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科学素养【五篇】【完整版】

时间:2023-06-12 15:40:06 来源:晨阳文秘网

科学素养范文第1篇一、挖掘科学史问题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1.点拨前沿,思考未来,发展兴趣。如高中选修教材《基因工程简介》这一节,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将生物学原理、科学方法与技术的发展历程相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科学素养【五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科学素养【五篇】

科学素养范文第1篇

一、挖掘科学史问题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 点拨前沿,思考未来,发展兴趣。如高中选修教材《基因工程简介》这一节,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将生物学原理、科学方法与技术的发展历程相结合,在发掘基因工程这一科学技术发展史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原理知识的掌握,认识到科学理论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发展会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推动社会进步,还通过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对基因工程的发展、成果与前景等方面获得大量的生物学科信息,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理论的热情,提高了对生物前沿科学的兴趣。

2. 发掘问题,引导思维,调动兴趣。在教学中笔者注重发掘科学史教学内容中科学思维成分,为学生创设思维情景,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3第三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笔者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层层分析,体验科学思维的过程,并自己设计实验,感受科学发现的乐趣。最后教师充分肯定学生分析、推理、设计和实验等系列活动,指出他们设计的实验有的是达尔文等几代科学家在探讨生长素问题时所做过的经典实验,有的是学生独创出来的,是对经典实验的补充和完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创新信心。

二、发掘科学史教育因素,培养科学态度和品质

1.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故事感染和教育学生,能使学生从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态度等多方面获得启迪。实事求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同时应当把对学生实事求是品质的培养渗透在生物教学中:如要求学生真实地报告和记录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在实验设计时提醒学生选择的实验材料要容易获得,思路要明确,要有对照实验,实验完成之后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写出实验报告等。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纵观科学理论发展,科学家们不仅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还敢于向传统挑战。孟德尔通过实验研究,提出了“颗粒性遗传”的思想,这是对传统的遗传观念的挑战。萨顿观察减数分裂和研究孟德尔理论大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
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施莱登和施旺所说的“新细胞从老细胞中产生”等等。合作意识也是科学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DNA分子结构的提出开创了多国科学家联手合作的先河。在教材中有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的要求,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技术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笔者要求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以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发掘科学史科研因素,掌握探究的技能和一般方法

科学素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 探究问题 科学态度 科学精神 学科学的价值观

科学素质的培养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凸现出来,成为了课改的一大亮点。在科学课程改革实践中,要抓住这个机遇,在传授基础知识与训练基本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训练和培养。培养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培养科学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从不同侧面构成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把过去传授式教育变为指导式教育,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任务、过程、方法、步骤等,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可以通过自学或互助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可以先让学生尝试着思考、讨论,然后教师再从中做适当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主动地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达到理解教材,并将书本知识转变为能力并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达到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通过自主学习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在实验室,自行设计、探索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实验。让学生分组边实验边讨论问题。如二氧化碳气体如何检验?刚抹过石灰浆的墙壁,升上碳火盆,墙壁反而更潮湿?是什么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在讨论中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探索。对问题讨论的结果由每个实验小组向老师汇报,老师要――加以评价。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成果加以鼓励,让学生享受到自主学习成功的快乐。

二、重视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的活动中所采用的途径、手段、方式,被称作知识的“知识”。

1 使学生在研究工作过程中产生兴趣

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本身是一种财富,要使学生认识到创造由此产生,使学生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研究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快乐。例如,在学习空气的成分这一节时,通过向学生介绍氩的发现过程使其领悟科学的真谛。英国科学家雷利发现用氨气通过炽热的氧化铜制得的氮气比从空气中分离制得的氮气每升轻0.0064克,这一差异是微不足道的,然而雷利对此并没有忽略,他既没有轻信某些化学家的关于存在“轻氮”和“重氮”的假说,更没有认为这是实验本身的“误差”加以“修正”,而是对“为什么用不同的方法制备出来氮气的密度会有差别?”这一问题抓住不放,并制定了周密的计划进行研究,终于发现了一种稀有气体元素――氩。

