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晨阳文秘网>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2023中小学教师培训研修【五篇】(完整)

时间:2023-06-12 16:05:02 来源:晨阳文秘网

中小学教师培训研修范文第1篇如何理解新课标,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是含混、模糊的,更对如何运用新课标的理念去指导自己平时的教学,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让我一直迷惘的。听了三位老师低、中、高段的课堂教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中小学教师培训研修【五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中小学教师培训研修【五篇】

中小学教师培训研修范文第1篇

如何理解新课标,我对新课标的理解是含混、模糊的,更对如何运用新课标的理念去指导自己平时的教学,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让我一直迷惘的。听了三位老师低、中、高段的课堂教学,对自己教学工作成功之处得以肯定,同时让我学到了很多。

高段老师的教学让我感受到老师语言的精炼,抓住核心问题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圈画重点词句,通过句子对比、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

中段老师的教学,让我学到了教给孩子们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概括段意,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但这位老师教给了孩子们方法,例如找中心句,或者想一想这个自然段每句话要表达的意思,那么学生自然明白这个自然段所讲的内容。是啊,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教会教材。

低段老师的教学让我感觉年轻教师身上的优点,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对待教育事业,只有充满活力,乐观向上,才能感觉到这份工作的快乐。这位老师亲切的教学态度,不仅吸引着孩子们,同样吸引着我,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们是可爱的,看我们怎样教。

三位老师课堂展示让我看到了课程改革的新气象,课堂上师生关系的和谐,课堂民主气氛的形成,正是我们研究学习语文方式的真正改进,促使学生语言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让我感受到三位老师驾驭课堂能力极高,看来他们对教材相当熟悉,对所教的知识做到了然于心,才能在课堂上达到应有的目标,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才能灵活运用教材。

崔峦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让我切身感受到我现在需要做的工作,才能让自己在教学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1、加强学生书写的指导。识字、写字、学词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点。坚持指导学生随堂练字10分钟。在指导学生书写时有端正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力争让每一个学生能写一手好字。

2、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是每个语文老师不可忽视的任务。语文中的“文”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学习母语,一个重要任务是了解、欣赏、继承优秀文化。所以做为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在理解祖国语言文字时,要积累,更重要的是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包括听说读写的应用能力。

中小学教师培训研修范文第2篇

一、我省教师进修学校办学体制现状

独立建制的教师进修学校102所,占79.5%。所在的96个县中,中小学教师人数在3000人以上的有92个县,占96%,其中4000-5000人的59个县,超过5000人的18个县。因此,独立建制的教师进修学校校园基本条件较好,规模较大,所在县教师人数多,培训任务重。

合并建制的教师进修学校28所,占21.5%。所在的28个县中,小学教师在3000人以上的有10个县,占36%。小学人数较少的县,进修学校原有规模较小,与其它单位合并,能改善办学条件,有利于资源共享,有利于职能的转变。

教师进修学校办附属学校的有18所,占11.5%。

目前我省教师进修学校办学体制多种多样,大致有:纯独立建制;
进修学校与原师范学校合并体制;
进修学校与教研室合并体制――形成“两位一体”;
进修学校与教研室、电大合并体制――形成“三位一体”;
进修学校与教研室、电教仪器站、电大合并体制――形成“四位一体”。

调查结果分析:

独立建制的教师进修学校有自己独立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可集中精力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丰富,培训种类较全、较细,有利于教师进修学校自身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有的教师进修学校原有规模小,基础设施差,师资力量薄弱;
与教研室工作产生矛盾,互不沟通,互不协调,造成“单打一”的封闭局面。

合并建制的教师进修学校把干训、师训和教研、电教、电大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避免了相互矛盾和重复培训,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拓展了服务功能,提高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利于把教师进修学校建成教师研修中心,信息资料中心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但也有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关系不顺的弊端,同时也暴露了合并后由于教育教学工作及教学研究工作的增强,削弱、影响教师培训工作的弊端。

