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妇幼保健范文第1篇关键词:妇幼保健绩效分配考核中图分类号:C9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246-01绩效考核是现代组织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它是一种周期性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公共卫生妇幼保健【五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公共卫生妇幼保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妇幼保健 绩效 分配 考核
中图分类号:C9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246-01
绩效考核是现代组织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它是一种周期性检讨与评估职工工作表现的管理系统,是指主管或相关人员对职工的工作做系统的评价。有效的绩效考核,不仅能确定每位职工对单位的贡献力度,更可在整体上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的评估资料,同时可作为公平合理地酬赏职工的依据。
一、绩效考核的内涵
1.绩效考核的概念。绩效也称业绩、成效等,反映的是人们从事某一活动所产生的成就和效果。
绩效考核通常也称为业绩考评或“考绩”,是针对单位中每个职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职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单位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它是单位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单位管理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业绩考评的目的是通过考核提高每个个体的效率,最终实现单位的目标。
2.绩效考核的特点: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
3.绩效考核的意义:一是有利于人事决策;二是确定合理的薪酬水平;三是便于上下级沟通和交流。
绩效考核主要服务于管理和发展两个方面,目的是增强单位的运行效率、提高职工的职业技能、推动单位的良性发展,最终使单位和职工共同受益。
二、绩效分配考核方案
结合医疗行业的特点,妇幼保健公共卫生财务绩效分析评价体系可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综合反映财务收支状况指标,如经费自给率;二是反映支出结构指标,如人员支出占事业支出比率、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比率等;三是反映偿债能力指标,如资产负债率等;四是反映发展能力指标,如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收支结余增长率等。在进行绩效分析评价时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财务指标与医疗指标的关系,同时避免科室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损害社会和患者利益的行为。
1.分配考核的内容:(1)医疗保健技术质量的考核:主要分为服务质量、医疗制度管理、妇幼保健管理、医疗安全、病案管理质量、护理质量、医院感染质量,其中医疗安全中的医疗事故、严重差错是最重要的质量考核标准,起一票否决作用。(2)工作量的考核:它包括门诊工作量,住院工作量。门诊工作量含门诊就诊人次、普通门诊、专家专科门诊次数。住院工作量包含病人周转率、治愈率、床位使用率、控制平均床日、降低住院日。保健部门的保健工作量。(3)医保工作考核:包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其内容包括费用核算,依据收费标准收费的真实性、准确性,医保结算,费用补偿等等。(4)成本考核:它是奖金发放的基础,体现绩效、兼顾成本,主要包括各科室的个人负担的工资、办公费、水电费、交通费、医疗用品支出、固定资产的折旧、房屋使用和维修等其他费用。(5)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包括乱收费、红包、私自介绍病员、院外检查、治疗、会诊,还包括因服务态度或工作责任心而引发的纠纷。其中收受红包一票否决。(6)国家政策执行情况的考核:包括药品使用的管理、财务收支两条线的执行与管理、对全市医疗机构《母婴保健法》执法检查工作、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工作、妇幼保健机构“三网监测”督导等妇幼保健业务工作的考核。
2.以社会效益为先,兼顾平均。可以把奖金分为社会效益奖、质量效益奖、经济效益奖三个部分,三个部分占奖金总额的权重依次为质量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这样既对职工精神文明建设和行政管理工作尽职尽责程度提出了要求;也强化了医护、保健人员的技术质量意识,同时激励职工努力为医院增加收入,节约成本,创造收益。
3.实行“科室二级分配”的方式。在科室内部进行再分配时,采用“二级分配的方法”。第一次分配在单位与科室之间进行,单位对完成工作量、创收高、业绩好的科室发放科室奖金。第二次分配则是科主任、护士长根据工作任务、岗位技术含量、表现优劣、贡献大小等量化指标,制定二次分配方案,对科室职工个人进行的再次分配,不得进行平均分配。
对政策性低利或政策性亏损的科室如:保健科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给予奖金保底等一些照顾性措施,以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4.科室收入计算方法。科室直接收入的项目,如床位费、挂号费、治疗费、手术费、输氧费、材料费、护理费等,100%直接列入科室收入。
科室间接收入的项目,如化验费、放射费、体检检查费等,按预定比例部分计入科室收入,如体检检查类收入,90%计入实施检查科室收入,10%计入保健科室收入;检验类收入,85%计入检验科室收入,15%计入临床开单科室收入;彩超、X光等放射、透视类收入,80%计入放射科室收入,20%计入临床开单科室。这是因为设备投入大的科室,技术水平就相对较高,收入也相对较大。为此,投入较大的项目,临床科室的分成收入比例就应该相对提高一些。
5.行政后勤及其他科室奖金核算办法。行政后勤科室包括:院办、健教信息科、医务科、护理部、医保办、财务科、收款处、总务科、采供科。
院平均奖=临床、医技、保健科室奖金总数/临床、医技、保健科室人数
院领导奖金=院平均奖×1.5
单位法人奖金=院平均奖×3
职能科主任奖金=院平均奖×1.2
行政后勤科室及其他科室奖金=院平均奖
6.成本控制与奖金挂钩。科室成本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固定费用采用定额管理,变动费用采用比率管理。对变动费用支出,可根据往年的消耗测算出一个基数比率。每月核算奖金时,凡支出超过基数10%以上的科室,如无正当理由,则加倍扣罚。这样可以控制科室可变费用的支出,促使各科室增收节支,提高单位净收入增长。
7.设立行风办。专门负责对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医风医德和规章制度遵守情况的监督,并聘请社会监督员。患者如果认为在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有重复检查、重复化验、多开药等方式增加患者不必要负担的行为,则可向行风办投诉,经调查情况属实的,被投诉者当年奖金为零。以此防止只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现象发生。
