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机关信息化保障【五篇】(完整)

时间:2023-06-11 17:3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机关信息化保障范文第1篇一、军队财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界定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关键。我们必须科学地确立其目标和任务,精心选择突破口,努力完成财务信息化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关信息化保障【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机关信息化保障【五篇】

机关信息化保障范文第1篇

一、军队财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界定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关键。我们必须科学地确立其目标和任务,精心选择突破口,努力完成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一)基本内涵

军队财务信息化,就是在军队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财务体系建设、日常业务管理、资金保障供应、监督检查等环节,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并深入开发与转化利用,全面提高财务保障供应效能,加速军队财务信息化的进程。当前主要工作是积极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对财务信息化建设认识的高度,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信息化财务;
不仅要做到数字化,而且还要对财务信息化设备、软件、资源进行开发与转化,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对财务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和规范,使财务保障供应实现一体化、网络化。

(二)主要目标

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网络传输、精确保障、快速高效、安全保密。

网络传输是财务保障工作由手工工作、微机处理,逐步实现全军团以上独立核算单位在财务业务日常管理上实现一体化保障供应。它是财务信息化建设在纵向上,从总后财务部到部队财务部门实现网络化保障供应、管理;
在横向上、从财务部门到有关事业部门实现网络化保障管理,并且实现无纸化办公。精确保障是按照信息化战争的要求,精确计算财务保障供应的任务量,按照确定的保障时间、地点,实施适时、适量、适地保障供应经费;
快速高效是以网络化保障供应为目标,减少中间保障环节,实现财务保障供应的快速度、高效益,从而提高财务保障的综合效能;
安全保密是以网络化为基础组织实施的基础上,注意财务信息的安全,增强网络系统的整体抗干扰能力。

二、军队财务信息化的构成要素

军队财务信息化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六个方面:财务息化保障体系、财务信息化处理平台、财务保障精确、财务保障可视化、财务保障设备智能化、财务人员信息化。其中,建立适应信息化战争求的财务保障供应一体化体系,以确保财务保障供的信息采集、传输、识别、存储快速高效运行。这个体系,在纵向上由总后勤部财务部战区联勤部财务部联勤分部财务处部队财务处(科、股)组成;
在横向上由财务部门本级事业部门组成;
开发全军通用的财务保障信息化处理平台,确保财务保障供应适时、适量、适地、有效,确保和后勤有关信息处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共用,为党委首长决策提供依据。无论是对部队供应的纵向上、还是同级部门实施保障的横向上,都要实现财务信息传输网络化,使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存储和使用一体化。

通过财务信息化处理平台,采集有关数据及时了解掌握经费供应情况,在保障好部队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实现精确保障,达到经费供应不过量、不少供的目标,从而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减少资金的周转和在途占用时间,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财务保障供应可视化方面,一是建立财务保障供应可视化信息系统、财务部门和事业部门之间借款、结算等环节实现可视化、使资金流尽收眼底、实现“透明”保障供应,促进财务保障供应快速、高效,同时也确保上级对下级在透明保障的情况下实施网上监督。二是紧紧依靠后勤信息处理平台和后勤业务部门信息化处理平台,对各种资产储运投送、管理等环节实时进行监督,确保资产使用管理合理、合规。

财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网络化,同时具有智能化功能,即这种信息处理系统能够运用各种财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财务保障供应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当好理财“参谋”,从而实现财务智能化管理。

财务队伍素质信息化方面,一是财务人员信息化素质要高,精通信息化技术和财务信息技术;
二是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财务部门应配备信息化人员,积极适应财务信息化建设和保障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三、军队财务信息化的实现途径

后勤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可概括为以“两入网、一入库”为核心的三项建设工程,即后勤财务保障装备野战“入网工程”、后勤财务所有管理机构“上网工程”、后勤财务综合信息资源的“建库工程”。

(一)后勤财务保障装备野战“入网工程”