建附属学校的教师进修学校,有利于教师研修学习,开展课改实验,提高专业化水平。同时,可以弥补进校资金短缺的问题,从而加快进校的发展。但也有因为教学任务繁重,影响进校教师培训功能的发挥。

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体制有以下看法:

由于各县经济状况不同,教师进修学校现有的规模,中小学教师人数,培训任务的大小,进修学校与教研、电教、电大各部门关系等不同,教师进修学校独立建制或合并体制各有其特点。因此,全省教师进修学校不宜搞“一刀切”。

独立建制的教师进修学校应该研究适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运行体制,积极与教研、电教等部门协作,处理好协调关系,强化进修与教研的紧密联系。

二、对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四位一体”培训体制的探索

长期以来教师培训机构和教研机构的分离造成了培训机构只注重‘教师素质提高”,不注重“教学问题的解决”,即“研训分离”。传统培训模式中,培训任务的外压,培训内容的不连续,培训方式的滞后,教师参与的被动,造成了教师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培训者实施方式的滞后与被培训者的速变之间的矛盾加剧;
影响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为适应基础教育以及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打破旧的传统培训体制。2003年我省在保定安新县召开了全省教师进修学校工作会议,在借鉴外省及我省基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研训一体化管理体制,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化学习发展方式,加快中小学教师专业化进程,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新思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四位一体”的培训体制在我省逐步推开。

“四位一体”培训体制的特点及优势:

(一)“大培训”观念

“四位一体”的培训体制,冲破了传统而单一的思维定势,从扩展功能的角度上,强化了培训与教研、信息技术的融合,树立了以教师为本和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的“大培训”观念。

(二)针对性和实效性

传统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着培训内容与教师需求脱节,教师所学内容不能转化为教育教学上的效益重复培训等突出矛盾。“四位一体”的培训体制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培训目标的落实,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三)优势互补具有可操作性

进校教师教育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但与中小学接触机会少,教研员教学经验丰富,与中小学联系多,但缺少师训工作的经验。

“四位一体”培训体制实现了师训教师与教研员的优势互补,大家都植根于本土,与基层广泛接触,同时也解决了工学矛盾,具有可操作性。

(四)模式多样性

“四位一体”培训体制,可以发挥各部门独特的专业优势和功能优势,在有机整合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学科教研、现代信息技术等培训资源的基础上,探索多种微观培训模式,创新宏观培训模式,做到培训模式多样化和最优化。

(五)培训效益

“四位一体”培训体制的构建,使得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各

部门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具备新功能的整体,培训效果可以达到省时、省力、省物的最佳效应,即‘进修+教研大于2”。

(六)培养一专多能

“四位一体”的培训体制,要求培训者既是教师又是研修员,他们在不断深化和拓展学科专业的同时,又必须提高教科研能力、培训组织能力、培训教学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因此,有利于自身队伍的建设,达到一专多能。

实施这种运行体制需把握的几个环节:

(一)更新观念,构建机制是前提

优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必须从转变观念人手。首先要从‘科教兴国”战略高度看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其次要认清目前教师培训已经由原来以学历教育为重点的培训观念转移到提高教师师德水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新师训观念。第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中心已经由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转移,即构建教师终生学习体制,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实现中小学教师由数量扩张型向素质提高型的转变。第四,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应符合时展的需要,要从根本上改变基础建设薄弱、功能单一、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培训工作针对性差、不能为教师提供有效的高质量服务等薄弱状况,适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

(二)整合相关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是基础

“四位一体”的培训体制,就是要整合相关机构,优化资源配置,使教师进修学校具有培训、管理、教研、信息资源服务等多功能,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构建新型的教师培训机构,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但是,资源整合并不是简单的合并,而是要着眼全局,实行人员重组和重新定位,促使其完成角色意识和行为方式的根本转变,同时要注重借助高校优质资源,聘请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增强教师队伍的实力,形成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紧密结合的新格局。

