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图书馆社区志愿者【五篇】

时间:2023-06-12 11:4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第1篇[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项目化管理[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3-0009-05随着国内公共文化志愿者服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书馆社区志愿者【五篇】,供大家参考。

图书馆社区志愿者【五篇】

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志愿者服务;
项目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3-0009-05

随着国内公共文化志愿者服务的快速发展,最近几年参与图书馆服务的志愿者越来越多,有关图书馆志愿者活动的研究也在逐年增加,由于以高校学生为基础的志愿者实践更为丰富,有关探讨的侧重点更多集中在高校图书馆。业内对图书馆志愿者实践活动、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都有研究,但尚不深入,尤其是对图书馆专业领域的志愿者实践及理论探索较少。近几年文化部也大力倡导文化志愿者服务,相继推出2013年的“文化志愿者基层服务年”、2014年的“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2015年的“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建设年”系列主题活动。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志愿服务走在全国的前列,也是我国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必要从更专业的角度去深入探讨志愿者服务的发展和管理问题。我们通过《广东省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情况调查表》,对广东省18家公共图书馆的志愿者服务进行了全面调查,对图书馆志愿者的建立模式、管理方式、服务内容、存在的问题、发展的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对调查表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点带面,向大家展示广东省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现状,并就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提出我们的观点。

1 调查方法与调查数据分析

1.1 调查对象

本文以广东省11个地级市18个公共图书馆为调查对象。全省共有21个地级市,我们选取了11个地级市,这11个地级市涵盖了珠三角地区、潮汕地区、客家地区、粤东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18个公共图书馆中,省属公共图书馆1个;
珠三角地区市属公共图书馆8个;
深圳市公共图书馆6个,其中市属公共图书馆2个、区属公共图书馆4个;
其他地级市公共图书馆6个。总体上看本次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见表1)。

1.2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首先是向18家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其次是通过网站调查、文献查阅、实时参考咨询、公告信息、访问有关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网站、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有关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相关网页新闻报道[1]。对图书馆志愿者的建立模式、管理方式、服务内容、存在的问题、发展的问题等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提出我们的观点。

2 广东省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调查情况及分析

2.1 图书馆志愿者队伍的建立和管理模式

本次调查中,从建立方式来看,有2种:图书馆自建与志愿者组织合建。图书馆自建有9家,图书馆与志愿者组织合建也是9家(其中,共同管理有8家,志愿者组织独立管理有1家),各占50%。

图书馆志愿服务开展得顺利、服务项目多样与否,很大程度上和图书馆领导的支持有关,领导重视和支持,志愿服务开展就比较顺利和丰富。本次调查中,图书馆成立志愿者服务领导机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负责志愿者服务的招募、培训、管理工作的占88.89%,相反,有11.11%的图书馆没有成立志愿者服务小组,没有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没有对志愿者培训。从调查数据来看,有16家图书馆志愿服务是由馆领导、部门主任来负责管理,2家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是由志愿者组织独立管理(见表2)。

2.2 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主要内容及分析

2.2.1 常规服务内容。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主要内容,从调查数据来看,常规服务内容有阅览室管理、图书上架与图书整理、读者咨询与引导、阅览室文明巡视与督导、协助开展读者活动等工作,95%以上的图书馆都有这些志愿服务内容(见表3)。

这些服务内容对志愿者的专业性知识要求不高,只需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上岗服务。正因为如此,在简单的工作中,志愿者无法找到自身的价值感,容易引起他们的失落感,造成人员流失、人员变动大、队伍不稳定。例如南山图书馆从2011年3月起,来图书馆参加服务的志愿者达10 943人次,服务场次达1 111场,其中仅有6人服务超过50次。针对这种现象,图书馆在招募志愿者时候,可以提出相关要求,如文化水平、素质能力和能够持续服务的时间要求,同时还必须根据岗位的要求,制定岗位说明书,建立规范化服务手册,对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通过考试才能上岗服务。不管是图书馆自建的志愿者队伍还是公益机构输送的志愿者,严格把关是图书馆保证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

2.2.2 由志愿者主导的特色服务项目。本次调查中,有12个图书馆开展由具有专业资格的志愿者提供的特色服务,例如心理咨询、法律咨询和讲座沙龙等服务,占比是67%。另外,有8个图书馆开展由志愿者主导特色服务项目,占比是44%,例如:广东省立中山馆开展由具有专业资格的专家担任的讲座沙龙服务;
广州少儿图书馆与志愿者合作,开展了“剧汇星期六”“小云雀姐姐讲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讲座系列项目;
广州图书馆的“筑梦”系列青少年课堂,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志愿者组织策划,通过有趣的建筑模型及活动延伸形式,与小朋友分享建筑知识;
东莞图书馆的“市民空间”系列公益讲座、东莞学习中心公益课堂、莞芽俱乐部亲子故事会;
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的阅读实践区公益活动2014年举行了1 200场,喜阅365――亲子共读计划、深圳亲子共读经典公益大讲堂,2014年举办了45次;
深圳图书馆的视障公益影院、绘本半小时;
福田区图书馆的创意生活空间、少儿英语主题活动、绘本工厂活动;
宝安区图书馆的义务馆员星期书友会,2014年举办40场,受众1 200人次;
南山图书馆的心理咨询、法律咨询,星星点灯自闭症儿童悦读活动,每月一次,已举办30次,受众400人次。这些活动的开展形式是:由志愿者主导并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专业才能,图书馆提供场地和平台,共同开拓和丰富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这些读者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读者喜爱(见表4)。