后勤财务保障装备信息化就是在现有财务保障装备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使其能够入网,融入数字化战场。我军后勤财务保障装备信息化建设,从技术角度可划分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三个发展阶段。因此,后勤财务保障装备野战“入网工程”,主要也应包括保障装备的勤务系统数字化、保障平台网络化、成建制装备“综合集成”和单件装备智能化等四个方面的具体任务。后勤财务保障装备数字化是指将财务保障装备指挥、控制和操作中的语言、图像、文字和数据等信息转换成数字方式,加以储存、传送、处理和还原显示,促进装备与计算机的全面融合,提高财务保障的时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为后勤财务装备网络化、智能化提供共同语言和技术基础的过程。装备数字化应以单件装备为基础,以作战系统或后勤保障勤务系统为基本单元进行研制、开发和建设,如战役、战术野战后勤指挥系统、数字野战医院、远程维修系统和单兵数字化系统等。

保障平台网络化,后勤财务保障装备信息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由传统的“以平台为中心”建设向“以网络为中心”建设转变,重点研制和发展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需要的网络化保障装备,保障机动平台将被赋予新的使命,不再仅仅是保障设备的搭载平台,而且具备网络节点的功能,平台间也可以独立组成一个局域网保障平台。网络化就是在后勤财务保障装备数字化建设基础上,将具有卫星定位、通信、导航等功能的微型数字化装置,以“嵌入”或“附加”方式对现有后勤财务保障平台进行信息化改造,使其“入网”融入数字化战场,成为整个作战体系的一个节点。

后勤财务保障装备成建制“综合集成”,是指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信息技术,按照全军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程,将后勤财务保障装备系统与指挥通信系统、后勤管理系统、作战装备系统整合为一个综合大系统,以减少各系统间的功能重叠,实现整体保障效能倍增的过程、它是后勤财务保障装备网络化的高级形式。我军后勤财务保障装备综合集成建设,应借鉴美军做法,成立专门的装备综合集成领导机构和研究机构,加强与后勤指挥管理、通信自动化、作战装备各主管部门的协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部队后勤和后勤部队,进行成建制后勤财务保障装备综合集成试验,对综合集成的总体建设方案,相关的软件、标准和规程,以及新的装备编配标准和组织体制改革等问题进行研究论证。在此基础上,按照全军的统一部署,逐步实现全军所有部队后勤财务保障装备的综合集成。

单件财务保障装备智能化,其实质就是实现装备与电脑、通信系统等信息化设施设备的有机融合,从而使之具备类似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智力”和自动感应能力,因此,智能化被视为装备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美军认为,2025年其“目标部队”使用的未来作战系统,将由网络化的有人系统与无人系统共同组成,将无人武器融入有人武器系统是美军未来作战系统的最显著特点。美军开发研制的专门用于战场救治伤员的“警犬”机器人,可组成机器人救援队,具备自动寻找、发放工资、购物、救治和护送伤员等功能。我军后勤财务保障装备智能化建设,应以单件装备的故障自动检刚、工作状态自动监控、功能语音提示、环境自动适应等功能为突破口,提高装备智能化水平。同时,开展无人保障平台关键技术的跟踪研究,为研制未来智能化财务保障系统提供技术储备。

(二)后勤财务所有管理机构“上网工程”

实现后勤财务管理机构上网,即机构智能的上网,在网上建立一个虚拟的各级后勤财务管理机构办公平台,在网上实现各级管理机构的财经政策颁发、宣传和会计报表、经费分配、统计汇总等职能工作;
完善和开发各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总部和军区两级现有后勤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师以下部队后勤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由单机版向网络版的升级和换代,为各级后勤财务管理机构提供通用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根据后勤财务信息化建设要求,促进后勤财务管理体系优化。一是在纵向上建立总后财务部—军区、军兵种联(后)勤部财务部—联勤分部财务处—部队财务部门的纵网;
在横向上,建立财务管理机构—有关事业部门(地方)的横网。二是建立扁平化的后勤财务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机构上网的管理和技术优势,减少后勤财务管理的中间环节,增强其保障能力,提高一体化保障水平。

(三)后勤财务综合信息资源“建库工程”

后勤财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后勤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军队后勤财务机关、部队、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共同努力。只有精通后勤财务信息化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机构及部门积极参与,后勤财务综合信息资源“建库工程”才能取得实效。

建立后勤财务综合数据库。依据后勤财务记账原始凭证、预算、决算等会计资料,由顶层设计单位统一建立一种格式、协议和标准的后勤财务综合数据库,明确各种信息采集、整理、储存、更新的责任部门,确保数据库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动态性和规范性。