8.鼓励医生从事医疗研究。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竞争,医院科技人员的不断学习、创新,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医院必须鼓励医护人员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医疗技术,鼓励医生从事、参与医学研究,将理论和实践相联系,从实践中总结、创新出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不断取得技术的提高和进步。对此,单位对在学术领域取得研究成果的、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的医护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并在奖金分配考核时对其加分。
9.设立医德医风奖励金制度。一年发放一次,在一年中没有出现任何医德医风方面的问题(即被行风办查证属实的行为),没有违反单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记录的员工,在年终考核时发放医德医风奖励金,成绩优秀的可授予“医德医风标兵”称号。
10.跟踪反馈,不断改进。在新的奖金制度实施以后还必须建立有效的跟踪反馈机制,指派专人负责调查员工对新制度的接受程度、意见和建议,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和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奖金分配制度。
公共卫生妇幼保健范文第2篇
【摘要】妇幼卫生工作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妇女儿童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妇幼卫生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体系,它承担着占总人口2/3的妇女、儿童的保健任务,其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全县人口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要在新医改形势下继续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就得必须从实际出发,本文结合工作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妇幼保健 公共卫生 服务能力
妇幼卫生工作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妇女儿童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妇幼卫生作为公共卫生的重要体系,它承担着占总人口2/3的妇女、儿童的保健任务,其工作成效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全县人口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要在新医改形势下继续做好妇幼卫生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好信息平台,提高管理效率
建立全县妇幼保健电子监测信息平台是在新形势下提升妇幼保健系统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要抓住新医改机遇,积极争取政府专项投入,做好全县妇幼信息联网工作,健全首诊建卡、有查有管制度,对全县围产保健、儿童保健、产科接生、妇女病检查单位均纳入电子监测管理网络,尽量减少管理盲区,同时要把流动孕产妇的系统保健管理也纳入信息管理网络。通过改变妇幼卫生管理模式,使妇幼保健管理由静态经验管理转为动态科学管理,由结果管理变为过程管理,由事后管理变为事前管理,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风险创造条件。各乡镇卫生院要成立妇女保健科和儿童保健科,按规定设置房屋,配齐设备及工作人员,明确职责任务,专人负责。村级要明确一名乡村医生负责妇幼信息工作。各接产综合医院也要成立相应科室,明确专人负责,并做好与妇幼保健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配合与衔接。结合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县、乡妇幼微机信息管理,逐步实现县、乡、村三级妇幼信息网络直报。
二、落实考核及经费保障机制,强化政府责任
一是落实妇幼卫生目标考核机制。将妇幼卫生保健指标考核列入对乡镇卫生业务工作考核内容,列入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考核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妇幼保健领域的责任。妇幼保健服务与民生息息相关,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国家制定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同时强化了政府在医药卫生领域的责任,强化了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了公共卫生体系和网络,从而为加强和提高妇幼保健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要充分利用这一利好政策,着力发展妇幼保健事业,将全县的妇幼保健工作做实做深,做大做强,使占全县人口2/3的妇女儿童充分享受到新医改政策的阳光普惠。二是落实经费保障机制。政府应加大对妇幼卫生投入,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改善妇幼保健机构设施,落实专职妇幼保健人员经费。实施农村孕产妇分娩补助政策,有效落实贫困孕产妇、流动人口住院分娩费用负担,落实妇幼卫生人员培训经费,保证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的项目经费和妇女促进工程、优生促进工程的项目经费。
三、推进硬件及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一是推进基层妇幼保健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妇幼专职保健人员应相对固定,并保障其福利待遇,发挥其积极性,真正发挥三级网络网底的作用。实施基层妇幼人员素质提升工程,特别是加强对高危妊娠识别和处理能力及产科抢救能力培训。加强对在岗人员的进修与培训,重点选拔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接受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注重加强妇幼保健人才的定向培养,强化妇幼队伍专业技术培训,分层次分期完成对县、乡、村三级妇幼人员的培训及考试合格发证上岗工作。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增加编制,鼓励现有医疗人员学习妇幼保健知识,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二是推进产科质量建设。加强产科制度建设,开展产科质量检查,建立孕产妇抢救转诊绿色通道,整合综合性医院各科资源,建立危重孕产妇抢救专家组织,形成高效、有序、畅通的会诊、抢救、转诊机制。
