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年门诊针推科【五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6-12 08:00: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门诊针推科范文第1篇【关键词】针灸临床现状调查与分析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疗法独特,而且疗效显著。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深受医源性疾病和不断上涨的医药费用负担所困扰,对替代医学的关注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门诊针推科【五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门诊针推科【五篇】

门诊针推科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针灸临床 现状 调查与分析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疗法独特,而且疗效显著。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深受医源性疾病和不断上涨的医药费用负担所困扰,对替代医学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针灸医学也越来越受到国际主流医学界的重视。相对于国外针灸发展的热潮,我国针灸界目前的状况则有些不尽如人意。2000年,中国针灸学会在青岛召开了“新世纪针灸发展论坛”,对我国针灸医学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当时提出我国针灸界存在着“机构萎缩,人才流失,病种减少,效益滑坡”的现象。因此,调查全国针灸临床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制约其发展的原因,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及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客观依据,就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基于这样的目的,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笔者从2006年5月-2007年5月开展了“全国针灸临床现状的调查”,从影响针灸事业发展的几个因素入手,了解其状况,分析其原因,力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表2 000余份,收到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寄回的调查表700余份,剔除不合格答卷,有678份纳入统计。其中男451份(66.5%),女227份(33.5%);
年龄:<30岁23份(3.4%),30~45岁412份(60.8%),>45岁243份(35.8%);
学历:大专以下149份(22.0%),本科363份(53.5%),研究生166份(24.5%);
职称:初级27份(4.0%),中级249份(36.8%),高级402份(59.2%);
从事针灸工作时间:<10年124份(18.3%),10~20年334份(49.2%),>20年220份(32.5%);
地区分布:省(直辖市)254份(37.4%),市(区、地区)364份(53.7%),县以下60份(8.9%);
医院类别:中医院341份(50.3%),西医院324份(47.8%),中西医结合医院13份(1.9%)。本次调查范围广泛、层次齐全、人员分布合理,基本能够反映全国针灸临床的一般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针灸人才队伍的变化与针灸科发展的关系

   

众所周知,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石。目前普遍的感觉是针灸科人才流失严重,针灸发展后继乏人。然而,本次调查资料显示,与1997年前相比,针灸科医生数量、针灸科医生职称比例数、针灸门诊床位数量、病房床位数量均有一定的上升(见表1)。表1  与10年前针灸科医生和床位数量比较(略)注:床位数不包括天津2家特殊高者;
不同职称人员比例的比较,经秩和检验,u=0.638561,p>0.05

   

表1数据表明,10年间,针灸科医生平均人数增加了37.5%,门诊床位数上升了60%,病房床位数上升了36.67%。然而,从原始资料看,地区间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黑龙江省大庆市9所市级医院的针灸科1989年共有针灸医生29人,针灸床位70张,到了2000年,有针灸医生12人,针灸科床位0张,医生人数和床位数直线下降;
2005年,有医生17人,床位数仍然为0。而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年前针灸科人数71人,门诊床位200张,病房500张;
2007年针灸科人数140人,门诊床位300张,病房600张,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特例。

   

分析针灸医生数量有所增长的原因,与近20年来针灸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1981年以来,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纷纷成立针灸系,培养了大批针灸专业人才。截止2001年,我国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中医高等教育机构22所;
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西医高等教育机构10所;
设有针灸推拿专业的非医药高等院校6所。这些院校在高校扩招的影响下,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充实了针灸临床第一线,因而使针灸医生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针灸科近年来转业人员较多,也是不争的事实。据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一份调查统计,1985、1986级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生毕业当年(1990年、1991年)有92.6%的人从事针灸专业,毕业10年后(2000年、2001年)这一人数只有65.4%,下降了27.2%,这部分毕业生的流动方向主要是医疗行业的其它科室[1]。这一流动的倾向一直持续到现在。

   

从职称结构看,本次调查资料显示,针灸科医生中高级职称占36.6%,比10年前增长了15.4%,而初级职称却比10年前下降了8.1%,虽然统计结果证明该数值变化并无统计学意义,但结合上述毕业生流动情况分析,还是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针灸科确实存在着人才流失问题,尤其是年轻医生的流失。这种针灸科医生年龄趋于老化、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对针灸科的发展十分不利。

