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财险公司【五篇】(完整)

时间:2023-06-11 20:00:03 来源:晨阳文秘网

财险公司范文第1篇(一)专职财务人员缺位或职责弱化在总部或省级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保险公司基层业务机构的财务会计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作量大大减少,更多的是单纯的经营管理费用报销初审及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险公司【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财险公司【五篇】

财险公司范文第1篇

(一)专职财务人员缺位或职责弱化在总部或省级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保险公司基层业务机构的财务会计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作量大大减少,更多的是单纯的经营管理费用报销初审及报账、税金缴纳等基础性工作,基本上就是一个单一报账员角色,甚至有的区县基层公司不专设会计人员,由一般的办公行政人员兼理报账员职责,使得基层公司会计人员的核算和监督职责全部都被严重弱化,从而放松了对会计原始单证的真实性、合理合规性审核,甚至出现了基层公司会计人员协助所属单位虚构经济事项造假套取资金的现象。

(二)核算人员与其核算单位互不隶属、相互独立,经济事项原始信息的真实性核查困难在总部或省级财务集中管控模式下,会计人员与核算单位无论是行政关系上还是空间距离上都是相互分离相互独立的,客观上造成了会计人员与区县基层公司的经济事项实质的脱节,会计人员只能对报账发票和单据形式上的合理、合规、合法性进行审核,根据票据或单证在纸面上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和经济形式进行会计核算处理,无法核实其真实性,极有可能产生与实际情况相违背的核算结果,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目前许多区县基层公司以保费做为公司经营的唯一核心指标,存在着“唯保费论”,在愈演愈烈的白热化保险市场竞争中,为完成年度保费收入预算目标,往往会不计代价、不顾后果的采用虚列费用套取资金的办法违规违法向单位或个人支付回扣或商业贿赂。

(三)投入产出效益低下许多保险公司基层机构的全面预算管理徒有虚名,流于形式,虽然在每年年初都编报年度收支全面预算,但往往预算执行结果总是有很大偏差,尤其是费用收支预算,收支不平衡的情况更是家常便饭。在具体业务经营上,一些基层公司的业务企划方案和业务推动方案的制定毫无投入产出意识,为了在日趋白热化的国内保险市场竞争环境下完成保费收入任务指标和达成理想的市场占有份额,丝毫不计代价,业务拓展费用和业务推动费用往往大大超产出投入,奖励的额度大于所实现保费对应的创费金额。

(四)基层公司预算资源不足绝大部分保险公司基本上都是采用保险产品的险种预算费用率对下属单位进行预算资源匹配和下达,预留一定的本级费用资源后,剩下部分对下级预算单位下达费用率,下级公司按照上级下达的预算资源额度来安排员工薪酬、销售费用、固定费用、培训费用等各项经营管理费用支出,费用率指标从总部到省到地市再到区县,经过层层盘剥、层层分解之后,呈现出逐级递减的态势,这就直接导致了区县基层公司预算资源不足。在正常费用开支没有来源的情况下,基层公司往往会采取赊账、拖欠等违规方式获取费用,这将会导致新的财务风险点。

二、保险公司基层机构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一)实行基层财务人员“派驻制”,合理设置岗位。将区县基层公司财务人员纳入财务条线垂直管理体制,由上一级公司财务部门会同其同级人事部门统一进行各项管理,实现运营管理与业务销售的分离控制和制衡,提高基层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基层机构财务人员岗位缺失问题和兼职问题,同时要加强基层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培育和会计专业胜任能力培训,不断强化对保险公司区县基层机构的日常财务检查和监督。

(二)加强制度建设与完善针对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努力加大工作流程、审核流程、工作表单的标准化建设,防范和化解各项财务风险,包括制定各项细化的财务管理机构和内控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管理层级机构的职责范围;
进一步推进财务管理制度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平台将财务管理制度的管控要求固化进系统予以执行。

(三)预算资源配置向基层倾斜最大限度将财务预算资源下达基层公司,确保基层公司财务资源与业务发展同步增长。注重费用政策统筹平衡,体现政策导向,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源向队伍建设和销售一线的倾斜,激发基层活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建立费用激励机制,引导基层公司坚持有价值的发展,持续优化业务结构。

(四)加强预算控制与业绩考核控制,有效控制成本。切实落实预算管理职责。进一步强化全面、全员、全程预算管理理念,强化责任部门执行职责,努力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力和执行力,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公司费用预算管控;
加强对收入与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的事中监控与分析,对于业务支出开支异常情况及时做出预警,将年度费用预算执行的结果与公司负责人和中层干部的绩效考核和薪酬考核紧密挂钩,从根本上做到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面管控。

