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口腔医生接诊量【五篇】

时间:2023-06-12 08:1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口腔医生接诊量范文第1篇关键词:口腔科消毒隔离医院感染管理【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59-02随着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的诊疗技术、设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口腔医生接诊量【五篇】,供大家参考。

口腔医生接诊量【五篇】

口腔医生接诊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口腔科 消毒隔离 医院感染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59-02

随着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新的诊疗技术、设备、材料广泛用于临床,且口腔设备构造复杂,器械种类繁多,给清洗和消毒带来一定难度,所以口腔科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是预防和控制经血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薄弱环节,由于口腔诊疗操作大多数都是在患者口腔内进行,操作中牙科器械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口腔组织等接触频繁,许多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都可通过此途径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切断其经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手的传播途径,做好门诊口腔科的消毒隔离工作,加强和规范诊疗过程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尤为重要。

1 口腔科医院感染的因素

1.1 环境污染。口腔门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患者咳嗽喷出的飞沫,口腔治疗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修复义齿打磨的粉末等都可造成环境污染,据调查统计,口腔诊室的空气合格率仅为61.4%[1]。

1.2 口腔医疗器械污染。口腔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复杂可直接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如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根管治疗器械、牙挺、凿子、牙周洁治器、牙颌模型等,尤其是高速涡轮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被患者的唾液、血液污染,由于手机及其附件存在着复杂的腔隙和难以探入的管道,在钻完牙齿后会产生一种回吸力,将患者的唾液、血液吸进机头,而造成口腔诊疗中的交叉感染。

1.3 医务人员手污染。在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是传播口腔感染的重要载体,为了减少手的病原微生物,降低感染率,最好的手段是洗手,洗手是阻断医务人员经口腔专科导致传播疾病的关键环节。

1.4 消毒灭菌不规范。口腔科医疗器械构造复杂,种类繁多,消毒难度大,若消毒剂选择不当、消毒液浓度不合适、消毒时间达不到要求,都成为口腔科的医院内感染因素。

1.5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因口腔科的特殊性,医患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医务人员个人防护不到位,感染机会增加。

2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2.1 诊室环境的消毒及防护。每天诊疗前、下班后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拭综合治疗台面及其配套设施一次,湿式清扫地面,有明显污染的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液随时拖净地面,每周诊室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洁、消毒,每月对物体表面进行抽样菌检的测。

2.2 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口腔科门诊属高危诊区,进入患者口腔内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灭菌”,要求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接触患者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每月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与效果进行检测,灭菌设备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确保消毒、灭菌的合格,口腔科器械的消毒灭菌应按去污清洗干燥包装灭菌的程序进行。高速涡轮手机是口腔门诊使用最多、污染最严重的医疗器械,其内部消毒较难,因此在每个患者使用后需将手机继续运转20~30s,以排出水和气,同时也能将进入轴承、气路和水路的污染物自然排除。用于口腔内操作的高速手机部件和低速手机部件,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2.3 认真落实洗手制度。美国疾病预防中心(CDC)根据多年的研究实践证实,手卫生是最有效易行的控制流行病传播和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多年来CDC对医务人员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手卫生条例对控制和预防传染病在医院内的交叉感染起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科室制定了工作人员洗手制度,要求医护人员每次诊疗前后必须严格“六步法”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所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是预防医源叉感染关键的一环。

2.4 口腔科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及洗手要求。为了保护医患双方,防止交叉感染,口腔科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穿防护衣服戴防护镜,做到安全诊疗,治疗过程中避免戴污染手套去拿无菌物品,尽量使用脚控开关调节治疗椅。诊治患者前后或直接接触可能被血液、唾液、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手套为保护患者不受手上携带的微生物污染提供了一道安全的屏障,但是,即使带上手套,污染仍有可能发生。如化学液体、含石油的乳液可能导致手套老化或渗漏,另现有的手套仍存在质量差异,约有2.9%的手套存在针尖状微孔,据统计20分钟内一个微孔可通过19000个细菌。因此手套应与洗手相辅使用而不是代替洗手,脱手套后严格洗手十分必要。如果同一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手套最好每小时更换一次。

2.5 规范消毒灭菌各项操作程序。诊疗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消毒隔离规章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中的各类消毒液、无菌容器严格按要求定期更换。

