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档案资料管理范文第1篇一、充分认识到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的意义档案是一个国家与民族记录历史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会产生很多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均是精准扶贫工作的真实记录与客观反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扶贫档案资料管理【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扶贫档案资料管理范文第1篇
一、充分认识到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的意义
档案是一个国家与民族记录历史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会产生很多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均是精准扶贫工作的真实记录与客观反映[1]。通过对精准扶贫材料进行建档,形成一套系统、规范的扶贫工作档案体系,对我们回顾历史,总结扶贫经验,指导后续扶贫工作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扶贫档案还是对扶贫项目建设情况与扶贫经费使用情况的真实记录,能有效杜绝挪用、转移、贪污扶贫经费的问题。这也是有关部门单位或个人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依据。
二、农村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干部对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
不少基层领导干部对精准扶贫工作中产生的档案认识不足,认为档案管理对扶贫工作并无太大意义,“重经济轻档案”的思想比较严重,因此,工作中极少重视对精准扶贫档案的收集与管理。有的村级干部没有将精准扶贫档案建档立卡,甚至也没有安排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
(二)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加上农村条件有限,农村大部分地区还未配备专职的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员。一般由其他人员兼职档案管理工作,这些档案员对档案管理不熟悉,也不了解精准扶贫档案的重要性,加上缺少系统的业务培训。档案人员对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基本业务都不懂。对精准扶贫档案资料的分类不专业、不详细,根本不符合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标准、规范服务的要求。
(三)对精准扶贫档案材料搜集整理不及时
精准扶贫档案资料本应及时搜集整理,然后由 档案员建档立卡,分类保管。但不少春没有及时搜集、整理精准扶贫的会议文件、会议记录、相关表格与材料等。在搜集农村每家每户的就业状况、生活条件与居住环境后,对贫困户致贫原因与所需帮助等信息均要做好记录。在记录好上述扶贫信息后,很多村没有及时整理,建档立卡,导致档案资料遗失、缺漏[2]。这对后续的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三、加强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高度重视,将扶贫建档工作纳入精准扶贫规划中
扶贫档案管理与精准扶贫事业有着密切的联系。扶贫档案规范化管理是精准扶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扶贫档案实施规范化管理,既能让人们了解扶贫项目的由来、项目实施过程以及资金使用情况、项目查验结果等。同时,扶贫档案还能真实还原扶贫工作的历史原貌,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规划制订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因此,扶贫干部领导以及村级干部都必须高度重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扶贫档案在推动精准扶贫事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计划,并给予财力、人力上的支持。此外,制定科学有效的档案管理办法,对档案人员实施绩效考核,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各扶贫单位也应将档案工作纳入扶贫工作年度检查验收评分内容,加强日常监督,及时搜集、整理、移交档案资料。
(二)加强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做好分类归档工作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重视对相关档案资料的积累、搜集与整理。在整理材料时时应按下列文件类型分类:(1)文件类:由各级政府制定的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文件、建档立卡的工作文件、需上交文件。(2)表格类:这主要是搜集扶贫信息的表格,包括贫困户申请书、入户调查表、精准扶贫户、困难户、贫困户、低保户的相关登记表等。(3)记录类:包括扶贫工作会议上的记录,村党支部会议上关于开展精准扶贫的决议、评议情况,也包括相关培训活动。(4)公示类:这是指向上级报送的贫困户、困难户的公示材料以及公示结果等[3]。将材料分类整理后装订成册,并及时归档。