三、结束语

财险公司范文第2篇

一、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特性

(一)资金来源广泛,运用较为集中

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资本金和保费收入。就目前市场主体而言,注册资本均远高于监管要求的人民币二亿元的最低限额水平,且资金实力雄厚。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财产保险业呈迅速发展的态势,保费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保险资金来源体现多样性特征,保险范围涵盖了所有产业链。与寿险企业不同,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保险产品主要为短期产品,保险期通常不超过一年,对保险资金的流动性要求较高。出于外部监管及内部管理的需要,很多保险公司都采用资金集中管理的方式,由总部统一管理,并进行专业的资金运用,投资收益成为保险公司的一个重要利润来源。据统计,目前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性资产(含银行存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为60%左右。因此,如何加强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二)业务过程特殊,容易出现漏洞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抢夺更多市场份额,大多数财产保险公司存在重业务数额、轻管理和质量效益的问题,常常“以保费论英雄”。这样的企业文化往往造成公司内部人员对财务风险不重视、内部控制不到位的现象,为公司经营埋下风险隐患。保险公司的经营有其特殊性,经营的产品就是风险。在承保、核保、查勘、理赔等业务关键环节中,如业务流程存在漏洞或者公司内部员工操作不当,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引发客户的道德风险,最终可能导致公司成本上升,造成直接损失。

(三)会计负债不确定,影响偿付能力

财产保险公司是一种以负债模式经营的机构,相对于一般企业而言,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主要表现为各项准备金,主要包括未决赔款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这些准备金按照不同的方法与比例进行估计,由于财产保险标的物出险的时间不确定以及偿付金额的不确定,就造成了保险公司偿债时间和偿付资金的不确定性。提存额度偏高,将会导致资源浪费;
提存额度不足,将影响保险公司的偿债能力。由于其负债项目本身就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从而提升了财产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

二、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正是由于财产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存在上述特性,致使其在不同的业务环节面临诸多财务风险。

(一)资金管理不善

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作量较大,由于产品保险期限相对较短,所以流动性需求较高。资金在公司经营过程中若得不到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不仅得不到有效增值,还会存在较高的风险。首先,核保、核赔制度制定不够详细、执行不严,会使保险公司经常出现逆向承保、通融赔款等现象,资金进出控制不力;
其次,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下,资金申请审核和监控机制不健全,难免会在分支机构中出现资金串用、超限额使用的情形;
再者,由于分支机构众多,存在多头开户现象,保险公司银行存款较为分散,直接导致总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和分公司资金分散占用并存的矛盾,并会使资金成本大量增加。

(二)业务数据不真实

业务数据失真是财产保险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争取顾客投保,企业往往将最大限度地取得保单作为经营重点,而忽视了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很多公司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在承保、理赔环节制度不够明晰,造成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虚假保单和虚假支付、费用超标、业务人员非法操作等现象。不仅给企业自身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常见的财务风险如:采取拆单、甩单等方式跨年度调节保费收入;
通过虚构经济事项或虚假发票报销套取资金、虚列费用、私设“小金库”;
虚假理赔、虚假列支理赔查勘费;
通过虚假业务套取手续费、向无资格的单位或个人支付手续费、用手续费冲销虚挂的应收保费、支付高额手续费;
为争取顾客投保或收取庞大金额的保险费而采取延缓收费方式造成过多的应收保费等。

(三)准备金提存不当

保险公司经营的特点是在危害发生之前即向投保人收取固定的保险费,一旦保险事故发生,再根据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给付相应的保险金。由于保险合同的签订先于保险责任的履行,因此,在保单起保之时就必须依照规定提取充足的保险责任准备金,以备不时之需。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保险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最大的负债项目。通常准备金提存不足或不当,可能导致的后果有包括:无法显示公司正确的财务状况、影响公司未来的偿付能力、无法应付保户可能解约的要求、可能会产生虚饰盈余而导致不恰当的红利分配等。

(四)资产负债不匹配

保险公司的经营特点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负债率,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绝大多数产品为短期产品,因此对流动资金储备要求高,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现金支付能力应付支付赔款、退保金等情况的发生。在保险公司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下,负责投资资产管理的资产运营部门和负责负债管理的产品开发、定价以及营销部门之间是相互分离的,而这种缺乏有效沟通的管理模式直接影响了资产负债管理的效率。流动比率过高,大量短期资产的经营将受市场利率的波动影响,导致保险业务经营的不稳定性;
流动比率过低,则资产变现性较差,将大大削弱财产保险公司短期偿债能力以及突发性事故的应对能力。资产负债管理失衡,增加了保险公司未来可能要面临的财务风险。

(五)偿付能力不足

所谓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用来承担所有到期债务和未来责任的金融支付能力,保监会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实际资本/最低资本)的监管要求在150%以上。影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保险公司的业务规模、保险费率、资本金、准备金及公积金等,除此之外,保险资金的运用、再保险业务等情况也对偿付能力有影响。随着财产保险公司业务的快速增长,部分公司由于经营方式粗放、业务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出现了连年亏损,未能建立起内源性资本增长机制,最终导致偿付能力持续下降,使其面临增加资本金的巨大压力。偿付能力充足率的下降,将大大影响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性。