2.2  近10年来针灸科诊疗人数变化的分析

     针灸科诊疗人数的变化反映了公众对针灸的认知程度。我们在调查表中设计了“每年针灸科门诊诊疗人数、每位医生平均日门诊量”的10年间的对比。

2.2.1  针灸科年门诊量的变化 

统计数据表明,1997年针灸科年门诊量最少不足1 000人次,最多4.8万人次;
2007年针灸科年门诊量最少1 200人次,最多30万人次(见表2)。表2  与10年前针灸科门诊年就诊人数比较[答卷份数(略)]注:经秩和检验,u=5.927808,p<0.001

   

从表2可以看出,10年间年门诊量在0.5~1.5万人次的针灸科比例变化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年门诊量在0.5万人次以下针灸科的减少(减少了18.3%)和1.5万人次以上针灸科的增加(增加了18.2%)。也就是说,总体上针灸科年门诊量10年后较10年前有很大的增长(p<0.001)。从所收到的问卷中看,针灸科门诊量大的为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门诊量较少的多是一些综合性医院和规模较小的职工医院。

2.2.2  针灸科医生日门诊量的变化 

从有效问卷中可见,针灸医生日门诊量最少不足5人,最多可达40人;
与10年前比较,最少日门诊量变化不大,最大日门诊量有较大提高(见表3)。表3  与10年前针灸科医生平均日门诊量比较[答卷份数(略)]注:经秩和检验,u=10.686262,p<0.001

   

由表3可见,针灸科医生平均日门诊量有明显的增加(p<0.001)。医生数量有所增加,门诊量有明显增加,均说明近10年来我国针灸临床还是有了一定的发展。

2.2.3  针灸科患者首诊率分析 

在678份答卷中,有202份回答了首诊率问题,其中首诊率最高为98%,最低为10%。有60.89%的针灸科患者首诊率为61.0%以上;
39.11%的针灸科以转诊为主要患者来源(首诊率在60.0%以下),更有甚者,首诊率在30%以下的有24个针灸科,表明这些针灸科的业务发展相当被动。

     首诊率高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有具有特色的科室,如天灸、挑治、腹针、康复中心(综合疗法)等;
②针灸疗法比较深入人心、基础雄厚的地域,如福建、广东等地;
③名医效应,如北京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首诊率都相当高。

    转诊率高于首诊率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多为综合性医院,患者首诊是其它科室,治疗无效后才来针灸科;
②多为病房,或疗养院;
③与医院是否有其它与针灸相关的科室有关。在所收到的答卷中,57.5%的医院有神经内科,57.5%的医院有理疗科,57.5%的医院有康复科,45.0%的医院有疼痛科,36.7%的医院有脑病科,35.8%的医院有颈肩腰痛科,21.7%有其它相关科室。这些科室的存在对针灸科的患者分流很大,影响了直接到针灸科就诊的患者数量。究竟其它相关科室的设立对针灸科门诊量影响到什么程度,根据现有的数据统计,还无法得出确切结论。

2.2.4  门诊量与地域、医生职称、收费等关系的分析 

资料分析显示,门诊量与地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例如,广东、福建等地各医院门诊量,无论是省级医院还是县级医院,无论是综合医院还是中医医院,年门诊量都能够达到1.5万人次以上;
而在河北地区以及东北部分地区,年门诊量均在1万人次以下;
年门诊量最少的在西北地区,如青海省西宁市某医院,年门诊量在0.5万人次以下。这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人们对针灸的接受和认知程度就越高。这种情况与当前国际上针灸发展的地区差别十分相似。

   

门诊量与医生的职称没有明显的关系。资料显示,正主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15~35人,副主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20~40人,主治医师日门诊量约为15~30人,住院医师及其以下者日门诊量约为15~20人,差别不是很明显。这种情况与中医其它科室中,老中医门庭若市、年轻医生门前冷落不太相同。因此可以说,针灸医生的经验价值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无论从现行的收费制度、还是医生和患者的认知,都没有体现出对不同级别针灸医生技术水平的承认。

   

收费对门诊量的影响似乎不存在负相关。平均每次治疗收费水平最高的在我国的华南,包括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但是这些地区的针灸门诊量并不少;
北方地区如天津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每次收费达到40元,但患者还是趋之若鹜。相反,有些地区尽管收费相对便宜,但是门诊量维持在20人左右。因此,可以认为,收费高低并不是影响门诊量的重要因素。