制定促进后勤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在学科设置、科研力量整合、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人才培养和经费投向投量等方面,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加强政策导向和需求牵引,营造后勤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建立后勤财务信息化的通用标准和技术规范,首先,应对后勤财务信息化的常用术语进行规范,避免名词理解的混淆,为研究和探讨后勤财务信息化提供统一、规范的平台;
其次,加快制定后勤财务信息化元数据标准。元数据是后勤财务各类信息系统和网络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是进行数据存储、加工、归档、查询的起点制定的标准。应重点规范后勤财务信息化元数据框架体系、元数据结构及语义、数据字典和信息资源目录等方面的内容再次,进一步完善后勤财务相关信息的分类编码标准,强化分类编码标准的动态维护管理机制。

修订现有后勤财务法规、制度和标准。按照后勤财务信息化建设要求,对现行法规制度进行修订,增加财务信息化的相关内容和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后勤财务信息化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实现所有法规、制度标准和技术规范载体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并加大宣传力度,确保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目前,我军建设正处在由半机械化、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时期,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完成双重历史任务。对于军队财务来说,必须面对和正视军队信息化的现状,以积极姿态和高昂的精神来建设财务信息化,才能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

参考文献:

1、熊友存.军队财务管理专题[M].海潮出版社,2003.

2、陈平,楮华等著.软件设计师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GeorgeCoulouris,JeanDollimore.Distributedsystemsconceptsanddesign[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机关信息化保障范文第2篇

一、军队财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界定

财务信息化建设是我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关键。我们必须科学地确立其目标和任务,精心选择突破口,努力完成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一)基本内涵

军队财务信息化,就是在军队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财务体系建设、日常业务管理、资金保障供应、监督检查等环节,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并深入开发与转化利用,全面提高财务保障供应效能,加速军队财务信息化的进程。当前主要工作是积极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对财务信息化建设认识的高度,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信息化财务;
不仅要做到数字化,而且还要对财务信息化设备、软件、资源进行开发与转化,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对财务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和规范,使财务保障供应实现一体化、网络化。

(二)主要目标

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网络传输、精确保障、快速高效、安全保密。

网络传输是财务保障工作由手工工作、微机处理,逐步实现全军团以上独立核算单位在财务业务日常管理上实现一体化保障供应。它是财务信息化建设在纵向上,从总后财务部到部队财务部门实现网络化保障供应、管理;
在横向上、从财务部门到有关事业部门实现网络化保障管理,并且实现无纸化办公。精确保障是按照信息化战争的要求,精确计算财务保障供应的任务量,按照确定的保障时间、地点,实施适时、适量、适地保障供应经费;
快速高效是以网络化保障供应为目标,减少中间保障环节,实现财务保障供应的快速度、高效益,从而提高财务保障的综合效能;
安全保密是以网络化为基础组织实施的基础上,注意财务信息的安全,增强网络系统的整体抗干扰能力。

二、军队财务信息化的构成要素

军队财务信息化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六个方面:财务息化保障体系、财务信息化处理平台、财务保障精确、财务保障可视化、财务保障设备智能化、财务人员信息化。其中,建立适应信息化战争求的财务保障供应一体化体系,以确保财务保障供的信息采集、传输、识别、存储快速高效运行。这个体系,在纵向上由总后勤部财务部战区联勤部财务部联勤分部财务处部队财务处(科、股)组成;
在横向上由财务部门本级事业部门组成;
开发全军通用的财务保障信息化处理平台,确保财务保障供应适时、适量、适地、有效,确保和后勤有关信息处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共用,为党委首长决策提供依据。无论是对部队供应的纵向上、还是同级部门实施保障的横向上,都要实现财务信息传输网络化,使信息采集、传递、处理、存储和使用一体化。

通过财务信息化处理平台,采集有关数据及时了解掌握经费供应情况,在保障好部队基本需求的情况下,实现精确保障,达到经费供应不过量、不少供的目标,从而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减少资金的周转和在途占用时间,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财务保障供应可视化方面,一是建立财务保障供应可视化信息系统、财务部门和事业部门之间借款、结算等环节实现可视化、使资金流尽收眼底、实现“透明”保障供应,促进财务保障供应快速、高效,同时也确保上级对下级在透明保障的情况下实施网上监督。二是紧紧依靠后勤信息处理平台和后勤业务部门信息化处理平台,对各种资产储运投送、管理等环节实时进行监督,确保资产使用管理合理、合规。

