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最新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1合集)(完整)

时间:2023-05-29 08:00:04 来源:晨阳文秘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1合集)(完整),供大家参考。

最新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1合集)(完整)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一、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积极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并且,扣读导悟。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朗读训练中,我非常注意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如“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注意,这时静极了,读到‘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同学们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听你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老师读读,猜猜我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

我力求用戏剧的语言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然后引导学生读书感悟。这样,学生初读不但做到“正确、流利”,甚至于还做到了“有感情”。

二、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语文情趣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有所依托方能显现出来。于是,我设计了师生画翠鸟的教学环节。

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画翠鸟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让学生画翠鸟、描述翠鸟,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

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造一种轻松、和谐、风趣、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这种活泼泼的氛围中努力学习和探求。

一、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积极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并且,扣读导悟。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朗读训练中,我非常注意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如“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注意,这时静极了,读到‘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同学们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我听你不像老渔翁,像二三十岁的打鱼的人。下面听老师读读,猜猜我这个老渔翁有多大岁数。”

我力求用戏剧的语言点出学生读书的不足,然后引导学生读书感悟。这样,学生初读不但做到“正确、流利”,甚至于还做到了“有感情”。

二、以画见悟,画出情趣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语文情趣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有所依托方能显现出来。于是,我设计了师生画翠鸟的教学环节。

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画翠鸟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让学生画翠鸟、描述翠鸟,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

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这次的常规课,是我初为人师一个月以来的一堂常规课,虽然稚嫩,却也有成长。

我上的是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好娃娃》。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歌词讲述的是一个小朋友尊敬老人关心爷爷奶奶的故事。通过学唱歌曲来体会情感,学习歌中的小主人公,在家中做个懂得关心老人的好孩子。在这里情感地体验是重点。

我以问题导入,“孩子们,你们平时在家里会帮大人帮长者们干点什么呢?”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拖地,有的说洗碗等等。紧接着我通过让孩子们初听歌曲请他们说出歌曲中的小主人公是怎样做的,并通过朗诵歌词体会歌曲的情感。根据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这一特性,采用情景教学法,突出情景教学并把歌曲分成小主人公与爷爷、小主人公与奶奶、爸爸妈妈与小主人公三个情境,在情境中学唱歌曲,在完成了歌曲教学之后。分大组扮演角色演唱,最后请全班演唱的同时请个别 孩子上台分角色表演。新课标强调要把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所以我想通过角色地扮演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家的温馨、亲情的美好、爱心的重要。

优点:

1.常规教学,从开学第一次接触二年级的小朋友就被他们的活跃程度吓到了,但在很多前辈地悉心指导下,经过几个星期的了解和磨合,我和孩子们之间也逐渐变得有默契起来。各大组孩子们的表现也通过直观的奖励方式反映在黑板上。反馈的语言和对孩子们的赏识也有意识的从一些细节入手。

2.教学准备,这次的上课真切地体会到了,大部分时候备课的细致度决定了老师课堂上的掌控力。二年级的孩子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所以这堂课我从课件到教具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想方设法不但从听觉更要从视觉方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语言讲述方面做到了语言流畅,范唱的时候做到了声音清晰。

4.教学过程很清晰,完成了教学目标,孩子们学会了歌曲并能根据内容进行表演。

不足:

1.常规方面,虽然有意识地去做,但是做得不够到位,没等孩子们完全安静下来就继续下面的环节。

2.分组接龙演唱的时候,师生接龙比较好,如果组与组接龙,容易导致后面看不到的孩子不能及时的参与进来。

3.老师的表演示范太少,没有带动性,导致孩子们的表演不够精彩。 

4.分组表演的时候,站起来的孩子因为要边唱边表演所以导致表演不太自如,如果能让站起来孩子仅仅表演,其它没站起来的孩子演唱,表演可能会更大胆些。

虽然这次的课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改进,我在成长的脚步声里兴奋着。

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这次的常规课,是我初为人师一个月以来的一堂常规课,虽然稚嫩,却也有成长。

我上的是湘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好娃娃》。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歌词讲述的是一个小朋友尊敬老人关心爷爷奶奶的故事。通过学唱歌曲来体会情感,学习歌中的小主人公,在家中做个懂得关心老人的好孩子。在这里情感地体验是重点。