2.6 医疗废物的管理。一次性使用的物品一人一用一弃,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如锐利污物放入锐器做好与污物盒,感染性废物放入黄色垃圾袋内,集中无害化处理,并做好污物管理员的交接、登记、签名,防止一次性物品流入社会,造成危害。

3 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3.1 加强人员的培训。定期对科室全体人员医院进行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对控制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以国家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并且每季进行一次院内感染知识的考核,只有认真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才能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

3.2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度的不断完善是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前提,我院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并根据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使之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3 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院感办每月对口腔科的消毒、灭菌质量等工作进行相关的监测,如物体表面、无菌物品、工作人员手表的细菌培养结果、紫外线消毒等,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科室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做好整改措施,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在口腔诊疗工作中,被患者的血液、牙体切割组织污染的口腔诊疗器械是造成血源性疾病传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据有关资料表明HBV的传播在口腔科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因此,加强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室有效杜绝交叉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经过几年的整改与规范,门诊口腔科人员对消毒隔离观念发生了质的改变,提高了防护意识,主动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消毒隔离工作走上规范化,护理三级质控检查,各项消毒工作指标均达到要求,院感办对本科医护人员的手、物表、灭菌器械、空气监测合格率达100%,消毒隔离工作。

口腔医生接诊量范文第2篇

1口腔科门诊医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

1.1口腔门诊环境污染。口腔科门诊患者集中场所,狭小空间聚集数量较多的人员。容易发生医院内感染。空气污染较重。就诊患者咳嗽喷出飞沫。修牙时高速涡轮手机,洁净牙齿洁牙机的水雾混有患者血液、唾液,修复义齿打磨的粉尘是构成空气污染的因素。

1.2口腔治疗自身特点。口腔科治疗操作范围限定在口内进行。口腔内唾液、血液是多种病原体的载体,例如HBV,HIV等,口腔门诊患者中,多数口腔粘膜因病变原因及治疗操作因素完整性破坏。导致高度易感性,易于受到病原体侵袭。

1.3医护本人操作时个人防护措施不严格。在诊疗操作时,医护人员消毒隔离意识不强,接触患者诊疗器械,消毒不严格,手套没有一人一次一用或应用一次性手套。医护人员的手就成为医院感染的媒介,这些极容易造成感染的传播和病毒扩散。

1.4口腔医疗器械污染。口腔科器械多种多样,种类繁多,形状复杂可以直接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操作过程中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高速涡轮手机在使用过程中。手机附件包括机头、机头内的涡轮腔、水管道等,存在复杂的腔隙和管道。钻完牙齿后产生回吸力,将患者的唾液、血液吸进机头内腔中,消毒不彻底会导致口腔治疗中的交叉感染。根管治疗器械、拔牙钳、牙挺、凿子、手术刀、牙颌模型和正畸治疗器械等也是传染疾病工具。洁牙手柄,高速涡轮手机、口腔科门诊应用最多,污染最重的医疗器械,内部难以消毒,治疗后将水汽开关关闭,冲洗1分钟。在使用2%戊二醛棉球将钻头残垢擦掉,管口喷入牙科手机清洁剂,袋装封口注明日期。高温灭菌消毒。

2预防及控制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措施

2.1门诊诊室空气消毒。切断空气传播途径是消毒,每天保持空气流通,用湿式清洁,避免菌尘飞扬,做好诊室清洁卫生,每天使用紫外线室内空气消毒2次,每次30分钟后开窗通风。诊室的工作台、手柄开关、痰盂地板应用有效氯含量5克/升速效净擦拭或消毒两次。

2.2做好隔离措施。慢性传染病不能通过问诊或口腔检查确定,因此按照标准预防原则,假定每位患者有血源性传播感染性疾病,在诊治过程中严格防止交叉感染原则进行。

2.3做好口腔科医护人员感染预防。医护人员定期健康体检,每3~6个月进行胸部X线检查,肝功能检查和经血传播病原抗体检测。便于及时发现感染及动态观察健康状况。定期检测医护人员手和鼻咽部带菌检测,避免成为感染患者的传染源。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指标阴性者进行疫苗接种。疑有被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针头,立即注射抗乙型肝炎疫苗,提高保护率。整个口腔诊疗操作过程中戴手套和口罩,防止在操作过程中患者唾液溅入口咽部和手的皮肤破损处。防止在诊疗操作过程中手被锐器刺伤,用过的针头等锐器进行无害化处理。口腔科就诊患者,诊疗操作过程中,采集有关病史和必要检查,了解患者的其他健康情况。妊娠期牙科工作人员尽可能避免和风疹、麻疹、疱疹、肝炎患者接触,戴手套、口罩和保护眼睛。

