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门诊护理质控小组【五篇】

时间:2023-06-12 12:10: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门诊护理质控小组范文第1篇【关键词】门诊;高热患儿;采血;规范管理;安全隐患临床上将体温超过39℃称之为高热,由于小儿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微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因此高热患儿处理不及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门诊护理质控小组【五篇】,供大家参考。

门诊护理质控小组【五篇】

门诊护理质控小组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门诊;

高热患儿;

采血;

规范管理;

安全隐患

临床上将体温超过39 ℃称之为高热,由于小儿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微弱的刺激也能在大脑引起强烈的兴奋与扩散,因此高热患儿处理不及时极易发生高热惊厥或其他的意外情况。本院为三级甲等优秀妇幼保健院,日门诊量1500人次左右,儿科日门诊量350人次左右,因高热就诊的患儿可达数十人,为明确诊断,绝大多数发热患儿都需要进行采血化验,但从采血到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寒战甚至高热惊厥,不仅存在很大护理安全隐患,也极易导致护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减少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是在事情可能发生之前采取有效的防御行为,即采取积极的前瞻性管理干预措施,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因此,及时观察高热患儿体温,及时进行降温处理,早期发现患儿寒战、惊厥症状,早期干预,优化护理流程尤为重要。本院自2013年6月对门诊需采血的高热患儿进行规范化管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儿内科门诊收治的高热需采血患儿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6个月~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00例,其中男320例,女280例,对照组600例,其中男330例,女270例。所有患儿均排除其他中枢性疾病。两组年龄、性别、发育状况、家属素质及体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规范化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具体做法:(1)制定规范管理流程。门诊大厅放置醒目的就诊程序宣传栏及相关的便民措施宣传单,同时设置门诊导诊台以供咨询和办理就诊卡,避免患儿家属因环境不熟悉及对便民措施不了解导致就诊时间延长,儿科门诊设置发热患儿专用诊室,配分诊护士,护士预检为患儿测量体温时,详细询问家属患儿有无高热惊厥史并告知医生;
患儿无高热惊厥史,体温超过39 ℃,根据医嘱予以布洛芬混悬液5 mg/kg口服,进行降温处理后去检验科采血,患儿有高热惊厥史,体温超过38.5 ℃,根据医嘱予以布洛芬混悬液5 mg/kg口服,鲁米那10~15 mg/kg肌肉注射后由门诊护士陪护优先进行采血检查;
检查过程中如发现患儿寒战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及病情变化,待寒战停止,体温下降后,方可到检验科进行采血检查,如发现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立即通知医生,同时启动高热惊厥应急处理程序,进行紧急处理:按压人中、合谷穴,同时注意保持安静,避免刺激患儿[1]。采取就地、就近原则转移至急救室,进行急救,给予地西泮0.3~0.5 mg/kg静脉注射[2];
保持呼吸道通畅,松开衣领,平卧,头偏一侧,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托起上颌,防止舌后坠引起窒息,上下齿之间放牙垫以免唇舌咬伤,迅速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1~2 L/min[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意识变化、惊厥发作时间及持续时间,在门诊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检验科配备急救车,以备在患儿抽血过程中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时能及时进行抢救,护理部安排1名穿刺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儿科护士,负责静脉采血,以保证采血成功率,缩短就诊时间,意外紧急情况时配合医生救护,提高抢救成功率,负责急救车内急救药品和器材管理,保证急救药品和器材处于备用状态;
儿科门诊候诊区进行分区管理,发热患儿候诊区增加移动电视机1台,播放动画片,分时间段插播自拍宣教片:高热患儿护理、高热惊厥预防与早期识别、惊厥的家庭急救等,就诊高峰时段上午9:00-12:00,支助中心固定专人巡视;
高热患儿采血完成后回初诊室,立即为其复测体温,根据医生医嘱为其进行下一步治疗,病情需要住院的患儿则由门诊护士护送入病区,并与病区护士做好交接。(2)成立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小组。门诊护士长担任规范管理小组组长,负责协调、检查工作,设责任组长1名,由责任心强、理论及临床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担任,负责协助护士长进行培训工作及流程监督,检验科配备1名穿刺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儿科护士,负责静脉采血,组员为全体门诊护士,实施前全员进行为期一周的专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门诊高热患儿规范管理流程、存在的安全隐患、病情观察尤其是寒战和惊厥的前期症状、高热护理、发生寒战及高热惊厥紧急救护程序、健康教育、风险意识教育等,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分数在90分以上为合格,合格后准予上岗。(3)制定质量控制方案,成立以护理部-门诊护士长-责任组长为主体的三级质量控制体系,一级质量控制由责任组长承担,质量控制重点:根据制定的规范管理流程和考核细则,评估和监督当班护士规范流程的落实及关键环节的工作质量,及时指导和改进本班存在的问题,根据情况上报护士长。二级质量控制由门诊护士长承担,质量控制重点:制定培训、考核细则及相关的规范管理流程,评估责任组长工作质量并进行成效评价,定期对护理差错事故进行分析总结,负责护理质量追踪及持续改进。三级质量控制由护理部承担,质量控制重点:随时、动态的对门诊规范管理流程进行检查,对护理管理进行动态监控,实行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4]。制定规范管理流程质量标准。将分诊护士、采血护士,门诊巡视护士等的工作内容及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考核细则,以确保护理环节安全无缝隙,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责任组长将每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指导落实和改进,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每日质量控制记录本上,包括存在问题、责任人、整改措施、效果评价[5];
护士长在就诊高峰时间段采取游走式管理,检点环节是否落实到位,每周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在科周会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整改要求,根据情况对当事人扣除质量分及给予相应的处分,每月将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汇总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根据上报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不定期的对存在问题的环节和重点流程进行抽查、考核。