我以问题导入,“孩子们,你们平时在家里会帮大人帮长者们干点什么呢?”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拖地,有的说洗碗等等。紧接着我通过让孩子们初听歌曲请他们说出歌曲中的小主人公是怎样做的,并通过朗诵歌词体会歌曲的情感。根据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这一特性,采用情景教学法,突出情景教学并把歌曲分成小主人公与爷爷、小主人公与奶奶、爸爸妈妈与小主人公三个情境,在情境中学唱歌曲,在完成了歌曲教学之后。分大组扮演角色演唱,最后请全班演唱的同时请个别 孩子上台分角色表演。新课标强调要把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所以我想通过角色地扮演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家的温馨、亲情的美好、爱心的重要。

优点:

1.常规教学,从开学第一次接触二年级的小朋友就被他们的活跃程度吓到了,但在很多前辈地悉心指导下,经过几个星期的了解和磨合,我和孩子们之间也逐渐变得有默契起来。各大组孩子们的表现也通过直观的奖励方式反映在黑板上。反馈的语言和对孩子们的赏识也有意识的从一些细节入手。

2.教学准备,这次的上课真切地体会到了,大部分时候备课的细致度决定了老师课堂上的掌控力。二年级的孩子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所以这堂课我从课件到教具都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想方设法不但从听觉更要从视觉方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语言讲述方面做到了语言流畅,范唱的时候做到了声音清晰。

4.教学过程很清晰,完成了教学目标,孩子们学会了歌曲并能根据内容进行表演。

不足:

1.常规方面,虽然有意识地去做,但是做得不够到位,没等孩子们完全安静下来就继续下面的环节。

2.分组接龙演唱的时候,师生接龙比较好,如果组与组接龙,容易导致后面看不到的孩子不能及时的参与进来。

3.老师的表演示范太少,没有带动性,导致孩子们的表演不够精彩。 

4.分组表演的时候,站起来的孩子因为要边唱边表演所以导致表演不太自如,如果能让站起来孩子仅仅表演,其它没站起来的孩子演唱,表演可能会更大胆些。

虽然这次的课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改进,我在成长的脚步声里兴奋着。

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詹天佑》这篇课文以人物姓名为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学习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在课上,我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在课堂上,我力求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探讨两种开凿法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又注重适时的点拨,学生在读读、说说、画画、看看中明白了两个隧道的掘进方法,体会到了詹天佑工作的细致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深入实践、新的思维。通过画图,再现了火车在“人“字型线路行驶的情形。就这样,学生的疑难全在读书和动手实践中水到渠成地解决了,课文的重点也得到了突出。在第四自然段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边读边做标记,用“当我读到________,我感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进行回答。在读中理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质疑、解疑的能力,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这一课教学我的重点是:

1、生字、新词。

2、重点语句的理解。

3、背诵4、5、6自然段。

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我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上这节见面课的。一来我刚调到新的学校,对环境还不太熟悉;二来我几年没带语文了,任教学科改来来去,似乎对语文教学的套路又陌生起来;三来我家乡方言重,勉强说普通话又很不自然,而我总想让课堂显得自然亲切,不故意雕饰,不为了公开课而公开课。于是,我在接到学校上见面课的通知后,对文本和文本所延伸出来的知识作了大量的准备。

本文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面对正值花季的女儿,一个对爱情充满好奇与遐想的少女,针对爱情这一既深奥又简单的问题,身为父亲的作者没有选择回避、敷衍,也没有教条式的说教,而是采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去阐释爱情的真谛。由于这篇课文是篇略读课文,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我们不可能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学,因此采用学生自学与研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老师适当提示。课前,我利用朝读布置学生自己查找作者的简介,自己熟读课文,掌握课文的生字词,并且要求他们自己搜集有关爱情的故事、古诗、名言警句。

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对于爱情这种既神秘又敏感,既好奇又困惑的情感,如处理不当,思想认识不足,就会产生早恋等不良现象。因此,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快乐幸福的人生”上,通过课前一系列的问题突破重点:如你了解童话中的爱情故事吗?你敢描绘一下你心中的爱情吗?你能说出历史上几个著名的爱情故事吗?本课的难点是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理解爱情真正的内涵。在难点的突破上,针对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又无生活经历,理解爱情的本质有些困难,加之现实生活对早恋的敏感,使他们不愿就这一话题发表看法。课中,我们只能及时引导,将问题分解变细,从身边最亲的人父母身上认识什么是爱情,名人又是怎么理解爱情的,这些活动中,去突破难点。