三、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导致上述财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导因素还在于保险公司的内部管理。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已成为控制风险的关键。以下仅从财产保险公司内部财务管理的角度分析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健全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由内部控制基础、内部控制程序和内部控制保证三部分组成,它是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动态管控体系。在内部控制体系的高效运行下,可以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是应对财务风险的基础措施,只有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并有效运行,才能保证财产保险公司在运营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进而有效地规避和应对各种财务风险。保险公司应当建立严密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公司预算、核算、费用控制、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财务报告等控制事项,降低公司运营成本,提高财务风险应对能力。同时,建立安全可靠的财务风险信息系统,如客户信息系统,其中包括客户的财务信息、账户信息以及其他信息;
再如保险公司风险监控系统,其中包括不良财务的信息、保险公司违规性信息以及客户监管信息等。合理利用风险管理手段可以及时地检查财务人或财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等;
采用完善的风险管理检测与控制的技术手段,不仅可以提高风险监控的效率和权威性,还可以有效管理和控制员工的行为,防止出现内部风险;
通过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可以防止风险的判定及管理水平受到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

(二)培养人员,树立风险管控意识

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升财务工作水平,财产保险公司要注重财务人员的管理和培养,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管控力和执行力。一方面,财务人员要自觉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知识学习,广泛掌握有关保险业务专业知识,了解承保、理赔过程中的风险点,不断提高保险财务管理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企业应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不仅包括保险会计专业理论与实务,尤其要加强对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内控建立与运行、财务管理优化的培训,以使其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树立风险管控意识,提升其识别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应建立定期轮岗机制,使财务人员全面了解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主要财务风险。同时,为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应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各岗位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作为晋级或涨薪的主要依据。

(三)注重细节,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管理

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部门在履行职能过程中需要操作的一系列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这些工作是财务工作的基本环节,是控制财务风险的前沿阵地。如果没有完善的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会计工作水平就无法提高,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的会计信息就会失去其可靠性。从会计人员岗位设置,到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只有通过设立严谨的操作规范并加强过程控制,才能使会计基础工作得到有效管理,从根源上堵塞业务流程中的可乘之机,降低财务风险。具体措施包括:

1.资金管理方面。应当建立专人专岗负责各类资金的划拨、清算;
总公司应当对银行账户进行统一管理,各级机构开设、注销账户必须报经总公司批准后方能办理,严禁私设“小金库”;
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分支机构保费及其他收入上划总公司,费用及业务支出由总公司拨入;
佣金和手续费应当由总公司或省级分公司通过银行转账等非现金方式集中支付,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2.单证管理方面。应当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保证承保过程中有价单证流转的安全性,重点关注投保单、保单、保险卡、批单、收据、发票等保险单证的申领、发放、使用、核销、作废、遗失等控制事项,做到定期回缴、核销和盘点。

3.应收管理方面。通过推行全险种“见费出单”制度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在制度上杜绝应收保费的出现,同时要求各级分支机构加大对应收保费的清收力度,尽可能减少应收保费余额。

4.资产负债管理方面。不仅数量,在期限和结构上也要保证资产负债的匹配性,在满足可接受的风险程度和一定约束的条件下,确保实现既定的财务目标;
应当结合保险资金负债的财务特性,强化成本收益管理、期限管理和风险预算,加强与公司产品开发、精算和风险管理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合理采用久期法、情景模拟法等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技术和方法,科学评估资产错配风险,以提高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有效性。

(四)谨慎授权,对机构实行分类管理

市场上的保险主体分支机构较多,大多财产保险公司在财务管理的诸多环节采取了集中管理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风险起到了防范作用。而对于不宜或不易进行集中控制的财务工作,建议通过适度授权的方式进行控制。财产保险公司应当通过授权书或内部管理规定等方式,根据总公司的战略规划和管理能力,结合机构以前年度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管理能力,评估各机构的管理水平,将机构分成A、B、C三类,进行差异授权,实施差异化的分类管理。例如,对于管控能力较好A类机构,下放保单成本的财务管理权限;
对于机构财务力量薄弱、财务管理风险较高的C类机构则加强管理,推进向分公司集中的财务管理模式。这样有利于公司整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适应差异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降低业务成本。同时,通过实施分类管理,明确分支机构的职责权限和运营规则,优化组织内部机构架构与流程,健全了分支机构财务管控体系,有利于实施对分支机构的全方位的动态管控,从而提高分支机构的财务工作效率,有效防范各类财务风险。

(五)全面预算,确保决策目标实现

财险公司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司;
财务风险管理;
问题;
措施

在市场环境下,公司发展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加,财务活动的结果也具有了一定的风险性和随机性。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意识到财务风险客观存在性,对各种风险进性预测,加强风险管理,防止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

一、公司财务风险特点分析

(一)综合性

公司财务活动所涉及的内容众多,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系统,财务风险所存在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综合性强,这是财务风险的特点之一。

(二)客观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司必然要开展财务活动,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这种财务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公司是否愿意冒风险,只要有投资,想要实现利益,只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财务风险都会客观存在。

