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发改局平安创建【五篇】(完整)

时间:2023-06-11 17:20: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2006年我局创建“平安单位”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始终坚持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放在首位,进一步强化维稳综治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加强综治保卫基层基础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发改局平安创建【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发改局平安创建【五篇】

发改局平安创建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2006年我局创建“平安单位”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始终坚持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放在首位,进一步强化维稳综治安全保卫工作领导责任制,加强综治保卫基层基础工作,按照《关于在企事业单位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单位”活动的实施意见》和《XX市企事业单位安全防范标准》的要求,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单位”的活动,确保我局的政治稳定和内部治安安定。

二、我局创建“平安单位”工作目标

加强对全体干部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开展各种普法宣传活动,实行依法行政。会同有关部门加强XX系统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创建“平安单位”如下:

四无:

(1)实现无可防性重特大刑事案件;

(2)无重大刑事犯罪;

(3)无重大安全生产、火灾和交通事故;

(4)无在全市有影响的恶性案件;

四少:

(5)一般刑事案件明显减少;

(6)职工犯罪率明显减少;

(7)重大治安案件和矛盾激化引发的刑事案件明显减少;

(8)一般性安全生产、火灾和交通事故明显减少;

四好:

(9)防范队伍好,防范措施好,安全设施好,治安秩序好;

(10)XX系统内部干部职工队伍稳定,不发生群体性一访、闹事事件;

(11)不发生在职干部职工进京上访事件;

三、加强组织领导

全局各部门要把创建“平安单位”活动作为执政为民、保一方平安的一项政治任务切实抓好,纳入我局“三个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领导班子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平安单位”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XX局长任组长,XX副局长、XX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办公室主任及局下属各部门行政一把手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性的综合、组织、指导、协调、督查、服务、考核等工作。办公室主任由XX担任。

四、创建主要内容和工作措施:

为实现上述创建工作目标,提出如下具体工作内容和措施:

(一)、全力维护我局内部稳定。

做好我局内部的稳定工作、开展创建平安单位活动是在单位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治安环境,是我局各项指标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因此稳定工作是压倒一切的重要工作,我们必须全力抓好。

1、进一步加强情报信息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息员队伍。对各部门信息员队伍进行重新调整,将各部门思想觉悟素质高、群众威信高、有一定工作能力并热爱信息工作的同志充实到信息员队伍中来,能及时地将员工思想动态、热点问题、预警性信息收集反馈上来。

2、规范信息报告制度。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创建“平安单位”专项活动期间,各部门信息员要及时将本部门员工思想反映、不稳定动态报送上来,要提高信息传递速度,保证信息报送质量,坚决杜绝信息迟报、漏报事件的发生。对各部门信息报送情况创建“平安单位”办公室每月实行综治考核。

3、切实加强矛盾排查和控制工作。创建“平安单位”办公室要坚持开展对各种不稳定因素的调查,摸清职工队伍思想动态。办公室成员要做到思想敏捷,坚持深入基层,对不稳定因素表现突出的部门要密切注视动态,对涉及到的不稳定的重点问题要认真进行分析、及早做好预防,并迅速向上级公安机关反应。对重点部门及重点人员要做到及时发现,建立稳定工作档案,落实严密的监控措施。

4、创建“平安单位”办公室制定“关于预防和处置单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妥善处置各类不安定事端。各部门要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创建“平安单位”办公室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矛盾化解和现场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杜绝各类上访、闹事事件的发生一

5、要严格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各部门行政一把手就是本部门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不可因矛盾激化而导致事态扩大,坚决防止因处置方法不当而将矛盾上缴。

(二)、强化单位内部安全防范工作的力度。

安全防范工作落实:

1、重点抓好防范设施建设。

对重点部位、要害部位和重要物品仓库设专人负责。

2、加强安全防范责任的落实。

(1)各部门领导要高度重视安全防范工作,把创建“平安单位”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要按照综合治理责任目标的要求,层层签定责任状,及时解决安全防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隐患,堵塞不安全的漏洞。

(2)把开展创建“平安单位”活动纳入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之中,层层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位。

3、加强安全防范组织的落实。

(1)要求各部门治安综合治理组织和治安保卫组织(治保会)健全,切实担负起对活动的组织、落实,充分发挥作用,做到有人负责,有人抓,同时加强巡视检查制度,加强对更值人员进行教育管理,创建“平安单位”办公室对脱漏岗的更值人员按规定严肃处理。

(2)建立健全安全防范队伍,创建“平安单位”办公室对值班值宿人员、更夫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严格管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4、加强安全防范制度的落实。

(1)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安全防范制度,重点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对落实制度不利的部门要按责任制进行考核,出现问题的要追究责任。

(2)创建“平安单位”办公室实行对创建“平安单位’’活动的定期督促检查和目标考核,建立季度检查解决、整改重大隐患漏洞的记实制度。

(3)继续实行值班值宿制度,各级领导、各级人员安全防范责任制。

5、加强安全防范教育管理的落实。

(1)每季度对员工进行安全防范教育、法制教育一次,(部门与创建“平安单位”办公室配合共同进行)增强员工安全防范意识。

(2)职工了解并认真遵守本公司制定的各种安全防范规章制度,掌握一般防范知识和报警。

(3)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对内部职工和外雇临时工做到底数清,经常进行安全防范和法制教育,做到管理教育措施到位。