(三)加??教育培训,提高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
档案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因此,必须重视对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多为档案人员提供业务培训机会,组织他们学习档案理论知识与档案管理业务知识,要让档案人员充分认识到扶贫档案管理的开展意义。同时,让他们树立起扶贫档案管理意识,严格按流程开展档案管理,从档案接收、鉴定、整理到录入、保管、利用等每一环都必须专业、规范。此外,还可多鼓励档案人员参加各级机构举办的档案交流活动、档案征文、档案竞赛等活动,增强档案人员的学习意识,使其主动学习档案业务,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四)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扶贫档案资料管理范文第2篇
一、工作目标
2021年2月28日前,全镇完成精准扶贫档案收集、整理、归档、数字化处理及移交工作,建立精准扶贫档案管理机制,实现精准扶贫档案规范化管理,全面真实记录脱贫攻坚工作历程、成果体现。
二、工作内容及标准
(一)工作内容
脱贫攻坚以来,在开展各项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电子数据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镇、村在对精准扶贫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基础上,同步进行数字化处理,实行“双套制”管理(双套装是指移交进馆档案纸质档案和数字化处理的电子档案同时移交)。
(二)基本原则
规范管理、分级负责、删繁去重。
(三)工作标准
1.整理标准
(1)文书档案统一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A22-2015)进行整理。整理步骤包括组件、修整、分类、排列、编号、编页、编目、装盒和排架。
(2)项目档案按《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一般要求》(GB/T11822)、《省扶贫开发项目档案管理细则》进行整理,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应符合《建设项目档案规范》(DA/T28-2018)的要求,交通、水利等建设项目按照相关行业规定进行整理。项目规模较小的,可以简化整理,根据具体情况只能一卷或数卷。
(3)资金档案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整理。
(4)照片档案按照《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11821-2002)、《数码照片归档与管理规范》(DA/T50-2014)进行整理。
(5)音像档案按照《录音录像档案管理规范》(DA/T78-2019)进行整理。
(6)电子档案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和《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进行整理。
2.数字化标准
精准扶贫档案数字化标准严格按照《纸质档案数字化规范》(DAT31-2017)执行,实现目录数据和与其对应的纸质档案数字图像进行关联,并完全匹配,方便查阅利用。
3.档案装具
按需到区档案馆统一领取符合规范的档案装具。
三、工作步骤
(一)制定方案。2021年1月31日前,制定《拦江镇精准扶贫档案建设工作方案》并送区脱贫办备案。
(二)规范整理。2021年2月28日前,镇、村完成2014—2020年精准扶贫档案收集和规范整理工作,并同步完成精准扶贫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工作。
(三)分级验收。一是乡镇初验,在2021年3月10日前完成27个行政村精准扶贫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验收工作,并向区脱贫办报告完成情况;
二是区级抽验,由区脱贫办牵头,组织区档案局、区档案馆、区扶贫开发局在2021年3月31日前完成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验收工作;
三是根据抽验情况开展整改提升。
(四)归档装订。精准扶贫档案归档装订待数字化处理后启动,于3月底前完成归档装订。
(五)及时移交。在2021年4月底前,按国家有关规定,将精准扶贫档案移交至区档案馆。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明确职责。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挂片领导督促落实,确保归档工作专人专责。贫困村第一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驻村工作队全程参与,及时查漏补缺。
扶贫档案资料管理范文第3篇
一、档案对城乡与新农村建设的见证
(一)见证农村土地确权
