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五篇】

时间:2023-06-12 10:50: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范文第1篇[关键词]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者简介]沈克慧(1972—),女,管理学博士,江西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公司战略、风险预警。(江西南昌330077)本文系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五篇】,供大家参考。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五篇】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重大政策;
社会稳定;
风险评估

[作者简介]沈克慧(1972—),女,管理学博士,江西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公司战略、风险预警。(江西南昌 330077)

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重点课题“构建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研究”(主持人:高玫,编号:1222)的阶段性成果。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政府在政策制定和社会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机制,其意义在于对政策出台后可能出现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先期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政府进行决策和实施政策的主要依据。通过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政策实施的前置程序,做到重大政策出台前有风险评估、实施后有责任追究,以实现从被动求稳到主动维稳的转变。作为当前一个新的加强社会管理的载体,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还存在若干法律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本文借助于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试图对重大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系统进行理论研究,期望能为政策决策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提供理论支持。

一、重大政策风险评估系统研究目的、意义和基本程序

(一)重大政策风险评估系统研究目的

当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各地开发力度不断加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被挤压在一个相对有限的时空背景下进行。现代风险已经彻底改变了现在、过去和未来的关系,不再是过去决定现在,而是未来的风险决定我们今天的选择[1]。政府必须不断出台新的政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也加大了社会稳定的不确定性。因此重大政策出台,应对其所带来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适当评估。同时,重大政策在制定过程中人为因素很多,具有难以估计的复杂性,因此在对重大政策研究过程中进行分类应当区分可控和不可控风险,本文研究所探讨的是可控的重大政策风险。

(二)重大政策风险评估系统研究意义

重大政策要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研究,这就需要通过建立一整套科学有序的评估方法,从源头上规避、预防、降低以及控制和应对可能产生的不稳定因素,提高应对社会风险的防范能力。从而及时预警因考虑不周全而侵害部分公民或集团的合法权益,获得群众对重大政策的理解与支持,降低改革中的阻力,确保改革稳定发展。

本文试图运用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建立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构,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使得风险评估法更加直观、更易于操作。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通过事先对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程度进行分析预测、研判以及评估,及时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问题,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防范化解,为确保重大政策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安全保障,保证社会运行在稳定有序的轨道上,进而防止严重危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局面出现。

(三)重大政策风险评估系统研究基本程序

重大政策风险评估系统研究程序是基于管理学中的风险管理理论,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将对重大政策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进行分类、判断以及归类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

2、制定风险评估方案

由评估责任主体(重大决策拟定部门、政策起草部门、项目申报部门、改革牵头部门以及工作实施部门)负责制定评估方案,包括具体组织形式、时间安排、工作方法以及具体措施。

3、广泛征求意见

评估主体按照评估方案,就拟定重大政策进行公告、公示或者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听证会、论证会等多种形式来征求各方意见。并将意见进行归纳、整理作为进行风险评估的第一手资料。

4、风险估测

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邀请主管理部门、执行部门、相关专家等组成风险评估小组,对所收集的风险资料加以分析。同时,根据风险成因、潜在威胁以及如何化解矛盾等问题,进行风险规避。经过严格的审查报批程序和周密的判断以及科学研究论证,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大小,这是风险的定量过程。

5、风险评价

用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去衡量风险的程度,以便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和处理的程度。衡量是否适应大多数群众的利益需求,是否得到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是否可能引发较大的不稳定事件,以及是否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

二、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系统研究

风险研究最早运用于项目工程管理。受20世纪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安全进行评估预警思潮的启发,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逐步形成。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推出了一系列预警系统侦测经济安全,比如美国的“美国商情指数”(哈佛指数)、法国的“景气政策信号制度”、日本的“日本景气警告指数”等。

