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工作经验范文第1篇实(验)训室精细化管理模式高校的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载体,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高职医学院校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细化管理工作经验【五篇】,供大家参考。
精细化管理工作经验范文第1篇
实(验)训室精细化管理模式高校的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载体,是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高职医学院校的实验(训)室也是造就和培养医学人才的关键教学基地,是锻炼医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在实践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场所。我校在经历了升格改制和河北省专家组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后,实践教学管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在成立医护实训中心后,实践教学水平有了大幅的提升,在实验(训)室管理模式上打破成规,走出了一条精细化实验(训)室管理模式的新道路。
一、实验(训)室管理存在的诟病
1.实验(训)室制度问题多
实验(训)室制度问题多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某些高校在制定有关制度时,只是一味照本宣科上级文件,只是凭主观想象,不经过调查研究,致使其缺乏严谨性、规律性、系统性和较大的随意性;
其二,体现在相对执行力小,不能一视同仁,甚至会出现有效性大打折扣的现象。
2.实验(训)室管理问题多
很多高校很重视实验(训)室建设,却没有将建设和管理同步,只一味的建设,忽略管理措施,由于传统课程体制的影响,“一流的设施,二流的管理,三流的使用”的现象时常出现。因为缺少日常管理,导致很多实验(训)室教学仪器设备使用寿命短暂、零件锈蚀、仪器大量闲置、以致老化,甚至还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浪费了教学资源,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3.实验(训)室管理不规范、手段落伍
很多高职院校部分实验(训)室都会存在教学仪器设备损毁率高,相关教学文件缺失、保管不全,工作效能低,离标准化管理还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间。有的实验(训)室实验项目不明确,设备维护不精心,易耗品浪费现象严重、损坏或者维修不及时上报、没有实行电子化管理,容易出现账目错误、实验物品管理混乱的情况。
二、实行实验(训)室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性
1911年,精细化管理理念由被誉为“科学化管理之父”的泰勒提出。这个理念是以精、细、准、严为核心内容。20世纪90年代,精细化管理从企业延伸到教育领域,成为教育管理的一种重要理念、模式、文化和方法。所谓的精细化管理,是指在具体的工作中要用精心细化、精益求精的态度去落实各项工作,完善各种管理工作的细节问题。高职院校,尤其是高职医学院校应该将医学实验(训)室作为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和水平的高低。
三、加强实验(训)室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1.精细化实验(训)室的相关管理制度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有30多年了,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处于蒸蒸日上的跨越式发展之中,中国的高等教育不再是以往的精英教育,而已经转变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高职院校不能再停留于凭感觉和经验来管理实验(训)室,而是在顺应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大趋势下,建立并完善实验(训)室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并付之履行和贯彻,才能逐步使管理模式规章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为此,我校在2012年对实验(训)室的相关制度进行了重新修改和完善,主要有:校内实训管理制度、实验、实训教学管理暂行办法、校内实训资源共享实施细则、实验(训)室开放服务管理办法等20余项规章制度,使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2.精细化实验(训)室技术队伍建设
医学实验技术是一门综合的技术和方法,它涵盖了几乎整个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它具有严谨性、复杂性、精确性、工作周期冗长、研究技术手段更新较快等特点。鉴于此,实验(训)室的队伍建设需要一批灵活掌握研究方法、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面宽、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教师。根据实践教学以及科研相关工作的需要,我校重新调整了实验(训)管理模式的结构,形成了学历层次高,年富力强,踏实稳定的管理人才队伍。这支队伍涵盖了从事实验室工作的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将一些有所建树的本科生、研究生充实进实验技术队伍,从而逐步提高学历层次、补充和完善知识结构、改变职称结构和减小年龄结构,使我校实验(训)技术队伍成为不但有层次高的学术带头人,也有技术骨干的中级技术人员,来契合成一个合理的实验(训)室技术梯队。
3.实验(训)室工作管理的精细化
制定实验(训)室的管理条例是为了约束学生在实验(训)室的不规范行为,便于实验(训)管理人员开展工作。要营造出一个正常稳定教科研秩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实验(训)室的充分合理利用。针对于实验(训)室各种规章制度,只有通过认真贯彻执行和落实,明确各自责任,才能使实验(训)室的功能最大化扩展。为此,我校实训中心在实验(训)室管理上秉承“六专”原则:即实验(训)室钥匙有专人保管、实验(训)课程准备专人负责、设备管理专人负责、实验(训)物品管理专人化、实验(训)室使用记录专人负责、进出入实验(训)室专人登记。之所以要在实践教学管理上突出精细化的概念,就是让实验(训)工作实现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规范化,使整个实验(训)室物尽其责,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实验(训)室管理的水平。
四、结论
实验(训)室是高职医学院校不可或缺的基地,作为在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取得水平较高的科研成果的场所,针对实验(训)室管理工作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需要管理者不断开拓和创新。精细化管理方式,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不可能在朝夕间完成,更不可能有捷径,只有通过逐步探索和发掘,才能实现实验(训)室管理质的飞跃。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分析效果,只有这样,实验(训)室管理水平才能逐步提高,才能促进实验(训)室持续健康发展,只有将最先进的设备和最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才能创造一流的学术研究环境,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卢兵.抓住核心内涵,建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09,(19):37-38.