特色服务项目,可以发挥志愿者团队的专业性,借助图书馆的场地、人流资源,合作开展各种面向读者的专业服务活动,增加了图书馆的活动类型和服务对象,提高服务的专业化,使志愿服务向专业化、项目化方向发展。如南山图书馆目前开办法律和心理专业两个专题信息咨询项目――“星期五心理健康日”和“星期天法律服务日”,分别与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及深圳大学法学院和几家知名律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合作采用项目负责制管理,合作机构委派具有执业资格的专家负责专业信息咨询服务,本馆馆员负责项目行政、宣传、后勤等辅助工作。

2.3 志愿者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对广东省18家公共图书馆志愿者(义工)的调查问卷分析(说明:此处数据为多选题),从调查数据中,志愿服务中目前主要的问题有:1)没有设立志愿者管理机构,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2家,11.11%);
2)没有持续的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9家,50%);
3)缺乏有效的招募和激励制度,志愿者队伍不稳定(10家,55.56%);
4)服务项目缺乏多样性,无法发挥志愿者的特长(7家,38.89%)(见表5)。

2.4 关于地方政府和图书馆是否有政策支持志愿者服务的调查

美国的图书馆志愿服务经费多种途径获得,有政府、社会捐助、个人资助,其中近40%来自政府拨款。从社会上募集志愿服务的经费,是国外图书馆的普遍做法,但在国内,某些地区的财政经费有限,而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为图书馆捐赠资金和物资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志愿者活动经费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志愿者服务的开展。关于地方政府和图书馆是否有政策支持志愿者服务的调查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地方政府和图书馆都是支持和鼓励志愿者服务的,有7家图书馆对志愿服务提供了专项经费,占比只有39%,虽然全部图书馆都认识到经费对开展图书馆志愿服务的重要性,但从各馆的财政拨款经费的情况来看,61%的图书馆不能将志愿服务的经费纳入日常开支中。有12家图书馆为志愿者服务提供后勤支持,如工作餐、交通补助和激励等工作,占比是67%,激励方面主要有开展优秀志愿者评比和表彰、优先参加图书馆各项活动、免费提供公益性演出门票、积分入户奖励和子女上学积分奖励等(见表6)。

3 南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实践参考

3.1 将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

党的十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新一届国务院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服务作出重大部署,明确要求在公共服务领域利用更多社会力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当前,政府大力推动由民间力量参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工作思路,各类民间组织已逐渐成为除政府和企业之外,服务公共职能的第三支重要力量。深圳市义工联在服务政府公共职能方面,在国内率先探索了“政府委托”、“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为社会提供义工服务的形式,实现对政府公共职能的有效补充,而政府则通过拨款予以支持,形成良性发展。

志愿者服务采用项目化管理,即读者服务项目由图书馆提出要求和标准,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组织承担,利用图书馆场地和资源,与图书馆合作开展读者服务的模式,这种模式与近年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理念不谋而合。

3.2 南山图书馆项目化管理案例一:图书馆与社会机构合作

法律和心理专业两个专题咨询项目――“星期五心理健康日”和“星期天法律服务日”,分别与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及深圳大学法学院和几家知名律师事务所签订合作协议,合作采用项目化管理,合作机构委派具有执业资格的专家为专业信息咨询提供志愿服务,从2006年11月至2014年年底,两个项目共开办739期,接待咨询14 076宗,咨询5 147人次,共有1 493人次的专家累计提供9 890小时的专业服务。图书馆提供场地和平台,并负责项目行政、宣传、后勤等辅助工作。这类合作项目的主要特点是:图书馆平台上的公益项目,不会为合作方带来经济收益,但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可以利用图书馆平台的社会信誉和公众认同优势,为合作方争取更多公众关注和业务宣传,能帮助对方扩大潜在收益,实现长期持续合作的双赢。

3.3 南山图书馆项目化管理案例二:图书馆与公益组织合作

志愿者服务工作是一项社会事业,它的发展既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也需要对各种资源和组织进行充分而有效的整合,形成推动事业发展的合力。资源整合需要依托政府,借助行政资源,加强与政府部门的紧密合作,图书馆就是一个重要的合作机构,双方也因共同的公益性而具备坚实的合作基础。

南山区义工联的文化义工队伍建设和服务不断发展深化。2014年新增文化义工1 094人,2014年底注册的文化义工达到2 685人。南山文化义工共开展了647次服务和活动,参加文化志愿服务的义工及爱心人士有2 247人,参加服务的义工人次为8 587,比去年增加了38%;
义务服务总时数为33 475小时,比去年增加了30%。全年服务超过100小时的有47人,超过200小时的有20人,服务时间最多的达699小时[2](见表7)。

近两年来,南山区义工联向南山图书馆输送了各种主题、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如环保主题的“世界地球日”,读书剧场演出,“阅读的姿态”快闪活动,六一儿童节涂鸦游园活动,感恩母亲节、父亲节,“以书易书换醒低碳”市民换书活动,心理健康、急救知识、摄影、礼仪等系列培训活动。这些特色活动都由义工联独立策划、组织、举办,图书馆仅提供行政、宣传和场地支持。

南山图书馆大胆探索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开展,开启创造性的合作方式。志愿者服务项目化管理,从社会资源整合角度探索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多元化发展,寻找图书馆与社会组织合作的创新方向,促进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创新性发展,同时也拓展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形式和内容[3]。既充分发挥了志愿者团队的专业性、多样性,又增加了图书馆的活动类型和服务对象。希望志愿者服务项目化管理的实证效能及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能为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服务提供参考,也希望南山图书馆的实践具有可复制性。

[参考文献]

[1]谢海华,文红峰.省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调查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5):92―95.

