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家庭医生全科团队【五篇】(全文)

时间:2023-06-12 12:00:07 来源:晨阳文秘网

家庭医生全科团队范文第1篇2017年“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总结今年是第7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是“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医改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庭医生全科团队【五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家庭医生全科团队【五篇】

家庭医生全科团队范文第1篇

2017年“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总结

今年是第7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是“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医改办等7部门《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义和内容,传播以签约服务促进健康管理的理念,增加家庭医生团队社会美誉度,提高居民签约的积极性,xx省卫计委积极组织全省14个市同步开展“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活动主题是: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xx省卫计委网站、xx12320卫生计生热线、xx卫生计生手机报都同步开展宣传,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全省各市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组织了医务人员进社区、进乡村,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开展现场签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联体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派人参与此次宣传活动。通过此次大力宣传,要让更多居民认识签约服务、了解签约服务、愿意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2017年5月19日,由xx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和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承办的xx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周暨世界家庭医生日活动启动仪式在和平区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省、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管领导、家庭医生代表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团队共20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家庭医生代表向全市基层卫生工作者发出倡议。启动仪式后,来自xx医学院沈洲医院的专家和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为社区居民举行了义诊活动。5月19-26日,各区、县(市)将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服务进基层、健康知识进基层、政策宣传进基层活动。

xx省从2013年、20XX年分别开展乡村医生和社区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试点至今,农村建立乡镇卫生院与村医组成服务团队或互助组的签约模式,签约服务1350万人。社区形成“2+1”家庭医生加顾问等多种签约服务模式,组建1043个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居民560万人。2017年,全省要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xx市从20XX年率先在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试点。截止2017年底,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已在所有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覆盖所有城区和近郊区,社区医疗机构成立全科医生团队328个,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为主要签约对象,累计签约21万户,46.7万人。近期,全市将依据省政府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全面推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年底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家庭医生全科团队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家庭健康医生;
服务模式;
困难;
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85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825-02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受到全社会普遍关注。近年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迅速,新医改方案对进一步健全以全科团队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建立家庭健康医生制度,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逐步实施社区首诊、定点医疗和转诊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作为医改重要内容之一的家庭健康医生制服务,是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有力抓手,是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扬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有序推进家庭医生制服务提供参考。

1 家庭医生制的定义

家庭医生制是实施家庭健康管理服务的制度,是政府主导,在社区范围内,以家庭为单位,以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域医疗卫生协同服务体系提供支撑,以依托全科团队的全科医生为主体,在签约服务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服务相结合的形式,为家庭成员提供综合、连续、有效的基本卫生服务。在全科团队服务和网格化管理基础上,为签约家庭及其每个成员提供连续性、协调性、可及性、个性化的医疗保健综合服务模式,畅通社区医生与居民联络渠道,建立稳定的、信任的、友好的服务关系,让居民享受到更为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使全科医生成为居民健康和医保费用的守门人。

2 家庭医生制服务现状

2.1 组成与工作模式 扬名街道常住人口9.51万人,总户数3.13万户,有11个社居委。目前,扬名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由中心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含社区医疗、公共卫生、社区护理、医药医技岗位等所有具备医药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组成,队伍成员统一命名为“家庭健康医生”。中心有在岗卫技人员72人,其中全科医生19人,公卫医生7人,护士26人,其他卫技20人,中心现建8个家庭健康医生团队,每个团队由2名全科医生、1名公共医生、3名护士和其他卫技人员2-3名组成,平均每个团队成员服务1321人,435户居民。

全科团队模式下的家庭医生负责为包干区域家庭成员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及康复服务。团队工作推行团队长负责制,原则上团队长由主治医师以上资质的全科医生担任,实行网格化分片管理,发挥团队中医生、护士及其他卫生人员的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功能,在服务过程中,注重与街道的沟通机制,充分利用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及社区健康志愿者等资源,为家庭健康医生开展工作提供社会支持平台。

2.2 家庭医生制的服务内容与要求 在摸清包干区常住家庭户底数和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根据中心人员配置及服务区域实际情况,划分服务社区区域和包干户数,片区责任团队的包干区域与社区卫生服务区域保持对应关系,家庭健康医生包干家庭与所在责任团队包干区域上保持对应关系,实现服务区域健康管理的全覆盖,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