\[2\]钮锡珍.精细化:高校教学管理的理想追求\[J\].东南大学学报,2009,11(6):119-122.
精细化管理工作经验范文第2篇
有科学的标准才可以做到精细化管理
1.制定科学的管理文件。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在开检前认真学习并落实中纤局《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质量考核暂行办法》等文件和相关会议精神,结合近几年实验室具体工作情况开展了内部自查自纠工作,确定了各环节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制定了实验室质量考核办法等45个文件,编制管理制度文件汇编一套。
2.建立标准的软、硬件环境。实验室在7月份对 HVI检验间和平衡间的空调、风道进行了综合改造,并在8月中旬验收,同时与空调维保公司签订设备维护协议,确保在全年检验期间温湿度能够满足工作需求。8月中旬,实验室双方设备维护人员对13台HVI 设备进行了大保养并验收。信息系统工作人员将服务器、电脑等硬件升级,在温湿度控制、数据采集与等方面进行了模拟测试,试行状态良好。实验室在开检前购买了品级、颜色级实物标准和 HVI校准棉样等标准物质20余套,可以确保检验样品100万只。HVI 检验负责人在开检前将标准棉样在标准状态下进行48小时平衡,并在每台 HVI设备上进行20次测试,制定了标准棉样管理方案,完善标准棉样使用规程。这些工作是实验室能够正常开检的前提,也是确保工作质量的基本要求。
3.严格岗位考核制度,提升人员整体素质。实验室在年初与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学院将石河子实验室作为实训基地,在每年检验期间向实验室输送大量实习学生,即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各岗位工作人员经中纤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局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利用开检前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和模拟演练,确保在开检后能够立即适应岗位,做好检验工作。
4.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确立科学有效的工作目标。根据前两年各岗位人员工作情况和管理经验,调整部分关键岗位人员,优化各岗位人员配置,制定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认真分析历年的工作质量情况,结合当年国家收储、棉花产量、市场行情等特点,石河子实验室以“安全文明、精工细作、勤奋创新、团队合作”为管理方针,在2010年度工作质量的基础上,提高质量、增长数量,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努力成为全国一流实验室、标杆实验室。
责任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第一要务
1.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为树立统一的实验室对外形象,利于对外联系,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成立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实行主任责任制,负责对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和对外协调。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成立技术保障组,实行技术负责人责任制,负责检验管理、技术保障等工作。制定并落实各环节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各岗位负责人下设小组长,形成六人一小组,三组一团队的树状管理结构。技术保障组结合管理办法定期对实验室各个环节进行审核,实行“一岗一评、一组一评、一人一评”的评比制度,对于审核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落实责任,将反馈信息归类、总结,从发现问题到落实解决方案在24小时内完成,突显处理问题的时效性。
2.建立绩效激励机制。根据实验室检验效率和各环节软、硬件情况,制定各岗位员工的基本工作量,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超额完成的部分给予奖励,结合相符率等硬性指标,在每周发放超产奖,同时在每月设置全勤奖和质量奖。在工作中未能完成基本工作量同时工作质量较差的员工,将根据责任追究措施予以批评、教育,树立“反向标杆”,从失败中学习,让失败分析成为一种习惯,将“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自我提升意识。
3. 实行岗位流动制度。对“岗、组、人”进行周期评估,采用“上下互动、平行互通”的模式调整员工工作岗位,将工作认真、业绩突出的员工调整到关键岗位或管理岗位,提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各环节潜力,对降本增效做到精细化管理。
4. 互通互助,取长补短。及时将中纤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局和石河子市局的文件精神落实到各个环节,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和提升思想意识。与其他实验室一起分析在正常运行中各自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总结科学的管理经验,互通互助、取长补短,在工作中实际体现全国纤检“一盘棋”。
树立标杆、量化考核是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手段
1.岗位精细化标杆。实验室每周统计并通报中纤局下发的各项指标相符率情况,技术保障组结合数据,通过对政策、技术、人员、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方案,并跟踪相符率变化情况。在品级方面,统一眼光,每周对灯光进行校正;
在 HVI检验方面,由 HVI检验负责人和设备维护人员具体落实三个检验班次相符率分析工作,在标准棉样、温湿度控制、设备状态、操作规范和棉样平衡等方面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监督执行。设备维护人员在开展周保养的同时,随时对设备情况进行分析、调整。抽检样品的寄送由专人逐个包装,确保条码与样品一一对应。实验室在分析检验质量的同时,也分析其他优秀实验室的情况,吸取经验、查漏补缺,向优秀团队对标。