2 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布置一些研究性课题

在学习元素的有关知识时,探究蜡烛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在学氧化碳时,探究各种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在学习铁生锈时,探究铜制品的锈蚀的原因与如何防护除锈的方法,铜锈由哪些元素组成;
在学习盐时,探究含碘食盐中碘含量,食盐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在学习溶洞、钟乳石的过程中,探索保健钙中钙的含量;
在学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时,探索白酒中甲醇含量等等。这些探究性的课题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科技丛书,看电视节目“科技博览”、“军事天地”,通过“科学教育网”、“学生科技网”,开放实验室等来完成。将探究报告张贴在教室内,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加强了竞争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既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也品尝了失败的沮丧,既能鼓励做得好的学生,又能鞭策不认真的学生。

三、重视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有这样一个实验:科研人员把一个电极安装在小老鼠的大脑中,电极的连接点可刺激鼠脑产生“愉快”的情绪。电极由一个小老鼠够得着的踏板启动。偶然之中,小老鼠踩到了踏板,体会到了愉快的情绪,这一次的情感体验让小老鼠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它不断地踩踏板,一天要踩上几千次。老鼠如此,人更是如此。人的情感丰富复杂,时时存在,所以,人的情感对人行为的控制力更大。人的情感通过人的潜意识左右人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人的潜意识总是推动人去寻找愉快的情感和避免痛苦的情感,这是情感把握行为的一个普遍规律。因而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必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探索的快乐。

1 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

如果教师知识渊博,充满自信和活力,热爱所教学科,能很好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且实验技能娴熟,能起示范作用,常受到学生的推崇,会使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许多学生会应此而喜欢化学。

2 要充分发挥实验的自身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插入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有趣实验,讲化学变化时,演示烧不坏的手帕;
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布置家庭小实验,用醋酸清洗热水瓶或烧水壶的水垢,上课前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太妙了!”然后与学生一起去探索醋酸为什么可以洗掉那些水垢?再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本身所要求的各种价值观念、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以及道德意志的总和。结合课本内容不断地向学生介绍化学家科学研究的感人故事,例如,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说,体现了他敢于怀疑、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
莫瓦桑首次制得氟的过程,体现了他崇尚真理、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精神。

四、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学科学的价值观

科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从学生的身边现象人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如学习煤和石油时,介绍氢气、沼气、太阳等洁净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如英国农场大面积种植油菜,用植物油代替石油。学习酸的通性、pH时,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洁精等液体的pH值,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定自来水的pH值,判断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等

科学素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
科学素养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认识科学本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教学目的的学科.这门课程以实验为基础,观察以及实验是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基本方法.只有观察、认识科学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讲解理论科学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主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这三个方面做起.

一、科学实验

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科学地了解世界、认知世界、改造世界.实验是初中科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1.重视实验的地位.在传统的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大多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实验教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忽视实验教学,必将影响教学效率.初中科学在现代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教师应该加强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了解科学技术、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加强实验教学设计.在新的初中科学教材中,对科学实验有了一定的重视.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例如,在讲“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异同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来了解单子叶植物以及双子叶植物的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它们.3.创新实验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也应该不断实现创新.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鼓励学生上讲台操作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教师还要发挥学生实验的作用,了解学生的科学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小组学生共同完成实验过程,引导小组成员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二、课堂教学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1.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轻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初中科学教师应该把握这一原则,响应新课标改革提倡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开放、自由的教学空间,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对于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疑问,教师应该及时作出回应并且表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科学课堂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趣味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转化为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创设问题情境.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是有着相应的知识水平,更需要其有较高的创新能力.通过问题情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精神.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一个山洞中,人牵着狗走,结果狗死了,为什么人没事?为什么在生活中进入地窖时要先做灯火实验?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科学态度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1.尊重事实.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对于教材上的错误或是老师课堂上的错误进行质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养.2.科学探究.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初中科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断进行科学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刻认识科学知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促使学生形成敢于探究、乐于创新的科学态度.总之,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科学教材为载体,重视实验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本着实事求是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易筱颖 单位:浙江宁波市北仑区芦渎中学