     针灸科的门诊量、首诊率是针灸科赖以生存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任何发展都无从谈起。尽管门诊量、首诊率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但是,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针灸科是否有过硬业务技能是问题的关键。要加强针灸科的特色建设,善于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建立特色门诊;
其次是努力营造名医效应;
第三,加大对针灸疗法的宣传力度,让行业内外的人都认识针灸,了解针灸疗效好、无不良反应的特点,从而愿意采用针灸疗法治病。

2.3  纯针灸治疗技术在临床运用的比率及其对针灸学发展的影响

   

针灸是一门具有独特技法的治疗手段,针灸疗效的高低与技法运用的是否得当有直接的关系。一段时间以来,有人认为临床上存在着轻传统技法应用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设计了“针灸科常用治疗技术”一栏,罗列了电针、艾灸、拔罐、放血、梅花针、火针、头皮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注射、小针刀、其它新技术,以及是否有本科独特的治疗技术共计12项问题,分为常用、有时用、不用三类情况。678份答卷的回答情况(见表4)显示,针灸科治疗技术的常用排序为:拔罐、电针、tdp照射、补泻手法、艾灸、头皮针、耳针(耳穴贴压)、穴位注射、放血、梅花针、小针刀、火针。可以看出,拔罐、电针、tdp照射是针灸科目前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使用率在60%以上;
传统艾灸虽然有诸多不方便之处,但是仍然有42.2%的针灸医生临床上常用;
一些操作相对较难、或疼痛出血的疗法,在临床中使用较少。至于针刺补泻手法的运用,一半多的医生经常运用,另一部分则是有时运用,有6%的人干脆不用,传统针刺补泻手法的使用有些不尽如人意。表4  针法技法使用频度情况[答卷份数(略)]

表4数据反映出传统方法的运用率低于现代方法,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3.1  传统针灸收费偏低 

目前,各地针灸收费标准中基本上都是电针高于普通针刺,tdp照射高于传统艾灸。针灸医师治疗程序一般为针刺、接电针、照tdp、起针后拔罐,一系列操作下来既省时又方便,免去了手工捻针的费时费力,又免去了传统艾灸的熏灼,且收费相对较高。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针刺补泻手法的常用率仅为44.3%,而电针的常用率高达75.0%;
艾灸的常用率为42.2%,而tdp照射的常用率为67.5%。除了因为传统技法较难掌握、费时费力之外,针灸治疗收费低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有答卷特别指出,针灸医师在诊断、检查患者之外,还要亲自操作治疗患者,既劳心又劳力,比一般的医生劳动强度大,不但没有额外的补贴,收取的治疗费还最少。因此,现行的收费标准不能体现针灸医生的劳动价值。也有答卷指出,为了经济效益,不得不使用一些不必要的项目。

2.3.2  传统疗法有致命弱点 

传统灸疗的烟熏,直接灸或化脓灸造成的创伤,火针、梅花针的疼痛与创伤以及治疗病种的局限性,无疑阻碍了其应用与发展,呈现日渐萎缩的趋势。

   

传统技法是针灸疗法的特色所在,也是针灸疗法的疗效所在。传统技法使用率降低,直接影响了针灸的疗效,从而影响到针灸事业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每位著名的针灸医家,其手法独特,疗效显著,深受患者欢迎。而现代,则很少这样的大师。因此,我们有些政策应该向保持、发扬传统医学特色上倾斜,向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倾斜。当然,针对传统方法的致命弱点,我们也应该展开研究,借助现代科技,研制既无损伤而又有艾灸特性、能达到艾灸治疗效果、无毒、安全的新方法、新仪器。研究具有疗效独特、实用性强、痛苦小、安全的针灸技法将成为针灸发展的必然趋势。

2.4  针灸治疗收费与针灸科发展的关系

2.4.1  目前我国针灸治疗收费情况 

目前,我国针灸治疗大部分地区实行的是分项收费,即针刺、艾灸、拔罐、电针等按项目计价,只有20份答卷写明是非分项收费。在同一项目或不同项目收费标准上,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分别统计了单独针刺1次的收费和一位患者治疗1次的平均收费情况。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针灸单次收费最低为贵州(3元/次),其次为北京(4元/次);
最高为天津(40元/次,醒脑开窍针法),其余地区大部分收费为10~20元;
还有以针刺的穴位数目为限,有每穴1元、每5穴10元、每5穴18元不等。各地患者每次门诊就诊平均治疗收费在15~50元之间。以每次治疗平均收费排序,前5位依次是:黑龙江56.9~46.3元,广东49.7~37.5元,湖北45.7~33.8元,湖南39.7~38.8元,广西38.3元。