重难点的突破必须是在对文本的把握和解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对文本的轮廓有个了解,对作者层层推进的写作有个了解。文本中的故事就是上帝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三种不同的东西,这三种不同的东西,彼此都有联系,他们共同来解释“爱情”。我用“读了文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如果你拿同样的问题问你的父母,可能得到的答案是什么?”从而引出“文中作者对待女儿的问题的态度如何?”“作者为什么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了自己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丽娅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五十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深入了解文本。在文本的解读和把握上,我认为至少要达到这么一个标准,就是学生闭上眼睛要知道文本的大致内容,能够把全文写了什么清晰地说出来、回忆得出来。课上,我把对文本的把握的几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也可以说,这些(包括课前要求预习达到的目标)是这节课最起码要掌握的知识。

另外,课上,我试图极力通过一些有关爱情的资料,抓住学生心理让学生深化与拓展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大胆的讨论,引导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己的内心,从而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反正,这节课是这么设想的。至于课上对课堂的把握,有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和效果,我总感觉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开始讲爱情故事这个环节,也许学生不敢说,不能大胆的说,用的时间太长;还有起初的“童话中的爱情故事有什么内涵?”这个问题放在开头,我是想通过学生熟知的童话感知爱情,突破重点的学习。但由于我对班上学生的学情认识不足,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学生对这个问题十分陌生,觉得这个问题太难。这些都影响了后面的教学,特别是影响了后面对早恋问题的讨论,后面的探究显得十分仓促,这些都是很明显的问题,听课的明眼人一看就能得出来。并且上完课就能够感受出来。至于评课中有人说的“到底是把文本的探究和学习语文知识放在第一位,还是把探究爱情的真谛放在第一位”这个问题是个老问题了,探讨了很多年,各科教学都有这个疑惑。我还是那句话,对文本的把握要到的要求是学生闭上眼,大致能勾勒出故事的情节即可。一节课也就40分钟(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每节课40分钟),如果面面俱到,什么都只能是蜻蜓点水,反而把握不住教学的重难点,这又是何必呢?仅是演给观众看而已。

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第一课时

利用《识字一》学生课后搜集的有关秋天的词语作为导入,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心中的秋天。(美丽)抓住“美”,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秋天美得就像一幅图画。

本课识字环节避免了上节识字课出现的不足之处,但是在时间把握上做得不够合理。第一课时,除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重点,同时也关注到了学生看图说话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只能说出图画中的景物,但是尚不能正确使用一些动词,颜色的词语来给句子润色。老师在学生讲解时,适时地进行指导。例如:学生:树上有雪梨。师:茂盛的梨树上挂起了金黄色了雪梨。学生的词汇量有一部分是耳濡来的。

最后,老师结合学生的描述将插图中的景色总体描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词语之后秋天的美。带着这种美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主要以“美”为切入点,让学生找出文中“美”的词语。(第二句中,哪些词语写得很美?)

根据“金黄的”“火红的”“金色的”“红红的”等表示颜色的词语,复习巩固一年级下学期复习时所学的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黄澄澄”“绿油油”“金灿灿”等。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同时,适当对学生讲解文中动词的作用:它使句子更加的生动,具体。但学生对动词的使用效果不够明确。

二、为什么是勤劳的人们画出了秋天的图画?(生谈感受)

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不太敏感,究其原因,可能是他们生活在大城市,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及农民的劳作不熟悉,没有亲身体验的那种深刻感受。所以一时不能理解。

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回答这个问题。本班的邱廷华不紧表达清晰,甚至连农作物从春到秋的生长,冬的收藏都完整地介绍了出来。

鉴于此,下次课前准备应该要求学生针对一种农作物,了解农民对它的培育过程。

借助“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进行第二课时的拓展(我们身边除了农民伯伯,还有哪些勤劳的人们呢?)

学生:父母、工人、老师······

小结:正是由于他们勤劳的工作,秋天才会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大自然才会变得如此美丽,社会才会变得如此和谐。我们应该感激他们。(感受秋之美,体会人们的勤劳之美,同时培养孩子们懂得感谢他人)

第一课中,对生字书写的知道不够全面,注意提醒字在田字格中的总体布局。对于每个词的组词应该全部板书。避免学生只会组,不会写。

二年级的学生课堂上可以做些简短的笔记。例如:多音字,组词,课文难以理解的词语解释。一方面是笔记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可以为复习积累做准备。

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第一课时

利用《识字一》学生课后搜集的有关秋天的词语作为导入,让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心中的秋天。(美丽)抓住“美”,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秋天美得就像一幅图画。