财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网络化,同时具有智能化功能,即这种信息处理系统能够运用各种财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财务保障供应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当好理财“参谋”,从而实现财务智能化管理。

财务队伍素质信息化方面,一是财务人员信息化素质要高,精通信息化技术和财务信息技术;
二是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财务部门应配备信息化人员,积极适应财务信息化建设和保障信息化战争的需要。

三、军队财务信息化的实现途径

后勤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可概括为以“两入网、一入库”为核心的三项建设工程,即后勤财务保障装备野战“入网工程”、后勤财务所有管理机构“上网工程”、后勤财务综合信息资源的“建库工程”。

(一)后勤财务保障装备野战“入网工程”

后勤财务保障装备信息化就是在现有财务保障装备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使其能够入网,融入数字化战场。我军后勤财务保障装备信息化建设,从技术角度可划分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三个发展阶段。因此,后勤财务保障装备野战“入网工程”,主要也应包括保障装备的勤务系统数字化、保障平台网络化、成建制装备“综合集成”和单件装备智能化等四个方面的具体任务。后勤财务保障装备数字化是指将财务保障装备指挥、控制和操作中的语言、图像、文字和数据等信息转换成数字方式,加以储存、传送、处理和还原显示,促进装备与计算机的全面融合,提高财务保障的时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为后勤财务装备网络化、智能化提供共同语言和技术基础的过程。装备数字化应以单件装备为基础,以作战系统或后勤保障勤务系统为基本单元进行研制、开发和建设,如战役、战术野战后勤指挥系统、数字野战医院、远程维修系统和单兵数字化系统等。

保障平台网络化,后勤财务保障装备信息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由传统的“以平台为中心”建设向“以网络为中心”建设转变,重点研制和发展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需要的网络化保障装备,保障机动平台将被赋予新的使命,不再仅仅是保障设备的搭载平台,而且具备网络节点的功能,平台间也可以独立组成一个局域网保障平台。网络化就是在后勤财务保障装备数字化建设基础上,将具有卫星定位、通信、导航等功能的微型数字化装置,以“嵌入”或“附加”方式对现有后勤财务保障平台进行信息化改造,使其“入网”融入数字化战场,成为整个作战体系的一个节点。

后勤财务保障装备成建制“综合集成”,是指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信息技术,按照全军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程,将后勤财务保障装备系统与指挥通信系统、后勤管理系统、作战装备系统整合为一个综合大系统,以减少各系统间的功能重叠,实现整体保障效能倍增的过程、它是后勤财务保障装备网络化的高级形式。我军后勤财务保障装备综合集成建设,应借鉴美军做法,成立专门的装备综合集成领导机构和研究机构,加强与后勤指挥管理、通信自动化、作战装备各主管部门的协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部队后勤和后勤部队,进行成建制后勤财务保障装备综合集成试验,对综合集成的总体建设方案,相关的软件、标准和规程,以及新的装备编配标准和组织体制改革等问题进行研究论证。在此基础上,按照全军的统一部署,逐步实现全军所有部队后勤财务保障装备的综合集成。

单件财务保障装备智能化,其实质就是实现装备与电脑、通信系统等信息化设施设备的有机融合,从而使之具备类似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智力”和自动感应能力,因此,智能化被视为装备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美军认为,2025年其“目标部队”使用的未来作战系统,将由网络化的有人系统与无人系统共同组成,将无人武器融入有人武器系统是美军未来作战系统的最显著特点。美军开发研制的专门用于战场救治伤员的“警犬”机器人,可组成机器人救援队,具备自动寻找、发放工资、购物、救治和护送伤员等功能。我军后勤财务保障装备智能化建设,应以单件装备的故障自动检刚、工作状态自动监控、功能语音提示、环境自动适应等功能为突破口,提高装备智能化水平。同时,开展无人保障平台关键技术的跟踪研究,为研制未来智能化财务保障系统提供技术储备。

(二)后勤财务所有管理机构“上网工程”