2.4口腔科器械消毒灭菌。用过的非一次性口腔器械按照消毒、清洗、灭菌、程序处理、各类车针、扩大器、拔髓针、洁牙器小器械使用天使用2%戊二醛浸泡30分钟,使用清水擦干。探针、镊子、拔牙钳、剪刀、持针器等用过后有效氯500毫升浸泡30分钟,消毒后,毁形装入黄色塑料袋装入密封桶放置,制定部门回收无害化处理。

2.5预防措施。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可靠、操作方便、对环境无污染,是目前口腔科器械灭菌切实可行办法。我院口腔科临床使用后污染手机、吸唾液、车针、扩大针需要压力蒸汽灭菌135度,作用10分钟后器械上附着细菌被杀灭。检测指标合格。

3讨论

口腔医生接诊量范文第3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93

口腔科是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之一,医院感染控制是对医患双方的双向控制。口腔科的诊疗操作大多数都是在口腔内进行,操作中的牙科器械与患者血液、唾液、口腔组织频繁接触,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可以经此途径造成交叉感染。在口腔诊疗中发生医源性感染不但给患者增加不必的痛苦和负担,也使口腔医生成为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

本文通过找出口腔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建立健全制度,只有增强医护人员安全防患意识,强化无菌观念,加强器械消毒灭菌,减少诊疗环境污染等相应对策,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患安全。制度健全、管理到位、措施得力,口腔门诊医院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医院感染因素

环境污染:口腔诊室是集检查、诊断、治疗为一体的空间,一室几张综合治疗台,诊疗空间小、人流量大、通风不足。高速涡轮手机、超声洁牙机、牙钻等在高速旋转时所产生大量气溶胶、飞沫,未经消毒的修复体打磨、调合、牙洁后机械抛光等所产生的碎屑或固有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可在1分钟内散发细菌1000CFU(菌落计数)[1],对病室的空气、物体表面造成很大的污染。

器械及材料污染:①诊疗器械的污染:口腔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螺旋体等,器械进入患者口腔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唾液,同时也可被诊室环境、医务人员手的污染而导致器械污染。②诊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不彻底:口腔科器械种类多、结构复杂、缝隙较多、使用频率多、污染严重,如手机、吸唾器、水气枪等内部存有大量的有机物,更难清除,如不用酶洗剂和超声清洗机对器械进行清洗,很难保证器械清洗彻底。③一次性物品及用具不合格:如果不把好一次性消毒灭菌物的进货关、无菌操作关、储存关、使用后的处理关,物品进货不合格或进货后的几个关卡中造成污染,也可以发生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防护意识不强:①手卫生观念不强:医务人员给患者诊疗时时有不戴手套,每诊治一患者也不换手套并洗手或手消毒;
诊疗前、脱手套后不洗手或手消毒。有资料表明,手是造成医院感染最直接的传播途径,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30%。据报道我国大中型医院中,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相对较低(40%~50%)[2],口腔科卫生洗手合格率70.3%~87.9%,医生操作前后未按规定洗手,带有血液、唾液的手反复进入患者的口腔,污染消毒物品与器械,极易引起患者间,甚至是医生与患者间的交叉感染[3]。②戴口罩不规范,未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高速旋转的手机及超声洁牙机使用时,将含有血液、唾液及其他感染性的碎屑向口周飞溅,不戴护目镜或面罩防护,可喷溅或污染医务人员的眼结膜、口、鼻黏膜,通过皮肤、黏膜吸收而感染;
医生操作与患者距离较近,这些气雾集中口周60.96~90.44cm,正是医生呼吸的范围内,可通过防护不严的口罩进入呼吸道内或不戴口罩是直接进入呼吸道内。③锐器伤害:口腔科使用的锐器器械种类较多,锐器伤发生的概率较大,医务人员可被患者血液或唾液污染的口腔锐器不慎刺破皮肤,而导致感染机会增多。有资料报道,在口腔锐器伤害中,伤害概率顺序依次为探针、医用针头、车针、扩大针、玻璃。