国内学者对社会稳定风险指标的研究源于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成立的社会指标预警课题组,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提出包括经济指标、生活质量指标、社会问题指标、主观指标四大类,40多个主客观具体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宋林飞(1989)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为包括收入稳定性、贫富分化、失业、通货膨胀、腐败、社会治安、突发事件等7大类40多个指标构成的“社会监测与报警指标体系”[2]。朱庆芳(1992)提出由40多个指标构成的“社会综合报警指标体系”。仇立平(2002)负责的上海课题组提出由17个方面7 0多个具体指标构成的“社会稳定指标体系”。阎耀军(2004)提出6大类55个指标构成的预警系统。陈远章(2008)设计了一套涵盖社会公平、社会秩序、社会安全和社会舆情四个方面的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综合国内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得出几点结论。其一,目前在重大政策中有涉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面的研究,但其研究侧重于经济和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方面影响的研究,对重大政策引发民众冲突的社会风险因素研究方面不够深入和系统(童星,2010),重大政策拟定部门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包括“政策执行偏差”、“合法利益受侵害”、“较大规模的失业”、“社区解体”、“弱势群体对社会问题的态度”四个方面[3]。其二,重大政策社会风险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杨琳等,2010),包括“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应急制度不完善[4]”导致的社会风险发生后恶性循环,引发出更大的社会风险;
“技术支撑体系”没有或者较少建立,导致缺乏理论指导和媒体监督,致使相关管理人员不够重视潜在社会风险的发生。其三,指标体系的建立具有广泛和全面的特点。但条目过多,却导致社会监测困难。评价指标体系适用性差,缺乏普遍性,操作实施困难,不具备常规性和抽样性的特点,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归纳已有的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和相应的管理状态来建立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见图1)。

(一)建立社会稳定风险因素测量指标

为使社会稳定风险进行综合评估更加直观、更易于操作,应先通过建立社会稳定风险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甄选出来的敏感指标组成的一种测量社会危机现象及其运行过程的指标体系”。一般来说,指标通常是用该地区公众对政治形势、社会发展不平、经济发展速度、社会经济政策等影响和制约个体行为的因素的估计、推测和判断为基础综合编制而成的。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包含“政策执行偏差”、“合法利益受侵害”、“较大规模的失业”、“社区解体”、“弱势群体对社会问题的态度”。这五个定性指标之下,根据陈远章的“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又分别建立了18个社会稳定风险因素测量指标(见表1),着力于从全社会的宏观角度来考察重大政策的存在对社会带来的贡献与影响,从而降低社会风险,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探索重大政策前置评估,进行科学、系统地研究,使其具有有效的操作性,同时,也改变了以往的评估指标不够科学性和系统性,在事实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建立相应的管理状态测量指标

政府部门相应的管理状态构成,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各级部门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意识,并因为重视民意而及时化解矛盾。这部分内容包括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应急机制、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为二级指标。根据陈伟珂等“执行过程风险指标”建立了6个三级管理状态测量指标(见表2)。

三、建立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模型

通过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将上述的各级指标赋予权重值后起先无量纲化后得到社会稳定风险程度指标,并根据指标大小来进行适度控制。根据图1和表1,建立下列社会风险预警评估模型:

ESRij=X1W1+X2W2+……+XnWn (1)

ESDi=ESR1jW1j (2)

ESRij为二级指标评价值, ESDi为一级指标评价值,X代表无量纲值, W代表社会风险预期各级指标权重,n为各级指标序号。通过上述公式测量出各级指标权重,并予以社会风险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比风险等级予以相对应的风险识别。

上述指标权重是信息化水平评价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和准确性,权重采用既反映决策者主观意志的主观权重,又反映决策客观数据的客观权重的组合权重。各层次的评价指标确定后,采用了在专家咨询法(Delphi),请有关专家对每个定性指标打分,并对不同等级的得分系数求加权平均数。定性指标在不同等级上的分值系数分别为:强1.0、较强0.8、中0.6、较弱0.4、弱0.2。定性指标则是通过对熟悉重大政策对社会风险影响的专家、政府官员等的调查得到的统计结果。在此基础上的层次分析法(AHP),对不同层次的各个指标进行赋权。在建立判断矩阵时运用专家咨询法对进行两量指标进行比较并赋值,权重的确定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思路。通过对每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单因素评价可以得到隶属关系矩阵,它反映了某一、二级指标在各个指标上对各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情况,某一级指标的隶属情况分析就需要对二级指标的单因素评价结果进行综合。