1.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按照儿科门诊就诊流程,预检分诊护士查体温,如体温超过38.5 ℃对家属加强宣教,嘱其保持手足温暖,通知医生优先就诊,就诊和采血过程中出现寒战或惊厥遵医嘱进行处理,病情需要住院者,门诊护士指导其入院。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高热惊厥、寒战发生情况及家属投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高热惊厥及寒战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高热惊厥发生率及寒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家属投诉情况比较 观察组家属投诉2例,投诉率0.33%,对照组家属投诉62例,投诉率10.33%,观察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1.419,P

3 讨论

3.1 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有效降低了高热惊厥及寒战发生率 小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症状,成因多样,对小儿发热的情况要了解其发病原因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临床诊断和对症用药上存在不小的障碍[6]。为了给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接诊医生会进行相关辅助检查,包括采血化验。门诊患儿从就诊到去检验科采血拿到检验报告一般至少需要1 h左右,一般平诊患儿尚可,对于高热患儿而言,在此等待时间内极可能出现寒战甚至高热惊厥。高热惊厥病情急,危害极大,且病因复杂,反复发作可严重损伤大脑,影响儿童智力[7]。高热惊厥一般发生一次约有1/3的患儿以后会反复发生,而频繁的高热惊厥可以对患儿的脑部造成不同程度的脑损伤,有时是不可逆的。面对采血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高热患儿寒战和惊厥)进行早期识别,及时正确的降温,规范管理,降低其安全隐患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此情况采取的管理措施主要是详细询问就诊患儿家属,患儿有无惊厥史,如有患儿体温>38.5 ℃在检验科采血检验之前先于儿科门诊治疗室采取药物降温。及早采取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高热患儿寒战和惊厥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寒战和惊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2 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减少了家属投诉的发生 高热的患儿家属就医愿望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足够重视,很容易产生过高的医疗护理期望值,在情绪上也更易焦躁、激惹,尤其是患儿等待就医过程中突发惊厥或其他病情变化时,家属会惊慌失措,将责任追加给医生护士,就诊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导致护理投诉的发生。本研究采取的措施是对儿科门诊候诊区进行分区管理,发热患儿候诊区增加移动电视机1台,播放动画片,分时间段插播自拍宣教片:高热患儿护理、高热惊厥预防与早期识别、惊厥的家庭急救等,就诊高峰时段上午9∶00-12∶00,支助中心固定专人巡视,加强巡视及病情观察,对高热患儿安排专门诊室,有惊厥史患儿由护士陪检陪护,有针对性进行宣教,特别是对有高危因素患儿的家属重点宣教,告知家属如何早期准确识别患儿惊厥前的症状和家中发生惊厥时的处理以及惊厥的病因、诱发因素等,及早安抚患儿和家属情绪,分散孩子和家属注意力,缓解家属紧张度,增强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家属依从性。检验科配备急救药品及设备,配备具有相应能力的护士,具有丰富的急救能力,经过系统的急救培训,能胜任急救工作,工作中各项操作规范化、程序化,各项操作快速、准确、忙而不乱,为惊厥急救提供人力保障,如果有高热惊厥的发生,则启动应急程序,医护积极配合,能极大提高高热惊厥应急处理能力,有效缩短惊厥发作时间,控制惊厥,减轻患儿脑损伤,从而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避免护患关系紧张,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有效减少了护理投诉的发生,保障了医疗安全[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家属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3 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护理人员扎实的实践操作技术、对病情变化快速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通过成立规范管理小组,定期组织规范化管理流程、病情观察及护理、应急预案等专题培训,严格考核,人人过关,严格准入上岗资质,使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和理论操作水平不断提升,更有利于各项护理工作规范、统一、顺利开展,从而提升了服务水平和质量。