(三)损失性

财务风险客观存在,有风险必然会有损失,这种损失可以是隐形的也可以是现实客观存在的。风险损失有的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量化,还有一些是不能够量化的。风险损失会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连续性的不良影响,会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性,财务风险甚至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四)收益性

财务投资有风险,但在条件成熟,风险可能会转化为巨大的收益。风险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造成损失,同时也能够产生利益。公司开展财务活动,进行财务投资,都需要面临一定的风险,公司之所以愿意冒这个风险,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因此,财务风险即意味着可能会有损失,也意味着可能会有极大的收益。从某种程度上讲,财务风险越大,意味着收益越高。因此,财务风险的收益性也是客观存在的。

(五)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是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既指影响财务风险的因素的不确定性,又指财务风险的结果的不确定性。公司在财务活动中,即使能够认识到某种风险的存在,但这种风险是否会造成损失,还是一个未知数,风险是否能够实现收益,还需要实践的检验,这就是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

二、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公司债务资本比例比较大

一般而言,公司资本主要包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两种类型,这两种是不同性质的资本。公司要发展,在一定情况下需要举债经营。从财务管理方面讲,需要发挥财务杠杆效应,以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但财务杠杆效益既可以使公司获得利益,也可能会造成公司的债务损失。如果税后利润下降福度大,就可能造成公司财务状况的恶化。公司举债后,需要定期还本付息,如果债务资本比例过大,公司所需要承担的财务风险比例就会增大。在经营过程中,一些公司往往看到的是债务资本带来的利益,利用举债方式扩大经营,为的是追求负债利益,但忽视了财务风险可能打来的巨大损失,从而使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使公司处于危险的境地。

(二)公司管理者和财务人员风险意识低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公司经济活动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公司的财务风险系数增加,财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增大。但依然有很多公司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对市场风险认识不到位,对各种财务风险缺乏足够的重视。相关人员认为只要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公司的财务就不会出状况,这种认识是肤浅的。正因为相关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控制财务风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强,才增加了公司财务风险的系数,这也是近些年来,很多公司面临生存危机,甚至破产的重要原因。

(三)资金管理不善

很多公司资金管理工作开展不力,主要表现在,公司部分资产由于某些原因,被债务人长期占有,这样,公司的资产安全性就不能得到保障,这也不利于资金的有效应用与流通。在资产管理方面,本应该收上来的资金,却长期收不上来,这种情况会为公司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在的财务风险隐患。另外,公司资金管理不力还表现在,公司银行账户开设的过多,导致资金分散,公司相关领导者对内部的资金状况就不能做到全面有效的了解。这样,就导致投资决策行为失去重要的参考标准,导致投资决策随意性强的现象。公司对资金管理不善,还表现在对所占用的资金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高,这样,公司必然会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四)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在市场环境下,公司经营活动面临的不稳定因素增加,财务风险增大,这对公司发展是一种巨大的隐患。公司领导者要认识到财务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财务风险也是可以预测,可以控制的,只要做好相关的财务风险预测控制工作,是可以有效减低财务风险的。但目前,依然有一些公司对财务风险重视不够,有些公司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也没有设置独立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机构。而一些公司即使建立的有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设置的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这项事务。但由于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专业能力缺乏,不能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识别和控制,这样也不利于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与化解。

三、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一)做好筹资管理保持适度的债务比例

现代企业经常会选择负债经营方式实现更大的利益,控制好债务筹资规模,保持适度的债务比例,做好筹资管理工作,才能有效控制与防范财务风险。要做好筹资管理:第一,要对债务筹资的期限结构进行合理规划与控制。债务筹资一般可以分为长期借贷和短期借贷两种方式。公司管理者,需要分析公司投资期限结构状况,然后,对债务的期限结构进行合理的规划,保障公司具有一定的还本付息的能力,以有效减低财务风险。第二,要加强债务资本成本管理。公司在需要进行债务筹资时,就需要做好债务资本成本管理工作。一方面要能够选择资本成本最低者,另外,要对债务资本成本率与投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保障投资收益率高于债务资本成本率,这样所开展的筹资行为才是安全的。第三,合理控制债务筹资比例。公司进行债务筹资虽然可以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但公司还需要认识到,债务筹资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并不能说债务筹资越多越好,合理控制债务筹资比例是非常重要的。公司要能够根据自身的偿债能力选择债务筹资比例,如果公司的偿债能力较高,就可以是当地增加债务筹资的比例,反之,则需要对债务筹资比例进行严格的控制,以有效减低财务风险。

(二)公司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强化财务风险意识

在公司文化建设中,要能够将风险意识融入其中。作为公司领导人要能够积极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在各项经济活动中,也时刻注意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能够寻求有效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公司要积极宣传风险理念,使全体员工都能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客观性,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激发员工参与财务风险控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外,作为财务工作人员,更需要强化财务风险意识,要不断提升自己对财务风险的敏感性,能够积极学习,加强财务管理,提升自己准确判断财务风险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这样,才能保障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质量。