家庭健康医生是包干社区家庭健康成员服务日常管理直接责任人,其主要服务内容:一是详细掌握包干家庭健康管理基本信息,确保常住居民基础健康信息的准确、完整、有效。二是主动加强与包干家庭的沟通联系,与家庭建立有效对接关系,承诺可提供服务内容,主动接受服务监督。三是跟踪包干家庭健康服务内容规范落实情况,及时与片区责任团队联系沟通,督促每项服务内容规范落实。四是在服务能力许可范围内满足包干家庭健康服务需求,包括提供出院病人随访、健康信息咨询、帮助有需求的老弱病残等特殊对象预约联系上门健康访视、医疗康复等服务。五是主动配合包干家庭及区域卫生监督、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处置工作。

片区责任团队是包干区域家庭健康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其主要职责:一是全面掌握包干片区家庭健康管理的基本信息。二是按照服务规范规定完成包干区域内常住居民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康复服务,包括对有服务需求的对象提供上门服务。三是开展传染病、卫生监督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的首报和处置工作,协助专业机构开展计生、残疾等服务。四是及时响应并完成家庭健康医生提供的居民服务需求。五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家庭健康服务内容。

3 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3.1 现家庭健康医生服务模式下,人力资源缺口较大

3.1.1 无锡市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实施“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的意见》中要求家庭健康医生实行分户包干制,根据工作岗位、能力、区域,每名成员负责200户左右社区家庭健康服务的日常管理,必须确保每户家庭有1名家庭健康医生负责家庭健康管理。而目前扬名中心每位家庭医生平均包干435户家庭,中心以现有数量的卫技人员在完成基本医疗的同时,必须完成这些家庭健康医生工作,难度很大。

3.1.2 家庭医生服务技能有待提高 现有团队成员中医生少、护士和其他卫生技人员相对较多,他们在距离家庭医生“‘具有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系统的医学全科知识,为辖区内的服务对象实行全面、连续、及时且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和照顾”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而引进人才,尤其是引进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等急需人才存在瓶颈,迫切需要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有效机制。

3.2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目前无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用信息系统处于初级建设阶段,许多功能和模块还在试用和调试中,而且与二三级医疗机构的信息无法共享,导致资源难以整合、工作效率难以提高。二、三级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等上下联动、资源整合的平台比较薄弱。

3.3 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服务项目与流程、绩效考核机制、引导居民签约的优惠措施以及家庭医生的准入标准、经费补偿等尚属探索阶段。作为家庭医生制服务后盾的社会各类资源整合机制尚不健全,工作流程需要以家庭医生为核心进一步优化,整合社会各条线力量。

4 对策与建议

4.1 统一思想,明确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国家和无锡市医改精神,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改革与创新。2013年4月,无锡人民政府下发了《市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通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通知》的文件,文件中提出要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努力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服务进家庭”的有序服务新格局。中心要在全科团队和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以全科团队作为家庭医生的支撑,以社区各类资源作为家庭医生的后盾,逐步完善家庭医生为社区居民提供全过程健康管理的有效机制。

4.2 合理配备人员,满足社区卫生服务需求

4.2.1 调整和落实人员编制 根据服务对象、服务项目逐年增加等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在城区每万人口配备15人为标准分批引进卫技人员。

4.2.2 加快引进和培养急需人才 重点加强全科医学岗位人员和其他紧缺岗位人员的培养,加强适宜技术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对中心现有卫技人员在家庭健康医生服务能力和服务观念转变上的培训,主要是提高医疗服务技术、敬业和责任心、主观能动性和服务技巧,改进家庭医生的工作习惯。通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转岗培训、进修学习以及继续教育、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培养家庭医生在患者、家庭以及社区的利益中扮演重要角色,长期的医患关系在医疗保健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情况下,如何在面临复杂的医学问题时具有敏锐的判断和处理能力。

4.2.3 完善社区卫生绩效工资制度 行政部门要通过制定社区卫生机构特岗人员、技术骨干评审办法,鼓励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完善绩效考核方案,调整绩效奖励分配,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政府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特点适时调整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工资水平,吸引优秀医务人员到社区卫生中心工作。

