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畜产品质量安全【五篇】

时间:2023-06-11 18:15:02 来源:晨阳文秘网

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第1篇关键词: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水平;质量控制;分析测定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是保障畜产品品质水平及消费者健康的关键措施,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若出现失误或技术水平欠缺会导致检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畜产品质量安全【五篇】,供大家参考。

畜产品质量安全【五篇】

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第1篇

关键词:畜产品;
质量安全;
检测水平;
质量控制;
分析测定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是保障畜产品品质水平及消费者健康的关键措施,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若出现失误或技术水平欠缺会导致检测数据出现很大误差,以至于无法作为参考标准,不能有效保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如何科学有效地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是现阶段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畜产品中药物残留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水平不断提高,对于这些物质的限量要求越来越严格,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过程中若出现失误或偏差均有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下文将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中质量控制概念、作用,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质量的控制措施及方法进行介绍,以期为保障畜产品的品质带来帮助。

1质量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需要使用很多的数据分析,质量控制则是指使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及合理的数据统计方法来减少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过程的试验误差,或者将误差控制在试验允许范围内,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结果科学有效,具备充足的精密性及准确度。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质量控制可以保障畜产品检测的结果实现可追溯性及可控性[1]。

2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过程中,由于检测物质不同,导致试验样品基质种类繁多,同时,试验过程中存在很多干扰试验结果的因素,还有许多试验用的化学成分具有不稳定性,很容易出现误差,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结果。这时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质量控制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常见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介绍。

2.1科学合理的使用标准品

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试验过程中,标准品的数值是测定结果的一个可靠参考,作为一个相对真值,对试验结果的判断具有关键作用。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标准品的数值判断试验结果是否存在误差,以及误差范围是否可控。同时,通过标准品的相对真值可以判断试验方法是否还可进一步改进,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试验操作流程。对初入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工作人员,标准品的合理使用还可以作为一种考核样品,以判断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是否符合要求,以保障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2]。

2.2合理使用空白试验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试验过程中,空白试验的合理选择可以有效消除试验中的系统误差,增加试验数据的可信度。空白试验的操作流程是不在试验样品条件下,按照通常的试验处理步骤及数据分析步骤完成试验,通过空白试验的数据和测定值可以有效反应质量检测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及实验室中仪器、试剂等是否存在问题,而且通过反复的空白试验也可看出实验室是否存在环境因素的影响,若几次空白试验的效果几乎一致,或者波动范围非常小,则可以认为实验室的操作环境良好,不存在环境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试验结果的因素[3]。

2.3试验中平行样品的分析检测

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试验过程中,若空白试验的数据结果维持在一个稳定范围,则可说明整个试验过程中系统误差所导致的影响非常小,在空白试验的结果稳定后可以进行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平行试验测定,平行试验测定的次数是确定平均值与准确结果之间的关键因素,理论上说,平行试验测定的次数越多,结果越趋于稳定,也越趋于准确值,所以合理增加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试验平行试验的次数是保障数据结果准确的关键措施。现阶段,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操作细则中规定至少需要2次测定结果作为平均值才能作为最后的检测结果,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2次平行试验远远不够,很容易出现试验操作的误差,进而导致结果错误[4]。

2.4试验操作中样品加标回收试验

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试验中可以通过样品加标试验来测定样品中物质的添加回收率,以判断畜产品中某种添加剂的浓度是否在标准范围内。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样品加标回收试验是通过在畜产品试验样品中添加一定浓度的待测物质,将已添加了一定浓度待测物质的样品和未知浓度的样品进行相同的试验操作,通过两者的试验结果来计算回收浓度,将其与添加浓度进行对比而得出添加物质的回收率。样品中添加浓度需要在合理范围内,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试验结果偏差过大。通常我们加入的标准物质浓度与畜产品样品待测物质的浓度相近,若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试验中待测物质的浓度水平比较高,则添加标准物质的总浓度不宜超过线性范围上限的90%,若比较低则按照标准下限进行添加,通常在畜产品农药等药物残留检测试验中我们使用标准检测下限,最高药物残留量的2倍,最低限量或折合10倍最低限量3个水平进行检测[5]。