管理对策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组织落实: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要求,建立健全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成了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定期对口腔科的医务人员进行院感知识培训,使医务人员树立牢固的控制观念。

改善诊疗环境,减少传播机会:改善诊疗环境,使牙科综合治疗台的净使用面积≥6cm2,综合治疗台间距≥1.9m。注意诊疗室的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天两次自然通风,每次≥1小时,以带走空气中的微生物、气溶胶等;
每天诊疗前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2次,每次至少1小时,以降低空气病原微生物的浓度。

加强诊疗器械的消毒管理:严格遵守器械消毒灭菌程序,正确使用多酶洗制剂及超声清洗机。所有口腔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应按照“去污染-清洗-酶洗-冲洗-消毒或灭菌”的程序进行。耐高温高压的器械按标准包装后,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凡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所有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要求。

加强一次性物品的管理:按正规渠道进货,严格把好“三证”和“三期”,必须有设备科统一购进;
储存在离地面高度20~25cm、离墙5~10cm、距天花板50cm的无菌物品柜里,在有效期内正确使用,不能重复使用一次性消毒灭菌物品;
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进行分类收集、运送、储存、交接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执行标准预防,提高防护能力:从患者的病史及部分检查中不能完全判断病人是否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传染性疾病,都把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或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都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的观念,都要加强防护,采取预防隔离措施。

做好监测:使用中的含氯消毒剂现配现用,使用前监测合格才能使用。紫外线消毒进行日常监测,每半年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1次,强度不能<70μw/cm2;
新灯管强度必须>90μw/cm2。消毒灭菌物品、物表、空气、医务人员手微生物污染监测,每季度最少1次;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包化学监测、每锅工艺监测、每周1次生物监测,以达到各种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 卢爱工,李莉莉,刘东玲,李爱华.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90-192.

口腔医生接诊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口腔科;
质量管理;
院内交叉感染

多种疾病的传播途径都是唾液、血液,在口腔科疾病的治疗中,患者口腔中的唾液、血液会接触到医护人员的手套(手)和治疗器械,对之造成污染,不注意防范的情况下,进行下一例患者治疗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1],因此,为了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必须加强口腔科临床质量管理,对治疗环境、医护人员、治疗器械及诊疗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做到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有效地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2,3]。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慈溪市龙山医院口腔科收治患者的诊疗资料,分析加强口腔科临床质量管理,对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3月在浙江省慈溪市龙山医院口腔科就诊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各60例。男74例,女46例;
平均年龄为(31.15±20.05)岁。观察组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
平均年龄为(30.00±21.10)岁。对照组患者中,男37例,女23例;
平均年龄为(31.25±19.15)岁。120例患者中包括龋病、牙齿发育异常、牙体损伤、牙髓病、牙周疾病、口腔黏膜病患者等,由于不同的疾病接受治疗。两组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质量管理模式,对口腔科患者进行诊疗。(2)观察组临床质量管理方法:在传统的临床质量管理模式基础上,加强管理力度,口腔科患者就诊过程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候诊、诊断、治疗,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关键之一是分隔开三个过程的区域,对于候诊区域要保持室内卫生,对地面和空气进行定时消毒杀菌。诊断区域是造成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因素,对患者进行病症诊断时,患者会接触检查器械及检查座椅等,由于患者具有流动性,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污染物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因此对诊断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消毒杀菌措施,保证诊断室设施及空气清洁,每日用紫外线对空气及物体表面照射杀菌,采用消毒液擦拭治疗台面、座椅及受污染的地面,定期清洁空调过滤网,及时通风换气,消除治疗中可能发生交叉感染的危险,是避免交叉感染的一项重要方式。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加强对医院口腔科的管理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需要口腔科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防护意识外,还需要了解并掌握无菌操作、消毒隔离等专业知识,并根据考核结果制订奖惩措施,发挥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使之在提高工作技能的同时,对患者投入更多的责任意识,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及及诊疗过程的满意度。口腔科医护人员进行临床操作时,必须戴医用口罩、帽子和手套,做好预防感染工作,对有感染危险的治疗操作需戴防护眼镜,例如有血液溅出和(或)唾液气雾污染等,定期整理物品,及时更换工作服,必须穿领式工作衣,避免内衣外露,使用的调拌纸、头帽、口腔盘、三用枪头必须是一次性的,避免污染,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时预防处理患者可能发生的咳嗽、喷嚏等对环境的污染,操作结束后及时洗手消毒。必须每天对口腔科候诊、诊断、治疗区域的地面、窗台、诊断桌的擦拭、消毒,对治疗器械必须每周进行擦拭、消毒,机套按时更换、清洗,出现意外情况,例如有血迹和(或)弄湿需要立即更换,对患者用过的痰盂血迹、痰渍等及时清理、消毒,进行口腔检查、治疗操作时,必须使用一次性的口腔包、一次性的漱口杯及一次性的注射器,对使用后的锐利器械按照规定放在装锐利器械盒子里,其余使用过的物品放入医疗垃圾袋内。严格按照《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对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口腔科所用设备和器械进行加强消毒管理,由于口腔科医疗器械的种类多种多样,构造较复杂,导致消毒难度增大,如果消毒不彻底或消毒方法选择不合适,则可能造成院内交叉感染。因此,加强口腔科设备和器械的消毒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完善的医疗器械消毒规章制度,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对非一次性用品使用后需要用水冲洗干净后再用消毒水浸泡,浸泡后在采用超声波振荡清洗机清洗,然后再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方法进行杀菌消毒。