4.3 立足实际,完善工作内容

4.3.1 界定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 以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人群(即长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以及接受公共卫生服务的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在初期探索阶段,服务对象范围不宜过大,可以为在册规范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定期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65岁以上老人、重性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以及区域养老机构内老人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逐步覆盖至社区全人群。

4.3.2 明确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 以社区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要服务内容,提供适宜、可及的基本卫生服务。服务方式包括签约服务、预约服务、双向转诊、健康咨询以及家庭健康管理服务等。签约服务是家庭医生制服务的特点和具体手段,是家庭医生在与社区居民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以一种契约方式在“家庭医生”与社区居民之间建立的一种固定联系,所以,签约服务必须建立在互信、自愿的原则上,逐步提高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制服务的认可度与信任度,循序渐进,合理确定服务内容、方式、期限和双方责任义务等款项,居民通过自主选择需要的服务项目并签订“家庭医生制服务协议”,逐步实现居民与家庭医生的责任契约关系,形成家庭健康管理的有效签约服务机制。

4.3.4 规范服务流程 签约后,家庭医生在以家庭健康档案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基础上开展服务。服务流程如下:一是签约家庭通过预约,在约定时间段内利用签约家庭医生门诊服务。二是通过预约提供上门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三是当签约家庭有患者病情严重或加重时,由家庭医生开具转诊证明,病人持转诊证明至上级医院转院治疗,病人出院后由家庭医生进行出院后访视和康复指导。

4.4 保障有力,促进工作有序推进

4.4.1 政府主导,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和经费保障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力成本不断攀升,需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和合理流动的有效机制;
同时,伴随健康管理的深入有可能造成疾病诊疗费用上涨的情况,也需要财政和社保在政策上给予适当补偿和倾斜。

4.4.2 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 通过加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尤其是电子档案)的建立与利用,使家庭医生能够在医生工作站、移动设备等平台上及时掌握签约居民的有关健康信息,真正实现全程、连续、主动服务;
加快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的整合与共享,逐步形成区域医疗中心、疾病防制专业机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协同服务体系,有效利用区域医疗卫生资源,为家庭医生开展预约服务、双向转诊、健康教育等服务提供信息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4.4.3 加强监督,科学开展家庭医生制服务评估 合理制定绩效考核细则,通过服务数量、服务质量以及满意度测评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估,体现家庭医生提供精细化、个性化服务的特点,避免考核“一刀切”的平均化。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Z].2009-03-17.

[2] 伍德威.家庭医生制度、初级医疗卫生服务的根基[J].中国社区医师,2010,26(10):23.

[3] 张勘,董伟.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卫生资源,2009,12(6):289-291.

家庭医生全科团队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社区卫生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从有利于责任落实、有利于绩效考核、有利于服务居民出发,建立以家庭成员为健康管理对象、以家庭健康医生为直接管理责任人、以片区责任团队为综合服务责任单位的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逐步向家庭医生过渡,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和质量内涵,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连续、优质的健康管理和签约协议服务,促进社区卫生各项服务内容全面落实到位,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

到2012年底,确保全区家庭健康医生与居民签约管理率达80%以上,签约对象规范管理率达90%以上;
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家庭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社区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逐步实现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家庭全科医生,家庭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三、工作内容

1、建立协调机制。各镇(街道)要认真做好社区卫生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的组织发动工作,建立镇(街道)、村(社居)委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以镇(街道)、村(社居)委人员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的协调小组,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村(社居)委的有效沟通联系渠道,充分发挥村(社居)委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联络沟通与服务监督作用。

2、构建服务网络。建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片区责任团队,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家庭健康医生职责,片区责任团队实行团队长负责制,原则上由通过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的社区医生担任负责人,全面协调和管理团队服务工作,组织团队有效落实家庭健康医生反馈的居民服务需求。各镇(街道)要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家庭健康医生与居民家庭的对应关系,根据服务区域常住居民分布情况,确定每名健康医生的具体服务家庭。