2.团队精细化标杆。实验室在样品分样、品级录入和 HVI操作三个岗位开展评选“每日劳动竞赛之星”活动,以小组为基础单元,对每日检验进度和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各岗位评选出保质增量最多的一组为“劳动竞赛之星”, 评选结果于次日在电子屏上公示,并给获得“劳动竞赛之星”的员工粘贴每日之星标志,发放流动红旗和奖金。通过劳动竞赛,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形成团队协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有利于提升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3.个人精细化标杆。每天公布员工检验质量和进度,绘制曲线变化分析图,岗位负责人帮助员工进行质量能力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使员工真正意识到从眼前的工作做起,从自己的岗位做起,时刻向自己对标。
4. 量化是科学考核的基础。信息系统管理员于每日上午10点将之前24小时各环节上报的实验室到样数量、分样数量、感官检验数量、平衡间样品数量和 HVI检验数量进行整理汇总,及时向技术保障组反馈信息。
①实验室到样数量要依加工企业、加工日期进行更加细致的统计,并将《企业反馈表》的信息及时整理归纳,规范企业送样。②由于颜色级样品要分别进行品级和颜色级感官检验,在计算感官检验数量时要分开统计,品级录入员在录入完整批后,要把整批样品信息登记在《感官检验记录表》,利于查找问题,纠正错误。③平衡间样品的上、下架工作必须由不同岗位的员工完成,平衡间周转人员在样品上架时对样品进行回潮率测试并登记整批批号、测试样品包号回潮率和时间等信息,形成《平衡间样品汇总表》和《上架回潮率记录表》;
下架工作由HVI 周转人员核对平衡时间和测试回潮率符合要求后进行,并在《下架回潮率记录表》登记相关信息。平衡间周转人员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汇总表上的信息统计平衡间样品数量。④ HVI带班人员和 HVI操作员分别在《 HVI检验交接表》和《 HVI设备情况记录表》填写每日的工作情况, HVI操作员在进行校准检查时,将校准棉样编号、数值、时间等信息登记在《 HVI校准检查记录本》上,有利于 HVI检验负责人和设备维护人员分析检验质量和检验进度。⑤ HVI检验负责人记录每次标准样品使用情况,制定《校准棉样使用、废弃登记表》和《校准棉样使用基本要求》,定期更换校准棉样、清洁样品筐,确保标准物质符合检验要求。⑥信息系统管理员对每日的抽检数量、数据上传、加工厂数据导出等信息进行记录,形成《每日抽检记录表》、《数据上传情况登记表》、《加工厂数据导出记录表》和《信息化交接表》等十余份记录,使各项统计数据精准无误。⑦抽检样品包装人员每日将具体寄送情况依抽检单位、感官性质分别统计并在《抽检样品寄送情况汇总表》记录。除此之外,实验室还编制了各环节的《交接表》和《排班表》、《相符率档案汇编》、《设备保修记录表》、《分样情况记录表》、《员工绩效考核统计表》、《温湿度采集记录表》、《消防安全管理记录表》、《设备周保养记录表》等等,这些数据统计和记录工作是量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实验室在各个角落共设置摄像头32个,并在各个操作间装置语音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快速解决工作中的各种细微问题,通过量化管理可以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将科学考核落实到位,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通过文化建设培养精细化耕耘的土壤
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使人人拥有标杆心态,有达到和超越标准的意识,培养勇于“挑战自我”的积极心态和“不折不扣”的执行文化,并能够长期保持和影响他人。
1.管理突出人性化。管理不是一味的制度化、形式化,更多的是突出人文关怀和感性认识。①实验室在2010年创刊“棉花公检”文化建设简报,2011年结合精细化管理和实际工作情况,从转变管理模式着手,融入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工作的精神,汇合精细化管理经验和文化建设成果编制了第二期简报,既是对一年工作的梳理更是为实验室今后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②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实验室开展了形式各样的文娱活动。在气候温和的9、10月份,实验室举行“青春无限杯”篮球比赛,所有实习学生踊跃报名参加,比赛现场气氛高涨、情绪激昂,学生们通过团队协作、努力拼搏,最终决出冠、亚、季军,并颁发了“公平竞赛奖”“单场高分奖”“最有价值球员”等奖项。在11、12月份,实验室又举办了“大电影”主题活动,以“您选影,我买单”的形式在每周二组织员工看电影,“大电影”主题活动丰富了员工每周的业余生活,同时缓解了工作压力。员工们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真正感觉到了实验室不仅仅是每天重复单一工作的场合,同时也是具有文化氛围的职工之家。
2.工作突显主题化。工作不是一味的埋头苦干,更多的是突显思维能力和赶超意识。①为展现纤检风采,优化思想意识,实验室举办了第二届“纤检之声”征文大赛。实习学生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在 HVI操作规范、影响相符率的因素、品级录入准确性、样品交接注意事项、样品平衡要求及回潮率测试、各环节连接和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思考。比赛共征集稿件 130余份,包含了实验室的方方面面,优秀的文章不乏良好的思维模式,在启发了管理团队思想意识的同时也是棉花公检事业的一笔宝贵财富。②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水平,切实体现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实验室开展“我为公检献份力”主题活动,员工可以在实验室环境、工作程序、薪资待遇等各个方面提出建议,此次活动共收集建议82份,整理出有效建议23份并全部得以落实。这样的活动不仅仅是体现了员工们“想问题、找问题”的工作态度,更是体现了全体工作人员真正地将棉花公检作为一项事业来对待的思想品质。
精细化管理工作经验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党建工作;
精细化管理;
企业发展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企情的新形势、新变化,党建工作出现许多难题亟待破解。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变化,全面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是值得探索和思考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在企业党建工作中植入精细化管理模式,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促进党建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由经验型向规范化转变的重要举措。