1.3评价方法

十分满意:患者评分达到90分以上;
满意:80~90分;
不满意:80分以下。患者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测量结果资料使用(χ±s)表示,两组之间差异的比较使用t检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率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率为0.00%,对照组患者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率为8.33%,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3.33%,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3.1对降低感染率的影响

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多方面加强管理,切实做到有效降低口腔科疾病感染率,保证医疗质量。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患者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郭秀芹、黄朝辉等人研究结果相似[4,5],这说明加强临床质量管理对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率至关重要的作用,保证了患者安全。

3.2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临床质量管理的加强不仅仅体现在诊疗技术质量上,亦体现在医护人员对院内交叉感染的预防观念的加强。预防院内交叉感染需要口腔科医护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防护意识外,还需要了解并掌握无菌操作、消毒隔离等专业知识,并根据考核结果制订奖惩措施,发挥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使之在提高工作技能的同时,对患者投入更多的责任意识,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及诊疗过程的满意度。综上所述,加强口腔科临床质量管理,对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具有较好的作用,有效降低了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永,贾丽英,贾鹏.加强口腔科管理,预防院内交叉感染[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7(11):309-310.

[2]邹丽华.新形势下现代医院感染管理策略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0,11(16):19-20.

[3]XiWei,XIWEI.ProfessorandDirector,DepartmentofConservativeDentistry&
Endodontics,GuanghuaSchoolofStomatology[J].EndodTopics,2015,32(13):111-112.

[4]黄朝辉,张利珍,王艳.口腔科门诊急诊手术交叉感染的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28(17):6904-6905.

口腔医生接诊量范文第5篇

1 存在问题

1.1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

口腔器械的有效消毒与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十分重要的环节,对控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毒(HIV)血液传播尤为重要,且口腔科器械种类繁多,使用频繁,污染严重,一些器械价格昂贵,大多不能做到一次性使用。正是由于这些特点,目前,我国口腔器械消毒现状不理想,口腔器械消毒灭菌中存在诸多问题。

1.1.1 器械清洗不规范 诊疗器械清洗是消毒流程的第一步,是控制感染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常常被忽略。清洗不仅能减少器械上的污秽和部分微生物,还可防止黏液、凝块堵塞管腔,为进一步灭菌处理作好准备。牙科手机、洁齿器等器械内部有复杂的腔隙和难以探入的管道,只用手工清洗效果有限,只能洗净表面,无法彻底清洗手机内部,需要加酶洗液清洗。对结构复杂、缝隙多的器械,还应采用超声清洗。有研究表明,清洗后待消毒的口腔器械残留血阳性检出率达到4.23%。