2.4.2  目前针灸治疗收费标准存在的问题 

①针灸治疗收费偏低。本次调查显示,全国大部分地区针灸治疗1次收费(包括各个单项收费在内)为10~30元。参考10年前的收费5~10元,考虑物价上涨的因素在内,现在的收费实属偏低,若再计算成本,包括人工费、针罐艾灸以及仪器的损耗费、房屋水电费等,每次的治疗薄利、无利,甚至负利是完全可能的。②针灸治疗收费偏低导致治疗方法重复使用,加重了资源浪费。由于大部分医院均采取分项收费,而每个单项的收费较低,所以在处理患者过程中,常常出现多种方法并用。有些方法属治疗的需要,但是否每次治疗都要多种方法并用就值得探讨。③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针刺收费标准差异较大。在针刺1次收费标准上,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如贵州3元、北京4元、上海7元、天津10元等;
在同一地区,如河南又存在5元、7元、10元、20元、30元等不同的收费标准。各个省有自己的收费标准,临床上实际收费也比较混乱,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医院治疗1次的费用也不相同。④现行收费标准未能体现不同层次针灸医生的价值。本次调查答卷者的职称有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不同,虽然不同职称在挂号费上有所不同,分别为5元、7元、10元,但针刺治疗收费标准却相同。将本次答卷按职称分类,分别统计他们的收费情况,发现初级职称的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0.9~21.1元,中级职称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1.3~24.7元,高级职称医生每次平均收费26.3~29.2元,其间的差别并不大。但是,针灸治疗属于实际操作的技能,同一疾病经不同经验的医生治疗在治疗效果、治疗时间上都会有所不同。目前的收费水平不能体现经验丰富医生的实际价值。

2.4.3  对针灸治疗收费问题的几点建议 

①重新制定针灸治疗收费标准。将针灸的各项治疗重新定价,要将各项成本计算在内同时还要考虑操作人的实际经验价值,制定出更加细致的标准。②针灸治疗收费标准应体现出地区差别。现有标准未能体现地区差别。以北京为例,北京的人均收入和支出在国内均处领先地位,然而针刺1次的收费却是4元,此定价未能和北京地区的总体收入相协调。我国地区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并不平衡,针灸治疗收费应结合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制定出符合本地区的标准。对于经济落后的地区,在针灸治疗收费上国家可以给予适当的补贴,或在政策上予以支持。③探索新的、科技含量高的针灸治疗方法。通过此次调查可以看出,新的专利治疗方法由于疗效好而收费较高,如针挑治疗可以收到300元,且每天治疗在30~60人次,说明治疗效果是影响收费的关键因素。醒脑开窍针法亦提示我们,今后在针灸治疗方法上,除了继承传统的方法外,更应探索新的、技术含量高的针灸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这样,虽然单次治疗价格提高,但是单一患者总体治疗费用不会上涨。

3  小结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①近年来针灸科人才的流失现象已经不是十分严重,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不愿意留在针灸科工作,造成了后备力量不足的现象。②针灸科就诊患者数量近年来有很大增长,但是,有将近40%的针灸科室不得不依靠其它科转诊患者维持生存。③在针灸技法使用上,传统方法的运用率低于现代方法;
有损伤、疼痛较重、出血的方法使用率低于无损伤、无痛、不出血的方法;
补泻手法的使用率较低。④在针灸治疗收费上明显存在着收费偏低、地区间不平衡、不能体现不同层次针灸医生价值的问题,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因此,笔者认为:①大力宣传针灸的特色与优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这种宣传要涵盖社会各行各业,即包括针灸界内部、医疗界全体、社会各阶层,让所有的人充分认识到针灸疗法的优势,主动采用针灸疗法。②提倡针灸疗法进入各个科室,或者各科医生都能够使用针灸配合治疗。③针灸医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研究和发展既能保持和发扬针灸疗法特色、又能符合人民大众需要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地满足社会日益提高的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以此促进我国针灸医学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门诊针推科范文第2篇