[2]义工在线[EB/OL].[2016-01-23].

[3]杨 熔.基本社会专题合作的多元化参考咨询服务模式探索[J].

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书馆 志愿者 志愿者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041-01

新形势下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不仅馆舍面积、藏书量、人员素质、图书馆覆盖率等都获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公共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与数字化也成绩斐然。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民族地区图书馆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信息的海量增长,大众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具体、复杂,要求越来越高,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这一切,对公共图书馆完善服务体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未来的时间,公共图书馆要把握机遇,寻求更好、更多的服务方式,来多元化的满足读者的需求。探究多元化的志愿者服务机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加强志愿者服务在公共图书馆中的使用效能,成为了弥补公共图书馆在财力、物力上的不足,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与进步,争取早日实现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全面繁荣与兴旺的一个新源泉。

一、公共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服务机制的意义

志愿者的另一种称谓我们比较熟悉:义工,在早期的港台电影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一词语,他是指基于社会责任及义务,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技能,为促进社会的改善和发展,无偿参与社会服务的人员。在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志愿者服务历史悠久,他们成为了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产生的效益也是巨大的。公共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的积极作用存在诸多积极因素:

1.缓解人力资源的不足,优化图书馆员工的知识结构。我国公共图书馆基本都是事业单位。编制、经费有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信息的海量增长,大众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具体、复杂,要求越来越高,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对服务的细则也更加精细。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招募和适当使用志愿者,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行途经和有效办法。

2.志愿者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表现,成为了图书馆发展的新源泉。由于志愿者大多都是热爱公益事业和具有奉献精神的年轻人,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发了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激情,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同时,志愿者通过亲身参与图书馆业务,更能了解图书馆工作及图书馆精神,这有助于提高社会对图书馆的认知度,整体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形象。

二、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

1.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机制起步较晚,管理制度等方面有待完善。在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志愿者服务历史悠久,民众参与志愿服务非常普遍,而我国大陆地区的志愿者活动起步较晚。没有现成的规章制度可以效仿学习,国外的经验也面临着“水土不服”的诸多因素。人员管理方面由于未设专人专职管理岗位,导致志愿者管理工作职责不明确,积极性不高,对志愿者需求未能及时响应。

2.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志愿者或志愿服务的国家法律或部门法规,省一级的地方性法规仅有广东、山东等省份通过的有关青年志愿服务的条例。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引入和开展志愿者服务时可参照的相关管理条例非常有限。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在这一方面还是缺乏制度化的建没,志愿者服务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强,志愿者就像救火队,随缺随招,用完就算。

3.岗位设置单一,志愿者专业特长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许多图书馆在志愿服务岗位安排上以解放部分劳动力为着眼点,导致大部分有一定专业优势的志愿者也只能从事简单劳动,志愿者优势和服务意愿得不到体现,难以获得相应成就感和归属感,同时也忽视了读者的需求。

4.培训形式单一。志愿者上岗前必须进行培训,但是许多图书馆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很少有综合系统的培训,有的图书馆甚至连最基本的图书馆业务培训也没有。这样,将无法让志愿者全面、深入地了解公共图书馆具体的服务范围与技能,更无法提高志愿者的素质以及其工作能力,由于志愿者缺失对图书馆的了解,也导致了图书馆整体形象的缺失。

5.激励保障机制欠缺。监督机制的构建和适度的激励保障机制既是对志愿者精神和劳动的尊重和认可,也能解决志愿者的后顾之忧。我国公共图书馆基本都是事业单位。经费受到严格的限制,由于相关制度不够完善,没有成熟的奖励机制。这些都会影响志愿者的心态,从而导致志愿者流失。

6.人员流动大,队伍不稳定。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志愿者队伍很不稳定,志愿者来源构成是其中一个因素,短期服务为主的学生志愿者在这方面的特点更加明显,但许多志愿者满怀热情来到图书馆,因为管理、激励、保障、个人才智得不到很好发挥等各方面的原因,热情逐渐消退,服务质量逐渐降低,甚至退出志愿服务。

三、解决措施

1.建立健全公共图书馆志愿者保障机制 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服务管理机构,规范志愿者的管理工作。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涉及的内容是多元化的,它需要多个部门下的分工与协作,志愿者管理,如招募、考核、培训、激励等都是确保志愿者活动有效开展的环节,这一系列的工作必须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进行统筹安排,有专人进行管理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具体措施为:

2.制定志愿者服务机制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志愿者人才资源信息库。志愿者管理机制的完善还必须要有章可循,严格的规章制度是有效开展活动的重要保障,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带来管理上的规范。志愿者行为带有较强的随意性和个人倾向,如果没有制度的约束,志愿者可能会出现“自己想做的时候才做”“到时有空就做,没空就不做”的情况。各个图书馆还要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符合本馆馆情的志愿者管理制度,如《志愿者管理办法》《志愿者激励措施》《志愿者工作规范》等,明确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使志愿者管理工作从招募、培训、服务、考评到激励的整个过程,以及服务活动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也要注重风险控制,强化意外事故风险控制,规范职业行为。图书馆在为志愿者提供公益服务平台的同时,也要为志愿者在工作时间内的行为负责,承担相应的风险。