本课识字环节避免了上节识字课出现的不足之处,但是在时间把握上做得不够合理。第一课时,除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重点,同时也关注到了学生看图说话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只能说出图画中的景物,但是尚不能正确使用一些动词,颜色的词语来给句子润色。老师在学生讲解时,适时地进行指导。例如:学生:树上有雪梨。师:茂盛的梨树上挂起了金黄色了雪梨。学生的词汇量有一部分是耳濡来的。

最后,老师结合学生的描述将插图中的景色总体描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词语之后秋天的美。带着这种美齐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主要以“美”为切入点,让学生找出文中“美”的词语。(第二句中,哪些词语写得很美?)

根据“金黄的”“火红的”“金色的”“红红的”等表示颜色的词语,复习巩固一年级下学期复习时所学的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黄澄澄”“绿油油”“金灿灿”等。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同时,适当对学生讲解文中动词的作用:它使句子更加的生动,具体。但学生对动词的使用效果不够明确。

二、为什么是勤劳的人们画出了秋天的图画?(生谈感受)

大部分学生对这个问题不太敏感,究其原因,可能是他们生活在大城市,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及农民的劳作不熟悉,没有亲身体验的那种深刻感受。所以一时不能理解。

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回答这个问题。本班的邱廷华不紧表达清晰,甚至连农作物从春到秋的生长,冬的收藏都完整地介绍了出来。

鉴于此,下次课前准备应该要求学生针对一种农作物,了解农民对它的培育过程。

借助“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进行第二课时的拓展(我们身边除了农民伯伯,还有哪些勤劳的人们呢?)

学生:父母、工人、老师······

小结:正是由于他们勤劳的工作,秋天才会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大自然才会变得如此美丽,社会才会变得如此和谐。我们应该感激他们。(感受秋之美,体会人们的勤劳之美,同时培养孩子们懂得感谢他人)

第一课中,对生字书写的知道不够全面,注意提醒字在田字格中的总体布局。对于每个词的组词应该全部板书。避免学生只会组,不会写。

二年级的学生课堂上可以做些简短的笔记。例如:多音字,组词,课文难以理解的词语解释。一方面是笔记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可以为复习积累做准备。

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九

反思《猫》这堂课的教学,对于“无提问设计”的尝试,我有如下的几点收获——

一、课堂既然可以“提问”,那么,也应该可以“不问”。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并没有因为“不问”而松散,相反,学生围绕三个话题,充分进行说读活动,读得动情,说得到位。也因为老师的“不问”,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读得透彻,说得精要。

二、教师可以“不问”,但是必须“有为”。

这种“无提问设计”课型,着眼于学生的课中活动丰富,课堂时间几乎全部交给了学生,如此,是不是就意味着教师的“无为”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师的“有为”隐含在教学的设计中:“说猫、说人、说文”三个话题的设计,是逐层深入的,且三个话题涵盖了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这三个“切口”,是到达文本深处的捷径;教师的“有为”还表现在课堂的点评中:对学生的“说”,教师或概括,或校补,或提升,或总结,或追问……我觉得我的对于学生发言的点评,能够推动话题向着更深入的目标前进。

三、教师要做到“不问”,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精加工”。

“无提问设计”的课堂,要求教师改变角色,由以讲析为主改变到以艺术设计、艺术调控、艺术指导、艺术点拨为主,因此,教师的深入研读教材、找准话题以及思考自己如何精要点示就显得犹为重要。这篇课文的“深加工”,我做得很艰苦,可以说,前期的研读教材花了9分力,后期的教学设计只花了1分力。也正因为前期的加工到位,才保证了后期的活动实效。

反思《猫》这堂课的教学,对于“无提问设计”的尝试,我也有如下的几点疑惑——

一、没有“提问”但是应该有“问题”,那么,这个“问题”,除了以话题的形式呈现以为,有没有其他的呈现方式了呢?

二、在围绕话题进行说读活动的时候,如果发现学生说得不够深入,此刻,老师的“追问”,算不算“提问”?如果算,那么,这个课型算不算“无提问设计”?

三、在学生说读活动中,教师的“介入”肯定是需要的,他需要通过艺术的“介入”来调控活动方向,来增强活动的厚度。那么,教师的这种“介入”应该控制在怎样的一个“度”上,才不至于喧宾夺主,不至于越俎代庖?