从实践看,确权登记颁证档案是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重要历史见证,是还原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过程的原始记录,也是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的最终体现。例如2015年江苏省农委、江苏省档案局联合印发《江苏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并制定了相应的保管期限表。面对土地面积大、权属争议多、时间任务紧等现实情况,全省采取一系列措施,迅速启动并扎实推进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为了顺利推进这项工作,江苏省加强档案建设,全省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档案建设上,重点抓了及早纳入工作日程、出台土地确权档案管理办法、开展试点乡(镇)建设活动三项工作,让档案见证这一历史时刻,为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二)见证城乡与新农村精准扶贫建设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准扶贫档案是落实党和国家扶贫攻坚战略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农村精准扶贫工作过程的原始记录。近年来,全市档案管理部门通过实地指导、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等形式,全面推进规范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这些档案,深入见证了该村精准扶贫工作的进展,为其他区域的精准扶贫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档案见证乡村变迁
近年?恚?我国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大部分乡村发生了较大的变迁,保存完整的档案是这些农村变迁的见证者,也是后人研究新农村变迁的历史证据。同时,作为农村改革发展历史的“代言人”,村级档案见证了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带给农村的浓浓暖意。档案中完整记载了这些年乡村的变迁过程。
二、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落实传统村落档案建设工作
一是村支两委要按照应收尽收的原则,把建村以来形成的文书、照片等各种门类和载体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按照相关业务规范整理归档;
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腾出一间办公室专门作为档案室,制定相关的村级档案管理制度并上墙;
三是要明确一名专(兼)职档案人员,负责档案整理和管理工作;
四是档案管理要确保安全,尽量做到“八防”,在档案利用中,要防止档案遗失现象发生。
(二)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以开展驻村工作为契机,广泛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印发资料、街头宣传、知识讲座、标语等多种形式,采取音像、图片、文字等多种手段,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律法规,积极开展“送档下乡”,以一些典型事例大力宣传做好新农村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档案的重要价值,让档案知识家喻户晓,让群众知道有纠纷找档案,有意见查档案,有问题寻档案,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促进新农村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
(三)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切实加强新农村档案收集工作,以民生档案为重点,加强农业、农村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新农村档案收集工作相关制度的考核机制,注重新农村特色档案体系建设。
(四)抓好精准扶贫档案
一是加强专业指导培训。举办档案业务培训,重点对档案整理基础知识和精准扶贫档案收集、整理和归档进行培训;
二是扎实抓好极贫乡镇精准扶贫档案示范建设。档案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应带队深入城乡指导督促精准扶贫档案工作,针对城乡精准扶贫档案资料整理归档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是强化全市精准扶贫档案动态监督指导。
(五)突出抓好传统村落档案保护
一是加强对传统村落档案工作的指导。分管领导带队业务指导组深入开展业务;
二是加强部门沟通联系。档案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应积极与新农办沟通工作,争取各方支持配合;
三是加强乡镇督促联系。
(六)做好学习培训
采取集中培训、进村零距离培训等多种有效形式,根据《村级档案管理办法》主要从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如何规范管理档案等方面,加强对乡、村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行现场指导,切实提高基层档案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指导能力,有效促进村级档案的规范化建档。
扶贫档案资料管理范文第4篇
一、整改措施
(一)深入开展入户走访。组织单位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对所帮扶贫困户进行一次入户走访,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帮扶责任人要深入了解、掌握贫困户家庭困难和问题,对现场能够解决的,及时给予解决;
对现场不能解决的,及时向扶贫办汇报,一一制定问题清单,落实解决途径和措施。入户走访工作及时记录在扶贫工作手册上,过程留存影像资料。