3.细化志愿者指导和培训。细化对志愿者指导是志愿者服务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志愿者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培训能使志愿者尽快熟悉图书馆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环境,培训内容应包括素质和技能培训两方面,素质培训指培养志愿者的服务礼仪与综合心理素质和团结协作精神,技能培训包括图书馆主要工作流程内容、馆内规章制度、图书分类和排架规则以及对读者服中的注意事项等。培训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可以由资深馆员授课、岗位实习、资深志愿者作报告、分享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寓教于乐,务求实效,激发志愿者参与、投入服务的热情和延续性。

4.提供多元化、人性化的志愿者岗位。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社会工作经验,图书馆需要做到因人而异,并结合馆情、志愿者人员情况,提供适合他们发挥特长的志愿者岗位,充分利用志愿者本身资源,使志愿者在无私奉献的同时,增加知识和能力;
既吸引读者。又为志愿者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模式,达到双赢结果。

5.完善志愿服务的激励制度。志愿服务具有自愿性、无偿性和动机的多元性,这些也决定了志愿者与职工不同。那么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就是激励,利用激励机制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利用激励机制留住志愿者。采取的激励措施必须是多种的、综合的、立体的。我们可以一方面通过倡导志愿者文化、用社会的认同感使其感到自身价值,也可以通过颁发证书、通报表彰等方式来让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得到、受到表彰,产生长期服务、奉献社会的意愿。更为重要的是图书馆应该提供充分的个人锻炼和发展的机会。

6. 规范志愿者招募程序,加强政府的扶持与推广,形成地方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品牌。志愿者服务的普及和政府的扶植密不可分,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公共图书馆自身在加强宣传的同时,可多方面筹款,广开财源,包括专项经费,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捐赠以及其它一些合法收人等,这样才能使志愿者服务工作得到有力支撑。虽然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志愿者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有许多未知的课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希望以后通过广大同仁的不断努力使得志愿者服务机制在图书馆事业中的应用不断完善,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发展与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建设能够取得共赢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李英.图书馆志愿者网站建设探讨.《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0年11期。

[2]陆俊. 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方案探讨.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8期。

[3]许美荣.公共图书馆志愿者队伍管理的改进.《图书馆杂志》.2007年6期:32-35。

[4]谷遇春.关于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的思考.《图书馆》.2006年5期:62-65。

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第3篇

摘要:文章论述了构建图书漂流业务的志愿服务机制,具体阐述了服务机制的内容和意义。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5-0014-02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流阅读场所。图书馆员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开拓创新,充实图书馆工作的服务内涵。图书馆开展基于志愿服务的图书漂流业务可以提高图书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满足社会对文化信息的需求,促进图书馆社会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公共图书馆图书漂流业务的开展

笔者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图书漂流类文献,截至2015年共导出论文187篇,剔除图书简介等失效文献45篇,共检出142篇有关图书漂流的论文,展示了学者们从2001年起到目前的研究现状。文献显示从2007年起,图书漂流作为一项重要的阅读推广活动在学校与社区等公共场所开展起来,发挥了传递知识、传递文明、构造诚信社会的作用。公共图书馆是社会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推广者,是践行社会主流阅读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托的阅读价值观)的主力军。公共图书馆图书漂流业务可以作为民间阅读的依附平台,发挥指导、调节、规范的作用(见图1)。

图1公共图书馆图书漂流志愿服务运行机制

2公共图书馆图书漂流业务的志愿服务机制

服务机制指服务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它包括系统内的规划和目标、策略和措施、激励与评估等因素与范畴。志愿服务机制指自愿、无偿、利他地工作与服务,从而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组织过程及运行程序。严谨、规范的志愿服务机制可以结合服务项目的特点,为项目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适宜的外部因素,推动项目按其内在的规律合理、规范、科学地发展。

2.1发展规划与目标

2.1.1范围。规划应明确图书漂流志愿服务的社会环境营造,服务机构设置,志愿者素质,志愿团队服务要求,服务技能培训、储备,服务水平的发展程度,年发漂图书数量预算等。

2.1.2目标。基于图书漂流及志愿者服务的公益性质,图书馆应确定“服务社会、提升品质”的工作目标,并主动出击、广泛宣传,寻求政府、媒体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的开展打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以形成爱读书、好读书的学习氛围。

2.1.3环境。图书馆应规划图书漂流志愿服务软环境与硬环境的布局与运作,为具体业务的开展奠定内部与外部环境基础。国内传递要求加强图书馆之间的业务协作,制订统一的针对漂流图书的策略与步骤,各图书馆有义务对图书漂流提供具体指导及辅助。国际传递寻求图书馆组织之间的合作,为体现文明、追求知识的图书阅读形式提供良好的互助与协商助漂机制。

2.1.4规划。在制订的短期规划与长期规划中,图书漂流业务工作的内容应与阅读推广、导读服务相结合;
工作形式应以馆员指导、志愿者操作为原则,发挥图书漂流项目的广泛社会关注度、从而产生最佳的社会效益。随着社会诚信环境的建设,图书馆还应加大自由式图书漂流的开展力度,使读者在享受读书本身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在传递中体验更多的温馨与浪漫。

2.1.5条例。我国计划颁布《图书漂流志愿服务管理条例》等规范性的法律文件,加强保护志愿者在工作中的权益,完善志愿服务工作的制度建设。条例针对志愿服务培训指导、评估管理、表彰方式、权益保障等进行逐条明示,对图书漂流空间、漂流驿站、漂流图书加工标准、程序等硬件与软件环境工作进行具体规范。