三是抓好妇幼项目工作,适当拓展保健业务领域。认真落实目前实施的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工作,以项目带动妇幼保健工作的全面发展。在女职工保健、优生咨询、产前筛查、青春期保健、更年期保健、乳腺保健、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心理卫生、儿童营养及儿童五官保健的专业领域,迈出新步伐,走出新路子。
四、强化管理,确保工作质量
一是强化妇幼保健服务的管理。积极推行“全系统培训、全过程管理、全人群服务、全信息交换、全质量控制、全面创建规范门诊”的管理服务模式,提高妇幼保健质量。流动人口妇幼保健管理按照居住地管理原则,将孕产妇和适龄儿童纳入到所在乡镇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当中,确保流动孕产妇儿童能够享受与本地人群同等的保健服务。二是强化高危妊娠筛查的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是关键。重新修订高危妊娠分级管理标准,明确管理的医疗保健机构。三是强化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管理。进一步改善助产服务机构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条件,完善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对重症高危孕产妇实行专人专案追踪随访。四是强化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管理。按照《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涉及妇幼保健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深入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和“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持续改进和提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主动参与度。
公共卫生妇幼保健范文第3篇
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在认识上要站得高
做好妇幼卫生工作对保障妇女儿童身心健康,提高全民族人口素质有着重大的深远意义。她关系到社会的文明进步与经济发展;
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系到出生人口素质的高与低;
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安康与幸福。大家务必统一思想,高度重视。
第一做好妇幼卫生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程度集中反映在妇女儿童的生存状况上,妇幼卫生指标综合反映出当地人口总体的健康素质、生活质量及文明程度。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就是因为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卫生事业,把妇幼卫生事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好、抓实。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抓好妇幼卫生工作就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第二抓好妇幼卫生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妇女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发展妇幼卫生事业,抓好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保障妇女儿童的健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妇幼卫生状况改善,对于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推动家庭和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妇幼卫生状况的改善,比如孕产妇死亡率的降低,出生缺陷、儿童残疾、艾滋病发病率下降等,直接降低了社会发展成本,增加了人力资源的健康存量,对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作用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因此,抓好妇幼卫生工作,推动妇幼卫生事业发展,对我们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无疑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是根本要求所在。
第三抓好妇幼卫生工作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务院制定了《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年-年)》,在确定的6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中,妇幼卫生方面就占了3项,最近又增加了免费婚检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不难看出,落实妇幼卫生工作中的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对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一目标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妇幼卫生服务是减小城市与农村高收入人群和贫困人群利用卫生资源的差距,维护人民在享有卫生服务和卫生资源分配利用的公平性,确保每个家庭的安康与幸福的重要手段。
二、在重点上要把得准
今年的妇幼卫生工作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因此各级各部门务必结合实情,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力求创新、取得实效。刚才胡局长、黎局长、李院长已经讲得很清楚、很具体了,我认为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
一要突出抓好项目公平性和可及性。实施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大事。正是因为目前城乡医疗卫生包括妇幼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之间居民健康状况差距仍然明显的现状仍未根本改善,怎样使人民群众整体上享受到公平、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就需要努力贯彻实施惠及群众的优惠政策,循序渐进、不断地把工作做好、做实、做到位。因此,各级各部门要站在“为民办实事”的战略高度,把这件关系民生的大事办实办好,努力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加快实现我国政府承诺的千年发展目标。
公共卫生妇幼保健范文第4篇