(三)加强资金管理提升资金利用率

公司要加强对资金的管理,提升资金利用率,这样才能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一方面,公司要在财务部门内部设置资金结算中心,资金结算中心,统一对公司各部门的资金进行管理,各个部门所需要的资金都必须要有结算中心统一管理拨付,通过这种措施,解决公司存在的资金沉淀问题,加速公司整体资金流转的速度,减低资金占有的比例,提升资金利用率。另外,加强资金收账管理工作,尽量把外方债务收上来。对于一些信用状态良好,偿债能力强的客户可以适当地赊账,对于一些偿债能力差的客户,要尽量把所有款项都收上来,及时地做好催账工作,以降低资金风险,提升资金利用率。

(四)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提升财务人才个人能力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现代公司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公司经营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监控与防范的一个系统。财务风险预警控制要能够贯穿于公司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作用,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公司首先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构,这个机构的人员组成主要是具有管理经验的管理者和熟悉各种经济活动状况,熟悉各种财务状况的财务管理人员。同时还需要聘请一些熟悉公司外部管理咨询的专家,相关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预测,提供财务风险管控措施。另外,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机构要建设完善的经营财务信息机制,能够对诸如会计核算信息,相关市场信息,行业数据信息及国家的先关政策等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搜集和管控。通过信息收集与分析,制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最后,财务风险控制机构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风险经营和财务指标进行设置,如果发现企业经济行为超出了相关指标,就需要启动财务风险预警,通过这种措施,对公司实际经营和财务状况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有效保障财务安全,消除风险隐患。总之,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司发展所面临的风险系数增加了,公司要能够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要积极分析财务风险因素,能够通过有效的策略,进行财务风险控制,以确保公司经营的良性化发展,提升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消除公司发展隐患,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作者:曹桂兰 龙惠敏 单位:江西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财险公司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财产保险企业巨额的应收保费给企业经营造成了不利影响。文章试图从应收保费发生的原因入手,分析过多的应收保费对保险企业的负面影响,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对策,以期能减少应收保费并将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对我国财产保险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及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应收保费总量不断增加,其表面上表现为保险责任与交费的时间差,背面则在于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加强应收保费的管理,对防范风险、提高公司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收保费的现状

应收保费是指保险合同已经生效、符合保费收入确认条件但尚未收到资金的保费,待以后收到保户交纳的保费时,冲减应收保费。投保人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应收保费要对应相应保险单承保的风险责任。一般企业在取得收入的成本是已经发生、可准确计量的,确认收入的同时可确定盈利;
而由于保险成本的事后确定性,取得保费收入的成本是对未来的一种估计,不能准确预计和计量。这与会计上的应收账款所对应的已完成事项有本质的差异。在保险期限没有结束前,应收保费不能按照简单的应收款项处理。

从性质上看,应收保费是保险企业对投保人的一种债权,表现为保险责任与交费的时间差。但是部分财产保险公司利用应收保费账户进行相关财务处理,以达到逃避和谋利的目的。另外,由于人身保险合同生效需要合同成立与缴纳保险费两个条件,而财产保险合同的生效不需缴纳保险费。只要保险合同成立,约定了保险责任起讫时间即生效。因此,应收保费比较严重的主要是财产保险公司。目前,关于应收保费在保费收入中的理想比重一般认为在3%-5%。人保系统把应收保费比率定为5%,而保监会下达给财产保险公司应收保费比率的底线定为8%。

实事上,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收保费比率过高且各财产保险公司之间不平衡。中国人保、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等公司低于认可标准8%。但中国人保是从原来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分立而来的,而一般公司分立时,会对其历史上的财务包袱进行处理。平安保险和太平洋保险的数据是以集团公司为基准的,因寿险公司的应收保费比率低于财产保险公司,比率可能会被稀释。比率远高于8%的有中华联合、香港民安、东京海上火灾保险等。华泰、天安等公司的指标与8%较为接近。总体上看,几家大的财产保险公司的指标要远低于中小财产保险公司的同项指标,这反映出较为规范的内控管理。

从纵向看,多数财产保险公司各个年份的比率有较大的波动性。以平安保险为例,从1990年到1995年,应收保费比率较高,接近或高于9%,1994年甚至达到15.4%;
而从1996年到2000年应收保费比率迅速下降到3%以下,2002年甚至只有0.90%;
而在2003年该比率又有反弹趋势,达到6.21%。比率的不稳定性可能与经济环境及控制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

应收保费的险种分布较集中,主要在机车险、企财产保险、货运险等传统险种上。由于国家规定交强险须先交保费再出单,一般不会出现应收保费,而车险中的商业险应收保费的比例就较高。另外,应收保费还呈现出季节性分布特点,往往年中比率高于年末,这与应收保费产生的时段及年终的大力清缴有关。