2.5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内部试验

在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试验结果数据出现不符合质量控制要求时,可以通过实验室内部的对比试验来进行数据矫正。通常实验室内部试验由不同技术人员进行试验对比、不同仪器试验结果对比及不同试验方法结果对比等。通过控制不同的试验条件来参考数据变化情况,以判断是否是试验出现误差或确实存在畜产品安全问题。多种内部试验进行对比更能科学的说明问题。

3结束语

做好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可以有效把控畜产品质量,保障市场上畜产品的品质安全,通过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质量把控可以有效完善检测工作,提高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准确度,提高安全检测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爱军,翟亮亮,王文彬.基于养殖户认知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以盐城市养猪业为例[J].中国畜牧杂志,2015,51(12):30-34.

[2]刘利晓,黄志伟,许小友,等.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与对策[J].当代畜牧,2015(18):89-91.

[3]郗伟东,姚玉生,乔琦,等.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缺陷及其优化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5,51(6):30-34.

[4]叶青,马晓菁,钟旗,等.新疆哈萨克牧民定居点牛羊养殖环境与投入品及畜产品质量安全性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5):1-6.

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动物疫病;兽药残留;无公害畜产品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78-1

0 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肉、蛋、奶等畜产品已成为国民饮食结构的主要食品,人民群众对健康日益重视,对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我国相继出现了猪链球菌、瘦肉精中毒和“三聚氰胺”等事件,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

1 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动物疫病因素

根据农业部《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动物疫病有157种之多。其中有40余种目前国内外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如结核病、布鲁氏病、口蹄疫、炭疽病、禽流感病等,在自然界,这些动物疫病可以传染给人。人如食用了被感染动物疫病的畜禽肉品,会存在被感染的风险,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1.2 兽药残留因素

为了防病治病、促进生长、提高生产性能、改善动物性食品的品质,生产中常常使用各种兽药及药物添加剂,由于兽药使用不规范和违法使用,造成药物残留于动物组织中,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一是非法使用违禁用药品;二是不遵守休药期规定使用兽药,动物从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食用有一个休药期,在生产中,饲养者不按规定实行休药期,就会导致动物体内的药物残留超标;三是滥用兽药,不严格按照用药规定合理使用兽药,在用药剂量、给药途径等方面不符合用药规定,也导致药物在动物体内残留。

1.3 饲料质量因素

饲料是生产畜产品的主要原料,饲料的质量不仅与动物的生产能力有关,而且与动物产品的质量密切相关。饲料的安全性问题会影响畜产品的安全性。一是饲料加工不当,目前饲料加工过程中常常添加一些防腐剂、抗菌剂、生长剂、镇静剂等,其中任何一种添加剂残留于动物体内,通过食物链,均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二是霉变饲料,因生产、加工、贮藏不当,饲料被霉菌污染,畜禽长期食用这些有毒有害和被污染的饲料,严重影响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三是配(混)合饲料中某些元素的过量或缺乏,如饲料中铜元素过量,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如缺乏vE、硒造成白肌病。在饲喂过程中蓄积在动物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人体蓄积所造成的影响是长期的。

1.4 环境污染因素

饲养环境不良也是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养殖环境的影响,主要为工业“三废”、农药和畜禽粪便等,它们可经呼吸、进食、饮水进入或积累在畜禽体内,造成蓄积。如铅、汞、镉、砷等通过动物性食品的富集作用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甚至中毒。一些养殖场户的畜禽饲养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卫生条件差,高密度养殖,交叉污染严重,不但诱发动物疫病的发生,而且影响畜产品质量。