一、充分认清精细化管理模式植入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植入精细化管理模式是党建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的必然选择。要充分认清党建工作植入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必须做到“三个认清”。
1.认清植入精细化管理模式是党建工作管理属性的内在要求
企业党建工作是做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实质上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更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具有企业管理的属性,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管理属性来讲,精细化管理模式和党建工作是相通的。党建工作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调动人为原则,以引导人、规范人为出发点,而精细化管理也讲究人文性;
党建工作强调有序的控制过程,而精细化管理的精髓是流程细化、标准化、量化;
党建工作追求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促进企业健康和谐稳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政治效益最大化,而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管理手段,最终实现效率最大化。
2.认清植入精细化管理模式是破解当前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重要方法
与形势任务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相比,当前党建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适应的问题。一是党建工作仍以粗放型、经验型、被动型、模仿型为主,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不够。二是党建工作偏重于外在形式,缺乏对服务对象的精细把握和服务成效的细致检验。三是党建系统化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四是与中心工作的融合不够,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加强。五是党建工作效益意识不强,党建工作的投入产出不够合理。破解这些难题,需要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以科学、精细的工作方法来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3.认清植入精细化管理模式是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抓手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发表的《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讲话中指出:“科学方法的运用对提高党的建设水平至关重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既要有决心和信心,也要有科学方法,既要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果方法,也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精细化管理作为一项科学的管理理念,已成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精细管理的基本原则是“精、准、细、严”。精,就是精益求精,追求最佳、最优;
准,就是准确、准时;
细,就是认真细致,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管细;
严,就是严格执行,主要体现对管理制度、流程控制和执行。按照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加强改进党建工作,对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精细化管理模式植入党建工作的目标导向
精细化管理模式植入党建工作,目标是实现“三个转变”,使党建工作更加具体,更加富有实效。
1.实现由“表”到“里”的转变
精细化管理采取的是“流程管理、环节控制”的链条运行模式。植入精细化管理模式,就是要按照精细化管理要求,使每项党建工作都有标准、每项党建业务都有流程、每个工作岗位都有要求,把以往“不看过程、只看结果”的工作方式转变为党建工作全程监控。
2.实现从“虚”到“实”的转变
对于党建工作,部分人存在误解,错误地认为党建工作是虚的东西,做深做浅区别不大,做好做坏意义不大,容易出现认认真真办虚事、扎扎实实走过场的状态。植入精细化管理模式就是要细化党建管理目标,规范党建管理内容,实施绩效管理措施,建立起目标定位明确、管理责任落实、监督制约有力、运转协调高效的党建工作管理机制,使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粗放的要求精细化、定性的指标定量化、抽象的任务具体化,进而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管理优势。
3.实现由“软”到“硬”的转变
精细化管理模式是管理工作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的过程,强调执行力和管理责任落实,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植入精细化管理模式,化党建工作软管理为硬管理,将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头,将目标落实到党小组和每个党员,减少党建工作落实情况的自由裁量权,做到“事事有标准、处处有标准、人人有标准”,进而使党建工作成为企业价值链上的重要环节,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推动力量。
三、精细化管理模式植入党建工作的实现途径
精细化管理模式植入党建工作,实现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离不开制度、管理、效益三个方面的精细化。