(三)创新教育方式,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是重点 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建构性、实践性、情境性,要想实现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必须把教育理论培训,教育教学实践锻炼和教育教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因此,教师进修学校必须创新教育方式,研究教师在职培训的需求、特点、方式、方法,研究和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周期和规律,建立校本研训制度,推行研训一体化的学习发展方式,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校本培训模式。开设面向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公共教育图书馆,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技术,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指导和服务。开展“学术沙龙”和课题研究等多项活动,为教师之间的学习切磋和经验交流提供理论指导和研究平台,实现教师由教书匠向专家学者型教师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同时,还要为教师提供一个释放心理矛盾、缓解心理压力的空间,指导教师进行积极的人际交往,帮助教师逐步建立职业幸福感,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

中小学教师培训研修范文第3篇

1 进一步明确教师进修学校的主要职能

1.1 教师进修学校是本辖区内教师培训中心和教育干部培训中心。其主要职能:在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具体组织县域范围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教育干部培训工作,具有与教师教育相关的管理、研究服务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推广等职能,开展中小学教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指导中小学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师继续教育进行业务管理。

1.2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师进修学校的主要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基础建设。从信息化建设着手,用先进的教育设备、教育技术和教育教学资源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要把中小学信息技术网络中心、服务中心建在教师进修学校,使其成为本县域内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建成教师和校长的培训与管理中心;
建成中小学教学的研究与指导中心;
强化教师进修学校在中小学教师“小教大专”和“专升本”学历提高培训的作用,建成实体化辅导站和业务管理机构。与教研部门密切合作,成为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培训的指导和研究中心;
与电教、仪器装备部门密切合作,成为教育技术推广培训中心。

2 加大投入,大力推进教师进修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1)适应当前和未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不断增加投入,加快教师进修学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办学条件要实现标准化,要有与教师培训相匹配的校舍、场地和常规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与设施,有必要的图书资料,有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建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

(2)实行教师培训经费统筹,确保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所需费用。按照《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可将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2.5-5%用于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不得用于教师进修学校人员经费支出。

(3)鉴于县教师进修学校主要面向义务教育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向当地政府争取政策支持,力争将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经费由县级财政解决。

3 加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

(1)要按照独立设置的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的标准,为教师进修学校配备年富力强、有事业心、责任感、进取心和开拓精神、思想解放、务实的领导班子,并享受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的待遇。要选配好校长。加强对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班子业绩的考核。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

(2)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优秀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职务要按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编制科学设岗,明确各级职务名称、职责、工作量和工作条件,制定聘任方案,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择优聘任。兼职教师职务应是专职教师职务的二至三倍,可聘请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作为教师进修学校的兼职教师。实行教师轮岗制度。每一个聘期(一般为3年)应有15%左右的教师实行轮岗,所空出的岗位可公开招聘。

4 逐步建立开放的教师培训体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模式

(1)要搞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必须建立开放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要形成县、乡、校相结合的中小学继续教育网络。要运用远程教育手段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服务,为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送教上门。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要的形式,教师进修学校要对校本培训给予指导,提供优质服务。要将信息技术培训与各学科培训有机结合,根据不同层次的中小学教师实际开展培训,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力求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2)在保证中小学继续教育这一根本任务的前提下,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举办或联合举办学历教育,面向社会有偿服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多渠道筹集资金。

5 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和管理

中小学教师培训研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培;
常态;
研修;
培训模式

根据国培精神,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实现目标,构建一体化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引导教师常态化研修。一般采用的方针策略为,思想重视(省级政策宣传到位,领导督促到位,个人思想认识到位,有利于调薪,有利于职业发展,有利于未来教育)、方法对点(抓准热点,找准痛点,发展重点,攻克难点)、行动有力(读准政策,整合团队,四级协同,课程准确,经费保障,机制得力)。

一、项目整合设计,培训下行走向

认识:骨干研修(置换研修、种子教师培训、提升工程)