二、应收保费的产生

我国财产保险业近年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率,2007年财产保险业保费收入更是达到了1997.73亿元人民币,逼近2000亿元大关。保险收入的增加带动了应收保费的增加。就应收保费的会计意义,可按产生的原因将其分为正常的应收保费和不正常的应收保费。

1、正常的应收保费

(1)信用政策形成的应收保费。由于展业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财产保险公司针对一些大客户签发的机车险、企业财产保险、货运险的大额保单或招投标业务,会在保险费率和保险交纳期限上给予优惠,从而形成部分应收保费。

(2)正常的流转过程中形成的应收保费。保费在正常的流转过程中,由于出单与结算之间的时间差以及保单在流转过程中的正常失误如网点保费结算滞后,也会形成应收保费。有些保险业务如个人住房按揭险、货运险、航运险等业务是通过银行、邮政及交通运输部门等中介网点代办代收的,而财险公司与中介的结算惯例通常是月结或季结。保险中介的介入增加了保费从投保人到保险人的环节,减缓了资金流通速度,导致保费结算期限较长从而产生应收保费。另外,一些不能在业务处理系统直接出单的保险业务,如某些业务、定额保险,要进行手工补录,由于补录时间紧、工作量大等原因补录数据不到位,未能及时进行收付保费的结转确认,也会产生应收保费。

(3)系统处理方式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应收保费。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已经实现了无缝对接,业务系统中每录入一张保单,财务系统就会自动确认保费收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录单操作失误(录入的信息不能随便删除)及复核把关不严,导致同一张保单重复录入,财务系统相应进行多次确认,从而虚增一部分应收保费。

2、非正常的应收保费

财产保险公司的应收保费中相当部分是不正常的,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恶意拖欠行为产生的应收保费。部分投保人以各种借口比如经营状况不佳、资金周转困难恶意拖欠保费。有些人出于提高佣金、甚至侵吞保费的目的,进行隐瞒欺骗,不按时向保险公司划转保费。因拖欠而形成的应收保费,坏账率往往较高。而在清收过程中财产保险公司又畏惧诉讼成本,一般不通过法律途径加以解决,进一步纵容了投保人和人的拖欠行为。

(2)保险公司的违规造假行为形成应收保费。由于各保险公司的产品费率和支付给人手续费的最高限额均由保监会审批,部分财产保险公司为了扩大销售额,承诺给予保费回扣或变相降低费率,即“暗返”。利用虚挂应收保费的方式支付给人法律规定以外的高额手续费,这部分多支付的手续费以应收保费的形式存在,实际上却不能收回,彻底成为了坏账。另一方面,保险机构索要高额手续费,为躲避监管机构的检查,在会计上以挂应收保费的形式对支付的费用进行处理,但实际上已无法收回;
还有一些保险公司通过出具批单反向冲减保费收入,达到“暗返”的目的。基层保险机构为完成上级规定的指标任务,达到多提费用的目的,通过“应收保费”账户进行造假。以上情况产生的应收保费通常被称为“虚应收”。这也是监管部门对应收保费监管的重点部分。

(3)营销人员变动导致的应收保费。保险营销人员的流动非常频繁,部分财产保险公司对业务员缺乏有效的管理。一旦营销人员变动,就有可能留下一部分保单因客户资料遗失而无法收款。

三、不良应收保费的影响

应收保费的数量太多,甚至发生很多不正常的应收保费时,会对财产保险公司造成不良影响。

1、降低会计信息真实性

一方面,应收保费长期挂账,虚增了保费收入;
另一方面,由于业务系统的设置,部分财产保险公司由于应付未付的批减保费会存在一部分负数的应收保费。这实际上是财产保险公司的一项债务,而正数的应收保费是一项债权,两者对应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通常不是同一人,不能直接抵减。如财产保险公司直接冲减正数的应收保费,会降低应收保费数据的真实性。

2、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第一,它直接造成了现金流的减少。应收保费占用了保险公司正常的现金流,公司可能因现金周转困难而出现支付危机。另外应收保费缺乏流动性和收益性,直接影响了保险公司的资产质量。第二,加大了企业偿付风险,不利于正常的赔付。对于已生效但尚未收到保费的财产保险保单,一旦出险,保险人就需承担响应的赔付责任,而应收保费造成的大量未收回的资金则给正常赔付增加了压力。第三,保监会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有着严格的规定,大量的应收保费直接影响公司的偿付能力。再次,应收保费作为收入虽未收到款项,但保险公司须据此预缴营业税和所得税,增加了经费负担。第四,无论是否收到款项均要进行分保(再保险),又增加了保险公司的分保成本。第五,应收保费易诱发经济犯罪。应收保费的长期大量存在,有可能给不法分子贪污挪用、弄虚作假提供了可乘之机,如已经收到资金而不入账,或未缴费出险时,用赔款冲抵应收保费。

四、针对不良应收保费所采取的对策

由于过多的应收保费给财产保险公司造成不良影响,为了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应收保费的管理。