2.2策略与工作措施

2.2.1图书漂流志愿服务的机构设置。图书馆设置图书漂流志愿服务部门及图书馆志愿者协会,分别从业务与人员的角度对常规工作的运行进行管理,科学地设置馆员与志愿者岗位数量及岗位工作内容,并针对在馆内工作、在社会图书漂流驿站工作与在网络平台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岗位责任和任职资格的工作规范制度。

2.2.2志愿者及团队服务的管理与运作。①建立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和志愿者档案管理制度。②志愿者及其团队的招募、培训、管理、服务、评估环节要规范化、制度化。③区别对待临时志愿者与长期志愿者,为不同素质、条件、愿望的志愿者安排不同的工作内容。④为志愿者提供交通餐饮、医疗保险等保障,以免除志愿者服务的后顾之忧。⑤加强志愿者及其团队的日常管理,推动志愿服务的科学发展,以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

2.2.3图书漂流业务的工作标准。标准的漂流图书具有漂流书标识(封皮上区别普通图书标志)、漂流号码(漂流书识别码)、漂流书卡(登记投漂人、传漂人接收、放漂图书信息的卡片)、漂流心得册页(撰写阅后札记的空白页)。①制订图书漂流规则标准。自由式图书漂流确定受漂人依漂流号码进行在网站签到制度;
导向式图书漂流确定受漂人身份信息登记制度及传漂后向漂流营地或驿站通信告知的义务。②制定漂流营地与漂流驿站的建议标准等文本规定。③制定全国各级图书馆在资源共享、馆际合作基础上统一的图书馆图书漂流业务工作标准。④加强图书漂流业务规范协调的强制性约定及法律文本。

2.2.4图书漂流志愿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图书馆可以筹建图书漂流的志愿服务网站,开发图书漂流志愿服务管理系统,对业务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志愿服务网站的设计依据图书漂流业务的特点,既能对漂流图书进行全程追踪、显示,又能成为志愿者网络工作的平台与馆员业务管理的园地。图书漂流志愿服务管理系统是对漂流图书加工、管理、典藏,对志愿者服务、业务评估的图书馆综合业务管理场所,是图书馆内网建设的重要系统。

2.2.5完善回漂图书的管理工作。回漂图书社会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图书馆重要的馆藏品种。读者参与出版图书的再创造,使图书拥有了史料与文物价值。读者书评可以反映出读者的阅读心理与阅读倾向,价值取向及审美品位。通过对回漂图书的研究,馆员可以掌握读者的阅读动态、阅读内容等,为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文献资源建设等工作提供借鉴材料。回收漂流图书机制着重漂流书库建设,使在社会上传递着文明、知识的图书载体有了最终回归的家园。

2.3评价与激励制度

评价与激励制度能调动志愿者从事服务的积极性,使志愿者感受服务的光荣与成就感,能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促进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营造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

2.3.1确定服务成果。图书馆结合图书漂流工作的内容、环境、条件等因素,分阶段考核志愿者的服务成果,并通过对一定服务时间内的志愿者服务工作总结,来确定志愿者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

2.3.2进行服务评价。服务评价是对志愿服务的结果进行绩效评价。所谓绩效评价,不仅评价图书馆提供服务和开展活动质量与效果,还评价图书馆为开展这些服务和活动所配置资源的效率。其参照既定的评价指标,通过严谨的评价程序,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志愿者的服务成果进行评价。馆员评价着重服务时长、出勤频率、业务素质、工作技能、工作结果等;
读者评价着重服务态度、工作热情、协调能力等。评价结果的等级可具体结合志愿者服务工作的环境,工作的技能情况、效益与志愿者自身的素质、兴趣、能力等因素进行考量与裁定,服务评价结果计入志愿者服务档案。

2.3.3展开服务表彰。公共图书馆将表彰优秀志愿者活动制度化,在年度的志愿者活动日举行志愿者表彰大会,并为优秀志愿者颁发证书、奖状、纪念品,进行表彰。这些激励机制也间接促使志愿者服务的图书漂流项目得以快速、持续、有效地开展。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的文化服务单位,奉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践行着为社会保存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提供休闲空间,并打造社会阅读氛围的职责与担当。在公益服务的统领下,公共图书馆开展奉献爱心、分享快乐的图书漂流志愿服务工作,是公共图书馆踏实工作,创新服务,更深层次发挥职能、作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ZK(#]王冬阳.对公共图书馆发展志愿服务的思考[J].公共图书馆,2012(1):48-49.

[2]鲍军生.基于志愿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图书漂流常态化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4):108-109.

[3]刘东亚.浅论阅读时代图书馆的书评工作[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2):118-119.

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第4篇

[关键词]NGO 图书馆合作 图书馆协会

[分类号]G250

所谓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即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它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
也不是经济体,不靠经济利益驱动,其原动力是志愿精神。国际NGO自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从总体上被分为运动型NGO和倡导型NGO。运动型NGO是面向救助和发展的组织,倡导型NGO主要通过游说、激进分子的活动来唤醒人们的意识。

发达国家的NGO已经发展到高度成熟与完善的地步。以美国为例,活跃在各个领域的非政府组织总数超过200万个,经费总额超过5000亿,工作人员超过900万人,NGO是政府有效的“减压阀”和“稳定器”。随着国际性大型NGO的不断发展壮大,它们将触角伸向中国,中国本土NGO也在这个大环境下不断创立发展起来。近年来,NGO通过各种渠道开始被中国的民众所认识,并在中国的公共服务、慈善公益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NGO与图书馆在“公益”性质上的广泛契合,NGO作为民间力鲢参与图书馆建设的事例就也司空见惯了,如著名的纽伯利图书馆、摩根图书馆、克里勒图书馆都通过非政府的力量建造运营。除了出资捐赠建造图书馆,美国的NGO还深入到图书馆的服务体系中,为读者提供一系列的公益服务。“全美图书募捐活动”就是其一,它是由美国国家教育协会(NEA)发起的,其目的是帮助学校图书馆丰富其藏书,为孩子们营造更好的阅读氛围。2010年,“全美图书募捐活动”一经发起就得到众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美国国家教育协会为全美44所学校图书馆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另外,其他43所学校分别获得了出版社给予的优秀图书捐助。