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

一节课听完了,其优劣得失尽收眼中、耳底,其过程细节也皆记在本上,是不是就完事了呢?我们听课的目的是为了借其长为我所用,见其短以之为鉴。因此,听课后,要重视课后反思,每次听完课以后都要对听课资料进行及时的反思。

过去听课者重点反思的是别人,很少主动结合自我的教学实践进行系统反思。听课教师在撰写听课反思时,应对照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思考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还需要反思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又将如何落实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这样的反思会使得新课程的理念逐步在课堂上得到体现和落实。

进行听课反思时,并不见得只是就问题而谈问题,在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深入思考时,需要回忆、整合原有的经验,借用某些已有的理论来分析。在反思时联系自己以往授课的经历,并且把有关教育专家关于课堂教学的论述作为反思的基本参照,使听课反思成为联系听课教师以往经验与现有做法的桥梁,成为贯通既定理论与实践的中介。这样的反思摆脱了纯粹经验的说教,是对课堂实际行为的有效提升。听课后的反思不是事不关己的坐而论道的玄思,需要将反思得到的启示、体会、对策转化成为听课教师改善和提高自身教学实践的具体举措。

听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课后反思,就应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从教学目标、资料、重点、方法等的协同程度方面:反思教学的目标是否明确,主要看师生是否都明确各自的教与学的目标;反思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是否讲清了理解知识的关键点;反思教学方法组合是否得当,主要看所采用的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选取的依据等;教学目标与资料、重点、方法是否协调。

从课堂教学结构的适宜程度方面:主要是看课堂教学程序的展开是否贴合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是否贴合既定学生认知的特点。

从师生关系中的作用是否协调方面:主要看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对学习任务的表达、解释与顺序安排是否适于对象;学生对教材和教师指导的理解是否透彻;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动机是否强烈;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出现的,师生互动是如何展开的,互动的类型有哪些;学生有没有主动发言、提问的机会,有没有表达自己情感和观点的机会等。

从时量分配容量是否合理适中方面:主要看重点、难点的教学与教学高潮的呈现是否一致;各教学环节的时量与教学任务是否匹配;是否安排了充分的学生活动时间。容量主要看教学是否做到有张有弛;知识呈现是否有密有疏。

从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适当方面:主要看在当时当地条件下,是否充分运用了能够运用的教学手段,效果是否尽可能最好。

从反馈矫正的实施是否有效方面:主要看教师收集学生学习成效的反馈信息的意识是否强烈,教师反馈学生学习状况是否及时;矫正应尽量避免雷同,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处理教材,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打不同的比喻,列举不同的例子,教学同一知识资料。

从训练是否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方面:主要看课堂教学是否始终在进行对学生的观察潜力、表达潜力、操作潜力、思维潜力的训练。

从教学效果是否显著方面:主要看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是否高涨;学生答问和练习的正确率高不高;师生的情感体验是否偷悦、欢畅。

教师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方面:主要看教师的导人、讲解、课堂教学语言、提问、板书、变化、反应、反馈、演示、结束等教学技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一

本节课的教学我意在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能与同学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交流分享、感受生活成果。能以文明有礼貌的方式和同学交往。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活动一: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

我采取让学生用四种方法来介绍自己喜欢看的书,培养了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通过用“演一演、画一画、读一读、讲一讲”的表现形式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组织语言的能力。

活动二:好书大家看

1、分学习小组交流图书:老师抓住机会表扬借书活动中互助友爱的学生、有礼貌的同学。同时注意观察学生在借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怎样借书

(1)找两位学生来前面给大家表演借书的情景。

(2)说一说:他们表现的怎么样?。

(3)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借书,总结运用的礼貌用语。

活动三:给书分类,办图书角。

(1)让学生简单给书分类。

(2)让学生把书自愿摆到前面来。

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读书活动和集体活动的快乐,表现出与书籍、知识的喜爱与亲近。通过一些实验活动探究与图书有关的知识,养成爱阅读、会阅读的好习惯,表现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教师在准备这一课时注重了设计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实验中不知不觉的接受知识。教师在这些环节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二

1.引言

“教与学”的关系非常复杂。每一堂课上,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都应是“教大于学”,但往往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没有很好地地把握到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所以出现了“教等于学”、“教大于学”的情况。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受限,师生的共同发展受到阻碍。