3、掌握基本情况。各镇(街道)要组织村(社居)委、社区物业管理部门、社区志愿者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掌握社区常住居民底数和基本情况,做好家庭健康服务签约工作。家庭健康医生要负责包干家庭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日常维护工作,形成良好的家庭健康服务工作基础;
要及时主动与包干服务家庭取得有效联系,主动介绍服务人员姓名、服务特长、服务时间、联系方式、服务承诺等,签订家庭健康服务契约;
要全面开展对既往已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甄别、补充和规范整理工作,完成户、籍分离居民健康管理关系的有效转接;
要掌握包干家庭健康服务落实情况及健康服务需求情况,督促其他服务岗位人员及时补充相关服务信息,确保常住居民基础健康档案信息的完整、有效。

4、营造良好氛围。各镇(街道)要以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和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为重点,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要在镇(街道)、村(社居)委、楼道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示家庭健康医生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组织网络、人员信息情况;
要统一印制和发放家庭健康服务宣传折页、服务承诺和服务联系卡,规范家庭健康医生服务行为,树立家庭健康医生服务的良好形象,构建家庭健康医生与社区居民间良好沟通互动的和谐氛围。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是集中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成效和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内涵的一项重要举措。各镇(街道)要充分认识实施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程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社区卫生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工作方案,确保该项工程取得预期实效。

家庭医生全科团队范文第4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家庭医生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努力实现辖区居民人人享有家庭医生服务目标,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为目标,针对本中心工作任务重、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较低的现状,整合全科医学、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建设村级卫生家庭医生团队,确保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不断提高村级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工作目标

通过村级家庭医生团队建设和村级健康教育、健康管理、村级健康调查、健康体检、慢病管理等形式,将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深入村级,送到家庭,不断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力争早日实现“人人拥有家庭医生,人人享有签约服务”的目标。

三、工作内容

(一)优化组织、分工协作

根据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特长、工作岗位、资质等实际情况不断对家庭医生团队进行优化,按每个团队覆盖≤10000人的原则,配置1个家庭医生团队,每个团队由1名县级专家、1名全科医生或医师、1名护师、1名公共卫生人员及村级工作,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居民,更进一步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工作的信任度、满意度。

(二)签约服务

为辖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坚持“充分告知、重点突出、自愿签约、规范服务”的原则,以居民与家庭医生自愿签订(每位居民同期只能选择1名家庭医生)一定期限服务协议的方式,建立相对固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双方约定服务内容、方式、期限和权利义务等款项,家庭医生以团队的形式,按照约定内容向居民提供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连续性服务。签约周期可视情况灵活掌握,原则上一个周期不少于一年,期满后根据居民的意愿,自动续约或另选签约医生。签约对象优先覆盖常住家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孕产妇、0-36个月儿童、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所在家庭,以及残疾人、计生特殊家庭、贫困人口、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和有服务需求的健康人群。

(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1、常见病、多发病的预约、诊疗服务。

2、门诊预约与转诊服务。为签约居民优先提供上级级医院转诊和预约服务,做好转诊病人的跟踪服务,不断提升家庭医生的医疗服务技术水平。

(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

居民可在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7版)所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享受到以健康管理为主要内容、热情、周到的优先优惠服务: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服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居民个人健康信息,对首次签约居民进行1次健康状况评估,制订个性化的健康计划,使居民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并及时更新,保证健康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档案隐私尽保护责任。

2、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服务。对签约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和开展健康教育服务。

3、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每年为签约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提供1次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包括体质辨识、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中医干预等。

4、慢性病患者管理服务。为明确诊断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行治疗、行为干预、监测和健康评估,提供定期随访、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及咨询等服务,每季度不少于1次,每次随访高血压患者要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为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
每年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免费健康体检。

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对居家知情同意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随访、康复指导服务,对患者家属进行培训,每季度不少于1次;
每年提供1次健康体检。

6、特殊人群保健,对所辖区域的残疾人、失独家庭、孤寡老人进行健康管理服务。每年不少于一次随访和健康教育。

7、传染病管理。对居家的传染病患者进行至少1次访视及治疗管理。

8、咨询服务。对在健康管理中发现问题的,及时给予医学指导或转诊建议。

9、上门服务。为行动不便、90岁以上老年人及确有需要的签约居民,提供上门访视、诊疗等服务。

五、工作措施

1、组织、鼓励家庭医生团队外出学习,进一步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的培训力度,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培训活动以团队长根据村级签约居民需求进行培训,重点对服务理念、服务能力、服务技巧及专业操作等方面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的综合服务能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2、进一步优化团队,完善相关制度、流程、人员岗位职责,要求家庭医生团队长制定本团队工作计划,进行人员合理分工,明确目标,每月召开家庭医生团队会议,分享工作中的做法、取得的成绩、不足之处,总结经验,部署下月工作安排,同时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绩效考核方案进行修订,着重在满意度、真实性上下功夫,对考核结果及时进行通报。