实现后勤财务管理机构上网,即机构智能的上网,在网上建立一个虚拟的各级后勤财务管理机构办公平台,在网上实现各级管理机构的财经政策颁发、宣传和会计报表、经费分配、统计汇总等职能工作;
完善和开发各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总部和军区两级现有后勤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师以下部队后勤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由单机版向网络版的升级和换代,为各级后勤财务管理机构提供通用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根据后勤财务信息化建设要求,促进后勤财务管理体系优化。一是在纵向上建立总后财务部—军区、军兵种联(后)勤部财务部—联勤分部财务处—部队财务部门的纵网;
在横向上,建立财务管理机构—有关事业部门(地方)的横网。二是建立扁平化的后勤财务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机构上网的管理和技术优势,减少后勤财务管理的中间环节,增强其保障能力,提高一体化保障水平。

(三)后勤财务综合信息资源“建库工程”

后勤财务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后勤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军队后勤财务机关、部队、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共同努力。只有精通后勤财务信息化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机构及部门积极参与,后勤财务综合信息资源“建库工程”才能取得实效。

建立后勤财务综合数据库。依据后勤财务记账原始凭证、预算、决算等会计资料,由顶层设计单位统一建立一种格式、协议和标准的后勤财务综合数据库,明确各种信息采集、整理、储存、更新的责任部门,确保数据库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动态性和规范性。

制定促进后勤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在学科设置、科研力量整合、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人才培养和经费投向投量等方面,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加强政策导向和需求牵引,营造后勤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建立后勤财务信息化的通用标准和技术规范,首先,应对后勤财务信息化的常用术语进行规范,避免名词理解的混淆,为研究和探讨后勤财务信息化提供统一、规范的平台;
其次,加快制定后勤财务信息化元数据标准。元数据是后勤财务各类信息系统和网络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是进行数据存储、加工、归档、查询的起点制定的标准。应重点规范后勤财务信息化元数据框架体系、元数据结构及语义、数据字典和信息资源目录等方面的内容再次,进一步完善后勤财务相关信息的分类编码标准,强化分类编码标准的动态维护管理机制。

修订现有后勤财务法规、制度和标准。按照后勤财务信息化建设要求,对现行法规制度进行修订,增加财务信息化的相关内容和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后勤财务信息化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实现所有法规、制度标准和技术规范载体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并加大宣传力度,确保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目前,我军建设正处在由半机械化、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时期,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完成双重历史任务。对于军队财务来说,必须面对和正视军队信息化的现状,以积极姿态和高昂的精神来建设财务信息化,才能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

参考文献:

1、熊友存.军队财务管理专题[m].海潮出版社,2003.

2、陈平,楮华等著.软件设计师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george coulouris,jean dollimore.distributed systems concepts and design[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机关信息化保障范文第3篇

审计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我市及各区县政府、相关开发区管委会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头等大事,克服财力紧张等困难,采取多种积极措施,拓宽筹集资金渠道,增加财政投入,扩大社会保障工作的覆盖面,不断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市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在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审计,也发现以下几个方面主要问题:一是部分区县和部门对社会保障政策执行不到位,个别险种存在应保未保和一些企业少缴漏缴社会保障资金问题;
二是主管部门和经办机构审核管理不严,动态监督不到位,存在部分群体重复参保、重复享受待遇问题;
三是部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不规范,存在违规使用、滞留和未及时上缴社保资金,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农合等部分社会保障资金或配套资金未足额到位问题;
四是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和共享机制不健全,信息化程度低,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不高;
五是社会保障资金理财方式单一,基金保值增值措施不力等。

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社会保障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保障工作的领导坚强的组织领导是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是要健全我市各级政府及开发区社会保障工作领导机构,加强对市、区县、开发区社会保障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统筹安排部署、督促检查社会保障工作,协调和理顺人社、财政、民政、卫生等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各经办机构之间的关系。二是要明确市、区县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政府各主管部门、乡镇(街办)以及各相关单位在社会保障管理方面的工作职责和分工,科学合理划分责任。三是要把社会保障工作纳入市、区县政府对各相关部门单位的综合考评范围,严格考核。四是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由于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或不良社会影响,或挤占挪用、违规办理、虚报冒领、套取骗取社会保障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

二、努力提高社会保障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是规范和深化社会保障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一是健全完善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共享机制和办法,消除政府管理中的信息孤岛。人社、财政、民政、卫生、残联等社保主管部门和审计机关要充分利用工信、公安、房管、工商、地税、公积金、国土等部门掌握的相关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信息,做好审核、管理和监督工作。公安、房管、工商、地税、公积金管理等部门要积极、无偿的向社保主管部门提供有价值的管理信息,确保我市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政府部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二是市级社保主管部门要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以公民身份证号为标志的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信息平台和业务信息处理系统,构建上下贯通、左右互联、信息共享的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体系。三是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保障社保信息化建设必需的资金。四是市级社保主管部门要积极利用公安、工商、房管等部门的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信息,建立社会保障信息比对联查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堵塞管理漏洞,防范社会风险。