6、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专项活动期间,单位集中进行专项整治的重点:结合具体工作实际,找出防范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防范设施相对薄弱的重要物资库、易发案的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等。

(1)坚持对单位内的重点部位、有金柜部位实行重点管理。按照财会室安全防范标准的有关规定全面落实人防、技防、(安装报警装置)物防措施,并有公安机关签发的《安全合格证》,达到安全防范标准。创建“平安单位”办公室做到对防范设施经常检查。

(2)加强对重点、要害部位的管理。部门要经常加强对要害部位人员进行防范意识教育。重点要害部位人员要落实岗位责任制,要熟知要害岗位安全保卫常识。创建“平安单位”办公室坚持对要害部位审定、检查,确保要害部位不发生问题。易燃易爆部位、重点、要害部位要按照有关规定设有防火、防爆、防破坏等安全防范设施。要害部位建立要害档案,由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填写要害档案。

(3)加强对重要物品仓库的管理。重要物品仓库安全防范设施必须落实,部门要加强对本部门重要物品仓库的安全防范检查管理,要加强对库房工作人员的日常防范教育,创建“平安单位”办公室做到定期检查,达到市局合格物资仓库标准。

(4)各种安全防范设施等做到专人管理,定期检查,适时维修,确保好使管用。

(5)开展经常性的安全防范大检查,建立季度检查制度、重大隐患跟踪整改制度。做到“四大节日”必检,各部门要坚持做到日常自检自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部门自检与创建“平安单位”办公室专检相结合,每季度检查一次,认真做好记录,及时查找隐息,堵塞漏洞。对创建“平安单位”办公室下达的《隐患整改通知书》的重大隐患,部门要按要求限期加以整改,对确有困难暂时不能整改的隐患,落实好临时安全防控措施。

(6)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单位”活动,加强对综合治理各项指标的考核。继续同基层各部门签定综治工作责任状,对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实、责任不落实、不履行责任状的部门而发生案件的要按创建“平安单位”办公室对单位各部门安全防范、防火考核细则执行,实行综治考核扣分处罚,追究部门领导责任。

消防管理工作落实:

(三)加强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

1、认真落实各级人员、相关部门消防安全岗位责任制,定期对各部门责任制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违反消防制度的部门和人员追究责任,加大检查监督处罚的力度,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2、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大检查,对检查出的隐患做到及时整改,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一般火险隐患整改要达到100%,对一时整改不了的要采取临时可靠措施,重大隐患要落实责任,死看死守,确保不出现问题。

3、加强易燃易爆部位安全防火工作,坚持经常性地对易燃易爆部位防火工作的检查,消除火险隐患,确保安全。

4、加大消防违章处罚力度,对检查出的问题,严厉处罚。

5、定期对单位消防设施进行检查、配备、维修、更换,使之处于良好状态。

五、几点要求:

1、要求各部门领导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强化领导,狠抓防范工作的落实。把创建“平安单位”工作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来抓,切实把创建工作抓好、抓实、抓到位。

2、要认真组织学习《创建“平安单位”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开展本部门工作。

3、要召开职工大会,对职工要广泛进行宣传发动,提高对开展“创平安单位活动”的认识。

发改局平安创建范文第2篇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有效措施,确保工作责任目标的落实

按照区委、区政府下达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的有关要求,我局层层落实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创建工作责任制,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有措施、有检查督促,从而使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1.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年初区委、区政府下达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及综治委制定的平安建设工作整体规划,我局在第一时间安排部署好各阶段性工作,确保平安建设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措施、有步骤地开展。同时,我们明确目标责任制,层层抓落实,将抓平安建设的实绩纳入各单位、股室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真正把综治和平安建设活动的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实到每个单位和责任人。

2.创建工作中落实“五个坚持”。即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坚持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坚持专群结合齐抓共管,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按照区综治委的要求,我局认真开展查摆问题,整改薄弱环节,确保“平安”创建工作顺利开展,经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3.创建工作中做好“五个建设”。按照今年“平安单位”的要求,做好“五个建设”即:一是建设一套规范的工作制度;二是建设一套严密的防范网络;三是建设一个公正、公开的行政审批制度,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四是建设一套完整的应急处置方案,包括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案、公众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等,做到方案具体、可操作性强;五是加强督查,由局党委具体负责督促检查“平安单位”创建方案的实施以及工作进度和质量。

二、广泛动员、明确职责,确保平安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我局结合紧密联系企业的工作实际,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形成共识,把宣传发动工作贯穿于建设“平安单位”的始终,大张旗鼓地宣传建设“平安”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共创平安”的良好氛围,并以此为基础,推动我局“平安单位”创建工作。

1.明确责任、群防群治,强化平安建设工作。我局要求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为创建“平安单位”工作第一责任人,把深化“平安单位”建设纳入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之中,与单位全局工作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分管领导重点负责、具体把关,具体监督、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进“平安单位”建设推向纵深、健康、有序地发展。