3.4 实施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规范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对门诊高热患儿采血前进行的规范化管理模式是一种精细化的科学管理模式,这种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差错率。如前所述,相比常规管理,规范化管理采取的是三级质量控制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管理流程清晰、管理责任到位、管理目标明确,检查方法、内容具体,便于管理者控制全面质量,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并给予干预,可有效促进护理质量管理,并促进持续改进[10]。

本研究对门诊高热需采血患儿进行采血前的规范化管理,可降低高热惊厥发生率,明显减少患儿家属投诉,从而规避安全风险和隐患,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05-306.

[2]李仲智.急救和新生儿科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4-115.

[3]廖慧玲.82例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5):86.

[4]苏建萍,张翠萍,付路易,等.病区动态护理质量控制探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6):407-408.

[5]陆红,童玉芬.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791-793.

[6]李礼娟.儿科门诊小儿发热用药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82-83.

[7]吴应泉.现代模式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3):90-91.

[8]王蕾梅,廉德花.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流程管理模式的建立及效果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3):26-28.

[9]王昕,刘迅,董健.儿童门诊输液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家庭护士,2009,7(17):1566.

门诊护理质控小组范文第2篇

【摘要】门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人员流动性最大,故更易引起医疗纠纷,本文对门诊工作中减少护患纠纷的体会展开探讨,对门诊中引起护患纠纷的因素进行分析,从管理制定、护理人员技能、素质、门诊环境、服务流程、质量控制体系等多方面加强护理服务,可明显提高护理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门诊部;
护患纠纷;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5-1170-02近年来,受社会因素和公众维权意识增强的影响,医疗纠纷发生率呈增多的趋势,成为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门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人员流动性最大,故更易引起医疗纠纷,如何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降低医疗事件的发生率,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是医院门诊工作需重视的问题[1]。1.门诊护患纠纷引发因素分析

1.1管理因素。安全管理是对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的必备条件,是提高护理水平、减少质量缺陷的关键环节,是患者身心健康的保障,是避免发生医疗事件和纠纷、消除和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客观需要[2]。管理监督不力、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对护理安全造成影响的极大因素,严重威胁着患者安全。

1.2护理人员因素。首先为技术因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护理队伍目前存在流动性大、数量不足、护理水平不一的现象,医院门诊岗位分散、面广、工作量大,对护士理论知识和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均有较高的要求,需对专家基本情况和医院各科特色进行了解,掌握人际沟通和心理观察的技巧,以便为患者提供满意的解释和指导,不然,若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医疗纠纷。其次为工作责任心因素,在医疗工作中,护士作为患者的倾听者、保护者、知心者的角色,但在家庭中又作为母亲、女儿、妻子的角色,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会造成身心健康的损害,进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态度不好,情绪易波动的情况发生,增加医患纠纷的发生率[3]。

1.3患者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患者保健意识、权力意识、消费意识不断增强,对门诊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若服务不满意,易产生纠纷。护理工作需要患者的支持和配合,若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知,心理承受能力差,易产生恐惧、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导致不安全事件发生[4]。

1.4病情繁多。门诊患者量较多,涉及各个科室,病情较难预料且病种复杂,也有重危、罕见的疾病就诊,患者及家属描述不准确,候诊时病情出现加重现象,造成护患事件发生。

1.5就诊程序。患者都希望能尽快就诊,但在挂号、检查、取药等多个环节的设置上相对繁杂,特别是病情危重时使最佳、最快的治疗延误,故因等候时间过长而引起纠纷。

1.6环境因素。因医院门诊为开放性场所,存在非医疗安全因素,如患者或科室物资被盗、地面湿滑使患者滑倒、氧气管理不规范等,引起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2.护理管理对策

2.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门诊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重视安全管理,培养护理人员自觉维护护理安全,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积极防范安全隐患。

