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大学生信息技术【五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6-11 17:3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大学生信息技术范文第1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通过网络及现场宣传的方式邀请汕头大学2014级入学新生。从自愿报名者中,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出211人,将其分为信息技术组(108人)与教材组(10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信息技术【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信息技术【五篇】

大学生信息技术范文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网络及现场宣传的方式邀请汕头大学2014级入学新生。从自愿报名者中,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出211人,将其分为信息技术组(108人)与教材组(103人)。信息技术组中男36人,女72人;
年龄17~22岁,平均(19.2±1.1)岁;
入学成绩600~630分,平均(608.8±1.3)分;
专业构成:医学47人(43.6%),新闻学21人(19.4%),环境学19人(17.6%),教育学21人(19.4%)。教材组中男32人,女71人;
年龄17~22岁,平均(18.9±1.0)岁;
入学成绩600~631分,平均(608.9±1.2)分;
专业构成:医学45人(43.7%),新闻学20人(19.4%),环境学18人(17.5%),教育学20人(19.4%)。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学生之前均未接受过任何正规的急救培训课程,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前期准备查阅《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5]及国内外专业急救医学书籍,拍摄现场徒手心肺复苏(CPR)术一系列视频,分段录制,每个视频控制在2min以内[6],视频成品经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培训中心的导师专业认证后,利用微博、微信、QQ、电子邮件等现代信息技术传播。编辑相关培训教材。1.2.2培训内容:现场徒手CPR术。1.2.3培训模式1.2.3.1信息技术组: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联合现场培训模式,先通过微博、微信或电子邮件发送视频供自学,之后接受现场培训。1.2.3.2教材组:采用教材联合现场培训模式,使用教材自学,之后接受现场培训。1.2.3.3现场培训环节采用小班化授课,每班控制在30人内。每场2h,包括:理论讲授30min,模型实践训练90min。每个学生要求在模型完成2个循环的CPR,胸外按压(频率、深度、手放置点)做到规范达标。1.2.4评估方法现场培训前、后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专业),CPR操作要点、学生对培训模式的认可度,当场作答并回收。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现场培训前后两组学生理论答对情况比较

现场培训前,信息技术组“按压速率”、“通气方式”、“按压-通气比例”的正确率高于教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培训后,两组“按压速率”、“通气方式”、“按压-通气比例”的正确率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学生对培训模式的认可度比较

信息技术组学生对“自学+现场培训”的认可度高于“自学”、“现场培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材组学生对“自学+现场培训”的认可度高于“自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信息技术组对“自学+现场培训”的认可度高于教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大学生信息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大学生;
驱动力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了第一生产力。随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劳动力结构正出现巨变,人们的就业结构正从农业人口为主、工业人口为主向从事信息相关工作为主转变。对于在校的大学毕业生,如何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能“获胜”,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具备信息技术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中国市场对IT人才的需求每年超过20万人。而国内IT教育主要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电子、电信、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每年培养的大学毕业生约为5万,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IT技术人员的极度短缺,迫使许多公司不得不提供高薪才能聘请到符合要求的专业人员,而这些职位优厚的待遇吸引了很多非IT人员。于是许多人设法通过各种培训来获得这些职位。

一、信息技术培养创新人才

1.信息技术是中西方培养人才的热点问题

培养信息技术创新人才是现代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在大学里是高新技术与研究开发的地方,作为中国的大学生,要掌握信息技术,与其它国家接轨。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以及全球化的要求。在西方发达国家,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已成为最直接、最有力的驱动力,谁掌握更新、更多的信息技术,谁就有更大更多的主动权。第一时间了解、分析、市场经济信息。

老师先行一步,才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我国现代科学家周光召院士说:在21世纪,知识取代了权力与资本,成为最重大的经济力量,只有知识才能造就比尔・盖茨那样的世界富翁,未来是属于知识拥用者。

2.信息技术的掌握是考验大学生的一个课题

对于21世纪的大学生,更新的速度是面临在大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一个在四年里掌握的的知识,也许在五年之内就已经老化了,那么,拥有什么的知识走向社会、适应工作岗位。由此,掌握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创新尤为重要。在大学里可以利用掌握的知识与老师的引导,面向社会与他人协作、共享、分享,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依托信息技术作为载体,体验在学校里如同走向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中。目前,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不够强,对信息了解不够灵敏,缺乏追踪最新科技信息的驱动力,学校也存在没有给学生一个采集平台,信息技术与手段不够先进,大学生在信息获得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这将影响和阻碍他们走向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3.信息技术对大学生未来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大学生未来发展巨有重大的影响,现代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而信息技术的培养,更能决定与体现出学生未来的发展水平,信息技术掌握的好,非常有利于大学生的择业,有利于工作的进行与能力的提高,更能更新知识与提高知识的储备量。掌握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量,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会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开放性、综合性有利于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是多学科渗透的通道:它将促进多学科的相互渗透,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分析、规划、制定有关内容.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工作时,同样会涉及多学科的交叉知识。现代大学生掌握信息技术,从学校走向社会,能适应信息革命改变的传统工作方式、管理方式、生产方式、消费结构和顾客的新思想和新动态。