1.1.2 消毒灭菌方法选择错误 目前国内用于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消毒剂浸泡、干热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微波消毒、甲醛熏蒸、紫外线照射、臭氧消毒等。一些口腔门诊选择2%戊二醛消毒剂对牙科手机进行表面擦拭消毒。戴青等2005年调查北京293家医院口腔器械的消毒方式,发现分别有38.22%、42.32%、48.85%的医院采用化学消毒剂擦拭或者浸泡的方法对牙科高速手机、低速手机、洁牙机头进行消毒。温宪芹等调查山东省口腔手机、车针的消毒灭菌方式和消毒效果,发现部分医院口腔科用戊二醛浸泡的手机和用75%的乙醇浸泡车针均检出需氧菌、厌氧菌和霉菌。蒋艳华等检测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的手机有45.45%细菌检测阳性。其他用新洁尔灭、乙醇和洗必泰、碘酒、碘伏擦拭或甲醛熏蒸法等对牙钻手机消毒的方法也被证明是错误的。武迎宏等报道化学灭菌剂处理后的器械TT型肝炎病毒仍保持阳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占11.25%,2.65%无菌检查不合格。内部结构复杂的牙科器械无论选用那种消毒剂都只能处理机械表面,无法清除器械内部的黏液、血液及螺旋凹槽内的附着物,这些污染物可通过再次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气体和水流被释放出来造成感染。另有报道,一些口腔门诊用紫外线消毒器对手机进行消毒。实际上,紫外线根本不能穿透到手机内部,无法起到灭菌作用。

1.1.3 化学消毒剂使用不规范 盛放消毒剂的容器密封性能差,溶液容易挥发,放置时间长或反复使用,浓度下降,影响消毒效果。一些医院用化学消毒剂进行车针浸泡灭菌时,未控制灭菌时间,未对开始消毒灭菌的时间进行标记,有些还中途加入待消毒的物品,需要时随时取用。消毒液配置不使用量杯,随意性大,配置后的消毒药不贴配置标签,不按规定时间更换消毒液。

1.1.4 设备配备不足 院方对口腔器械消毒认识不足,口腔器械消毒灭菌专用设备配置没有普及。牙科手机、洁齿器、压力灭菌器等医疗器械配备不足。赵进奎在对58家口腔门诊医疗用品消毒灭菌现状调查中发现,只有31.03%的单位拥有压力蒸汽灭菌器,10.34%的单位配有超声清洗机,有89.19%的医师手机数量不能满足接诊要求,最多时一把手机一天用于20个以上的病人,达不到一人一用一灭菌的要求。

1.1.5 器械物品管理混乱 作者在日常检查中经常发现,一些口腔门诊没有专门存放消毒灭菌器械物品的场所,消毒灭菌后的器械物品摆放在诊疗区内,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有不少医师喜欢把灭菌后的器械物品放在牙椅旁的抽屉内,而且与一些未消毒物品混放。

1.1.6 不重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消毒灭菌方法、消毒灭菌时间、温度、压力、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时间等,只有通过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才能确定。但目前,我国很多医院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开展不理想。黄甲清等在桂林市口腔诊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的调查中发现,有64%的口腔诊疗机构未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许多医院在该项监测工作中存在监测周期长、监测内容不全面、没有监测报告或者监测记录,离规范要求有一定距离。据报道一些医院的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流于形式,有为了应付检查而突击补课等现象存在。

1.2 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不强,对消毒工作不重视

我国仍然存在重治轻防的问题,很少把治疗口腔疾病与预防其他传染病联系起来,合理有效的消毒容易被忽视。一些医务人员消毒灭菌技术知识欠缺,不能合理选择和使用现有消毒技术。很多口腔门诊未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未经过消毒知识培训,消毒知识缺乏,只重视医疗操作而忽视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在口腔治疗中,医护人员手是传播口腔感染的重要载体。有些医师看病之前不洗手,看完病之后直接用污染的手书写病历和处方;
有的洗手不规范,洗手后不擦干即诊治下一个病人;
有的医师虽然戴手套,只注意对自身保护,脱下手套后不洗手;
有的医师借口病人太多不愿意洗手。医护人员操作时不戴口罩、帽子、手套,使用牙科手机时也不戴护目镜,忽视自身防护。