2.2健全护理安全管理相关制度。设立安全管理小组,依据门诊实际情况,结合门诊护理安全质量问题,行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对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定期召开会议对问题进行解决。

2.3提高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中将安全管理作为重要环节,提高质量管理以减少安全事件的发生率,门诊人员流动大,患者较多,更需重视护理服务质量,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严格操作流程,使护理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2.4重视技能操作培训。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规范化的继续教育和培训,除对技术和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外,还要重视文明礼貌用语、护士礼仪的学习,加强人际沟通培训,掌握急症、急诊急救技能培训,计算机文字录入、疾病分类分科培训、医院网络工作站技能培训等,提高门诊护士的综合能力。护士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在工作中做到端庄稳重、举止大方、语言文明、热情和蔼、面带微笑,使患者获得信任感和安全感,提高配合依从性,适当的对患者进行称呼,以使距离感拉近。虽然临床护理工作具有一定平凡性,但护士需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对患者提供各项工作中切实应用,善于从患者表情、眼神、体态中了解其需求,除对身体疾病进行关注外,还需重视情感的沟通,超越患者预期的将人文护理、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工作中[5]。

2.5设立安全通道。依据门诊患者病情复杂、流动性大的特点,为确保重症患者的就医安全,需对门诊护士行定期培训,建立各种应急预案,并要求熟练运用,以对患者就医过程中的安全进行保障。

2.6规范就医环境、严格门诊制度。加强发热门诊、小儿科门诊、传染病门诊的管理,对院内感染进行控制,并落实医院管理措施。提前30min请导医、护士开始分诊工作,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史进行询问,行挂科指导,讲解专家出诊情况、专科内容、就诊程序,协助患者有序挂号[6]。接号护士做好患者填写病历的督促,带患者到候诊区,对就诊序号进行排列,传号护士安排就诊。置候诊服务台,传号护士除负责各诊室传号外,还需对患者的血压、体温进行测量,在医生开具各项检查单时,传号导医需就注意事项和各项检查内容向患者讲解,并带往科室行相关检查。巡视护士加强管理出入诊区人员,协调医患纠纷,在遇到问题对患者加强安抚工作,做好科普宣教,为需要帮助的患者提供服务。同时对健康教育橱窗及时整理,各种宣传资料及时更换。

2.7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好的服务态度是医疗服务的前提,门诊护理中优质服务更为重要,就诊区需舒适、干净、方便,导医护士需耐心细致、态度和蔼,指导患者有序就医,最大限度地缩短等候时间,减少中间环节,优化服务流程。

2.8建立质控体系。建立质控小组,包括健康教育、急救物品、护理文书等内容,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成立科室质控小组,对护理质量进行自查并行改进和修订。质控体系需重视管理的群从性,转变质量管理理念,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的服务,并保证信息及时反馈,采取有效措施改进,达到质控的目的。3.小结

近年来,医疗科技的进步使医院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和对健康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护理安全事件呈增多的趋势。为使护理质量在各项护理指标反馈、评价、检查定期完成的基础上稳步提高和持续改进,对影响门诊护理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管理制定、护理人员技能素质、门诊环境、服务流程、质量控制体系等多方面加强护理服务,可明显提高护理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参考文献

[1]葛伦美.加强护患沟通 预防护患纠纷[J].中国病案,2010(4):59-60.

[2]黎婷,刘秀梅.护患纠纷现状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1(7):477-479.

[3]龙海碧,杨雪梅,王媛.防范护患纠纷措施探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9):106-108.

[4]王永香,罗彩霞,樊莉.浅谈血液病房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0(5):18-21.

门诊护理质控小组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规范管理;
急救系统;
急救成功率

内科患者的特点是老年人、慢性患者居多, 大多患者在长期患病中, 容易耐受各种症状, 当出现急重症发作先兆时, 警觉性降低。就诊过程中由于路途折腾、无人陪伴、候诊时间相对较长、排队缴费等原因, 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门诊的突发事件是指患者在门诊挂号、候诊、就诊、缴费和取药等过程中所发生的意外事件[1], 常见的类型有低血糖反应、晕厥、抽搐、意外摔伤、呕血、心力衰竭等, 通过规范完善各项急救措施与管理后, 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

1 临床资料

本科在2009年3月~2012年12月发生门诊突发事件共43例, 分别是低血糖反应22例, 晕厥10例, 抽搐6例, 意外摔伤2例, 大咯血1例, 心力衰竭2例。