2.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相关企业加强安全监管,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今年共进行拉网式安全生产大检查4次。从检查情况看,各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较好,安全生产意识明显增强。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3.建立安全值班制度,营造“平安单位”建设的良好氛围。元旦、春节、五一、国庆及“两会”等重大活动和节假日期间,我局都全天候安排机关干部值班,局领导带班督查。我们坚持动员全体干部职工以及家属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创建工作,共同为创建工作献计献策,使创建工作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营造“平安单位”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结合经贸工作实际,重点抓好“平安企业”的创建工作

根据经贸工作的实际,我们着重抓好“平安企业”的创建工作,并以此作为经贸系统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的重点和典型。

1.精心组织,强化责任,确保“平安企业”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建设“平安企业”实施意见通知》精神,确保创建“平安企业”活动学习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我们制定印发了《区经贸局创建平安企业实施方案》,对平安建设的职责任务进行了细化,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宣传工作要求,并集中三个月的时间进行宣传教育。各单位按照局创建“平安企业”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要求,把平安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制,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落实措施,切实加强了对本单位创建工作的领导。

2.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平安企业”创建活动扎实推进。

为确保创建“平安企业”活动的扎实推进,我局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对各单位平安创建工作进行了跟踪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创建工作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宣传方式方法形式多样、思路清晰的单位,进行及时表扬和广泛推广,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同时,对因领导不重视、工作相互推诿、做表面文章的,及时召开负责人专题会议,进行通报批评,提出了限期整改和重新补课的要求。各单位按照要求,及时完成每个阶段的规定动作,并将开展情况传递到每个单位。通过加强对创建“平安企业”活动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工作指导和协调,各单位及时整改,平安创建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推动,形成了上下联动,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使平安建设工作得到有效的延伸和扩展。

3.扩大创建范围,加大推进力度,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为让“平安企业”成为全民性的创建活动,把宣传动员贯穿于平安建设工作的始终,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各单位能按照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建设“平安企业”的要求,组织学习市、区综治委有关文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社会主义荣辱观、员工思想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和相关知识。同时,各单位还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了普法测试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学习和普法测试,不断提升了广大职工对平安创建工作的认识和职工的法律意识。

我们以创建“平安企业”为活动主题,切实加强本系统内各企业的维护稳定工作、综治与安全保卫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几年来,经贸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对本单位治安状况普遍比较满意,职工有安全感,劳资关系和谐,企业经营良好,安全生产正常,各方面都呈现一派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这是我局在经贸系统内开展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取得好成效的有力证明。

四、抓好挂点“平安村镇”的创建工作

按照区综治委《关于区综治委成员挂钩联系点的通知》要求,我局负责挂钩陈大镇长溪村。为此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局长、分管副局长今年已先后十余次亲自率队深入长溪村开展调查研究,并制定了挂钩联系工作计划、方案,与挂钩联系点建立挂钩、帮扶制度,对挂钩点的困难问题及时研究,协调解决。

一是做好帮扶工作。由于该村缺少资金,闭路电视至今未安装。今年以来,长溪村又受到冰雹和水灾。为了更好地做好平安稳定工作,帮助村民抗灾自救,帮助村民解决好文化和精神生活方面需求问题。为此,我局专门制定方案,协调相关部门,筹措4.5万余元资金,帮助长溪村解决闭路电视安装问题。同对,还安排部份资金,用于对计生对象、计生困难户、二女结扎户、受到冰雹和水灾等的困难户进行专项帮扶。我们采取专项一对一的帮扶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是做好各项中心工作。积极协助镇村做好各项农业生产、新村建设、农村水利设施、农村道路改善、村两委换届选举、计划生育、综治及平安建设的各项工作。

三是做好稳定工作。我们坚持和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和报告制度,落实调处措施,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完善处置预案,做到组织机构健全、岗位责任落实,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对挂点村重大矛盾纠纷和突出信访问题,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我局挂点工作组和挂村干部积极配合镇、村“两委”进村入户,及时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对挂点村信访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可能引发群众性事件的苗头、事端,积极努力地进行逐一排查,逐件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尽量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基层,确保了群众信访小事不出村,一般事项不出镇,大事不出区。

发改局平安创建范文第3篇

1、“互联网+”将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2、重点领域包括了四大部分,15个产业领域: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内涵式发展提供新支撑中提到“互联网+”金融、商务、制造、文化、能源、农业;
在增强城市运行管理智慧化程度,为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新手段时,提到“互联网+”城市交通、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社会管理;
在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和资源配置,为服务改善民生提供新方式中提到,“互联网+”教育、医疗、养老、旅游;
在构建多要素网络众创空间,为推进创新创业发展提供新平台中提到,“互联网+”创新创业。

3、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并鼓励如下产业发展:

1)鼓励众筹业务;

2)加快发展B2B电子商务;

3)加快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体系建设;

4)鼓励开展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等服务,拓展制造业价值链;

5)鼓励互联网企业以并购、股权合作等形式进入传统文化传媒领域;

6)搭建农业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仓储物流设施建设;

7)发展固体废弃物电子商务,打造绿色回收产业链;

8)鼓励互联网企业和高等学校联合建设互联网开放大学,提供开放式在线学习服务;

9)加快普及网上预约挂号、网上查询和健康咨询等网上健康服务。推广普及面向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手机、可穿戴设备和急救呼叫设备,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前置服务;

10)增强旅游资源网络化、数据化发展能力,培育一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旅游服务企业。实施旅游新业态促进计划,放宽在线度假租赁、旅游网络购物、在线旅游租车平台等新业态的准入许可和经营许可制度;