2.问题的提出

上完一堂课后,心中存了不少尴尬。匆匆忙忙的一堂课,暴露了本人在教学实际中,对学生的学况掌握情况等多方面缺乏及时应对预案的问题。对于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情境及导语的设置,课件、教具的准备,教者颇费了一番心思,却由于疏忽没有给任教班级的老师学生一个较好的心理准备,加之多媒体设置问题。致使学生在懵懵懂懂而又松懈等待的状态下进入学习,课堂效果不大理想。

而后,在生成的实际中,教者又发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阅读课文,这是他们从汉语拼音到阅读课转换的第一篇,由于缺乏必要的预习、字词方面掌握不大熟练。阅读、朗读的一些最起码的要求没有达到,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在点拨朗读方面中颇费了一番口舌,也就有了“多讲”之嫌。在课堂中的度把握得也不够,想放开让学生在同桌中、小组中去读,或让他们自读自悟,但上课初始时他们同桌互读的状态就不容乐观,没有掌握好一定的读书方法,教者在担心阅读效果的前提下,于是便出现了“收得太紧”的现象。只受限于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不够。换言之,“预设”的弹性不够,生成的把握不到位。

3.反思与讨论。

教学前的设计是生成的一般指导,生成的情境,生成的结果要靠教师进行调控。它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完成,特别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等因素的积极配合才能得以实现。它需要教师冷静地分析、灵活地运用。首先,要把握好生成的起点。它是最为基本的、前提性的条件,也就是学生的现有水平,这是生成的基点,也是生长点。备课,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整体发展情况。如果在课前就能对学生的阅读状况、阅读水平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对教学的实际生成就有了一个充分的估计。针对学生读的状况就会有一个应对的措施。如自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阅读方法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接触阅读课文的初始就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在生成中就可以把这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来实现。

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读文本是基础。学生因读而发现领悟;教师因读而认识把握。如果不让他们充分读书,他们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只能是盲目和无的放矢的。如果没有学生的读书,或者没有充分地读书,那么,无论教师如何引导点拨对于学生来说都没有太大的效果,更谈不上师生互动。但对学生充分读书的度的把握,我们又不能不正视。这个度应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在阅读时间上要充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阅读只能是浮光掠影。其次是读通读懂,能够挖掘出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从书中读进去又读出来。没有学生自己的感悟,过多的讲,即使是再精彩的演说也不能使学生进入状态。因此,教师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悟,不应把自己的一些体会、感受强加于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中。

在预设缺乏弹性的课堂中,生成的动力不足。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面不够大。一般情况下,它只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并且是以教师和全班同学交往为主的单向交往,学生接受来自他人的信息和同时向他人发出信息量较少。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面较窄、在交往中容易出现无法进八状态的情况。也就是只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而缺乏生生之间的互动。在预设中对这些生成性情况都应有一个充分的估计、及时进行调控,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互相交流,互相促进。

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三

1.引言

“教与学”的关系非常复杂。每一堂课上,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都应是“教大于学”,但往往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没有很好地地把握到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所以出现了“教等于学”、“教大于学”的情况。师生、生生的交往互动受限,师生的共同发展受到阻碍。

2.问题的提出

上完一堂课后,心中存了不少尴尬。匆匆忙忙的一堂课,暴露了本人在教学实际中,对学生的学况掌握情况等多方面缺乏及时应对预案的问题。对于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情境及导语的设置,课件、教具的准备,教者颇费了一番心思,却由于疏忽没有给任教班级的老师学生一个较好的心理准备,加之多媒体设置问题。致使学生在懵懵懂懂而又松懈等待的状态下进入学习,课堂效果不大理想。

而后,在生成的实际中,教者又发现,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阅读课文,这是他们从汉语拼音到阅读课转换的第一篇,由于缺乏必要的预习、字词方面掌握不大熟练。阅读、朗读的一些最起码的要求没有达到,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在点拨朗读方面中颇费了一番口舌,也就有了“多讲”之嫌。在课堂中的度把握得也不够,想放开让学生在同桌中、小组中去读,或让他们自读自悟,但上课初始时他们同桌互读的状态就不容乐观,没有掌握好一定的读书方法,教者在担心阅读效果的前提下,于是便出现了“收得太紧”的现象。只受限于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不够。换言之,“预设”的弹性不够,生成的把握不到位。