2 完善急救系统

2. 1 院内多种支持系统配合 在院领导的支持下, 科内急救系统取得急诊、外科、神经科等多个重点科室大力支持。门诊办对挂号厅导诊人员的急重症识别知识定期培训, 对急重症早发现、早转诊、早治疗。后勤科室和药房指定人员及时调配急救仪器和药品。健康教育组制作各种疾病健康宣教小册子, 在门诊大厅及各楼层免费发放, 提高患者对急重症的识别能力。

2. 2 制定急救流程、指引 本科制定了各种急症的应急预案、急救流程及指引, 并做成急救小册子, 人手一本方便随时阅读。患者的病情是错综复杂、变化无常的, 护理人员必须运用所学知识科学灵活运用, 对患者采取综合的急救措施[2]。

2. 3 配备必须仪器及急救药品 保证急救物品配置合理, 为急救赢得宝贵的时间。本科配备了中心吸氧、简易呼吸囊、吸痰、监护仪、气管插管物品、急救药品及转运设备, 紧急情况下可直接向指定科室及药房调配使用急救物品。

2. 4 安排固定值班医生 科内统一安排门诊常驻医生, 由门诊护长安排每天固定值班医生, 在开诊时段, 负责紧急情况处理, 实行留守负责制。

2. 5 重症患者安全转运 急重症转运是一个监护、治疗、护理的过程[3],是抢救危重病患者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制定了急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指引, 由参与急救的副班及值班医生护送重症患者转运到急诊或相关科室, 避免转运途中再次发生突发意外。

3 规范管理

3. 1 严格的质控管理制度 加强门诊急救流程的规范管理,提高门诊护士的急救意识和应对突发病情的急救能力尤为重要。本科的急救系统在护理部质量委员会及医院医师质量委员会的指引下进行修订整改。护理质量由区护长每月组织质量检查及分析整改, 科护长每月进行抽查, 护理部质量委员会每季度检查质控;
医疗质量由门诊办、科主任及医院医师质量委员会进行质控。通过环环相扣的严格质控管理, 保证每次突发事件均能顺利处理, 提高救治成功率。

3. 2 严谨的培训及考核制度 本科要求门诊护士对急救程序、仪器使用、各系统危重症疾病识别、安全转运等必须考核通过。培训方法及考核方式是采用模拟急救现场进行, 注重结合实际、贴近临床,考核护士在抢救患者过程中相互协作能力、团队意识和护士长指挥能力。

3. 3 仪器与药品管理 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做到:定数量、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定期检查维修。急救药品由专管员与护长共同清点齐全后, 柜门上不可拆卸的塑料扎带, 急救时剪开扎带即可使用, 有效避免物品缺失。专管员每月清点, 主班护士每天清点记录, 进一步确保仪器和药物处于应急状态。

4 结果

本科制定并运用完善的急救系统对43例突发事件进行急救, 22例低血糖反应及1例癔症抽搐患者在门诊急救处理后好转, 继续门诊就诊, 其余20例患者经门诊初步抢救后均安全转运到急诊治疗, 无死亡病例。

5 小结

门诊人流量大, 病情复杂, 必须靠护士加强动态巡视观察发现, 及时启动有效救治系统。因此门诊护士应掌握急救程序、仪器使用、各系统危重症疾病识别、安全转运等多方面专业知识,早期发现病情变化, 避免失去最佳急救时机。本科通过规范门诊急救系统, 加大力度进行培训演练及考核, 使门诊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运用自如, 有效提高急救成功率。时下护理风险管理已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救管理是其中的一部分, 积极采取完善各种防范措施, 既提高护理安全系数也提高患者安全系数,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关爱生命, 呵护健康, 奉献社会”的人性化管理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 吴莉莉.门诊突发事件的急救与管理.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14):1292.

[2] 张凤茹.门诊护士如何做好患者突发意外的急救.临床医药实践, 2010,19(5):623.

