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科学课堂【五篇】

时间:2023-06-12 15:35:05 来源:晨阳文秘网

科学课堂范文第1篇那么如何使我们的教学既能呵护孩子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又能培养他们科学学习热情呢?由于学生对周围自然事物都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我们的科学教学应顺应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课堂【五篇】,供大家参考。

科学课堂【五篇】

科学课堂范文第1篇

那么如何使我们的教学既能呵护孩子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又能培养他们科学学习热情呢?由于学生对周围自然事物都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我们的科学教学应顺应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动起来,在动中学习科学知识,在动中掌握科学方法,在动中锻炼思维能力。下面,我就以《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动”起来。

一、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心动。在上《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导入部分时,我运用了常规的谈话教学法。同时,我结合多媒体出示实物创设情境:天气有点冷,老师想喝热牛奶,让我把牛奶连盒子一起放在热水里热一热。(演示加热牛奶)

师:“你们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发现?”

生:“牛奶鼓起来了!”

师:(拿起管子插入牛奶,牛奶喷出来了!)“怎么会这样?”

学生猜测:……

当牛奶喷出来的时候,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奇的声音,我在学生的表情中知道学生的好奇心已被激发起来。

师:“那么大家想让自己像科学家一样来研究问题吗?”

生:(齐):“想!”

师:“那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这时我出示上节课所用到的“试管气球皮实验”。

师:“你能回忆下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吗?我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师:“水在受热或受冷后,体积会怎样变化?”

生:“水受热体积变大,水受冷体积变小”

师:“但是上一节课我们这个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可不可以把这个装置改进一下,(出示试管气球皮装置)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水的体积确实有变化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吧!”

这个问题把学生的创造能力推上了顶端,学生不仅能积极地思考交流,而且能够集思广益。

二、行动——促使学生在亲历中领悟

“心动不如行动!”学生是十分希望在课堂上能亲自动手实验,并验证自己的想法的。因此,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心动,还要让学生行动,使之有所感受、有所体验,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认知能力、协作能力。

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教学中,看着“试管气球皮实验”装置,明确了改造目标,学生总是有很多的想法。比如学生会想到:

改进方案一:水是透明的,加点红水,可以更加明显。

改进方案二:瓶口太大,液体上升不明显,可以用塞子和细管。这样水的体积只要增加一点点,在细管里就会上升一大截。

改进方案三:水温差明显一点。

……

为了验证学生的想法,我在讲台上拿着“试管气球皮实验”装置,根据学生所说的一一改进。当学生体验到他们的想法被一一变成了现实,他们的理念被一一肯定,并且看到一个新的实验装置完成的时候,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

在新的装置产生后,孩子们对于如何探究已经了如指掌,他们开始跃跃欲试。这时,我在讲解完注意点和温馨提示后,就放手将课堂完完整整地交还给学生,真正地体现了“由扶到放”这一理念,让学生彻底“动”起来。

在探究过程中,孩子们每当看到明显的变化的时候,都抑制不住那股子兴奋劲儿,欢呼声、惊奇声此起彼伏,他们完全沉浸在愉快的探究中。

实验完成后,我请两三个小组指派代表带上实验成果和表格,展示结果。然后我用Flash呈现实验现象,肯定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并板书结果:水 热胀冷缩。

接着我追问:“那么其他液体呢?”(为学生提供多种其他液体:酱油、橙汁、牛奶、黄酒……)学生通过自主选择、自主探究,发现这些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再接着我话锋一转:“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对不对?”学生自然意识到,这样说缺少科学性,缺少科学该有的严谨,因为他们并没有一一验证。

最后,我完善本节课的结论:大多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孩子们收获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个个露出了幸福的微笑……从孩子们灵动的眼神中,我不仅看到了他们成功的喜悦,更发现他们学会了如何从实践中寻找科学。