(二)认真落实“一把手”帮扶责任。“一把手”每月要到帮扶村进行一次调研指导,召开一次“两委”班子成员座谈会,实地听取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帮扶责任人帮扶工作汇报和对帮扶工作的意见建议。查看帮扶项目进展,协调解决帮扶实际问题,推动精准脱贫工作深入开展,扩大驻村帮扶工作的群众影响和社会影响。
(三)主动出击指导档案资料整理规范。成立脱贫攻坚档案指导组,由副局长带队,深入各乡村开展业务指导,协助村里逐人、逐户对各项档案资料进行认真细致筛查整理。保证乡、村、户资料上下一致性,核实各类档案资料的详实性、准确性,做好扶贫手册及结对帮扶工作日志的记录。
二、整改成效
重点工作更加有力,提高了帮扶责任人的入户走访率,每次走访都进行了留痕管理,确保帮扶工作有痕可查,有迹可循。思想认识更加强化,切实增强了帮扶责任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促进了档案基础工作更加扎实,确保各项资料档案规范准确、详实照应。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目前整改进度,本单位暂不存在问题。
扶贫档案资料管理范文第5篇
李兴利(焦作市档案局副研究馆员):据《四川工人日报》2014年10月9日报道,从7月起,珙县总工会全面启动困难职工调查
>> 剔除多余的服务 对医保剔除经费的精细化管理 剔除无效提问的死角 剔除电脑里的赘肉 基于TnPM系统的卷烟机关键剔除参数的管理与应用 如何选择子宫肌瘤剔除术 角膜异物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筛选”是“剔除”与“吸取”的前提 气流烘丝机异物剔除装置的改进 坚决剔除反腐路途中的“杂音” 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研究 剔除IE右键菜单的赘肉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 如何剔除思品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环节 浅谈如何做好图书剔除工作 侦察设备中干扰宽脉冲信号的剔除办法 新TZ50剔除的30公司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体会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方针指引下,在各项事业发展中全国各地建立了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档案”。这些档案平时如何管理,被“剔除”后又该如何管理,请大家发表看法。
王茂跃(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该报道是记者所写,该记者应该是非档案人员。因此,对该记者所使用的“剔除”一词,不宜按照我们档案工作中的“剔除”去加以理解。文中所说的428户,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楚,这些本来要么是不符合建档条件的一些职工家庭户但却申报了困难家庭户,要么曾经是困难职工家庭户但现在已脱贫了,不再符合困难职工家庭户的条件了。该材料专题沙龙《如何管理被“剔除”的档案》,很显然,是指这两种情况的职工家庭户共428户的档案应该怎么管理比较好。既然珙县总工会已经完成了建档核查工作,这些档案就是珙县总工会进行这项工作活动所形成的记录,无疑是珙县总工会档案的一部分,像小白菜所说“把不符合标准的档案退还给个人,作为家庭档案的一部分进行保存”是不恰当的,也是没有依据的。这部分档案尤其是已脱贫的职工家庭户的档案更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宜销毁,应当针对不同家庭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保管期限予以保管。
亓晓华(濮阳市档案局馆员):我同意王茂跃老师的看法,该报道是记者所写,该记者对于“档案”一词的理解可能还不是很清楚,调查后把档案简单地分成了困难职工和非困难职工两类,认为对于不符合建档条件和已脱贫的困难职工428户的档案应该剔除。我认为,从档案定义上看,我们所说的档案是指机关、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方式和载体的文件。因此,对于这428户非困难职工的材料,我认为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符合建档条件的职工材料,我认为不属于档案,应该退还给个人;另一类是已脱贫的困难职工家庭的材料,我认为不应该销毁,而应该按年度对其分门别类进行保管,这部分材料一是属于档案的范围,且已经按照档案的方法进行整理归档;二是真实地记录了这些职工从贫困户走向脱贫户的过程,对今后制定困难职工的一些保障制度可起到查考作用。
郭东升(临清市档案馆研究馆员):我赞成王茂跃老师的观点,不符合困难职工条件和已脱贫困难职工从困难职工名册中除名,与把他们从已经形成的档案中剔除是不能同步的。这部分人不再是困难职工,但这部分人的困难职工档案并不就意味着跟着剔除。其档案的剔除与否要看其档案是不是有保存价值。这些档案虽失去了它们的证明与享受困难职工待遇的价值,但其他价值可能还是存在着。比如需要证明不够条件的职工是如何成为困难职工的,脱贫职工脱贫前后的对比研究,等等。我看不符合困难职工条件和已脱贫困难职工还是不要从困难职工名册中剔除,至少还是当做定期档案管理为妥。当然,这部分档案需要长久保存的,也可以重新编号进馆。
白桦(濮阳市档案局馆员):对于珙县总工会剔除的428户不符合贫困职工条件的档案,我认为不应销毁,也不应归还当事人使其自己保管,而应以其他类别形式进行保存,如按照脱贫职工类别进行保存等。这样既真实地记录了这些职工从贫困户走向脱贫户全过程,使其档案具有统一性、完整性;又为珙县总工会或其他单位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举办专题资料展览、进行工作经验交流等提供了充实的第一手素材。另外,此类档案管理的对象是困难职工,其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有出有入,新困难户需要列入管理范围,脱贫户也存在返贫可能,这个变化和更新的过程,也为党委政府决策、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原始凭证和第一手材料。因此,脱贫困难户档案不应被销毁,应该科学有效地利用档案信息资料,因地制宜,灵活建立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分散管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维护困难职工权益服务,为珙县总工会有效发挥相关职能提供有力保障。