第一条为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的规范化管理,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依据《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妇幼保健机构是由政府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公共卫生性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妇女儿童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专业机构。
第三条妇幼保健机构要遵循“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第四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妇幼保健机构的规划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功能与职责
第五条妇幼保健机构应坚持以群体保健工作为基础,面向基层、预防为主,为妇女儿童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在切实履行公共卫生职责的同时,开展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服务。
第六条妇幼保健机构提供以下公共卫生服务:
(一)完成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指令性任务。
(二)掌握本辖区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本辖区妇幼卫生工作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各项规章制度。
(三)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对本辖区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开展的妇幼卫生服务进行检查、考核与评价。
(四)负责指导和开展本辖区的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组织实施本辖区母婴保健技术培训,对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开展业务指导,并提供技术支持。
(五)负责本辖区孕产妇死亡、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出生缺陷监测、妇幼卫生服务及技术管理等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质量控制和汇总上报。
(六)开展妇女保健服务,包括青春期保健、婚前和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老年期保健。重点加强心理卫生咨询、营养指导、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等妇女常见病防治。
(七)开展儿童保健服务,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及学龄期保健,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对托幼园所卫生保健进行管理和业务指导。重点加强儿童早期综合发展、营养与喂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心理行为咨询、儿童疾病综合管理等儿童保健服务。
(八)开展妇幼卫生、生殖健康的应用性科学研究并组织推广适宜技术。
第七条妇幼保健机构提供以下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妇女儿童常见疾病诊治、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助产技术服务等,根据需要和条件,开展产前诊断、产科并发症处理、新生儿危重症抢救和治疗等。
第三章机构设置
第八条妇幼保健机构由政府设置,分省、市(地)、县三级。上级妇幼保健机构应承担对下级机构的技术指导、培训和检查等职责,协助下级机构开展技术服务。设区的市(地)级和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变动应征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意见。不得以租赁、买卖等形式改变妇幼保健机构所有权性质,保持妇幼保健机构的稳定。
第九条妇幼保健机构应根据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设置内部科室。保健科室包括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生殖健康科、健康教育科、信息管理科等。临床科室包括妇科、产科、儿科、新生儿科、计划生育科等,以及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医技科室。各地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增加或细化科室设置,原则上应与其所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责和基本医疗服务相适应。
第十条妇幼保健院(所、站)是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专有名称,原则上不能同时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名称,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不得使用该名称。
第十一条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具备与其职责任务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基本设备和服务能力。
第十二条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根据《母婴保健法》、《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从事婚前保健、产前诊断和遗传病诊断、助产技术、终止妊娠和结扎手术的妇幼保健机构要依法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
第四章人员配备与管理
第十三条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编制按《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落实。一般按人口的1:10,000配备,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区和大城市按人口的1:5,000配备;
人口稠密的地区按1:15,000配备。保健人员配备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级121-160人,市(地)级61-90人,县(区)级41-70人。临床人员按设立床位数,以1:1.7安排编制。卫生技术人员占总人数的75%-80%。
第十四条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须掌握母婴保健法律法规,具有法定执业资格。从事婚前保健、产前诊断和遗传病诊断、助产技术、终止妊娠和结扎手术服务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