三、情动——引领学生拓展和创新

科学学习是在探究过程中使孩子们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模仿到半独立的过程,并在探究中培养他们探究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素养,让他们能够通过探究,在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各方面都获得发展和提高。科学学习不是止步于课堂的学习,更多的是课后的拓展与思考。

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课堂中,孩子们亲身经历了水、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探究过程,培养了他们勤于探究、乐于合作、敢于交流的科学态度和实验能力,发展了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我深切地体会到,小学生的科学课堂要营造一个快乐宽松自由的氛围,只有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孩子们才能做一个真正的课堂的小主人,才能大胆去探索和勇于创新,才能有活跃的思维,才敢于畅所欲言。

在本课的末尾,我展示了两个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事情:

(1)师:(PPT视频展示教师在水壶中加满一壶的水,然后放上去加热,快开的时候,水溢出来了)“这是怎么回事?”

(2)师:“我们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为什么每瓶饮料都没有装满?”(PPT展示)

让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是让学生体会他们所学的知识是可以学以致用的。这样,学生自然会明白科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科学知识又运用于生活。

对于科学课来说,永远没有上下课的铃声,即使学生走出教室,室外也是他们学习科学的更广阔的天地。科学课解决的就是科学问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在课堂上一一得到解决,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新的问题,让他们带着尚未解决新问题走向课外,这样的情动,才能使学生对科学课始终保持持久的兴趣。

科学课堂范文第2篇

一、提高评价认识。培养学生兴趣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科学课的评价从过去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评价形式上。也从单一的评价主体发展到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将更趋全面、合理:评价方法将更加灵活、多样。

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逐年加快,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知识源,更不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裁判员。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他应该是学生科学学习中的伙伴、参与者、激励者,同时又是课堂教学的调控者。如教完《花、果实、种子》后,很多同学都想亲身体验一下,于是,我帮他们组建了活动小组,带他们到植物园做南瓜雌花授粉和不授粉的对比实验,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过后,同学们经常到植物园精心照顾南瓜。验证自己的猜测。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分工合作,有观察访问,有知识学习,也有动手操作。汇报时,我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注重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态度和创新方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二、发挥主体作用。张扬学生个性

在教学《观察身体》一课时,我让学生回忆有哪些变化说明我们在不断生长。学生提出:“我穿的衣服变小了”,“我的手在长大”,“我的个子在长高”,“我的体重在增加”……我马上接着问:“我们怎么记住这些变化呢?”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用红印泥印,可以用笔在纸上画下来,还可以拍成照片保存下来,可以用尺量出具体数据记下……学生的这些创意不但得到我的肯定。还马上让大家付诸行动,一起设计了一张“我的生长史记录单”。这看似简单的设计环节,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把课堂变成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三、提供交流空间,促进学生表达

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如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这种思维与存在方式应当从孩童时代抓起。为此,在科学课上,我总是尽力拓展学生相互交流的空间,尽量给出一定的评价时间,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互相提问。如:为了搜集我们需要的证据,我们能做什么?我们需要做什么实验?这样做公平吗?我们能用其他方法吗?那可能好一点吗?我们做这个实验时需要一定的顺序吗?我们从哪儿能得到帮助?谁能帮助我们……

四、凸显学科特点,关注情感态度

科学探究的目的固然是解决实际问题,但是,探究所经历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态度、科学情感和科学价值观,与科学结论的获得相比是同等重要的。现代的科学教育改变了过去那种生硬、呆板的面孔,特别强调科学与人文的有机结合。确实,科学技术最终是为人类服务的,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人的感情存在。情商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智慧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科学课堂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动态 生成 预设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它体现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精神和智慧潜能,焕发了课堂的互动气氛和生命力。动态生成是教师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怎样构建动态生成的科学课堂,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 课堂预设――动态生成的前提