四、应用前景

重大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建立在与之相类似的科学理论、方法及技术手段基础之上,通过事先对重大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程度进行分析预测、研判评估,及时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问题,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防范化解,为确保重大事项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安全保障,保证社会运行在稳定与秩序的轨道上,从而防止严重危及社会稳定的局面出现。盲目决策,制定出台的政策、措施不科学、不合理、不符合群众的期待等此类问题,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通过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为决策设置一道“刚性门槛”,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尽可能减少因决策失误给社会稳定带来的冲击。

[参考文献]

[1] (英)安东尼·吉登斯,赵旭东、方文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三联书店,1998 .

[2]宋林飞.中国社会风险预警系统设计[J].社会学(人大复印资料)2000,(1).

[3]童星.公共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J].学习与实践,2010,(9).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范文第2篇

一、实施原则

1、属地管理。局属各单位负责领导、组织、实施各自管辖范围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2、各负其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批准、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和归口评估的要求,各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和所涉及主要范围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3、科学评估。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按照规范程序,全面深入分析,科学预测评估,准确把握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平衡点,准确研判社会稳定风险及可控程度,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努力促进经济发展、群众受益、社会稳定。

4、发扬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最大限度地反映和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妥善协调利益关系,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二、重点领域

围绕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点项目、重大改革及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和问题,积极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重点在以下领域进行深化。

环境保护收费标准的制定和调整;
可能造成环境改变或较大污染物排放的项目建设;
环境投诉处理等。

三、主要内容

围绕评估事项可能存在的社会稳定风险,开展安全性、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等评估工作,分析、评估不稳定隐患和问题以及风险程度和可控程度。

1、安全性评估。是否存在可能引发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是否存在影响社会稳定的其他隐患;
是否有相应的预测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
是否有化解矛盾的对策措施。

2、合法性评估。是否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是否符合党的政策;
是否符合中央和省市县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法律政策依据是否充分;
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3、合理性评估。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是否兼顾群众的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
是否兼顾各方面利益群体的不同诉求;
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4、可行性评估。是否征求了群众意见和组织开展了前期宣传工作;
是否符合大多数群众的意愿;
是否能保障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
是否确保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出台的时机是否成熟;
是否会导致相关行业、相邻地区群众的攀比。

四、评估程序

1、责任部门自评。决策提出部门、政策建议部门、项目报审部门(单位)、改革牵头部门、工作实施部门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直接责任部门,应在提出决策和政策建议、报审项目、启动改革、开展工作之前对所涉事项范围、人群等组织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部门按以下步骤实施评估:①制定评估方案。成立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在广泛征求基层及有关方面意见建议和了解掌握评估事项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把握评估重点,制定评估方案,适时组织评估;
②缜密分析预测。围绕评估事项的安全性、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等进行全面分析评估,特别要对因实施评估事项可能引发的矛盾冲突及所涉及的人员数量、范围和激烈程度作出分析预测;
③形成评估报告。结合各方收集掌握的情况,研究作出总体评估结论,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明确评估事项基本情况、社会稳定风险预测情况及化解风险工作预案等内容。同时,将评估报告决策建议、政策草案、项目报告、改革方案、工作规划一并提交主管部门审查,需逐级审核确认的应逐级提交。

2、主管部门审查。主管部门从法律法规、政策、维稳工作等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对评估报告涉及的相关不稳定情况和问题,认真调查核实,深入分析研究,向决策者提交审查意见并提出相关工作建议。审查工作中,可邀请纪检监察、法制、政研、维稳、及有关部门参加。

3、决策机构作出决定。党委、政府和有权作出决定的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对评估事项作出实施、部分实施、暂缓实施、不实施的决定,并及时将决定情况和相关要求反馈主管部门。

4、履行备案手续。主管部门在将决定情况和相关要求反馈责任部门前,要将评估报告及决定情况等相关材料送同级党委维稳办备案。同级党委维稳办要把评估事项列为维稳工作关注对象,跟踪了解,掌握动态,督促落实维稳措施。

