笑了——一股苦尽甘来的骄傲如泉水,涌上心头;如阳光,洒满心田。
再一次比赛,我左冲右突,为球队打下了许多分,但对手也将比分死死咬住。时间像光,一分一秒中流逝。在比赛最后一刻,我悄悄下蹲,然后大腿发力,高高跃起,双手高举,手腕上挑,轻轻用力,球就跌入篮筐。球进了的那一瞬间,天空格外晴朗,空气格外清新,风格外凉爽。此时,一股胜利的喜悦涌进我的心灵,像被家乡甘甜的清泉滋润一般,舒爽甘甜。
我从篮球中得到了欢乐,也领悟到了篮球里面蕴含的精神之美。
篮球,它有坚韧之美。在比赛中,比分落后不放弃、不妥协、勇往直前,或许最终胜利的是你;在困境中,不言弃、不投降、带着坚韧继续前行,说不定可以找到胜利的钥匙。篮球的坚韧似竹的“千磨万击还坚劲”——在困难中永不放弃。
篮球,它还有刻苦之美。若没有之前的苦练,哪来比赛中的绝杀球;若没有科比凌晨苦练,哪来湖人队的三连冠?当你在刻苦的训练、努力之后,结果往往超出你的想象。篮球的刻苦,美似梅花的“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努力之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篮球就像一座山。上山的时候或许很累,但到山顶时,便会为之惊叹——为风景的美,也为过程的累。
走进篮球,看到了快乐,亦看到了精神。
篇六:走进丽江古城
作者:焦伟舜
丽江古城是坐落在丽江的一个古老、悠久的小城市,它有着深远的历史。可在我看来,不就是一个古老的小城市吗?但在一次云南旅程中,我有幸来到丽江古城。
来到丽江古城,青石板铺成的路,在经过雨水的冲刷,道路变得湿滑,闪着星星点点的亮光。经历过岁月的沧桑,边角已经磨得很圆,在那缝隙中,透着绿色——青苔。
深入古城,便是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房屋,留在记忆深处的,便是陈年的木墙,老旧的围栏。房屋内部,内设也是由木头制成,沾上了岁月的风尘。
小河在缓缓地流动,清得似乎可以看见底部的沙石,沿河的柳树被浸湿了,水面上荡漾着碧绿的柳叶,如锦上添花一般点缀在河面,泛起层层涟漪。在河边,开着许多的花朵,层层叠叠,让我想起了“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天空上,飘荡着袅袅的炊烟,放眼眺望,可以看见玉龙雪山,山顶上银装素裹,山上折射着金黄的阳光,似一位女子穿着衣裙,凝神观望远处的风景。
在木板做的桥上观看平静的江面,几艘渔船在水面上,用桨划破了湖面,天色渐晚,渔船亮起了灯火,似天空中的点点繁星,似白昼中的点点朝云。走到古城的中央,火把节开始了,热情以中心为基点迅速扩张,人们拿着火把在街上走动,中央点着一个巨大的火炉,人们围着火炉又唱又跳,不管你在哪都能听见人们的歌声,看见火炉窜出的火焰,火把在巷子里攒动,点亮了夜空。
到了晚上,雨水打灭了火堆,人们回到了房屋,看着残荷听雨,观水打荷叶。丽江古城让我想起了“小桥流水人家。”
雨水打湿了丽江的角落,也洗涤了我的心灵。
篇七:走进舞蹈
作者:何炜恩
舞蹈是人类艺术上进展的表现,它是远古时期野人咿呀咿呀的气势,是古时圣殿上舞女为了讨好君主的媚姿,是古典时期舞蹈家像天鹅般的优美姿态,是古拉丁语时期人们的热情,是近代舞会上人们的交情,是现代少年们的活力……
我是在五岁多的时候开始学习的中国舞,伴着一次次压腿的生疼,旋转的眩晕,下腰的酸爽;一次次把手指翘成兰花,手位摆好单山手,脚摆小八字。在一次次重来、纠错、表扬中踏上了舞蹈的路。
舞者的手指翘成兰花指,手臂微弯,轻而有力地摆动着自己的双腿,轻柔而紧凑地走着步伐。面带微笑、从容不迫地做着优美的动作——这是民族舞的美。
女方将一只手轻放在男方肩头上,男方的则放在女方的腰肢上,另外两只手就握在一起。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左哒哒右哒哒,跟着节奏进行着转圈,结尾来一个含情脉脉的相视和抱腰,双方脸蛋都露出笑容——这是联谊舞的美。
纤细的手指和手臂都很像天鹅的翅膀;婀娜的身姿犹如天鹅那高雅的身体;高高抬起的头颅和细长的玉颈,仿佛是天鹅那纤细并白皙的脖子。旋转,像是一朵迎着微风的小雏菊在轻摆;轻跳,则像白色的灯闸被轻轻放下;大跳,像一根轻飘在空中的白羽毛,即将落在地面上——这是芭蕾舞的美。
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时代的变化,热爱艺术的人类发展出一种又一种的舞蹈。人们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着舞蹈,用这富有情感的舞姿来表达自己所想表达的思想内容——这就是舞蹈的美!