全员研修(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校本研修整合)

校本研修(省级送教到县达到名师示范,县级送教下乡指导校本研修)

研修一体是前提,初期由教师管理股牵头,教研室仪器站继教中心三部门共同编制培训规划,共同制定年度计划,共同设计活动方案,共同组织活动开展。团队建设是关键,建立团队资源库,选聘首批培训库,依据文件制订切实培训管理方法。课程体系是核心,以制度引领,优选途径,依据标准要求,形成课程体系。县级经费是保障。

行动:实行省县镇校四级联动,层次化管理团队,切实做好培训下行。落地为支持提升校本研修,直击课堂教学问题,一线教师协同研究,县级主责学校主修,诊断示范研课磨课,培养区域团队校级骨干。

通过“送教下乡”和“乡村教师访名校”等项目,选择县直学校――乡村片区进行横向对接试点,实施创新教、学、研组织形式、三级教师(入职型、合格性、成熟型)培养项目、丰富“试点项目”五大培训项目的资源建构和优配方式的实践形态。

通过“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充分发挥省、县两级培训师的引领作用,在各乡镇进行纵向“教、学、研、做”四位一体的乡村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提升行动。同时,通过两级培训师的传带,引导乡村教师进行课标、教材、学案等系统性学习

二、机构支持体系,服务专业发展

教师通过学校研修社区成为团队骨干再跨校研修成为优秀培训者。

借力国培,立足区县,整合资源,培养队伍,创新机制搭建体系育县域指导团队,聚外部资源,抓全体研修,带团队业绩。实行海陆空的全面支持体系。建立36 个县站,120个校站。按全县中小学专任教师30:1比例遴选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参加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选派对象为省市县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员。培训团队要紧紧围绕承担网络研修、送教下乡和校本研修等培训任务,积极参加院校集中研修、跟岗实践、返岗培训实践和总结提升等四个环节的培训,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培训能力,用两年时间为我县打造一支“干得好、用得上”的县级教师培训团队。

三、统筹三类培训,引领常态研修

规划二三年培训持续性培训,用置换育种子,送教下乡网络研修促常态,通过访名校校园长培训抓重点,统筹送培送教,协同机构高效,探索成熟方案,精细研磨过程,注重资源建设。

以“助力教师常态研修,服务学生有效学习”为宗旨,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以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培训、网络与校本研修培训、送教下乡培训为主要培训形式,建立高校+研修网+县教师发展中心+县教师培训骨干团队+县优秀中小学的培训体系,构建通城县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体系,形成全县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常态化运行机制,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获得感,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促进山区教育均衡发展。

三年预设主题:

第一年主题――工作触发学习 尝试解决策略

聚焦县级教师培训团队建设,遴选团队成员,并组织成员参加脱产置换培训、名师培养等一系列培训活动,打造培训团队。围绕一线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重难点问题,触发教师的兴趣,由教师选择基于自身工作场景(大班教学、小班教学、包班教学和复式教学等)的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探索适合自身的解决策略,形成优化课堂教学课例资源包和转变学习方式微课资源包。在名师工作坊中通过梳理重难点,分析重难点、提供示范解决策略、设计研修活动计划等培养全县学科坊主研修领导和指导力,并在县级学科坊中进行实践,引领全县学科教师重点开发微课资源包。

第二年主题――互联网聚智慧 汇聚解决策略

聚焦重难点,充分发挥县级教师培训团队的主体作用,通过国培建立的网络研修社区,采取任务驱动、示范引领、成果导向等模式,汇聚一线教师智慧,继持续引导参训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有效突破重难点,并能就不同层次学生对重难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指导。积极参入全国优化课堂课例资源库与转变学习方式微课资源库建设,实现跨县、市、省的资源共享,为教师日常工作提供具体到单元的优质教学资源支持。