3.反思与讨论。

教学前的设计是生成的一般指导,生成的情境,生成的结果要靠教师进行调控。它由诸多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完成,特别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等因素的积极配合才能得以实现。它需要教师冷静地分析、灵活地运用。首先,要把握好生成的起点。它是最为基本的、前提性的条件,也就是学生的现有水平,这是生成的基点,也是生长点。备课,要充分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整体发展情况。如果在课前就能对学生的阅读状况、阅读水平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对教学的实际生成就有了一个充分的估计。针对学生读的状况就会有一个应对的措施。如自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阅读方法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在接触阅读课文的初始就能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在生成中就可以把这作为教学的一个目标来实现。

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读文本是基础。学生因读而发现领悟;教师因读而认识把握。如果不让他们充分读书,他们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只能是盲目和无的放矢的。如果没有学生的读书,或者没有充分地读书,那么,无论教师如何引导点拨对于学生来说都没有太大的效果,更谈不上师生互动。但对学生充分读书的度的把握,我们又不能不正视。这个度应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在阅读时间上要充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阅读只能是浮光掠影。其次是读通读懂,能够挖掘出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从书中读进去又读出来。没有学生自己的感悟,过多的讲,即使是再精彩的演说也不能使学生进入状态。因此,教师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悟,不应把自己的一些体会、感受强加于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中。

在预设缺乏弹性的课堂中,生成的动力不足。师生间、生生间的交往面不够大。一般情况下,它只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并且是以教师和全班同学交往为主的单向交往,学生接受来自他人的信息和同时向他人发出信息量较少。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面较窄、在交往中容易出现无法进八状态的情况。也就是只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而缺乏生生之间的互动。在预设中对这些生成性情况都应有一个充分的估计、及时进行调控,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互相交流,互相促进。

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四

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都是班级授课制,学生坐在教室里学,老师站在讲台上教。这种方式有它的优点──排除了许多不必要的干扰,让学生较认真地学;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有问题能及时作答,有困难能及时点拨。但也有缺点——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对于学习内容,他们只能通过语言文字、录像、图片等来了解,缺乏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其实,新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可以利用校园、大自然的资源来进行教学活动。如:有关植物的、季节的、自然现象的等等。我们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真切地体验事物,进行观察、比较、讨论,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影子》这篇课文简单易懂、有趣。上这一课时刚好风和日丽,所以,一上课,我就把学生带到运动场上,并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观察自己和同学的影子,看看它们出现在哪,像什么?学生在运动场上愉快地玩啊,看啊!瞧,他们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做动作,有时几个小伙伴又在一起讨论交流……孩子们是在玩语文呢!最后,我利用一点时间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许多学生都了解了不少有关影子的知识,并且在回教室的路上,大部分学生已经把课文背出来了。大自然真是一个大课堂啊!

其实,只要我们的教学方式灵活地改变一下,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让生命智慧有效生成──《影子》教学反思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和面向未来的事业,在当代需要应答关乎人类发展所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社会形态下,在瞬息万变的当代社会,人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二是人类面临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精神家园的失落,教育如何提升人生境界,转变人的生存方式,引导人去建构一种健康的明智的生活?教育要解答好上述两个问题,必须从传授知识走向培养智慧。因为智慧的基本属性是真、善、美,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不仅要有知识,更重要的必须有智慧,故而,教育担当起培养人生命智慧的重任,才是人类解决种种生存危机的根本之策。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让生命智慧有效生成呢?在这堂课中,我是这么做的。

1、引导自探,感悟智慧。

有效地学习,不是教师把文本中蕴含的“知识”告诉学生,或教师向他们进行灌输,而是学习者的自主建构。通过学生亲自感知故事,才能真正理解故事的内容,悟出故事中的哲理、方法及新奇、鲜活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其内化为主体自身的东西。“不通过感悟,外部的东西对主体来说始终是没有意义的”。据此,在这堂课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深入感悟。首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玩踩影子的游戏,在愉快的环境中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在玩中生疑,在玩中释怀。二是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除了经常采用读中悟,还采用听中悟、玩中悟、做中悟。如: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在朗读中,选择喜欢的方式读,选择喜欢的部分读,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个性得以张扬。

2、自由对话,启迪智慧。

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师生、生生展开自由对话,有助于启迪思维灵性,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影子是好朋友?学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影子是黑的,狗也是黑的,有的说我家的狗,只要我一回家,它就爱跟着我,有一次还要跟着我来读书呢,真像我的影子,又有的说我是独生子女,平时没有人跟我玩,影子天天跟着我,就象我的好朋友……通过自由对话,学生懂得可见,儿童具有极大的学习潜能,只要采用儿童喜爱的内容和形式,培养其学生素质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