1.健全完善制度,推进制度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的保障基础是制度化,党建制度建设水平是党建工作精细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加强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就要对党建管理制度理解透、执行好,并适时加以修订和完善。一是要坚持“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在学习借鉴外单位和认真总结本单位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固定下来,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制度。比如,近些年中央组织开展了“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活动,要善于从活动中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把正确的做法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二是要形成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抓手,只有把握好制度的针对性与操作性才能切实提高党建工作精细化水平。要对现有的党建工作制度规定进行系统的梳理、整合、修改和创新,通过系统化改造,使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融合,使党建工作的实体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相结,充分发挥制度体系的威力。三是要严格落实制度。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制定出一个好文件,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在于落实文件”。在构建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党建工作要本着增强操作性、实效性的原则,建立“靠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的运行机制和“凡事必规定,规定必执行,执行必记录、记录必考核、考核必有效”的管理模式,明确制度运行方法、操作步骤、具体要求和检查标准,形成干什么靠制度、怎么干靠程序,避免工作部署的随意性、运行环节的无序性。
2.建立考核机制,推进管理精细化
企业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是:企业生产管理参与者在精确的、程序的、量化的基础上做到人性化,从而达到管理的高效运作。建立党建考核机制,要在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结果及考核评价上下功夫,使党建工作管理精细化。一是考核目标要坚持必要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党建工作要认真思考和实施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双目标管理”,明确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职责,使企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知道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效果;
要坚持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有利于下级部门对党建工作计划部署,检查落实,有利于各部门、各单位干部认清承担起一岗双责的职责任务。二是考核内容上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要将党建考核内容融入服务企业中心工作、推动科学发展中,使目标看得见、理念摸得着、活动可运行。在定量考核上,要区分不同的单位、部门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用动态的考核指标进行纵向比较,既看现状,也看历史,既看原来水平,也看发展现状。三是考核方式上要坚持过程管理与日常评价相结合。一方面要制定过程管理工作标准,建立过程工作程序,坚持月度考核、半年总结、经验交流、年度考核、末位分析的工作方法,既注重“期末大考”,又注重“单元小结”和“期中复习”,既注重日常过程控制又注重数据采集,做到有安排总结、有问题分析、有改进措施、有整改结果、有奖惩措施的闭环落实过程,保证党建工作的规范有序高效运转。另一方面,要注重从完成中心工作的效果、党员干部执行力的评价、党建工作成果的总结与展示等多个方面来评价党建工作成效,运用主题活动管理评价、关键指标保证评价、群众定期测试评价等评价方式,确保党建考核工作科学、公正、合理。四是考核结果与绩效奖惩相结合。要注重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党员干部年度考核、任免奖惩和绩效考核挂钩,与党组织和党员评先选优挂钩,调动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
3.提升工作实效,追求效益精细化
企业党建工作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是精神变物质与物质变精神相结合、相统一的过程,是企业最有效率的投入之一。党建工作也需要追求效益最大化,既要计划党建工作的“投入”又要计算“产出”,确保党建工作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人民群众,确保职工群众理解党建工作、支持党建工作、欢迎党建工作。一方面,党建工作需要增加必要的投入。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支持党建工作,多过问、多指导、多调研、多思考,通过时间成本的投入来保证党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问;
党建工作在决策、安排和开展时,要从自利性、经济性、计算性三个方面考虑,考虑决策是否符合基层实际,安排是否周密详尽,工作是否有益有效;
在物质和经费上要加大投入,按照一定的比例保障党建工作经费,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增加经费时,应纳入企业预算予以保证,确保党建活动的有力开展;
本着尊重历史、因企制宜、有利工作的原则,科学合理配备专职党务政工人员。把党务政工岗位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有计划地安排党务政工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交流轮岗,并把党务政工人员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业绩考核体系,确保与同一层次经营管理人员同考核、同待遇、同奖惩,让党务政工人员有作为、有地位。另一方面,企业党建工作还要追求有效的产出。要将党建工作这一独特的政治优势与生产经营工作结合起来,围绕实现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寻求新突破、新发展,解决党建工作为大局服务效能不够的问题,使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及党在企业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得到巩固和加强,实现党建工作由“消耗性”向“效益型”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刘晓艳.精细化管理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1,7(18):492-493.