1、加大保险宣传力度和提高诚信的投入

部分客户片面认为投了保就有保障,缴费的时间不是决定因素。对此保险公司要加大宣传,鼓励主动缴费,消除产生应收保费的客户因素。另外,树立全员防范经营风险的意识,实现稳健经营、风险可控的发展。

2、根据投保业务的质量进行有选择的承保

在扩大市场份额和业务规模的同时还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首先,保险公司要在收入和费用、规模与效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其次培养业务员对企业的责任感。按照保户信誉程度、偿债能力、当前财务状况和实际支付保费的能力制定信用政策,降低应收保费产生的可能性,从而确保保费的实收率。

3、充分利用特别约定

利用特别约定可以有效提高应收保费的实收率。比如,在特别约定中增加保单生效或失效的条件,以减少在不能按规定时间收取保费时的保险责任;
在特别约定中增加缴费时间,以及未缴费合同失效条款,以减少保险责任,促进保费的及时回收。

4、建立科学的回收管理机制

应收保费发生后,保险公司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保费。有效的措施包括对回收情况的监督、提取坏账准备和制定适当的收账政策。在制定收账政策时,要以应收保费总成本最小化为原则,在收账费用和所减少坏账损失之间做出权衡。

5、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通过开展应收保费的审计调查工作,摸清应收保费的底线,了解其管理现状。保险公司各部门之间要积极配合,以公司利益为重,加强风险管控,有力推动应收保费的管理工作。

通过上述措施的结合使用,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保费的比重,将其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这对我国财产保险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及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姜星明:财产保险公司应收保费有关问题的探讨[J].金融会计,2004(11).

[2]丁少群、梁新潮:我国保费收入核算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J].会计研究,2005(10).

[3]邬润龙:应收保费认可标准初探[J].上海保险,2005(4).

财险公司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
控制策略;
电网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网公司的财务管理职能显得日益重要,但从电网公司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全面分析电网公司内外资料,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以财务指标数据、分析报告的形式,将企业面临的潜在危险预先告知决策者、经营者。同时,寻找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和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隐藏的问题,以便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使电网公司及时采取对策,制定正确的战略性的财务计划,编制合理的财务预算,对生产经营进行控制,进行风险预警,化解风险。

一、电网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问题

电网公司财务风险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电网公司内部财务关系不清,权责不明

财务关系界定不清是当前电网公司财务经营风险难以控制的最大体制。电网公司本部与基层站所之间、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主业与多经关联单位之间在职能界定与划分、资金管理和使用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关系不清、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等现象,直接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产流失严重,尤以主业和多经的管理界面不清最为突出,主观上使得一些管理措施难以推行和落实。

(二)管理粗放,内控制度不够健全

内控制度涉及电网公司的方方面面,健全的内控制度犹如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自我抵抗风险、自我修正的能力。但从目前的状况看,很多电网公司管理粗放,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缺乏,内控制度不完善,管理漏洞层出不穷,给企业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资产负债结构不良,债务包袱沉重

受电网公司资金短缺及管理滞后等因素影响,电网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处于不良状态。一是原材料、备品备件等存货呆滞积压,无法变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物资管理滞后,同时电力技术更新快,淘汰存货无法利用;
二是在不考虑用户欠费影响的情况下,企业对外债权往往小于外部债务,负债经营压力大,资金周转困难;
三是受各地经济发展及市场信用环境制约,电费拖欠现象较为严重,企业面临的呆坏账损失风险加大;
四是应付工资和福利费赤字压力日益凸显。

(四)资本性支出控制不力,投资盲目

随着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电网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大。但在实际工作中,不考虑企业的长远规划,盲目上项目、争投资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单位不顾自身的财力、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小型基建;
有的单位工程规模及成本控制不严;
还有的热衷于铺新摊子、搞形象工程,综合楼、站所办公楼拔地而起,使得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日趋恶化,一些县公司甚至东拼西凑,寅吃卯粮,财务风险逐渐加大。

(五)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电网公司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电网公司风险意识淡薄。分析原因,一是由于大部分电网公司负责人以前多是从事生产或营销专业,财务知识相对匮乏,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二是受财务人员定编及管理水平的制约,电网公司财务人员整天疲于应付日常工作,无法从大局上对企业经营状况予以有效把握,财务监控能力和效果不够明显。

二、电网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面对电网公司理财环境的新变化,必须从理财观念、理财目标、理财形象、理财内容上进行更新、调整与拓展,对理财方法、手段、措施进行改进、充实与创新,并形成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使电网公司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效益稳定、社会形象良好的企业。

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现财观念

电网公司理财环境的新变化,要求电网公司树立与理财环境相适应的、与公司战略目标相适应的理财理念来指导财务管理工作。首先要树立资本运营观念,树立风险理财观念,树立信息理财观念;
其次树立人本理财观念,建立和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确立正确的理财目标

电网公司的理财目标在抓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社会效益。首先要发展稳定的经济效益,提供良性的现金流量;
其次要提供广泛的社会效益,既要讲经济效益,更要讲社会效益,加快社会发展,为改善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两个效益的高度统一。