市中医医院位于新兴区北岸新城,为三级中医医院。现有职工499人,其中省龙江名医3人,省名中医2人,中高级职称204人。医院设有感染科、急诊科、中医科、针灸推拿科等33个临床和医技科室,其中省级重点专科3个,是七台河市拥有省级重点专科最多的医院。市中医医院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紧抓国家支持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强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改革,让中医诊疗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广大群众。

创新路径谋发展。新一届院领导班子立足实际,坚持中西医结合,突出中医药特色,确立了“一年晋升三级医院,三年晋升三甲医院,五年建成区域领先三甲医院,十年建成部级一流综合三甲中医院”的战略目标,突出向改革创新要发展,上半年全院经济指标和医疗数据创建院以来最好水平,总收入4749.26万元,同比增长19.11%;
门诊诊疗患者7万余人次,同比增长4.2%。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3.74%,同比下降17.4%;
药占比24.64%,同比下降2.27%;
耗材比4.52%,同比下降0.58%。出院患者5042人,同比增长24.2%。5月份成功迈入三级医院行列。

创新管理促发展。突出中医药特色,科学配置资源,向精细化管理要发展。创建医疗质量、药事管理、党风廉政等19个管理委员会,提升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推进医、护、药、营养、康复师“五师”查房,强化重大、危重、疑难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加快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的学科建设格局。建立三级医师查房、医护晨交班、总值班周例会制度;
整合收款、药局、医保窗口,出入院、医保结算实现“一站办理”;
实施医保即时结算,开通矿务局医保患者救治,成立多学科诊治中心、客服中心;
开通微信缴费支付信息化服务;
为70岁以上老年人减免挂号费;
CT和核磁大型检查费用下调10%。开展百日中医大型义诊、为环卫工人送药茶、为困难党员送温暖等活动。延伸护理服务,针对高龄、失能老年人、康复期及终末期等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慢病管理、康复、专项护理、健康教育、安宁疗护等服务全覆盖,努力实现“看病不求人”。

门诊针推科范文第3篇

1、临床资料

患者全部在门诊理疗科治疗共10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者50岁,最小者20岁,病程最长者30天。最短者3天。

2、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取坐位,患者每次先电针灸,刺激穴位,印堂,阳白,睛明,攒竹,丝竹空,迎香,上关,下关,颊车,地仓,风池,头维,合谷,太冲,三阴交,足三里。然后再作按摩,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擦法,拿法等。面部穴位按摩后推拿足太阳膀胱经治疗结束。

3、疗效标准治愈

病人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无任何不适症状;
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面部功能不同程度功能得到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4、治疗效果

10例患者,治愈9例,好转1例。15天为1个疗程。最短者,3天时间治愈。

5、典型病例

朱某。男50岁,1998年3月1日晨醒后发现口角歪斜。进食口角外流现象,到我院门诊查体,右侧鼻唇沟消失,笑时说话向左侧倾斜,右眼闭合不严,四肢活动自如,经电针灸、按摩3天,治疗痊愈,1年后随访无复发。

李某。女47岁,1999年6月8日晨醒后自觉右侧面部麻木,左眼闭合不严,吃饭时塞饭,笑说话口角歪斜。到我院理疗科查体患者右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鼻唇沟平坦,不能正常鼓腮,肢体活动自如,确诊面瘫后,经电针灸,按摩10天治疗痊愈,1年随访无复发。

4、体会

中医认为正气虚弱面部受寒冷刺激,经脉空虚,气血痹阻,面部经脉及中枢性脑神经所致。经针灸、按摩治疗该病能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治愈率高,无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因此笔者认为应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针灸、按摩治疗面瘫不用药、不用注射,易被患者接受,自从胸科医院理疗科建立以来,本人用针灸、按摩治疗面瘫多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全部在门诊理疗科治疗共10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者50岁,最小者20岁,病程最长者30天。最短者3天。

2、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取坐位,患者每次先电针灸,刺激穴位,印堂,阳白,晴明,攒竹,丝竹空,迎香,上关,下关,颊车,地仓,风池,头维,合谷,太冲,三阴交,足三里。然后再作按摩,一指禅推法,按法,揉法,擦法,拿法等。面部穴位按摩后推拿足太阳膀胱经治疗结束。

3、疗效标准治愈

病人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无任何不适症状;
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面部功能不同程度功能得到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4、治疗效果