1 NGO在图书馆发展中的影响日渐凸显

1.1合作促进基层图书馆的发展

NGO与图书馆最广泛的合作形式是:提供资金和人力支持图书馆的建设。这一点,在西方国家尤为明显,尽管大多数国家的国家与省(州)、市级图书馆都是由政府兴办的,但大量的社区图书馆和特殊图书馆多为NGO组织所办,一些国家私立性质的大、中、小学数量大,特别是私立大学比例更大,它们所属的学校图书馆均属NGO之列。从绝对数量上看,国家与各级政府兴办的图书馆比例很小,大多数的图书馆具有NGO性质。同样,我国的市县(区)以下的基层图书馆建设一直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长期以来,除经济发达地区的社区图书馆有所发展之外,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社区图书馆基本上处于空白。因此,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图书馆是NGO发挥作用最大的地方,NGO具有贴近基层、了解群众需求、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通过其筹措资金,解决馆舍与图书资料经费困难的问题,再由志愿者(或安排就业者)进行管理。

1.2通过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实现NGO与图书馆的双赢

NGO与图书馆的合作可以有多种渠道与灵活多样的方式,共同实现双赢。如:图书馆为NGO组织的活动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和活动场所;
也可以利用图书馆人群往来集中的特点,为NGO组织募捐或其他筹措经费等工作提供便利条件。NGO可以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为图书馆的卫生、绿化或阶段性突击工作等提供人力资源;
也可以通过国际NGO组织资助偏远贫困地区建设图书馆等。

1.3NGO模式正在渗透到图书馆事业发展中

NGO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这一特征已经开始渗透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进程中,各种图书馆联盟的出现就是最典型的标志。2002年5月,由CALIS管理中心联合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22家高等学校图书馆共同发起成立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通过了成立宣言。该联盟以“整体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共享资源”为宗旨,制定了《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章程》,强调依据章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以联盟形式协调高等学校特别是部属院校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上的立场。该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图书馆界已经很好地掌握了NGO的规则,并利用NGO的规则和组织形式对正在建设中的数字图书馆进行单边或多边磋商,协调立场,制定共同遵守的原则和标准。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中国图书馆界的一个巨大进步。

2 中国图书馆事业建设中的NGO

NGO在西方图书馆事业的成熟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虽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较短,但已经开始对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无法忽略的因素。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2.1NGO文献已经列入国家图书馆保存计划

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功能,一切具有历史记录价值的文献资料都应该在图书馆中有所记录。NGO在参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产生的文献资料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来源。活跃在中国的大型NGO,如香港乐施会、绿色和平组织、喜马拉雅基金会、自然之友、NGO发展交流网等,在参与中国的慈善事业、传播科学环保理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会议文献、研究报告、社会调查报告、项目相关资料等,这些非正式出版物对于反映中国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2008年9月,中国国家图书馆专门面向NGO公布了《国家图书馆致非政府组织(NGO)的一封信》,信中充分肯定了NGO在发展理念、组织架构、行动模式、项目运转机制和效果等方面资料的文献价值。国家图书馆计划系统采集国内NGO的相关资料,凡符合收藏标准的NGO文献,将被收入正式馆藏并永久保存。作为国家总书库的国家图书馆在此方面率先做出了引导作用,各级同样具有文献保存功能的省级大型图书馆,也应当开始重视与NGO在文献资源建设上的合作。

2.2NGO参与图书馆的实体建设

目前,已经有许多的国际与本土NGO参与了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建设。例如,美国青树教育基金会下的中国青树乡村图书馆服务中心于2002年建立,负责中国各地青树图书馆的项目实施支持和协调督导。截至2010年4月,该中心已经在青海、甘肃、陕西、江苏、贵州、云南和山西7个省市自治区帮助建立了43所图书馆,其中18所中心图书馆带动了周围的25所卫星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和乡村图书站,并在北京设立了1个流动书库,为4所打工子弟学校服务。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机构也是一个本土NGO,其下的“乡村图书馆”项目自2003年由志愿者开始发起,致力于为改善乡村教育提供最为基础的公共教育设施。该项目计划为援建的每个图书馆配备适合当地实际需求的图书1000本,订阅2份报纸和4-5份杂志。同时,在图书馆的实际运作上,坚持方便读者、促进读者阅读以及管理员本地化的原则。

2.3NGO参与图书馆读者教育与阅读推广

公共图书馆需要承担起社会教育的职能,但是,鉴于图书馆员数量与专业的限制,图书馆要进行特定的专业技能培训,必须得到其他组织的支持,而NGO可以很好地参与到图书馆的教育活动中来,提供专业的知识培训服务。2006年,国际NGO法国沛丰组织与北京西城区图书馆开展了主题为“潜力无限”的农民工计算机技能培训,图书馆主要负责场馆和配套设施的提供和对学员在图书馆培训期间的管理,沛丰则提供专人全职、全程对整个项目进行管理。这种合作模式不但拓展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也凸显了NGO的公益价值。