在科学教学中,追求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如果说弹性预设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整体谋划,那么精心预设则着眼于局部环节的精雕细啄。课堂上教师不经意间追问一个问题、演示一则实验、创设一种情境、给出一道习题,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在一些情况下,教师要有意设置“陷阱”,让学生形成思维的“障碍”,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探究发现、交流撞击,然后在课堂上自然形成一些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宝贵资源加以利用。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

二、和谐课堂――动态生成的剂

在一个开放的、尊重异常、赞许创新的环境里,人才会进行发散性思维。这就需要教师营造和谐融洽、民主自由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宽松、活泼、愉悦的心境下经历课堂教学过程,课堂生成才会自然流畅。

动态生成课堂教学中,创设高度民主、和谐平等、轻松活泼、互相理解的“支持型气氛”,学生才能真正敞开心扉,交流体会,切磋论辩,共同提升思想,共享课堂精神之旅。在学生的交流、切磋、辩论中,教师要捕捉、挖掘动态生成性课堂资源,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抓住契机,因势利导。

三、对话点拨――动态生成的推动力

在对话型的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都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通过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通过相互的启发,在互动、交往、对话中获得对知识的深层认识。

例如,在物体沉浮条件的教学中,课本中仅仅从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角度判定沉浮,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还要学会根据密度大小来判定沉浮,于是在讲完课本知识以后,教师拿出一块石头问:这块石头放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学生:沉。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是根据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判定的吗?

学生:不是。

教师:是什么呢?

学生:因为石头比水“重”。

教师:这里的“重”是什么意思?

学生:密度比水大。

教师再拿出一块未知的东西(密度比水小)。

问:你掂量一下看,这个物体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学生:应该是漂浮的。

教师:你上台做实验看一下。

学生把这个物体放到水中发现物体真的是漂浮。

教师:你又是怎么判定的?

学生:我掂量了一下,发现物体很轻,估计密度比水小。

教师:通过以上的几个物体的判定,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物体的沉浮可能和密度大小有关。

通过这一段对话,让学生生成了“物体的沉浮还和密度有关”,并为下一步理论推导密度与物体沉浮关系做好铺垫。

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即使学生的一些想法不成熟或有些问题,但是只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在平等对话中适时点拨.就可能将这个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把原先可能成为疑点的问题转化成教学的亮点,促使课堂动态生成。

四、珍惜“错误”――动态生成的资源

英国著名心里学家贝恩布里奇说:“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没有大量错误作为台阶,就不能攀登上正确结果的宝座。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课堂意外其实是课堂教学中生成的一种教学资源,处理得好可以为课堂教学增色添彩,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调料剂,也可以为师生关系架起友谊的桥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能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根据实际情况,倾听学生“异样的声音”,敏锐的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将其巧妙地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化腐朽为神奇,化以外为收获。

总之,教学不是忠实的传递和被动的接受,它不仅是课堂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中的“生成”来源于学生,也来源于教师。只有当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了“生成”,在教学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生成”。

参考文献

1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

2 焦肖燕.直面课堂中非预设生成――化尴尬为精彩[J].化学教学,

2010

3 李凤等.谈化学教学过程中生成性教学资源及利用[J].化学教育,

科学课堂范文第4篇

         一、课前抓备课和教学设计,提高科学课堂效率教育

         首先,上课前要付出比常规情况多得多的劳动和情感,必须充分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知识,要考虑学生活动点、思维开启点、能力培养点、情感激发点以及知识反馈点等。其次,教师应该具备更强的教学能力和渊博的知识,从备课到组织学生以及课堂应变和临场发挥,均须比常规的课堂教学更要技高一筹。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才能胸有成竹、收放自如,才能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更多样,课堂变数更多,而且教法更丰富、更灵活。教育