1.3 布局流程不合理,设备设施不完备

一些口腔门诊的生活区与工作区不分,器械清洗消毒区设在诊疗区域内,未建立集中消毒点。黄甲清等调查桂林市只有40%的口腔门诊设置了口腔器械清洗消毒室,有很多诊所消毒设备配备不全,清洗消毒室“三区”划分模糊,器械的清洗、消毒、无菌物品的存放不能有效分隔,容易导致二次污染。诊疗场所洗手设施不够或采用的手触式水龙头。一些口腔门诊候诊区就设在诊室内,很容易受到污染,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

1.4 诊疗环境污染

口腔门诊是病人集中就医的场所,使用汽枪、水枪、高速涡轮手机时,均可引起血液、唾液、牙体切割组织的飞溅,有时雾点可喷出60 cm,高速手机造成的气雾可在1 min内散发细菌1000 cfu,其中95%的微粒直径<5 μm,诊疗室环境空气、物品均可被污染,口腔诊室空气微生物超标占Ⅲ类科室之首。有人调查桂林市72家口腔诊疗机构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情况,合格率分别只有13.92%、72.22%。口腔治疗椅水系统的微生物污染严重,由于涡轮手机在停止转动瞬间,机头部位呈负压状态,可导致口腔中的血液、唾液、微生物等回吸入手机与管道内,再次使用时回吸物可以随转头喷出的水雾进入另一个病人的口腔内造成回吸感染,据报道管道水细菌可达3×105 cfu/mL,并形成生物膜。抽查沈阳市口腔治疗椅的水系统样品微生物污染状况,有77.27%的水样品超标。

1.5 人员配备不合理

很多医院护士配备达不到《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有关口腔门诊医、护人员配备的比例要求,配备较少,医生操作时,往往无护士在旁配合,导致医生频繁接触的方盘、灯开关、钻头等物体表面的严重污染。

2 对策与措施

2.1 完善口腔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制

医疗机构应该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根据口腔诊疗服务的特点,制定各项具体的口腔诊疗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成立科室消毒隔离管理小组,设专人负责消毒管理工作,所有消毒灭菌人员必须经过正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落实岗位责任制。

2.2 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水平

加强对口腔科医务人员消毒灭菌知识、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对新进医务人员及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消毒灭菌的方法,了解影响消毒灭菌质量的因素及使用消毒灭菌时的注意事项等。基本概念培训要全面、系统,专业水平培训要针对性,对工人主要培训打扫卫生、洗手、垃圾分装等基本知识;
对护士重点培训无菌操作、消毒灭菌常识及监测;
对医师关键是培训无菌操作知识。

2.3 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

针对一些医护人员法律、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首先必须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传染病防治、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生物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提高医护人员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水平;
同时,注重培养医院各类工作人员的良好的职业素质,把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与人才培养、优秀评级、奖惩制度等挂钩。

2.4 加强口腔门诊硬件设施改造,合理布局诊疗流程

按照口腔诊疗和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需要,加大对不合理的硬件设施、布局流程改造的投入,按规范要求建立布局流程合理的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强化集中消毒,增加洗手设施。

2.5 规范诊疗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

为提高消毒灭菌效率,器械使用后首先必须及时清洗。采取有效清洗方式如流动水手工刷洗、机械清洗、加酶洗液清洗、超声清洗等,清洗后应把器械擦干或烘干。器械消毒应根据口腔诊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及材质特点,遵循消毒灭菌的基本原则,选择安全可靠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对内部结构复杂的牙钻手机应采取压力灭菌的方式进行灭菌。

2.6 强化消毒灭菌效果自身监测,增强医院感染预警能力

消毒灭菌物品是否合格,必须通过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才能确定。应定期对口腔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灭菌设备和使用中消毒剂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确保消毒、灭菌合格。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应经常化、制度化,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医院感染预警能力。2.7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规范操作流程

口腔科医务人员的手是直接接触传播口腔医院感染的主渠道,应养成戴手套和洗手的习惯;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治疗过程中避免戴着污染手套去拿无菌物品,尽量使用脚控开关调节治疗椅,对于照明灯开关使用一次性覆盖物。每次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及时踩脚闸冲洗管腔30 s