2010年,心平公益基金会发起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乡村图书馆建设及阅读推广研讨会。在会上,奕阳教育研究所负责人张守礼将NGO支持乡村阅读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书本扶贫:现在已经过渡到第二个阶段,即阅读推广,不只是看书识字,还有阅读的方法与内容;
在未来的第三个阶段,则必将是文化立人,参与乡村公共生活的重建,激活当地文化网络,重建公民社会。从2007年9月开始,立人乡村图书馆组织已经在湖北黄冈市蕲春县、河南信阳市淮滨县、四川巴中市巴州区、云南昭通市巧家县建成5个图书馆,每个馆已经实现平均馆藏5 000册,每个馆成立义工小组和读书会,组织形式多样的以阅读为中心的课余活动。

2.4NGO对图书馆特殊人群的服务

每一位读者在公共图书馆内都有平等享受图书馆资源及服务的权利,对于一部分特殊人群,图书馆应当给予更多的关爱,而个体图书馆在服务特殊人群功能发挥上仍有不足,NGO的专业性可以弥补这一点。

“华声公益助盲志愿者团体”组建于2005年,是一个总部设在北京,以网络为平台,自发组织成立的民间公益志愿者团体。旨在帮助盲人接触社会、走出家门、接受教育及培训,改善盲人群体的生存现状。目前,该NGO正在筹建虚拟有声图书馆,包括海量的有声读物资源,用先进的流媒体技术和符合国际标准的图书馆管理软件,面向全国的盲人开放,提供给全国的盲人在线收听。目前已经完成硬件的调试安装,正在抓紧时间进行图书馆管理软件的开发设计。

2.5行动中的NGO――图书馆志愿者行动

志愿者行动具有强调自愿,广泛参与,讲求实效,持之以恒的特点,它充分调动了广大热心图书馆事业人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在美国,图书馆读者意识很强,尤其是公共图书馆,读者在图书馆中地位很高,读者的利益和需求对图书馆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各地公共图书馆都建立了类似“图书馆之友”的群众性团体,例如波特兰市馆组织的“图书馆之友”就有3000多会员。“图书馆之友”是读者自愿参加的,一般是热心图书馆的读者,也有各区推荐的读者代表和当地名流。“图书馆之友”反映读者愿望和要求,帮助图书馆活动的开展,参加图书馆义务劳动,向图书馆捐款和向社会募捐筹款。

同样,在我国很多的省市图书馆中,也活跃着一支支志愿者队伍,他们积极参与图书馆的工作,无偿为图书馆提供帮助,为社会奉献爱心。如协助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书库管理,维护阅览室的秩序,打扫卫生,协助图书馆新用户使用终端检索操作,在大型图书馆进行楼层指引等服务。有的青年志愿者还利用自身的外语优势,为语言沟通障碍的国际读者提供翻译服务,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开展图书预约、资料查询等服务。

3 NGO与图书馆合作中的瓶颈

在我国,由于监管的缺失和NGO自我约束不足,使得NGO公信力不高;
普通民众对于参与到NGO中的动力不足。也使得NGO难以吸引到优秀的人才来获得更快速的发展。纵然在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过程中,NGO没有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但是却不可忽视一些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3.1资金与来源短缺

NGO是公益性的团体,不像政府那样有财政收入的支撑,也不能像营利组织那样有利润获取的途径。所有的NGO在投身中西部乡村图书馆的建设时,必须得到社会个人或团体的广泛捐助,这些NGO的社会资源均来自市场、社会、海外等开放的竞争世界。在募捐的过程中,NGO对于项目实施的结果无法做到很好的把控,一旦资金链条断裂,便会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以至于影响到援助项目的进展。微笑图书室是在2003年5月由民间志愿者自发筹建的网上公益捐书平台。它号召热心公益的人们通过微笑图书室的平台向贫困地区的学生捐赠旧书刊或者捐款筹集新书刊,为孩子们提供课外阅读的机会,其负责人表示,这种通过网络募捐图书的捐赠力量微薄,对落后地区的阅读状况改善只能是雪中送炭。

资金匮乏对于整个NGO的群落来说是一个事关生存的普遍问题,目前,许多NGO希望通过改善与政府的合作模式来寻求政府的财政支持,同时在募捐的方式上更加开放,能够让更多的慈善人士参与进来。这种探索值得图书馆在与NGO合作时借鉴。

3.2志愿者服务时间短

对于国外的NGO来说,在中国开展项目时间受到限制是无法避免的问题。以“梦想行动国际”的“图书馆项目”为例,该服务项目的每个周期为三周,由于所招募的志愿者大多是留学生,对当地的情况不了解,他们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样一来,图书馆所能够收到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国内从事乡村图书馆合作的NGO,其志愿者大多通过招募的方式找寻,有志于扎根乡村的志愿者毕竟是少数,大量的志愿者在服务了半年或一年之后会选择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因此,不断招募新的志愿者是NGO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在志愿者交接的时候出现了空档,NGO与图书馆的合作也会暂时中断。

针对短期服务的制约,NGO目前的解决方式有两个,一是通过招募致力于长期服务乡村的志愿者,举办一些长久性的活动让乡村图书馆的项目能够维持下来;
二是通过对当地人员的培训,让他们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从而实现乡村图书馆的长久发展。