门诊护理质控小组范文第4篇

1资料及方法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10月~12月来门诊换药患者90例(干预组)。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18~72岁。对参与者进行护理质量及伤口换药处理的满意度调查。并与2010年10月~12月来门诊换药的90例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其中男性44例,女性46例,年龄19~78岁。两组患者均能正确表述自己的思想,与护士合作。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对伤口换药处置的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度为(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方法。对照组在换药过程中采用常规换药护理措施。干预组采取细节管理干预措施。

2强化细节管理理念

确定加强护理工作细节管理工作的思路,采用多种方式加强“风险源于细节”的观念,工作中处处注意细节。回顾各类与换药有关的投诉纠纷,查找一些与换药有关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学习分析,经过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得出,绝大多数的风险都是因细节管理的缺失而导致。因此要求门诊换药室每一位护理人员重视细节,深刻认识和领会到从安全管理上把握细节,将工作做实、做细,才能降低护理风险,确保服务安全。通过强化,提高换药室护士对细节管理的理解和认识,使注重细节成为工作习惯。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认真梳理小事,注重细节和改变不良习惯的行动,加强培训,让护士操作的每一个动作、每一项操作、每一句用语都符合医疗护理质量和医院管理管理标准,养成细致周到的好习惯。

设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由护理骨干担任责任组长,组成护理

质量监控小组,分工负责,定期对门诊换药室环节质量进行检查,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并加强监控,做到护理质量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3换药室护士对患者操作前的细节管理

制定应急预案,在理论上加强换药安全的细节管理。肢体损伤、年长的患者上下诊断床时,由于行动不便,易发生跌倒、扭伤等情况;
年幼的患者对陌生环境的惧怕而挣扎,易造成新的损伤;
由于换药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疼痛或过度紧张,均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慌、气短、头晕、低血糖等情况。因此引入细节管理,制定发生此类情况时的应急预案,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加强换药室护理人员急救技能、紧急情况和意外事故的应急能力培训,通过考核、提问、情景模拟等形式,不断提高每位换药室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到心中有数,有章可循,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强化护理专业技能培训、考核。护士长和责任组长针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护理技能培训、考核,使各级护理人员对各种类型伤口换药处置做到准确、娴熟,避免交叉感染,确保护理安全。

沟通交流的细节管理。护士礼仪能强化护理行为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极小的细节,但对患者或家属却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注重换药室护理人员的礼仪培养,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4门诊换药室护士对患者换药操作中的细节管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物品清点制度和安全防护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门诊换药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1次;
每日检查无菌物品、各类消毒液的有效期及浓度并进行登记;
定期更换各类消毒容器;
每季度由科室感染监控员进行换药室空气微生物检测,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及时更换不合格的灯管;
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感染监控知识、消毒隔离制度的学习,不定期抽查换药室护士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并与年终考核、奖金分配挂钩。护士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人员必须增强安全意识,保证将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杜绝护理纠纷。故经常组织学习《护士条例》、《医院护理事故处理条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换药过程中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的细节管理。实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围绕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提供优质服务,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主动与患者沟通,从护理角度预见换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全程做到心中有数,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根据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进行不同方式的健康宣教,如伤口注意事项、饮食注意、换药时间等方面;
观察换药操作过程中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沟通,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减少意外发生,使患者时时刻刻感觉到舒适。

5讨论

门诊护理质控小组范文第5篇

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根据市卫计委关于禽流感防控卫生计生工作安排,及禽流感防控工作会议的要求,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迅速召开医疗单位防控工作会议,认真部署我区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现将我区禽流感防控自检自查的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应急预案,

   完善《经开区人感染流感疫情应急处置方案》,成立H7N9流感领导小组,人感染H7N9流感临床救治小组以及人感染H7N9流感防控小组,明确各小组分工职责。同时加强应急准备,提高防控工作能力。坚持领导带班制,保持联络畅通。做到了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随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二、开展监督检查、落实疫情报告制度

    对辖区各类医疗机构开展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检查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落实工作,要求各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7年第1版)》等要求,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疫情必须立即上报,决不允许缓报、瞒报和漏报。

    三、强化人员培训、做好应急保障 

    2017年3月7日下午,组织经开人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人感染H7N9流感”防治知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方案;
 二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三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使全体医务人员充分认识H7N9流感,从而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转诊,早治疗,提高针对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强化预检分诊工作,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我区经开人民医院加强门诊的体温测量及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对流感样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在医院门诊大厅设立预检分诊台以及发热病人测体温点,护士为发热病人测量体温,配送口罩,做好预检分诊登记。分流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就诊。同时做好健康教育,在分诊台发放H7N9流感防治知识宣传单,正确引导群众防控、就医。同时要求发热门诊要求医生坐诊,做好登记工作,首诊医生高度重视发热患者,对一周内有禽类接触史的疑似病例尽早隔离、尽快报告、做好转诊工作,尽一切努力切断传染途径。

    五、强化物质储备,确保应急处置物质供应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