11)支持网络众创空间和创新型孵化器发展。

以下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原文:

京政发[2016]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推进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首都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促进首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改革创新和市场需求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对产业转型、城市管理、社会服务、创业创新等方面的基础支撑和重大促进作用,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渠道,积极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新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着力做优存量、做强增量,着力调整疏解、提质增效,使互联网成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服务大局。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将互联网作为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打造引领全国、辐射周边的创新发展战略高地,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融合创新。充分发挥首都互联网人才、技术、产业优势,加速推进互联网技术应用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以深度融合促进创新发展,释放各类市场要素创新动能,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转变传统产业发展方式,创新城市管理和服务模式,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

完善机制。破除制约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机制障碍,探索建立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发展的市场准入、监管和服务模式,努力营造宽松包容、公平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

安全可控。加快构建安全可信网络基础环境,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完善互联网融合创新的安全标准体系,健全新技术、新服务和新模式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和防护,切实保障网络安全。

(三)总体目标

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以“经济提质增效、网络泛在安全、应用丰富普及、发展集约高效”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适应互联网融合创新的机制不断完善,互联网创新应用普及率和融合水平显著提升,打造全国互联网新技术、新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的重要策源地。

——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金融、商务、制造、文化、能源、环保、旅游等领域互联网应用不断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兴业态加速发展,跨界融合型企业大量涌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城市智慧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交通管理、公共安全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深度应用,城市运行依托网络平台基本实现实时感知、精准控制和智能管理,初步建立起支撑超大型城市运行的智慧管理体系。

——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体验式消费、远程服务、在线服务等新服务模式快速普及,线上线下服务对接更为紧密,教育、医疗、养老、旅游等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产品供给能力有效提升。

——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宽带普及率和带宽速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超过百兆,资费水平有效降低,全市互联网普及率进一步提升;
行业监管、数据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和开发利用;
有利于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进一步完善。

到2025年,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下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全面建成,适应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法律环境和信用环境全面建立,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全面实现网络化创新,“互联网+”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二、主要任务

(一)发挥互联网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进一步加大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领域研发力度,持续推进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网络安全等跨界融合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高自主可控能力。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作用,加快整合全球创新资源,集聚全球“互联网+”顶尖人才,开展互联网融合创新技术的并购、引进和合作。鼓励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进行创新创业,积极发展网络众创空间,实现创新创业智力资源向网络创新平台集聚,促进众包、众创、众筹、众扶等新模式发展。

(二)利用互联网加速重构生产力布局,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支持商贸、生产制造等领域企业利用互联网优化研发中心、制造基地、物流仓储、客服中心等空间布局,大力发展网络协同研发设计,推广云制造模式,深化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发挥互联网对资源高效重组的特点,引导更多创业项目向郊区转移,坚决退出一般性制造业,引导退出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引导和推动高耗水农业生产功能外迁。

(三)以互联网驱动新一轮产业变革,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鼓励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渠道,促进传统产业链条重构和整合,支持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跨界合作,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适应互联网发展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开发支持力度,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互联网企业。支持网络零售发展,培育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新模式。聚焦互联网和信息服务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四)利用互联网促进区域资源开放共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京津冀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契机,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对接合作平台和协同创新平台,扩大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效应,推动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利用互联网平台与技术,打造京津冀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京津冀区域交通运输大联动和环境治理大协同。在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支持在京高等学校、医院等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服务半径,推动京津冀地区公共服务一体化。

三、重点领域

(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内涵式发展提供新支撑

1.“互联网+”金融。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扩大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服务市场份额,稳妥推进个人对个人(P2P)小额借贷交易。鼓励众筹业务发展,打造股权众筹中心。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供便利的投融资、信贷、证券交易、商业保险和信息咨询等金融服务。以银行卡结算市场放开为契机,争取国际银行卡结算组织落户北京,打造亚太地区外币结算中心。推进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促进互联网金融机构股权、债权和其他资产的有效流动。加大互联网金融安全监管力度,加快建设安全风险防控平台,提高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风险防控能力。(市金融局牵头,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监局、北京证监局、北京保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中关村管委会、市工商局、市网信办负责)

2.“互联网+”商务。扩大电子商务应用领域,鼓励和支持移动电商、社区电商、农村电商等各类新型电商模式创新发展,拓展餐饮、零售、家政、健康服务等生活服务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推动北京老字号自建电商平台或入驻主要电商平台,打造老字号网上聚集区。巩固自营B2C电子商务全国领先优势,加快发展B2B电子商务,培育形成龙头电商示范引领、骨干电商和特色电商集群发展的电子商务发展体系。完善石油石化、铁矿石、碳排放、林产品等交易平台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网上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提升国际交易定价影响力。以跨境电子商务公共信息平台为基础,推进监管模式和运作方式创新,大力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完善电子商务配套服务,加快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体系建设,提升物流仓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深化电子发票及电子会计档案综合试点,研究电子发票入账问题,扩大电子发票适用领域。(市商务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金融局、市农委、中关村管委会负责)