10例患者,治愈9例,好转1例。15天为1个疗程。最短者,3天时间治愈。

5、典型病例

朱某。男50岁,1998年3月1日晨醒后发现口角歪斜。进食口角外流现象,到我院门诊查体,右侧鼻唇沟消失,笑时说话向左侧倾斜,右眼闭合不严,四肢活动自如,经电针灸、按摩3天,治疗痊愈,1年后随访无复发。

李某。女47岁,1999年6月8日晨醒后自觉右侧面部麻木,左眼闭合不严,吃饭时塞饭,笑说话口角歪斜。到我院理疗科查体患者右侧额纹消失,不能皱眉。鼻唇沟平坦,不能正常鼓腮,肢体活动自如,确诊面瘫后,经电针灸,按摩10天治疗痊愈,1年随访无复发。

门诊针推科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公立医院;
服务体系;
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3-0278-02

0 引言

长期以来,由于医疗资源的不平衡,我国公立医院特别是综合性大医院出现了病人多、看病难、流程繁等现象,与“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的医改新要求相距甚远。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针对看病过程中,出现的不重视病人隐私权、反复排队交费、医疗流程不合理、绿色通道不畅通、住院后勤服务难等现象,在现有医疗流程基础上,进一步合理优化流程、保护好病人隐私,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提升病人住院的后勤服务,让病人切实感受到了方便、便捷、温馨的医疗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

1 “一医一患一诊室”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

现象:传统的普通诊室大多为“大通间”,多位医生集中在一个诊室为病人提供诊疗服务,就诊时多人围观甚至随便插话,病人往往不能提供全面的疾病信息,医生也无法进行仔细的体检及全面的病史询问,诊疗思路经常被打断,这种现象在皮肤科、口腔科、内科等科室表现得尤为明显。

措施:将原有大诊室隔成数个诊疗空间,并以不同的色彩区分各科室,皮肤科、口腔科、五官科等科室用轻质隔音材料进行分隔。内科、外科由于原区域较大,除分隔出各诊室单间,另设独立等候区域。在此基础上,将信息化建设与门诊流程改造相结合,建立门诊医生工作站,在候诊区实施电子排队叫号系统,实时、动态显示病人诊疗信息,适时播放健康教育内容。同时,对候诊椅进行更新和添置,冬季配置保暖坐垫,充分体现了人性化关怀。

医院在推进“一医一患一诊室”硬件建设的同时,持续提升内涵建设。一是出台了专门的管理制度,要求副高职称以上的医师除正常专家门诊外,每周出门诊不得低于一次,主治医师每周出门诊不得低于二次,并规定病人人均诊疗时间不低于8分钟,医院对医生出诊情况进行督查,并与职称聘用挂钩。二是采取医务人员作息跟着病人走的办法,实行“早上早一点,中午连一连,晚上延一延”错时服务。根据病人需求及季节特点,夏季开设“夜专家门诊”和“无午休门诊”。三是根据病种划分,陆续推出胸痛、冠心病、胆石症、胰腺癌、骨质疏松病、皮肤血管瘤、淋巴瘤、脑血管病等中心化门诊,实现了“一医一患一诊室”向“多医一患一诊室”的内涵提升。四是针对在同一专科就诊三次以上,或在多个专科就诊仍未明确诊断及诊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推出高级专家疑难病例会诊中心。五是在门诊开展“我最满意的好医生”评选活动,有力提升了门诊医生主动服务、优质服务的积极性。

成效:对门诊各诊室进行“一医一患一诊室”集中整治,为医患之间创造了一个独立的诊疗空间,虽然投资不多,但既满足了患者希望与医生进行充分交流的需求,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患者的隐私,同时也较好的改善了医生的执业环境。而持续优化“一医一患一诊室”举措,更有力提升了医院门诊优质服务的内涵建设。

2 一个窗口发药”优化患者就诊流程

现象:调查显示:患者对就诊过程中的“三长一短”(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交费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现象最不满意,特别对医生开完处方后的划价、缴费、取药等排队流程抱怨较多。

措施:在开展自助挂号的基础上,医院借助强大的信息化平台,对患者取药流程进行了改革,推出“一个窗口发药”便民服务新举措。改变以往收方-划价-取药的做法,采取“预配候取”的模式:将挂号处-医生诊室-药房联在一起,医生开具处方后,患者至收费处缴费的同时,其药品信息已即时传送到药房,药师根据处方信息已将药品调配完成,待患者达到药房柜台时,只要直接凭单取药,使原来的“人等药”变成了如今的“药等人”,人均缩短就诊时间20分钟。为了增加服务的人性化程度,医院将传统的“小窗口”发药,改为开放的柜台式发药,使药师与病人沟通的距离更贴近,同时,开设药物咨询台和药学服务热线电话,为广大市民提供咨询服务。