二、信息技术是拓展大学生应用才识的体现

1.信息技术与所学知识驱动智能发挥作用

信息技术的基础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二是在面向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其日后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其综合性与实践性,超越封闭的单一学科知识体系和固定的课堂教学时空局限,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企业服务等其他部分结合起来,与其他学科课程结合起来,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帮助学生建构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2.信息技术驱动专业知识发挥作用

信息技术驱动专业知识发挥作用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建构,也强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信息意识、感悟信息文化、内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方面应注重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主动建构,注重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有效培养;
另一方面,也应注重学生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的感悟与内化,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有关信息时代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网络道德观念和责任心,养成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驱动专业知识发挥作用。

3.信息技术是驱动个人能力价值最有效的途径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因此,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所需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两种重要的能力素质。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需要特定的、有较高要求的教学环境的支持,计算机网络正好可以为这两种能力素质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环境。在网络环境下,发挥多媒体及网络交互性强、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主动地建构知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所以说,信息技术是培养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驱动力!

参考文献:

[1]翁燕.浅论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对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促进作业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

大学生信息技术范文第3篇

信息技术师生交流交流方式一、概述

传统的“师生”观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学生是主体,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接受的教育往往是教师是“主宰”,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造成师生关系的不平等甚至对立。进入大学后,学生每学期会面临许多课程的选择,接触各专业不同的老师,老师往往是上完课就走,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课任老师的名字。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很少,造成了大学里师生关系冷漠的现状。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了师生民主、平等关系的建立。

二、高校师生交流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师生交流包含三个方面:认知交流,情感交流,人格交流。认知交流主要是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大多在课堂上完成。情感交流和人格交流是大学师生交流中比较薄弱的方面。

1.高校师生交流现状

大学生自由时间较多,大多数学生也会配备计算机,大学中的网络化、信息化程度相对中学较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实现“生-师-电脑”之间的有效互动等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

2.师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大学师生交流的客观因素主要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本文从教学互动和情感互动两个方面出发,通过阅读文献和对本校师生的调查走访,基于时间和空间的考虑,对目前大学师生交流存在的问题描述如下:

(1)由于上课时间有限,教学内容资源有限,学生能获得的学习资源受限制,与老师沟通的机会少。

(2)大学教师不但有教学任务,还有许多科研任务,因此教师参与的学生活动较少甚至没有,许多老师对本校有哪些学生社团都不知道。

(3)由于大学生对人生有了一定规划,学习有一定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各科目的上课积极性各不相同,有些课程缺课严重,一学期与课任老师见不了几面。

(4)课下的师生交流一般都是在刚下课的几分钟进行,而且是极少数同学,课外,周末,假期时师生之间交流很少,大多数为零交流。

(5)教师与学生家长围绕学生发展进行的交流很少,除了班主任能与部分家长沟通交流外,其他课任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极少。

3.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关系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反过来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基于目前大学师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相关分析:

(1)学校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信息化的网络教学平台,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发展。学校建立专门的网络教学平台,可以让师生在网上进行问题的讨论和交流,作业的布置与提交,学习资源的共享等。在网上按课程创建学生自主活动的班级和课堂,学生可以进入不同课程的班级,参与学习与讨论,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开阔的空间,既有现实班级中的同学和老时,也有网络班级中的同学和老师。

(2)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触及心灵,塑造人格的教学方式,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发展。大学中知识的学习和学生道德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仅仅口头教育,远远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利用信息手段,将生活中的鲜活例子加工,在课堂上展示,逼真的画面,感人的情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受到的心灵震撼自然很强烈。比如,在大学数学课中,可以加一些数学家刻苦勤奋的例子,播放一些名人影片片段;
在计算机课程中,可以多演示一些和计算机相关的实际应用例子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心理距离。

(3)充分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利用网络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与知识交流。大学课程的学习很多需要动手实践,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才可能充分发挥,如摄影课程中,给学生演示样片,然后带学生去户外实际拍摄;
电子课程中先演示组装收音机的流程,然后提供材料,让学生手动组装收音机等。充分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从而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如利用网络组织师生献爱心募捐,举办网络师生三国杀竞赛,举办专业师生微薄明星评选等。