3.“互联网+”制造。重点推进传感器、智能仪控系统等核心装置和高档数控机床、智能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高端智能装备国产化,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加快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推广工业控制系统、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发展“北京总部—网络设计—异地制造”经营模式,推行网络制造、云制造、协同制造等制造模式。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创新生产制造环节和经营销售环节,开展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等服务,拓展制造业价值链。(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

4.“互联网+”文化。发展数字内容产业,鼓励互联网企业以并购、股权合作等形式进入传统文化传媒领域,打造以数字化产品、网络化传播、个性化服务为核心的部级数字内容文化产业集群,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互联网文化企业。加快建设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推进中国文化海内外数字阅读服务云平台、数字出版物集散平台等数字内容平台发展,推动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影院互联网化改造。(市文资办牵头,市文化局、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网信办负责)

5.“互联网+”能源。加快能源互联网标准推广应用,提升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突破电动汽车电池、分布式发电和储能、智能微网、主动配电网等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支持发电设施、用电设施、电网智能化改造和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热泵等新能源技术与智能控制技术高度融合,开展“多能互补”的微电网示范应用。培育区域综合能源供应商等新业态,推动能源供应全面数字化联网,逐步建成开放共享的能源网络。在重点用能单位全面推广能源计量、在线监测、智能化管控“三位一体”的用能管理体系,鼓励运用信息化技术对设备状态、用电负荷等进行分析和预测,开展精准调度。推广电力需求侧管理,大力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碳排放交易和资源能源循环利用服务。(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经济信息化委负责)

6.“互联网+”农业。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多元化现代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构建现代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农业大数据开放共享平台,通过移动互联网向农民提供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服务。加强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智能设施设备等在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应用,提高农业节水节地、控温控湿水平,实现播种、灌溉、施肥等作业精准化。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追溯体系,探索农产品二维码管理,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可追溯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建立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中心,构建全市统一的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信息平台。搭建农业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推广休闲农业电子商务,提供乡村旅游一站式服务。(市农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旅游委负责)

(二)增强城市运行管理智慧化程度,为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新手段

7.“互联网+”城市交通。强化交通运输信息共享,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分析人口迁徙规律、公众出行需求、枢纽客流规模、车辆行驶特征等,为优化交通运输设施规划与建设、安全运行控制、交通运输管理决策提供支撑。利用互联网加强对交通运输违章违法行为的智能化监管,不断提高交通运输治理能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健全多种出行方式信息服务对接和一站式服务,推进重要交通枢纽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增强轨道交通安全运行和保障极端天气下交通顺畅等能力。加强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在公交车、出租车等车辆上的应用,研究推进全市停车资源共享平台和停车诱导系统建设。培育移动交通服务新业态,稳妥推进网络约车等服务业态发展。(市交通委牵头,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8.“互联网+”公共安全。完善城市安全立体防控网络建设,优化城市重点公共场所物联网监控设备布局,增强维稳处突保障能力。进一步整合公共视频监控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建立电梯应急处置物联网信息平台,提升电梯安全监管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库和信用共享平台,推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等技术应用,健全流通环节食品药品安全电子监管体系。建设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监测管理平台,实现全面监管和预警。构建智能化城市水务管理体系,促进水安全由区域化管理向流域化管理转变。完善人防工程安全使用监管体系,形成地上地下统一管理、整体联动安全防控格局。建立完善地下管线基础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推进城市管廊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市公安局、市质监局、市安全监管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水务局、市民防局、市规划委、市市政市容委、市网信办、市通信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负责)

9.“互联网+”生态环境。构建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数据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促进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建设基于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生态环境监测平台,实现对水、大气、森林等各类生态要素的动态监控。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高联防联控保障能力。加强生态大数据开发利用,建立环境资源信息中心,整合数据资源,提高环境综合分析和预警预测能力。建设汛情、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监测平台,实现对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雨洪水、外调水等的动态监控。发展固体废弃物电子商务,打造绿色回收产业链。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推进利用二维码加强对林地、农田、草地、水面、荒山荒地等资源的管理工作。(市环保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务局、市园林绿化局、市气象局、市农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负责)

10.“互联网+”社会管理。加快建成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基本实现社会服务网、城市管理网、社会治安网一体化运行。试行城市服务管理精细化测评指标体系,提升社会服务与城市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建设完善公共集成服务体系,以市民需求为中心,提高首都之窗网站群、政府服务热线等的集成服务能力。推动电子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在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服务站点向群众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便民服务。(市社会办牵头,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负责)

(三)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和资源配置,为服务改善民生提供新方式

11.“互联网+”教育。发展互联网教育产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互联网教育服务提供商。鼓励互联网企业和高等学校联合建设互联网开放大学,提供开放式在线学习服务。申请国家互联网教育试点,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分互认和转换机制。整合在京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打造互动、开放、共享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云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全国辐射。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实现教学科研、课程学习、校园安全、后勤保障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探索互联网教育企业与各类学校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教育服务新模式。(市教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负责)

12.“互联网+”医疗。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卫生服务,支持第三方机构建设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医疗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跨医院的医疗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体系。建立市区两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医疗卫生机构间信息共享。加快普及网上预约挂号、网上查询和健康咨询等网上健康服务。实施数字化医院建设,依托新型信息技术构建规范、共享、互信的院内诊疗流程,在二级以上医院推广院内诊疗导航、自助缴费等互联网信息服务。按照医联体运行模式,在影像诊断、检验诊断及教育培训等方面提供远程服务;
依托二级以上医院积极开展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服务,逐步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建立京津冀人口健康信息协同管理平台和京津冀远程医学影像、病理会诊中心。整合优化信息资源,建设首都人口健康云,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和成果转化,促进医疗新技术、新产品孵化。(市卫生计生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负责)