科学素养范文第4篇

一、在探究学习中形成扎实而系统的科学知识

在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就应该十分注意借此过程逐步形成扎实而系统的科学知识。扎实而系统的科学知识之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之。一个知识点,又一个知识点,把每一个知识点落实于一定的活动流程中,使学生能够明白无误地知晓、掌握。这就好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等待着我们用一根线将它们串起来。

例如:在学习了用二氧化碳熄灭放在烧杯中的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二氧化碳借用漏斗在烧杯一侧倒),蜡烛火焰自下而上熄灭,学生容易得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我紧接着提出对“长短不同的燃着的两支蜡烛罩上茶杯后哪一支先熄灭”这一问题,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短的一支先熄灭。”我说为什么?学生马上说出了刚学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安静了一会儿,冒出一个调皮的声音:“老师,我认为上面一支蜡烛先熄灭,当发生火灾,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地上爬行,这是否与该实验有关?”语气不是很坚定。受到该同学的提示,有一学生肯定地说:“老师,就是上面的蜡烛先熄灭。”班内其他学生急着让他说出理由,他不紧不慢地说:“因为生成的二氧化碳随着热空气上升,先存在杯子的上方,所以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但其他学生还是将信将疑,怎么办?我把准备好的蜡烛和杯子分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小组同学开始动手实验,不一会儿,只听到学生说:“哇,上面那支蜡烛熄灭真快,真想不到。”

通过探究,不仅使学生的科学知识学得扎实,学生们都已知道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个调皮学生的回答,使学生回忆起了已学过的有关密度的知识,以及对物质之间的密度大小进行了比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所学的知识必需互相联系,形成系统,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

二、在探究学习中养成实事求是注意细节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在科学研究中也是不可动摇的科学态度。社会是复杂的,大自然也是复杂的。面对着复杂的世界,我们既要会用望远镜,也要会用显微镜,看任何事物都不能凭自己的主观臆断,用“有色眼镜”来观察事物。养成重视细节的科学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特别强调端正学习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注意细节的科学态度将会给他们的一生带来丰硕的成果。

例如:在一次研究串联电路特点的教学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个故事。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提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揭开了空气神秘的面纱。但百余年后,英国物理学家雷利在研究中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总比从含氮化合物中制得的氮气每升要少0.006 7 g,尽管这一差值非常微小,但他没有放过,他怀疑从空气中获得的氮气里一定还含有尚未被发现的新气体。后与英国化学家拉姆塞合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还存在着一种“懒惰”的气体――氩气。

我请学生想一想:雷利为什么怀疑从空气中获得的氮气里还含有尚未被发现的气体?你认为氩气的密度与氮气相比,哪个更大?听了这个故事后,你还有哪些感受?

学生们正确回答了问题,还说到,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注意细节,对科学研究更要严谨,一丝不苟,这样才能像雷利那样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三、在探究学习中树立不畏艰险勇敢登攀的科学精神

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只有在崎岖的山路上勇敢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如何培养那种不畏艰险勇敢登攀的精神呢?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思索,特别是科学教师尤其要特别关注。

比如:在七年级刚学习科学探究时,我给学生讲述了詹纳的一个大胆的实验。18世纪末,在英国格洛斯特郡的农村有一个8岁的男孩,名叫詹纳。母亲请人为小詹纳吹了“花”,可预防天花。“吹花”以后不几天,他就开始发烧了,全身不舒服,就像生了一场大病似的。经过折腾,小詹纳心里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想法:吹一次“花”这么痛苦,能不能有更好的办法,既不让人出天花,又不吃这么大的苦头呢?