三、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业务管理各级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以及人社、财政、民政、卫生等部门,要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业务的管理。一是要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专户的监督管理,落实有关资金审批监管制度,切实保障社会保障资金安全。二是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落实社会保障资金的优惠利率政策,积极探索稳妥安全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模式,拓宽社会保障资金保值增值的合法安全理财渠道,实现社会保障资金保值增值。三是要充分利用公安部门管理的户籍、车辆、人口变动信息,工商部门管理的企业注册登记信息,房产部门管理的房产权属登记信息,公积金主管部门管理的住房公积金缴存信息,税务部门管理的征缴个税信息等信息资料,进行比对审核与动态管理,及时解决社会保障待遇在申报、审批、发放、领取环节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业务管理。四是要加大社会保障政务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做到“阳光社保”。五是要积极实行规范完整的社会保障资金预算,确保各级财政社会保障项目资金和配套资金及时到位。

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业务和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各级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要积极构建统筹兼顾、分工负责、分层实施、相互促进的社会保障监督机制,发挥综合监督作用。

机关信息化保障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青岛崂山 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 信息化 建设

当我们生病住院时,谁会为我们分担看病就医的经济压力?当我们步入老年时,谁来为我们解决生活的后顾之忧?在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中,谁又为我们打理着一切?带着这一系列问题,笔者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融国计于民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的意义所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作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支撑,对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全国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机构正在抓紧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前进步伐,不断提高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的认识,在资金上也在逐年加大投入,不断追求方式创新,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地履行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神圣使命。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的建设工作中,崂山区响应上级部门号召,从现实情况着手,近年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方面积极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积累了一些良好的建设经验。

二、积极出台措施,推动崂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乃民生之安。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让广大人民群众放心、便捷地享受到劳动和社会保障福利,历来都是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和信息化建设部门始终考虑的问题。近年来,青岛崂山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推进机构职能整合,优化业务经办流程,努力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1.加强学习培训,转变思想观念。崂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明确要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要求,遵循信息化建设的规律,遵循政府公共服务的新理念,建立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涵盖“五大险种”的业务经办、劳动就业管理和机关办公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为一体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养老保险’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后,崂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养老保险’工程”知识培训,由局领导带队分别到“‘养老保险’工程”建设较好的地市及“养老保险”工程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参观考察,促进全体职工思想观念转到“‘养老保险’工程”建设的要求上来。

2.以“养老保险”为重点优化业务流程。崂山劳保主管部门以社会保险核心平台三版软件本地化实施为契机,以“养老保险”业务经办模式为指导,结合社会保险软件的功能模块设置和操作规范,对现有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的业务流程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制定出了一套适合崂山劳动就业工作实际的业务流程。社会保险和劳动就业新业务流程的制定,使业务经办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3.推进数据整理整合,确保数据准确。为确保社保数据的准确性,崂山劳保部门积极开展数据整理整合工作。第一步核清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的基本信息,最终形成五险一致的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基本信息库,为实现“同人同城同库”建设目标打好基础,确保软件上线运行;
第二步逐单位逐人核实所有缴费记录和发放记录,最终达到计算机应用系统中的数据与档案等原始数据一致;
通过开展数据整理整合,进一步提高了数据准确性。

三、人才匮乏问题亟待解决

信息化建设能否持续运行的关键之一是人才。人才匮乏是崂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的一大棘手问题。为此,近年来,崂山将人才工程作为“养老保险”工程的重要内容加以同步实施,加强了信息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锻炼和培养。特别是去年,崂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参加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的多期“养老保险”工程建设培训班,成效斐然。目前,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比较熟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队伍正在稳步建立之中。

近几年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也受到崂山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崂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提出了“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总要求和“统一建设、应用为先、体制创新”的建设原则。通过会议部署、实地调研、基层示范点建设、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动了“养老保险”工程在崂山的建设进程,逐步统一了各级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认识,理清了建设思路,坚定了建设方向,明确了建设目标。目前,在崂山区已经形成了一个举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之力、共建“养老保险”工程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机关信息化保障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保障;
信息技术;
意义;
应用信息技术