13.“互联网+”养老。依托互联网资源,建设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平台,开展老年人需求评估和养老服务项目登记;
建设开通“北京老龄网”,老龄政务信息。充分运用智能健康检测、健康评估、康复理疗等手段,建立集医疗、养老、健康服务于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广普及面向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手机、可穿戴设备和急救呼叫设备,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前置服务。推进面向养老机构的国家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探索养老机构内设医疗组织与医院的远程医疗合作模式,研究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和社区开展定制化养老医疗健康服务试点。(市民政局牵头,市卫生计生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负责)

14.“互联网+”旅游。增强旅游资源网络化、数据化发展能力,培育一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旅游服务企业。鼓励旅游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管理、服务和营销水平,建设旅游大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推进与交通、商务、文化、海关、航空、铁路等领域信息互联互通,构建“吃、住、行、游、购、娱”等一站式旅游服务。规范线上旅游产品和服务,积极整治网上冒名欺诈、低价揽客、虚假宣传等行为,营造公开、诚信、规范的线上线下旅游服务环境。实施旅游新业态促进计划,放宽在线度假租赁、旅游网络购物、在线旅游租车平台等新业态的准入许可和经营许可制度。(市旅游委牵头,市网信办、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经济信息化委负责)

(四)构建多要素网络众创空间,为推进创新创业发展提供新平台

15.“互联网+”创新创业。推进首都科技资源在线开放,鼓励第三方机构以市场化方式运营科技资源,加大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等的网络化开放力度,促进创新平台向创业企业、创业团队在线开放。支持网络众创空间和创新型孵化器发展,鼓励互联网企业等向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开放技术、管理等资源。推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活动加速发展,培育众包、众创、众筹、众扶等服务业态。支持企业建设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整合互联网资源和行业资源,提供设计、测试、生产、融资、运营等创新创业服务。以技术、产品和资本为纽带聚合创业团队,鼓励创业群体围绕互联网跨界融合发展需求开展创业活动。(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中关村管委会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构建集成电路高端产业链条,增强高清显示芯片、存储芯片、工业控制芯片、物联网芯片、移动通讯芯片等核心应用芯片研发能力,推动高端服务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硬件产品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以网络运营服务为核心的开源操作平台软件、大数据管理软件、应用平台软件和面向消费终端的应用软件,加快推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北斗导航定位、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突破,促进新产品、新服务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未来网络技术标准制定,加大对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量子通信等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互联网集成化解决方案,推动工业生产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集成融合和应用创新。(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

(二)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加快推进宽带普及和提速降费工作。积极发展移动互联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推动4G网络全覆盖,率先启动5G试验网建设,进一步扩大城市公共场所热点区域内免费WiFi覆盖范围,推动基站、通信管道等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大网络光纤化改造力度,加快下一代互联网根服务器建设,促进大规模公共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向下一代互联网升级。加快广播电视网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发展交互式网络电视和有线电视网宽带服务等融合性业务。研究完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打造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打造京津冀大数据走廊。(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通信管理局、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市网信办负责)

(三)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大力发展面向新技术和新模式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技术、产品和标准,增强复杂信息系统安全防范能力。加强电力、能源、交通、制造等重要领域新型智能工业控制系统和政务、金融、通信、医疗、电子商务等重要云平台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完善行业信息安全标准和规范制定,提升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能力。建立健全复杂异构网络环境下网络安全监测评估、监督管理体系,制定跨部门、跨区域的网络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形成畅通的应急联动机制。探索建立数据安全流动认证体系,完善数据跨境流动管理制度。加强网络知识产权执法和维权工作,严厉打击网络侵权假冒行为。(市网信办、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知识产权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通信管理局负责)

(四)推进公共信息开放共享

按照重要性和敏感程度分级分类,推进政府和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明确信息共享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厘清各部门数据管理及共享的义务和权利,试点建设政务信息开放统一平台,完善政务数据资源网建设。研究建立“互联网+”统计监测制度,开展统计监测分析。强化人口、法人、空间地理、金融、征信、交通等基础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和社会化开发利用,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分级认证制度。鼓励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互联网平台企业等发挥信息服务渠道优势,搭建公共信息资源开发平台,支持公众和小微企业充分挖掘公共信息资源的商业价值,促进互联网应用创新。(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负责)

(五)营造开放包容发展环境

深化交通运输、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经济社会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主动适应网络化发展趋势,调整和创新行业监管模式,研究出台一批鼓励互联网融合创新的先行先试政策,以及重点行业网络服务管理办法,破除制约互联网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发展的行业准入障碍。研究制定有利于“互联网+”融合创新的事中事后市场监管制度,探索形成以信用信息为导向的行业自律监管模式,构建互联网融合创新规范标准体系。(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网信办负责)