5、落实维稳措施。主管部门和责任部门要严格执行评估决定和要求,制定和落实化解社会稳定风险工作预案,切实做好群众工作,严防的发生。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遇有重大问题,主管部门要及时与同级党委维稳办沟通,以便研究跟进措施,有效调控稳定风险。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负责人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事项实施的前置程序和必要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要坚持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严格考核奖惩。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范文第3篇

一、房屋征收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内涵及其成因

房屋征收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即政府在执行房屋征收决策,实施房屋征收过程中给人民群众生活、生产、财产等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各个方面造成负面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房屋征收对征收范围内的人群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两点:一是导致被征收人失去收益性物业、宅基地及住宅,并带来原有生活方式和邻里关系的改变,心理上容易产生失落感、剥夺感。二是不同时间之间、不同区域之问的不同补偿标准和方式,有可能引起被征收人相互攀比,心理上也会不平衡。由此采取上访、留置原地拒绝搬迁、暴力对抗甚至群体示威等形式阻碍房屋征收工作,造成社会不稳定。

引发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房屋征收的强制性。房屋征收是政府行为,是在给予被征收人公平合理补偿的前提下,政府强制性要求相对人让渡物权、实现公共利益的行为,不以被征收人自愿为条件。二是被征收人补偿的期望值过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房价不断上涨,不同区位房屋价值相差显著等因素,被征收人对房屋升值的预期增强,要价和附带条件越来越高,虽然在目前的房屋征收补偿标准下,被征收人最终实际收益较大,但与其不断增加的要求和欲望相比,补偿往往难以满足。三是房屋征收带来的破坏性。房屋被征收搬迁时,被征收人原有生活模式会受到影响,一部分有收益的生产资料将会丧失,致使收入来源减少,同时教育、医疗保健等福利设施及服务短期内将有可能变化,社会关系网解体。这种破坏性将影响被征收人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四是补偿不公平、程序不到位、工作不细致、补偿费不能按时拨付等其他原因都可能诱发社会稳定风险。

二、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

实施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合法性。主要看实施房屋征收,是否符合《征收条例》规定的6种公共利益情形;
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专项规划;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旧城区改建,是否已纳入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二是科学性。主要看征收补偿方案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是否反映大多数群众的意愿;
是否兼顾群众的现实和长远利益,保证被征收人居住条件有改善,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
是否遵循决策民主、程序正当、公平补偿、结果公开的原则。三是可行性。主要分析评价建设项目是否经过严格的审批、核准、备案的法定程序;
是否经过严谨科学的可行性研究论证;
是否考虑地方财政能力和大多数群众的承受能力等制约因素;
征收补偿方案是否切实可行;
房屋征收实施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
房屋征收补偿政策是否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严密性,并与前已实施、周边地区和相关政策(如征地拆迁)基本协调一致,不会导致相关地区、行业和群众的互相攀比。四是可控性。主要是研判该项目的实施,是否会引发较大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事件;
群众有何较强烈要求;
是否有相应有效的风险化解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并将风险妥善控制在预测范围内;
是否存在其他社会不稳定隐患等。

三、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程序

实施房屋征收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应严格执行以下6个方面的程序:一是制定评估方案。对房屋征收需要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应由评估责任主体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成立专门的评估小组,根据评估的要求、原则和评估事项的特点,认真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具体内容、方法步骤和时限要求,保证评估工作有效开展。二是广泛听取意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利益各方的意见,特别是要听取被征收人的意见和建议。对专业性较强的评估事项,还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组织群众代表和专家进行听证论证。三是分析研判预测风险。在全面收集和掌握情况信息基础上,对被评估事项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所涉及的人员、范围和剧烈程度进行稳定风险分析预测和等级评估。矛盾化解部门、风险处置部门、维稳部门应积极参与,必要时可以吸收有关利益方参与研判,通过分析研判预测风险,统一思想、增进共识、消除分歧。四是作出评估结论。对已评估的房屋征收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由评估小组形成评估报告,根据社会稳定风险大小和可控程度提出评估意见,评估责任主体部门或单位对评估报告进行审核,作出可以实施、暂缓实施或不予实施的评估结论。五是制定风险化解方案。对经评估决定实施的事项,落实解决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措施;
对经评估决定暂缓或暂不实施的事项,及时研究对策,化解矛盾,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实施;
对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急需实施但又容易引发矛盾冲突的事项,落实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做好群众工作。六是跟踪督查督办。对经过评估后付诸实施的房屋征收重大决策、项目和事项,有关责任部门、单位要全程跟踪掌握稳定风险化解和维稳预案落实情况,并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要及时研究、调整和完善维稳措施,确保将各类不稳定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范文第4篇