(三)树立良好的理财形象

拓展财务管理视野。首先,电网公司要为国家进一步疏导电价矛盾、理顺电价机制助力;
其次,对内精心做大电力销售收入,为电网公司开辟财源:一是加强电力营销管理,扩大销售电量;
二是加强各类销售电价管理,提高平均销售电价水平。

另外,从战略成本管理角度加强电网公司的成本管理:一是实施长期购电合同管理。从源头上和根本上降低电力行业价值链上的成本;
二是进行购电成本分析,以指导电力调度,优化购电结构,降低购电成本。

全面加强固定成本控制:1.加大电网投资力度,努力提高投资效益;
2.拓宽筹资渠道,积极优化资本结构;
3.增强对重点营运资金项目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构建财务管理体系

1.以现金流量为核心,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2.以规范财务行为为核心,建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要明确财务内控制度体系的目标,搭建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框架。3.以强化风险意识为核心,建立财务预警监控体系,及早诊断出财务危机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是电网公司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保证电网公司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首先要选取财务预警监控指标的原则;
然后选择建立财务预警监控体系的方式。4.以快捷高效为核心,建立财务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电网公司财务信息网络,是搞好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运行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5.以提高素质为核心,建立财务管理人才体系。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大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增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电网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面对新环境、新任务、新要求,电网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地运作,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

二、化解电网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宏观上理顺主业与多经企业的关系,规范业务管理行为

首先,要划清主业与多经在资产、机构、人员以及业务范围等方面的界线,改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乱局面。其次,规范主业与多经企业的业务关系,重点规范主业与多经企业的关联交易,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实现资源互通、优势互补、公平交易。在设备采购、委托承包工程、咨询服务等业务中,应严格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关联方交易,在促进多经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

(二)完善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内审及财务稽核力度

一方面要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省市公司相关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本单位管理的弱区和盲区,完善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及程序,使利益相关的经济业务从管理层面,到执行层面严格分离,实现企业经济活动的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另一方面要加大财务稽核和内部审计力度,充分发挥审计的独立性,揭示各种内部矛盾,找准控制的方向和着力点,把各种经济行为控制在法律、制度的框架范围内。

(三)加大资产负债管理,优化企业财务状况

首先,要严把资金关,实行现金流量预算。要加大资金安全监控,利用网上银行等资金监控平台,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实时控制,并及时反馈和处理资金异动信息,防范资金风险。在实行资金集约化管理的前提下,建立全面预算和滚动预算,按照不同的资金性质,及时准确地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实现资金由“人为”控制向“预算”控制转变,降低资金的使用风险。其次,要加大对应收电费的管理,防止应收电费转化为不良资产。一是要借助营销信息系统提供的实时信息,及时进行账龄和结构分析,跟踪欠费大户信息;
二是要注重过程管理,优化内部资金上交程序,防止出现主观的资金滞留;
三是对已核销的呆死账建立“账销案存”管理制度,组织力量积极进行后续清理和追索,尽可能地收回资金或残值,将损失及风险降到最小程度。

另外,要加大债权债务的清收和处理力度,建立债权债务定期核对制度,确保往来核算真实、准确、完整。对挂账时间长、金额大的往来账要及时进行函证催收,防止新的不良债权形成。

(四)严格投资过程管理,控制投资风险

电网公司要规避投资风险,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优化投资项目,把住规划源头关。要结合自身的主营业务和未来发展规划,控制非生产性基建项目,杜绝超前建设和挂账工程。二是要严格投资的立项、执行、监控程序,规范投资的全过程管理。企业重大投资、重大资金的使用和安排,必须经过预算管理委员会论证通过。三是实行基建工程效益与责任管理,开展基建项目效益评价,杜绝无效益项目投入,项目资金责任到人,并进行严格的责任审计。

(五)实行集中核算,规范站所财务管理

整合财务机构,首先,在公司内部实行集中核算管理模式,将站所、农电办、多经等所有责任主体的日常财务工作上移到县公司财务科,由财务科统一调度,对其进行记账,同时进行会计监督和控制,使财务管理由分散型、粗放型向密集型、集约型转化,发挥整体管理职能,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其次,规范站所财务管理流程,对站所报账员的职责、发票管理、备用金管理等工作流程进行统一规范,促进站所财务管理工作程序化运行。最后,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银行账户和备用金管理,禁止站所一级私自开设经费户头,防范经营风险。

(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全员风险意识

首先要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必要的财经知识培训,提升一把手依法经营理念,防止主观臆断而导致违规操作和决策失误,从源头上筑牢风险防范的堤坝。其次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财务人员的责任心,尽可能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要加大专业培训学习力度,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财能力及职业判断能力,使财务人员能自觉地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漏洞,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电网公司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建立健全各项财经法规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其执行力,才能有效地防范化解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稳健经营、健康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徐焱军.企业集团利用网络技术实施财务集中控制的模式[J].财会通讯,2004,(1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