1.5 畜产品加工环节因素

1.5.1 畜产品加工过程污染 畜产品在加工、运输、包装过程中受到污染或用病畜、病禽制成的食品,导致大量的细菌、霉菌、寄生虫滋生,造成食物中毒。

1.5.2 卫生条件不达标 由于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较多、布局分散,大部分企业的卫生条件无法达到规定标准,引起畜产品污染。同时,屠宰加工设备简陋,无法实现自动化作业,加工过程产生的血污水与畜产品不能实现分离,技术落后加重了畜产品被污染的程度。生产过程不规范、生产加工人员卫生、身体条件不合格也进一步造成污染。

2 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对策

2.1 加强认证,发展无公害畜产品

实行无公害畜产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是解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推行“标准化生产,投入品监管,关键点控制,安全性保障”的技术性制度,从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等环节控制危害因素含量,对于未经认定认证的畜产品不允许进入流通环节和市场销售,保障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质量安全。

2.2 科学防疫,为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搞好动物防疫,是保证畜产品安全的基础和前提。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健全动物防疫基础设施,严格执行动物卫生防疫制度,制定科学免疫计划。建立健全动物防疫监测体系,加强疫情动态和免疫水平监测,保证动物防疫质量,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提高畜产品质量。

2.3 严格检疫,确保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严格产地检疫,把动物疫病控制在源头,确保健康动物进入流通领域。加强屠宰检疫,严格按照《生猪屠宰检疫规范》及相关标准实施检疫,严把“五关”(入场查证验物关;准宰许可关;同步屠宰检疫关;病害产品无害化处理关;合格产品加标出证关),牢牢把握动物从饲养到餐桌卫生安全的最后一关,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2.4 长效监管,铸就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

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加强对饲料兽药生产经营、畜禽养殖、产品加工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及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加强省、市(县)际动物检查站建设,推进动物流通环节检疫监督,同时达到以检促防的目的。开展以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鲜乳等为重点的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违法行为,不让不合格的畜产品流入市场。

2.5 广泛宣传,营造全民关注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加强畜产品安全宣传,提高全民畜产品安全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畜产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识别、食用安全的畜产品,真正保障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通过法律法规的宣传,形成一个人人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外部环境,形成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执法环境,使畜产品质量安全逐步成为社会共识。

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第3篇

关键词:畜牧业;
畜产品;
食品安全

1 影响畜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畜产品来源于动物,在屠宰、加工、生产、流通中受到污染的方式、来源及途径是多方面的。

1.1 畜禽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不合理、环境整理不完善、投入品种类选择不当及使用过量、生产加工不规范等都是影响畜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1.1.1 养殖环境对畜禽的生产安全起决定性作用。工业污物的不合理排放、农药的滥用、粪物的长期堆积腐败等因素都会引起空气、水源、土壤及畜禽自身的污染,对畜禽健康造成危害。

1.1.2 养殖过程中投入品种类的选择不当及投入过量,同样也会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药、化肥和兽药的适当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畜禽的生长,但若使不当用,这些化学药品在畜禽体内残留长期积累,最终导致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污染造成慢性、免疫抑制、致敏和诱导耐药菌株[2]。

1.1.3 畜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生产管理的方式及生产者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对畜产品生产都有影响。有部分畜产品生产经营者不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不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添加剂,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淡薄,被金钱利益驱使,做出害人害己的事情。

1.2 畜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细小环节都有可能造成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畜禽屠宰过程中,由于屠宰畜经长途运输及环境因素,让细菌大量滋生经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体内。菌通过血液循环侵入肌肉和实质性器官。在屠宰过程中,也有可能受到外界污染,造成胴体表面的微生物污染;
在冲洗过程中,冲洗不彻底造成致病菌生长。在储存阶段,温度不当也会造成致病菌生长;
包装阶段,会受到包装材料中有害化学物的污染[3]。