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于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措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是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各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并把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评体系。

充分把握参考依据。一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合法性。主要看重大事项的制定实施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否有充足的政策、法律依据;
所涉及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是否界定准确,调整、调节的依据是否合法,是否符合规定的议事决策程序。二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合理性。主要看重大事项的制定实施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是否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兼顾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
是否按照程序经过严格的审查审批,是否考虑到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因素,是否有具体、详实的方案和完善的配套措施,是否会给其他地方、其他行业、其他群众带来负面影响,是否会引发较大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事件;
对可能出现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问题有无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三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科学性。主要看在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过程中,出台政策或进行决策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遵循科学方法,是否违背科学规律等。

认真遵守工作程序。各级党委和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相关程序。一般说来,大体可分为六个程序。一是责任部门先期自行评估。决策作出部门、政策提出部门、项目报审部门(单位)、改革牵头部门、工作实施部门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直接责任部门,应在提出决策和开展工作之前对决策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适时性等先期自行组织评估。二是主管部门进行审查。责任部门自行评估后形成《自评报告》,送主管部门审定。主管部门可邀请维稳、法制等有关部门以及重大事项直接责任部门参与评估。三是主管部门确定实施意见。主管部门根据评估情况,将重大事项涉及的相关情况形成《综合评估报告》。该报告应对评估事项提出实施、部分实施、调整实施、暂缓实施、不实施等意见。四是维稳部门进行备案。主管部门综合评估完成后,在将评估意见反馈责任部门之前应把评估报告送同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备案。五是责任部门落实措施。在重大事项出台实施后,责任主体根据分析评估情况,严格落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稳定的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六是维稳部门和主管部门进行跟踪督导。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主管部门应指定监管部门全程跟踪了解,及时掌握动态信息,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稳定;
风险评估;
风险矩阵图;
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4)05-0091-06

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内涵及其程序

(一)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内涵

正如辩证唯物主义所指出:任何社会过程与社会结构的存在都非偶然因素作用的结果,它的生成、演化等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基层社会稳定风险的发生及其作用的发挥同样并非神秘不可测,它是可以预测的[1]。由于风险评估具有测量社会结构、监测社会目标、预测社会发展的功能,以及具有统计性、计量性、时间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有助于从源头上消除不稳定因素和隐患,从而减少各种损失。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2]实质上是对特定区域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和隐患的概率以及损失程度与安全指标进行对照分析及衡量评判,确定风险水平,以此为依据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使评估对象的风险达到可容许水平,最终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共安全。

(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大部分,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流程图

1. 评估准备。风险评估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制定评估方案、描述评估区域和工作保障与动员等三个方面,具体说明如下:

(1)制定评估方案。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包括风险评估的范围、工作机制、实施程序、经费预算等。其基本要求:一是细化评估范围。结合各自职责和工作实际,明确风险评估的工作对象和范围,细化各项工作任务。二是建立工作机制。成立风险评估组织机构,落实领导责任和承办责任。可依托有关专家或专业机构开展工作。三是制定实施程序。包括制定风险评估的工作流程、评估模板、表格、评估报告样式等,细化具体的工作方法和操作程序。四是编制经费预算。根据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要求,编制经费预算,并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经费支持。

(2)描述评估区域。一是搜集、整理相关信息。通过走访群众、问卷调查、民意测评、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获得直接信息,或者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和专业机构、公开渠道等收集间接信息,以便了解评估对象的基本情况,为风险评估提供必要的信息准备。二是对所要评估的区域进行描述。通过标准化表格(见表1),准确、全面地描述所要评估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教育、基础设施、自然生态等,为风险分析提供基础性信息。