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应用,即是将信息技术与社会保障管理有效结合,并利用信息系统来对劳动力分布情况、就业情况及健康状况等进行快速、系统的统计,利用反馈的信息为各级政府社会保障领域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全面提升社会保障工作的效率。

1社会保障领域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1.1有利于提高社会保障工作效率

在社会保障领域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社会保障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工作。即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社会保障信息,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工作的效率。而且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社会保障信息的查找、变更和储存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性,对外报送利用网络即能够实现快速传达,在全面提升社会保障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2降低失误,实现相关支出的节约

一直以来在社会保障工作中,工作人员作为信息的采集、记录和传递工作中的主体,工作量较大,在工作中很难避免疏忽、错报、笔误等问题的发生,在对当事人自身利益造成损害的同时,也会对社会保障领域的信息基础带来不利影响。将信息技术在社会保障领域应用后,采用信息系统来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判断,社会保障基础信息出错率大幅度降低。而且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在降低人员工作量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人员的缩减,从而有效的实现人员成本的节约。另外,信息系统和网络的有效结合,有效的减少了纸质材料的应用,进一步实现了成本的节约。

1.3提升社会保障工作的质量

我国社会保障工作是政府为了确保社会的公平及稳定发展而制定的一项制度,是对我国整体收入进行的二次分配,因此社会保障工作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大。在实际工作中,基础信息汇总的调研数据会直接影响宏观决策,即在实际工作中,基础信息的准确性会对宏观决策的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并进一步对社会保障工作一段时间内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造成影响。因此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推动社会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为社会保障决策制定提供实时的社保信息,确保了各项决策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为社会保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2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保障领域应用的措施

2.1规范业务流程,统一技术标准

对于各级社会保障机械,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劳动与社会保障中下发的相关规程和建设要求,进一步对建设流程序和行为进行规范,做好数据整理工作,为社会保障信息化系统建设做好各项基础性准确工作,并严格按照上级下发的信息系统的标准规范,统一进行软件的开发,从而推动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2探索多种模式,确保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可持续运转

在当前社会保障领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整合多种社会资源,并采用多种方式积极的参与进来,这不仅能够实现建设资金的节约,而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中,还要重视对信息技术发展成果的充分利用,可以通过对手机终端、远程运输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利用,从而提高信息传送和查询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另外,还要重视与各地电信部门及运营商的有效合作,引导电信及运营商积极参与到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来,为社会保障领域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持。

2.3推动资源整合,提高信息利用效率

我国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应当向整合资源、推动信息集中、提升管理决策功能的方向发展。在当前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中,首先要加快推动目前比较薄弱的县级信息化建设,填补部分地区的空白。其次要对现有分散的人力资源、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等各类经办系统,进行梳理和整合,实现业务互通互联,信息共享。最后要加强与其他部门信息系统的协调和配合,加强协作,逐步实现与业务相关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和关键信息同步更新。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对宏观管理的支撑能力,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4以需求分析为先导,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推进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应当树立“业务主导”理念,以需求分析为先导,完善和优化业务流程,达到实现业务、支撑业务和提升业务的目标,提高经办业务的服务水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从实际业务出发,搭建好符合实际需求的系统框架,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服务需求和未来不断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好过渡性系统和总体社会保障系统建设的关系。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改进服务手段,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5明确各级信息化建设目标和重点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社会保障领域中,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准确对不同层次社会保障信息平台进行定位,明确其主体需求、建设目标和建设重点,并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决策、资金和经办等方面的关系,使唤各级信息化平台建设具有侧重性。各高层的社会保障机构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要,平台功能应侧重于监测分析、决策支持、关系转移接续和基金管理等。而对于基层信息化系统平台建设过程中,其平台功能更多以业务办理、信息查询、服务效率提升等为主。并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县、乡基层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信息采集工作,而高一级社会保障机构则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数据集中和分析上。这样通过对各层级的分工和职责进行明确,有利于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效率的全面提升。而且各个层级之间也不会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有利于实现对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结束语社会保障制度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为基础性的民生措施,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对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可以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转奠定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保障覆盖率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更需要重视信息技术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有效应用,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周秦.浅谈信息技术在社保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5).

[2]张丽萍.浅谈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及对策[J].中国电子商情,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