(4)充分利用微博、网络语音通讯软件、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升入大学后,个人空间、主页、微博等信息平台的频繁使用,使师生在网络上就可以时时通讯,互相关注动态,教师可以大致了解学生目前的现状和心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促进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另外,还可以利用“QQ”、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对学生生日进行祝福、节日进行祝贺、指导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在某些方面取得成绩或进步给予及时表扬和鼓励,提醒学生由于天气变化或其它自然因素应该注意的问题等。

三、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对目前大学师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关解决途径的分析,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大学师生交流的相关建议和措施。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与教师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交流和对话,教师可以隐藏严肃性和权威性,畅所欲言地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更加亲近。

参考文献:

[1]付伟.浅谈师生交流[J].经济生活文摘,2011,(8):219.

[2]张智辉等.解决高校师生交流问题的有效途径[J].科技信息,2010,(35):194.

[3]杜小莉.加强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意义[J].中国教研交流,2009,(10).

[4]郭莉.信息时代课堂教学的新视角[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9):80-83.

大学生信息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
大班额;
信息技术;
学习能力

由于我国西部广大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育基础资源薄弱,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严重缺编,加之大批进城务工子女的无序流动,形成了城镇学校的教学班级大班额化。“大班额”教学是目前教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实施创新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急待解决的问题。而信息技术课在教学中不被学生和家长重视,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无法满足生均一台计算机的情况下,面对大班额在平日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在大班额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通过多元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凡接触过大班额的教师都知道,在大班教学中,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讲,由于纪律的束缚,虽然学生们可以做到安静地坐在位置上,但学生的思想可能会不集中,有的同学可能在玩它感兴趣的东西。教学面向全体就更难了,当一部分学生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而绝大部分的同学往往只充当陪客的角色。在信息技术课上,如何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所以,在面对大班额的课堂教学,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有效办法之一是教师在课堂要采取多元评价。当然,在评价之中,少不了的就是老师要在课堂上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这种反思评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在课堂上不断的积累。学生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在课堂上,对于自己的表现,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既发现自身的优点,增强自信,并自觉强化为好的行为,同时又能查找尚存在的不足,进而有意识地加以改正。如利用信息课堂表现自评表来让学生对课堂上的各项指标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当达到了要求可以用彩笔涂上颜色。还未达到要求时,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自我总结,找出不足之处,最后获取成功。所以,只要让课堂评价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就会更强。

《键盘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练习,学生容易出现学习疲劳的症状,针对这点,我设计了一个学生竞赛,在学生比赛后,我以记者的身份邀请了几位程度不同的学生,采访他们比赛时的心理变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所学的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由“要我学”,为“我要学”,心情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较高的学习劲头。一个成功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信息技术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在《键盘的基础知识》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问题,问学生自己的那个手指最灵活。通过课堂中的练习,证明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的,既体现了实践可以证明真理又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利用任务驱动,培养学生学习探究能力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富有趣味性的信息处理内容,巧妙地设置任务,把教学内容溶于实际任务中去,让学生在实际上机操作中去学习新知识、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要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去完成任务,并适时向学生介绍需要了解、掌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它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如果老师只是按照课本“照本宣读”,学生只会机械地完成某些操作练习,这样会严重制约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更是 “百害而无一利”。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没有目标,势必造成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任务驱动”教学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法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驱动学生为完成目标而努力。有了明确的目标,也就有了自学的方向,也会减少盲目操作的机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这样不仅重视了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培养,而且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真正掌握了知识。

例如:在Word学习过程中恰逢圣诞节之际,我设计了《用Word制作圣诞明信片》一课。导入时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制作好的圣诞节明信片,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一张明信片需要我们做哪些工作。在设计这个综合性的“任务”时,要考虑到明信片制作所涉及的知识、方法与技能,将总目标细化为一个一个小的任务:①上网寻找圣诞节背景图片一张、插图一张、及邮票图片一张;
②将搜集到的图片插入Word,调整版式、位置、大小;
③使用自选图形画邮政编码框、收寄件人信息栏横线;
④可以让你的电子明信片更动感吗?