1.3 流通环节也易产生污染

1.3.1 细菌的污染。微生物在其适宜的生活条件下大量生长繁殖甚至产生毒素,当人们食用被微生物污染的的食品后,引起消化道感染,有些毒素被人体吸收造成食物中毒,严重的危害人类生命健康。

1.3.2 为了保持产品的新鲜品质,部分生产经营者使用特殊的化工制剂,但部分化学试剂都是对人体有毒有害物质,如用硫酸处理胡萝卜、生姜、银耳等;
用化工制剂处理木耳、鱿鱼等干制品;
向生肉中注水,就会造成畜产品的不安全。

1.3.3 储藏、运输的过程对畜产品安全产生影响。畜产品从屠宰加工生产到被消费,必然要经过不同的运输工具。在运输中,常常造成微生物、化学物污染,如运输车辆在使用前未经彻底清洗消毒连续使用导致大量细菌滋生或者是清洗过程操作不当导致化学药物残留,这些都会严重污染产品质量。

2 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

2.1 监管体制不够完善,监测体系不建全。我国关于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督监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执法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经费人员少、监管种类繁多使得管理难度较大。

2.2 畜禽的饲养生产模式的制约。畜禽密集饲养过程产生了大量的粪污和生产废弃物,腐败发酵影响畜禽本身健康。大量饲料添加剂或抗生素的喂食,畜禽代谢后排出体外,经食物链对土质、水源等生态环境产生毒害作用。

2.3 诚信体系不健全,责任意识淡薄。近年来,一些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违背食品安全和社会诚信原则,违法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对社会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3 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

3.1 完善监测体系,优化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监管

3.1.1 建立健全有关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立质量安全相应的监测手段和法规。通过不断加强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进一步优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提升监督执法能力。

3.1.2 进一步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体制改革。建立质量安全监测的技术队伍。目前,监管部门仍存在执法队伍落后,执法力量薄弱,执法难度大等问题。为大力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应进一步加强监管人员业务能力培训,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够依法有序进行。

3.2 引进先进检测技术,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3.2.1 完善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学习先进检测技术。目前,市县级食品质量检测实验室,存在缺乏安全检测的设施设备及设施设备落后等问题,影响食品质量检测工作,使得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实验室的投资力度,为食品质量监管起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2.2 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制度。对畜产品从出生到屠宰从加工上市到餐桌的实时监管。要对畜禽养殖生产过程建立养殖档案,其内容包括畜禽的来源、配种、免疫、饲料、添加剂使用、兽药使用、屠宰、储运及流通等环节的生产信息档案;
有利于快速改进工作和追究责任。

参考文献:

[1]胡柏,田光寿,杨梦.个旧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措施及对策[J].农技服务,2011,(05)

[2]杨泽生,黄红卫.畜产品安全现状分析[J].肉类研究,2008,(09)

[3]许新新 影响我国饲料安全的因素及解决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7,(19)