李正平(四川省荣县档案局):关于报道中的“剔除不符合建档条件和已脱贫的困难职工档案428户”,我是这样理解的:其一,“剔除不符合建档条件”应是指不符合困难职工条件但在审批时因各种原因作为困难职工给予了相应政策扶持或待遇的,现在取消其待遇。其二,“剔除已脱贫的困难职工”,应是指取消脱贫后职工享受的相应待遇。其待遇取消了,但其审批类档案及日常管理类档案是实施对困难职工给予相应扶持或资助这惠民政策事务过程中形成的历史记录,其形成、保管、利用与处置应按档案的要求处理。关于困难职工档案名册,应按年度归档,哪年形成的就归哪年;也不存在把以前形成的名册中的名字“剔除”的问题。
何超(清丰县档案局局长):这个沙龙实际上是在讨论动态档案的管理问题,动态档案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大都是专业档案,就其管理范围而言常有变动。文中提到的困难职工档案就是其一。文中“剔除不符合建档条件和已脱贫的困难职工档案”的说法,证明不管是困难职工,还是不符合建档条件和已脱贫的困难职工,经调查走访都已经建立了档案,否则就不存在“剔除档案”的问题,档案既已建立就应加强管理,不是“剔除”,而是分类管理为上,所以,从加强档案管理的角度来说,不管是困难职工档案,还是不符合建档条件和已脱贫的困难职工的档案都应加强管理,只是为便于利用与管理起见,应将其分类管理保存,即分为困难职工档案、不符合困难职工建档条件档案和已脱贫困难职工档案。
王凤珍(台前县档案局馆员):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方针指引下,各地档案馆(室)收集整理了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档案”,馆藏档案的种类逐年增多,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这些档案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都应该保存。至于《珙县总工会三级调查,剔除已脱贫困难职工》那篇报道的内容实质也不是为了减轻馆库压力而把那428户已脱贫困难职工档案“剔除”移出档案馆(室),而是为了进一步摸清全县困难职工底数,为有效实施困难职工个性化帮扶,积极争取省、市总工会帮扶工作项目落户珙县做好准备。“剔除”那些档案,只是说明那428户不在帮扶范围了,即便当时不再是扶贫帮扶的依据,但那也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是当地修史编志的重要资料,从“档案”的角度来说,仍然要继续保存,不应轻易销毁。
田润(濮阳市档案局馆员):被剔除的428份困难职工档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不符合建档条件的。也就是说有不符合困难职工条件的“困难职工档案”。这种造假情况一经查实,肯定会立即将其除名,为其所建立的纸质档案也就没有保存的意义,我认为应该查实后统一妥善销毁。另一种是已经脱贫的困难职工。据《四川省总工会困难职工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二条“各建档单位要对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做到随时发现随时录入,随时变化随时调整,随时脱困随时注销。建档2年以上的临时救助档案应予以注销。各级工会每年11月对档案集中进行清理更新,并统一于当年11月底向上级工会报告清理情况”之规定,脱贫后的困难职工的电子信息会及时被注销,那么只留下曾申报为“困难职工”的纸质档案。它的去向是我们探讨的核心。据《四川省总工会困难职工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第十条规定,困难职工档案包括:《困难职工档案》纸质原件,身份证、户口本、相关困难证明复印件。我认为这4件档案只有《困难职工档案》纸质原件有保存价值,它的价值也仅是证明某职工曾被工会认定为困难职工这一点,其他是毫无用处。最好的途径应是工会档案室自己保存1至2年,确保曾经的困难户无异议后移交档案馆,保管期限应该为定期10年。
王富忠(濮阳县档案局副局长):我就被“剔除”的困难职工档案的管理问题谈些个人认识:其一,困难职工档案是一种动态管理的档案,在没有被“剔除”之前,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经常使用是肯定的。此时的困难职工档案无法作为办理完毕的档案被整理好后,而被存放起来备查,这与我们县正在整理的低保档案如出一辙。其二,被“剔除”的428份档案,是困难职工档案的一部分,是当时困难职工的真实档案记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每年都会有一批新的因贫困而加入的困难职工档案,也会有一批新的因脱贫和其他原因而被“剔除”的困难职工档案,此时的被“剔除”的困难职工档案才是真正的应该被整理后保存起来的困难职工档案。其三,关于困难职工档案的存放地点。没有被“剔除”那部分档案资料,应该存放在管理困难职工的职能股室,作为管理人员管理困难职工,发放扶贫资金的依据,被“剔除”那部分档案资料,应该整理好后,由职能股室移交到总工会档案室或县档案馆保存。其四,关于困难职工档案的种类划分、整理方法和保管期限的界定。困难职工档案是一种专业档案。整理方法视困难职工档案资料的形成规律,可参考人事档案的整理方法而整理。保管期限可定为30年或50年。
(摘自《档案界》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