4 充分发挥中国图书馆学会的作用,推动NGO与图书馆事业的合作发展

中国图书馆学会是由全国图书馆工作者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图书馆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图书馆和政府之间充当信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虽然中国图书馆学会与政府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其业务开展与组织形式具有典型的NGO特征,即不靠权力和经济利益驱动,其经费来源主要由会员交纳的会费、各类捐赠、政府资助、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以及各类基金等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草案第二稿,对图书馆的定义是:“向社会公众或者特定对象开放,具有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开发和服务功能的社会公益性机构”。NGO的基本宗旨是利他、关爱、公益,这与图书馆事业的目标是完全一致。NGO与图书馆具有相同的公益特性和相似的理想追求与奋斗目标,“不以追求利润为目标,而以有益社会为宗旨”,是二者共同的追求,它们完全可以进行有效的合作,可以互动、互惠、互利,共同造福于人类。

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图书馆学会“常熟论坛”上,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办馆的个人以及非政府组织代表的参会给论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也给与会者带来了惊喜和感动,他们在这次论坛上受到的重视和展现的风采让人们看到了NGO在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作为第三分会场的主题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使人们对社会力量援助图书馆建设充满了无限憧憬与期望,无限感动与祝福,同时也有不尽的思考与担忧:社会力量以怎样的模式参与图书馆建设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基层图书馆是不是应该主动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

图书馆社区志愿者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图书馆;
志愿者;
服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生活富足的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满足大众对文化知识的渴求,许多城市都新建了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工作者充分发挥创新性和能动性,努力开发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意愿。通过延长开放时间、增加服务项目等一系列措施来更好的服务读者。河北省图书馆,由原来半开架状态发展为期刊和中文图书自助选借,开放时间延长到每周60个小时,全年还举办各式各样的阅读及文化活动,法定节假日更是组织力量正常开馆。这些工作的开展必然引起工作量的增加,致使服务力量的短缺。为了不降低服务质量,科学合理的缓解这一压力,公共图书馆引入了青年志愿者服务。

志愿者,又名义工,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人。我国大陆地区的志愿者活动起步较晚,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志愿者服务历史悠久,民众参与志愿服务非常普遍。1994年12月,团中央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自此我国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和汶川地震,加深了公众对志愿者的了解,也激发了人们参与志愿者服务的热情。在公共图书馆领域,招募志愿者开始于1996年,由福建省图书馆开创,随后志愿者队伍经过将近20年的建设和发展,从服务理论到实践操作具有了一定的规模,特别是对图书馆等公益场所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志愿者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也是图书馆的普通读者。志愿者通过服务解了图书馆工作内容及馆员日常付出的艰辛,会对图书馆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他们的宣传更有影响和说服力。现阶段图书馆志愿者管理还处在探索期,如何培训、管理、规范和激励图书馆志愿者是全国公共图书馆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志愿者服务应从建立招募机制,规范培训内容,开展多层次的服务项目等多方面入手综合完善管理体制,使得志愿者活动由“短期化,事件化”向“日常化,常态化”发展。

1. 应深入了解图书馆志愿者的组成结构,建立有效的招募机制。

志愿者的招募工作,是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工作的起点。现阶段志愿者服务组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组织的志愿服务。如以团体或班集为组织进行服务。其中高校学生多以学校、专业或年级的组织形式同图书馆取得联系,并建立长期服务合作关系。一类是无组织的,热心公益个人群体。有效的人员招募成为后续培训和服务的基础。招募信息可以通过网站、论坛、短信、报纸等平台,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志愿者服务队伍里。

2. 建立规范的培训机制。

志愿服务的“自愿性”特征决定了志愿者行为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和个人倾向性。如果没有相应的约束,他们可能会出现“有空就做,没空就不做”“想做的时候做”的现象。根据服务动机的差异进行志愿者培训。

对于那些热心公益服务的个人,建议进行服务广大读者培训。首先了解图书馆规章制度,学习图书馆的基本工作流程;
其次学习使用检索工具和图书存放常识;
最后培训服务礼仪及沟通读者。图书馆管理者通过志愿者服务中发现的问题警醒自己,自检工作的不足,达到优化服务质量的效果。

对于以团体参与服务工作的群体,需了解团体性质再进行合理安排。如:高校组织参与的志愿者服务多是文化层次高、团队意识强大学生,培训管理方法建议从特殊志愿服务开始。首先介绍图书馆的布局及馆藏分布;
其次培训使用检索工具,应对咨询等基础层次服务工作;
最后组织特殊志愿服务活动。例如:不能正常利用图书馆文献的视觉残疾人,对他们提供面对面朗读服务。对于直接来图书馆有实际困难的残疾人,可以由志愿者送书上门。此类服务工作既保障了残疾人读书权力又使之感受到社会的关爱,让知识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

3. 完善激励机制,建立人才资源库。

如何调动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对工作的开展具有长期发展的意义。鉴于志愿者服务动机的多样性,应采取多种激励措施。一方面倡导志愿者文化,催生社会奉献意愿;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表彰、颁发证书、佩戴志愿标示等方式让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得到理解和尊重。对于特别优秀的志愿者可以在图书馆网站刊登他们的事迹。建立服务资源信库是开发和管理志愿者的重要手段。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志愿者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安排专人对志愿者建立档案,详细记录其特长、学历并及时补充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等信息。这样一来在实际志愿服务工作中,根据具体的需求组织合适的志愿团体或个人投入服务,从而保证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的时间较晚,他们的一些成熟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有一部分图书馆学会了《志愿者管理手册》,详细设计和规定了志愿者招募培训组织、人员分工等各个环节。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经验告诉我们,公共设施的管理者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利用好志愿者资源,优化自身管理提升服务品质。相信在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关注下,我国公共图书馆会拥有一个更加夺目的未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