         二、引课时创设问题情境,提高科学课堂效率

         在讲课之前,通过演示实验或举例,提出富有启发性且联系实际的问题,是制造问题情境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它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对激发学习动机、唤起求知欲十分有益。教学是一个不断地引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将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保持学生高效率的心理投入,使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三、授课时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中的精,不是为了节省时间而减少容量,而是针对不同的对象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应用形象、生动、精炼、准确的语言突出重点和难点。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少而精,强调要抓住主要的、基本的知识,以最少的精力换取最大的效率。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学生的作业也要少而精,真正做到精讲精练,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效率。要做到精讲精练,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其次,要想有一节课的收获,必须在知识能力的传授培养上分清主次,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然后不断变换形式训练。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善于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生机蓬勃的课堂气氛,从而引起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联想,以提高单位时间的内可接受的知识量和信息量,同时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授课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在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显著特点是:(1)有效地增大了课堂容量,减少板书,提高讲解效率。(2)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3)课堂条理性加强,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重难点。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静止内容动感化,枯燥内容生动化,重点内容突出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拨、直观、有趣的教学条件,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授课过程优化师生关系,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科学课堂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 有效提问 问题提练 效益提高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但小学科学课程总是不被重视,大部分的科学课都是由其它主科目的老师代课的,相应专业师资欠缺。目前,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相关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科学课程对学生的好奇心、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培养,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堂上的一个好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想象与思维、点燃学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因此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师生相互交流、思维的启发重要多重教学形式。

一、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小W中高年级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
同时,他们的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为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要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培养良好的操作技能。

小学科学课堂中提问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唤起学生的注意,进而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课堂提问的应用,能够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发挥诱导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程内容的求知欲,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以外,小学科学课程本身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这就决定了课堂中提问应用的必要性。换句话说,教师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所提炼出的问题来进行提问,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果。

二、提问的数量和难度

课堂的提问不是为问而问的,应把握时机,诱发思考。大部分的学生对于教师课堂上提问的数量都认为比较合适,仅仅少部分学生持相反态度。问题数量过多,目标不明确,容易误导学生,问题数量太少,对学生的指引不够明了!因而提问时机恰当,问题少而精。例如在教学《植物本身》这节课时,如果教师提出这样一连串的问题: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是什么?2、请分别说明植物的各个器官有什么作用?3、你打算怎么来理解这些问题?等等,教学效果肯定不佳。

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想像与思维,点燃学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质量!只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选择最佳切入点,注意课堂提问的实际性、启发性、探究性和趣味性,真正地使科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科学问题要难易适度。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控制难度要考虑两个因素,一要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三、提高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尝试。

首先控制问题次数,优化提问质量。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应不问或少问,以控制提问数量;
对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则应优化提问质量,因为提问次数过多,不但繁琐费时,而且会减少学生实践探究的时间。

其次课堂提问把握难度,增强学习信心。数学任务的完成要尽量“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注意把握好问题的难度,若问题的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智力的发挥,对于一些过于艰深的问题我们不妨做比较浅易的处理。因此,让每一个问题都能使学生有“做一做,玩一玩,想一想”的感觉。另外,设计问题还要注意: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要刻板僵化;
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
要有思维含量,一般直接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少些,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能够让学生“做”,更主要的是“想”,启发思维。这样,学生能体会到:“学中玩,玩中学”的乐趣,既给学生成功的满足,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神奇的叶片》这一节课时,课件讲述普利斯特利实验,当实验把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时,我及时提问:小老鼠的生存与什么有关系?学生们带着问题愉快地学习交流,最终懂得了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污浊之气,使空气重新变得新鲜,那污浊之气就是二氧化碳,变新鲜的是氧气,氧气可以使小老鼠生存。

同时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目标和基本途径,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教师设计探究问题的质量密切联系。具有极强探究性的问题能使学生独立思考,思维及时转向,不受定势影响,会产生独特新颖的解法,提出新的观点,构建新的思路。例如,教师提出:“绿豆要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的问题,学生通过生活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大胆想象!探究性问题给学生正确的指导方向,明确的探究目标,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总而言之,科学课堂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薛青霞.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J].基础教育研究,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