成效:“一个窗口发药”的服务举措运行以来,发药窗口排长队的现象已得到改善,受到了广大病人及家属的好评,有效提升了医院的品牌形象,被国内多家主流媒体予以报道。经调查患者对医院等候取药的时间表示满意,对药师的药学服务表示满意达98%。

3 “一站式服务中心”提供“管家式”温馨服务

现象: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病区一般分设在不同区域,诊室及检查科室分布在各个楼层,虽然医院有详细的标识系统,但仍不能避免患者的无效往返。此外从体力上来讲,患者也不能坚持长时间奔波。

门诊针推科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

县中医院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省示范中医院、人民群众满意医院。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设有病床260张,每床占有面积为115平方米,超过标准91.6%。在编员工182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中级67个,初级103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80%以上,中医中药及其他卫技人员占总人数75%,非卫技人员≤5%。设有内科、外科、针灸科、推拿按摩科、肛肠科、结石科、糖尿病科、骨伤科、肝病科等28个临床与医技科室。肝病科、结石科为省级重点专科。

二、成立了“县中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在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中我们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和指导医院服务能力建设。

三、开展了“卫生行风大家评”活动

为了维护群众利益,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行风建设,落实纠风考评结果与奖惩、晋升、评优挂钩,规范收费,做到院务公开,医疗公示,落实便民措施。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建立健全卫控长效机制,参与政府主导,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和大型医用设备招标采购。拒收“红包”“回扣”。认真受理医德医风投诉,查处违纪违规德为,优化了就医环境。

四、医院争取了改扩建住院部项目

为了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医院2008年争取了国家和省中管局中医经费170万元,用于医院住院部改扩建,住院部扩建项目在2009年12月完成,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增加了床位80张。

五、医疗设备

为了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医院加大了设备投入,全院诊疗设备总值1000余万元,添置了CR500毫安X光机,建立了中心供氧系统,更换了CT扫描机,高频床头X光机、彩色超声诊断仪、六导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洗胃机、液压手术床、麻醉机、除颤仪、血球分析仪、骨科牵引床、手术器械、电子胃镜、中药煎药设备、裂隙灯、高频微波治疗仪、针灸治疗仪、疼痛治疗仪、救护车等。

六、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支持内儿科的建设和发展

为了缓解看病贵,我们开展了针灸理疗康复特色专科建设项目是省级重点项目,在加强针灸按摩科、结石科、肝病专科等省重点专科的基础上开设了专病专科及专家门诊,发扬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降低医疗成本,减轻农民负担,缓解看病贵,为广大百姓提供价廉质优的医疗服务,适应多层次的中医医疗保健需要。同时对医院有发展的作用的儿科加强了其建设,加强了儿科建设,设定儿科病床10张,配备了儿科医务人员,支持内儿科的工作,促进其发展。加强对糖尿病专科、骨创伤专科重点建设。

七、加强中药房建设

中药房是我院重要的辅助科室,并列入省级中药房建设项目,中药房面积基本达标,增添了不锈钢药架、药柜,不锈钢调剂台以及大功率的空调,提高了服务能力。

八、加强新技术开发力度,促进与乡村医师的联系

发挥中医龙头作用,推动全县中医事业快速发展,强化中医药适宜技术在乡村二级的推广工作,广泛联系尊重乡村医生,在全县农村卫生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医院领导和中层班子成员与会员乡村医生共叙卫生发展大计和友谊。尊重农民病友,协助抓好乡村医生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工作,免费为乡、村中医医生医药知识的培训、进修、协助强化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中的中医药功能,提供医疗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在11月15日举办了全县肝病专题知识培训班,参加人员全县乡镇卫生院长、乡村医师,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乡村医师中推广应用,使广大群众享受更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开展了院前急救,熟练应用中医,中西结合的方法和技能,对急诊病例24小时应诊、出诊、抢救、治疗和组织转诊,具备应对突发事件,并接受上级部门派遣紧急医疗队的能力。中药饮片、中成药供应能够满足临床需要。开展血、尿、便常规及生化、细菌检验,X线检查、心电、超声、内窥镜检查等。

九、积极推广中药适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