[2]贾瑞娟,赵桂臻.夯实基础再造流程实现党建工作精细化[J].冶金企业文化,2006(6):35-36.
[3]陆连.关于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苏盐科技,2012,9(3):37-38.
精细化管理工作经验范文第4篇
为有效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中心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精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精细化管理办公设在经营管理科,负责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案的设计,组织实施、监督考核和协调改进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总结通报精细化管理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重点。
2.精细化管理方案设计
由经营管理科负责起草推行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按照中心提出的经济建设“打基础、上台阶、大发展”要求,紧密结合中心生产经营管理现状,提出推行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目标、措施、进度和监督考核办法。(1)总体目标要明确,各项细化目标要科学合理。(2)各项措施要具体,任务细分、责任落实到位。(3)考核验证要精确,确保精细化管理全面实施。
3.培训、宣教和动员
推行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中心每名员工、各个岗位,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通过重点培训、全员宣贯,让每一名员工都认识到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感,认识到推行精细化管理与自己岗位从事的工作紧密相关,认识到推行精细化管理是中心全方位、全员参加的一项系统性工作。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让每一名员工深刻领会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思想、管理方式和“精、准、细、严”基本原则的内涵。统一认识,全员齐努力,自觉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方式和原则贯彻落实到中心所有管理体系活动中来,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就能够实现中心确立的经济管理和发展目标。在全员学习动员的基础上,对业务管理骨干实行集中培训,让他们掌握精细化管理融入到各项业务管理的操作能力,使他们成为优化企业管理的带头人。
4.查找管理差距和问题
结合中心经营管理现状,及时召开所属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经营管理“揭、摆、查”动员专题会议,明确目标、落实任务,要“揭、摆、查”中心组建后生产、供销、质量、技术、财务、资产、劳动人事、档案管理等众多需要衔接、协调、整合提高和责任落实的问题,重点按照精细化管理原则要求,查找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差距,组织机构、人员素质和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等,分门别类提出改进和创新建议,并按时限提交详实的“揭、摆、查”工作报告。
5.整改、补充和完善
对管理工作“揭、摆、查”出的问题,通过细分、归类统计整理,及时制定并下发了包括生产计划、劳动工资、财务、能源、设备、供销、房产和质量控制等13项专业管理、58项具有协调性的体系要素精细化建制工作计划,明确责任,跟踪考核按时完成,确保在整体优化过程中工作协调有序。通过建立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关工作制度,达到持续稳定优化管理体系的目标。抽调业务管理骨干,组成六个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小组,明确具体建章建制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和进度。在优化管理制度时要坚持充分考虑减少资源占用、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需求,坚持在保持原有好的制度的同时改进不适宜的项目,每项管理制度都要规定适用范围、管理职责、管理内容与要求和检查考核等事项,保证各项管理形成闭合循环系统。六个工作小组的任务分别是:(1)组织机构和人员定岗定编小组。坚持“以事定岗,以岗定责,以责定人”原则优化机构和人员岗位,做到机构、岗位设置科学合理,定员竞聘上岗,人尽其才。(2)生产调度快速高效指挥体系小组。健全直线生产指挥机构框架;
以抓好关键环节、重点细节为着力点,建章建制,选优工作流程,达到生产指令信息传递快捷高效目标。(3)产品过程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小组。优化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和细化产品质量检验、现场安全监察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
建立健全检修产品档案制度,做到产品质量可追溯,提高“检修品牌”知名度,实现“精检细修,质量一流”目标;
建立分厂科学指挥、班组长沟通和员工自主保安“三道”安全防线责任制。(4)产供销环节办事效率协调体系小组。重点是完善三个部门的沟通环节协调办事机制,细化产、供、销信息传递工作制度,强化准确信息沟通,提高环节办事效率。(5)物资使用现场跟踪考核体系小组。细化物资计划领用制度;
精细化一级库、二级库物资管理职责;
建立现场物资使用跟踪考核制度、修旧利废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损失、减少库存、减少储备资金占用。(6)产品成本核算、经营目标控制体系小组。建立健全中心、分厂、班组三级成本精确核算体系,细化各项成本、费用核算工作流程;
制定成本、费用考核办法;
建立定期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和经济运行状况报告制度,为促进中心生产经营管理精确决策提供准确、可靠依据;
细化包括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要素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精确考核体系。