(六)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

研究设立“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基金,重点扶持“互联网+”领域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企业发展。积极对接国家“互联网+”重大工程,推进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对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开放平台、信息安全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部署一批具有全局带动性的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遴选一批具有全国性先行先试作用的重点试点项目,树立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示范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鼓励通过创新券等方式支持创新平台面向小微企业及创业团队提供服务。支持企业利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进行融资。落实企业研发费用计核方法,进一步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范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财政局、市金融局、中关村管委会负责)

(七)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储备

加大对互联网领域高端人才、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的引进力度,开展外籍高层次人才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程序便利化试点,完善医疗、住房、税收等相关优惠措施。打造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孵化基地,为符合条件的海外人才创办企业提供启动资金,吸引和扶持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业就业。发挥首都教育科研资源优势,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加大对互联网融合创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专业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力度;
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围绕“互联网+”重点领域增设科技成果转化岗位,允许教师和科技人员在一定期限内离岗创业,允许教师兼职参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实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为大学生在“互联网+”领域创业提供创业导师、创业培训等服务。(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市科委、市财政局、中关村管委会负责)

(八)深化开放交流合作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在下一代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新智能硬件、车联网、基础软件、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国际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鼓励企业建设海外研发中心,开展联合研发与技术攻关,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制定。支持互联网企业通过并购、参股、境外上市与投资等方式,推动相关业务在全球布局。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促进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整合规模小、效率低、能耗高的分散数据中心;
推动区域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线上线下联动,构建区域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金融局、中关村管委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

(九)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推进“互联网+”行动工作机制,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网信办、中关村管委会牵头,各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共同参与,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建立“互联网+”行动任务落实的督查督导、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组织开展重点任务年度检查与跟踪评估工作。各有关部门、各区政府要根据职责分工和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限要求,确保取得实效。市有关部门要统筹做好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新闻宣传、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有关部门、各区政府负责)

发改局平安创建范文第4篇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关于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指示以及全省公安机关警务工作新乡会议精神,从去年10月份以来,商丘市县级公安机关以“六做一创新”(做大做强派出所、做专做实警务室、做优做精局机关与创新警务机制)为原则,进一步精简机关、充实基层、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强化保障,积极稳妥地推进县级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以实现“机关更规范、基层更强大、实战更高效、机制更科学、保障更有力”的警务工作目标。本期刊登睢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王连生《瘦身不伤身 创新不唯心》的文章,以此反映睢县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初步取得的成效及体会,为全省县级公安机关提供交流与借鉴。

对于新形势下的县级警务工作,全国第二十次公安工作会议就提出要“精简机关、下沉警力”;
不久前,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在视察河南商丘公安工作时更是明确指示要“做优、做精机关,做大、做实派出所,做专、做强警务室”。全省县级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新乡工作会议之后,睢县根据商丘市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推进会具体部署,将县级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付诸实施,经过半年多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已初步取得成效。

一、“瘦身不伤身”,打造精干高效的县级公安中枢机关

半年多来,睢县公安局本着“精简机关、下沉警力”的主导思想,对县局机关进行“瘦身”“精化”,并做到“瘦身、强身、不伤身”,使精简后的局机关成为一个精简、干练、高效的多功能机构。

一是合并职能,一专多用,实现机关“瘦身”。警务机制改革以前,睢县公安局共有17个局直职能机关,存在着分工过细、一岗多人的状况。警务机制改革中,采取“细化职责、合并职能、定岗定位”的措施,先细化全部局直机关及大队的岗位职责,然后根据岗位职责的特点确立科室。警力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分别流向多功能化的局机关科室和基层派出所或警务室。去年10月,一次性精简机关警力70人,至此机关警力仅占全部警力的10%,局机关由原来的17个变为11个,实现了“瘦身”。

二是依托科技,强化技能,达到机关“强身”。警务机制改革实现“瘦身”的目的是机关“强身”,就是要借助信息化、新科技手段,使公安机关具备强有力的管理、服务、指挥、调度等技术支撑能力。睢县公安局先是投入20万元建立了客观公正的网上考评系统,再是投入10余万元会同科技部门筹建了群众测评系统,然后投入30余万元安装了督察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督察效果的最大化和督察警力配置的最小化。“社区警务网上考评系统”、“无线、警务短信平台、有线电话”等高科技的投入和运用,使睢县公安机关如虎添翼,不但给警力下沉提供了重要条件,而且使基层效能大幅提升。睢县公安局取得了2011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全省领先的良好成效。

三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避免机关“伤身”。警务改革和创新涉及公安内部体制、机制、职级、待遇、岗位等,关系到民警的切身利益。睢县公安局在改革之初就确立了“快速行动、稳步推进、无痛创新”的主导思想,用活用好相关政策,一次性解决了31名民警正、副科级别问题。尽管睢县属于部级贫困县,但县政府财力仍坚持向公安机关倾斜,致使基层民警补贴、补助标准位居全商丘市前列。并着手建立长效机制,制定了对待基层民警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确立基层民警的激励导向。

此外,为了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睢县公安局根据具体创新课题,专门组成了赴外学习小组,轮流派员前往山东、江苏、江西等地考察调研,让每个机关民警成为“基层培训的理论教官”、“服务基层的技术专家”、“解决疑难问题的行家能手”、“突破急难险重任务的攻坚力量”,使整个公安机关成为一个强壮而富有生命力的有机整体。