表1 风险评估基本信息描述示例

(3)工作保障与动员。一是做好风险评估保障工作,包括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和处置过程中所必须的人、财、物以及技术等各方面的资源保障。二是在风险评估工作开始前要进行动员和培训,让参与单位和参与人员掌握评估的流程和方法,明确任务和责任。

2.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3]是发现、认可并记录风险的过程。风险识别过程包括识别那些可能对目标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源、影响范围、事件原因和潜在隐患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从而生成一个全面的风险列表。

(1)风险识别的对象。风险识别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风险类别。针对某一种类的事件或者某一区域,分析、列举、细化此类事件或该区域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二是风险原因。分析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各种原因,包括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政策原因、历史原因、管理原因、技术原因等。三是风险机理。分析不同风险源发生作用的机理即风险源是通过何种途径、如何导致不利后果发生的。四是风险发生的时间、地点。分析不同风险发生和产生影响的时间、地点,确定风险发生及其影响的重点区域和时间段。五是风险影响对象。分析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可能产生的客观损失和主观影响,受风险影响的对象和影响方式。

(2)风险识别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询问与交流、现场检查、查阅有关记录、头脑风暴法、流程图法、系统分析法、德尔菲法、情景分析法、风险类别列举法、历史个例排序法、综合推断法等。

(3)风险识别的程序。一是形成风险清单。根据事先确定的风险列表,对比、分析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详细记录当地的风险识别情况,形成一个全面的风险清单,确定风险源及其可能的影响。二是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已经形成的风险清单为基础,考虑风险发生可能的原因和可能的结果,在对风险进行筛选、排除的基础上确定潜在的风险处置措施。三是制定风险识别表。通过列出风险列表、分析排查风险源、分析风险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影响的形式、影响的对象),制定详细的风险识别表(见表2)。

表2 风险识别表示例

3. 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根据风险类型、所获得的信息和风险评估结果使用的目的,对识别出的风险采用定性、半定量、定量以及几种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涉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确定风险水平,从而为风险评价和风险处置提供支持。风险分析宜从导致风险的原因、风险固有属性和分析区域的风险承受能力(脆弱性)、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进行。风险承受能力包括系统自身承受能力和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等。风险控制能力包括常态管理水平、应急管理水平、宣传教育培训及其他。

4.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包括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与预先设定的风险准则相比较,或者在各种风险分析结果之间进行比较,确定不同风险的重要程度和可接受水平。

(1)风险比较与排序。风险评价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后果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多维度综合判断,确定各类各级风险的重要程度和可接受水平。

(2)编制具有风险优先级的风险列表。根据风险比较与排序的结果,形成具有优先级的风险列表,为进一步的风险处置提供指导。

5. 风险处置。风险处置是以风险等级为依据,根据对威胁来源、受害者脆弱性、现有控制措施有效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明确对不同的风险如何控制和管理,确定管理的优先等级和风险处置策略,提出具体的风险处置措施和工作建议。

(1)风险处置的原则。风险处置不仅要考虑风险水平和风险处置能力,而且还要考虑风险处置的成本―收益问题,实现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安全的目的。

(2)风险处置的手段。风险处置的主要手段包括风险保留、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规避等。风险保留是指决定自己承担风险;
风险降低是指采取预防措施,尽量消除不稳定因素或者隐患,防止或者减少损失的发生;
风险转移是指通过法律、协议、保险或其他途径向他人转移损失;
风险规避是指通过避免卷入某种风险状况或撤离某种风险状况的行动,规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6. 风险沟通、监测和更新。风险沟通、风险监测和更新贯穿在风险管理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和阶段。风险沟通是指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就有关风险因素信息的沟通,是对所有风险在信息来源和流向的动态过程的把握。

(1)风险沟通。不同主体对风险的感知不同,要在政府组织内部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还必须加强政府、技术专家、社会组织、媒体和公众之间的交流,建立面向社会、多方参与的风险管理模式。