第十五条妇幼保健机构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应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岗位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对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历教育、进修学习、短期培训班、学术活动等给予支持。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高素质人才。
第十六条妇幼保健机构应按照工作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建立专业人员聘用制度,引入竞争机制,严格岗位管理,实行绩效考核。
第五章制度建设
第十七条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建立健全以下规章制度:
(一)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制度,包括基层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工作例会、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孕产妇死亡评审、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妇幼保健工作质量定期检查、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和健康教育等制度。
(二)基本医疗管理制度按照临床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执行。
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根据工作开展情况不断健全、完善、细化其他规章制度。
第十八条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
第六章保障措施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母婴保健法》中设立母婴保健专项资金和发展妇幼卫生事业的要求,落实妇幼卫生工作经费,逐年增加对妇幼卫生事业的投入,对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支持。
第二十条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向社会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人员经费、公务费、培训费、健康教育费、业务费按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0〕17号)的规定,由同级财政预算,按标准定额落实。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安排业务经费,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二十一条为了保持妇幼保健队伍的稳定,对从事群体妇幼保健的工作人员根据工作任务与绩效考核结果给予补助。可实行岗位津贴制度,岗位津贴标准应高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津贴平均水平。对长期在妇幼保健机构从事群体保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坚持以业绩为主的原则,给予适当政策倾斜。
第二十二条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关于农村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若干意见》(财社〔*3〕14号)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卫生财政补助范围包括: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工作,必要的医疗服务,卫生事业发展建设。农村公共卫生经费主要实行项目管理。县级卫生部门按照国家确定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本项目及要求,合理确定项目实施所需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人员经费按照工作量核定,业务经费按照开展项目工作必需的材料、仪器、药品、交通、水电消耗等成本因素核定。目前不具备项目管理条件的地区和不适合按项目管理的工作,可以按照定员定额和项目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核定公共卫生经费。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妇幼卫生的专项救助制度,加大对贫困孕产妇和儿童的医疗救助力度,实现救助与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衔接。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的规范化建设,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诊疗常规和技术规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监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第二十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同级妇幼保健机构实施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妇幼保健机构评估和监督考核制度,定期进行监督评估和信息公示。
第二十六条应建立社会民主监督制度,定期收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并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考核妇幼保健机构和从业人员业绩的评定标准之一。
第二十七条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应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与评估,同时应接受上级妇幼保健机构的业务指导与评价。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公共卫生妇幼保健范文第5篇
1.1抽样调查在本校所在的三峡库区随机抽取12个乡镇卫生院、3个街道卫生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0个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然后在被抽取的20个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中各抽取妇幼保健人员1名,共20名。1.2问卷调查将自制的开放式问卷调查表分发给被抽取的20名妇幼工作人员,在知情同意下如实填写调查表,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工作的主要内容,岗位涉及能力等。发放问卷20份,收回20份,收回率100%。1.3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依托学校组建的“三峡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选聘保健院、医院、社区一线专家8名与学校专任教师5名共同组建妇幼保健专业建设委员会。然后分别深入基层社区,就未来职业岗位需求、知识能力、毕业生素质等方面进行调研。