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第4篇

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问题

一是传统的养殖方式管理粗放,防疫效果差成为动物疫病多发的原因,病畜禽的存在,为畜产品安全带来严重危害。2011年,南川区共抽样采集畜禽血清3605份,监测规模养殖场144个,散养户1096个,监测口蹄疫2452份,合格率80.26%;
猪瘟2048份,合格率91.6%;
禽流感757份,合格率86.3%;
鸡新城疫713份,合格率54.8%;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162份,合格率50%。虽然口蹄疫、猪瘟、禽流感的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超过了农业部规定的大于等于70%的标准,但其他疫病的免疫合格率仍然很低。另外,对452头奶牛进行监测,测出结核病、布病阳性奶牛共84头,虽然对发病奶牛即时进行了处理,但是疫病风险仍然很大。二是饲料、兽药污染。饲料原料(预混料)、兽药过期、不合格,动物体内残留药物超标,是导致畜产品安全的又一因素。2011年全区查处饲料兽药经营案件13件,检查不合格样品5个,没收生物制品75瓶,过期饲料420kg,兽药2盒,检查饲料生产企业5家,暂扣库存过期原料(预混料)1260千克。全区31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基本都有畜禽屠宰加工场所,但屠宰加工厂(场)中小型居多,场地设施设备简陋,缺乏冷链保鲜设施、设备,加工工艺不规范,产品冲洗不彻底,烫毛水质差,环境卫生与达标要求有一定距离,交叉污现象较为突出,全区除了三张食品公司达到屠宰要求外,其余的屠宰加工厂(场)基本都与规定标准要求有一定的距离。另外私屠滥宰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畜产品质量不安全埋下隐患。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多头、多部门管理,管理缺乏专业管理机构、专业力量相对薄弱,权威性不高,综合性监管不够、监管疲软。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有漏洞,私屠滥宰长期存在,对问题畜产品不能及时就地由专业技术人员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科学检测,导致问题畜产品流入市场。一是养殖户素质不高,滥用、违规使用饲料、兽药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畜产品质量不高。2011年查处问题养殖场(户)33户,生猪2195头,查获潲水1.3万kg,潲水油4000kg,实施行政处罚7件,移交公安机关4件。二是畜禽产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逃避检疫和贩卖、运输、屠宰加工病害动物、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2011年共查处个体业主不凭检疫证明运输的动物及其产品案件共60余件。三是部分畜牧兽医人员业务素质、思想素质不高。由于全区畜牧工作量大,在编人员无法完成大量的工作,所以,另聘了98人完成相应的业务工作,由于这部分人的文化水平有限,思想素质较低,难免会出现错误,2011年就查处畜牧兽医人员违法行为9件。

加强畜牧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

加强南川鸡、涪陵水牛、中华蜜蜂、水江黑猪等地方良种畜禽资源保护,为南川畜产品品质提供有力保障。定期或不定期对饲料、兽药生产企业、经营场(户)进行抽查或突击检查,确保常年无过期饲料原料、饲料、兽药,无违禁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或出售。加强畜禽养殖场(户)的监管力度,确保无霉变饲料(原料)、无违禁饲料添加剂、违禁兽药饲喂畜禽,杜绝人药兽用的现象发生,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加大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提高免疫密度,将强制免疫落实到各乡镇、村、户,将重点免疫向全面免疫转变,确保全区畜禽重大动物疫病不发病、发病不流行。对规模养殖场(户)实行挂牌兽医制,监督检查免疫情况。强化畜禽圈舍消毒灭源,扎实开展动物疫病监测,确保全区清静无疫。强化动物产地和屠宰检疫,严格执行动物产地检疫申报制度,严格到点实施检疫。强力推行“快进快宰、以销定宰、以宰定收”的屠宰方式,严格检疫规程,做到对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及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认真抓好辖区周边道路防疫检查消毒综合站等道口检查站的管理,做到24h值班到位,规范检查,查证验物,消毒到位,有效阻止外来病害畜禽及产品流入。一是定期或不定期加强对全区的饲料、兽药生产企业,饲料、兽药销售经营户、畜禽养殖场等进行执法检查,严格查处过期饲料、饲料原料、兽药,违禁兽药、饲料添加剂等的违法行为,确保畜产品原料质量安全。二是加大查处逃避检疫和贩卖、运输、屠宰加工病害动物及产品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行为,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多部门管理必然产生职能交叉或疏漏以至产生安全监管盲区,要在理顺管理体制和机制的上同时创新,统筹协作监管机制,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一个部门为主的综合性、专业化、部门之间无缝衔接、能严格控制问题畜产品的安全监管体制。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依法鉴定,发现问题畜产品认真及时的进行处理,保障畜产品不流入市场。一是利用电视、网络、报刊以及板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二是加强培训,积极推广安全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技术。加强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帮助养殖户掌握畜禽标准化生产技能,提高养殖户法制政策水平,提高安全畜产品生产标准化生产能力,做到依法依标准和科学规范。加快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技术的培训推广,全面提升畜禽生产过程中的科学饲喂、用药、预防和治污等水平,提高科技在发展无公害畜产品的贡献率,加强畜牧兽医人员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和思想素质,提高对病害畜禽及产品的技术鉴定和辨别能力。在适当区域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对边远地区疑似不安全产品能够及时运用先进设备、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测,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大力发展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目前南川区30多家屠宰加工厂(场)只有三张食品公司为市级龙头企业,只有大观生丰食品公司一家区级龙头企业,其他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都较小。大力发展安全优质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有利于推动安全畜产品基地建设并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
有利于拉长产业链,提高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有利于增强我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民增收,有利于做大做强南川区畜产品品牌。二是加大发展品牌畜产品,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大“南川鸡”、“南川鸡蛋”、“金佛山中蜂”“巴马香猪”等无公害、绿色畜产品品牌的宣传与包装,不断提高其知名度,继续对“渝亚坤”牌野猪肉等绿色食品的申报,提高畜产品质量的安全水平。