篇八:走进琵琶
作者:谭蕴芝
琵琶,琴身呈流水状,似少女曼妙的腰肢,顶端缀上一株牡丹或如意,意寓美好。琴把琴肚拉着四根琴弦,由细及粗,轻轻拨动,泛出悦耳琴音。
当我每每抱起而坐,一阵冷冷檀香便不请自来,犹似俏皮的蝴蝶萦绕在鼻尖久久不去,沁人心脾。指甲轻拨琴弦,便轻颤共鸣出空灵琴音。一弦清脆灵动,二弦悦耳紧绷,三弦微尘音久,四弦禅音袅袅。像一人生平,从活泼,到看破红尘。弹奏着,只要将心事倾诉于它,它便会弹出你心中所想,奏出你心中之情。
指尖轻挑,若在想昨夜小雨,它便淅淅沥沥,细吟出细雨片片,白雾绵绵,故人久立于桥上,手执细伞的江南美景;若是心中斗志激扬,它便呈出战马嘶鸣,硝烟四起,勇往直前,战鼓阵阵,大有不败之意;若是满腹忧愁,它也便感同身受,悲凄哀怨。
正为如此,人们才喜爱音乐。因为奏出精妙绝伦乐曲的乐器不仅形态美,还能寄托感情。
我独自在琴房对谱而弹,端坐琴椅时,便会入迷。静静思索,感悟从一点一星音符中渗出的谱曲人之情。就如著名琴曲《十面埋伏》,把精神带入紧张兴奋的突围,经历多疑、恐惧到释然的情感如身临其境。弹着曲子,有如阅他人之事,鉴前人之迹,无形中将人与人连起来。恍若今人与古人聆听着彼此的故事。时常从骄阳乍起,到日暮黄昏。
那些密麻的如雨点般的音符,串连融结的点滴就如同附在自身了,奏完一曲,都会静思半晌,略显深沉。
有时心烦意乱,弹上一曲,心中的阴霾也便消失殆尽。自以为参透世俗,略浅思得琵琶如人生,沉淀后更富靓丽。平淡而深长的四弦,才是最具特色,最富韵味的美丽……
走进琵琶,如寻得一知己;走进琵琶,如得一名师;走进琵琶,便是一层精神的升华……
篇九:走进古筝的世界
作者:张焯慧
古筝陪伴了我很久,是我的良师益友,走进它丰富的内涵以及朴实的外表,一门艺术的内心总是蕴含着各种感情。
走进外表之美。古筝有个“古”字,很明显,因其历史的悠久,古人对其外表也是钟爱有加,古色古香,别有韵味,朴实无华。一台筝,由瘦极肥的琴码和四绿十七白的琴弦,用木材制成的座坐,以及右手边垫手的木板,板上或是意境深幽的山水画或是名人所题之词。有时只是几株荷、几株菊,还给抚琴之人带来趣味,虽朴素却令人回味无穷。
走进形态之美。提腕,抬手,微倾,想象一位身穿汉服的女子,淡妆浓抹,纤纤细手轻柔地抚摸琴弦,如仙境般与古筝融为一体,无处不散发着艺术特有的高贵气息。
走进声音之美。《林冲夜奔》通过古筝的演绎,惊心动魄,豪迈不羁,速度迅疾,可见林冲夜奔时心情的急躁与速度之快;湘江湖水清冽,琶音体现了湖水的清,湖水的静,湖水荡起的涟漪,春天的脚步逼近;人的大脑总会幻想,或是美好,或是恶劣,魔幻的旋律,令人浮想联翩,乱而有规律的节奏,连成一首《幻想曲》……琴弦与琴弦之间,心与心之间的声音“人间能得几回闻。”
走进意境之美。“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古筝是柔美、有力、浑厚的,如一个人的情感总是多变的,激动时奏出的曲是轻快的,伤悲时奏出的曲是忧愁的……古筝能抒发人的情感,是人情感的象征。
走进古筝的世界,我领略到了飘逸之美,朴素之美,空灵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