,减少回吸污染。全面推行一名护士配合一名医生进行诊疗过程的“四手操作”,以保障医生无菌操作的有效执行。

2.8 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加强个人防护

由于从病人的病史及检查中不能可靠地判断是否感染了HBV、HIV或其他血源传播性疾病,因此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树立把任何病人的血液及污染有血液的物品都认为具有潜在感染危险的观念,加强自我防护的意识。在口腔治疗过程中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及配戴防护镜,诊治每一位病人后认真洗手。器械清洗消毒人员、医疗废物处置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尤其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口腔诊疗服务过程导致医源性感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完善消毒隔离制度,规范消毒管理无菌操作,提高医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水平,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探索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已成为各级卫生部门的紧迫问题。

3 参考文献

[1]张芳,叶发明,周楠,等.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13-814.

[2]金成.口腔科器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污染的检测\.中国保健,2008,16(18):909-910.

[3]黄雁虹,江勇,贺佩兰.口腔科消毒灭菌效果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分析\.现代医院,2008,8(1):113-115.

[4]刘东玲,卢爱工,王玉铃,等.口腔医院感染的研究进展\.现代护理,2007,13(19):1859-1860.[5]钟立丽.口腔科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外健康文摘,2008,4:61-62.

[6]黄金梅,焦若萍,余小华,等.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中外医疗,2008,1:106-108.

[7]玛依努尔,张景,田丽,等.对有效控制口腔交叉感染管理的探讨\.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11):1316.

[8]张蕾,肖莉,李正明.不同清洗方法对牙科手机使用性能的影响\.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6):362.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北京:中华医学出版社,2005.

[10]张英英.桐乡市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残留血检测\.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5):569-570.

[11]张天夫,李荡.医院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吉林医学,2008,29(15):1312-1313.

[12]戴青,邓小虹,韩永成,等.北京市各级医院口腔器械消毒方式调查\.北京口腔医学,2007,15(1):21-23.

[13]温宪芹,孟蔚,陈璐,等.2005年山东省部分医院牙科手机、车针消毒灭菌方式及效果调查\.预防医学论坛,2007,13(4):319 -320.

[14]蒋艳华,蒋礼福.个体牙科门诊口腔器械消毒卫生监督管理问题探讨\.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6,13(2):100-102.

[15]Cerevich I,Dubin R.Cunha B.Dental instrument and device sten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practices.J Hosp Infect.1996,32:295.

[16]武迎宏,邓小虹,罗薇,等.临床口腔器械灭菌方法比较\.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3):200-201.

[17]李洁,倪龙兴.牙科高速手机可能成为交叉感染的中介物\.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5,22(5):290-292.

[18]赵进奎.口腔门诊医疗用品消毒灭菌现状调查\.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6):646-647.

[19]吴友农,雷晓青,杨聚才.牙科高速手机两种消毒方法效果的细菌学评价\.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1998,8(1):27.

[20]金迎春,唐立英.口腔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2,13(4):31-32.[21]李宗麟,张淑芬,王云波,等.口腔医疗器械消毒方法调查及消毒效果动态观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5): 546 -548.

[22]黄甲清,胡婷婷,蒋就喜,等.桂林市口腔诊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调查\.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5):687-688.

[23]涂启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6个不相适应的问题\.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1):58-59.

[24]陈宁庆.当前消毒工作面临的挑战\.中国消毒学杂志,1991,8(4):38.

[25]潘丽杰,王晓莉.朝阳市医院口腔科消毒灭菌效果调查与监测报告\.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0):122.

[26]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2版.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5:840.

[27]卢爱工,李莉莉,刘东玲,等.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2):190-192.

[28]张敬党、李继耀,李清,等.沈阳市医院空气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中国消毒杂志,2004,21(4):254.

[29]郭瑞章,刘保池.医务人员职业性暴露HIV的对策\.世界急危重症病医学杂志,2004,1(5):344-346.

[30]白丽娜,单良,张敬党,等.口腔医疗机构医院感染及微生物污染现状调查\.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9):1880-1882.

[31]刘振声.医院感染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721.

[32]张特,魏银花.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522-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