6.学习、运行和完善
精细化管理工作经验范文第5篇
关键词:精细化质量管理 精通 精准 精致 步骤
一、概述
当前军工企业正面临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原材料价格及工人工资上涨、竞争对手的价格战等外部压力,同时也面临着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两张皮”、制度不完善、观念守旧、能力不足等内部诸多不利因素。因此,通过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精细化质量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质量管理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注重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是一种更合理、更细化、更严谨的科学管理模式;
她采用过程方法不断总结和提炼,从而找到完成工作的最优方案;
她运用系统的管理方法,理清各项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统筹兼顾,不断优化系统,整合资源,助推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精细化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
精细化质量管理的“效”在精,就是要精通、精准,只有精通业务方能准确把握,确保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提高工作效率;
“质”在细,就是要精致,把每项工作都细化、量化,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到最好,提高工作质量。
1.精通
要求企业每位员工精通本岗位的业务,掌握本岗位工作的重点、要点和难点,并且能运用相关专业知识一一解决,她要求全体员工必须是职业化的,必须全面提升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凡事三思而后行,先谋而后动,做到胸有成竹,这是把工作做对、做好、做精的前提条件。
2.精准
克罗斯比是“零缺陷管理”的创立者,并以名言“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而闻名。精准就是要求我们事先把各项工作精确定位,明确工作目的和内容,然后按部就班、严格执行,确保第一次就完成工作,避免返工、重复劳动,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保障。
3.精致
精致就是确保在把工作做对的基础上,精益求精,细化、量化各项工作,明确每项工作由谁来做,什么时候完成,要做到什么程度。任务承接人应通过分析,搞清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风险分析,制订风险管理计划及应急预案,尽自己目前的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最优,精致是提高工作质量的关键。
四、精细化质量管理的实施步骤
精细化质量管理的精髓就是要站在顾客的角度设计和生产产品、转变陈旧的管理观念、提升全员业务能力、优化规章制度和流程、明确各部门和各类人员的责任,全面提升全员的执行力,使各部门及各类人员的工作可量化、可考核、可分析、可改进,向管理要效益和效率,实现降本增效。以下详细地阐述如何按照PDCA的管理模式开展精细化质量管理工作,图一为精细化质量管理流程图。
图一:精细化质量管理流程图
1.P(策划)
1)追顾客
顾客是企业的根基,若企业没有顾客谈何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必须以顾为关注焦点,紧追顾客需求,排顾客之所忧,解顾客之所困,供顾客之所需。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站在顾客的角度开展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工作,以产品的先进和质量的可靠征服顾客,赢得顾客的满意甚至是忠诚是企业追求的永恒的目标。
2)转观念
领导对组织内部各项工作是否能顺利推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企业航行的方向标,他们能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设备、工作环境等支持,因此,转变观念首先应该从领导层开始,只有他们意识到了某项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抛弃陈旧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吸收、学习、推行精细化质量管理,才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我厂的质量管理体系,在2010年以前每次体系外审之前大家都忙于补各种技术资料和各种记录,体系工作开展的深度不够,自2010年以来,总经理把质量工作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推行“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的质量理念,提出质量管理日常化、常态化的要求,在厂管理者代表的亲自带领下,把管理评审落到实处,将管理评审改进计划纳入年度质量计划当中,修改完善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质量管理文件,提高内审员队伍的素质、充分利用内审员和质量管理员将内审活动和质量监督结合起来,达到内审和质量监督的双重目的,组织富有特色的“质量月”活动、组织评选年度“质量先进个人”和“优秀内审员”等工作,目前我厂的质量体系工作已经进入常态化,各部门都做到了事前有策划、过程有记录、考核有结果,把质量工作融入日常工作当中,那些外审前集中补资料的状景已经一去不复返!其次,转变全体员工的观念。正是在以上强有力的举措的推行之下,全体员工改变了过去“差不多”“还凑合”的工作态度,把工作量化、细化并落到实处,把自己的每项工作都做细、做实、做精,推动我厂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提能力
开展产品的设计、生产、采购、管理等各项工作都必须要求相关的人员具备相应的能力,若能力不足或根本不具备相应能力,就会在工作中出现策划不到位、实施困难、进度缓慢、结果偏离预期,甚至是南辕北辙。因此,能力是保质保量完成工作的关键性因素。提高员工的能力有以下措施:
a)针对市场、设计、采购、生产、质量、售后服务及各类管理人员,分别拟制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培养计划,并将培训和培养计划落到实处,重点培养核心和骨干员工。
b)定期开展技术或管理交流研讨会,由核心和骨干员工主讲,将其所掌握的技术、经验、技能与大家分享,促使大家同学习、共进步、优势互补,在工作中少走弯路。
c)用项目来带动员工能力的提高,很多思维、经验、想法、技术、技能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掌握和领悟,并运用到后续的项目当中。
d)突破传统“一带一”的师带徒模式,实行“一带多”、“多带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新手吸收多人的技术、技能、经验,促进新人的快速成长。
e)引进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利用他们技术和管理技能和经验来带动企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f)加大国军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及时更新和增补相关标准,使各类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能在公司OA系统方便的查阅到,促使员工的工作符合标准。
4)优制度
精细化质量管理追求的是效率和效益,对于阻碍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制度和流程要结合实际进行相应的优化和完善,甚至是废除,对于能促进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事项,尽快建立相应制度或实施细则,推动管理的规范和效益的提升。如为加强对出差人员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结合目前实际情况,集思广益,制定了《出差管理实施细则》:一是理顺出差管理流程,明确各部门责任;
二是量化工作任务,实行奖金挂钩制;
三是建立及时反馈机制,避免资源浪费;
四是形成质量反馈机制,优化产品设计。
5)明责任
明确各部门、各类人员在科研、生产、管理工作当中的责任,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管到位,管必出成效,避免无人管理或管而不控的现象发生。
2.D(执行)
质量管理体系涉及市场、设计、生产、采购、检验、售后等多个过程,且这些过程环环相扣,前一过程的输出作为下个过程的输入。除了要有精心的策划之外,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做支撑,否则将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如2012年11月,在组织XXX型号飞机交付试飞过程中,发生一起飞行事故,一架XXX型号飞机坠毁,两名试飞员牺牲,经事故调查认定,这是一起由于左右飞翼“副翼操纵悬挂接头”装反造成的严重质量事故。因此,我们应借鉴日本武士道精髓,培养和树立员工的绝对服从意识,提高全员的执行力,不管我们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严格按照规范不折不扣地执行,用心把事情做好,确保工作完成的进度和质量。
3.C(考核)
考核是对阶段性工作的验证和评价,找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工作的改进和完善。要做好考核工作,应做好以下两方1)结合部门实际情况包括项目的设计、生产、采购、检验、管理等工作,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使考核体系更科学、合理、公平。
2)组建的考核小组成员,应熟悉考核体系并掌握所考核工作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流程,使考核工作考到点子上,体现所考核工作的真实状态,挖掘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助推项目及各项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4.A(改进)
鉴于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特性和企业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是企业永恒追求的目标,只有持续改进产品、服务和管理,才能不断地增强满足顾客的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改进工作:
1)通过顾客满意度调查、顾客走访、市场调研、与顾客沟通等方式,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对产品的需求,通过分析,确定产品研制和设计生产改进项目,在企业内部组织实施。
2)通过评价内外审结果、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情况,结合管理评审结果,确定产品或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项目,并将改进项目落实到年度质量改进计划当中。
3)通过对入厂检验过程、生产过程、售后服务过程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或管理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组织相关人员确定纠正或纠正措施,每月定期召开产品质量分析会,通报产品质量问题,确定后续需要整改的项目及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提出产品改进建议,并确定哪些建议被采纳,由专人负责对整改项目和被采纳的建议按时间节点进行跟踪验证,并在下一次质量分析会中通报整改结果。
五、结束语
推行精细化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工作从粗放到精细;
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从管到不用管,人人都自觉地按照既定的流程和程序办事,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并能准确、高效、优质地完成,使企业的软实力得到全面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上一个新的高度,市场推广再创新篇!
参考文献:
[1]《精细化管理IV把小公司做强》陶永进著 新华出版社
[2]GJB9001B-2009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总装备部军标出版发行部出版