(2)风险监测和更新。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持续过程,要对管理过程和结果及时进行跟踪、沟通与反馈,定期按要求更新评估内容。

二、基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一)风险矩阵图法

在实地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所要评估的社会稳定风险采用风险评估矩阵图法对风险进行评估,即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二个维度展开对风险高低的评判,具体步骤如下:

1. 风险场景描述。确定要分析的风险之后,必须设计一个场景作为风险分析的出发点。场景必须对事件做出非常明确并足够详细的描述,才能在此基础上对发生可能性及后果做出最精确和可靠的估计。

2. 可能性分析。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或者概率估计通常采用5级制分类进行描述和量度:1为基本不可能;
2为较不可能;
3为可能;
4为较可能;
5为很可能。可能性分析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客观概率估计,是指应用客观概率对事件风险进行估计,利用相关历史数据来识别那些已经发生的事件或情况,借此推断出它们未来发生的可能性;
二是利用故障树和事件树等技术来预测可能性;
三是主观概率估计,是指系统化和结构化地利用专家观点来估计可能性。

3. 后果分析。通过假设特定事件、情况或环境已经出现,后果分析可以确定风险影响的性质和类型。某一事件可能产生一系列不同严重程度的影响,也可能影响一系列目标和不同利益相关者。在明确环境信息时,就应当确定所需要分析的后果和受影响的利益相关者。

(1)设定损失参数。后果分析可以有包括从结果的简单描述到制定详细的数量模型等多种形式。在此仅考虑风险事件对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四个领域带来损失,每一领域设置相应的损失参数。

(2)确定临界值。为了对损失后果进行分级,在确定损失参数的基础上,需要对每一损失参数设定临界值。与发生可能性相同,也采用5级制分类来给予描述和度量:1为很小;
2为小;
3为一般;
4为大;
5为很大。临界值确定过程中,需要参考现有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规范性文件等,结合分析区域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到所分析区域的脆弱性(风险承受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同时尽可能地让多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部门的实践工作人员参与其中,以确保临界值设定的合理性。

4. 计算损失后果。每个损失参数的损失值计算是风险分析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所以该步骤尤其应该吸收不同领域的专家参与,以共同得出可靠的结论。风险事件对人员、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四个领域所造成的损害,必须通过估算来确定每一个参数的预期损失程度,从而进一步确定每个参数的损失等级,然后通过加权汇总得出总损失值。

5. 确定风险水平。风险估计是对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后果进行赋值的过程。风险估计要考虑成本、收益、利益相关者的利害关系以及其他因素。

(1)确定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发生可能性等级(横坐标)和风险后果等级(纵坐标),形成风险评估矩阵图(参见图2)。在风险可能性分析和后果分析的基础上,依据风险矩阵图,划分并确定风险等级。此处采用4级制,并分别用四种不同颜色表示,即绿色表示风险等级为低,黄色表示风险等级为中,橙色表示风险等级为高,红色表示风险等级为极高。通过相关指标综合评价,确定风险级别,为明确风险需要控制提供依据,并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级。

图2 风险评估矩阵图

(2)制定风险分析表。将风险描述、可能性等级、后果等级、风险级别、处置策略、现有措施、牵头部门、评估日期等列在同一张风险登记表中(参见表3)。

表3 风险分析表示例

(二)基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在参考有关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的基础下[4,5],结合我国基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文化习俗,构建如图3所示的基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两个方面进行构建,它为两层指标体系,第一层为主要因素集,第二层为细化指标集。

(1)可能性指标。风险发生可能性指标包括社会环境子指标集、经济环境子指标集、政治环境子指标集和价值观子指标集。风险发生可能性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值均采用5级制计分法即根据指标值的大小分设5个值:10、20、30、40和50。