第三年主题――创新改变课堂 形成解决策略

以优化课堂教学与转变学习方式为目标,结合我县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以学校为单位,推广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以学为主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过去汇聚而成的优质课例与微课资源,在乡村,特别是村小与教学点普遍实践适应包班教学和复式教学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我县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

四、提供组合资源,促进混合学习

组合资源(视频案例研修),理论引领,行动导向,实践给与,跨镇校,跨学科,跨年级,基于问题解决,“三备两磨”,精心及时生成课程资源。

中小学教师培训研修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认真落实浙政办发[xx]39号中《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通知》(浙教师[xx]151号)、《镇海区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指导意见》精神及相关计划,以“面向全体、突出骨干、追求实效”为原则,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为重点。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我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水平,促进我镇的可持续发展。二、培训目标要求:1.通过培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我校教师新课程培训成果,确立利用新技术和网络环境实施教育教学的理念。2.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我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水平,根据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学习和讨论,把自己在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和参加培训学习的收获提供给一线教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3、校本培训的内容主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实践需要,努力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以课堂教学实践,网上学习、交流,专题竞赛为主要形式。三、培训对象:我镇全体在职教师(已参加省、市级及以上骨干培训的教师可以不再参加本地的集中理论培训,但须参加校本培训,并发挥引领作用。)四、培训内容:1、《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2、《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3、《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4、《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5、《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五、培训形式和学时安排:结合我镇实际,采取集中培训、骨干、分学科和校本培训以及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采用集中培训形式;
《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由进修学校对我镇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在骨干培训基础上,负责组织对全镇教师进行培训。《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由各学科分别进行培训。集中培训、骨干培训由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实施。集中培训力求做到精心组织,全员参与,严格考勤,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进行校本培训时,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课程校本培训计划,结合学习资料帮助教师理清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加强学习指导,督促教师做好读书笔记和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强调教师的自主学习,重视教师的实践反思,精心组织校本培训活动,让教师通过培训和实际操作对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能力有较大提高。五、培训安排 1、准备阶段(xx年4月-----xx年5月)。主要工作:
a、针对我镇教师目前对信息技术掌握现状,确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制定《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全员培训课程培训计划。

b、制定《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培训考核表。

c、根据《镇海区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的指导意见》和《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全员培训计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校培训计划,并在xx年5月20日前报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确认。

d、选派《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校本培训骨干一名(曹益伦),在xx年5月20日前报镇海教师进修学校审核确认。

2、实施阶段(xx年6月--xx年8月)。主要工作:a、组织骨干培训(进修学校)。(xx年5月底)时 间培训地点培训对象主 讲5月30日教师进修学校曹益伦郑国平;
张 谊b、组织集中培训(进修学校)。(xx年6月底至7月初)时 间培训地点培训对象主 讲6月24日上午(8:00-11:00)骆驼中心学校报告厅我镇全体在职教师谢敏海;
邬卫东;
樊耀州c、组织校本培训。从xx年6月至8月,认真实施学校《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课程校本培训计划,精心组织两次校本培训活动,重点围绕《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培训,联系各校实际进行交流研讨,重视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每位教师至少上交三次培训作业,作业内容参考本培训计划中的附件三《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把培训教师的出勤和业情况及时记录在培训考核表上,并按要求上交培训考核表。具体培训进程、内容:①、5月份制订专题培训实施计划;
②、5月下旬辅导员(曹益伦)参加区级培训;
③、6月上旬开展第一次校本培训,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培训内容:《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第一部分“理论篇”;

《网络学习与研修(实践篇)》;
发放“教师按需培训学习调查表”;
建立学困人员专人帮困机制;
完成作业1;
④、6月中旬开展第二次校本培训,并做好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培训内容:《e环境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培训指南——第二部分“操作篇” (结合“教师按需培训学习调查表”统计情况调整培训内容);
《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应用》(分学科培训);
完成作业2;
⑤、6月下旬参加区级集中培训;
培训内容:《信息化、网络学习与现代教育》、《个人工作室(blog)的建立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知识》;
完成作业3;

共2页,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