本文作者:卢文贤工作单位: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委员会

畜产品质量安全范文第5篇

一、商丘市畜产品生产现状

由于商丘市畜牧业生产手段落后,兽药、添加剂和激素的大量使用与残留造成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

一是一些兽药厂、饲料厂、养殖场为追求高额利润,在饲料产品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和其他违禁药品;
二是有些养殖户用药水平低,缺乏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的知识,造成盲目用药,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违禁药品和添加剂;
三是一些养殖企业不按休药期的要求,在畜禽出栏前或奶用畜产奶期间还继续使用兽药,造成兽药残留;
四是饲料配方不合理导致滥用饲料添加剂。

二、控制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1. 畜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食品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对畜禽产品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2. 畜产品安全问题影响着农民增收和畜产品贸易。目前,国际市场对畜产品质量的要求严格,重点是药物残留,形成了日益增高的技术壁垒,成为我国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主要障碍。各国畜产品的竞争已不单是价格竞争,而是转变为以品质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

三、提高畜产品品质的措施

1. 扩大宣传。畜牧行政部门应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扩大舆论宣传,并通过开展科普教育和加强基层技术扩大服务,使养殖企业和广大农牧民、兽药生产和经营企业、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广大消费者了解、掌握兽药的科学使用和饲料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全民对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认识,形成降低残留危害,保障畜产品安全的良好环境。

2. 建立畜禽疫病防治体系。以国家无规定疫病区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畜禽疫病防治体系,巩固和完善市县乡村四级防疫体系,把防疫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严格防疫技术规程,实施重大动物疫病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要达到100%。强力推行免疫标识制度。加强疫情报告制度管理,实行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健全完善疫情监测网络,做到报告疫情及时、准确。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应急预案,逐步建立起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监测、诊断体系和应急机制。

3. 加强检疫监督,严把市场准入关。以产地检疫为重点,加强对屠宰、运输、冷贮、市场等环节的监督检查,要以查处大案要案为重点,严厉打击生产经营染疫或疑似染疫、病死或死因不明动物和动物产品以及逃避检疫、抗拒检疫等不法行为,做好动物检疫监督工作。严防病害畜禽及其产品进入市场。

4. 加强兽药饲料管理。一是指导养殖场户以“预防为主”,对饲养的动物进行全主位、程序化的免疫接种,避免动物发病,减少用于动物疫病的药物用量;
二是严格遵守政府有关规定和用药后的休药期规定,把药物残留控制在安全残留以下;
三是努力开发、推广使用高效、无公害、无残留的“绿色兽药”、“绿色饲料”,使畜产品达到安全、卫生标准,这样才能有效控制或避免兽药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加大流通领域的整顿力度,重点是严禁所有饲养场户,特别是加工出口企业使用国家规定的禁用药物及饲料添加剂。

5. 加强对畜产品药物残留量的监测。进一步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建设,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机构技术、经费、人员“三支持”,逐步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