各子指标内涵如下:一是社会环境子指标集。包括当地治安状况、近10年发生重大纠纷的次数、闲散人口比例,民风习俗(比如民风是否淳朴、团结程度、好斗状况等)等4项指标。该指标主要考察和反映当地社会稳定状况。二是经济环境子指标集。在经济环境子指标集中可分为个人经济保障指标(当地人均收入、贫困率、双方贫富差距)和社会经济保障指标(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社会保障完备状况)。其中,当地人均收入、贫富差距、当地政府的财政状况、社会保障完备状况等反映当地居民生活状况和社会发展状况,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据相关研究表明,矛盾与冲突发生的数量与民众富裕程度成反比即当地民众越富裕,则发生纠纷冲突就越少。三是政治环境子指标集。包括干部清廉指数和案件变化情况(统计5年),主要反映当地干部清廉程度和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并间接反映民众对当地政府的信任程度和当地社会矛盾激烈程度。四是价值观子指标集。价值观子指标集包括对国家政策的满意度(比如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冲突双方对当地政府的信任程度、对对方政府和群众的信任程度、法律意识。价值性子指标集是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甚至的潜在诱因。

依据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并结合专家判断,对上述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和数值,然后按照公式(1)确定其社会稳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1)

其中,Vi表示第i项指标被赋予的分值,Wi为第i项指标被赋予的权重。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值均采用5级制计分法即根据指标值的大小分设5个值:10、20、30、40和50,此时V0=50。这样通过(1)式就可以计算该地区社会稳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相应的,把社会稳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划分为5个等级即0~0.2为基本不可能(1),0.2~0.4较不可能(2),0.4~0.6为可能(3),0.6~0.8为较可能(4),0.8~1为很可能(5)。

(2)后果损失程度指标。后果损失程度指标包括人员损失子指标集、经济损失子指标集、社会损失子指标集和自然环境损失子指标集等四类子指标集。表4中各指标临界值按5级制进行确定:1为很小,2为小,3为一般,4为大,5为很大。

为简便起见,因矛盾纠纷而可能引发对人员、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等造成损失程度的确定方法为:通过估算来确定每一指标的预期损失规模,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个指标的损失等级,然后通过简单的加总得出总的损失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2)

其中,n0为损失指标个数总和。

三、案例分析――广西西林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一)广西西林县基本概况

西林县位于广西自治区最西端,全县面积3020平方公里,总人口15.4万。由于该县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民族成分复杂,有壮、汉、苗、瑶、彝、布依、仡佬、毛南等15个民族,并且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0%以上;
移民多,库区移民占全县总人口的10%;
“三大纠纷”比较突出,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导致的山林、土地和水利纠纷(简称“三大纠纷”)迅速增多,由此引发的冲突事件占全县冲突事件的80%以上,因此西林县社会和谐稳定面临巨大的压力。

依据笔者在西林县调研获取的数据,采用所建立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模型对西林县的社会稳定状况进行整体评估。上述各指标的临界值界定参见笔者的研究成果[6]。

(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分析

对西林县社会矛盾冲突发生的可能性评价赋值并按照公式(1)计算的可能性大小为:0.78;
其后果损失程度评价参见表4赋值并按照公式(2)计算后果损失程度为:3.51;
由此绘出如下风险矩阵图:

图4 西林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矩阵图

通过图4可以判断西林县社会矛盾纠纷引发冲突的社会稳定风险处于高位状态,因此建议西林县党委和县政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尽快落实专人重点排查因库区移民纠纷和“三大纠纷”等所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采取有实效的化解办法,达到从源头上消除矛盾和隐患,以防止群体冲突事件的发生。

四、结语

针对当前基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普遍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情况,本文首先运用风险理论设计了一套反映基层社会稳定状况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直观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矩阵图模型。随后采用所建立的风险评估模型对西林县社会稳定风险状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是与实际情况相符的。近些年来,西林县随着库区移民的增加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因利益纠纷而产生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急剧增加,政府维稳压力巨大。另外,案例分析也表明基于风险矩阵图法的社会稳定评估模型是有效的和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刘泽照,王慧佳,黄 杰.基于政策执行的基层政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606.

[2]杨 雄,刘 程.加强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刻不容缓[J].探索与争鸣,2010(10):32.

[3]范道津,陈伟珂.风险管理理论与工具[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58.

[4]宋林飞.中国社会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运行[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