三、采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学改革追求的一个具体目标,“大班额”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了学生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久而久之,成了难以离开的可爱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与合作性。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好品质,这是他们适应社会的必备条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又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发展和提高,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的动手实践,组内同学的合作学习,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获得知识的喜悦感和自豪感,同时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在充满愉悦、积极探索、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不断获得知识,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形成一系列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不断培养他们有效地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余胜泉,陈莉.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

[2]李谨.纵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3]苗逢春.对信息素养几种典型观点的综述

[4]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大学生信息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师范大学生;
智能结构;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8-0136-02

1 信息时代对师范大学生智能结构的反思

1.1 师范大学生的智能结构

所谓师范大学生的“智能结构”是指师范大学生为实现或达到既定目标,行为主体具备的知识能力的数量构成与内部结构。实质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知识能力的总量,二是各部分的搭配和排列。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师范大学生智能结构的确立和调整过程,就是知识和能力以及两者合理的总量的增加和结构的边际性调整过程。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是一种由教师组织和引导的活动。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具有什么样的德能和智能结构,不仅直接关系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直接影响教师教育效果及其价值实现。这一切又都有赖于接受教师教育专门化培养的大学生能否构建与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最佳智能结构[1]。

1.2 信息技术条件下,师范大学生智能结构的反思

目前,一般高师院校大学生的智能结构中存在重专业学科轻教育学科,重专业轻通识,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师范院校校园信息资源的逐步推进和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信息技术条件下,师范生的智能结构与德能结构的和谐发展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学内容陈旧,师范大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不够,缺乏能促进信息知识的能力和促进信息技术能力的知识,课程内容未能很好地体现师范专业要求,师范生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及应用能力还不够,各学科专业教学方式或课程教学论很少涉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整合的教学技能;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站建设、计算机数据统计、教学设计等知识还不够系统,基于网络平台应该如何大力发展师范生的现代意识、主动精神、职业能力、创新品质等问题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智能的培育与发展还跟不上基础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教育需要。师范生急需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和基础教育相衔接。

2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师范大学生智能结构的

价值取向

2.1 智能结构与德育的和谐发展放到首位

师范大学生智能结构必须放在与德能的和谐发展的大环境中考虑,显得尤其重要。树立信息时代师范大学生智能结构与德育的和谐发展的视野尤其重要。和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原型,也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核心维度。其恒新的理念对协调全球化时代特点的经济、生态矛盾,社会、政治矛盾和民族、文化矛盾,对促进人的生存发展,维护社会和平与进步带来深刻的启示。对于实现“以德治国”方略与和谐社会理想,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养成师范大学生和谐人格,对于高校德能与智能和谐精神及其所滋生的先进性、实效性、针对性及可持续性,努力实现德育的和谐目标体系,促进德育与智能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使用者的主体力量,特别是网络开放性、自由性,师范生的网络伦理道德、心理等要素的地位就凸显出来。尤其是在高科技信息时代,人才的伦理和道德要素更成为社会合作、和谐发展的德性保证,其地位之重要超越以往一切时代。

2.2 师范生智能结构价值取向体现信息技术平台上全新的教育和学习理念

信息技术带来深刻的教育革命和学习革命,也给教师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未来的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整个教育过程学生体验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和教学的具体情境,学生所使用的学习工具就是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基于任务和项目的学习,即任务驱动式学习。因此,师范生智能结构的价值取向应体现信息技术平台上的全新教育理念,这些理念充分体现“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重视教学过程知识教学观,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教育观,强调合作学习的教育观。

把握教育的民主化方向,创造人际交往和谐环境,开展自我意识的积极建构,以便教育过程为人的发展展示一个充满希望的前景,为人的潜能的实现提供一套激励机制。教育是一种基于希望,着眼于未来的活动,需要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实践方法。这种价值取向使教育者通过积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学生愿意做的事情,而不应该是强迫和命令。

2.3 师范生智能结构中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急需与中小学衔接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04年12月,我国颁布第一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它不仅是在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标准参照,也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但据调查,目前不少高师院校受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响,还仅靠一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学的单一培养模式,而且教育教学中与基础教育的联系不够紧密,又没有充分挖掘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实习平台,导致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跟不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师范生智能结构中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需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对构成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理念、知识、技能、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系统设计,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系。根据盐城师范学院师范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构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各学科教师课堂教学—图书馆辅助教学—见习与实习教学并行”的联合教育的多层次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体系。鼓励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师全程参与学生的见习、实习过程的指导,并与相关人员构建教育实习专题网站,以教育见习、实习为平台,高校师生与中小学教师搭建教育技术实习共同体行动学习、行动研究的交流平台,促进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与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有效衔接。

3 总结

在信息时代,重构和优化师范大学生智能的研究,是师范院校遵循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实施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创新实践。信息社会的师范大学理念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全民化、终身化、教师教育专业化和国际化、以人为本、服务基础教育、持续发展、崇尚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重视道德教育、面向世界、引领社会的理念。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资源已成为大学生智能获得最佳发掘的一个重要时代背景和技术平台,师范大学生只有将一定的知识、能力、智力有机结合为一个优良的智能结构系统,使其产生整体效应,才能适应信息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