3、明确对象,优先签约,有效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为本辖区常住居民,签约服务应优先覆盖重点人群,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有偿服务包,提升居民签约积极性。

4、充分发挥“村级家庭医生工作站”的作用,真正做到一站式签约服务。

5、逐步健全完善签约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家庭医生团队开展有偿服务包签约。

6、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村级宣传栏、村级活动、健康宣传日等,积极主动与村级居民沟通,大力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宣传,逐步提高村级居民签约率。

7、各团队及时进行资料归档,对每次村级活动及时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汇总,对当月工作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六、评价方法

按照文件要求,按时对家庭医生团队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工作量、真实性、居民满意度,按工作量及考核得分进行绩效发放。

家庭医生全科团队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社区;
家庭医生;
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427-02

为了推动社区卫生更好更快发展,使其成为广大群众的重点服务力量,使社区卫生服务的快速、可及、价廉、便捷以及连续等特点能够得到充分展现,我中心自2012年以来,基于现有的护士、医生,全面打造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截至目前为止,已施行达一年之久,获得了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在慢性病管理上也初见成效,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我中心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1]相关要求,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机遇。我社区早在2010年就构建了以责任医生为主的工作队伍,但由于工作量大,工作人员有限等因素,几年下来,使得社区责任医生队伍工作开展遇到很大的难题,2012年,我中心根据家庭医生式服务工程,对其进行积极研究、分析和讨论,在以往责任医生的基础上迅速成立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也标着我中心社区卫生工作的新篇章。

1.2 方法

1.2.1 明确工作目标 社区卫生工作的基础主要是对居民家庭健康档案进行完善和更新,而给予基本公共卫生服和基本医疗是工作的基本内容,而治小病、防未病和管慢性病则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使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通过构建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以最有效地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2.2 明确团队成员及工作职责 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的建设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与管辖区内的居委会沟通,研讨,共同进行前期的调查研究、宣传发动以及排查摸底等;
第二,这是工作的主要环节,对各项任务进行有效落实,同时对信息进行采集等,这是一个持之以恒且连续的过程,各参加人员均需相互配合;
第三,通过电脑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等,同时对参与人员进行考核以及工作量统计等,此过程也非常关键。2.3 明确考核内容及标准 我中心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担任组长,定期对下属各站慢性病管理以及健康档案建档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根据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工作特点,拟定了“工作方案及考核标准”,通过月考、季考以及年考等形式来激励医护人员的服务热情。

2 结果

经历长达一年的努力,我站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实现了270例糖尿病患者、498例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新建320位居民健康档案,678个家庭档案。通过我站对慢性病管理工作的自查(糖尿病和高血压各50例),发现施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后,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站内现有6名责任医护参与家庭医生式的工作。截至2013年11月底共签约家庭1688户,其中有高血压906名,糖尿病491名。通过签约的家庭,开展对重点人群的管理,尤其是慢性病人的随访管理,大大盘活了健康档案,提升了慢病规范管理率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率。

3 讨论

3.1 调动社区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性,扎实开展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 ①通过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综合待遇,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使他们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进而赢得尊重;
②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配备社区工作人员,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指定社区服务任务时,应结合其实际情况,不得莫名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进而造成社区服务质量受到影响,出现本末倒置的效果;
③避免出现重医轻防的情况出现,将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防治等公共卫生工作与医疗充分融合起来,公共卫生也加强疾病管理# 康复等医疗的元素。[2]。

3.2 工作模式,全面推进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建设 我国社区服务近年才起步,仍然处在一个摸索前进的初期阶段,只有通过一边实践一边完善来推动。随着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初具规模,我站在此基础上,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积极探索,使得不少社区居民和慢性病患者均参与到其中来,取得了较好反响,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我站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工作方法形式还有待加强。全科团队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网底发挥着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综合功能,全面提升社区责任医生的综合业务素质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