3、知行结合,生成智慧。

以上的两条教学策略重在从感知、理解故事和互动对话中体悟、开启智慧。为了促进智慧的生成,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光体,让学生出来站一站,他们就会发现,只要变化所站位置或者变化发光源的方向,都会造成影子方位的不同。“知”与“行”地紧密结合既有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有创新技能的训练,实践证明,效果是很显著的。

形象表演熟记字词──《影子》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对生活情境的描述,所以在课堂上,凭借教材,创设真实的情境,师生之间互动起来,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记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影子》一课中的两个词语“跟”“陪”是重点词语,教给学生理解、区别意思,如果是教师一味地讲,学生肯定只是一知半解。所以我采用表演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演演、记记,使表演者和旁观者都进入角色。“哪个小朋友上来跟着我走走?”于是,被选中的学生乐滋滋地站在老师的后面, “跟”着老师走了一圈。我适时地边教给学生:“同学们,像他现在这样走在老师后面,就叫做‘跟’。” 我又问第二个问题:“哪个小朋友愿意陪着老师走走?”上来了一个学生,他也像前一个学生那样站在了老师的后面,下面的学生马上纠正:“错了,错了,他应该站在老师的旁边。”于是,这个学生改了过来,兴高采烈地陪着老师走了个来回。通过这两个学生的表演,我想:“跟”和“陪”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学生肯定会记得很牢的。

翠鸟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五

一节课听完了,其优劣得失尽收眼中、耳底,其过程细节也皆记在本上,是不是就完事了呢?我们听课的目的是为了借其长为我所用,见其短以之为鉴。因此,听课后,要重视课后反思,每次听完课以后都要对听课资料进行及时的反思。

过去听课者重点反思的是别人,很少主动结合自我的教学实践进行系统反思。听课教师在撰写听课反思时,应对照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思考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还需要反思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又将如何落实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理念。这样的反思会使得新课程的理念逐步在课堂上得到体现和落实。

进行听课反思时,并不见得只是就问题而谈问题,在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深入思考时,需要回忆、整合原有的经验,借用某些已有的理论来分析。在反思时联系自己以往授课的经历,并且把有关教育专家关于课堂教学的论述作为反思的基本参照,使听课反思成为联系听课教师以往经验与现有做法的桥梁,成为贯通既定理论与实践的中介。这样的反思摆脱了纯粹经验的说教,是对课堂实际行为的有效提升。听课后的反思不是事不关己的坐而论道的玄思,需要将反思得到的启示、体会、对策转化成为听课教师改善和提高自身教学实践的具体举措。

听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课后反思,就应着重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从教学目标、资料、重点、方法等的协同程度方面:反思教学的目标是否明确,主要看师生是否都明确各自的教与学的目标;反思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是否讲清了理解知识的关键点;反思教学方法组合是否得当,主要看所采用的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选取的依据等;教学目标与资料、重点、方法是否协调。

从课堂教学结构的适宜程度方面:主要是看课堂教学程序的展开是否贴合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是否贴合既定学生认知的特点。

从师生关系中的作用是否协调方面:主要看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对学习任务的表达、解释与顺序安排是否适于对象;学生对教材和教师指导的理解是否透彻;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动机是否强烈;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出现的,师生互动是如何展开的,互动的类型有哪些;学生有没有主动发言、提问的机会,有没有表达自己情感和观点的机会等。

从时量分配容量是否合理适中方面:主要看重点、难点的教学与教学高潮的呈现是否一致;各教学环节的时量与教学任务是否匹配;是否安排了充分的学生活动时间。容量主要看教学是否做到有张有弛;知识呈现是否有密有疏。

从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适当方面:主要看在当时当地条件下,是否充分运用了能够运用的教学手段,效果是否尽可能最好。

从反馈矫正的实施是否有效方面:主要看教师收集学生学习成效的反馈信息的意识是否强烈,教师反馈学生学习状况是否及时;矫正应尽量避免雷同,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处理教材,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打不同的比喻,列举不同的例子,教学同一知识资料。

从训练是否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方面:主要看课堂教学是否始终在进行对学生的观察潜力、表达潜力、操作潜力、思维潜力的训练。

从教学效果是否显著方面:主要看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是否高涨;学生答问和练习的正确率高不高;师生的情感体验是否偷悦、欢畅。

教师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方面:主要看教师的导人、讲解、课堂教学语言、提问、板书、变化、反应、反馈、演示、结束等教学技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