二、“做壮不做胖”,建立强有力的一线作战单元

机关警力下沉了,基层警力充实了,如何使基层警力工作效能最大化,并避免形成基层小机关,这是警务管理及体制机制改革面临的新课题。对此,睢县公安局曾自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丰硕而可喜的实效。

一是建起了高效能的警务室,使服务站点前移。对全县76个警务室进行警力充实和装备优化。斥资300万元为每个派出所购置警车2部,投资200余万元为每个社区民警配备了通讯及灵便的交通工具,安接了互联网、公安网,配置了录音、摄影、信息采集等设备。每个警务室警力达到一名民警和两名协警。

二是固定了基层实战中队,将打防触角延伸。警务机制改革后的每个派出所形成了“四队一室”或“三队一室”的工作机制。全县基层警力被有效地重组为8个交警中队、20个派出所刑警中队、20个治安处置中队、20个社区警务中队和20个勤务室。这样,无论是在交通管理、治安防范还是在社区服务等方面,公安中心工作的触角都真正延伸到了社会的最前沿。

三是完善了科学的考评制度,激发人人爱岗敬业。改革后的警务机关,结合各项业务工作,在制定科学的绩效考评标准时,由于将严打、防范、维稳、信息采集、重点人员稳控等工作所占分值拔高,于是便形成了每个民警自觉地深入社区、深入群众、满负荷工作、全天候行动的良好局面。目前,无论是下沉基层一线的民警,还是原派出所民警都为自己能沉入一线感到充实而有价值。

三、“创新不唯心”,探索符合实战需要的工作机制

警务机制改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做好新形势下警务工作所必须,其目的正是用新的工作机制推进公安工作上台阶、上水平。这就务必使大家懂得,警务机制改革和管理创新不是权宜之计,不是“求鲜斗奇”,而是为了实战需要去开拓和创新。睢县公安局积极组织民警赴山东、江苏、江西等地学习先进工作经验,他山之石,撷来攻错,吸收消化,迅速转化为新的战斗力。

一是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实现“扁平化”指挥调度。睢县公安局投入460余万元完善了指挥中心基础建设,建成了视频监控系统、更新了“三台合一”指挥调度系统、“大情报”研判分析处置系统以及警车UPS定位系统和无线调度系统于一体的指挥中枢,实现了“扁平化”指挥调度的目标,全局信息化建设得到了有力拉动。

二是提升警务软硬件建设水平,进一步拉近警民关系。睢县公安局投入500余万元对全县警务室进行了全面完善与升级改造,在公路沿线、重要路段、复杂场所等增设了61个高标准现代化警务室,并为警务室民警配备了手提电脑、照相机、录音笔等,每位民警还配备了一辆电动自行车。同时,每个派出所组装一辆“流动警务室”,“流动警务室”信息采集系统、服务系统、宣传系统装备齐全。于是,群众求助便捷了,办事容易了,安全感提升了。

三是健全执法考评体系,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睢县公安局还一鼓作气开发研制了“网上执法”、“控申问题网上研判化解”、“打防工作网上考评”和“一线执法视频监控”等10大系统。

发改局平安创建范文第5篇

我局于3月4日组织全局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围绕四个方面对“进位争先、争创一流”进行了研究讨论。

一是围绕弃庸求先、勇于竞争展开讨论。调查研究阶段开展的“2013回头看”查找问题活动,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我局在发展思路、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正是影响和制约我局科学发展的关键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局人员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认真反思,深入剖析,明确整改方向,把握整改重点,争取把整改措施落实彻底。

二是围绕定位一流、赶超先进展开讨论。树立“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标杆意识,放宽眼界,提高标准,深刻审视我局与先进单位的差距,在充分衡量和反思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其他县市区先进单位的体制机制、经验做法,自我加压,克服困难,奋起直追,比学赶超。

三是围绕完善机制、提升水平展开讨论。全局人员就我局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积极探寻问题产生的根源,深入研究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切实将问题找准找实,让整改措施落实到位落实彻底。

四是围绕推陈出新、创新品牌展开讨论。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认识问题,分析局势,在常规中寻求突破,在发展中寻求创新。我局人员不断联系工作实际和发展需要,进一步巩固“品牌年”活动的成果,继续推进改革创新,积极探索符合我局实际的发展思路、工作方法、工作经验,把品牌做大做强。

我局力求将“进位争先、争创一流”的讨论成果深化到我们的质监工作中来,进一步提升质监工作水平,扎实打造一流质监业绩,为此我们要做到:

一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双基工作组织领导、协调调度和督查考核,深入总结、借鉴和推广各方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工作经验。继续抓好队伍建设,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深入开展风险评估活动,建立和完善履职风险、廉政风险和行风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党员教育,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好法制建设工作,组织开展好法制培训和普法宣传工作,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强化“优势互补、高效履职、互动协作、服务经济”的意识,完善内部合作机制。

二是围绕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抓好基础技术工作。全面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和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加快建立“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共同推进”的标准化运行机制。严格依法行政,提高计量工作管理水平,加强和完善对计量器具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强化企业产品质量的主体责任意识。按照“一个监管系统、两个工作手册、四个信息平台”的执法监管工作要求,扎实开展认证执法监管工作,进一步明确认证监管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落实认证监管责任。积极做好质检中心筹建的辅助工作,提升我局检验检测技术平台技术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