我请学生谈谈想法,学生认为詹纳年龄这么小,能为别人考虑,真不简单。

詹纳13岁时,便到一位外科医生洛德那儿去学医。18岁那年,一天有一位年轻的妇女陪着一位正在出天花的病人来看病,詹纳便提醒这位妇女说:“你要当心,自己也会传染上天花!”可是,这位妇女却漫不经心地说:“请放心,我不会传染上天花的。”詹纳奇怪地追问:“为什么?”年轻妇女充满自信地回答说:“因为我已出过牛痘。”原来,年轻妇女是养牛场挤奶的女工。奶牛的身上有时会生一种痘疮。挤奶女工的手、胳膊或身上其他部位的皮肤如有破裂的地方,碰到牛的痘疮,也会出一些小痘疮。只要出过这种痘疮,以后就不会再得天花病了。

学生认为,要留心生活,并对生活中的现象要多问一个为什么?

詹纳决定用牛痘溃疡的脓液代替,为一个小男孩接种。6周以后,他用天花再给这小男孩接种,小男孩没有患病。

科学素养范文第5篇

一、注重科学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实验意识

在探究活动中,由教师启发学生提出实验问题,学生设计实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会逐渐地培养学生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学会重视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学会“质疑”而不是“尽信书”。

例如:教《磁铁的性质》时,我先用魔术——纸娃跳舞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猜猜:纸娃为什么会跳舞?当学生猜出纸娃跳舞是磁铁引起的,我便说:关于磁铁,你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学生便提出了许多关于磁铁的问题,我因势利导,表扬他们聪明。然后,我告诉学生,在讲台的右侧,老师已经准备了许多器材,你想探究磁铁的秘密,你想怎么探究就怎么探究,可以一个人探究,可以两个人探究,也可以三个人合作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数据,待会儿看谁的发现多?

实践证明了,注重科学探究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快乐。

二、注重科学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探究实验从提出问题开始,到形成概念、解决问题为止,学生始终处于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中。实验的操作、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结论的得出,都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无论实验成功还是失败,都会使他们初步尝试到科学探索的乐趣,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独立性与创造性,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教《摆的秘密》时,我先让学生观看视频:钟摆。学生看完后,我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汇报说:我看到了钟摆在摆过来又摆过去;
我看到了钟摆在不停地动;
我发现它不会停下来。我告诉学生:像钟摆这样的运动叫做摆动。你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物体的运动是这样的?学生说:我在公园里玩秋千时秋千的运动是这样的;
我看见我家里吊着的电灯被风吹动时是这样的;
我家里有个玩具孙悟空被我推动时是这样的……。我启发学生:关于钟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我想知道钟摆为什么会不停地摆动?”“我想知道摆线的长短跟摆的快慢有什么关系?”“摆锺越重,摆是不是摆动越快?”“摆的摆动有什么规律?”……我反问学生:我们要研究摆的秘密,该怎么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做实验”。我说:“做实验,必须先设计实验。下面就由你们自己来探究摆的秘密,首先设计实验方案,再到教室的材料桌上取你做实验所用的材料,看谁的发现多?学生自己探究摆的秘密,20分钟以后,每个学生向我汇报了自己的发现。

教师要尽量设计一些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多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的人才。

如教《怎样加快溶解》,我们先以游戏比赛导入“每组一块方糖,看哪组先将方糖溶解了”激起全体同学的兴趣,在学生动手后交流如何做的基础上引出课题,鼓励学生猜测怎样可以加快溶解(搅拌、用热水、碾细……)然后选择“利用搅拌可以加快溶解”这一推测,要求学生以食盐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

“怎样用食盐来实验通过搅拌可以加快溶解呢?”有位学生说:“往杯子中倒入食盐,加入水,用筷子搅拌看溶解快慢。”话音刚落,一生立即反驳:“你和谁比较?怎么知道溶解快慢?”接着,几个同学相继站起:“应该一个杯子里用筷子搅拌,另一个不搅来比较。”还不够科学,如果一个杯子中有很多食盐,另一个杯子仅一点儿,不也会很快吗?”“对,应该同时往两个杯子中加入同样多的食盐,一个用筷子搅,另一个不同筷子搅……”“而且溶解用的水也应该一样多。”“对,对,水的温度也得一样。”

一个对比实验的方案就这样被学生周密地设计出来了。接着让学生动手实验,自然而然地得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这个实验结论。通过这一设计,促建了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理解科学本身,更让创新火花时时闪烁。

三、注重科学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