2结果
2.1基本情况20名妇幼保健人员和专家深度访谈的基本情况见表1、表2。2.2岗位能力需求分析通过对20份问卷的统计、分析,结合专家深度访谈,总结出妇幼保健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涉及的岗位能力情况见表3。对表3涉及的岗位能力进行类属分析,得出基层社区妇幼保健人员应具备“临床诊疗、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人际沟通”四大岗位能力。2.3重构课程体系的思路根据“临床诊疗、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人际沟通”四大岗位能力需求,融入执业助理医师能力要求,按照“专业职业岗位———分析岗位任务———解析完成任务所需能力———分析能力所涵盖知识、技能和素质———找出对应课程———绪化课程模块———形成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构建逻辑,重构“基于岗位需求”的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妇幼保健方向)课程体系。2.4重构课程体系的路径与举措2.4.1重构课程体系按照新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形成由“人文素质与职业规划课程模块、公共卫生课程模块、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模块、临床诊疗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五个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5],新构课程体系突出了基层社区妇幼保健岗位公共能力的培养和医学人文素养的强化(见图1)。(1)整合优化原有课程。以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为依据,通过精简、融合、重组等方式整合优化原有课程结构,打破过去单科设置的学科体系,如将内、外、妇、儿等常用技能整合编写成《临床诊疗思维》、《岗前综合培训》,增加实训学时,缩短理论学时。新增《护理技能》、《基层预防保健及健康教育技术》等课程,适当压缩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技能及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形成以社区为基础的课程体系。(2)增设专业核心课程。妇幼卫生工作在“2015年人人享有生殖健康”[6]的全球奋斗目标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生殖健康服务主要包括孕前优生优育指导、孕产期保健及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科学育儿指导、妇幼营养评估与指导等,故需要增设《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基层妇幼保健技术》、《妇幼营养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社区妇幼保健的专业服务能力,使专业课教育与职业岗位技能培养紧密结合,以适应基层社区妇幼保健工作岗位的需求。(3)建立综合弹性课程。为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弹性学时或以选修方式,新增开了《医患沟通技巧》、《医德医风》、《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等课程,加强医学人文素养和人际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7],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能适应行业发展、职业变化和社会工作岗位需求。2.4.2搭建社区实践教学平台[8]专科临床专业(妇幼保健方向)主要培养面向基层农村、城乡社区群体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建立社区实践教学基地,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是课程建设的又一重点。依托学校组建的“重庆三峡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平台,建立以高笋塘、百安坝、周家坝等周边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社区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提供了平台,使学生尽早熟悉专业情景、感知职业氛围[9]。学生通过直接参与社区的实践,实现“基于工作过程”[10]的技能训练,改变原来只在医院实习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和妇幼保健服务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即能上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归宿感[11]。2.4.3加强教材建设教材是课程建设的载体,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12]。根据新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重新编写《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基层妇幼保健技术》、《健康教育技术》等教材。2.5新课程体系的特点2.5.1妇幼保健技能专业化新课程体系增设有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建立社区实践教学基地,采取“社区与学校、社区与临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尽早参加社区妇幼保健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妇幼保健专业服务技能,使学生的妇幼保健技能专业化。2.5.2公共卫生服务技能社区化新课程体系设置了以“社区”为基础、适应社区妇幼保健工作岗位需求的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公共卫生服务技能,达到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化的目的。2.5.3临床诊疗技能全科化新课程体系是培养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全科实用型、近距离上岗的综合性妇幼保健人才,设置有综合性实训课程,开展“床旁教学”,实现教学与临床“零距离”。使妇幼保健人员既能开展妇幼保健服务,又能诊治基层社区常见病、多发病,达到临床诊疗技能全科化,做好居民健康的“守门人”。2.5.4人际沟通技能高素质化新课程体系设置有“人文素质与职业规划课程模块”,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医患沟通、职业规划等综合技能[13],把学生培养成为岗位技能强、人文素质高和有发展后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